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入闽】
很快众人发现了一个真相,似乎留下来的都不是大粮商,而且还都没有参与宁波粮价风波的商人。就爱上
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家里的资本太小,如此大的场面,他们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显然,在场的诸位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秋后算账,至少他们这些还未被军队抓走的人可以稍微放下一点提着的心了,至少不用担心深陷囹圄,遭受身心饱受摧残的苦难。
至于那些胆大妄为的大粮商,是死是活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关心的了。
在宁波城内,王学谦听取了戴笠连夜赶来的汇报,杭州的收官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举证和审判的时间,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比如说张静江,按照‘国党’举事的传统,这位被巧妙的‘营救’了出去,然后一只脚跨上了远去的邮轮去了日本。
接下来,摆在王学谦面前的就是福建的问题了,福建自从李厚基时期就开始动乱不止,原因很多,关键是地方势力的团结,还有就是李厚基势力的削弱,此消彼长之后,造成了李厚基在近几年福建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而且李厚基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他需要大量的资金用来扩充军队,另外孝敬燕京的几位大人物也是不能少的。
所以,李厚基在税收上的增加导致了地方和督军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最后,引发了兵变和动乱。
最要命的不是兵变和叛乱,而是李厚基命令平叛的军队,竟然打不过一群地方豪强组织起来的民团。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李厚基在福建的日子长不了。别看正规军人数数万,可就是纸糊的一样。不经打。而这种局面下,李厚基的实力再一次被削弱。最后引起了福建南部整体的叛乱和对抗局面。
可以说,如果孙传芳不带着第二师的主力进入福建戡乱。照着福建的趋势,用不了两年。就能实现闽人治闽,地方势力彻底将北洋的势力驱逐出福建范围内。实现民国初期不少一知半解的民主派系吹捧的地方自治的理想政治体系,这种美国奉行的政体,在民国是没有任何借鉴价值的,这帮人是‘昏头了’,这样的结果就算是王学谦也不能忍。
完全的地方自治,对于民国来说等同于分裂。只不过说法上的不同而已。加上福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割让台岛之后,福建成了日本渗透南方地区的首要目标。要不是福建多山少地,各地民风迥异,难以买通,恐怕民国最大的危机就要到来了。
别看福建地少人多,很多地方百姓生活疾苦,可福建并不缺乏有钱人。
富豪很多,这和宁波有点相似,宁波的有钱人大部分都是在上海做生意发家的;而福建大部分穷人的发财梦在南洋。民国是允许双国籍的,所以在国会之内。还有一部分的南洋的席位。
国会如此重视南洋商人,可不是因为华人在南洋人口众多。而是因为华人在经商上并不缺乏智慧和能力,南洋的财富已经集中到了两个集团手中。以英国人为首的西方殖民商人,这是天然的优势,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比的;其次就是华人。
如此庞大的资本量,要不是南洋商人的主要经营地不在国内,民国各地的商会排名都要出现大变动。
至少第一的名号,肯定是会被南洋商人给摘取的。这也是为什么华人在美国都有不少,可是就没有听说过在民国建国之初,将在美国的华人劳工纳入国名统计的行列,给予国会席位的殊荣。还不是美国那边的劳工要么是帮会成员。要么是穷的叮当响的劳工,压根就没有利用价值。
争取南洋商会的支持。在袁世凯时期就已经在政府层面开展。可惜没有多少成效,原因之一就是在南洋拥有千万家产的商人不少。但因为大部分家族生意都在南洋,无法在内心存有民族认同感。爱国商人也不少,却处于孤掌难鸣的处境。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南洋商人对于投资‘国党’很感兴趣,目的也是不纯的,因为投入很小。‘国党’长期以来的小打小闹,很符合南洋富商的投资习惯。说白了,投资北洋政府,投入几百万连个水花都不见得起来,数千万,也只能缓和一时之需。别看民国的工业生产值不多,但要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妥妥的世界前十绝对没有问题的。要是严格一些,甚至会排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二流列强前面。
用一个浅显的道理来解释,就是投资江南制造局和买彩票的关系。民国的彩票业非常发达,在上海有跑马场,狗场,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博彩行业。花一块钱,成就十万级富豪的神话不是没有。
投资‘国党’,对于南洋商会来说,就是买彩票。‘国党’在资金上的需求太少了,维持机关报的运营,核心机构的房产和生活用度就差不多了。然后有余钱搞一个刺杀,发动一个几百人规模的起义……按理来说,‘国党’成功的可能性太渺茫了,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成功。要不是袁世凯执政后,之后的北洋政府都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头脑和政治手腕,‘国党’绝对没有任何执政机会。
如此渺茫的机会,不就是和买彩票一样吗?
不中,没多大的关系。
中了,那就是一笔滔天的财富。
可是投资北洋政府就不一样了,政府开支巨大,军队开支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民国又是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尤其是以农业经济濒临破产的境地,想要补救,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要推倒重建,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已经是毫无希望了。不仅如此,还有世界列强也不希望民国走上真正的富强道路。这是源于自身的利益。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工业国来说,都是庞大的让人流口水的工业品倾销市场。
可华夏又太过庞大。就算是军队政府不堪重用,但庞大的身躯还不是任何一个列强能够完成殖民统治的。推翻不了清朝政府。就只能一点点的蚕食。
在十九世纪,已经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最强盛的时期,也无法一口吞下民国的市场。只能拉着法国等,合伙作案。
至于北洋政府,说句不中听的,已经是进入了倒计时。
谁接盘,谁倒霉。
北洋政府的财政已经病入膏肓。几百万的资金,连燕京城内被拖欠的政府雇员和官员的工资都不够。
几千万的资金,军队的军饷分一分,也就不见了。
几亿,几十亿都不见得有用。
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政府,北洋政府继承的是清朝的政治资本,并不是鼎盛时期的清朝,而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王朝。各地虽然都没有明目张胆的提出分裂,但听调不听宣。已经是地方军政大员的惯例。连段祺瑞当政时期也毫无办法。要不然,他为什么要冒着卖国的政治风险,耗费巨资训练属于自己的三十万军队?
民国的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屋檐下的马蜂窝,总是有人会忍不住去捅上一捅。
实际上,曹锟已经吃过瘪了,冯玉祥为了军费,在总统府破口大骂,加上嗓门大的出奇,个头矮小的曹锟就像是灰孙子似的,弄了个灰头土脸。
当时夏寿田也在场,气的这个文人谋士都要撩起膀子和冯玉祥不死不休。
至于有人问有没有打起来?
结果是肯定不会。夏寿田傻了,去和冯玉祥拼拳头?
冯玉祥个头超过一米九。人高马大,关键是横向发展的也挺不错。目测至少要有一米上下,农家小院的门他都不见得能妥帖的走进去,身量太过魁梧,多半要卡在中间。
这哪里是一个人啊!
这明明是一块门板大小的板砖啊!
是个人,只要脑子没问题,就绝对不会和这等妖物比武力值。这不是一个人应该面对的战斗,这是要冲破人间,走向地府的自绝之路啊!
所以,王学谦虽然对元首这个词时有心动,但还是能够守住本心,不去妄想,至少眼前他的实力还不足以推他到那个高度。别说现在的他,仅仅是一个浙江督军的身份。后来的老蒋的南京政府,这位仁兄在总统宝座上也是几次三番的被轰下来?
南京政府的财政,要比北洋政府好的太多了。首先,南京政府拥有盐税和关税,凭借这两项税收,就能够支撑起货币发行,如果财政改革得当的话,加上江浙财团的支持,老蒋应该不会太缺钱,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无法施展拳脚。
而王学谦最近希望看到的是获得南洋商人的支持。
可惜,几次接触下来,南洋方面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资产上亿的南洋银行业没有投资民国国内的打算。这让王学谦很无奈。他自从进入民国官场之后,身份和地位就已经完全改变了。
他不再是一个在美国拥有庞大产业的资本家,也不是美洲银行集团的大老板,银行家。
他是一个政客,一个民国政客。
这种身份的转变,虽然能够获得很大的国际支持。但实际上,他知道,自己能够动用的外部力量小了。美国政客或许不关心民国的政坛到底会乱成什么样,他们只会关心跨国公司的背后大老板的利益。民国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收回更多的自身权益,只要和美国不相干的问题,都能够获得支持。
可一旦牵涉到市场利益分配,美国领事馆是绝对会站在王学谦的敌对面。
打个比方,美孚石油早期的代理商是花旗银行,之后因为业务扩展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但如果王学谦在中东开采石油成功,成立石油公司,提炼煤油运回国内,必然会争夺美孚石油的市场。那么就算他和老约翰关系再和睦,对方都不会退让。
所以,说句沮丧的话,王学谦就算把他拥有的科威特城的石油勘探出来,提炼出煤油,也卖不出去。
但南洋商会控制的资源却是截然不同的,糖、金属开采、天然橡胶……
都是世界工业需要的原材料,这些资源进入民国也好,资本进入民国也好,都不会受到任何官方和商业方面的仇视。
这就是天然优势。
在此之前,王学谦有没有南洋商会的支持,都无关紧要。在浙江,他拥有浙商之内势力最强的宁绍商会的支持,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眼下是他入政福建之前,如果能够获得南洋商会的支持,那么对于他来说,广东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他甚至能够有信心在‘国党’谋求重返广东之前,就靠着庞大的经济实力,平定广东全省。因为南洋的商会之中,至少有一半是粤商。
不过,一直一帆风顺的王学谦,在获取南洋商人支持方面,却是一筹莫展。
因为有心投资国内政坛的商人,都已经投资了‘国党’,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难以回头了。改换门庭,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的话,确实很很大的心理障碍。
其次就是很多商人担心英国人报复。
投资‘国党’几万元就可以了,但真要介入民国政权的扶持,这已经不是一笔小钱能够达到的。王学谦需要的跟多的不是资金,而是人脉和人心,这可不是钱的问题了,而是下重注投靠,等于是将身家信命交给他。这样的决策,就算是德高望重的家中族长,恐怕也难以下达。
陈布雷略显轻松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显然是从南洋传来的消息再次让他吃瘪了。
或者说,他是为王学谦吃瘪了。两人都不说南洋的事,希望本来就不大,就不要奢望了。
“杨度先生回了上海,不过夏寿田先生会和您一起去福州。”
“这样也好,轮船都已经安排好了吗?”
“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宁绍轮船公司的四艘客轮已经准备妥当,另外还有轮船招商局的轮船,花旗洋行的轮船,总共将近二十艘,都已经全部准备停泊在港口。”
“说好送到哪里了吗?”
“塘沽码头。”
“换成青岛。”
这是王学谦离开宁波,赴闽的前夕,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在福建的浙军短期内也不会撤如浙江。还会继续留在福建,平定福建南方的叛乱。而王学谦去福建,更多的是为了安定福建的局势。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释放孙传芳和第二师放下武器的士兵。(未完待续。)
ps:喜欢的兄弟多支持一下,谢谢!
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家里的资本太小,如此大的场面,他们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显然,在场的诸位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秋后算账,至少他们这些还未被军队抓走的人可以稍微放下一点提着的心了,至少不用担心深陷囹圄,遭受身心饱受摧残的苦难。
至于那些胆大妄为的大粮商,是死是活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关心的了。
在宁波城内,王学谦听取了戴笠连夜赶来的汇报,杭州的收官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举证和审判的时间,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比如说张静江,按照‘国党’举事的传统,这位被巧妙的‘营救’了出去,然后一只脚跨上了远去的邮轮去了日本。
接下来,摆在王学谦面前的就是福建的问题了,福建自从李厚基时期就开始动乱不止,原因很多,关键是地方势力的团结,还有就是李厚基势力的削弱,此消彼长之后,造成了李厚基在近几年福建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而且李厚基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他需要大量的资金用来扩充军队,另外孝敬燕京的几位大人物也是不能少的。
所以,李厚基在税收上的增加导致了地方和督军府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最后,引发了兵变和动乱。
最要命的不是兵变和叛乱,而是李厚基命令平叛的军队,竟然打不过一群地方豪强组织起来的民团。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李厚基在福建的日子长不了。别看正规军人数数万,可就是纸糊的一样。不经打。而这种局面下,李厚基的实力再一次被削弱。最后引起了福建南部整体的叛乱和对抗局面。
可以说,如果孙传芳不带着第二师的主力进入福建戡乱。照着福建的趋势,用不了两年。就能实现闽人治闽,地方势力彻底将北洋的势力驱逐出福建范围内。实现民国初期不少一知半解的民主派系吹捧的地方自治的理想政治体系,这种美国奉行的政体,在民国是没有任何借鉴价值的,这帮人是‘昏头了’,这样的结果就算是王学谦也不能忍。
完全的地方自治,对于民国来说等同于分裂。只不过说法上的不同而已。加上福建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割让台岛之后,福建成了日本渗透南方地区的首要目标。要不是福建多山少地,各地民风迥异,难以买通,恐怕民国最大的危机就要到来了。
别看福建地少人多,很多地方百姓生活疾苦,可福建并不缺乏有钱人。
富豪很多,这和宁波有点相似,宁波的有钱人大部分都是在上海做生意发家的;而福建大部分穷人的发财梦在南洋。民国是允许双国籍的,所以在国会之内。还有一部分的南洋的席位。
国会如此重视南洋商人,可不是因为华人在南洋人口众多。而是因为华人在经商上并不缺乏智慧和能力,南洋的财富已经集中到了两个集团手中。以英国人为首的西方殖民商人,这是天然的优势,任何其他人都无法比的;其次就是华人。
如此庞大的资本量,要不是南洋商人的主要经营地不在国内,民国各地的商会排名都要出现大变动。
至少第一的名号,肯定是会被南洋商人给摘取的。这也是为什么华人在美国都有不少,可是就没有听说过在民国建国之初,将在美国的华人劳工纳入国名统计的行列,给予国会席位的殊荣。还不是美国那边的劳工要么是帮会成员。要么是穷的叮当响的劳工,压根就没有利用价值。
争取南洋商会的支持。在袁世凯时期就已经在政府层面开展。可惜没有多少成效,原因之一就是在南洋拥有千万家产的商人不少。但因为大部分家族生意都在南洋,无法在内心存有民族认同感。爱国商人也不少,却处于孤掌难鸣的处境。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南洋商人对于投资‘国党’很感兴趣,目的也是不纯的,因为投入很小。‘国党’长期以来的小打小闹,很符合南洋富商的投资习惯。说白了,投资北洋政府,投入几百万连个水花都不见得起来,数千万,也只能缓和一时之需。别看民国的工业生产值不多,但要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计算,妥妥的世界前十绝对没有问题的。要是严格一些,甚至会排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二流列强前面。
用一个浅显的道理来解释,就是投资江南制造局和买彩票的关系。民国的彩票业非常发达,在上海有跑马场,狗场,还有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博彩行业。花一块钱,成就十万级富豪的神话不是没有。
投资‘国党’,对于南洋商会来说,就是买彩票。‘国党’在资金上的需求太少了,维持机关报的运营,核心机构的房产和生活用度就差不多了。然后有余钱搞一个刺杀,发动一个几百人规模的起义……按理来说,‘国党’成功的可能性太渺茫了,几乎不可能有机会成功。要不是袁世凯执政后,之后的北洋政府都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头脑和政治手腕,‘国党’绝对没有任何执政机会。
如此渺茫的机会,不就是和买彩票一样吗?
不中,没多大的关系。
中了,那就是一笔滔天的财富。
可是投资北洋政府就不一样了,政府开支巨大,军队开支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民国又是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尤其是以农业经济濒临破产的境地,想要补救,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要推倒重建,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已经是毫无希望了。不仅如此,还有世界列强也不希望民国走上真正的富强道路。这是源于自身的利益。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对于任何一个工业国来说,都是庞大的让人流口水的工业品倾销市场。
可华夏又太过庞大。就算是军队政府不堪重用,但庞大的身躯还不是任何一个列强能够完成殖民统治的。推翻不了清朝政府。就只能一点点的蚕食。
在十九世纪,已经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最强盛的时期,也无法一口吞下民国的市场。只能拉着法国等,合伙作案。
至于北洋政府,说句不中听的,已经是进入了倒计时。
谁接盘,谁倒霉。
北洋政府的财政已经病入膏肓。几百万的资金,连燕京城内被拖欠的政府雇员和官员的工资都不够。
几千万的资金,军队的军饷分一分,也就不见了。
几亿,几十亿都不见得有用。
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政府,北洋政府继承的是清朝的政治资本,并不是鼎盛时期的清朝,而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王朝。各地虽然都没有明目张胆的提出分裂,但听调不听宣。已经是地方军政大员的惯例。连段祺瑞当政时期也毫无办法。要不然,他为什么要冒着卖国的政治风险,耗费巨资训练属于自己的三十万军队?
民国的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屋檐下的马蜂窝,总是有人会忍不住去捅上一捅。
实际上,曹锟已经吃过瘪了,冯玉祥为了军费,在总统府破口大骂,加上嗓门大的出奇,个头矮小的曹锟就像是灰孙子似的,弄了个灰头土脸。
当时夏寿田也在场,气的这个文人谋士都要撩起膀子和冯玉祥不死不休。
至于有人问有没有打起来?
结果是肯定不会。夏寿田傻了,去和冯玉祥拼拳头?
冯玉祥个头超过一米九。人高马大,关键是横向发展的也挺不错。目测至少要有一米上下,农家小院的门他都不见得能妥帖的走进去,身量太过魁梧,多半要卡在中间。
这哪里是一个人啊!
这明明是一块门板大小的板砖啊!
是个人,只要脑子没问题,就绝对不会和这等妖物比武力值。这不是一个人应该面对的战斗,这是要冲破人间,走向地府的自绝之路啊!
所以,王学谦虽然对元首这个词时有心动,但还是能够守住本心,不去妄想,至少眼前他的实力还不足以推他到那个高度。别说现在的他,仅仅是一个浙江督军的身份。后来的老蒋的南京政府,这位仁兄在总统宝座上也是几次三番的被轰下来?
南京政府的财政,要比北洋政府好的太多了。首先,南京政府拥有盐税和关税,凭借这两项税收,就能够支撑起货币发行,如果财政改革得当的话,加上江浙财团的支持,老蒋应该不会太缺钱,可就算这样,他还是无法施展拳脚。
而王学谦最近希望看到的是获得南洋商人的支持。
可惜,几次接触下来,南洋方面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资产上亿的南洋银行业没有投资民国国内的打算。这让王学谦很无奈。他自从进入民国官场之后,身份和地位就已经完全改变了。
他不再是一个在美国拥有庞大产业的资本家,也不是美洲银行集团的大老板,银行家。
他是一个政客,一个民国政客。
这种身份的转变,虽然能够获得很大的国际支持。但实际上,他知道,自己能够动用的外部力量小了。美国政客或许不关心民国的政坛到底会乱成什么样,他们只会关心跨国公司的背后大老板的利益。民国想要在国际舞台上收回更多的自身权益,只要和美国不相干的问题,都能够获得支持。
可一旦牵涉到市场利益分配,美国领事馆是绝对会站在王学谦的敌对面。
打个比方,美孚石油早期的代理商是花旗银行,之后因为业务扩展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但如果王学谦在中东开采石油成功,成立石油公司,提炼煤油运回国内,必然会争夺美孚石油的市场。那么就算他和老约翰关系再和睦,对方都不会退让。
所以,说句沮丧的话,王学谦就算把他拥有的科威特城的石油勘探出来,提炼出煤油,也卖不出去。
但南洋商会控制的资源却是截然不同的,糖、金属开采、天然橡胶……
都是世界工业需要的原材料,这些资源进入民国也好,资本进入民国也好,都不会受到任何官方和商业方面的仇视。
这就是天然优势。
在此之前,王学谦有没有南洋商会的支持,都无关紧要。在浙江,他拥有浙商之内势力最强的宁绍商会的支持,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眼下是他入政福建之前,如果能够获得南洋商会的支持,那么对于他来说,广东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他甚至能够有信心在‘国党’谋求重返广东之前,就靠着庞大的经济实力,平定广东全省。因为南洋的商会之中,至少有一半是粤商。
不过,一直一帆风顺的王学谦,在获取南洋商人支持方面,却是一筹莫展。
因为有心投资国内政坛的商人,都已经投资了‘国党’,在某种程度上说,已经难以回头了。改换门庭,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的话,确实很很大的心理障碍。
其次就是很多商人担心英国人报复。
投资‘国党’几万元就可以了,但真要介入民国政权的扶持,这已经不是一笔小钱能够达到的。王学谦需要的跟多的不是资金,而是人脉和人心,这可不是钱的问题了,而是下重注投靠,等于是将身家信命交给他。这样的决策,就算是德高望重的家中族长,恐怕也难以下达。
陈布雷略显轻松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虑,显然是从南洋传来的消息再次让他吃瘪了。
或者说,他是为王学谦吃瘪了。两人都不说南洋的事,希望本来就不大,就不要奢望了。
“杨度先生回了上海,不过夏寿田先生会和您一起去福州。”
“这样也好,轮船都已经安排好了吗?”
“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宁绍轮船公司的四艘客轮已经准备妥当,另外还有轮船招商局的轮船,花旗洋行的轮船,总共将近二十艘,都已经全部准备停泊在港口。”
“说好送到哪里了吗?”
“塘沽码头。”
“换成青岛。”
这是王学谦离开宁波,赴闽的前夕,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在福建的浙军短期内也不会撤如浙江。还会继续留在福建,平定福建南方的叛乱。而王学谦去福建,更多的是为了安定福建的局势。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释放孙传芳和第二师放下武器的士兵。(未完待续。)
ps:喜欢的兄弟多支持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