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继母之忧
昙儿出了夹道,进了内堂的院子,一路走进了内堂里,跪下来朝段二夫人行礼。
段姚氏把喝完了的药碗递给旁边的婢子,朝昙儿点了点头,问道:“如何?”
昙儿起身跪在她身边,取了美人拳为她捶腿,一边答话。她语气依旧天真稚嫩,说的话却是有条不紊,字句清晰。
“夫人明鉴,那对姊妹很是谨慎,尤其是曹娘子,半句废话也不说,只问了主人与大郎的丧事,其余的什么都没打听。奴已将她们安置了下来,她们虽然不安,倒并未反抗抵触。方才听阿竹和阿菊说,曹娘子的行李没有什么异常,倒是从刘娘子衣服里找到了两千两的钱票。”
“两千两?老奴就觉得她们非奸即盗!”孙婆子立刻叫道,“年纪轻轻的小娘子,身怀巨额钱财,却又平安无事地从蕲州流亡到京城,找上了门。这怎么可能?分明是有诈!没准那钱票就是她们谋害了五娘,从五娘身上所得。”
“未必。”姚氏道,“刘百万乃是蕲州巨富,给女儿这点钱也是说得过去的。她们也说过,是遇到了熟人商队,跟随着一路上京。再说我看那曹娘子年纪虽小,说话做事却很是老练精干,是个有主意有胆子的,连她那姐姐都对她言听计从。她要有心欺瞒我们,不会留下这么一个漏洞。”
孙婆子问道:“夫人是何打算?五娘之事,可是要瞒住?”
这孙婆子是姚氏的乳母,昙儿就是孙婆子的孙女,再加上侍药的合欢,都是姚氏的心腹。有什么话,当面也说得。
段家老夫人还在世,段家并未分家。姚氏和丈夫不合,本带着儿女回娘家居住,因为丈夫和长子去世了才回京服丧。段府中大夫人王氏管家,姚氏和段家人并不亲厚,自然许多事都有自己的主意。
姚氏叹气道:“我今日去看过老夫人,依旧起不来床,虽然能进些汤水,可气色却越发晦涩。大夫人都已着人准备寿衣,又把放在宗庙里的那口金丝楠木棺材运进京来。可尽管如此,老夫人还日日念着五娘,深信她依旧活着,不日就能回京。我这下要是告诉她这个噩耗,我怕是要做那个逼死她的罪人了。”
“夫人是当谨慎些。”孙婆子道,“那两个小娘子的话又不能全信,万一把丧事报了上去,过几日五娘又回来了,这虚惊一场不说,有心人还要编排夫人这继母的闲话。”
“我也是想到这点,才犹豫着。”姚氏道,“大房本来只给二娘议亲,现下好像要把三娘的婚事也一同操办了,就是怕万一老夫人熬不过去。斩衰之期三年之久,二娘已十七,三娘已十六,都耽搁不得。”
“竟然如此急?”孙婆子也小声议论道,“老奴打听得京城别家多是守完一年热孝便可婚嫁,怎么段家要守足三年?”
姚氏鄙夷冷笑,道:“段家自诩诗礼世家,最是古板迂腐,把教条当金典律法一般守着。”
她说到这里,就想到亡夫就是段家家教下的典范。偏偏姚氏是家中幺女,父母开明,兄姊宠爱,养成她不受拘束的性子。所以她和段刺史婚后感情不合,她觉得丈夫刻板不解风情,丈夫觉得她不够贞静娴雅,两人三天两头争执冷战。生了儿子后,姚氏就当完成了任务,痛快地和丈夫分居了。
丈夫和长子殉国而死,段家没得半点封赏抚慰,还被圣上训斥了一番,怪段刺史拒敌不利。姚氏和儿女本可因为丈夫长子殉国,得朝廷抚恤厚赏,现下自然什么指望都落了空。不但如此。做父亲和兄长的被圣上责备,姚氏生的一双儿女都受影响。
姚氏越想越愁,站起来在屋里踱步,道:“老夫人若亡故,必然要分家。到时候我的七郎与八娘,读书婚嫁,都得自己谋算了。”
合欢道:“夫人无需担心。郎中大人与大夫人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姚氏摇头冷笑,道:“你看自从先夫被圣上申斥后,大房待我们,就好似烙不热的饼子似的,面皮儿都焦糊了,心都还是冷的。这为的什么,还不是怕被我们二房拖累了!将来七郎读书做官,有这样的父亲与兄长在,怎么谋取好官职?况且大房的七娘与八娘年岁只差三个月,九娘更是只比八娘晚了十日,到时候这三姊妹定是要一同议亲的。怕好点的大姓儿郎都要让大房先挑,剩下的才轮得上我们八娘。再说,高门联姻,本就是为结两姓之好,彼此互为助力。若娘家无势,大姓家又怎会乐意挑八娘为媳呢?”
孙婆子安慰道:“夫人别怕,不是还有外家么?”
姚氏嗤笑,道:“大哥至今不过是七品外官,二哥则连一官半职都无,只知成日与那些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游山戏水,都快不惑之年了,眼看是不会再有什么大长进。若说给八娘添妆,他们定会十分大方,便是二老也会慷慨解囊。你看二哥家的三娘就不过嫁了个七品小官的次子,家境也平平。他们自家女郎都只能找到这样的婚事,又能给八娘牵什么好姻缘?”
合欢道:“可奴听闻那家人待三娘极好,三娘生了小郎君后,夫君还许诺不纳妾,把家中原有的一个姬都送走了。”
“傻丫头。”姚氏不以为然,“她们成婚才两载,日子还长着呢。你如今看着人家花好月圆,待过个十年八年再瞧瞧。女子人老珠黄,男人哪个不另寻新欢娇颜,谁还记得当年誓言?这天下男子,大都相似的,偶有例外,那也未必就给我们碰得上。与其指望着那捉摸不定的机遇,倒不如踏实收心,寻一华族高门,锦衣玉食,尊享华荣。横竖都要孤零零地依阑看斜阳,朱门总比柴门好。”
合欢若有所思地抿着嘴,再没了话。一时间堂里安静了下来,姚氏长叹一声,坐回榻上,揉着一方丝帕出神。
这时,孙婆子开口道:“夫人,老奴倒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
孙婆子眼珠转了转,凑近道:“夫人盘算了这么多,却是忘了还有一家人。”
“谁?”姚氏不解。
“文家!”
姚氏一惊,“是……你是说,是先夫人文氏的娘家那个文家?”
“正是!”孙婆子道,“文家大公曾官任刑部尚书,大郎如今为刑部侍郎,二郎则是户部员外郎。其余几个儿郎,也都有功名在身。文公年事已高,已有退意,但是文家几位郎君却前途似锦。老夫人贵为平青县主,几个儿媳也都出身华族大姓之家……”
“孃孃糊涂了。”姚氏不耐烦打断道,“文家千好万好,与我也没有关系。文家是大郎与五娘的外家。”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609466,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609466,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段姚氏把喝完了的药碗递给旁边的婢子,朝昙儿点了点头,问道:“如何?”
昙儿起身跪在她身边,取了美人拳为她捶腿,一边答话。她语气依旧天真稚嫩,说的话却是有条不紊,字句清晰。
“夫人明鉴,那对姊妹很是谨慎,尤其是曹娘子,半句废话也不说,只问了主人与大郎的丧事,其余的什么都没打听。奴已将她们安置了下来,她们虽然不安,倒并未反抗抵触。方才听阿竹和阿菊说,曹娘子的行李没有什么异常,倒是从刘娘子衣服里找到了两千两的钱票。”
“两千两?老奴就觉得她们非奸即盗!”孙婆子立刻叫道,“年纪轻轻的小娘子,身怀巨额钱财,却又平安无事地从蕲州流亡到京城,找上了门。这怎么可能?分明是有诈!没准那钱票就是她们谋害了五娘,从五娘身上所得。”
“未必。”姚氏道,“刘百万乃是蕲州巨富,给女儿这点钱也是说得过去的。她们也说过,是遇到了熟人商队,跟随着一路上京。再说我看那曹娘子年纪虽小,说话做事却很是老练精干,是个有主意有胆子的,连她那姐姐都对她言听计从。她要有心欺瞒我们,不会留下这么一个漏洞。”
孙婆子问道:“夫人是何打算?五娘之事,可是要瞒住?”
这孙婆子是姚氏的乳母,昙儿就是孙婆子的孙女,再加上侍药的合欢,都是姚氏的心腹。有什么话,当面也说得。
段家老夫人还在世,段家并未分家。姚氏和丈夫不合,本带着儿女回娘家居住,因为丈夫和长子去世了才回京服丧。段府中大夫人王氏管家,姚氏和段家人并不亲厚,自然许多事都有自己的主意。
姚氏叹气道:“我今日去看过老夫人,依旧起不来床,虽然能进些汤水,可气色却越发晦涩。大夫人都已着人准备寿衣,又把放在宗庙里的那口金丝楠木棺材运进京来。可尽管如此,老夫人还日日念着五娘,深信她依旧活着,不日就能回京。我这下要是告诉她这个噩耗,我怕是要做那个逼死她的罪人了。”
“夫人是当谨慎些。”孙婆子道,“那两个小娘子的话又不能全信,万一把丧事报了上去,过几日五娘又回来了,这虚惊一场不说,有心人还要编排夫人这继母的闲话。”
“我也是想到这点,才犹豫着。”姚氏道,“大房本来只给二娘议亲,现下好像要把三娘的婚事也一同操办了,就是怕万一老夫人熬不过去。斩衰之期三年之久,二娘已十七,三娘已十六,都耽搁不得。”
“竟然如此急?”孙婆子也小声议论道,“老奴打听得京城别家多是守完一年热孝便可婚嫁,怎么段家要守足三年?”
姚氏鄙夷冷笑,道:“段家自诩诗礼世家,最是古板迂腐,把教条当金典律法一般守着。”
她说到这里,就想到亡夫就是段家家教下的典范。偏偏姚氏是家中幺女,父母开明,兄姊宠爱,养成她不受拘束的性子。所以她和段刺史婚后感情不合,她觉得丈夫刻板不解风情,丈夫觉得她不够贞静娴雅,两人三天两头争执冷战。生了儿子后,姚氏就当完成了任务,痛快地和丈夫分居了。
丈夫和长子殉国而死,段家没得半点封赏抚慰,还被圣上训斥了一番,怪段刺史拒敌不利。姚氏和儿女本可因为丈夫长子殉国,得朝廷抚恤厚赏,现下自然什么指望都落了空。不但如此。做父亲和兄长的被圣上责备,姚氏生的一双儿女都受影响。
姚氏越想越愁,站起来在屋里踱步,道:“老夫人若亡故,必然要分家。到时候我的七郎与八娘,读书婚嫁,都得自己谋算了。”
合欢道:“夫人无需担心。郎中大人与大夫人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姚氏摇头冷笑,道:“你看自从先夫被圣上申斥后,大房待我们,就好似烙不热的饼子似的,面皮儿都焦糊了,心都还是冷的。这为的什么,还不是怕被我们二房拖累了!将来七郎读书做官,有这样的父亲与兄长在,怎么谋取好官职?况且大房的七娘与八娘年岁只差三个月,九娘更是只比八娘晚了十日,到时候这三姊妹定是要一同议亲的。怕好点的大姓儿郎都要让大房先挑,剩下的才轮得上我们八娘。再说,高门联姻,本就是为结两姓之好,彼此互为助力。若娘家无势,大姓家又怎会乐意挑八娘为媳呢?”
孙婆子安慰道:“夫人别怕,不是还有外家么?”
姚氏嗤笑,道:“大哥至今不过是七品外官,二哥则连一官半职都无,只知成日与那些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游山戏水,都快不惑之年了,眼看是不会再有什么大长进。若说给八娘添妆,他们定会十分大方,便是二老也会慷慨解囊。你看二哥家的三娘就不过嫁了个七品小官的次子,家境也平平。他们自家女郎都只能找到这样的婚事,又能给八娘牵什么好姻缘?”
合欢道:“可奴听闻那家人待三娘极好,三娘生了小郎君后,夫君还许诺不纳妾,把家中原有的一个姬都送走了。”
“傻丫头。”姚氏不以为然,“她们成婚才两载,日子还长着呢。你如今看着人家花好月圆,待过个十年八年再瞧瞧。女子人老珠黄,男人哪个不另寻新欢娇颜,谁还记得当年誓言?这天下男子,大都相似的,偶有例外,那也未必就给我们碰得上。与其指望着那捉摸不定的机遇,倒不如踏实收心,寻一华族高门,锦衣玉食,尊享华荣。横竖都要孤零零地依阑看斜阳,朱门总比柴门好。”
合欢若有所思地抿着嘴,再没了话。一时间堂里安静了下来,姚氏长叹一声,坐回榻上,揉着一方丝帕出神。
这时,孙婆子开口道:“夫人,老奴倒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
孙婆子眼珠转了转,凑近道:“夫人盘算了这么多,却是忘了还有一家人。”
“谁?”姚氏不解。
“文家!”
姚氏一惊,“是……你是说,是先夫人文氏的娘家那个文家?”
“正是!”孙婆子道,“文家大公曾官任刑部尚书,大郎如今为刑部侍郎,二郎则是户部员外郎。其余几个儿郎,也都有功名在身。文公年事已高,已有退意,但是文家几位郎君却前途似锦。老夫人贵为平青县主,几个儿媳也都出身华族大姓之家……”
“孃孃糊涂了。”姚氏不耐烦打断道,“文家千好万好,与我也没有关系。文家是大郎与五娘的外家。”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609466,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609466,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