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中国好汉,碰到无赖的英国贵族03
现在英国兵来了。
姚莹和总兵达洪阿商量,对达洪阿说:
“洋人从海上来,船坚炮利,海上,是洋人的长处,守卫台湾,咱们只有扬已所长,采取‘以守为攻,诱敌入境’策略,在交通要道,险隘的地方,提前构筑工事,将洋人诱上岸,或者诱到狭隘之处打他,定可取胜”。
于是姚莹、达洪阿,认真训练水师,严格选择将帅,积极修整炮台,添置轮船、大炮、弹药,加强沿海巡逻、稽查,严防鸦片走私和偷渡,同时,全民性地反汉奸运动,清查汉奸、侦敌情。
姚莹是智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备战:制造巨舰以利于海战;勘测各个港口的深度,因地制宜进行设防;在各个港口增设炮位,加固原有的炮台;将在福州新近铸的6000斤大炮和8000斤大炮,调来一批以增加台湾的作战能力,多置火器,教士兵应用。在道光二十一(1841)年8月的战斗中,就是8000斤和6000斤2门巨炮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打断了英军的桅杆,从而迫使其撤退后触礁沉没。
调配团练乡勇(勇:地方官员召集的临时军队),一同协防。姚莹驰赴北部,督察防堵事宜,沿途召见耆老、士绅,督导各地方办起团练,训练乡勇。“每庄自100~200名至700~800名,通计4县2厅,团练壮勇13000多人,一旦有警,半以守庄,半听调用。”当时5个比较大的口岸共用防卫兵(兵:即绿营兵,清初由投靠满族的汉族为主组成的军队)3481人,屯丁200人,而调用的协防乡勇数量则为2160人,水勇520人,和正规军的数量相差无几。这还没有包括那些没有被调用的乡勇。到了道光二十二(1842年),各地所练乡勇已经达到了47000多人,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正规军。这些乡勇平时不领经费,仅在战时调用才拨给口粮。对于军饷本来就缺乏的台湾来说,寓兵于民的做法确是治兵有道。
1840年7月到1842年3月,姚莹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5战5胜”的辉煌战绩。其中2次大胜:
一是1841年9月30日,当时英舰纽布达号驶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二沙湾炮台及兵房。中国守军毫不示弱,狠狠还击,英国兵舰受重创,慌忙逃窜中触礁沉没,击毙和俘虏英军166人,其中毙34人,俘132人,缴获新式大炮10门。姚莹率军民大获全胜;
二是1842年3月11日,英军3艘三桅军舰驶入台湾大安港,英舰阿安号载重兵疯狂攻击台湾大安港,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姚莹乃与达洪阿设计,将英军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使其“搁浅中流”时,乃发动强大攻势,从而大破英兵。
这2次大胜,共击毙英军130多名,俘虏200多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装备。这是不小的成绩,那时英军总共兵力也只有7000人,在大陆的各战中已死伤不少了。
其中3次小胜:
1840年7月,英国1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这是首战英军的胜利,士气为之大振,台湾民众为之大振;
第2次是1841年7月,英军3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击退;
第3次是1841年10月,英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基隆,在姚莹指挥反击下,全歼登陆英兵。
这5战5胜,战果丰硕,震撼中外,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道光皇帝称赞这几次战斗说“可称大快人心”。特赐姚莹花翎(孔雀翎毛做成),兼二品冠服,“以旌其功”。姚莹在率领台湾军民抗击英国殖民侵略军中,从未打过1次败仗,也未丢失过1寸土地。
英军舰上,室内烛光如昼。
金发碧眼、身材瘦长的英国人义律,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皮鞋踏在地上,嗵嗵地响,烦躁不安,想到英国国内的工业革命的辉煌,而自己在中国处处失败,时而坐下来挥毫而书,时而又站起来,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
英国制造,中国不需要。
巨大的贸易顺差,让英国人不平衡。
义律的心里也不平衡。
义律(Charles Elliot),1801年生,出身英国贵族,为人颇为自负。在1815年,也就是义律14岁那一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东印度和非洲沿岸一带服役,最高时的军衔是上校,直到1828年,他从海军退役,并转到殖民地部工作,投身殖民地服务后,义律在1830年被派往圭亚那保护当地的黑奴,在当地的经历,使他成为1位废除奴隶制度的支持者。1830—1834 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任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道光十四年),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中国,担任贸易专员秘书。律劳卑在同年病逝后,义律获升任为驻华商务副总监,并随后在1836年12月,接替G•;B•;罗拔臣爵士出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一职,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屡次要求英国从印度派舰队到中国炫耀武力,1836 年12月,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
义律年青时(1836年12月以前,即他35岁以前)比较正直,是反对鸦片贸易的,他指出以鸦片这种下流的贸易赚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
义律反对走私雅片,认为中英两国之间应该存在对等和公平的贸易。义律以强硬的作风,在澳门上任后,没有理会伦敦政府的反对,着手改善英国与清廷的关系,以恳切的语气致函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表示希望两人能够在广州见面。然而,义律经过多翻交涉仍无济于事,清方始终拒绝接见他,这引起了义律的极大不满。
义律同时受到英国自由党政府和英商的压力,商务总监的权力又相当有限,他只好屈服,义律逐步变了,漠视清廷的谕令,越来越反动。
牟取巨额利润贪欲,是资本主义本性,巨大的贸易顺差,让资本家由人变成了吸血鬼。
为了扭转对贸易逆差,满嘴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英国贵族,不再高贵,撕下伪装,开始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义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并成为领袖人物。英商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从1800年—1840年,运入中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每箱为100斤,从中国掠走3~4亿两白银。
走私鸦片,利润丰厚,也刺激英国资本家大量种植雅片,销往人口大国——中国,看见白花花的银子回来,英国资本家更加疯狂的大片大片的土地来种植鸦片,更加疯狂的销到中国,也不管人道不人道了,对中国人民进行毒害,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而且愈演愈烈。
强大的西方工业帝国——英国,与强大的东方人口帝国——中国,必有一场大战。
必须敲开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拥有自已经济体系、地盘庞大中华帝国的大门!
义律与对堂兄懿律对饮一口红酒,对堂兄懿律说:“必须用我们先进的大炮,炸开中国的大门,让大英帝国的产品,销往中国各地!”
“我们英国女王的皇家军队,是世界一流的军队,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放心吧,我们一定能成功!”懿律端着高脚红酒酒杯,肯定地说。
懿律率庞大的英国海军舰队,挥军沿海北上,长途航行,决定向北进攻浙江省定海(舟山)。
在中国厦门、台湾,吃了败仗的义律,不甘心失败,见自己在广东也无所作为,只得随堂兄懿律挥军沿海北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姚莹和总兵达洪阿商量,对达洪阿说:
“洋人从海上来,船坚炮利,海上,是洋人的长处,守卫台湾,咱们只有扬已所长,采取‘以守为攻,诱敌入境’策略,在交通要道,险隘的地方,提前构筑工事,将洋人诱上岸,或者诱到狭隘之处打他,定可取胜”。
于是姚莹、达洪阿,认真训练水师,严格选择将帅,积极修整炮台,添置轮船、大炮、弹药,加强沿海巡逻、稽查,严防鸦片走私和偷渡,同时,全民性地反汉奸运动,清查汉奸、侦敌情。
姚莹是智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备战:制造巨舰以利于海战;勘测各个港口的深度,因地制宜进行设防;在各个港口增设炮位,加固原有的炮台;将在福州新近铸的6000斤大炮和8000斤大炮,调来一批以增加台湾的作战能力,多置火器,教士兵应用。在道光二十一(1841)年8月的战斗中,就是8000斤和6000斤2门巨炮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打断了英军的桅杆,从而迫使其撤退后触礁沉没。
调配团练乡勇(勇:地方官员召集的临时军队),一同协防。姚莹驰赴北部,督察防堵事宜,沿途召见耆老、士绅,督导各地方办起团练,训练乡勇。“每庄自100~200名至700~800名,通计4县2厅,团练壮勇13000多人,一旦有警,半以守庄,半听调用。”当时5个比较大的口岸共用防卫兵(兵:即绿营兵,清初由投靠满族的汉族为主组成的军队)3481人,屯丁200人,而调用的协防乡勇数量则为2160人,水勇520人,和正规军的数量相差无几。这还没有包括那些没有被调用的乡勇。到了道光二十二(1842年),各地所练乡勇已经达到了47000多人,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正规军。这些乡勇平时不领经费,仅在战时调用才拨给口粮。对于军饷本来就缺乏的台湾来说,寓兵于民的做法确是治兵有道。
1840年7月到1842年3月,姚莹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5战5胜”的辉煌战绩。其中2次大胜:
一是1841年9月30日,当时英舰纽布达号驶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二沙湾炮台及兵房。中国守军毫不示弱,狠狠还击,英国兵舰受重创,慌忙逃窜中触礁沉没,击毙和俘虏英军166人,其中毙34人,俘132人,缴获新式大炮10门。姚莹率军民大获全胜;
二是1842年3月11日,英军3艘三桅军舰驶入台湾大安港,英舰阿安号载重兵疯狂攻击台湾大安港,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姚莹乃与达洪阿设计,将英军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使其“搁浅中流”时,乃发动强大攻势,从而大破英兵。
这2次大胜,共击毙英军130多名,俘虏200多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装备。这是不小的成绩,那时英军总共兵力也只有7000人,在大陆的各战中已死伤不少了。
其中3次小胜:
1840年7月,英国1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这是首战英军的胜利,士气为之大振,台湾民众为之大振;
第2次是1841年7月,英军3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击退;
第3次是1841年10月,英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基隆,在姚莹指挥反击下,全歼登陆英兵。
这5战5胜,战果丰硕,震撼中外,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道光皇帝称赞这几次战斗说“可称大快人心”。特赐姚莹花翎(孔雀翎毛做成),兼二品冠服,“以旌其功”。姚莹在率领台湾军民抗击英国殖民侵略军中,从未打过1次败仗,也未丢失过1寸土地。
英军舰上,室内烛光如昼。
金发碧眼、身材瘦长的英国人义律,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皮鞋踏在地上,嗵嗵地响,烦躁不安,想到英国国内的工业革命的辉煌,而自己在中国处处失败,时而坐下来挥毫而书,时而又站起来,在屋内不停地走来走去。
英国制造,中国不需要。
巨大的贸易顺差,让英国人不平衡。
义律的心里也不平衡。
义律(Charles Elliot),1801年生,出身英国贵族,为人颇为自负。在1815年,也就是义律14岁那一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在东印度和非洲沿岸一带服役,最高时的军衔是上校,直到1828年,他从海军退役,并转到殖民地部工作,投身殖民地服务后,义律在1830年被派往圭亚那保护当地的黑奴,在当地的经历,使他成为1位废除奴隶制度的支持者。1830—1834 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任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道光十四年),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中国,担任贸易专员秘书。律劳卑在同年病逝后,义律获升任为驻华商务副总监,并随后在1836年12月,接替G•;B•;罗拔臣爵士出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一职,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屡次要求英国从印度派舰队到中国炫耀武力,1836 年12月,接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
义律年青时(1836年12月以前,即他35岁以前)比较正直,是反对鸦片贸易的,他指出以鸦片这种下流的贸易赚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
义律反对走私雅片,认为中英两国之间应该存在对等和公平的贸易。义律以强硬的作风,在澳门上任后,没有理会伦敦政府的反对,着手改善英国与清廷的关系,以恳切的语气致函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表示希望两人能够在广州见面。然而,义律经过多翻交涉仍无济于事,清方始终拒绝接见他,这引起了义律的极大不满。
义律同时受到英国自由党政府和英商的压力,商务总监的权力又相当有限,他只好屈服,义律逐步变了,漠视清廷的谕令,越来越反动。
牟取巨额利润贪欲,是资本主义本性,巨大的贸易顺差,让资本家由人变成了吸血鬼。
为了扭转对贸易逆差,满嘴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英国贵族,不再高贵,撕下伪装,开始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义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并成为领袖人物。英商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从1800年—1840年,运入中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每箱为100斤,从中国掠走3~4亿两白银。
走私鸦片,利润丰厚,也刺激英国资本家大量种植雅片,销往人口大国——中国,看见白花花的银子回来,英国资本家更加疯狂的大片大片的土地来种植鸦片,更加疯狂的销到中国,也不管人道不人道了,对中国人民进行毒害,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而且愈演愈烈。
强大的西方工业帝国——英国,与强大的东方人口帝国——中国,必有一场大战。
必须敲开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拥有自已经济体系、地盘庞大中华帝国的大门!
义律与对堂兄懿律对饮一口红酒,对堂兄懿律说:“必须用我们先进的大炮,炸开中国的大门,让大英帝国的产品,销往中国各地!”
“我们英国女王的皇家军队,是世界一流的军队,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放心吧,我们一定能成功!”懿律端着高脚红酒酒杯,肯定地说。
懿律率庞大的英国海军舰队,挥军沿海北上,长途航行,决定向北进攻浙江省定海(舟山)。
在中国厦门、台湾,吃了败仗的义律,不甘心失败,见自己在广东也无所作为,只得随堂兄懿律挥军沿海北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