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中国好汉,碰到无赖的英国贵族02
英军统帅懿律了解到,英军在广东多次失败,气急败坏,对堂弟——英国商务总代表义律说:
“如何向女王陛下交待?皇家精锐之师竟败在东亚病夫的手中,这是我们的耻辱!”
“此处攻不进,改其薄弱的地方进攻,中国像林则徐这样的官员还是不多,大多是腐败无能的,我们沿海岸线北上,只要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总有我们打胜仗的地方,我们必定能成功!”英国商务总代表、全权副代表义律说。
“好!你说的太好了,现在我有无比的信心了,我们必将胜利,给女王陛下一个丰厚地献礼!”懿律高兴地拍手说。
于是,英军改变方案:用少数兵力封锁珠江口,牵制中国广东兵力,吸引中国的视线,主力北犯厦门。
战争开始,道光皇帝满脸笑容地说:
“洋毛子算什么,不堪一击,怎抵得上我中华大国将士的神勇!”
1840年7月,英舰进犯厦门,被中国名将邓廷桢亲督水师、水勇击退。早在1840年1月 ,邓廷桢由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就立即购置洋炮,建设炮台,招募训练勇士,出海巡缉,加强守备。
懿律、义律俩兄弟,又将英军分兵向台湾进攻,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的台湾孤悬东海,欲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英国人不牺重金收买流民和汉奸,在台湾作内应,配合英军进攻台湾。后来在台湾的英国俘虏自己交代,英军司令璞鼎查曾给汉奸番银90000元、纹银6000两,“来台购买奸民”。自道光二十一(1841)年以后,台湾政府缉捕了很多是这类人,对汉奸、流民竖旗滋事,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协同防御的总兵(正二品,相当于后来的省军区司令员、军长)达洪阿,对此早有洞察,他们居安思危,“枕戈筹饷,练勇设防”。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舰闯入台湾鹿耳门外马鬃洋面挑衅,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的姚莹即令水师出击,英舰狼狈向西南大洋逃窜。七月,姚莹向闽浙总督邓廷桢提出募壮勇、练水勇、雇快船等7条防英军措施。姚莹、达洪阿二人,亲自巡视南北各路海口,勘察水域深浅,查明船只炮位配备,进而制定台湾17个口岸布防图,进行全面联防,重点防御。
姚莹,是清朝一位豪杰,身材修长,读书过目不忘,生在1785年,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从祖姚鼐,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姚莹在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次年为进士。 博学多才,喜交游。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至京都(北京),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后来又与林则徐结识,并成为好友。道光十二年至十四年间,任江苏武进、元和知县。当时,道光帝诏谕朝廷内外大臣举荐人才,姚莹为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所器重,力荐朝廷,二人担保“可大用”。林则徐上奏皇帝说:
姚莹学问优长,所至于山川形势,民情利弊,无不悉心讲求,故能洞悉物情,遇事确有把握。前任闽省,闻其历著政声,自到江南,历试河工漕务,词讼听断,皆能办理裕如。武进士民,至今畏而爱之。
道光皇帝也想有一番作为,姚莹即是人才,就将姚莹升为高邮州知州,未赴任,便调署淮南盐监掣同知。道光十六年(1836年),入都晋见,道光皇帝亲自面试姚莹,考察他的才能,道光皇帝所问,姚莹均对答如流,有理有据,明明白白,谙熟如练,道光皇帝大喜,道光十七年,晋授姚莹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
姚莹与朝庭重臣黄爵滋、林则徐、魏源、姚莹、邓廷桢、裕谦、颜伯焘、僧格林沁等,形成一股坚决严禁鸦片的先进势力,包括坚决抗英的能死战将: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海龄等人。
姚莹在初到台湾时,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性格过刚,甚至有些古怪,从来没有同僚能与他合得来,姚莹与达洪阿,彼此也有争吵,姚莹决定以诚待人,使达洪阿诚服,历经2年,姚莹始终是待之以诚,达洪阿深为佩服。
一天,姚莹正在衙门内伏案疾书,门人进来报告说:
“姚大人,姚大人,总兵洪大人背负荆条,说是请罪来了。”
“哦?是吗?那我们出去看看。”姚莹放下笔,同门人出来迎接。
只见总兵达洪阿,光着背,露出虎背,浑身腱子肉,透出强悍力量,单膝跪拜,见姚莹出来,总兵达洪阿高喊道:
“姚大人,总兵达洪阿主动登门请罪。”
“这是从何说起?”姚莹当即甩袖单膝跪地,扶起总兵达洪阿,挽进衙内说话。
总兵达洪阿他对姚莹揭心窝地说:
“我是一个粗人,心眼狭小,性格怪癖,你能包容我这么长的时间,你是一个办大事的人,胸怀博大,我佩服你,从现在开始,什么事都听你的,死生福祸愿你与共同担待,对我的过错,请姚大人责罚”。
姚莹也很感动,拉住总兵达洪阿的手说:
“洪大人,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一条好汉,心地无私。我们在台湾为官,不是想自己怎么发财,是要为台湾百姓办事,为国家办事,对上,为国分忧,对下,造福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做官之道,做好这一点,你我就不虚此生了,老了,回想起来,也问心无愧。不要象一些人,费尽心机,盘剥百姓,弄些金银,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了也带不走,有什么意思?人,任他家财万贯,一天都是吃三顿饭,任他豪宅万间,晚上,也能睡一张床,死了,都是三尺土,看穿了,都是过客。在钱财上,古人说得好,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
“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听你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我一定多为国家分忧,为百姓办些实事”,总兵达洪阿掏心窝般地说。
二人相谈甚是投意,长时间的疙瘩解了,二人都有说不出的轻松、畅快,说了很长时候,于是,结成兄弟之交。
总兵洪达阿要走,姚莹一再挽留,有道是:“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总兵洪达阿走时,姚莹穷,没有什么可送,奋笔疾书,送了他一副对联:
上为父母,中为已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
立上等品,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个安乐窝。
总兵洪达阿知道,读书人两袖清风,这是所能送的重礼,姚莹把他当作真正的兄弟看,很是感激,回家后,立即裱好挂在中堂正面上。
姚莹、达洪阿各好,完成了台湾最高领导层的统一,二人相互团结合作,在鸦片战争期间领导台湾军民抗英,屡次取得重大胜利。
姚莹经常到田间地头,与百姓攀谈,对民情、风俗、历史、地理方面的实地考察,写下了《东槎纪略》5卷,记载了台北地区,噶玛兰(今台湾东北宜兰平原)以及浦社(今台湾彰化东南)等地的历史、地理情况,特别是详细记载了噶玛兰浊水大溪以北大量的山川地形、人文历史和人民生活状况,还帮农民绘造图册、厘定界址,杜绝土地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土著民众的土地权益;姚莹在台湾三度任职,先后10年,生活俭朴,一身廉正,两袖清风,任“台湾县”解职返回途中,父亲不幸在鹿耳门病逝,姚莹给父亲买了一副薄皮棺材殓好,到达福州后,就没有路费了,正好朋友赵慎畛调任闽浙总督,帮他出了一些费用,姚莹求哥哥、妹妹和亲戚一起,将父亲灵榇运回到桐城。姚莹说:“这‘清廉’两个字呀,好写好讲,做到却难,清廉是一个境界”。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如何向女王陛下交待?皇家精锐之师竟败在东亚病夫的手中,这是我们的耻辱!”
“此处攻不进,改其薄弱的地方进攻,中国像林则徐这样的官员还是不多,大多是腐败无能的,我们沿海岸线北上,只要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总有我们打胜仗的地方,我们必定能成功!”英国商务总代表、全权副代表义律说。
“好!你说的太好了,现在我有无比的信心了,我们必将胜利,给女王陛下一个丰厚地献礼!”懿律高兴地拍手说。
于是,英军改变方案:用少数兵力封锁珠江口,牵制中国广东兵力,吸引中国的视线,主力北犯厦门。
战争开始,道光皇帝满脸笑容地说:
“洋毛子算什么,不堪一击,怎抵得上我中华大国将士的神勇!”
1840年7月,英舰进犯厦门,被中国名将邓廷桢亲督水师、水勇击退。早在1840年1月 ,邓廷桢由两广总督调任闽浙总督,就立即购置洋炮,建设炮台,招募训练勇士,出海巡缉,加强守备。
懿律、义律俩兄弟,又将英军分兵向台湾进攻,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的台湾孤悬东海,欲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英国人不牺重金收买流民和汉奸,在台湾作内应,配合英军进攻台湾。后来在台湾的英国俘虏自己交代,英军司令璞鼎查曾给汉奸番银90000元、纹银6000两,“来台购买奸民”。自道光二十一(1841)年以后,台湾政府缉捕了很多是这类人,对汉奸、流民竖旗滋事,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协同防御的总兵(正二品,相当于后来的省军区司令员、军长)达洪阿,对此早有洞察,他们居安思危,“枕戈筹饷,练勇设防”。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舰闯入台湾鹿耳门外马鬃洋面挑衅,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的姚莹即令水师出击,英舰狼狈向西南大洋逃窜。七月,姚莹向闽浙总督邓廷桢提出募壮勇、练水勇、雇快船等7条防英军措施。姚莹、达洪阿二人,亲自巡视南北各路海口,勘察水域深浅,查明船只炮位配备,进而制定台湾17个口岸布防图,进行全面联防,重点防御。
姚莹,是清朝一位豪杰,身材修长,读书过目不忘,生在1785年,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从祖姚鼐,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姚莹在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次年为进士。 博学多才,喜交游。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至京都(北京),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后来又与林则徐结识,并成为好友。道光十二年至十四年间,任江苏武进、元和知县。当时,道光帝诏谕朝廷内外大臣举荐人才,姚莹为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所器重,力荐朝廷,二人担保“可大用”。林则徐上奏皇帝说:
姚莹学问优长,所至于山川形势,民情利弊,无不悉心讲求,故能洞悉物情,遇事确有把握。前任闽省,闻其历著政声,自到江南,历试河工漕务,词讼听断,皆能办理裕如。武进士民,至今畏而爱之。
道光皇帝也想有一番作为,姚莹即是人才,就将姚莹升为高邮州知州,未赴任,便调署淮南盐监掣同知。道光十六年(1836年),入都晋见,道光皇帝亲自面试姚莹,考察他的才能,道光皇帝所问,姚莹均对答如流,有理有据,明明白白,谙熟如练,道光皇帝大喜,道光十七年,晋授姚莹台湾兵备道,赏加按察使衔。
姚莹与朝庭重臣黄爵滋、林则徐、魏源、姚莹、邓廷桢、裕谦、颜伯焘、僧格林沁等,形成一股坚决严禁鸦片的先进势力,包括坚决抗英的能死战将: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海龄等人。
姚莹在初到台湾时,台湾镇总兵达洪阿性格过刚,甚至有些古怪,从来没有同僚能与他合得来,姚莹与达洪阿,彼此也有争吵,姚莹决定以诚待人,使达洪阿诚服,历经2年,姚莹始终是待之以诚,达洪阿深为佩服。
一天,姚莹正在衙门内伏案疾书,门人进来报告说:
“姚大人,姚大人,总兵洪大人背负荆条,说是请罪来了。”
“哦?是吗?那我们出去看看。”姚莹放下笔,同门人出来迎接。
只见总兵达洪阿,光着背,露出虎背,浑身腱子肉,透出强悍力量,单膝跪拜,见姚莹出来,总兵达洪阿高喊道:
“姚大人,总兵达洪阿主动登门请罪。”
“这是从何说起?”姚莹当即甩袖单膝跪地,扶起总兵达洪阿,挽进衙内说话。
总兵达洪阿他对姚莹揭心窝地说:
“我是一个粗人,心眼狭小,性格怪癖,你能包容我这么长的时间,你是一个办大事的人,胸怀博大,我佩服你,从现在开始,什么事都听你的,死生福祸愿你与共同担待,对我的过错,请姚大人责罚”。
姚莹也很感动,拉住总兵达洪阿的手说:
“洪大人,你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一条好汉,心地无私。我们在台湾为官,不是想自己怎么发财,是要为台湾百姓办事,为国家办事,对上,为国分忧,对下,造福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做官之道,做好这一点,你我就不虚此生了,老了,回想起来,也问心无愧。不要象一些人,费尽心机,盘剥百姓,弄些金银,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了也带不走,有什么意思?人,任他家财万贯,一天都是吃三顿饭,任他豪宅万间,晚上,也能睡一张床,死了,都是三尺土,看穿了,都是过客。在钱财上,古人说得好,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
“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听你一说,我心里亮堂多了,我一定多为国家分忧,为百姓办些实事”,总兵达洪阿掏心窝般地说。
二人相谈甚是投意,长时间的疙瘩解了,二人都有说不出的轻松、畅快,说了很长时候,于是,结成兄弟之交。
总兵洪达阿要走,姚莹一再挽留,有道是:“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总兵洪达阿走时,姚莹穷,没有什么可送,奋笔疾书,送了他一副对联:
上为父母,中为已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却平生事。
立上等品,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个安乐窝。
总兵洪达阿知道,读书人两袖清风,这是所能送的重礼,姚莹把他当作真正的兄弟看,很是感激,回家后,立即裱好挂在中堂正面上。
姚莹、达洪阿各好,完成了台湾最高领导层的统一,二人相互团结合作,在鸦片战争期间领导台湾军民抗英,屡次取得重大胜利。
姚莹经常到田间地头,与百姓攀谈,对民情、风俗、历史、地理方面的实地考察,写下了《东槎纪略》5卷,记载了台北地区,噶玛兰(今台湾东北宜兰平原)以及浦社(今台湾彰化东南)等地的历史、地理情况,特别是详细记载了噶玛兰浊水大溪以北大量的山川地形、人文历史和人民生活状况,还帮农民绘造图册、厘定界址,杜绝土地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土著民众的土地权益;姚莹在台湾三度任职,先后10年,生活俭朴,一身廉正,两袖清风,任“台湾县”解职返回途中,父亲不幸在鹿耳门病逝,姚莹给父亲买了一副薄皮棺材殓好,到达福州后,就没有路费了,正好朋友赵慎畛调任闽浙总督,帮他出了一些费用,姚莹求哥哥、妹妹和亲戚一起,将父亲灵榇运回到桐城。姚莹说:“这‘清廉’两个字呀,好写好讲,做到却难,清廉是一个境界”。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