第三回 豪杰仰天鹰胆落 英雄出手豹失魂
丈夫岂能长贫贱,跃马边疆搏死战;回朝议功明堂上,却是失侯愿命蹇。
却说大汉天子之使张骞率领队伍出了陇西,眼前是广袤无边的大草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令人胸襟为之一爽。
此时正是初秋天气,天空高远,云淡风轻。张骞等还没怎样,那群重获新生的死囚一个个却是大喜过望,纵马驰骋,放声高歌,纵情长啸。毕竟是少年心性,张骞的激情也一下被点燃,也大声地欢叫起来,策马加入到纵情狂欢的众人之中。四大护卫与四大剑客只是坐在马上缓辔而行,看着他们欢呼雀跃,看着他们把压抑已久的感情释放出来。甘父默默的跟在最后,这些人中,他的心情最为复杂。故地重游,要重新回到故乡的渴望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这是他无数次梦中的情景,如今成为了现实;但是他又怕回到故乡,那是他心中充满伤痛的地方,他的亲人、情人、仇人埋骨的地方,他的爱恨情仇都在那儿,也都失落在了那儿。一想到高大的祁连山,碧绿的大草原,他的心中都在痛,又觉得整个心都是空的。他无法理解那些人的喜悦,就像那些人难以理解他的痛苦一样。
忽然,有人欢呼起来,一个人一箭射下一只苍鹰!
大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百多人的队伍,还有二三百的牛马驴等牲口,惊起了无数的野兔、野鸡、狐狸、狍子等小兽,也引来了鹰鹫等猛禽。一只野兔没命价在草丛中奔跑,几个人骑马在后面追,野兔几个拐弯,躲进了一个树丛,在人马离开之后,钻出了树丛。没提防一只苍鹰正盯着它,在电光石火之间,一个俯冲,双爪抓住野兔的背皮,把野兔生擒活捉。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们正在惊叹苍鹰的身手之时,从附近马上飞来一箭,把苍鹰和野兔一起射下!引起了一阵轰动和喝彩。旁人有的夸赞他的射术精湛,有的觉得他的骑术更好,也有人只是认为他是瞎撞,运气好;张骞纵马弛近,接过那只鹰来,只见箭头正好扎在鹰的头上,绝对不会是瞎蒙误撞打下了的,不禁暗暗吃惊。张骞如今对这些人的名字基本熟了,这个射手本名叫做王仲,天子赐名庭寒,这个人二十**年纪,个子不高,身体不壮,木讷无言,在别人纵情欢笑、驰骋之时,他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不即不离,没想到他的箭术如此的高明。王仲见张骞的表情凝重,王仲暗自后悔,不该一时技痒,露出了自己的箭法。他有些不好意,惹恼了花豹。花豹纵身扑向离它最近的一人,把这人一口咬住大腿拖下马来。马厉声惊嘶,别的人一见都是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都只是惊呼乱叫。有人喊的是人名:麻子?!有人喊的是豹子!?
这麻子谁也不知他的本名,只是见他一脸的大小麻坑,都喊他麻子,朝廷嫌他的名字粗陋,也赐名麻子凌,大伙还是喜欢喊他麻子。麻子被豹子袭击的时候,正在追赶一只野羊,想要捉着一只活的,在大伙面前显摆显摆,没想到一只豹子把他捉了。
豹子先咬住他的腿,把他从马上拖下来,拖着就跑。麻子的第一反应是:我命休矣!没想到好好一个豪杰要丧命在一头畜生之口!随即,强烈的痛苦刺激,以及强烈的求生本能使他迅速地做出了第二个反应:他的手使劲抓住一丛草,豹子本来就没有长劲,拖着一个一百多斤的人,本就吃力,只是因为新鲜,才没舍得放下,现在麻子抓住了草丛,它被阻力阻挡,不得不松口,做下调整。它松口的一瞬,麻子手按住地,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随即一阵巨疼袭来,腿一软,差点栽倒。豹子瞬即旋风似得向他扑来,血盆大口还流着麻子的血,嘴里喷出一阵令人作呕的酸腐之气。麻子咬牙屏气,迎着豹子做出了第一次反击,他的铁拳向着豹子的鼻子狠狠击出,双方的力量相会,一阵令人牙酸的声音传来,麻子知道这一拳凑了效,豹子的鼻子和上牙完了。豹子被这一下击痛了,一声长嚎,跌出了五尺开外。豹子一个打滚,再一次扑来,麻子也合身一跃,双手抓住花豹的两只前腿,头顶着花豹的下颏,生生把花豹扑在当场,压在身下,然后用头不停的撞顶花豹的胸腹,花豹开始时还用力挣扎,发出嘶吼,渐渐地,力量越来越弱没了挣扎的劲。
众人在傍边看的呆了,一个个舞刀弄剑,却不敢上前,一是怕伤了麻子,再是,没想到这一场人兽大战,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有几人在花豹不动了后,拿着刀棍上前,两人迅速的拉起麻子,另几人把棍子乱打,花豹却是一动不动,众人看看,那头花豹已然死了!众人不禁欢呼,把麻子视为天人。
张骞吩咐就在当地安营扎寨,韩厨子带着曹厨子、田厨子埋锅造饭。众人各自忙活开了。
一个腰身伛偻的驼背人蹒跚越出众人,手脚麻利的给麻子处理伤口。众人知道窦婴派灌夫传话,他的名字叫做药上风,意悄悄去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人,只发现了一些马粪。几个人回来悄悄跟张骞说了,几个人也没有合计出来对方是什么人。但现在回头是不可能了,只有走一步说一步了。
天明,队伍是鱼贯而行,麻子的腿在驼子的悉心照料下,已经能够活动。众人都很高兴,更是佩服驼子的医术高明,同时佩服麻子身体的强壮。
远远地,前方马蹄声响起,在南边的山坡上出现了几骑马,马上人的装束,不似中国人,甘父说道:这几人是羌人!有几个人就想冲上去抓住那几个羌人,却见羌人弯弓搭箭,嗖、嗖的射来,虽没有伤人,但几个人也不敢再上去了。那几个羌人也随即转过山坡,消失了。羌人已经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正在这时,前面传来了急骤的马蹄声,近了之后,是一人一骑,众人看时,原来是梅不平派出的侯骑,名叫马蹄,皇帝赐名马离烟。原来此人初生下之时,其母正好路过主人的马棚,就把他生在了马槽下,被人发现时,马蹄正踩在小孩的头边。主人马王孙惊讶小孩的命大,又不知其父为谁,又在马蹄边找到的,就给他起名叫做马蹄。马蹄渐渐长大,就给主人养马。他虽然是个养马的厮役,却是面皮细嫩,剑眉星目,赫然是个压宋玉、赛子都的美男子,更兼他跟着主人的护院武师习练武艺,身材匀整。人就是这样,不可能啥都好。马蹄就被主人的小妾看上了,这妮子满心满意的对马蹄好,但是马蹄一来年小,二来人实诚,不懂男女的意思。虽然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却惹得其他的童仆厮役对他的嫉妒。这一来主人就知道了,主人大怒,那小妾却是有情有义,一力承当,说没有马蹄的事,小妾是被人羞辱,一气之下,自缢而死!这一下,主人气坏了,把账算到了马蹄的头上。这马蹄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就和主人吵嚷起来。这主人就下令仆人打他,那些童仆们心中高兴,终于逮到机会报复他了,是横拖倒拽,把他拿翻,一阵暴打,打的马蹄死去活来。亏得他娘求爷告奶的哀告,王孙的嫡夫人对小妾的死心中快意,假惺惺的劝告,留下了马蹄的一条小命。谁知道几天之后,主人马王孙在要账回家的路上被人刺死,抢走了身上的钱财。一家人异口同声的说是马蹄报复主人,官府不由分说,把他现在狱中。马蹄的娘,她的娘家一个本家兄弟却是灌夫的朋友,通过灌夫把马蹄救下。
马蹄来到近前,人马全是湿的,显然经过一阵急骤的奔跑。马蹄来不及下马,急着对张骞报告:天使大人:有大群的匈奴人来了!
众人心里咯噔一下,正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些匈奴人是牧人还是军人?有人问。
马蹄答不上来。他是远远地望见一大群人,铺天盖地而来,就急忙回来报信。
甘父说:他咋能知道是什么人?如果是牧人,绝不会是大群的人马;如果是很多人一起而来,多半是军队。众人心知他说的对,只是不敢相信。有十多年了,匈奴没有大批入塞,莫非,今年单于想要再次寇塞问边?
众人急切的商量对策。如今要退回去,恐怕也难以跑赢匈奴的铁骑;派人回去报信,陇西边备还好,不等信使到,烽火早已举起,再说这又不是他们的职责;打,肯定不行;跑,也不是办法。走南面,那里是羌人的地方,羌人今天也出现了,未必安着好心;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了。
张骞硬着头皮,催马向前。我是大汉出使月氏的天子之使。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匈奴和我大汉多年交往,双方仍然是和亲互市,算是兄弟之邦;虽然交恶的时候多,但也没有太为难使节。我虽不是前往匈奴的使节,但总归是汉天子的使臣。他总不能不让我走吧。
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众人面面相觑,这些人也都算是胆大包天,敢上山打虎,下海捉蛟的角色,现在却是隐隐的恐惧,他们平时最多是几十个人打个群架,啥时候见过几百上千的人,而且都骑着马打架?
匈奴人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这些人多数穿戴的是白色衣袍,传说中西匈奴人尚白,果然如此。匈奴骑士约有一两千人,呼喝着越逼越近。约在百步左右,匈奴骑士停了下来,几匹马越众而出,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人,一身白色袍绔,面如满月,眼睛细长,鼻直口方,颏下胡须有一尺来长,黑如墨染;头上戴白貂皮帽,脑后拖着长长的貂尾;腰束巴掌宽的玉带;坐下是一匹白马,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白光,端的是神骏异常。他回头对身边的一个人说了一句什么,那个人纵马向前,来到张骞等面前。这是一个匈奴打扮的中国人,二十来岁,细细弱弱的,面色苍白,眼窝深陷。他高昂着头,细声细气的说:尔等是何来历?快快如实讲来!不然,我大匈奴右焉耆王管教尔等死了喂狼!
菊不疑对张骞耳语了一下,纵马上前,也尖声尖气的说:尔等是何等样人?快快报来!不然,我大汉天子之使教尔等死了喂狗!众人暗暗好笑,张骞也是少年心性,有着菊不疑胡闹。
那人大怒,指着菊不疑怒道:你你你,学人说话,是何道理?
菊不疑道:你你你你,为何不回答?
那人气道:我们是匈奴右焉耆王王爷打猎到此。你们犯了王爷的狼威,死一万次都不够!
菊不疑说:我是代表我大汉天子之天使阁下,告诉你们,天使要出使月氏,路过你匈奴。你匈奴不赶快迎接天使,为天使接风洗尘,招待的好,或则罢了,如果遮挡天使,必将是血流成河!众人听菊不疑恐吓匈奴译人,觉得有点过。
那译人听了菊不疑的话,回身就走。回到他右焉耆王跟前,说了一会。转身又跑了过来,说道:我们王爷说了:单于正要巡视我西匈奴,在我西匈奴召开?林大会。你汉朝使臣应该先觐见了我匈奴单于,才能前往月氏。焉耆王请大汉天子使相见。请汉朝使君跟我走吧。望着张骞。张骞知道既然焉耆王如此说了,想偷偷走掉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整个都在焉耆王的地盘里,到处都是匈奴骑士,冒险跑,恐怕损失更多,还不如随机应变,看看有没有机会。
遂说道:头前带路!
那译人转身回马,跑回本阵;张骞跟在后面,夹马缓行。
众人没办法,只好跟在后面。别的匈奴人也不管他们,只是纵情围猎,打得狐兔、羊鹿等小山一样。
正是:上得山多终遇虎,走在河边必湿鞋;
英雄出塞捍边庭,豪杰大漠起烽烟。
却说大汉天子之使张骞率领队伍出了陇西,眼前是广袤无边的大草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令人胸襟为之一爽。
此时正是初秋天气,天空高远,云淡风轻。张骞等还没怎样,那群重获新生的死囚一个个却是大喜过望,纵马驰骋,放声高歌,纵情长啸。毕竟是少年心性,张骞的激情也一下被点燃,也大声地欢叫起来,策马加入到纵情狂欢的众人之中。四大护卫与四大剑客只是坐在马上缓辔而行,看着他们欢呼雀跃,看着他们把压抑已久的感情释放出来。甘父默默的跟在最后,这些人中,他的心情最为复杂。故地重游,要重新回到故乡的渴望在他的心中熊熊燃烧,这是他无数次梦中的情景,如今成为了现实;但是他又怕回到故乡,那是他心中充满伤痛的地方,他的亲人、情人、仇人埋骨的地方,他的爱恨情仇都在那儿,也都失落在了那儿。一想到高大的祁连山,碧绿的大草原,他的心中都在痛,又觉得整个心都是空的。他无法理解那些人的喜悦,就像那些人难以理解他的痛苦一样。
忽然,有人欢呼起来,一个人一箭射下一只苍鹰!
大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百多人的队伍,还有二三百的牛马驴等牲口,惊起了无数的野兔、野鸡、狐狸、狍子等小兽,也引来了鹰鹫等猛禽。一只野兔没命价在草丛中奔跑,几个人骑马在后面追,野兔几个拐弯,躲进了一个树丛,在人马离开之后,钻出了树丛。没提防一只苍鹰正盯着它,在电光石火之间,一个俯冲,双爪抓住野兔的背皮,把野兔生擒活捉。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们正在惊叹苍鹰的身手之时,从附近马上飞来一箭,把苍鹰和野兔一起射下!引起了一阵轰动和喝彩。旁人有的夸赞他的射术精湛,有的觉得他的骑术更好,也有人只是认为他是瞎撞,运气好;张骞纵马弛近,接过那只鹰来,只见箭头正好扎在鹰的头上,绝对不会是瞎蒙误撞打下了的,不禁暗暗吃惊。张骞如今对这些人的名字基本熟了,这个射手本名叫做王仲,天子赐名庭寒,这个人二十**年纪,个子不高,身体不壮,木讷无言,在别人纵情欢笑、驰骋之时,他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不即不离,没想到他的箭术如此的高明。王仲见张骞的表情凝重,王仲暗自后悔,不该一时技痒,露出了自己的箭法。他有些不好意,惹恼了花豹。花豹纵身扑向离它最近的一人,把这人一口咬住大腿拖下马来。马厉声惊嘶,别的人一见都是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都只是惊呼乱叫。有人喊的是人名:麻子?!有人喊的是豹子!?
这麻子谁也不知他的本名,只是见他一脸的大小麻坑,都喊他麻子,朝廷嫌他的名字粗陋,也赐名麻子凌,大伙还是喜欢喊他麻子。麻子被豹子袭击的时候,正在追赶一只野羊,想要捉着一只活的,在大伙面前显摆显摆,没想到一只豹子把他捉了。
豹子先咬住他的腿,把他从马上拖下来,拖着就跑。麻子的第一反应是:我命休矣!没想到好好一个豪杰要丧命在一头畜生之口!随即,强烈的痛苦刺激,以及强烈的求生本能使他迅速地做出了第二个反应:他的手使劲抓住一丛草,豹子本来就没有长劲,拖着一个一百多斤的人,本就吃力,只是因为新鲜,才没舍得放下,现在麻子抓住了草丛,它被阻力阻挡,不得不松口,做下调整。它松口的一瞬,麻子手按住地,一个鲤鱼打挺跳了起来,随即一阵巨疼袭来,腿一软,差点栽倒。豹子瞬即旋风似得向他扑来,血盆大口还流着麻子的血,嘴里喷出一阵令人作呕的酸腐之气。麻子咬牙屏气,迎着豹子做出了第一次反击,他的铁拳向着豹子的鼻子狠狠击出,双方的力量相会,一阵令人牙酸的声音传来,麻子知道这一拳凑了效,豹子的鼻子和上牙完了。豹子被这一下击痛了,一声长嚎,跌出了五尺开外。豹子一个打滚,再一次扑来,麻子也合身一跃,双手抓住花豹的两只前腿,头顶着花豹的下颏,生生把花豹扑在当场,压在身下,然后用头不停的撞顶花豹的胸腹,花豹开始时还用力挣扎,发出嘶吼,渐渐地,力量越来越弱没了挣扎的劲。
众人在傍边看的呆了,一个个舞刀弄剑,却不敢上前,一是怕伤了麻子,再是,没想到这一场人兽大战,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有几人在花豹不动了后,拿着刀棍上前,两人迅速的拉起麻子,另几人把棍子乱打,花豹却是一动不动,众人看看,那头花豹已然死了!众人不禁欢呼,把麻子视为天人。
张骞吩咐就在当地安营扎寨,韩厨子带着曹厨子、田厨子埋锅造饭。众人各自忙活开了。
一个腰身伛偻的驼背人蹒跚越出众人,手脚麻利的给麻子处理伤口。众人知道窦婴派灌夫传话,他的名字叫做药上风,意悄悄去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人,只发现了一些马粪。几个人回来悄悄跟张骞说了,几个人也没有合计出来对方是什么人。但现在回头是不可能了,只有走一步说一步了。
天明,队伍是鱼贯而行,麻子的腿在驼子的悉心照料下,已经能够活动。众人都很高兴,更是佩服驼子的医术高明,同时佩服麻子身体的强壮。
远远地,前方马蹄声响起,在南边的山坡上出现了几骑马,马上人的装束,不似中国人,甘父说道:这几人是羌人!有几个人就想冲上去抓住那几个羌人,却见羌人弯弓搭箭,嗖、嗖的射来,虽没有伤人,但几个人也不敢再上去了。那几个羌人也随即转过山坡,消失了。羌人已经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正在这时,前面传来了急骤的马蹄声,近了之后,是一人一骑,众人看时,原来是梅不平派出的侯骑,名叫马蹄,皇帝赐名马离烟。原来此人初生下之时,其母正好路过主人的马棚,就把他生在了马槽下,被人发现时,马蹄正踩在小孩的头边。主人马王孙惊讶小孩的命大,又不知其父为谁,又在马蹄边找到的,就给他起名叫做马蹄。马蹄渐渐长大,就给主人养马。他虽然是个养马的厮役,却是面皮细嫩,剑眉星目,赫然是个压宋玉、赛子都的美男子,更兼他跟着主人的护院武师习练武艺,身材匀整。人就是这样,不可能啥都好。马蹄就被主人的小妾看上了,这妮子满心满意的对马蹄好,但是马蹄一来年小,二来人实诚,不懂男女的意思。虽然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却惹得其他的童仆厮役对他的嫉妒。这一来主人就知道了,主人大怒,那小妾却是有情有义,一力承当,说没有马蹄的事,小妾是被人羞辱,一气之下,自缢而死!这一下,主人气坏了,把账算到了马蹄的头上。这马蹄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就和主人吵嚷起来。这主人就下令仆人打他,那些童仆们心中高兴,终于逮到机会报复他了,是横拖倒拽,把他拿翻,一阵暴打,打的马蹄死去活来。亏得他娘求爷告奶的哀告,王孙的嫡夫人对小妾的死心中快意,假惺惺的劝告,留下了马蹄的一条小命。谁知道几天之后,主人马王孙在要账回家的路上被人刺死,抢走了身上的钱财。一家人异口同声的说是马蹄报复主人,官府不由分说,把他现在狱中。马蹄的娘,她的娘家一个本家兄弟却是灌夫的朋友,通过灌夫把马蹄救下。
马蹄来到近前,人马全是湿的,显然经过一阵急骤的奔跑。马蹄来不及下马,急着对张骞报告:天使大人:有大群的匈奴人来了!
众人心里咯噔一下,正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些匈奴人是牧人还是军人?有人问。
马蹄答不上来。他是远远地望见一大群人,铺天盖地而来,就急忙回来报信。
甘父说:他咋能知道是什么人?如果是牧人,绝不会是大群的人马;如果是很多人一起而来,多半是军队。众人心知他说的对,只是不敢相信。有十多年了,匈奴没有大批入塞,莫非,今年单于想要再次寇塞问边?
众人急切的商量对策。如今要退回去,恐怕也难以跑赢匈奴的铁骑;派人回去报信,陇西边备还好,不等信使到,烽火早已举起,再说这又不是他们的职责;打,肯定不行;跑,也不是办法。走南面,那里是羌人的地方,羌人今天也出现了,未必安着好心;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了。
张骞硬着头皮,催马向前。我是大汉出使月氏的天子之使。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匈奴和我大汉多年交往,双方仍然是和亲互市,算是兄弟之邦;虽然交恶的时候多,但也没有太为难使节。我虽不是前往匈奴的使节,但总归是汉天子的使臣。他总不能不让我走吧。
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众人面面相觑,这些人也都算是胆大包天,敢上山打虎,下海捉蛟的角色,现在却是隐隐的恐惧,他们平时最多是几十个人打个群架,啥时候见过几百上千的人,而且都骑着马打架?
匈奴人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这些人多数穿戴的是白色衣袍,传说中西匈奴人尚白,果然如此。匈奴骑士约有一两千人,呼喝着越逼越近。约在百步左右,匈奴骑士停了下来,几匹马越众而出,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人,一身白色袍绔,面如满月,眼睛细长,鼻直口方,颏下胡须有一尺来长,黑如墨染;头上戴白貂皮帽,脑后拖着长长的貂尾;腰束巴掌宽的玉带;坐下是一匹白马,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白光,端的是神骏异常。他回头对身边的一个人说了一句什么,那个人纵马向前,来到张骞等面前。这是一个匈奴打扮的中国人,二十来岁,细细弱弱的,面色苍白,眼窝深陷。他高昂着头,细声细气的说:尔等是何来历?快快如实讲来!不然,我大匈奴右焉耆王管教尔等死了喂狼!
菊不疑对张骞耳语了一下,纵马上前,也尖声尖气的说:尔等是何等样人?快快报来!不然,我大汉天子之使教尔等死了喂狗!众人暗暗好笑,张骞也是少年心性,有着菊不疑胡闹。
那人大怒,指着菊不疑怒道:你你你,学人说话,是何道理?
菊不疑道:你你你你,为何不回答?
那人气道:我们是匈奴右焉耆王王爷打猎到此。你们犯了王爷的狼威,死一万次都不够!
菊不疑说:我是代表我大汉天子之天使阁下,告诉你们,天使要出使月氏,路过你匈奴。你匈奴不赶快迎接天使,为天使接风洗尘,招待的好,或则罢了,如果遮挡天使,必将是血流成河!众人听菊不疑恐吓匈奴译人,觉得有点过。
那译人听了菊不疑的话,回身就走。回到他右焉耆王跟前,说了一会。转身又跑了过来,说道:我们王爷说了:单于正要巡视我西匈奴,在我西匈奴召开?林大会。你汉朝使臣应该先觐见了我匈奴单于,才能前往月氏。焉耆王请大汉天子使相见。请汉朝使君跟我走吧。望着张骞。张骞知道既然焉耆王如此说了,想偷偷走掉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整个都在焉耆王的地盘里,到处都是匈奴骑士,冒险跑,恐怕损失更多,还不如随机应变,看看有没有机会。
遂说道:头前带路!
那译人转身回马,跑回本阵;张骞跟在后面,夹马缓行。
众人没办法,只好跟在后面。别的匈奴人也不管他们,只是纵情围猎,打得狐兔、羊鹿等小山一样。
正是:上得山多终遇虎,走在河边必湿鞋;
英雄出塞捍边庭,豪杰大漠起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