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古代网购生活
捧着陶阿宝提供的面饼,姜果却仍旧愁眉不展。那煮面娘子兑摊子就是为了给相公治病,定不会准许兑摊子的人拖欠银子。而整个永乐镇里她除了阮家举目无亲,根本没有地方去借钱。
梦境外却是有些吵闹,仿佛是阮家那边传来的声音。姜果自梦中惊醒,只见屋内漆黑,阮家那边大门被扣得山响,仿佛是顾夫人喊了一句:“二妹,若家可在你们家么?”
姜果心里就是一动,自己离开阮家时顾若家并没有要出门的意思,他同柳氏已经翻脸,此刻顾夫人为何要去阮家寻他。
姜果往竹节吊窗外望去,只见天色阴沉,原来她才睡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此刻还是下午。所以屋内漆黑,皆是因为风雨欲来罢了。
天幕彤云密布,显见是有一场暴雨要下,怪不得顾夫人这样心急寻儿子归家。
姜果心中告诉自己阮顾两家的恩怨事不关己,但还是披上一件夹袄,穿过天井走至二门前,侧耳听着外边的动静。
“二妹,我们若家可是在你家么,这天眼见就要下雨了,有什么话改日再说吧。”
柳氏倒是开了门,只是语气颇不友善:
“大姐养的好儿子没在家,怎么来我家找,难不成才刚趁火打劫不成,大姐又指使他来我家继续劝我卖店么?大姐打的好算盘啊,你还是赶紧去别处找找,省的他有个三场两短,还要诬赖我赔你一个儿子。”
柳氏一甩门,声音大得连姜果屋里的窗框都抖了几下,顾夫人这一次是真急了,没功夫在意柳氏的态度,一旁也有左邻右舍听见顾夫人找儿子,皆开门探头询问,有的道是书院有事情,想来一会儿就会回来,劝顾夫人莫要心急。
顾夫人则喃喃道:“这孩子一向很有交代,即便是有事情,也不会不跟我说便跑出去,连晚饭也不回来吃,这眼看就要下雨……秋雨寒凉,他身子又弱…若家啊,你在哪呢?”
院子外顾夫人的担忧传到姜果耳朵里,令她不由自主望向彤云密布的天,心里也在为顾若家担忧:“这样坏的天气,这人会跑到哪里去了呢。”
一转身,就见一双弟妹站在身后,姜糖的手里还抱着那只可爱的小白鹅。
姜黎望着天色道:“要不,咱们出去找找吧,顾大哥平时那么照顾我,在书院里不时给我些笔墨纸砚的,若他被雨淋了,病了可怎么办?”
姜果也有心去找,可是一想起顾夫人就在门外,喉咙里就像被什么噎住一样,头脑里始终回响着一年前顾夫人曾对柳氏说过的一番话。那时节阮顾两家还没有闹掰,柳氏于年下摆酒请顾夫人来吃,话里话外提及亲上加亲一事。
也不知顾夫人是故意装听不懂,还是不喜欢阮兰心而搪塞,总之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若家啊,外人看他都是爱他的好面孔跟些许才气,我却疼这孩子懂事贴心,可怜这孩子年少丧父,他日我必得寻个有福有财的姑娘来配他,谁让我那当家的走得早,必不能再让若家受一点点委屈……”
顾夫人那一日没说下去,语气却是无语凝噎,姜果心里很明白,顾夫人是一定要给顾若家寻一个无论是家世还是样貌都要高人一等的女子,很明显,她这样穷苦孤女入不得顾夫人法眼,所以即便顾若家如一团火般炽热,姜果也只能敬而远之。
姜糖见姐姐还在踟蹰,不由得叹了声气:“只希望若家哥哥不要去后山,听说前几日大雨,后山上的泥流滑下来,还死了几个人呢。”
泥石流么,姜果也在送冰的时候听林捕头提过。前几日暴雨倾城,泥石流里几个有乡亲遇难,惨状简直无法形容。顾若家一个文弱书生,若真遇上泥石流不是玩的。
姜果顺手操起一边蓑衣斗笠,回身叮嘱姜黎:“你在家看好妹妹,我出去看看。”
姜果从后门绕至前巷时,天边已经炸雷无数,街上嗖嗖刮着雨风,街上早无行人,只有她一个在夹杂着雨丝的风中穿行。
一路沿着长街寻,豆大的雨点便淋了下来,黄土被雨水激起,浇得姜果很是狼狈。可她全不在乎,只是遍寻不到顾若家让她焦急万分。她素来知道顾若家懂事,若不是有了要紧的事,怎会连寡母都不知会一声,就在外边胡混。
难不成是遇上了歹人,难不成后山泥流已然肆虐,要不就是柳氏对顾若家下了黑手。姜果心中无数猜想,个个让她心惊胆战。
走到之前要兑的馄饨摊儿附近,一所民居前忽然开了门,姜果忽然听见有人叫了一声“顾公子”就见顾若家举着兰花伞自那家民居出来,唤他的人,正是南市馄饨摊的煮面娘子。
“顾公子真是有心,你兑店就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想不到还请了名医来为我相公诊治,真是谢谢你了。”
屋檐下顾若家一颔首:“这大夫是我恩师的老友,医术很是高明,相信你家相公不日便会痊愈,只是我囊中羞涩,不能够将兑摊子的钱全付给你,这是五两银子,权当是个定钱,日后我们赚了,定然送到府上。”
那煮面娘子脸上挂着感激:“顾公子言重了,公子搭救我家相公,我感激都来不及,如何还敢催公子。这面摊你们尽管经营,什么时候手头松快了再说。”
雨中姜果看得愣住了,顾若家一个招呼都不打就是来兑摊子么,他还自掏腰包付了五两银子……那民居大门已关,顾若家望着倾盆大雨皱了皱眉,雨水溅起的泥点弄脏了雪白长衫,他却只得疾步前行,不妨头就见面前挡着一个渔婆般穿着斗笠的姑娘。
“小果……”顾若家抬起头,有些惊讶跟尴尬:“你都看到了?”
姜果点点头,眼中却有泪痕:“你私下兑摊子,难不成是要给我经营么?顾若家,这么大雨天你干嘛跑来干这个,我再苦跟你也没关系,咱们不是一路人。你这么有善心不如去照顾善堂里的孤儿……你待我即便有一万分的好,我也没办法回报于你。”
顾若家的表情局促起来:“我不懂,你事事勇敢,无惧风雨,为何对我这样冷漠。我待你好,要的不是回报,我只是希望能同你开开心心的。我帮你,是因为我喜欢你,我赠你东西是喜欢你,为你兑店是喜欢你,我拉着你为我家做酱菜,我跑了三里路为小黎取紫草膏,我画春|宫帮你卖冰,我知道你不到十六岁不能立契约冒雨来帮你兑摊子都是因为我喜欢你。姜果,我,喜欢你。”
姜果几乎愣住了,她是个现代人没错,可是顾若家这一番热辣辣的表白,即便是个现代人听起来,也觉得脸红心跳。
呆立了须臾,姜果回过神来喃喃道:“你喜欢我,可是顾夫人……让我做酱菜还行,她不会喜欢我这样的姑娘的。”
顾若家大着胆子牵起姜果的手:“虽说成婚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这到底是两个人的事,我娘亲是曾说过要娶一个身世背景好的姑娘做儿媳,可是你没有爹娘不是你的错,你心底纯良又坚忍不拔,这是多少身世背景好的姑娘都比不了的。只要你愿意,我娘一定会喜欢你。至于家财,没有咱们自己赚,就靠这摊子。”
姜果望着被雨水浇湿而善良的羽睫,心生迷恋:“看来这摊子,我定得干得红火了。”
顾若家抹去姜果脸上的雨水:“我所以答应去衙门做师爷,就是为了推开这几年应考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在官场行走的能力,一方面也怕万一考中,我娘会因地位不同更对未来儿媳有所要求。小果,路是人走出来的,即便狂风暴雨,我也同你风雨兼程。”
暴雨过后,是个晴好天气。清晨日光中,姜家面摊开张了。过了浆的油布在老墙上搭了个棚子,下有七八张桌子摆在地上,桌上摆着竹筷汤匙,另有竹筒装着红油酱醋。
煮面车里,一锅滚水升起袅袅水汽,整筐的绿叶菜同鱼丸挂在面车边。煮水择菜包馄饨,姜果干起活儿来不觉时光匆匆,一眨眼到了正午,馄饨包好又放在柳条箱里冻,转眼冻了几大盘。
姜糖嗓子很透,一直喊着:“皮薄馅大的鱼肉馄饨,五十钱一碗。”倒是有人来看,不过瞧了几眼便走掉了。
姜糖喊得喉咙冒烟,却一个坐下吃的客人都没喊来。
姐妹两个又重新回到刚进入夏天卖冰时滞销的镜框里了,两个人一只鹅坐在板凳上,姜糖托腮问姐姐:“要不,再喊顾家哥哥来画幅春|宫吧。”
姜果连连叹气:“总不能一招鲜吃遍天吧,这里可是书院附近,白天好些学子走来走去,咱们两个姑娘家一边煮馄饨一边放着春|宫,难不成你想被叫做馄饨西施啊?”
姜糖就哭丧着小脸长叹一声:“可是姐姐,咱们可欠着人家银子呢。”
姜果望着锅里空无一物只有沸水,又叹了一声气,就在此时,书院里的钟声忽然响了。
钟声才停,就见书院那边的石阶上走来不少戴着幅巾的学子,顾若家走在最前面,被一众学子推搡着,众星捧月之间,顾若家脸上还满是笑容。
为首的一个穿青色茧绸直裰的学子嚷嚷道:
“若家兄不日就要去衙门为县老爷做事,今日可得请我们吃点好的。”
其后一群学子跟着嚷嚷:“就是,若家兄可是咱们书院的大才子,今后一定飞黄腾达,要我说,咱们去天香楼吃乳鸽吧。”
另一个就道:“去吃鸡煲翅,那可是陆羽楼新出的菜品,好吃极了。”
及至一群少年推推搡搡走到姜果的面摊前,姜糖刚要叫顾若家,却见顾若家私下摆了摆手,示意姜糖不要出声。
姜糖机灵会意,只是甜甜喊了一句:“新鲜的鱼肉馄饨面,不吃后悔一辈子。”
顾若家假装被这吆喝声吸引,拉着一众同窗往馄饨摊子这边来:“有多好吃?”
姜果不知道顾若家搞什么把戏,仿佛不认识自己一般,就见他一直背对着众人跟她使眼色,又见人群里的姜黎故意喊了一嗓子:
“好不好吃尝尝不就知道了,顾公子鱼跃龙门,也不能敲他竹杠啊。要我说,就这馄饨吧。”
姜果就会意了,原来是顾若家故意带他们来自己摊子上吃饭。遂笑盈盈问道:“那敢问诸位公子,你们要吃几碗面?”
一个胖胖的朱衣学子仿佛家境很好,平素并不吃这些路边食物,还有些犹豫,指着姜果摊子上的面问:“你这面五颜六色,不会下了毒吧?”
姜果笑笑:“公子你当这面是蘑菇么,越鲜艳越毒,这绿色的是菠菜面,红色的是胡萝卜面,我家的汤是鸡架同猪骨熬制的老汤,配菜有金针木耳,火腿腐竹,虾米紫菜,另也可下鱼肉馄饨,公子可以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那朱衣公子还有些犹豫,就见顾若家上前笑盈盈道:“尝尝吧,反正这卖面的都说了,不好吃不要钱,若你不爱吃,咱们再去天香楼。”
朱衣公子乐了:“若家,这可是你说的,来啊,咱们一人一碗,我就不信这路边还有好吃的东西。”
姜果一见有生意上门,赶紧下面煮馄饨,因汤头一直是滚的,面也熟得快,不多时便热气腾腾地上了桌。
学子们对了一天的诗,自然都是饥肠辘辘,再一闻见这鲜香味道,腹内自然馋虫大动,朱衣学子一口吃掉个馄饨,才嚼了一口,不禁“嗯”了一声。
姜果看得很紧张:“怎么了,是不好吃,还是馅料里有鱼刺?”
那公子哥手摆了摆,示意不要姜果同她说话,嘴里细细嚼了嚼食物,然后缓缓下咽,表情很是惊诧。“我郑家也是永乐镇数一数二的大户,怎么从来没人做给我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啊!这馄饨好香啊。”
原来这学子便是郑大户家的公子,郑家财雄势大,能得他家公子的喜欢,姜果算是按下了紧张的心绪。
再看其他学子也是交口称赞,交口称赞,顾若家便朝姜果递了个眼色,很是骄傲。
姜果才要朝顾若家道谢,就听学子们喊声四起。
“姑娘,再来一碗。”
“姑娘,你家外送么?”
“真好吃,明天要带我娘来尝尝。”
学子们在这里吃喝了半日,引得过路的人连连侧目,也有不少路人干脆坐下来尝鲜。
聊天之间,姜果得悉了为何之前无人光顾,只因老主顾们眼看面摊换人,不知味道是否一如从前,如今看学子们交口称赞,这才肯坐下来花钱。
姜果心知这都是顾若家的功劳,心中越发感激。
就有人问姜果这方便面叫做什么名字,姜果一时语塞,阿宝叮嘱过的,现代社会的东西不能被古代人得悉,再说古人都道方便并不是个好词。
正卡壳之间,顾若家用筷子挑起面条道:“我看这汤清面劲,造型又宛如海中波涛,不如就叫波浪面吧。”
味道好,名字响亮,没出三天,永乐镇的人都知道了书院附近的有个好吃的摊子,卖着波浪面。
梦境外却是有些吵闹,仿佛是阮家那边传来的声音。姜果自梦中惊醒,只见屋内漆黑,阮家那边大门被扣得山响,仿佛是顾夫人喊了一句:“二妹,若家可在你们家么?”
姜果心里就是一动,自己离开阮家时顾若家并没有要出门的意思,他同柳氏已经翻脸,此刻顾夫人为何要去阮家寻他。
姜果往竹节吊窗外望去,只见天色阴沉,原来她才睡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此刻还是下午。所以屋内漆黑,皆是因为风雨欲来罢了。
天幕彤云密布,显见是有一场暴雨要下,怪不得顾夫人这样心急寻儿子归家。
姜果心中告诉自己阮顾两家的恩怨事不关己,但还是披上一件夹袄,穿过天井走至二门前,侧耳听着外边的动静。
“二妹,我们若家可是在你家么,这天眼见就要下雨了,有什么话改日再说吧。”
柳氏倒是开了门,只是语气颇不友善:
“大姐养的好儿子没在家,怎么来我家找,难不成才刚趁火打劫不成,大姐又指使他来我家继续劝我卖店么?大姐打的好算盘啊,你还是赶紧去别处找找,省的他有个三场两短,还要诬赖我赔你一个儿子。”
柳氏一甩门,声音大得连姜果屋里的窗框都抖了几下,顾夫人这一次是真急了,没功夫在意柳氏的态度,一旁也有左邻右舍听见顾夫人找儿子,皆开门探头询问,有的道是书院有事情,想来一会儿就会回来,劝顾夫人莫要心急。
顾夫人则喃喃道:“这孩子一向很有交代,即便是有事情,也不会不跟我说便跑出去,连晚饭也不回来吃,这眼看就要下雨……秋雨寒凉,他身子又弱…若家啊,你在哪呢?”
院子外顾夫人的担忧传到姜果耳朵里,令她不由自主望向彤云密布的天,心里也在为顾若家担忧:“这样坏的天气,这人会跑到哪里去了呢。”
一转身,就见一双弟妹站在身后,姜糖的手里还抱着那只可爱的小白鹅。
姜黎望着天色道:“要不,咱们出去找找吧,顾大哥平时那么照顾我,在书院里不时给我些笔墨纸砚的,若他被雨淋了,病了可怎么办?”
姜果也有心去找,可是一想起顾夫人就在门外,喉咙里就像被什么噎住一样,头脑里始终回响着一年前顾夫人曾对柳氏说过的一番话。那时节阮顾两家还没有闹掰,柳氏于年下摆酒请顾夫人来吃,话里话外提及亲上加亲一事。
也不知顾夫人是故意装听不懂,还是不喜欢阮兰心而搪塞,总之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若家啊,外人看他都是爱他的好面孔跟些许才气,我却疼这孩子懂事贴心,可怜这孩子年少丧父,他日我必得寻个有福有财的姑娘来配他,谁让我那当家的走得早,必不能再让若家受一点点委屈……”
顾夫人那一日没说下去,语气却是无语凝噎,姜果心里很明白,顾夫人是一定要给顾若家寻一个无论是家世还是样貌都要高人一等的女子,很明显,她这样穷苦孤女入不得顾夫人法眼,所以即便顾若家如一团火般炽热,姜果也只能敬而远之。
姜糖见姐姐还在踟蹰,不由得叹了声气:“只希望若家哥哥不要去后山,听说前几日大雨,后山上的泥流滑下来,还死了几个人呢。”
泥石流么,姜果也在送冰的时候听林捕头提过。前几日暴雨倾城,泥石流里几个有乡亲遇难,惨状简直无法形容。顾若家一个文弱书生,若真遇上泥石流不是玩的。
姜果顺手操起一边蓑衣斗笠,回身叮嘱姜黎:“你在家看好妹妹,我出去看看。”
姜果从后门绕至前巷时,天边已经炸雷无数,街上嗖嗖刮着雨风,街上早无行人,只有她一个在夹杂着雨丝的风中穿行。
一路沿着长街寻,豆大的雨点便淋了下来,黄土被雨水激起,浇得姜果很是狼狈。可她全不在乎,只是遍寻不到顾若家让她焦急万分。她素来知道顾若家懂事,若不是有了要紧的事,怎会连寡母都不知会一声,就在外边胡混。
难不成是遇上了歹人,难不成后山泥流已然肆虐,要不就是柳氏对顾若家下了黑手。姜果心中无数猜想,个个让她心惊胆战。
走到之前要兑的馄饨摊儿附近,一所民居前忽然开了门,姜果忽然听见有人叫了一声“顾公子”就见顾若家举着兰花伞自那家民居出来,唤他的人,正是南市馄饨摊的煮面娘子。
“顾公子真是有心,你兑店就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想不到还请了名医来为我相公诊治,真是谢谢你了。”
屋檐下顾若家一颔首:“这大夫是我恩师的老友,医术很是高明,相信你家相公不日便会痊愈,只是我囊中羞涩,不能够将兑摊子的钱全付给你,这是五两银子,权当是个定钱,日后我们赚了,定然送到府上。”
那煮面娘子脸上挂着感激:“顾公子言重了,公子搭救我家相公,我感激都来不及,如何还敢催公子。这面摊你们尽管经营,什么时候手头松快了再说。”
雨中姜果看得愣住了,顾若家一个招呼都不打就是来兑摊子么,他还自掏腰包付了五两银子……那民居大门已关,顾若家望着倾盆大雨皱了皱眉,雨水溅起的泥点弄脏了雪白长衫,他却只得疾步前行,不妨头就见面前挡着一个渔婆般穿着斗笠的姑娘。
“小果……”顾若家抬起头,有些惊讶跟尴尬:“你都看到了?”
姜果点点头,眼中却有泪痕:“你私下兑摊子,难不成是要给我经营么?顾若家,这么大雨天你干嘛跑来干这个,我再苦跟你也没关系,咱们不是一路人。你这么有善心不如去照顾善堂里的孤儿……你待我即便有一万分的好,我也没办法回报于你。”
顾若家的表情局促起来:“我不懂,你事事勇敢,无惧风雨,为何对我这样冷漠。我待你好,要的不是回报,我只是希望能同你开开心心的。我帮你,是因为我喜欢你,我赠你东西是喜欢你,为你兑店是喜欢你,我拉着你为我家做酱菜,我跑了三里路为小黎取紫草膏,我画春|宫帮你卖冰,我知道你不到十六岁不能立契约冒雨来帮你兑摊子都是因为我喜欢你。姜果,我,喜欢你。”
姜果几乎愣住了,她是个现代人没错,可是顾若家这一番热辣辣的表白,即便是个现代人听起来,也觉得脸红心跳。
呆立了须臾,姜果回过神来喃喃道:“你喜欢我,可是顾夫人……让我做酱菜还行,她不会喜欢我这样的姑娘的。”
顾若家大着胆子牵起姜果的手:“虽说成婚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这到底是两个人的事,我娘亲是曾说过要娶一个身世背景好的姑娘做儿媳,可是你没有爹娘不是你的错,你心底纯良又坚忍不拔,这是多少身世背景好的姑娘都比不了的。只要你愿意,我娘一定会喜欢你。至于家财,没有咱们自己赚,就靠这摊子。”
姜果望着被雨水浇湿而善良的羽睫,心生迷恋:“看来这摊子,我定得干得红火了。”
顾若家抹去姜果脸上的雨水:“我所以答应去衙门做师爷,就是为了推开这几年应考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在官场行走的能力,一方面也怕万一考中,我娘会因地位不同更对未来儿媳有所要求。小果,路是人走出来的,即便狂风暴雨,我也同你风雨兼程。”
暴雨过后,是个晴好天气。清晨日光中,姜家面摊开张了。过了浆的油布在老墙上搭了个棚子,下有七八张桌子摆在地上,桌上摆着竹筷汤匙,另有竹筒装着红油酱醋。
煮面车里,一锅滚水升起袅袅水汽,整筐的绿叶菜同鱼丸挂在面车边。煮水择菜包馄饨,姜果干起活儿来不觉时光匆匆,一眨眼到了正午,馄饨包好又放在柳条箱里冻,转眼冻了几大盘。
姜糖嗓子很透,一直喊着:“皮薄馅大的鱼肉馄饨,五十钱一碗。”倒是有人来看,不过瞧了几眼便走掉了。
姜糖喊得喉咙冒烟,却一个坐下吃的客人都没喊来。
姐妹两个又重新回到刚进入夏天卖冰时滞销的镜框里了,两个人一只鹅坐在板凳上,姜糖托腮问姐姐:“要不,再喊顾家哥哥来画幅春|宫吧。”
姜果连连叹气:“总不能一招鲜吃遍天吧,这里可是书院附近,白天好些学子走来走去,咱们两个姑娘家一边煮馄饨一边放着春|宫,难不成你想被叫做馄饨西施啊?”
姜糖就哭丧着小脸长叹一声:“可是姐姐,咱们可欠着人家银子呢。”
姜果望着锅里空无一物只有沸水,又叹了一声气,就在此时,书院里的钟声忽然响了。
钟声才停,就见书院那边的石阶上走来不少戴着幅巾的学子,顾若家走在最前面,被一众学子推搡着,众星捧月之间,顾若家脸上还满是笑容。
为首的一个穿青色茧绸直裰的学子嚷嚷道:
“若家兄不日就要去衙门为县老爷做事,今日可得请我们吃点好的。”
其后一群学子跟着嚷嚷:“就是,若家兄可是咱们书院的大才子,今后一定飞黄腾达,要我说,咱们去天香楼吃乳鸽吧。”
另一个就道:“去吃鸡煲翅,那可是陆羽楼新出的菜品,好吃极了。”
及至一群少年推推搡搡走到姜果的面摊前,姜糖刚要叫顾若家,却见顾若家私下摆了摆手,示意姜糖不要出声。
姜糖机灵会意,只是甜甜喊了一句:“新鲜的鱼肉馄饨面,不吃后悔一辈子。”
顾若家假装被这吆喝声吸引,拉着一众同窗往馄饨摊子这边来:“有多好吃?”
姜果不知道顾若家搞什么把戏,仿佛不认识自己一般,就见他一直背对着众人跟她使眼色,又见人群里的姜黎故意喊了一嗓子:
“好不好吃尝尝不就知道了,顾公子鱼跃龙门,也不能敲他竹杠啊。要我说,就这馄饨吧。”
姜果就会意了,原来是顾若家故意带他们来自己摊子上吃饭。遂笑盈盈问道:“那敢问诸位公子,你们要吃几碗面?”
一个胖胖的朱衣学子仿佛家境很好,平素并不吃这些路边食物,还有些犹豫,指着姜果摊子上的面问:“你这面五颜六色,不会下了毒吧?”
姜果笑笑:“公子你当这面是蘑菇么,越鲜艳越毒,这绿色的是菠菜面,红色的是胡萝卜面,我家的汤是鸡架同猪骨熬制的老汤,配菜有金针木耳,火腿腐竹,虾米紫菜,另也可下鱼肉馄饨,公子可以尝尝,不好吃不要钱。”
那朱衣公子还有些犹豫,就见顾若家上前笑盈盈道:“尝尝吧,反正这卖面的都说了,不好吃不要钱,若你不爱吃,咱们再去天香楼。”
朱衣公子乐了:“若家,这可是你说的,来啊,咱们一人一碗,我就不信这路边还有好吃的东西。”
姜果一见有生意上门,赶紧下面煮馄饨,因汤头一直是滚的,面也熟得快,不多时便热气腾腾地上了桌。
学子们对了一天的诗,自然都是饥肠辘辘,再一闻见这鲜香味道,腹内自然馋虫大动,朱衣学子一口吃掉个馄饨,才嚼了一口,不禁“嗯”了一声。
姜果看得很紧张:“怎么了,是不好吃,还是馅料里有鱼刺?”
那公子哥手摆了摆,示意不要姜果同她说话,嘴里细细嚼了嚼食物,然后缓缓下咽,表情很是惊诧。“我郑家也是永乐镇数一数二的大户,怎么从来没人做给我吃这么好吃的东西啊!这馄饨好香啊。”
原来这学子便是郑大户家的公子,郑家财雄势大,能得他家公子的喜欢,姜果算是按下了紧张的心绪。
再看其他学子也是交口称赞,交口称赞,顾若家便朝姜果递了个眼色,很是骄傲。
姜果才要朝顾若家道谢,就听学子们喊声四起。
“姑娘,再来一碗。”
“姑娘,你家外送么?”
“真好吃,明天要带我娘来尝尝。”
学子们在这里吃喝了半日,引得过路的人连连侧目,也有不少路人干脆坐下来尝鲜。
聊天之间,姜果得悉了为何之前无人光顾,只因老主顾们眼看面摊换人,不知味道是否一如从前,如今看学子们交口称赞,这才肯坐下来花钱。
姜果心知这都是顾若家的功劳,心中越发感激。
就有人问姜果这方便面叫做什么名字,姜果一时语塞,阿宝叮嘱过的,现代社会的东西不能被古代人得悉,再说古人都道方便并不是个好词。
正卡壳之间,顾若家用筷子挑起面条道:“我看这汤清面劲,造型又宛如海中波涛,不如就叫波浪面吧。”
味道好,名字响亮,没出三天,永乐镇的人都知道了书院附近的有个好吃的摊子,卖着波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