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断桥会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yīn。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不过武大郎四人才没心情来理会这断桥残雪,实在是耐不出潘金莲两女的折腾,为了见一见许仙和白娘子第一次相会的地点。一大早潘金莲一身白衣打扮娇艳抚媚,扈三娘则做药铺学徒打扮玉树临风,期间还特意买了两把西湖油纸伞,看的武大郎不由大翻白眼。
天公不作美,四人刚一出院子天空便降下丝丝雪花,慢慢的飘落在四周转眼消失不见。
武大郎望了望天空,本能的感到一丝寒冷想躲回屋子里睡大觉,不过潘金莲和扈三娘一左一右愣是架住了武大郎,撑开纸伞向外走去。
客栈就在宝芝堂边上就近找的,位于清河坊,离西湖也没多少路,但离断桥路程却不近,还是马车来往方便。
一下马车,扈三娘变搀着潘金莲快步来到断桥上,可惜断桥只不过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上面还有些许苔藓,与两女脑想中想象的实在是天差地别,不过站在断桥上向西湖望去,配上丝丝雪花,风景不是一般独好。
撩眼望去,远处有七、八个农夫插篙停舟,置身水中,伸臂沿着已显枯黄sè的藕尾荷叶,探入淤泥内,采拽出一条条鲜藕。藕农们收获玉臂藕时,无须拿铁锨掘开泥土,更不必用脚去采,而是将手臂直接插进稀软的肥泥里,稍稍施力拖出即可。一对少女收拢父辈递过来的藕,放入旁边水塘内洗刷;清水波动中,藕也洁白,臂也洁白,雪也白,简直分不清哪是藕,哪是臂啦。
岸边的路人见此美景连连叫好,大加赞叹。
船上的少女见这些无聊的看客如此无聊,便不屑的唱起了采藕歌:“长衫哪知短衣苦,消闲无聊乱谈藕。”
岸上的行人也有样学样的接了下去:“只因不知其中味,放来宝地问花姑。”
扈三娘见此,在潘金莲耳边细语几句,挥手招来远处一载客的乌篷小舟,不待武大郎阻止便划至湖zhōngyāng,撑起一纸伞与断桥上的潘金莲遥遥相望。
“啊~~~啊~~~
啊~~~啊~~~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哎
chūn雨如酒柳如烟哪哎...”
一阵悦耳的歌声从湖中响起,武大郎定睛一看,这不正是扈三娘嘛,想必刚才见别人在唱采藕歌,和潘金莲忍不住喉咙发痒不吐不快。
果不其然,等小舟上的扈三娘唱完,断桥上的潘金莲一手撑伞,一手向前接着下落的雪花,嘴里轻轻地吟唱着:“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手难牵
十年修得同般渡
百年修得共枕眠
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
白首同心在眼前”
武大郎一拍额头,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爱现,早知道昨rì便不教两女这首歌了。
“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
白首同心在眼前
啦~~~~~
啦~~~~~”
男的玉树临风、女的如花美眷,真是天作之合,而且一曲清新脱俗从未听过的歌曲经两人口中响起,一唱一和,动人心弦。
此时船上接藕的少女忘了收拢父辈采摘的莲藕,路上的闲人游人也忘了行走,都驻守相望。
虽然此时小雪飘零,虽然湖边柳树都已枯萎,但大家都不禁想起三月西湖烟雨蒙蒙的美景,撑着纸伞携着爱人一起漫步在湖边。
当唱完最后一个音节,扈三娘所乘小舟也已到了断桥岸边,一跨步便上了岸,三步两步移至潘金莲身边,一把牵起潘金莲的小手,站在断桥最高处甜蜜的眺望着远处美景,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潘金莲和扈三娘在断桥上看风景,不时地对着远处指指点点,武大郎和卞祥则做书童打扮伫立在两女身后,一高一矮甚为怪异。
“在下赵明诚,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不知过了多久,武大郎才发现自己身边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温文尔雅、女的雍容华贵,身上穿的甚是奢华,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出身。
耳边的声音霍然响起,冷不丁的吓了两女一跳,回过头来发现一对伉俪正礼貌的向扈三娘询问着。
“小生姓武,家中排行老大,人称武大,此乃贱内武潘氏,不知赵兄有何见教?”
扈三娘虽是药铺学徒打扮,但玉树临风的气质更似穷困书生,和身边一身雪白锦衣的潘金莲一站,明显是大户人家棒打鸳鸯而偷跑出来的痴男怨女。
“方才听闻武兄夫妇歌声动人心弦,余音绕梁,三rì不绝,特此冒昧打搅,还请见谅。不知此曲由何人所作,好一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一语道尽天下男女之间的分分合合。”
赵明诚本只爱金石之学,对于诗词歌赋本不太在行,奈何娶的妻子是鼎鼎大名的奇女子李清照,耳濡目染之下也堪比一般学子,听闻好的诗句也会细细考究一番、印证一下。
“此乃我家书童闲暇之时所做,上不得台面,如果污了阁下耳朵,在下就此赔罪。”
扈三娘当然知道赵明诚不是这个意思,但突然起了小女人xìng子,向武大郎一指开始编排起武大郎。
“咦,敢问阁下前年岁末是否到过汴京大相国寺?”
赵明诚身边的女眷突然开口问道。
“是啊,在下好像未曾见过夫人,不知夫人怎会知晓在下曾经去过大相国寺?”
武大郎饶了饶头皮,看着眼前三十岁出头的妇人,满脸迷惑道。
“相公,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想不到名震京师一人独斗众才子却昙花一现的三尺诗人竟会出现在西湖边,可笑汴京那些酒囊饭袋挖地三尺仍找不到三尺诗人的踪迹。”
妇人没直接回答武大郎的话,反倒向身边的赵明诚解释起来,一首《临江仙》直接搅的诗会寂静无声,连续一年都没学子敢去那边举办诗会。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yīn。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不过武大郎四人才没心情来理会这断桥残雪,实在是耐不出潘金莲两女的折腾,为了见一见许仙和白娘子第一次相会的地点。一大早潘金莲一身白衣打扮娇艳抚媚,扈三娘则做药铺学徒打扮玉树临风,期间还特意买了两把西湖油纸伞,看的武大郎不由大翻白眼。
天公不作美,四人刚一出院子天空便降下丝丝雪花,慢慢的飘落在四周转眼消失不见。
武大郎望了望天空,本能的感到一丝寒冷想躲回屋子里睡大觉,不过潘金莲和扈三娘一左一右愣是架住了武大郎,撑开纸伞向外走去。
客栈就在宝芝堂边上就近找的,位于清河坊,离西湖也没多少路,但离断桥路程却不近,还是马车来往方便。
一下马车,扈三娘变搀着潘金莲快步来到断桥上,可惜断桥只不过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拱桥,上面还有些许苔藓,与两女脑想中想象的实在是天差地别,不过站在断桥上向西湖望去,配上丝丝雪花,风景不是一般独好。
撩眼望去,远处有七、八个农夫插篙停舟,置身水中,伸臂沿着已显枯黄sè的藕尾荷叶,探入淤泥内,采拽出一条条鲜藕。藕农们收获玉臂藕时,无须拿铁锨掘开泥土,更不必用脚去采,而是将手臂直接插进稀软的肥泥里,稍稍施力拖出即可。一对少女收拢父辈递过来的藕,放入旁边水塘内洗刷;清水波动中,藕也洁白,臂也洁白,雪也白,简直分不清哪是藕,哪是臂啦。
岸边的路人见此美景连连叫好,大加赞叹。
船上的少女见这些无聊的看客如此无聊,便不屑的唱起了采藕歌:“长衫哪知短衣苦,消闲无聊乱谈藕。”
岸上的行人也有样学样的接了下去:“只因不知其中味,放来宝地问花姑。”
扈三娘见此,在潘金莲耳边细语几句,挥手招来远处一载客的乌篷小舟,不待武大郎阻止便划至湖zhōngyāng,撑起一纸伞与断桥上的潘金莲遥遥相望。
“啊~~~啊~~~
啊~~~啊~~~
西湖美景三月天哪哎
chūn雨如酒柳如烟哪哎...”
一阵悦耳的歌声从湖中响起,武大郎定睛一看,这不正是扈三娘嘛,想必刚才见别人在唱采藕歌,和潘金莲忍不住喉咙发痒不吐不快。
果不其然,等小舟上的扈三娘唱完,断桥上的潘金莲一手撑伞,一手向前接着下落的雪花,嘴里轻轻地吟唱着:“
有缘千里来相会
无缘对面手难牵
十年修得同般渡
百年修得共枕眠
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
白首同心在眼前”
武大郎一拍额头,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爱现,早知道昨rì便不教两女这首歌了。
“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
白首同心在眼前
啦~~~~~
啦~~~~~”
男的玉树临风、女的如花美眷,真是天作之合,而且一曲清新脱俗从未听过的歌曲经两人口中响起,一唱一和,动人心弦。
此时船上接藕的少女忘了收拢父辈采摘的莲藕,路上的闲人游人也忘了行走,都驻守相望。
虽然此时小雪飘零,虽然湖边柳树都已枯萎,但大家都不禁想起三月西湖烟雨蒙蒙的美景,撑着纸伞携着爱人一起漫步在湖边。
当唱完最后一个音节,扈三娘所乘小舟也已到了断桥岸边,一跨步便上了岸,三步两步移至潘金莲身边,一把牵起潘金莲的小手,站在断桥最高处甜蜜的眺望着远处美景,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潘金莲和扈三娘在断桥上看风景,不时地对着远处指指点点,武大郎和卞祥则做书童打扮伫立在两女身后,一高一矮甚为怪异。
“在下赵明诚,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不知过了多久,武大郎才发现自己身边来了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温文尔雅、女的雍容华贵,身上穿的甚是奢华,一看便知是富贵人家出身。
耳边的声音霍然响起,冷不丁的吓了两女一跳,回过头来发现一对伉俪正礼貌的向扈三娘询问着。
“小生姓武,家中排行老大,人称武大,此乃贱内武潘氏,不知赵兄有何见教?”
扈三娘虽是药铺学徒打扮,但玉树临风的气质更似穷困书生,和身边一身雪白锦衣的潘金莲一站,明显是大户人家棒打鸳鸯而偷跑出来的痴男怨女。
“方才听闻武兄夫妇歌声动人心弦,余音绕梁,三rì不绝,特此冒昧打搅,还请见谅。不知此曲由何人所作,好一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一语道尽天下男女之间的分分合合。”
赵明诚本只爱金石之学,对于诗词歌赋本不太在行,奈何娶的妻子是鼎鼎大名的奇女子李清照,耳濡目染之下也堪比一般学子,听闻好的诗句也会细细考究一番、印证一下。
“此乃我家书童闲暇之时所做,上不得台面,如果污了阁下耳朵,在下就此赔罪。”
扈三娘当然知道赵明诚不是这个意思,但突然起了小女人xìng子,向武大郎一指开始编排起武大郎。
“咦,敢问阁下前年岁末是否到过汴京大相国寺?”
赵明诚身边的女眷突然开口问道。
“是啊,在下好像未曾见过夫人,不知夫人怎会知晓在下曾经去过大相国寺?”
武大郎饶了饶头皮,看着眼前三十岁出头的妇人,满脸迷惑道。
“相公,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想不到名震京师一人独斗众才子却昙花一现的三尺诗人竟会出现在西湖边,可笑汴京那些酒囊饭袋挖地三尺仍找不到三尺诗人的踪迹。”
妇人没直接回答武大郎的话,反倒向身边的赵明诚解释起来,一首《临江仙》直接搅的诗会寂静无声,连续一年都没学子敢去那边举办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