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
“我妈到底跟你说了什么啊?”林舒不死心的追问。
“这么想知道啊?”季阳洲玩味地挑眉,笑得坏坏的:“想知道可以问伯母啊?哎呀,我记性好差啊。一出门就忘记了,怎么办?”
林舒恨得直想咬手绢,这个人怎么这么可恶,呜呜,吊胃口什么的,最讨厌了!
“我不想知道了!快走!”推,推,再推。
“又要去哪里啊?”懒洋洋不想动。
“我外婆说要请你吃饭。”这么久不见,外婆叫她回家居然不是因为想她,而是想见别人!呜呜,她最亲爱的外婆啊。被抛弃了~
季阳洲忽然感觉很微妙,他这是,被围观了吗?
林舒的外婆住的不远,就在北京的郊县,一家很平凡的农舍。
下了公交车,季阳洲跟在林舒身后,走了半天山路才到。站在门外,他先听到了一段陌生而优美的小提琴曲。一缕炊烟从院子里升起。平和安宁的山居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林舒急切地推开院门:“外婆!我回来啦!”
季阳洲第一眼注意到的,是站在院子中央拉琴的老人。他头发花白,面容苍老。脸上的神情认真而肃穆,像是在做人世间最神圣的事情。布满老年斑的手有些浮肿,却稳稳地握住琴弓。这是一个,让人一见就肃然起敬的人。
他专注的演奏,对林舒和季阳洲的出现毫无反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院子的正北边是一间平房,房子的东边搭建了一个厨房。林外婆端了一盘菜走出来,笑容温婉地对季阳洲说:“季先生,你好。囡囡,请季先生进屋里坐。我再去把剩下的菜做好就来招待客人。”
季阳洲觉得很有趣,虽然林外婆和林妈妈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她们客气有礼地对他说“季先生,你好”的时候,那神态分明如出一辙。他忍不住想象了一下,林舒也这么矜持克制地对他说“季先生,你好”,忽然有点忍俊不禁。
季阳洲笑着摇摇头,跟着走进厨房:“没有长辈在忙,后辈坐着的道理。我也略懂些厨艺,帮忙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林外婆也没有和他客气,笑眯眯地看着这个年轻英俊的后生忙前忙后。
快速地做好几个菜,林外婆端到堂屋的客厅里,然后打水洗脸洗手,解下包头的布巾,整理好略有凌乱的头发和衣服,才进来坐下。
季阳洲忍不住侧目,如果说林妈妈是朵饱经风霜的带刺玫瑰,那么林外婆一定是凌霜傲雪的高洁梅花。从走进这个院子起,他就注意到这里异常的整洁干净。他以前拍戏,走过大江南北,也曾在最艰苦的农村生活过,知道农村的院子是没法保持卫生的。四处乱飞的鸡鸭,凌乱堆放的柴火桔梗,满地的菜帮子、稻谷皮,总之一个字,乱!
但这里不一样:地面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柴火和蜂窝煤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农具有序的摆放在墙角。院子里种的树,养的菜都规划得极有条理。哪怕是鸡窝也那么精神漂亮。
走进房里,这种感觉更明显。碎步拼接的桌布,有一种波西米亚的浪漫绚烂的味道。上面放了一个朴素的陶土瓶,插了一朵不知名的野花,摆放在窗边。花瓶边放了两本书,一部字典。字典上搁着老花镜。饭桌是方桌,没有漆别的油漆,保持着原木的颜色,因为用的时间太久,泛着柔和的光。整个屋子的摆放,色彩都和谐一致,简直像一幅油画。
而林外婆就是最般配的画中人。她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背脊依然笔挺有力。季阳洲立刻想到了院子里的林外公和医院里的林妈妈,似乎这一家人都是这样骄傲。她身上的衣服质量普通,也很陈旧,但是非常的得体,甚至能从中感受到着装者的精心搭配。
她的气质温婉古典,说话的声音软糯有韵味,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季阳洲扫了一眼桌上的菜式,笑着问:“外婆是上海人?”
“是啊。”林外婆带着怀念的语气说:“很多年没回去了。”
“上海是个很有魅力的城市。”季阳洲深有感悟,“每次去上海,我都喜欢在和平饭店坐坐。喝一杯红茶或者咖啡,坐在窗边看外滩的风景,会有种时空回溯的错觉。”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和平饭店做的蛋糕。”林外婆柔和地微笑,“现在恐怕没有了。所以,我其实也害怕回去。年纪大了,看到物是人非的情景,总是特别容易牵动情绪。相见不如怀念。”她的语气平静,即使说着这样惆怅的事情,也感受不到伤感的情绪,带着透彻的了悟。
林舒笑着扶着林外公走进来:“外公今天心情很好,灵感很多。吃晚饭我去把曲谱记录下来。”季阳洲有些惊愕的看到,林外公茫然地被人引导着走进来,然后呆呆地坐在餐桌旁。
林外婆含笑地端起粗磁碗,一口一口地喂林外公吃饭。
季阳洲没有多问什么,谈笑如常地吃完这顿饭。
吃完后,林外婆坚决不让季阳洲帮忙洗碗。她笑得温柔,语言客气委婉,却容不得人违抗。季阳洲便不再坚持,而是走到一边看林舒记录曲谱。
林舒脸上的神情很专注,认真地看着曲谱,删删改改。然后慎重地把觉得没有问题的部分,写到另一张空白的纸上,标注上顺序和记录日期。这样的林舒让人感觉陌生而成熟,是季阳洲没有见过的。或者说这一整天,他都看到了林舒不为人知的一面。
林外婆回到屋里,对林舒说:“去陪陪你外公,你好久没和他说话了。”林舒抬头对季阳洲笑笑,拿着曲谱到院子里去了。
林外婆坐到季阳洲对面:“你见过曼曼了吧。哦,曼曼就是林舒的妈妈,全名周韵曼。当年我和她爸爸相识在舒曼的音乐会,才给她们母女取了这样的名字。”她笑了笑,继续说:“曼曼的脾气不太好吧。希望你别往心里去,她一个独身女人在外面打拼,不强势不硬气是难以生存的。”
林舒的笑声飘进屋里,林外婆和季阳洲同时向屋外看去。林外公松开手,林舒接过小提琴开始拉琴。林外公认真地倾听,觉得不好就夺过来拉给林舒听。这个时候的他,一点也看不出哪里不正常。
林外婆收回目光,淡淡地说:“我想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林舒的外公成了这样?林舒的外公,大名周泊恒,以前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也许你听说过。”
季阳洲很震惊,他听说过这个名字,建国初期的大作曲家周泊恒,曾作过许多有名的歌曲。后来在文·革时期失踪,下落不明:“那么您一定是他的爱人柳萦柳女士了。周泊恒这个名字,在音乐界是一座里程碑,我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周先生怎么成了现在的样子?”
“是啊,怎么会成了现在的样子。”林外婆喃喃自语,这位淡泊平和的优雅女士,直到现在才流露出一丝悲痛,“谁能想到,告发他的人,是我们当做孩子一样信任宠爱的学生呢?”
她很快收敛好情绪,刚刚的悲痛仿佛昙花一现:“事情不是很复杂。我们夫妻俩是资本主义的余孽,旧社会的少爷小姐,又曾经留学国外。前期批斗的范围不大。我们夫妻俩又比较平和,平时没有得罪人,也没有担任重要职位,所以生活还算平静。后来,”
柳萦看了季阳洲一眼,叹了口气:“后来你也能想象得到,全国都失控疯狂了。老周最喜欢信任的学生小刘却告发老周和海外有联系。抄家的时候,他们。”柳萦顿了一下,季阳洲注意到她的手在颤抖,“他们冲进来,把老周多年来收藏的乐器全部砸了。老周被他们按住,最后才挣脱他们,抢下了一把小提琴。”
屋子里安静下来,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只听到悠扬的小提琴曲在回荡。忽然一阵奇怪的笑声低低地响起,像破旧的风箱在拉动,但其中的单纯快乐却谁都能听出来。
这笑声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柳萦接着讲:“老周把他们吓到了,暂时离开了我们家。当时的音乐学院院长李汉是我们多年的好友。他连夜把我们一家人送出了城,躲到了乡下。这一住就是这么多年。”
“后来不是有平反吗?为什么没有回去呢?”季阳洲问。
“因为曼曼不愿意回去。曼曼她,非常的骄傲。她是我们快四十岁才得来的独女,被我们溺爱着长大。聪明、漂亮、有天分,还曾经作为儿童艺术团的舞蹈代表出国演出。从小她就是同伴里最优秀的那个,她无法忍受自己落魄的一面被曾经认识的人看到。”柳萦看向门外,看着林舒和外公说话。
她回头,淡淡地说:“我也不愿意回去。他们父女俩的脾气一模一样。如果让老周这样回去,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闲言碎语,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如果不能骄傲的活着,我宁愿选择死亡。”季阳洲接了一句,这是他曾演过的电影中的对白。
他回想起今天林舒双眼发亮地对他说:“我想做艺术家。”
原来这样平淡的一句话背后,有着这么沉重的故事。所以尽管她还如此年轻,却已有了明确而坚定的梦想。因为这梦想不属于她一个人,它承载了祖孙三代人的夙愿。
“这么想知道啊?”季阳洲玩味地挑眉,笑得坏坏的:“想知道可以问伯母啊?哎呀,我记性好差啊。一出门就忘记了,怎么办?”
林舒恨得直想咬手绢,这个人怎么这么可恶,呜呜,吊胃口什么的,最讨厌了!
“我不想知道了!快走!”推,推,再推。
“又要去哪里啊?”懒洋洋不想动。
“我外婆说要请你吃饭。”这么久不见,外婆叫她回家居然不是因为想她,而是想见别人!呜呜,她最亲爱的外婆啊。被抛弃了~
季阳洲忽然感觉很微妙,他这是,被围观了吗?
林舒的外婆住的不远,就在北京的郊县,一家很平凡的农舍。
下了公交车,季阳洲跟在林舒身后,走了半天山路才到。站在门外,他先听到了一段陌生而优美的小提琴曲。一缕炊烟从院子里升起。平和安宁的山居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林舒急切地推开院门:“外婆!我回来啦!”
季阳洲第一眼注意到的,是站在院子中央拉琴的老人。他头发花白,面容苍老。脸上的神情认真而肃穆,像是在做人世间最神圣的事情。布满老年斑的手有些浮肿,却稳稳地握住琴弓。这是一个,让人一见就肃然起敬的人。
他专注的演奏,对林舒和季阳洲的出现毫无反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院子的正北边是一间平房,房子的东边搭建了一个厨房。林外婆端了一盘菜走出来,笑容温婉地对季阳洲说:“季先生,你好。囡囡,请季先生进屋里坐。我再去把剩下的菜做好就来招待客人。”
季阳洲觉得很有趣,虽然林外婆和林妈妈的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她们客气有礼地对他说“季先生,你好”的时候,那神态分明如出一辙。他忍不住想象了一下,林舒也这么矜持克制地对他说“季先生,你好”,忽然有点忍俊不禁。
季阳洲笑着摇摇头,跟着走进厨房:“没有长辈在忙,后辈坐着的道理。我也略懂些厨艺,帮忙打下手还是可以的。”
林外婆也没有和他客气,笑眯眯地看着这个年轻英俊的后生忙前忙后。
快速地做好几个菜,林外婆端到堂屋的客厅里,然后打水洗脸洗手,解下包头的布巾,整理好略有凌乱的头发和衣服,才进来坐下。
季阳洲忍不住侧目,如果说林妈妈是朵饱经风霜的带刺玫瑰,那么林外婆一定是凌霜傲雪的高洁梅花。从走进这个院子起,他就注意到这里异常的整洁干净。他以前拍戏,走过大江南北,也曾在最艰苦的农村生活过,知道农村的院子是没法保持卫生的。四处乱飞的鸡鸭,凌乱堆放的柴火桔梗,满地的菜帮子、稻谷皮,总之一个字,乱!
但这里不一样:地面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柴火和蜂窝煤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农具有序的摆放在墙角。院子里种的树,养的菜都规划得极有条理。哪怕是鸡窝也那么精神漂亮。
走进房里,这种感觉更明显。碎步拼接的桌布,有一种波西米亚的浪漫绚烂的味道。上面放了一个朴素的陶土瓶,插了一朵不知名的野花,摆放在窗边。花瓶边放了两本书,一部字典。字典上搁着老花镜。饭桌是方桌,没有漆别的油漆,保持着原木的颜色,因为用的时间太久,泛着柔和的光。整个屋子的摆放,色彩都和谐一致,简直像一幅油画。
而林外婆就是最般配的画中人。她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背脊依然笔挺有力。季阳洲立刻想到了院子里的林外公和医院里的林妈妈,似乎这一家人都是这样骄傲。她身上的衣服质量普通,也很陈旧,但是非常的得体,甚至能从中感受到着装者的精心搭配。
她的气质温婉古典,说话的声音软糯有韵味,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季阳洲扫了一眼桌上的菜式,笑着问:“外婆是上海人?”
“是啊。”林外婆带着怀念的语气说:“很多年没回去了。”
“上海是个很有魅力的城市。”季阳洲深有感悟,“每次去上海,我都喜欢在和平饭店坐坐。喝一杯红茶或者咖啡,坐在窗边看外滩的风景,会有种时空回溯的错觉。”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和平饭店做的蛋糕。”林外婆柔和地微笑,“现在恐怕没有了。所以,我其实也害怕回去。年纪大了,看到物是人非的情景,总是特别容易牵动情绪。相见不如怀念。”她的语气平静,即使说着这样惆怅的事情,也感受不到伤感的情绪,带着透彻的了悟。
林舒笑着扶着林外公走进来:“外公今天心情很好,灵感很多。吃晚饭我去把曲谱记录下来。”季阳洲有些惊愕的看到,林外公茫然地被人引导着走进来,然后呆呆地坐在餐桌旁。
林外婆含笑地端起粗磁碗,一口一口地喂林外公吃饭。
季阳洲没有多问什么,谈笑如常地吃完这顿饭。
吃完后,林外婆坚决不让季阳洲帮忙洗碗。她笑得温柔,语言客气委婉,却容不得人违抗。季阳洲便不再坚持,而是走到一边看林舒记录曲谱。
林舒脸上的神情很专注,认真地看着曲谱,删删改改。然后慎重地把觉得没有问题的部分,写到另一张空白的纸上,标注上顺序和记录日期。这样的林舒让人感觉陌生而成熟,是季阳洲没有见过的。或者说这一整天,他都看到了林舒不为人知的一面。
林外婆回到屋里,对林舒说:“去陪陪你外公,你好久没和他说话了。”林舒抬头对季阳洲笑笑,拿着曲谱到院子里去了。
林外婆坐到季阳洲对面:“你见过曼曼了吧。哦,曼曼就是林舒的妈妈,全名周韵曼。当年我和她爸爸相识在舒曼的音乐会,才给她们母女取了这样的名字。”她笑了笑,继续说:“曼曼的脾气不太好吧。希望你别往心里去,她一个独身女人在外面打拼,不强势不硬气是难以生存的。”
林舒的笑声飘进屋里,林外婆和季阳洲同时向屋外看去。林外公松开手,林舒接过小提琴开始拉琴。林外公认真地倾听,觉得不好就夺过来拉给林舒听。这个时候的他,一点也看不出哪里不正常。
林外婆收回目光,淡淡地说:“我想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林舒的外公成了这样?林舒的外公,大名周泊恒,以前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也许你听说过。”
季阳洲很震惊,他听说过这个名字,建国初期的大作曲家周泊恒,曾作过许多有名的歌曲。后来在文·革时期失踪,下落不明:“那么您一定是他的爱人柳萦柳女士了。周泊恒这个名字,在音乐界是一座里程碑,我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周先生怎么成了现在的样子?”
“是啊,怎么会成了现在的样子。”林外婆喃喃自语,这位淡泊平和的优雅女士,直到现在才流露出一丝悲痛,“谁能想到,告发他的人,是我们当做孩子一样信任宠爱的学生呢?”
她很快收敛好情绪,刚刚的悲痛仿佛昙花一现:“事情不是很复杂。我们夫妻俩是资本主义的余孽,旧社会的少爷小姐,又曾经留学国外。前期批斗的范围不大。我们夫妻俩又比较平和,平时没有得罪人,也没有担任重要职位,所以生活还算平静。后来,”
柳萦看了季阳洲一眼,叹了口气:“后来你也能想象得到,全国都失控疯狂了。老周最喜欢信任的学生小刘却告发老周和海外有联系。抄家的时候,他们。”柳萦顿了一下,季阳洲注意到她的手在颤抖,“他们冲进来,把老周多年来收藏的乐器全部砸了。老周被他们按住,最后才挣脱他们,抢下了一把小提琴。”
屋子里安静下来,一时间谁都没有说话,只听到悠扬的小提琴曲在回荡。忽然一阵奇怪的笑声低低地响起,像破旧的风箱在拉动,但其中的单纯快乐却谁都能听出来。
这笑声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柳萦接着讲:“老周把他们吓到了,暂时离开了我们家。当时的音乐学院院长李汉是我们多年的好友。他连夜把我们一家人送出了城,躲到了乡下。这一住就是这么多年。”
“后来不是有平反吗?为什么没有回去呢?”季阳洲问。
“因为曼曼不愿意回去。曼曼她,非常的骄傲。她是我们快四十岁才得来的独女,被我们溺爱着长大。聪明、漂亮、有天分,还曾经作为儿童艺术团的舞蹈代表出国演出。从小她就是同伴里最优秀的那个,她无法忍受自己落魄的一面被曾经认识的人看到。”柳萦看向门外,看着林舒和外公说话。
她回头,淡淡地说:“我也不愿意回去。他们父女俩的脾气一模一样。如果让老周这样回去,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闲言碎语,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如果不能骄傲的活着,我宁愿选择死亡。”季阳洲接了一句,这是他曾演过的电影中的对白。
他回想起今天林舒双眼发亮地对他说:“我想做艺术家。”
原来这样平淡的一句话背后,有着这么沉重的故事。所以尽管她还如此年轻,却已有了明确而坚定的梦想。因为这梦想不属于她一个人,它承载了祖孙三代人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