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唐之夭夭

正文 48辩机番外一:婆娑

    那年,我十五岁。

    在父亲坟前磕长头匍匐于地,上完最后一炷香,我站起身来,拂去衣上沾着的泥土,目光由眼前一抔青冢逐渐远去,极目所望,是渺远的天际的云。

    “少爷,您真的要……”侍奉父亲多年的老管家眼含悲戚,叹息着问我。

    我点了点头,轻声道:“是,我意已决。家业总还有二弟他们来继承,管家便不要再劝了。”

    老管家长叹了一声,再不说话。

    我淡笑,蹲□,将鞋子边缘上趴着的一只蚂蚁轻轻拈起,放它回到草甸泥土之中。

    我佛慈悲。

    自从七年之前,见到玄奘法师的第一眼起,我便知晓,我这一生,都躲不开佛缘的牵绊了。

    不过那时,我并未想到,我的生命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羁绊。

    那种……深入我脏腑心魂,甚至比佛还要令我魂牵梦绕的羁绊。

    那日,天光正好,春花浓艳。

    我跪在大总持寺的大雄宝殿之上,住持道岳禅师亲自为我剃度。

    眼看着伴我十五年的长发一缕缕飘然坠地,我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激动和满足,同时也有淡淡的宁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尘俗世,软红十丈繁华三千,不过尽是虚妄,唯有头顶那一尊金光镀身眉眼悲悯的佛陀,才是真实。

    晨钟暮鼓,梵呗吟唱,日复一日在檀香与经文之中度过,佛寺生涯,大抵如是。

    我却感到十分宁静,仿佛这一世,本该就是如此度过的,无悲无喜,无情无欲,除了等待玄奘法师回来,随他传播大乘教义普度世人之外,再没有其他念想。

    便这般过去了五年光景。只道时光如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我的心从一开始的宁静,渐渐变为现在的寂静,似乎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我动容,眉眼与那尊佛越来越是相似,道岳师父看着我的目光,也越来越是满意。

    然而我却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心中偶尔会莫名焦躁,看到佛寺精舍前庭中,那株桑和那株菩提,静静相伴相依,落叶随风轻扬,竟也会……有丝淡淡的羡慕。

    是否浮生万物,皆是如此,有伴可以相依?

    此种念头总是一瞬闪过即逝,我便没来由地惶恐,于是便整夜整夜地静坐在佛祖跟前,诵无数遍的经文,焚无数炷的檀香。

    那时,我早已满了二十岁,受了具足戒,道岳便派了一个法号为“悟空”的小沙弥,过来伺候我的起居。

    悟空唤我作“师父”。

    他眼里还有少年孩童的纯真和欢乐,虽是自小在寺里长大,但似乎却并不如我那般敬畏佛祖,他对俗世红尘之事更为感兴趣。春日会望着长安澄空之上的纸鸢发呆,夏夜会偷着跑去捉两只夏螟虫来把玩,秋天则会缠着我带他去城郊山上寻成熟的野果,冬季里会笑着闹着堆起圆墩墩的雪人……

    我羡慕庭中的桑和菩提,也羡慕他。

    然而,再怎么羡慕,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心思明澈恬淡,除却佛祖再无其他——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婆娑世界流景如梭,晃眼间,又是五年过去。

    贞观十七年的暮春时节,与往年一样,安宁美丽,草长莺飞。

    “师父,悟空回来了。”悟空轻敲我禅房的房门。

    我轻轻睁开眼,自入定中醒来,走过去开了门,轻轻皱眉道:“怎的这么晚才回来?可是遇到什么事了么?”

    “呼,师父快别提了,这事儿可险着呢,若非那位女施主仗义搭救,,徒儿现在可回不来……”悟空吐了吐舌头,连比带画地跟我说起来。

    唔……只是旁观,便看出了事情蹊跷之处,看出了悟空是被冤枉的了么?

    这女子,确是聪慧。

    我暗暗点头,既是自己徒儿被人家好心解围,又邀到寺里来做客吃斋,我这做师父的,怎么也得去招呼一声才是。

    我点头道:“嗯,你且去张罗飨客的斋饭,为师再去向那位女施主道声谢。”

    “是,师父。”

    有点心不在焉地穿过回廊,来到前庭的大雄宝殿之后,就是那有桑和菩提的所在,我心里还在思量着方才入定时参悟的佛理,却冷不防,被那个背影撞入了眼帘。

    她穿着品月色的衫裙,背影纤细,一手抚着那棵桑树,轻轻仰头,似乎正在出神。

    “三宿桑下天亦老……佛祖,也会怕生出尘缘么?”她叹息着说道,声音轻如落花,却也重如寺里日日夜夜我听了十年之久的暮鼓晨钟。

    很奇异地,方才脑海里思索的那些佛理经文,一时全都消失无踪了,听着她这句自言自语,我忍不住开口道:“尘缘爱欲是一切苦,佛祖自然也会惧怕。”

    她仿佛是被吓了一跳一般,猛地回过身来,脸颊微微涨红。

    朱颜绿鬓,善睐明眸。

    我心中莫名一悸。

    “贫僧辩机,多谢女施主搭救小徒。”我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道谢,借机把目光从她脸上移开,心头惶惑之感才略略散了些去。

    她很快就恢复了镇静,微笑着与我寒暄起来,问到了悟空,而后不知怎的便把话题扯到了前世今生这等佛理问题上来。

    她问我是否相信有三生轮回之说。

    我心里有些疑惑,她看来不过才十四五岁的年纪,如何便会有这样的问题?虽然她看起来却是比寻常年轻女子聪慧睿智一些……

    “贫僧深信不疑。”我合十道,“世人多苦于爱欲怨憎不能自拔,然而佛法无边,方能普渡众生,来世自得喜乐。”

    她的眼帘垂了一下,而后又抬起眼来直视我,隐隐的怒气使她的眼睛看起来格外明亮。

    我微微有些惶恐,不知是何处开罪了她,令她动怒。

    然而她脱口而出的想法却又令我讶异之余,还有些钦佩。

    将今生的痛苦和不得志归咎于前世造下的业障,又把能得到幸福生活的愿望寄托于来生,反而在现实消极堕落……这是懦夫的行为。

    所以她不信前世今生。

    我觉得嘴巴有些发干,只能低头想了一会儿,搬出我一向推崇追随的大乘佛理来反驳她。

    她并没有再说什么,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而这时,她身边的侍女又过来告知她斋饭已备好了,她便匆匆向我道了谢,离去了。

    看着她匆匆而去的身影,飞扬的裙摆消失在墙角拐弯处,我竟莫名失神。

    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虽然其实我并未和太多的女子打过交道。

    自那日以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见过她。

    甚至连她姓甚名谁都不知晓。

    思至此又不由失笑,外加隐隐的惶恐,我知道她的名字做什么?又……又为何想要知道她的名字?

    于是生活继续,我依旧日日诵经,日日做早课晚课,日日焚香祝祷,日日盼着玄奘法师早日归来。

    殊不知,因果与轮回,早在那一刻,便已开始轮转了。

    时间到了六月中旬,我拜别道岳师父,带着悟空一起去了长安城郊外的山上,结庐苦行,日日自己打水做斋,体味山林生灵禅道,倒也是自得其乐。

    却不料,总是有人会打破这宁静。

    再次见到她,是在那个明媚晴朗的午后。

    那时,悟空恰回城里买东西去了,我则坐于窗下,临风持卷,默诵佛典。

    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伴着那人惶急的声音:“主人家在吗?”

    不知为何,我一听这声音,便知道她就是那日那个姑娘了,如此笃定,连我自己都惊讶惶恐起来。

    心跳隐隐有些加快,我放下书,走过去开了门。

    她似乎是一路跑着过来的,双颊泛着美丽的红晕,一层晶莹的细汗漫在额角和鼻尖,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夏日的馨香与生机,扑面而来。

    我有一瞬的呆怔失神。

    而她也似是呆住了,好像是完全没料到此间的主人竟会是我。

    忽而,一道略带冷意的目光扫了过来,我立刻回过了神,循着那目光看了一眼,却看到跟在她身旁的那个冷峻侍女,正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我。

    不知为何,我觉得这位冷毅俊俏的侍女,对我似乎没有多少好感。

    我淡淡移开目光,重新看向那女子,微笑问道:“原来是女施主。请问有什么事吗?”

    她似是完全没有听到我在说话,只是看着我发愣。

    我不由失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女施主?女施主?”

    “唔……啊?”她猛地回过神来,脸色微微泛红。

    我忍不住想要微笑的冲动,重复了一遍方才的问题。

    她这才讷讷地点头,欲言又止的样子,又用求救的目光瞄了一眼身后那侍女。

    这个小动作,莫名让我不大舒服。

    侍女却依旧是沉默,没有说话。

    她有点懊恼地抿了抿唇,又沉默了一会儿,才红着脸说出了那个很可爱的要求。

    我忍不住加深了笑意,却也有点尴尬,便点头答应了,带着她们来到了茅房所在,又道:“今晨刚刚清洗过,还没有人用,女施主放心使用便可。”

    她忙不迭地点点头,又看了我一眼,脸色更红。

    我微微一笑,转身施然离开。

    还真是……很有意思呢。

    作者有话要说:防抽,于是在作者有P放这里再把这章正文放一下。

    <font size=3 face=黑体 color=#0000CD>那年,我十五岁。

    在父亲坟前磕长头匍匐于地,上完最后一炷香,我站起身来,拂去衣上沾着的泥土,目光由眼前一抔青冢逐渐远去,极目所望,是渺远的天际的云。

    “少爷,您真的要……”侍奉父亲多年的老管家眼含悲戚,叹息着问我。

    我点了点头,轻声道:“是,我意已决。家业总还有二弟他们来继承,管家便不要再劝了。”

    老管家长叹了一声,再不说话。

    我淡笑,蹲下身,将鞋子边缘上趴着的一只蚂蚁轻轻拈起,放它回到草甸泥土之中。

    我佛慈悲。

    自从七年之前,见到玄奘法师的第一眼起,我便知晓,我这一生,都躲不开佛缘的牵绊了。

    不过那时,我并未想到,我的生命中,还会出现另一种羁绊。

    那种……深入我脏腑心魂,甚至比佛还要令我魂牵梦绕的羁绊。

    那日,天光正好,春花浓艳。

    我跪在大总持寺的大雄宝殿之上,住持道岳禅师亲自为我剃度。

    眼看着伴我十五年的长发一缕缕飘然坠地,我心中涌起了莫名的激动和满足,同时也有淡淡的宁静。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尘俗世,软红十丈繁华三千,不过尽是虚妄,唯有头顶那一尊金光镀身眉眼悲悯的佛陀,才是真实。

    晨钟暮鼓,梵呗吟唱,日复一日在檀香与经文之中度过,佛寺生涯,大抵如是。

    我却感到十分宁静,仿佛这一世,本该就是如此度过的,无悲无喜,无情无欲,除了等待玄奘法师回来,随他传播大乘教义普度世人之外,再没有其他念想。

    便这般过去了五年光景。只道时光如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我的心从一开始的宁静,渐渐变为现在的寂静,似乎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我动容,眉眼与那尊佛越来越是相似,道岳师父看着我的目光,也越来越是满意。

    然而我却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心中偶尔会莫名焦躁,看到佛寺精舍前庭中,那株桑和那株菩提,静静相伴相依,落叶随风轻扬,竟也会……有丝淡淡的羡慕。

    是否浮生万物,皆是如此,有伴可以相依?

    此种念头总是一瞬闪过即逝,我便没来由地惶恐,于是便整夜整夜地静坐在佛祖跟前,诵无数遍的经文,焚无数炷的檀香。

    那时,我早已满了二十岁,受了具足戒,道岳便派了一个法号为“悟空”的小沙弥,过来伺候我的起居。

    悟空唤我作“师父”。

    他眼里还有少年孩童的纯真和欢乐,虽是自小在寺里长大,但似乎却并不如我那般敬畏佛祖,他对俗世红尘之事更为感兴趣。春日会望着长安澄空之上的纸鸢发呆,夏夜会偷着跑去捉两只夏螟虫来把玩,秋天则会缠着我带他去城郊山上寻成熟的野果,冬季里会笑着闹着堆起圆墩墩的雪人……

    我羡慕庭中的桑和菩提,也羡慕他。

    然而,再怎么羡慕,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心思明澈恬淡,除却佛祖再无其他——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婆娑世界流景如梭,晃眼间,又是五年过去。

    贞观十七年的暮春时节,与往年一样,安宁美丽,草长莺飞。

    “师父,悟空回来了。”悟空轻敲我禅房的房门。

    我轻轻睁开眼,自入定中醒来,走过去开了门,轻轻皱眉道:“怎的这么晚才回来?可是遇到什么事了么?”

    “呼,师父快别提了,这事儿可险着呢,若非那位女施主仗义搭救,,徒儿现在可回不来……”悟空吐了吐舌头,连比带画地跟我说起来。

    唔……只是旁观,便看出了事情蹊跷之处,看出了悟空是被冤枉的了么?

    这女子,确是聪慧。

    我暗暗点头,既是自己徒儿被人家好心解围,又邀到寺里来做客吃斋,我这做师父的,怎么也得去招呼一声才是。

    我点头道:“嗯,你且去张罗飨客的斋饭,为师再去向那位女施主道声谢。”

    “是,师父。”

    有点心不在焉地穿过回廊,来到前庭的大雄宝殿之后,就是那有桑和菩提的所在,我心里还在思量着方才入定时参悟的佛理,却冷不防,被那个背影撞入了眼帘。

    她穿着品月色的衫裙,背影纤细,一手抚着那棵桑树,轻轻仰头,似乎正在出神。

    “三宿桑下天亦老……佛祖,也会怕生出尘缘么?”她叹息着说道,声音轻如落花,却也重如寺里日日夜夜我听了十年之久的暮鼓晨钟。

    很奇异地,方才脑海里思索的那些佛理经文,一时全都消失无踪了,听着她这句自言自语,我忍不住开口道:“尘缘爱欲是一切苦,佛祖自然也会惧怕。”

    她仿佛是被吓了一跳一般,猛地回过身来,脸颊微微涨红。

    朱颜绿鬓,善睐明眸。

    我心中莫名一悸。

    “贫僧辩机,多谢女施主搭救小徒。”我双手合十,微微低头道谢,借机把目光从她脸上移开,心头惶惑之感才略略散了些去。

    她很快就恢复了镇静,微笑着与我寒暄起来,问到了悟空,而后不知怎的便把话题扯到了前世今生这等佛理问题上来。

    她问我是否相信有三生轮回之说。

    我心里有些疑惑,她看来不过才十四五岁的年纪,如何便会有这样的问题?虽然她看起来却是比寻常年轻女子聪慧睿智一些……

    “贫僧深信不疑。”我合十道,“世人多苦于爱欲怨憎不能自拔,然而佛法无边,方能普渡众生,来世自得喜乐。”

    她的眼帘垂了一下,而后又抬起眼来直视我,隐隐的怒气使她的眼睛看起来格外明亮。

    我微微有些惶恐,不知是何处开罪了她,令她动怒。

    然而她脱口而出的想法却又令我讶异之余,还有些钦佩。

    将今生的痛苦和不得志归咎于前世造下的业障,又把能得到幸福生活的愿望寄托于来生,反而在现实消极堕落……这是懦夫的行为。

    所以她不信前世今生。

    我觉得嘴巴有些发干,只能低头想了一会儿,搬出我一向推崇追随的大乘佛理来反驳她。

    她并没有再说什么,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而这时,她身边的侍女又过来告知她斋饭已备好了,她便匆匆向我道了谢,离去了。

    看着她匆匆而去的身影,飞扬的裙摆消失在墙角拐弯处,我竟莫名失神。

    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虽然其实我并未和太多的女子打过交道。

    自那日以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见过她。

    甚至连她姓甚名谁都不知晓。

    思至此又不由失笑,外加隐隐的惶恐,我知道她的名字做什么?又……又为何想要知道她的名字?

    于是生活继续,我依旧日日诵经,日日做早课晚课,日日焚香祝祷,日日盼着玄奘法师早日归来。

    殊不知,因果与轮回,早在那一刻,便已开始轮转了。

    时间到了六月中旬,我拜别道岳师父,带着悟空一起去了长安城郊外的山上,结庐苦行,日日自己打水做斋,体味山林生灵禅道,倒也是自得其乐。

    却不料,总是有人会打破这宁静。

    再次见到她,是在那个明媚晴朗的午后。

    那时,悟空恰回城里买东西去了,我则坐于窗下,临风持卷,默诵佛典。

    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伴着那人惶急的声音:“主人家在吗?”

    不知为何,我一听这声音,便知道她就是那日那个姑娘了,如此笃定,连我自己都惊讶惶恐起来。

    心跳隐隐有些加快,我放下书,走过去开了门。

    她似乎是一路跑着过来的,双颊泛着美丽的红晕,一层晶莹的细汗漫在额角和鼻尖,眼睛亮晶晶的,带着夏日的馨香与生机,扑面而来。

    我有一瞬的呆怔失神。

    而她也似是呆住了,好像是完全没料到此间的主人竟会是我。

    忽而,一道略带冷意的目光扫了过来,我立刻回过了神,循着那目光看了一眼,却看到跟在她身旁的那个冷峻侍女,正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我。

    不知为何,我觉得这位冷毅俊俏的侍女,对我似乎没有多少好感。

    我淡淡移开目光,重新看向那女子,微笑问道:“原来是女施主。请问有什么事吗?”

    她似是完全没有听到我在说话,只是看着我发愣。

    我不由失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女施主?女施主?”

    “唔……啊?”她猛地回过神来,脸色微微泛红。

    我忍不住想要微笑的冲动,重复了一遍方才的问题。

    她这才讷讷地点头,欲言又止的样子,又用求救的目光瞄了一眼身后那侍女。

    这个小动作,莫名让我不大舒服。

    侍女却依旧是沉默,没有说话。

    她有点懊恼地抿了抿唇,又沉默了一会儿,才红着脸说出了那个很可爱的要求。

    我忍不住加深了笑意,却也有点尴尬,便点头答应了,带着她们来到了茅房所在,又道:“今晨刚刚清洗过,还没有人用,女施主放心使用便可。”

    她忙不迭地点点头,又看了我一眼,脸色更红。

    我微微一笑,转身施然离开。

    还真是……很有意思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