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只身犯险(上)
都城已被攻陷,星罗肆意抢掠一番后终于撤离,留下了一个国号为“星罗”的傀儡政权,一些没有被掳去的天斗大臣则携传国玉玺逃到了应天府,在原丞相李纲和大将宗泽的提议下,想拥立康王唐曦言为帝。
此刻,唐三正在去往应天府的途中。
“三少,你为何不直接回都称帝?”若飞问道,“那个假的傀儡皇帝早就不得民心了,将他拉下马还不是易如反掌?”
唐三摇摇头:“那傀儡甘为走狗,人人得而诛之,实不足为患。在他手下做官的也是一帮无用之臣。但在应天府聚集的却多是我天斗的忠臣良将,我要想坐稳龙庭,必先得到他们的支持。”
若飞皱皱眉:“可他们现在似乎想立康王为帝。”
一丝寒光在唐三的眸中一闪,还没等他答话,一群蜂拥而至的流民便将他俩的对话冲散。
“三少,小心!”若飞赶忙将唐三推到墙角,用自己的整个身体护在他的身前。
唐三的目光越过若飞的身躯,久久地驻留在面前的流民身上,若飞只觉得他的目光似乎越来越冷,也教他越来越陌生。
“开城门了,开城门了!”有守城的士兵高声的喊着,“慢慢进,不要挤!”
汹涌的人潮却哪里管他的言语,纷纷争先恐后地向城内涌去。
“三少,咱们也进去?”
唐三点点头。
正在这时,城门却开始悄然关闭。
“这是干什么?刚开门就关门?”“放我们进去!”后面被阻住的流民愤怒的呼喊着。
若飞拉着唐三好不容易挤到了城门之前,见城门正在关闭,他忍不住也叫道:“为什么要关城门?”
守城的士兵见他和唐三气度不凡,悄声说道:“刚刚听说星罗的兵这两天就打过来啦!你们这时候进城不是送死吗?”
“三少?”若飞看着唐三,等着他的决定。
唐三想也不想,上前两步,走进城里。
若飞忙跟上他,就在他们跨入城内的一瞬,厚重的城门在他们身后轰然关闭。
飞扬的尘土掀起一阵沙雾,将城门外震天的哭声和怨怒挡在了外面。城里城外就这样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惨痛的哀号和悲愤的怒骂,却还有着一线生机;一个则是死一般的沉静,暗涌着毁灭的波涛。
若飞不停地在往后看,看着身后那扇沉重的门将整个国破家亡的悲哀血淋淋地压在他心上,直教他窒息。
唐三却一直向前走着,走得很慢,也很沉稳,因为他知道他每走一步,都踏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和泪水,而在这条血泪铺就的道路上,他只能向前走,再也不能回头。从此他的生命便只承载着这份血染山河的沉重,而这份沉重将推动他坚实的步履沿着这条长路,走入未来的漫漫长夜,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只愿给江山带来一片光明……
“你当真是三皇子?”李纲代表行宫中的所有大臣问出这样一句话。
唐三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李纲。
李纲接过,打开:“玉牒?”已有几个官员围了上来。
玉牒乃是皇子身份的见证,上面写有皇子的出生地点,生辰八字,生母姓名以及在场诸稳婆、嬷嬷、宫女的姓名,最重要的是加盖着皇帝的玉玺大印。
“皇三子唐离潇,生母……”几个大臣口中读着,又仔细的察看着玉牒上加盖的皇印,开始有些相信了。
“李丞相,我们曾见过面。”唐三道。
李纲点点头:“就是几个月前,不过……”不过当时的若水公子怎忽然成了三皇子?
唐三微笑:“不,我是说十年前,咱们在御花园见过。”
李纲努力地回忆着,终于想了起来:“是了,当年三皇子在御花园路上解了困扰老臣的一道难题,老臣有幸一睹三皇子的风采。”当时,李纲被那个年仅九岁的皇子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才华惊呆了,但不久以后便传来了他不幸夭折的消息,他曾为此甚为惋惜。如今他怎么又还活着呢?
唐三知他心底疑惑,早已想好了说辞:“当年由于我体质虚弱,父皇便从道士之言,另寻替身代我承受早夭之劫,而将我送去了天山调养。”
李纲点点头,他将玉牒还给唐三,问道:“三皇子此来所为何事?”话中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承认了唐三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探询他可是为了皇位而来。
其余众臣见李纲已确认了唐三的皇子身份,也就不好再多言,心中却道:这下可有一场夺位之争了。
唐三坦然道:“现在天斗正是生死存亡之关头,我岂能偏安天山坐视不理?因此我虽不才,却也愿为江山尽一份责任,将父兄早日营救回来。还望各位助我一臂之力。”
他话说得慷慨激昂,意思也很明白:他的确有意皇位,但他要这皇位决非为了自己,而是要用手中的权力引领整个天斗救出被掳走的二帝。
众大臣沉吟着,虽然唐三的话真挚诚恳,可是他毕竟是半路杀出,又十年未在朝中,立帝这种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岂能光凭他几句话就确定?
于是,不久便有唐曦言的支持者道:“康王忠厚仁孝,深得太上皇宠爱,诸位大人以及天下百姓都期待拥他为帝。三皇子既不肯偏安一方,不如辅佐康王,共同振兴天斗帝国。”
此言一出,便有人颔首赞同,更多的人则是窃窃私语,作观望之态。
唐三早料到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容答道:“二哥他既忠厚仁孝,相信他也不会将这区区皇位放在心上。他若知我登上帝位,也必定会襄助于我,为国家社稷尽心出力的,不是吗?”
他身旁的若飞听着,忍不住偷笑:唐三的反问一向是最能将人逼进死胡同的。
那支持者果然被唐三问得一愣,强词道:“康王早已进爵亲王,可见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
这话已经是强词夺理,以势压人了,唐三笑笑,正要反驳,却听门外有士兵通报道:“禀告诸位大人,星罗大兵已在城外十里了!”
“什么?”李纲拧紧了浓眉:探报不是说他们明天才会到吗?怎么来得这么快?
唐三走上前去,问那士兵:“是哪个将军率领?有多少人马?”
那士兵不认得唐三,却觉得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天成的尊贵之气,不由自主地答道:“是星罗太子戴沐白率领,共十万兵马。”
唐三点了点头,沉吟不语。
屋内仿佛受他的沉静感染,众臣心里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谁也不敢多言。
“城中是不是没有兵马?”唐三忽问。
李纲脸色微变,反问:“三皇子怎知?”
“若有兵马,又怎会急着关闭城门,弃百姓于水火而不顾?若有兵马,一向主战的李丞相怎会一言不发,诸位大人的神色又怎会如此慌乱?”唐三的声音冷若寒冰,淡淡的目光中透着股让人胆寒的犀利。
李纲知道什么也瞒不过唐三,于是便直言道:“三皇子说得不错,此城的确是座空城。宗泽将军带走了大部兵马想去救回二位陛下,可惜并未成功,他此时恐怕在回程途中。”
唐三又问:“那他何时能赶回?”
李纲道:“大约今晚。”
今晚?等他回来岂不是什么都晚了!唐三心道,但表面上依旧若无其事,想了想说道:“带我上城头看看。”
“好,三皇子。”李纲立刻答应:唐三临危不乱的气魄让他好生佩服。他领教过这位若水公子的厉害,也见识过这位三皇子的胆略,此时已到生死关头,他相信如果还有人能够救下全城,那人必定就是唐三。
其余的大臣也纷纷跟了上去,想看看这位重现人世的三皇子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他们竟然围而不打……”唐三望着城下围得铁桶似的星罗大兵道。
李纲回答:“他们恐怕并不知道这里是座空城。”
唐三点头赞同:“应该如此。戴沐白他应该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李纲道:“他这样围着咱们,不是想等援兵,便是想暗施偷袭。”
唐三不解:“就是宗泽将军在,咱们也不过五六万人,他却有十万兵马,又何需等待援兵,教别人抢了功劳呢?”
李纲笑了:“三皇子你想,他那号称十万的军队,在攻打都城之后还能有十万吗?”
唐三莞尔:的确,都城虽失守,但两军交战之中也让星罗帝国损失惨重。
这时,有士兵来报:“戴沐白遣使送来一封信。”说着,将信呈上。
“他们要我位尊之人前去议和,否则立即攻城。”李纲看罢,言道。
“这是星罗人惯用的伎俩,皇上便是这样被他们骗去扣留的。”有大臣愤愤道。
唐三沉吟道:“这便是他们围而不攻的目的了,他们是想扣住我领军之人,比如李丞相,这样咱们就群龙无首,他们便可轻而易举易地拿下应天府了。”
“我们李丞相可是他们想去便去的?”有人道。
唐三道:“若是不去,让星罗人耻笑咱们天斗无人是小,探知咱们城中空虚是大。”
群臣议论纷纷,均觉两难。
李纲冷笑道:“我李纲便去了,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唐三阻止他:“李丞相不能去。”
李纲疑道:“那……”
唐三的眼中闪出光来:“星罗此计看似高明,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件事……”
“那是……”
一抹清逸的浅笑在唐三的颊上绽开,散发出幽冷而犀利的光彩:“他们不知道此刻城中最尊之人并非是领军的李丞相,而是我——天斗的三皇子。”
群臣都怔住了,面面相觑。
只听唐三又道:“所以,李丞相不能去,该去的人是我。”
“三皇子,您更不能去了!”众臣纷纷阻止。
唐三轻描淡写地摆摆手,说道:“要想守住此城,只有这次机会。我会尽量与戴沐白周旋,拖延时间,以便宗泽将军能及时赶回来。万一他们要扣人,我去了,最多是给天斗再添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质;若他人去了,则正好中了星罗的奸计:天斗可以没有我,却不能没有众位良将英才。”
“三皇子……”众人虽觉他说得有理,却也不忍他只身犯险。
唐三幽然说道:“诸位不必为我担心,我此去也未必不能归来,若是万一不幸,倒也可以去与我父兄团圆……”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开始变得郑重而冷峻:“若此城不幸失守,你们断不可呈一时意气,一定要保住性命,辅佐我二哥,救出我皇兄和父皇,一雪国耻!”
“三……”李纲还在犹豫。
唐三语调不怒自威:“李丞相,各位大人,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你们若还将我当成皇子,便听我的命令,一切以天斗安危为重!”
“是,三皇子!”响应他的是天斗的希望之音,如山坚定。
一直站在唐三身旁的若飞深知唐三又一次点燃了众人的希望,而且这次的点燃的是一把燎原的烈火,它将燃遍天斗的万里江山。
唐三走下城去,走向城门,在城门口,他停住了。
“若飞,这次你别跟着我了。”唐三说。
“那怎么行?”若飞道,他这回之所以会一直站在那里而不出言阻止,便是下定了决心要跟着唐三同赴星罗。
唐三转过身来,清冽的眼眸好像早已看穿了若飞的心事:“你若真将我当成你的主子,便不要跟我去,我还有要事要交给你。”
“什么事?”
唐三俊眉微蹙:“若我回得来则罢,若回不来,你便替我接手义军,要他们无论如何,哪怕是召集江湖中人用抢的,也要替我办到一件事——将我大哥救出来。”
“是,三少。”若飞答应着,却有些疑惑,“你不也交代上面那些官儿办了吗?”
唐三叹息道:“他们虽忠心耿耿,却还是要听别人的……”
若飞更疑惑了:“别人?你是说将来可能即位的康王?他难道不想救出自己的父兄吗?”
唐三苦笑,流露出掩不住的凄凉之色:“这便是帝王家……父非父,子非子……”
说完,他转过身去,走出城门,头也不回……
须臾之间,唐三已身在敌营之外。
星罗围城之后,将大帅行营和部分兵力都驻扎于城外一座小山之上。从山下远远望去,漫山军旗招展,遍野金戈铁戟。午后的阳光照在兵刃之上,泛出烁烁的寒光,教人不寒而栗。
唐三深吸了口气,稳步向山上走去。
山顶有一座荒废已久的寺庙,这便是星罗的元帅——星罗太子戴沐白的行营。
刚到山门之外,便见数十个全副武装的星罗兵排成两队,将整个行辕守得严严实实,足可看出领军之人的小心谨慎。一个小兵进去通报,不多会儿,便从大殿内走出一人,身材颀长,眸生双瞳,剑眉星目,一身戎装,甚是威武,这便是太子戴沐白。
唐三与戴沐白相距不过数十步,在唐三打量对手的同时,戴沐白也将唐三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微讶之后随即一笑:“天斗男子果真是柔弱啊。”
说着,他一挥手,大殿侧门“哐当”一声洞开,两列亲兵锦衣花帽,配一色宽边刀,疾趋而出,昂首怒目地排列在通向大殿的甬道两旁,面目十分狰狞,个个更将刀背虚靠在肩上,刀刃向外,排成一道刀廊。
唐三微笑:“这便是太子的待客之礼?”
戴沐白冷笑:“怎么,不敢进来?”
唐三淡淡一笑,迈步踏入刀廊。
行不两步,便听戴沐白问道:“来者何人?”——两道寒光“倏”地拦于身前——乃是两柄钢刀。
“天斗使者。”唐三从容应答,一手抬起,用手背将一柄钢刀轻轻一推,优雅得仿佛是在拂拭面前的尘土。那持刀的士兵竟不自觉地后退一步。
戴沐白皱了皱眉,意识到面前的这个俊美书生与以往的天斗使者似有很大的不同:原来每有天斗来使,他便摆下这个刀廊,多数使者一见这个阵势便吓傻了,胆子稍大的即使敢上前几步,但一见两把钢刀忽横在面前,也就不敢再进了。这样一来,使者便已先失了气势,还未上谈判桌,天斗便已先输一局。这一招下马威,百试百灵,却想不到眼前的这个使者竟一反常态,居然敢用手去推刀。
戴沐白的眼中闪出寒光来,问道:“是何官职?”
“无官无职。”唐三不动声色地又上前了几步,目光穿过寒光闪闪的刀廊,放出幽冷的光泽。
“无官无职?”戴沐白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天斗果然是无人了,竟派一个布衣来议和!”
“无人?”唐三冷笑一声,“我天斗人才济济,扬手遮天,挥汗如雨,怎可说是无人?只不过大家各司其职,什么身份的人做什么身份的事罢了。”
戴沐白怎会听不出他话中的意味,把脸一沉,道:“你究竟是什么人?”说话间,又有两把钢刀拦住了唐三的去路。
唐三这次没有再向前进,反倒站住了,扬眉望着戴沐白,反问:“太子想要我是什么人呢?”
戴沐白被他问得心头一紧:是啊,他想要他是什么人呢?原本这议和便是假,要一探宋军虚实,扣留天斗将领是真,可天斗竟派来这样一个“布衣”,实在是匪夷所思。是天斗已识破了他的计策,还是……天斗对于这一战已有了很大的把握,所以无须“议和”?他生性多疑,此刻心中不禁翻腾起来。
唐三仿佛已看透了他的心思,站在原地,淡笑不语。
不多时,戴沐白便已有了计较,语带嘲讽地说道:“想不到你们天斗言而无信,明里说是派城中握权之人前来议和,却只派来个小民……”与天斗交战多年,他深知天斗人讲究面子的秉性,所以故意拿话相激。
“太子此言差矣,我天斗岂会像贵国一样反复无常?”唐三冷冷地对上戴沐白冒火的双眸,又道:“我虽无官在身,却的确是贵国所邀之人。”
戴沐白的眼睛眯了起来:“是吗?”
唐三推开面前的钢刀,说道:“我乃是天斗储君。”
“储君?”戴沐白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你难道是太子?”此话一出,顿时后悔:瞧眼前人虽年轻,却绝小不了唐墨瑛十岁,怎会是太子?
唐三怎会看不出戴沐白自悔失言的窘态,微笑着回答:“当然不是。”
戴沐白毕竟是太子,此刻也已冷静下来,狐疑道:“既不是太子,又怎可以储君自居?”
唐三漫不经心的语调中似乎含着讽刺,目光更犀利地直射戴沐白的双眼:“谁说储君非得是太子?凡能继承一国大统之人便是储君……”说着,他的目光很微妙地闪了一下,缓缓又道:“有些人即使成了太子,也未必是储君。”
话音未落,戴沐白的脸色便骤然一变,虽稍纵即逝,却也未逃出唐三的眼睛,甚至连一些跟随戴沐白多年的亲兵都能看出戴沐白脸上流露了难掩的慌乱。
唐三心中暗舒了口气——看来这一次自己押得不错。
戴沐白像是明白了什么,眼中精光忽现,一挥手,所有的亲兵都放下了钢刀,他自己则对唐三一个抱拳:“请!”
唐三微微颔首,一撩袍角,大步跨进殿内。
戴沐白也跟着走进殿内。
“砰”的一声,殿门在身后关闭——此刻已真的深入敌营。
唐三与戴沐白对面而坐,中间横着一张矮几,几上是两杯茶。
唐三伸手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地拨着茶叶,似乎很是漫不经心,脑中却一刻也没停歇:刚才的一番对话让他已能隐约摸清戴沐白的脾气,他或许正可以利用这种脾气,让应天府,也让自己得以全身而退。但目前,他只有等,等戴沐白先开口——他本就是来拖延时间的,他要利用这番等待,给全城一线生机,也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
茶的雾气氤氲在二人之间,雾气背后的眼眸平如一泊静水,让人实在难以猜透他的心思。戴沐白很不喜欢这样的被动,忍耐许久之后,终于忍不住道:“阁下……”他对称呼很犯难,也对唐三的身份十分犯难。
“在下唐离潇,天斗先皇之皇三子。”唐三知道他想问些什么,开口解了他的疑问。
戴沐白心头疑窦虽解,却暗自不甘自己心思总被对方摸透,于是他反唇相讥道:“我倒从未听过阁下的名字。我原以为攻陷都城之后,你们唐家已被我们掳尽,却想不到还有漏网的。”
唐三听到这话,心中暗恼,脸上却不见一丝愠怒之色,反笑道:“我本不是父皇宠爱的儿子,虽同为皇子,却是常年远放,像太子这样的人,又怎会听说我的名字呢?”
他话说得不急不徐,在戴沐白听来却恰恰是字字针对着自己:他贵为太子,却总是被派去打仗,反倒是自己的大哥整日坐守城内,白得功劳。被唐三这么一激,他心中不禁恼怒,恶狠狠地说道:“阁下今日究竟所为何来?是来议和的?还是来与你父兄会合的?”
唐三闻言,知戴沐白已动杀机,至少是想将他扣留,此时已不便再激,于是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敛容道:“我此来是想和太子做笔交易。”
“什么交易?”戴沐白浓眉一拧。
唐三高深莫测地微笑着:“解一城之围,换两个皇位。”
戴沐白先是一怔,随后便舒眉,像是明白了什么,他脸上换上了狐疑的冷笑:“你是让我解这次的围困?”
谈到正题,戴沐白反倒不似刚才的焦躁易怒,唐三不禁暗赞这位星罗太子越临大事,越是冷静,这同时也证明了他对二人正在谈的这笔“交易”极为上心。唐三知他谨慎,于是十分爽快的点点头:“不错。”
戴沐白的眼中幽幽地闪烁着寒意,冷笑着言道:“我只想以一城之围换一个皇位。”
唐三也还他一抹冷笑:“若不解一城之围,便无一个皇位。”
“是吗?”戴沐白反问,他对此次用兵虽无十分把握,却也深知即使此战败北,与他攻下天斗都城的大功相比也不足以影响到他将来的即位。
唐三也知自己这一两句话还不足以动戴沐白之心,于是心念一动,他忽然讪笑几声,显得极为不屑。
戴沐白的目光闪烁无定,忍不住问道:“你笑什么?”他虽明知这是唐三的圈套,骄傲和自尊却不允许他对此沉默。
唐三见一击即中,脸上微笑不改:“我笑太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怎么讲?”
唐三眼见时机已到,却并不急于将心中计划和盘托出,反问道:“太子认为拿下应天府需多久?”
戴沐白道:“不出三天。”
唐三笑着摇摇头:“太子何必欺我,若是如此容易便能拿下此城,太子又何须找我来议和呢?”
与聪明人对话,话不必说得太完全,因为言外之意往往比已说出来的内容更丰富,也更动人心魄。
戴沐白心里一沉:他当然知道三天之内拿不下应天府,否则他也不会围而不打,错过可能的战机。他作战一向谨慎,总是喜欢以最少的代价去换得最大的胜利,因为他知道在天斗的每一战都关乎着他这个太子的将来,只要有一战稍不留神,便会前功尽弃。
何况他打仗也只是为了多立战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是要牺牲越少越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为将来可能的宫争保存实力。而上回攻打天斗都城,虽立大功,却让他的部队损失惨重。想起两军最后开展的战争,连他这个将军也觉得惨不忍睹。所以这回,他才不愿贸然攻城,而迂回地采用了围而不打的战术。谁知这招竟被对方看破,心中不由有些沮丧。
谁知唐三更问出一句谁也想不到的话来:“太子认为灭掉天斗又需多久?”
戴沐白一愣,他倒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一时踌躇起来,但他又怎能在敌方面前示弱,胸中升起一股豪气,答道:“不出三年!”
“三年?”唐三的瞳中散出轻蔑的光来,嘴角的弧度也更上扬了一些,冷笑出声,笑过之后却是神色一敛,凛然道:“真是痴人说梦!我天斗泱泱大国,幅员万里。凭你星罗,便妄谈灭天斗于三年之内?实在是无稽之谈!”
戴沐白想不到面前的秀雅书生竟也有此铿然之声,心中不禁佩服,想压倒对方的念头也更强烈,于是回敬道:“我与你国交战多年,确是胜多败少,直打到你国都城,连你父亲兄长都为我所掳,我凭什么三年之内拿不下你天斗?”
唐三轻咳两声,他并非是神,戴沐白屡次侮辱他皇兄,他也难以不动怒。但他深知此刻不是生气的时候,他的身体也不容许他将本就不多的精力放在生气上。他于是强自镇定了情绪,说道:“明人不说暗话,我此来既是为了交易,我自对太子以诚相待,也希望太子能以诚对我。我现在可以明说:想要灭掉天斗,若太子带兵,少说十年,若他人带兵,则更遥遥无期。就算你侥幸入主,可这十年当中,你身后的朝廷足够发生多少巨变?”
听到这话,戴沐白的手不自觉地握住了茶杯。
唐三知他心动,于是更加咄咄逼人:“我说十年也还是半壁江山。”
一种彻骨的冰冷从唐三依旧淡漠的眸子里冷冷地流出来,教戴沐白看了不觉心悸。唐三的每一句话都像敲在了他的心坎上,让他蓦然醒悟自己这几年征战非但不能巩固地位,反倒是在为他人做嫁衣,给他人一个邀宠揽权的机会。想着,他沉吟不语。
几番交锋,唐三已大约摸到了戴沐白的脾气:越是碰到他在意的事,他便越冷静。见他沉默不语,握杯的手松了又握,唐三心知此时已是更进一步的时机,方待开口,喉口却涌起一阵不适。怎么这个时候犯病?
他心中暗暗叫苦,明白是过度操劳的缘故。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拿起茶杯,以袖掩口,轻咳几声,还好并未呕出血来,暗舒口气的同时也意识到他的身体已不允许他再与戴沐白消耗下去,只能速战速决。
这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拿定了主意后,唐三的神色又恢复如初,淡然说道:“太子,你我同为皇室中人,一些事情大家不言自明。太子若肯解应天府之围,便能早日脱身于战事,而安于本国事务,而我……”他坦然一笑:“则可顺利即位。以小小应天府换两个皇位,太子是聪明人,怎会想不透呢?”
戴沐白怎会想不透其中关蹊:若是继续在外征战,或许是可以借战功巩固地位。但是天斗虽弱,攻破它却并非一朝一夕,自己最大的努力可能也只能拼个划江而治。但到那时,若是大哥向皇上进言让自己攻取,自己岂不是真的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到时就算不战死江上,也是久攻不下,导致江山易主。心里虽是这么想的,他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阁下这话,我仍是不太明白。”
唐三知道戴沐白谨慎,自己不把话说透,他也难以尽信。于是他轻笑,神情也更加坦白:“我不妨直言,自从都城之变,我天斗皇室确已存人不多,能继承大统之人也只余下我与二哥。我虽在民间声望极高,却不及二哥得宠,因此朝中大臣多想立他为帝。所以,我才不得不冒险前来,与太子做这番交易。”
唐三虽说的都是天斗皇室纠葛,在戴沐白听来倒与自家景况处处相和,不由信了七分。他心中主意虽定,嘴上却不肯放松:“你得皇位,于我有何益处?”
唐三听他口气知他已经心动,他深谙利令智昏的道理,于是开出了漫天筹码:“我若登基,可向太子岁贡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丝绸五千万匹……”
他说到此处,戛然而止,在戴沐白听来却像是意犹未尽。须知现在天斗向星罗的岁贡才不过是此数的一半,而唐三所说的更是向“太子”进贡,岂不是这多出的一倍尽归自己所有?
唐三眼中笑意更深,又补上一句足以打动戴沐白的话:“若得帝位,我,愿向贵国称臣。”
他只说了“我”!
他怎会放任星罗来吸天斗的鲜血,他怎会允许堂堂天斗去向星罗俯首称臣!即使此时说这话是迫不得已,是权宜之计,他也决不会放弃整个天斗的尊严。所以他只说“我”,只有“我”!——只让他一人来承受这一国的屈辱,只让他一人去遭尽后世的鄙夷。不管会付出什么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给点留言吧!小雪爱你们!!
此刻,唐三正在去往应天府的途中。
“三少,你为何不直接回都称帝?”若飞问道,“那个假的傀儡皇帝早就不得民心了,将他拉下马还不是易如反掌?”
唐三摇摇头:“那傀儡甘为走狗,人人得而诛之,实不足为患。在他手下做官的也是一帮无用之臣。但在应天府聚集的却多是我天斗的忠臣良将,我要想坐稳龙庭,必先得到他们的支持。”
若飞皱皱眉:“可他们现在似乎想立康王为帝。”
一丝寒光在唐三的眸中一闪,还没等他答话,一群蜂拥而至的流民便将他俩的对话冲散。
“三少,小心!”若飞赶忙将唐三推到墙角,用自己的整个身体护在他的身前。
唐三的目光越过若飞的身躯,久久地驻留在面前的流民身上,若飞只觉得他的目光似乎越来越冷,也教他越来越陌生。
“开城门了,开城门了!”有守城的士兵高声的喊着,“慢慢进,不要挤!”
汹涌的人潮却哪里管他的言语,纷纷争先恐后地向城内涌去。
“三少,咱们也进去?”
唐三点点头。
正在这时,城门却开始悄然关闭。
“这是干什么?刚开门就关门?”“放我们进去!”后面被阻住的流民愤怒的呼喊着。
若飞拉着唐三好不容易挤到了城门之前,见城门正在关闭,他忍不住也叫道:“为什么要关城门?”
守城的士兵见他和唐三气度不凡,悄声说道:“刚刚听说星罗的兵这两天就打过来啦!你们这时候进城不是送死吗?”
“三少?”若飞看着唐三,等着他的决定。
唐三想也不想,上前两步,走进城里。
若飞忙跟上他,就在他们跨入城内的一瞬,厚重的城门在他们身后轰然关闭。
飞扬的尘土掀起一阵沙雾,将城门外震天的哭声和怨怒挡在了外面。城里城外就这样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惨痛的哀号和悲愤的怒骂,却还有着一线生机;一个则是死一般的沉静,暗涌着毁灭的波涛。
若飞不停地在往后看,看着身后那扇沉重的门将整个国破家亡的悲哀血淋淋地压在他心上,直教他窒息。
唐三却一直向前走着,走得很慢,也很沉稳,因为他知道他每走一步,都踏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和泪水,而在这条血泪铺就的道路上,他只能向前走,再也不能回头。从此他的生命便只承载着这份血染山河的沉重,而这份沉重将推动他坚实的步履沿着这条长路,走入未来的漫漫长夜,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只愿给江山带来一片光明……
“你当真是三皇子?”李纲代表行宫中的所有大臣问出这样一句话。
唐三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李纲。
李纲接过,打开:“玉牒?”已有几个官员围了上来。
玉牒乃是皇子身份的见证,上面写有皇子的出生地点,生辰八字,生母姓名以及在场诸稳婆、嬷嬷、宫女的姓名,最重要的是加盖着皇帝的玉玺大印。
“皇三子唐离潇,生母……”几个大臣口中读着,又仔细的察看着玉牒上加盖的皇印,开始有些相信了。
“李丞相,我们曾见过面。”唐三道。
李纲点点头:“就是几个月前,不过……”不过当时的若水公子怎忽然成了三皇子?
唐三微笑:“不,我是说十年前,咱们在御花园见过。”
李纲努力地回忆着,终于想了起来:“是了,当年三皇子在御花园路上解了困扰老臣的一道难题,老臣有幸一睹三皇子的风采。”当时,李纲被那个年仅九岁的皇子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才华惊呆了,但不久以后便传来了他不幸夭折的消息,他曾为此甚为惋惜。如今他怎么又还活着呢?
唐三知他心底疑惑,早已想好了说辞:“当年由于我体质虚弱,父皇便从道士之言,另寻替身代我承受早夭之劫,而将我送去了天山调养。”
李纲点点头,他将玉牒还给唐三,问道:“三皇子此来所为何事?”话中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承认了唐三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探询他可是为了皇位而来。
其余众臣见李纲已确认了唐三的皇子身份,也就不好再多言,心中却道:这下可有一场夺位之争了。
唐三坦然道:“现在天斗正是生死存亡之关头,我岂能偏安天山坐视不理?因此我虽不才,却也愿为江山尽一份责任,将父兄早日营救回来。还望各位助我一臂之力。”
他话说得慷慨激昂,意思也很明白:他的确有意皇位,但他要这皇位决非为了自己,而是要用手中的权力引领整个天斗救出被掳走的二帝。
众大臣沉吟着,虽然唐三的话真挚诚恳,可是他毕竟是半路杀出,又十年未在朝中,立帝这种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岂能光凭他几句话就确定?
于是,不久便有唐曦言的支持者道:“康王忠厚仁孝,深得太上皇宠爱,诸位大人以及天下百姓都期待拥他为帝。三皇子既不肯偏安一方,不如辅佐康王,共同振兴天斗帝国。”
此言一出,便有人颔首赞同,更多的人则是窃窃私语,作观望之态。
唐三早料到登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容答道:“二哥他既忠厚仁孝,相信他也不会将这区区皇位放在心上。他若知我登上帝位,也必定会襄助于我,为国家社稷尽心出力的,不是吗?”
他身旁的若飞听着,忍不住偷笑:唐三的反问一向是最能将人逼进死胡同的。
那支持者果然被唐三问得一愣,强词道:“康王早已进爵亲王,可见他的才能是有目共睹!”
这话已经是强词夺理,以势压人了,唐三笑笑,正要反驳,却听门外有士兵通报道:“禀告诸位大人,星罗大兵已在城外十里了!”
“什么?”李纲拧紧了浓眉:探报不是说他们明天才会到吗?怎么来得这么快?
唐三走上前去,问那士兵:“是哪个将军率领?有多少人马?”
那士兵不认得唐三,却觉得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天成的尊贵之气,不由自主地答道:“是星罗太子戴沐白率领,共十万兵马。”
唐三点了点头,沉吟不语。
屋内仿佛受他的沉静感染,众臣心里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谁也不敢多言。
“城中是不是没有兵马?”唐三忽问。
李纲脸色微变,反问:“三皇子怎知?”
“若有兵马,又怎会急着关闭城门,弃百姓于水火而不顾?若有兵马,一向主战的李丞相怎会一言不发,诸位大人的神色又怎会如此慌乱?”唐三的声音冷若寒冰,淡淡的目光中透着股让人胆寒的犀利。
李纲知道什么也瞒不过唐三,于是便直言道:“三皇子说得不错,此城的确是座空城。宗泽将军带走了大部兵马想去救回二位陛下,可惜并未成功,他此时恐怕在回程途中。”
唐三又问:“那他何时能赶回?”
李纲道:“大约今晚。”
今晚?等他回来岂不是什么都晚了!唐三心道,但表面上依旧若无其事,想了想说道:“带我上城头看看。”
“好,三皇子。”李纲立刻答应:唐三临危不乱的气魄让他好生佩服。他领教过这位若水公子的厉害,也见识过这位三皇子的胆略,此时已到生死关头,他相信如果还有人能够救下全城,那人必定就是唐三。
其余的大臣也纷纷跟了上去,想看看这位重现人世的三皇子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他们竟然围而不打……”唐三望着城下围得铁桶似的星罗大兵道。
李纲回答:“他们恐怕并不知道这里是座空城。”
唐三点头赞同:“应该如此。戴沐白他应该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李纲道:“他这样围着咱们,不是想等援兵,便是想暗施偷袭。”
唐三不解:“就是宗泽将军在,咱们也不过五六万人,他却有十万兵马,又何需等待援兵,教别人抢了功劳呢?”
李纲笑了:“三皇子你想,他那号称十万的军队,在攻打都城之后还能有十万吗?”
唐三莞尔:的确,都城虽失守,但两军交战之中也让星罗帝国损失惨重。
这时,有士兵来报:“戴沐白遣使送来一封信。”说着,将信呈上。
“他们要我位尊之人前去议和,否则立即攻城。”李纲看罢,言道。
“这是星罗人惯用的伎俩,皇上便是这样被他们骗去扣留的。”有大臣愤愤道。
唐三沉吟道:“这便是他们围而不攻的目的了,他们是想扣住我领军之人,比如李丞相,这样咱们就群龙无首,他们便可轻而易举易地拿下应天府了。”
“我们李丞相可是他们想去便去的?”有人道。
唐三道:“若是不去,让星罗人耻笑咱们天斗无人是小,探知咱们城中空虚是大。”
群臣议论纷纷,均觉两难。
李纲冷笑道:“我李纲便去了,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唐三阻止他:“李丞相不能去。”
李纲疑道:“那……”
唐三的眼中闪出光来:“星罗此计看似高明,却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件事……”
“那是……”
一抹清逸的浅笑在唐三的颊上绽开,散发出幽冷而犀利的光彩:“他们不知道此刻城中最尊之人并非是领军的李丞相,而是我——天斗的三皇子。”
群臣都怔住了,面面相觑。
只听唐三又道:“所以,李丞相不能去,该去的人是我。”
“三皇子,您更不能去了!”众臣纷纷阻止。
唐三轻描淡写地摆摆手,说道:“要想守住此城,只有这次机会。我会尽量与戴沐白周旋,拖延时间,以便宗泽将军能及时赶回来。万一他们要扣人,我去了,最多是给天斗再添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质;若他人去了,则正好中了星罗的奸计:天斗可以没有我,却不能没有众位良将英才。”
“三皇子……”众人虽觉他说得有理,却也不忍他只身犯险。
唐三幽然说道:“诸位不必为我担心,我此去也未必不能归来,若是万一不幸,倒也可以去与我父兄团圆……”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开始变得郑重而冷峻:“若此城不幸失守,你们断不可呈一时意气,一定要保住性命,辅佐我二哥,救出我皇兄和父皇,一雪国耻!”
“三……”李纲还在犹豫。
唐三语调不怒自威:“李丞相,各位大人,现在不是犹豫的时候,你们若还将我当成皇子,便听我的命令,一切以天斗安危为重!”
“是,三皇子!”响应他的是天斗的希望之音,如山坚定。
一直站在唐三身旁的若飞深知唐三又一次点燃了众人的希望,而且这次的点燃的是一把燎原的烈火,它将燃遍天斗的万里江山。
唐三走下城去,走向城门,在城门口,他停住了。
“若飞,这次你别跟着我了。”唐三说。
“那怎么行?”若飞道,他这回之所以会一直站在那里而不出言阻止,便是下定了决心要跟着唐三同赴星罗。
唐三转过身来,清冽的眼眸好像早已看穿了若飞的心事:“你若真将我当成你的主子,便不要跟我去,我还有要事要交给你。”
“什么事?”
唐三俊眉微蹙:“若我回得来则罢,若回不来,你便替我接手义军,要他们无论如何,哪怕是召集江湖中人用抢的,也要替我办到一件事——将我大哥救出来。”
“是,三少。”若飞答应着,却有些疑惑,“你不也交代上面那些官儿办了吗?”
唐三叹息道:“他们虽忠心耿耿,却还是要听别人的……”
若飞更疑惑了:“别人?你是说将来可能即位的康王?他难道不想救出自己的父兄吗?”
唐三苦笑,流露出掩不住的凄凉之色:“这便是帝王家……父非父,子非子……”
说完,他转过身去,走出城门,头也不回……
须臾之间,唐三已身在敌营之外。
星罗围城之后,将大帅行营和部分兵力都驻扎于城外一座小山之上。从山下远远望去,漫山军旗招展,遍野金戈铁戟。午后的阳光照在兵刃之上,泛出烁烁的寒光,教人不寒而栗。
唐三深吸了口气,稳步向山上走去。
山顶有一座荒废已久的寺庙,这便是星罗的元帅——星罗太子戴沐白的行营。
刚到山门之外,便见数十个全副武装的星罗兵排成两队,将整个行辕守得严严实实,足可看出领军之人的小心谨慎。一个小兵进去通报,不多会儿,便从大殿内走出一人,身材颀长,眸生双瞳,剑眉星目,一身戎装,甚是威武,这便是太子戴沐白。
唐三与戴沐白相距不过数十步,在唐三打量对手的同时,戴沐白也将唐三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微讶之后随即一笑:“天斗男子果真是柔弱啊。”
说着,他一挥手,大殿侧门“哐当”一声洞开,两列亲兵锦衣花帽,配一色宽边刀,疾趋而出,昂首怒目地排列在通向大殿的甬道两旁,面目十分狰狞,个个更将刀背虚靠在肩上,刀刃向外,排成一道刀廊。
唐三微笑:“这便是太子的待客之礼?”
戴沐白冷笑:“怎么,不敢进来?”
唐三淡淡一笑,迈步踏入刀廊。
行不两步,便听戴沐白问道:“来者何人?”——两道寒光“倏”地拦于身前——乃是两柄钢刀。
“天斗使者。”唐三从容应答,一手抬起,用手背将一柄钢刀轻轻一推,优雅得仿佛是在拂拭面前的尘土。那持刀的士兵竟不自觉地后退一步。
戴沐白皱了皱眉,意识到面前的这个俊美书生与以往的天斗使者似有很大的不同:原来每有天斗来使,他便摆下这个刀廊,多数使者一见这个阵势便吓傻了,胆子稍大的即使敢上前几步,但一见两把钢刀忽横在面前,也就不敢再进了。这样一来,使者便已先失了气势,还未上谈判桌,天斗便已先输一局。这一招下马威,百试百灵,却想不到眼前的这个使者竟一反常态,居然敢用手去推刀。
戴沐白的眼中闪出寒光来,问道:“是何官职?”
“无官无职。”唐三不动声色地又上前了几步,目光穿过寒光闪闪的刀廊,放出幽冷的光泽。
“无官无职?”戴沐白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天斗果然是无人了,竟派一个布衣来议和!”
“无人?”唐三冷笑一声,“我天斗人才济济,扬手遮天,挥汗如雨,怎可说是无人?只不过大家各司其职,什么身份的人做什么身份的事罢了。”
戴沐白怎会听不出他话中的意味,把脸一沉,道:“你究竟是什么人?”说话间,又有两把钢刀拦住了唐三的去路。
唐三这次没有再向前进,反倒站住了,扬眉望着戴沐白,反问:“太子想要我是什么人呢?”
戴沐白被他问得心头一紧:是啊,他想要他是什么人呢?原本这议和便是假,要一探宋军虚实,扣留天斗将领是真,可天斗竟派来这样一个“布衣”,实在是匪夷所思。是天斗已识破了他的计策,还是……天斗对于这一战已有了很大的把握,所以无须“议和”?他生性多疑,此刻心中不禁翻腾起来。
唐三仿佛已看透了他的心思,站在原地,淡笑不语。
不多时,戴沐白便已有了计较,语带嘲讽地说道:“想不到你们天斗言而无信,明里说是派城中握权之人前来议和,却只派来个小民……”与天斗交战多年,他深知天斗人讲究面子的秉性,所以故意拿话相激。
“太子此言差矣,我天斗岂会像贵国一样反复无常?”唐三冷冷地对上戴沐白冒火的双眸,又道:“我虽无官在身,却的确是贵国所邀之人。”
戴沐白的眼睛眯了起来:“是吗?”
唐三推开面前的钢刀,说道:“我乃是天斗储君。”
“储君?”戴沐白吃了一惊,脱口而出,“你难道是太子?”此话一出,顿时后悔:瞧眼前人虽年轻,却绝小不了唐墨瑛十岁,怎会是太子?
唐三怎会看不出戴沐白自悔失言的窘态,微笑着回答:“当然不是。”
戴沐白毕竟是太子,此刻也已冷静下来,狐疑道:“既不是太子,又怎可以储君自居?”
唐三漫不经心的语调中似乎含着讽刺,目光更犀利地直射戴沐白的双眼:“谁说储君非得是太子?凡能继承一国大统之人便是储君……”说着,他的目光很微妙地闪了一下,缓缓又道:“有些人即使成了太子,也未必是储君。”
话音未落,戴沐白的脸色便骤然一变,虽稍纵即逝,却也未逃出唐三的眼睛,甚至连一些跟随戴沐白多年的亲兵都能看出戴沐白脸上流露了难掩的慌乱。
唐三心中暗舒了口气——看来这一次自己押得不错。
戴沐白像是明白了什么,眼中精光忽现,一挥手,所有的亲兵都放下了钢刀,他自己则对唐三一个抱拳:“请!”
唐三微微颔首,一撩袍角,大步跨进殿内。
戴沐白也跟着走进殿内。
“砰”的一声,殿门在身后关闭——此刻已真的深入敌营。
唐三与戴沐白对面而坐,中间横着一张矮几,几上是两杯茶。
唐三伸手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地拨着茶叶,似乎很是漫不经心,脑中却一刻也没停歇:刚才的一番对话让他已能隐约摸清戴沐白的脾气,他或许正可以利用这种脾气,让应天府,也让自己得以全身而退。但目前,他只有等,等戴沐白先开口——他本就是来拖延时间的,他要利用这番等待,给全城一线生机,也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
茶的雾气氤氲在二人之间,雾气背后的眼眸平如一泊静水,让人实在难以猜透他的心思。戴沐白很不喜欢这样的被动,忍耐许久之后,终于忍不住道:“阁下……”他对称呼很犯难,也对唐三的身份十分犯难。
“在下唐离潇,天斗先皇之皇三子。”唐三知道他想问些什么,开口解了他的疑问。
戴沐白心头疑窦虽解,却暗自不甘自己心思总被对方摸透,于是他反唇相讥道:“我倒从未听过阁下的名字。我原以为攻陷都城之后,你们唐家已被我们掳尽,却想不到还有漏网的。”
唐三听到这话,心中暗恼,脸上却不见一丝愠怒之色,反笑道:“我本不是父皇宠爱的儿子,虽同为皇子,却是常年远放,像太子这样的人,又怎会听说我的名字呢?”
他话说得不急不徐,在戴沐白听来却恰恰是字字针对着自己:他贵为太子,却总是被派去打仗,反倒是自己的大哥整日坐守城内,白得功劳。被唐三这么一激,他心中不禁恼怒,恶狠狠地说道:“阁下今日究竟所为何来?是来议和的?还是来与你父兄会合的?”
唐三闻言,知戴沐白已动杀机,至少是想将他扣留,此时已不便再激,于是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敛容道:“我此来是想和太子做笔交易。”
“什么交易?”戴沐白浓眉一拧。
唐三高深莫测地微笑着:“解一城之围,换两个皇位。”
戴沐白先是一怔,随后便舒眉,像是明白了什么,他脸上换上了狐疑的冷笑:“你是让我解这次的围困?”
谈到正题,戴沐白反倒不似刚才的焦躁易怒,唐三不禁暗赞这位星罗太子越临大事,越是冷静,这同时也证明了他对二人正在谈的这笔“交易”极为上心。唐三知他谨慎,于是十分爽快的点点头:“不错。”
戴沐白的眼中幽幽地闪烁着寒意,冷笑着言道:“我只想以一城之围换一个皇位。”
唐三也还他一抹冷笑:“若不解一城之围,便无一个皇位。”
“是吗?”戴沐白反问,他对此次用兵虽无十分把握,却也深知即使此战败北,与他攻下天斗都城的大功相比也不足以影响到他将来的即位。
唐三也知自己这一两句话还不足以动戴沐白之心,于是心念一动,他忽然讪笑几声,显得极为不屑。
戴沐白的目光闪烁无定,忍不住问道:“你笑什么?”他虽明知这是唐三的圈套,骄傲和自尊却不允许他对此沉默。
唐三见一击即中,脸上微笑不改:“我笑太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怎么讲?”
唐三眼见时机已到,却并不急于将心中计划和盘托出,反问道:“太子认为拿下应天府需多久?”
戴沐白道:“不出三天。”
唐三笑着摇摇头:“太子何必欺我,若是如此容易便能拿下此城,太子又何须找我来议和呢?”
与聪明人对话,话不必说得太完全,因为言外之意往往比已说出来的内容更丰富,也更动人心魄。
戴沐白心里一沉:他当然知道三天之内拿不下应天府,否则他也不会围而不打,错过可能的战机。他作战一向谨慎,总是喜欢以最少的代价去换得最大的胜利,因为他知道在天斗的每一战都关乎着他这个太子的将来,只要有一战稍不留神,便会前功尽弃。
何况他打仗也只是为了多立战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是要牺牲越少越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为将来可能的宫争保存实力。而上回攻打天斗都城,虽立大功,却让他的部队损失惨重。想起两军最后开展的战争,连他这个将军也觉得惨不忍睹。所以这回,他才不愿贸然攻城,而迂回地采用了围而不打的战术。谁知这招竟被对方看破,心中不由有些沮丧。
谁知唐三更问出一句谁也想不到的话来:“太子认为灭掉天斗又需多久?”
戴沐白一愣,他倒是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一时踌躇起来,但他又怎能在敌方面前示弱,胸中升起一股豪气,答道:“不出三年!”
“三年?”唐三的瞳中散出轻蔑的光来,嘴角的弧度也更上扬了一些,冷笑出声,笑过之后却是神色一敛,凛然道:“真是痴人说梦!我天斗泱泱大国,幅员万里。凭你星罗,便妄谈灭天斗于三年之内?实在是无稽之谈!”
戴沐白想不到面前的秀雅书生竟也有此铿然之声,心中不禁佩服,想压倒对方的念头也更强烈,于是回敬道:“我与你国交战多年,确是胜多败少,直打到你国都城,连你父亲兄长都为我所掳,我凭什么三年之内拿不下你天斗?”
唐三轻咳两声,他并非是神,戴沐白屡次侮辱他皇兄,他也难以不动怒。但他深知此刻不是生气的时候,他的身体也不容许他将本就不多的精力放在生气上。他于是强自镇定了情绪,说道:“明人不说暗话,我此来既是为了交易,我自对太子以诚相待,也希望太子能以诚对我。我现在可以明说:想要灭掉天斗,若太子带兵,少说十年,若他人带兵,则更遥遥无期。就算你侥幸入主,可这十年当中,你身后的朝廷足够发生多少巨变?”
听到这话,戴沐白的手不自觉地握住了茶杯。
唐三知他心动,于是更加咄咄逼人:“我说十年也还是半壁江山。”
一种彻骨的冰冷从唐三依旧淡漠的眸子里冷冷地流出来,教戴沐白看了不觉心悸。唐三的每一句话都像敲在了他的心坎上,让他蓦然醒悟自己这几年征战非但不能巩固地位,反倒是在为他人做嫁衣,给他人一个邀宠揽权的机会。想着,他沉吟不语。
几番交锋,唐三已大约摸到了戴沐白的脾气:越是碰到他在意的事,他便越冷静。见他沉默不语,握杯的手松了又握,唐三心知此时已是更进一步的时机,方待开口,喉口却涌起一阵不适。怎么这个时候犯病?
他心中暗暗叫苦,明白是过度操劳的缘故。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拿起茶杯,以袖掩口,轻咳几声,还好并未呕出血来,暗舒口气的同时也意识到他的身体已不允许他再与戴沐白消耗下去,只能速战速决。
这都只是一瞬间的事,拿定了主意后,唐三的神色又恢复如初,淡然说道:“太子,你我同为皇室中人,一些事情大家不言自明。太子若肯解应天府之围,便能早日脱身于战事,而安于本国事务,而我……”他坦然一笑:“则可顺利即位。以小小应天府换两个皇位,太子是聪明人,怎会想不透呢?”
戴沐白怎会想不透其中关蹊:若是继续在外征战,或许是可以借战功巩固地位。但是天斗虽弱,攻破它却并非一朝一夕,自己最大的努力可能也只能拼个划江而治。但到那时,若是大哥向皇上进言让自己攻取,自己岂不是真的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到时就算不战死江上,也是久攻不下,导致江山易主。心里虽是这么想的,他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阁下这话,我仍是不太明白。”
唐三知道戴沐白谨慎,自己不把话说透,他也难以尽信。于是他轻笑,神情也更加坦白:“我不妨直言,自从都城之变,我天斗皇室确已存人不多,能继承大统之人也只余下我与二哥。我虽在民间声望极高,却不及二哥得宠,因此朝中大臣多想立他为帝。所以,我才不得不冒险前来,与太子做这番交易。”
唐三虽说的都是天斗皇室纠葛,在戴沐白听来倒与自家景况处处相和,不由信了七分。他心中主意虽定,嘴上却不肯放松:“你得皇位,于我有何益处?”
唐三听他口气知他已经心动,他深谙利令智昏的道理,于是开出了漫天筹码:“我若登基,可向太子岁贡白银五千万两,绢帛丝绸五千万匹……”
他说到此处,戛然而止,在戴沐白听来却像是意犹未尽。须知现在天斗向星罗的岁贡才不过是此数的一半,而唐三所说的更是向“太子”进贡,岂不是这多出的一倍尽归自己所有?
唐三眼中笑意更深,又补上一句足以打动戴沐白的话:“若得帝位,我,愿向贵国称臣。”
他只说了“我”!
他怎会放任星罗来吸天斗的鲜血,他怎会允许堂堂天斗去向星罗俯首称臣!即使此时说这话是迫不得已,是权宜之计,他也决不会放弃整个天斗的尊严。所以他只说“我”,只有“我”!——只让他一人来承受这一国的屈辱,只让他一人去遭尽后世的鄙夷。不管会付出什么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给点留言吧!小雪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