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华夏始祖

正文 19

    正在胸闷、难受、心情烦躁的时候,忽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大风象下了山的狮子一样怒吼着,以摧枯拉朽之势,卷走了阴霾的乌云,涤荡着世间的尘土。顷刻间,宇宙间朗朗清明,大地上万物复苏,出现了一片清明世界。轩辕顿觉精神振奋,心胸豁然开朗。心里一高兴,醒过来了!轩辕方知刚才之事是做了一个梦。

    梦醒以后,轩辕细细地回想了一番刚才的梦,是何预兆,却百思不得其解。

    天亮以后,轩辕便将天师岐伯(今陕西岐山人,因岐山而得其姓,《通志?氏族略二》:“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五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又说歧伯是甘肃庆阳人。《资治通鉴》中说:“歧伯,北地人。”《庆阳县志?人物》记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神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汉北地郡治在今庆城县西北四十公里的马岭镇。)(岐伯是轩辕黄帝老师,伟大的博物学家、中医学理论的奠基者。)(岐伯少而神灵,长而博识,厚道谦恭,睿智超群。成人后,立志悬壶济世,解救民间疾苦。他长途跋涉,先后跟随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仙人学习医术。他白天识药、尝药性,晚间学习养生之道,掌握阴阳四时运气之理、经络医术疗疾之法。数年之后,岐伯的医学理论和临症技术精湛,治病无不奇验。后来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时,广成子向轩辕黄帝推举了岐伯。轩辕黄帝便拜访了岐伯,和岐伯一起谈天说地、论医问政,岐伯聪颖惠敏,学识渊博,黄帝尊称其为岐天师,意为懂得修养天真的先知先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岐伯的后裔子孙,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岐氏,史称岐氏正宗)唤进宫室。

    岐伯进门以后,轩辕对天师说道:

    “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梦。梦见天云低沉,非常压抑。满地尘垢,阴暗浑沌。心情非常不好!后来,忽然刮来一场大风,把天下的尘垢都刮掉了,出现了一片明媚的清明世界。梦醒以后,百思不得其解。你来用龟甲来占卜一下,看看是何征兆。”

    “以我的预感,肯定是个好梦!”

    天师笑呵呵的,边说边去取来龟甲。

    香案摆起,天师祷告天地,执甲占卜。占毕,天师说道:

    “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有一个姓风名后的贤人,将要辅佐你平治天下。”

    轩辕听罢,高兴地说道:“这肯定是上天的点化,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个风后。以助我平治天下。”

    “看来这是天意。”

    “我要去寻找风后,你再给我设案占之,以求贤才的方位。”轩辕思谋了一会儿突然作出决定。

    天师重新设案,执起龟板,口中念念有词。

    “以占卜结果来看,这个风后在略偏西北方向的冀州一带。可去那里寻访。”

    占卜完毕,天师告诉轩辕。

    轩辕听罢,心里很高兴。说道:

    “今天准备一下,明日就去冀州 !”

    次日一早,轩辕带了几个从人,依照占卜的方位,到冀州去寻访那个姓风名后的贤才。

    却说在冀州盐池旁(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东门外社东村),住着一对风烛残年的老夫妇。这两个老人一生和睦相处,生活还算美满,唯一遗憾的是膝下无子。没有想到,到了晚年,竟得一奇子。

    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老爷子望着宝贝儿子,高兴的哈哈大笑。没有料到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死去了。老婆子爬在老头子身上大哭起来。大喜刚过,又遇大悲!由于悲急攻心,竟然也一命归西了。邻人发善,将老两口下葬入了土。剩下一个刚出生的孩字,无人照管。邻居老太将孩子抱上回家抚养。谁知,刚一出门,一股旋风刮来,竟把那孩子卷上了天空!

    那孩子随风飘到了九峰山上(现中条山南峰)。

    九峰山玄妙洞有一仙师在那里修行。这一天下午,老仙师做完道场,便出了玄妙洞,到他那刚刚新垦的菜地里去拔草。到了菜地以后,拔了没有两行,总感觉到心神不宁。他预感可能要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便站起身来,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尘土,返回了玄妙洞。

    刚刚走到院里,看到空中飘来一物,落在了院子中间,他急步走了过去,弯腰一看,竟是一个唇红齿白,十分可爱的婴孩。他急忙上前抱起了这个孩子。

    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慈善之心使老仙师收养了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随风飘来的,仙师以为是女娲仙祖送来的,因女娲娘娘是风姓,老仙师便给孩子取姓为风,取名为后(风姓源于女娲、伏羲。《通志?氏族略》:风后“风氏姓也,伏羲氏之姓。黄帝臣三公之一也。”《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裴駰集解引郑玄 曰:“ 风后,黄帝三公也。”张守节正义:“四人皆帝臣也。”《云笈七签卷一百:“﹝ 黄帝﹞得风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泽即举风后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程姓源于风姓。)。

    老仙师视风后为己生,精心地将他抚养成人。把自己的全部学识和本领都传给了风后。

    风后聪慧敏健,过目不忘。不几年功夫,文蹈武略,德才皆优。就连老仙师的一些 神奇的异术,他都全部学会了。

    这一年秋天,年迈的老仙师仙逝了。

    师傅仙逝以后,风后悲痛欲绝。在仙师的灵前守了七天七夜,头七过后,风后在玄妙洞东边僻风向阳之处安葬了仙师。

    仙师安葬以后,风后便离开九峰山,外出仙游。

    风后下了九峰山,沿着涿鹿山脉,径直往西走去。

    当他走到雷首山时,浩瀚的山海挡住了去路。他便顺着雷首山梁往南而行。有生以来,他这是第一次出门,周围的地理山川都是陌生的。当他走到了凤凰岭时,看到了岭上有座庙殿。这时,他觉得腹中饥饿,浑身困乏,便想到庙殿歇息一会儿,顺便吃点东西。于是,他径直向庙殿走去。

    走近庙殿以后,他才知道这是女娲娘娘的祠庙。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了祠庙,对女娲娘娘进行了竭拜、祭祀。

    当他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看到女娲祠由于好些年没有人管,尘土蛛网使宏伟的庙殿显得破旧不堪。心中不忍,就找了把扫帚,把祠院打扫了一遍。然后擦洗了殿堂里的供桌器皿。

    不觉日落西山,天色已晚。于是,他就在庙堂里席地而卧,住了下来。

    一觉醒来,已天色大亮。

    风后刚刚睁开眼睛,就看见一个高大魁梧,风度翩翩的人在他身旁站着,周围还有一些兵丁。急忙坐起来,惊问:

    “你是何人?来此处何事?”

    “我是轩辕。到冀州来寻找一位姓风名后的贤士。你是何人?何故睡在庙堂里?”

    风后大惊。急忙起身参拜,说道:

    “不知尊驾光临,有失远迎。风后何德何能,敢让尊驾亲自寻找!”

    “哈!哈!没有想到,刚到冀州,竟然就给碰上了!省下我多少辛苦!”

    轩辕心里非常惊喜,急忙上前搀扶风后,高兴的说道。

    “惭愧!惭愧!”

    风后诚惶诚恐,赶紧站了起来。

    轩辕从上到下把风后仔细看了一遍,心里不知有多高兴!

    只见这个风后生得方头大面,两耳垂肩,气宇轩昂。一表非凡的人材!轩辕高兴地说道:

    “这真是天意!大概是女娲娘娘专门给安排的吧!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老祖宗,是她给咱们结成的天缘。”说着,拉着风后的手走到女娲先祖的神像前。接着说道:

    “来,咱们要好好地拜谢她一番!”

    轩辕和风后并排跪在了女娲神像前。一干将士也一起跪倒在轩辕、风后的后边,对女娲神像虔诚地拜了三拜。

    为了尽子孙的一点孝敬之心。轩辕和将士们好好地把女娲祠整修了一下,收拾完后,一干人等出了庙殿,径直跑到女娲娘娘的陵墓前,为女娲陵培植了一些黄土,然后再设案摆香,虔诚地祭祀了一番。

    祭祀完毕,轩辕便携同风后高高兴兴地往有熊返回。 轩辕一行 渡过山海,正行之间,看见华山脚下有一樵夫在和一只猛虎搏斗。那樵夫敏捷矫健的身影,娴熟的斗兽技能,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使轩辕大为欣赏。竟忘了派人前去援助。轩辕还没有看到尽兴,那樵夫便将猛虎打得趴在地上不能动了。当那樵夫扛着猛虎健步而来时,轩辕便迎面问道:“贤士,一身好身手,为何不出辅国安民?”樵夫放下肩上猛虎,俯伏回答道:“臣民驾钝之材,不足用世,故未曾前去效力。”轩辕问道:“贤士姓名!”樵夫回答道:“姓力,名牧。”轩辕前走两步,遂将力牧扶起,命随驾回朝。(《风俗通》:牧氏是黄帝臣子力牧的后代。而力牧的后代子孙也就“以王父(祖)字为氏姓了牧。力牧为牧姓的得姓始祖。)

    §§第十四回 神农帝有熊搬兵 轩辕氏冀州杀敌

    炎帝的威信是几百年来长期积累和树立起来的,是大家诚心诚意推崇的。各路诸侯在心灵深处,对炎帝是非常崇拜的。尽管蚩尤暴施淫威,却没有一个部落愿意归顺他。蚩尤非常生气,他觉得,谋师的话很有道理,若不把炎帝榆罔消灭掉,就没有他的江山。于是,他便派了许多探子,四处打听炎帝榆罔的下落,下决心要把炎帝榆罔杀掉。

    炎帝榆罔听说蚩尤在四处寻找他,要杀掉他,来圆蚩尤称帝、称霸的美梦。心里确实有点恐慌。他知道自己打他不过,便亲自跑到有熊,向轩辕求救。(《补注》:“九黎之首蚩尤常渡江攻掠,榆罔不能征,民苦虑忧,蚩尤以铜为兵,盛势攻打榆罔,共工族在太行山麓,被蚩尤打得几至复灭!炎帝榆罔被逐奔逃涿鹿,急向轩辕求援,轩辕为救黎民于水火,乃率少典十四族,并征师于诸侯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阿。”《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当炎帝一行急匆匆赶到有熊时,轩辕外出寻找风后还没有回来。天师歧伯慌忙迎驾,说道:

    “炎帝驾临,有失远迎。一路辛苦,先坐里边,一会儿膳食即好。”

    “怎么不见轩辕?”炎帝榆罔见轩辕不在,急忙问道。

    “去了中冀。”歧伯答道。

    “去中冀何事?”

    “去中冀寻找一个姓风名后的人。”

    接着,歧伯便将轩辕夜梦,占卜寻找风后的经过详述了一遍。炎帝见轩辕不在,心急如焚。急道:

    “蚩尤作乱,占了帝城,称起帝来。其他部落不服他,蚩尤性急,为圆他的帝王梦想,便派了好多人四处寻我,要将我杀掉。现在情况危急,得赶快着人将轩辕找回来,商量对付之策。”

    天师看到炎帝心里着急,便派大将常先(常姓始祖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火速前往中冀,寻回轩辕。

    常先领命,带了几个从人赶往中冀。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52,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511852,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