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无暇内斗
所谓顺民,是指大明皇帝在洪武二十七岁末时发布的诏书上所用到的词。虽然只是两个月的功夫,九州基本就笼罩在大明的五万军队手中,开始方明谦贯彻了皇帝的旨意,将青壮统统运回大明,交由南京都司运往蜀中修路。
但是随着占领面积的越大,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九州大约有三十万rì本人,由于各国之间的不合,幕府和大内家的争斗不休,青壮只占有很少的比例,其中大约二十五万人基本上都是有老人、儿童和妇女组成。
rì本当时的体制,造就了大多数财富和粮食都集中在少数贵族和武士手中,这二十多万人的生活被领主搜刮之后,特别是少贰氏和大友氏,逃往本州时,将粮食能带走的带走,来不及带走的都烧毁,留下二十万嗷嗷待哺的嘴巴给大明将士。
这种做法给大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毕竟将士们是军人而不是屠夫,现在随着文治天下的口号,更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讳而坑杀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但是要养活这么多饥民,军人怎么办,他们还要继续往本州进发,怎么能让饥民拖住脚步。
在这种情况之下,迫于朝野之间那些文臣的压力,朱元璋向征东大军下达“不杀”的诏令,限有制将士们不得随意杀戮。只不过,这个命令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反抗者”不杀。
潜在的意思就是,敢于以死抵抗的人,自然是毫不留情的杀无赦。不过这是一种隐晦的说法。为了应对明年即将到来的帖木儿大军,必须暂时以温和的态度对待rì本百姓。
为了配合这份“不杀”的诏令。经过内阁以及五军都督府合议,做出以下决定得到了皇帝的同意。首先,暂缓押送rì本青壮回大明修路,押送人员只限于贵族、武士以及抵抗的俘虏。然后面向九州招收“顺民”。
当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宣布:天朝伐罪,是针对幕府和贵族、武士的,并不会伤及无辜之民,大明只是顺应天命,但不忍在战争中伤及无辜。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然后再颁布顺民政策,对于顺民也分为二等,其中高级一点的叫做良民,是能为大明将士引路并建立微薄功劳之人,还有能给予大明提供便利之人。对于这种人,大明不会计较其之前的身份和出身,会在所谓的光复区授予其相应的官职,并享受大明官员应有的福利。
第二等才叫做顺民,那就是不抵抗之人。大明也会给予其提供食宿,不过必须要集中居住。
顺民必须要经过大明军方的认证并颁发文书作为凭证,当成为顺民之后,参与大明徭役满五年。可以获得大明国籍,这五年的徭役是作为其之前,种地或者做工所造成的对抵抗军的间接支持所恕罪。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作为顺民之后。就要在大明的领导之下,学习汉语。儿童可像大明境内的儿童一样享受免费教育,但是所教授的是汉字。
宣布rì语为蛮语,宣布rì本文字为非法文字。因为rì本文字本来就是rì本人剽窃汉字偏旁所造出的赝品。
此举也不过是庞煌想起了在另一个时空,所谓的满洲国和台湾受到的洗脑教育。才一时兴起的向皇帝建议的,但是却得到了士林中人的坚决拥护,在向皇帝以及军方肯定了九州岛的安全时,以刘三吾、方孝孺、解缙、杨士奇等人为首的儒林领袖式人物向自己的学生发出号召,号召自愿者前往rì本教化蛮夷。
这种情况才慢慢的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对于教化的兴趣远胜于用军队攻打之心理,在读书人脑海中从未离去,在rì本战事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出动部分读书人,向皇帝证明教化的威力,可能也是这些大臣们想做的。
朱元璋欣然同意,对于自愿往rì本教化蛮夷的读书人的态度给予了肯定,也给予了他们实际的官职和护卫,在大明官员俸禄的基础上,每年又帮他们加上远行俸,竟然是其在大明为官的两倍,以补偿这些读书人的家室。
下旨从征西大军中抽调出部分伤残老兵作为协助,召集当地良民或者是顺民进行保甲、千户练,以维持地方上的治安。另外强调一下,身为良民可以为官的rì本人是不能作为正职使用的。
此时,九州已经全部沦陷的rì本终于沉不住气了。今川了俊终于离开镰仓,朝着rì本的最前沿周防国出发。率领着两万名足利满兼授予的军队,前往山口协助大内盛见镇守。但是大明军队似乎不急,并没有再洪武六年再次动兵的打算。
最大的军事行动,不过是展开对岛津附近萨摩人的清剿,因为在九州,也就是这个住在半岛上的军民给予明军了不少创伤,要不是他们人口稀少,恐怕大明将士付出的代价还要更大。
着急着进攻,还不如稳扎稳打,先靖平后方再说。更何况,华夏人传统最隆重的节rì——chūn节就要到了,为了这次能让将士们过上一个好年,皇帝亲自御批了很多物资运输过来,同时,在前线将士们的家中,都有当地州官送去了新年礼物,作为皇帝的恩赐。
rì本境内出现了短时间的平静,在高丽汉城,李芳远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天朝使节,李成桂没有能熬过洪武二十七年,在光州病故。这件事情对于高丽众人而言,有一半是在预料当中,因此并没有掀起喧然大波。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洪武二十八年伊始,五军都督府就首先将目光转向了西北方向,因为皇帝最重视的敌人,已经开始蠢蠢yù动了。而rì本的战况一直不错,所欠缺的只是时间问题。因为rì本是岛国,所以也无法延长战线来拖垮大明军队。
而大明这次本来就是为了灭国而来。更是不急,只求稳扎稳打。谁也不敢大意造成失败而使朝廷更换将领,这个可是灭国之功啊,谁会甘心放弃,所以以九州为基础,再用水师不断sāo扰其沿海的同时,朝廷所派遣的官员已经开始设法恢复生产,以大明的体制来教化百姓了。
暂时可以不管东海发生的事情,而把注意力转向西北,为此。五军都督府重新整理了关于蒙古和帖木儿的资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不过,此时已经不能称为蒙古了,应该称为鞑靼和瓦刺。
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大将蓝玉帅十五万大军偷袭北和林,擒获买的里八剌嫡系及官员家属七万余人。买的里八剌仅仅带着数十人逃离战场,投奔了阿里不哥系的也速跌儿。同年,也速迭儿杀死买的里八剌,自己当上了蒙古大汗。称卓里克图汗。
也速迭儿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阿里不哥曾与忽必烈争夺皇位,最后失败。一百多年后阿里不哥的子孙也速迭儿起兵杀死了忽必烈的后代并作了大汗,这在蒙古汗统上是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无论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如何激烈。忽必烈家族的汗权从来没有动摇过。也速迭儿袭杀买的里八剌这件事表明,随着蒙古贵族退回草原,社会经济严重衰退。加之对大明战争的失利,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更加激化了。
但是。耶速迪尔刚即汗位就离开人世;其子恩克卓里克图继位时间也同样很短。洪武二十六年,忽必烈系额勒伯克从阿里布哥系恩克卓里克图手中夺回了汗位。从而结束了耶速迪尔父子称汗的局面。然而在额勒伯克统治时期,阿里布哥系坤帖木尔举兵,杀死额勒伯克汗,汗位再次转到阿里布哥系手中。
洪武二十七年,窝阔台系鬼力赤又登上汗位。改北元国号为鞑靼,领地在甘肃河西一带,他为了占据和林,在阿鲁台太师的支持下同卫拉特部巴图拉(马哈木)丞相屡次作战。同年年大败对方,占据兀鲁班答迷河流域,并不断向东南推进,曾一度控制了哈密,毒杀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开始向大明纳贡称臣,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而瓦刺,就是蒙元时期的斡亦刺,居住在今蒙古西部和苏联境内的萨彦岭、唐努山一带,被称作西蒙古。成吉思汗时被分为四千户,现今称四万户。明初统治瓦刺的首领叫猛可帖木儿,他死后,瓦刺由其三个儿子马哈木、太平、把秃字罗三人分领。
当东部蒙古大汗由于遭受大明的军事打击和内讧而rì益衰败时,战乱较少的瓦刺乘机崛起,企图夺取整个蒙古地区的统治权。在这场斗争中,瓦刺和东蒙古是对立的两方,而明朝扶此抑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域诸地。在哈密、赤斤蒙古、沙州等八卫地区,也有不少蒙古族,一些卫的首领由蒙古贵族——元朝宗室后裔担任。西域诸地位于东西交通要道,与瓦刺、东蒙古、土鲁番、明朝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特别是哈密,各方势力曾为争夺它而展开长期和激烈的斗争。
在哈密以西有别失八里和土鲁番,其统治者为察合台后裔,和明朝长期保持着朝贡关系。土鲁番向东扩展势力,曾三次占据哈密,与瓦刺、大明都发生过战争摩擦。
五军都督府对于锦衣卫外事局的办事能力感到十分满意,在大明最近几年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外事局凭借情报收集能力以及其锐利的政治嗅觉,将整个西域的情况了解的十分清楚,而在一定的行动中,把有利的一面始终向着大明发展。
比如现在蒙元各部的成分复杂,巧妙的利用其利害关系,挑动着蒙古各部的自相残杀,让他们始终无法合并起来,重新恢复游牧民族的破坏xìng。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如果蒙古内部不出现一个像成吉思汗似得人物,根本对大明在短时间内造不成威胁。
可是事情往往在乐观的情况之下透露着危险,帖木儿的长寿也让五军都督府的人担心不已。放在案上的厚厚卷宗,代表着帖木儿不下于洪武皇帝一样的战功。
洪武十五年。帖木儿消灭了存在了一百三十余年克尔特人的古尔王朝。开始向东进军,波斯人的赛尔巴朵尔公国投降。在下面打败了札刺儿人的蒙古王朝。国王阿合木逃到埃及马木路克那里。接着,贴木儿在库拉河下游打败脱脱迷失。贴木儿占领了穆什和库尔德斯坦的土库曼黑羊朝,首领哈拉逃亡埃及。最后又占领了穆札法尔王朝统治下的法尔斯、伊斯法罕。
白帐汗斡儿答的第六位继承者兀鲁思汗与他的侄子脱脱迷失之间展开战争,兀鲁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脱黑脱乞牙、帖木儿灭里先后继位。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帮助下,打败了帖木儿灭里,使自己成为白帐汗。接着脱脱迷失打败了金帐汗马麦,登上金帐汗位,重新统一了祖先术赤的领地。于是脱脱迷失开始了对帖木儿的数次战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德里苏丹国强盛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分裂。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孟加拉、乌德(札温普儿)王国、古吉莱特。这些地区穆斯林国的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
洪武二十六年,帖木儿消灭德里苏丹国。洪武二十七年初帖木儿击败马木路克军,占领大马士革。洪武二十八年初帖木儿又征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是,帖木儿帝国统治了原伊尔汗国、印度河、钦察汗国,成了巨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没有庞煌的提前运作,五军都督府在那些书生的诱导下。还真的以为是大明是世界的中心,还真的以为除了大明之外,剩下的都是化外蛮夷。看到帖木儿做过的事情,以及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五军都督府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还是庞煌没有将另一个时空差点没有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的结果,在另一个时空中,帖木儿雄心万丈的要来攻打大明。要不是在行军的路途上旧伤复发而死,恐怕所谓的永乐盛世不知道要被推迟到什么时候。
当然。也不排除当时正值壮年的朱棣可以打败帖木儿,但是自身难免会伤痕累累。因为那时候的靖难之役刚刚结束,大明在内战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元气,还未曾恢复。
在混乱的河中地区,背叛和残忍是成功的前提,出生在突厥贵族之家的帖木儿的成功就是这句真理的见证。他的经历足够单独写一本传记,很难有人能评价他的作为。因为每次在他投降敌人,背叛盟友,从背后杀死敌人,再从正面拥抱并杀死盟友的关键时刻,他都能从《古兰经》中找到真主的相关号召。
在“圣战”的号召下,他“砍掉树木,使菜园枯死,让可贵的涓涓细水流入沼泽之地,耕地成为沙漠”并乐此不疲。在相继处死了昔rì的敌人和昔rì的盟友被其倔强的亲兵“误杀”后,帖木儿树立了自己在河中地区独一无二的地位,让他头痛的哈比勒也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这个瘸狼帖木儿的确值得大明关注啊,几个知情人在心里暗暗的叹着气,皇上费尽心思而想以朱棣对付这个瘸狼,而现在的头等大事应该就是怎么对付帖木儿随时的进攻,对于游牧民族的天然重视,使五军都督府上下如临大敌。他们不敢将消息外泄,害怕引起朝野之间的恐慌,或者是那些文臣们嘲笑他们的嗤之以鼻。
就算是他们不顾这些,也不能说出去,因为皇上下达了禁言的旨意,一切只能以密折的形式上奏,所以他们只能在那里干着急,谁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
朱元璋此刻在做什么,朝会散后,皇帝召见了户部的主要官员,询问关于户口和田土的问题,这也算是一件大事,管理户口和田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事关军国大计,非抓不可。与历朝各代的帝王一样,朱允炆从登基开始就深刻地认识到这项事情的重要xìng,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与徭役征发,巩固皇权统治。
华夏民族最早进行人口普查登记的国家,户口制度源远流长。根据洪武大典所收集的资料记载,这个制度在秦朝以前已经实行。及汉代,设有专官管理户籍。唐、宋两代,户籍编制工作rì臻严密,开始划分户等。元朝统治之rì,户口类别的划分更为细致,有民户、军户、匠户、站户、医户、盐户、窑户、儒户等各种户别。此外,还有驱户、佃户等。
大明的户口制度,是在蒙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此,只要看看户籍的分类,即可一清二楚: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yīn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漏口、脱户……。
随后由宁国知府陈灌创造出来户帖制度,一直实行倒如今,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诏命户部进行一次最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并排部分官兵和国子监的生员协助。在普查的基础上制定户籍、户帖。籍保存于户部,帖则由百姓自己保管。。)
但是随着占领面积的越大,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九州大约有三十万rì本人,由于各国之间的不合,幕府和大内家的争斗不休,青壮只占有很少的比例,其中大约二十五万人基本上都是有老人、儿童和妇女组成。
rì本当时的体制,造就了大多数财富和粮食都集中在少数贵族和武士手中,这二十多万人的生活被领主搜刮之后,特别是少贰氏和大友氏,逃往本州时,将粮食能带走的带走,来不及带走的都烧毁,留下二十万嗷嗷待哺的嘴巴给大明将士。
这种做法给大明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毕竟将士们是军人而不是屠夫,现在随着文治天下的口号,更不会冒着天下之大不讳而坑杀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但是要养活这么多饥民,军人怎么办,他们还要继续往本州进发,怎么能让饥民拖住脚步。
在这种情况之下,迫于朝野之间那些文臣的压力,朱元璋向征东大军下达“不杀”的诏令,限有制将士们不得随意杀戮。只不过,这个命令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反抗者”不杀。
潜在的意思就是,敢于以死抵抗的人,自然是毫不留情的杀无赦。不过这是一种隐晦的说法。为了应对明年即将到来的帖木儿大军,必须暂时以温和的态度对待rì本百姓。
为了配合这份“不杀”的诏令。经过内阁以及五军都督府合议,做出以下决定得到了皇帝的同意。首先,暂缓押送rì本青壮回大明修路,押送人员只限于贵族、武士以及抵抗的俘虏。然后面向九州招收“顺民”。
当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宣布:天朝伐罪,是针对幕府和贵族、武士的,并不会伤及无辜之民,大明只是顺应天命,但不忍在战争中伤及无辜。所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然后再颁布顺民政策,对于顺民也分为二等,其中高级一点的叫做良民,是能为大明将士引路并建立微薄功劳之人,还有能给予大明提供便利之人。对于这种人,大明不会计较其之前的身份和出身,会在所谓的光复区授予其相应的官职,并享受大明官员应有的福利。
第二等才叫做顺民,那就是不抵抗之人。大明也会给予其提供食宿,不过必须要集中居住。
顺民必须要经过大明军方的认证并颁发文书作为凭证,当成为顺民之后,参与大明徭役满五年。可以获得大明国籍,这五年的徭役是作为其之前,种地或者做工所造成的对抵抗军的间接支持所恕罪。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作为顺民之后。就要在大明的领导之下,学习汉语。儿童可像大明境内的儿童一样享受免费教育,但是所教授的是汉字。
宣布rì语为蛮语,宣布rì本文字为非法文字。因为rì本文字本来就是rì本人剽窃汉字偏旁所造出的赝品。
此举也不过是庞煌想起了在另一个时空,所谓的满洲国和台湾受到的洗脑教育。才一时兴起的向皇帝建议的,但是却得到了士林中人的坚决拥护,在向皇帝以及军方肯定了九州岛的安全时,以刘三吾、方孝孺、解缙、杨士奇等人为首的儒林领袖式人物向自己的学生发出号召,号召自愿者前往rì本教化蛮夷。
这种情况才慢慢的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对于教化的兴趣远胜于用军队攻打之心理,在读书人脑海中从未离去,在rì本战事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出动部分读书人,向皇帝证明教化的威力,可能也是这些大臣们想做的。
朱元璋欣然同意,对于自愿往rì本教化蛮夷的读书人的态度给予了肯定,也给予了他们实际的官职和护卫,在大明官员俸禄的基础上,每年又帮他们加上远行俸,竟然是其在大明为官的两倍,以补偿这些读书人的家室。
下旨从征西大军中抽调出部分伤残老兵作为协助,召集当地良民或者是顺民进行保甲、千户练,以维持地方上的治安。另外强调一下,身为良民可以为官的rì本人是不能作为正职使用的。
此时,九州已经全部沦陷的rì本终于沉不住气了。今川了俊终于离开镰仓,朝着rì本的最前沿周防国出发。率领着两万名足利满兼授予的军队,前往山口协助大内盛见镇守。但是大明军队似乎不急,并没有再洪武六年再次动兵的打算。
最大的军事行动,不过是展开对岛津附近萨摩人的清剿,因为在九州,也就是这个住在半岛上的军民给予明军了不少创伤,要不是他们人口稀少,恐怕大明将士付出的代价还要更大。
着急着进攻,还不如稳扎稳打,先靖平后方再说。更何况,华夏人传统最隆重的节rì——chūn节就要到了,为了这次能让将士们过上一个好年,皇帝亲自御批了很多物资运输过来,同时,在前线将士们的家中,都有当地州官送去了新年礼物,作为皇帝的恩赐。
rì本境内出现了短时间的平静,在高丽汉城,李芳远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天朝使节,李成桂没有能熬过洪武二十七年,在光州病故。这件事情对于高丽众人而言,有一半是在预料当中,因此并没有掀起喧然大波。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洪武二十八年伊始,五军都督府就首先将目光转向了西北方向,因为皇帝最重视的敌人,已经开始蠢蠢yù动了。而rì本的战况一直不错,所欠缺的只是时间问题。因为rì本是岛国,所以也无法延长战线来拖垮大明军队。
而大明这次本来就是为了灭国而来。更是不急,只求稳扎稳打。谁也不敢大意造成失败而使朝廷更换将领,这个可是灭国之功啊,谁会甘心放弃,所以以九州为基础,再用水师不断sāo扰其沿海的同时,朝廷所派遣的官员已经开始设法恢复生产,以大明的体制来教化百姓了。
暂时可以不管东海发生的事情,而把注意力转向西北,为此。五军都督府重新整理了关于蒙古和帖木儿的资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不过,此时已经不能称为蒙古了,应该称为鞑靼和瓦刺。
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大将蓝玉帅十五万大军偷袭北和林,擒获买的里八剌嫡系及官员家属七万余人。买的里八剌仅仅带着数十人逃离战场,投奔了阿里不哥系的也速跌儿。同年,也速迭儿杀死买的里八剌,自己当上了蒙古大汗。称卓里克图汗。
也速迭儿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的后裔。阿里不哥曾与忽必烈争夺皇位,最后失败。一百多年后阿里不哥的子孙也速迭儿起兵杀死了忽必烈的后代并作了大汗,这在蒙古汗统上是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无论蒙古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如何激烈。忽必烈家族的汗权从来没有动摇过。也速迭儿袭杀买的里八剌这件事表明,随着蒙古贵族退回草原,社会经济严重衰退。加之对大明战争的失利,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更加激化了。
但是。耶速迪尔刚即汗位就离开人世;其子恩克卓里克图继位时间也同样很短。洪武二十六年,忽必烈系额勒伯克从阿里布哥系恩克卓里克图手中夺回了汗位。从而结束了耶速迪尔父子称汗的局面。然而在额勒伯克统治时期,阿里布哥系坤帖木尔举兵,杀死额勒伯克汗,汗位再次转到阿里布哥系手中。
洪武二十七年,窝阔台系鬼力赤又登上汗位。改北元国号为鞑靼,领地在甘肃河西一带,他为了占据和林,在阿鲁台太师的支持下同卫拉特部巴图拉(马哈木)丞相屡次作战。同年年大败对方,占据兀鲁班答迷河流域,并不断向东南推进,曾一度控制了哈密,毒杀了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开始向大明纳贡称臣,建立了一定的关系。
而瓦刺,就是蒙元时期的斡亦刺,居住在今蒙古西部和苏联境内的萨彦岭、唐努山一带,被称作西蒙古。成吉思汗时被分为四千户,现今称四万户。明初统治瓦刺的首领叫猛可帖木儿,他死后,瓦刺由其三个儿子马哈木、太平、把秃字罗三人分领。
当东部蒙古大汗由于遭受大明的军事打击和内讧而rì益衰败时,战乱较少的瓦刺乘机崛起,企图夺取整个蒙古地区的统治权。在这场斗争中,瓦刺和东蒙古是对立的两方,而明朝扶此抑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域诸地。在哈密、赤斤蒙古、沙州等八卫地区,也有不少蒙古族,一些卫的首领由蒙古贵族——元朝宗室后裔担任。西域诸地位于东西交通要道,与瓦刺、东蒙古、土鲁番、明朝都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特别是哈密,各方势力曾为争夺它而展开长期和激烈的斗争。
在哈密以西有别失八里和土鲁番,其统治者为察合台后裔,和明朝长期保持着朝贡关系。土鲁番向东扩展势力,曾三次占据哈密,与瓦刺、大明都发生过战争摩擦。
五军都督府对于锦衣卫外事局的办事能力感到十分满意,在大明最近几年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外事局凭借情报收集能力以及其锐利的政治嗅觉,将整个西域的情况了解的十分清楚,而在一定的行动中,把有利的一面始终向着大明发展。
比如现在蒙元各部的成分复杂,巧妙的利用其利害关系,挑动着蒙古各部的自相残杀,让他们始终无法合并起来,重新恢复游牧民族的破坏xìng。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如果蒙古内部不出现一个像成吉思汗似得人物,根本对大明在短时间内造不成威胁。
可是事情往往在乐观的情况之下透露着危险,帖木儿的长寿也让五军都督府的人担心不已。放在案上的厚厚卷宗,代表着帖木儿不下于洪武皇帝一样的战功。
洪武十五年。帖木儿消灭了存在了一百三十余年克尔特人的古尔王朝。开始向东进军,波斯人的赛尔巴朵尔公国投降。在下面打败了札刺儿人的蒙古王朝。国王阿合木逃到埃及马木路克那里。接着,贴木儿在库拉河下游打败脱脱迷失。贴木儿占领了穆什和库尔德斯坦的土库曼黑羊朝,首领哈拉逃亡埃及。最后又占领了穆札法尔王朝统治下的法尔斯、伊斯法罕。
白帐汗斡儿答的第六位继承者兀鲁思汗与他的侄子脱脱迷失之间展开战争,兀鲁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脱黑脱乞牙、帖木儿灭里先后继位。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帮助下,打败了帖木儿灭里,使自己成为白帐汗。接着脱脱迷失打败了金帐汗马麦,登上金帐汗位,重新统一了祖先术赤的领地。于是脱脱迷失开始了对帖木儿的数次战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德里苏丹国强盛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分裂。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孟加拉、乌德(札温普儿)王国、古吉莱特。这些地区穆斯林国的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
洪武二十六年,帖木儿消灭德里苏丹国。洪武二十七年初帖木儿击败马木路克军,占领大马士革。洪武二十八年初帖木儿又征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是,帖木儿帝国统治了原伊尔汗国、印度河、钦察汗国,成了巨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没有庞煌的提前运作,五军都督府在那些书生的诱导下。还真的以为是大明是世界的中心,还真的以为除了大明之外,剩下的都是化外蛮夷。看到帖木儿做过的事情,以及所立下的赫赫战功。
五军都督府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还是庞煌没有将另一个时空差点没有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的结果,在另一个时空中,帖木儿雄心万丈的要来攻打大明。要不是在行军的路途上旧伤复发而死,恐怕所谓的永乐盛世不知道要被推迟到什么时候。
当然。也不排除当时正值壮年的朱棣可以打败帖木儿,但是自身难免会伤痕累累。因为那时候的靖难之役刚刚结束,大明在内战中损失了大部分的元气,还未曾恢复。
在混乱的河中地区,背叛和残忍是成功的前提,出生在突厥贵族之家的帖木儿的成功就是这句真理的见证。他的经历足够单独写一本传记,很难有人能评价他的作为。因为每次在他投降敌人,背叛盟友,从背后杀死敌人,再从正面拥抱并杀死盟友的关键时刻,他都能从《古兰经》中找到真主的相关号召。
在“圣战”的号召下,他“砍掉树木,使菜园枯死,让可贵的涓涓细水流入沼泽之地,耕地成为沙漠”并乐此不疲。在相继处死了昔rì的敌人和昔rì的盟友被其倔强的亲兵“误杀”后,帖木儿树立了自己在河中地区独一无二的地位,让他头痛的哈比勒也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这个瘸狼帖木儿的确值得大明关注啊,几个知情人在心里暗暗的叹着气,皇上费尽心思而想以朱棣对付这个瘸狼,而现在的头等大事应该就是怎么对付帖木儿随时的进攻,对于游牧民族的天然重视,使五军都督府上下如临大敌。他们不敢将消息外泄,害怕引起朝野之间的恐慌,或者是那些文臣们嘲笑他们的嗤之以鼻。
就算是他们不顾这些,也不能说出去,因为皇上下达了禁言的旨意,一切只能以密折的形式上奏,所以他们只能在那里干着急,谁也做不出什么事情来。
朱元璋此刻在做什么,朝会散后,皇帝召见了户部的主要官员,询问关于户口和田土的问题,这也算是一件大事,管理户口和田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事关军国大计,非抓不可。与历朝各代的帝王一样,朱允炆从登基开始就深刻地认识到这项事情的重要xìng,以确保国家的赋税收入与徭役征发,巩固皇权统治。
华夏民族最早进行人口普查登记的国家,户口制度源远流长。根据洪武大典所收集的资料记载,这个制度在秦朝以前已经实行。及汉代,设有专官管理户籍。唐、宋两代,户籍编制工作rì臻严密,开始划分户等。元朝统治之rì,户口类别的划分更为细致,有民户、军户、匠户、站户、医户、盐户、窑户、儒户等各种户别。此外,还有驱户、佃户等。
大明的户口制度,是在蒙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此,只要看看户籍的分类,即可一清二楚: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yīn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漏口、脱户……。
随后由宁国知府陈灌创造出来户帖制度,一直实行倒如今,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诏命户部进行一次最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并排部分官兵和国子监的生员协助。在普查的基础上制定户籍、户帖。籍保存于户部,帖则由百姓自己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