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第三章
自小年开始,年味就一日浓似一日,赵小猪在这边过了小年之后就被他妈打包到他外婆那里去了,得到了大年初二才会过来,而赵老爷子这里就是聂明朗一家陪着一起过大年了。
虽然人少,但是准备工作也不能马虎,该准备好的食材依旧要准备,在这个大人们忙的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的时候聂明朗自告奋勇的帮忙也就得到了允许,所以,今天一大早,聂明朗就跟着自己姥爷去菜市场买菜去了。
近过年时候的菜市场比往常更加喧闹更加拥挤,聂明朗费了老鼻子劲才跟在姥爷后面没被人群给挤散,说句话都要靠吼的,“姥爷,咱们今天买些什么菜啊,这么多人,会不会买不到?”
精神矍铄的老爷子握紧了聂明朗的手,大声答道,“别担心,姥爷都写在纸上了,到时候咱们按着条子上的买。”
“哎。”聂明朗又大声的应了一声。
鲜鱼,大白菜,豆腐,猪肉,卤味,腐竹,干货,聂明朗就看着姥爷有条不紊地将一样样东西买好放在菜篮子里,最后放不下了这才由着聂明朗提着一两样。
最后一站是卖家禽的摊位,过年鸡鸭总是少不了的,跟着姥爷淌过菜市场的污水,聂明朗终于站在了那个大概是整个菜市场最热闹的地方——到处是热气腾腾冒着白气用来给客人褪鸡鸭毛的烧着开水的铁锅,鸡鸭鹅的叫声,客人与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为一曲最热闹的交响曲。
趁着姥爷挑家禽的功夫,聂明朗好奇地四处张望——要知道自高中起聂明朗就再也没进过菜市场,哪怕工作后搬出来独自居住,要买鸡鸭做菜也是在超市里买的料理好的冷冻食品,现在这样的情景若不是今天再次见到,聂明朗压根不会想起来。
但是眼珠子没转多久,聂明朗的视线就定住了,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眼熟的人——那个在小年的时候被一众皮孩子欺负最后只深深地望了自己一眼又跑掉的那个小男孩。
聂明朗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和那个倔强又可怜的小男孩再相遇,心中没有半分惊喜,倒是有着心酸与心疼,因为对方并不是和自己一样陪着大人来买菜的,他是属于那些鸡鸭贩子那一拨的——那有些瘦弱的孩子穿着对他来说明显有些大了的防水罩衣坐在一个小板凳下正低头认真地用一把拔家禽毛的镊子仔细地拔着他手中已经杀好了的鸭子。大抵是因为放血用热水褪毛的味道实在不好闻,所以卖家禽的地方并不是在菜市场里面而是在菜市场后面的露天场地,冬日的寒风刮过来将那口口烧着褪毛热水的大锅升起的雾气吹得四下乱散,更将那个低头认真拔毛的孩子的脸冻的通红,同样红的还有那孩子已经冻伤有着皲裂口子都泛紫了的双手。
那个看上去比聂明朗小一两岁的小男生并不知道有人在看着他,他只是认真地做着自己手头的工作,细心地拔干净鸭子身上的毛,然后又用刺骨的冷水冲干净,这样重复再重复,直到将鸭子清理干净。而不远处的聂明朗看着那孩子时不时地吸着鼻子,偶尔双手浸入热水时候那下意识皱起的眉头和无意识吸着凉气的嘴型,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里疼疼的。
聂明朗就那样怔怔地看着那个孩子的动作,直到自己姥爷挑好了用来炖汤的鸡付钱准备离开的时候,聂明朗这才回过神来,“啊,姥爷,你买好了?”
“嗯,挑了这只,村子里的人家养的,吃谷子不是吃饲料的,用来炖汤肯定好。”老爷子显然对自己调好的鸡非常满意,给自己小外孙示意了一下那只羽毛油光水滑的鸡之后才顺着聂明朗刚刚发呆的地方看了一眼,随口问道,“看什么呢?那么出神?”
“噢,没什么。”聂明朗又朝那边看了一眼,摇摇头道,但是走出两步想了想还是抬起头问向自己姥爷,“姥爷,我刚刚看到那边儿有个小男孩比我还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儿了,我看他手都皲了。”
听了自己外孙的话,赵老爷子又往那边看了一眼,这一回也看到了那个还在认真干活的孩子,怔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心疼,又收回目光一手牵着聂明朗一手提着菜边走边说道,“那也是个可怜又懂事的孩子呢。”
聂明朗一听又抬起了头,“姥爷知道他?”
“知道,咱们这宁湾区的人少有不知道那家人的。”赵老爷子随口答道。
“为什么呀?”聂明朗表现出了自己的好奇。
“因为……”老爷子刚想解释,又突然回过神来,不疼不痒地弹了聂明朗一下,“你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整天打听张家长李家短的干嘛呀,以后想去居委会干活儿啊?”
聂明朗摸摸脑门暗自撇撇嘴,心里嘀咕,您不告诉我,我待会儿问姥姥去,她肯定说的比您还清楚呢。
当然,聂明朗料想的没错,老太太下午休息晒太阳的时候耐不过自己小孙子磨,没几下功夫就开口说起了赵老爷子口中的‘张家长李家短’。
老太太搂着聂明朗在阳台上晒太阳,温暖的冬日阳光让老太太眯起了眼睛,回忆了一会儿后开口道,“那家人姓孙,家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那小孩儿的爸爸就是那孙家唯一的独子。孙家虽然穷,但是孙家那唯一的儿子还是挺争气的,当时宁湾区考上大学的不多,更何况是考上一个重点大学的更是独他们孙家一个,那个时候谁提到孙家不羡慕呢,都说孙家要转运过上好日子了。但是后来孙家小子四年大学都没念完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姑娘回来,那姑娘肚子都大了,孙家小子说要对这姑娘负责,和这姑娘结婚,那一阵别说孙家闹得是鸡飞狗跳,连整个宁湾区都传的沸沸扬扬的,说孙家小子搞大了姑娘的肚子被学校给开除了,那边姑娘家里也嫌姑娘丢了人,不认这姑娘了……”老太太说着又叹了一口气,“不过,甭管怎么闹怎么风言风语,做爹娘的还是拗不过孩子,尽管因为筹儿子的学费生活费都家徒四壁了,但还是给办了简单的婚礼,没过几个月你看到的那孩子就出生了。本来这事儿到这就应该完了的,婚也结了,孩子也生了,往后就好好过日子吧,男人嘛,就得有担当,你有了老婆孩子可不得挣钱养家不是?但是你也知道,没结婚就把姑娘肚子给弄大了,还是被学校给开除了的,能有什么好名声啊,特别是这种原本都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如今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光是外人的指指点点就够呛的。孙家小子自尊心强面皮又薄,好工作人家肯定不要他,差的他拉不下面子,就这么一日日地在家干耗着,原本还想着享儿子福的孙家老两口还得继续养儿子养儿媳妇养孙子,这日子可够苦了。后来,有一天,那孙家小子突然出了家门就再也没回来过,他妈差点没把眼哭瞎,而那媳妇儿,也因为丈夫不见了,外面又是风言风语,瞧着那姑娘在家大概也是金枝玉叶的,如今面对这样的状况大概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就有点儿不好了,后来就越来越严重,有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孙家人一没注意就跑出来到处乱走,饿了就去垃圾堆找吃的……”说着老太太又摇了摇头,“这真是作孽哟……”
聂明朗听了忽然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情景,开口问道,“上回姥姥给饭的那个就是那小孩儿的妈吧?”
“是啊。”老太太摸摸聂明朗的小脑袋,“二十出头的姑娘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却遭了这么大的罪,怪可怜的,能帮咱就帮一把吧。你也别说,那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前段时间不知怎么的竟然还被她找到咱们家来了,我以为她肚子饿了来要吃的,谁知道她拿出一包用报纸包着的卤鸡翅给我送来了,说谢谢我给她饭吃,怕我嫌弃,还说不是从垃圾堆捡的,是别人给的,她怕弄脏了,特意找纸包着才送过来的。哎哟,那时候我呀,看着那几只鸡翅,真是,眼泪都要出来了,你说一个这么可人疼的孩子怎么遭这样的罪呢?”
说着老太太居然抹起眼泪来,聂明朗听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听着她像是时好时坏呢,没说她家是哪儿的吗?”
听聂明朗这么问,老太太又是一阵长吁短叹,“是时好时坏不错,我也想着,看这姑娘在这里遭罪还不如让她娘家人带她回去呢,这世上哪儿有真狠得下心和自己骨肉一刀两断的父母啊,所以我想着,在这姑娘脑子清楚的时候问问她家的地址或者电话,我给打封电报或者打个电话去让她爸妈接回去好好照顾呢。可是不管怎么问这姑娘都不说啊,有的时候吧还会突然发病,为这事儿,你姥爷都说过我好几回。哎……”
聂明朗知道老太太一贯善良热心,这会儿看她一副心疼又无奈的样子,自个儿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要捏捏自己姥姥的手表示安慰。
老太太擦了擦眼睛,摸着聂明朗的头叮嘱道,“那孩子没了爸爸,妈妈又是这个么个情况,多多少少总是要遭别人闲话和欺负的,以后你要见着了这孩子,可不许像别人一样欺负他,咱们老赵家可没恃强凌弱的作风。”
“我知道的,姥姥。”聂明朗自然是应了下来。
老太太还在絮叨,“能帮啊,咱就帮一把,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呢,这帮人也是积德呢……”
年三十那天聂明朗爸妈都下班来了姥爷家,人虽然不多但是也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年夜饭,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喝着热茶烤着火,嗑着瓜子吃着干果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看着春晚,这让已经习惯了去饭店吃年夜饭回家不是上网就是和朋友出去玩儿的聂明朗觉得有一种久违而又熟悉的温暖感觉,那些被时光所掩埋的关于节日关于团聚的最纯粹最质朴的感觉又浮现了出来,也许,这才是过年的真谛,并不是为了一个长长的不用上班的假期,而是家人们相聚一起彼此交流感情的难得机会。
虽然人少,但是准备工作也不能马虎,该准备好的食材依旧要准备,在这个大人们忙的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的时候聂明朗自告奋勇的帮忙也就得到了允许,所以,今天一大早,聂明朗就跟着自己姥爷去菜市场买菜去了。
近过年时候的菜市场比往常更加喧闹更加拥挤,聂明朗费了老鼻子劲才跟在姥爷后面没被人群给挤散,说句话都要靠吼的,“姥爷,咱们今天买些什么菜啊,这么多人,会不会买不到?”
精神矍铄的老爷子握紧了聂明朗的手,大声答道,“别担心,姥爷都写在纸上了,到时候咱们按着条子上的买。”
“哎。”聂明朗又大声的应了一声。
鲜鱼,大白菜,豆腐,猪肉,卤味,腐竹,干货,聂明朗就看着姥爷有条不紊地将一样样东西买好放在菜篮子里,最后放不下了这才由着聂明朗提着一两样。
最后一站是卖家禽的摊位,过年鸡鸭总是少不了的,跟着姥爷淌过菜市场的污水,聂明朗终于站在了那个大概是整个菜市场最热闹的地方——到处是热气腾腾冒着白气用来给客人褪鸡鸭毛的烧着开水的铁锅,鸡鸭鹅的叫声,客人与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为一曲最热闹的交响曲。
趁着姥爷挑家禽的功夫,聂明朗好奇地四处张望——要知道自高中起聂明朗就再也没进过菜市场,哪怕工作后搬出来独自居住,要买鸡鸭做菜也是在超市里买的料理好的冷冻食品,现在这样的情景若不是今天再次见到,聂明朗压根不会想起来。
但是眼珠子没转多久,聂明朗的视线就定住了,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眼熟的人——那个在小年的时候被一众皮孩子欺负最后只深深地望了自己一眼又跑掉的那个小男孩。
聂明朗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和那个倔强又可怜的小男孩再相遇,心中没有半分惊喜,倒是有着心酸与心疼,因为对方并不是和自己一样陪着大人来买菜的,他是属于那些鸡鸭贩子那一拨的——那有些瘦弱的孩子穿着对他来说明显有些大了的防水罩衣坐在一个小板凳下正低头认真地用一把拔家禽毛的镊子仔细地拔着他手中已经杀好了的鸭子。大抵是因为放血用热水褪毛的味道实在不好闻,所以卖家禽的地方并不是在菜市场里面而是在菜市场后面的露天场地,冬日的寒风刮过来将那口口烧着褪毛热水的大锅升起的雾气吹得四下乱散,更将那个低头认真拔毛的孩子的脸冻的通红,同样红的还有那孩子已经冻伤有着皲裂口子都泛紫了的双手。
那个看上去比聂明朗小一两岁的小男生并不知道有人在看着他,他只是认真地做着自己手头的工作,细心地拔干净鸭子身上的毛,然后又用刺骨的冷水冲干净,这样重复再重复,直到将鸭子清理干净。而不远处的聂明朗看着那孩子时不时地吸着鼻子,偶尔双手浸入热水时候那下意识皱起的眉头和无意识吸着凉气的嘴型,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心里疼疼的。
聂明朗就那样怔怔地看着那个孩子的动作,直到自己姥爷挑好了用来炖汤的鸡付钱准备离开的时候,聂明朗这才回过神来,“啊,姥爷,你买好了?”
“嗯,挑了这只,村子里的人家养的,吃谷子不是吃饲料的,用来炖汤肯定好。”老爷子显然对自己调好的鸡非常满意,给自己小外孙示意了一下那只羽毛油光水滑的鸡之后才顺着聂明朗刚刚发呆的地方看了一眼,随口问道,“看什么呢?那么出神?”
“噢,没什么。”聂明朗又朝那边看了一眼,摇摇头道,但是走出两步想了想还是抬起头问向自己姥爷,“姥爷,我刚刚看到那边儿有个小男孩比我还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儿了,我看他手都皲了。”
听了自己外孙的话,赵老爷子又往那边看了一眼,这一回也看到了那个还在认真干活的孩子,怔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心疼,又收回目光一手牵着聂明朗一手提着菜边走边说道,“那也是个可怜又懂事的孩子呢。”
聂明朗一听又抬起了头,“姥爷知道他?”
“知道,咱们这宁湾区的人少有不知道那家人的。”赵老爷子随口答道。
“为什么呀?”聂明朗表现出了自己的好奇。
“因为……”老爷子刚想解释,又突然回过神来,不疼不痒地弹了聂明朗一下,“你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整天打听张家长李家短的干嘛呀,以后想去居委会干活儿啊?”
聂明朗摸摸脑门暗自撇撇嘴,心里嘀咕,您不告诉我,我待会儿问姥姥去,她肯定说的比您还清楚呢。
当然,聂明朗料想的没错,老太太下午休息晒太阳的时候耐不过自己小孙子磨,没几下功夫就开口说起了赵老爷子口中的‘张家长李家短’。
老太太搂着聂明朗在阳台上晒太阳,温暖的冬日阳光让老太太眯起了眼睛,回忆了一会儿后开口道,“那家人姓孙,家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那小孩儿的爸爸就是那孙家唯一的独子。孙家虽然穷,但是孙家那唯一的儿子还是挺争气的,当时宁湾区考上大学的不多,更何况是考上一个重点大学的更是独他们孙家一个,那个时候谁提到孙家不羡慕呢,都说孙家要转运过上好日子了。但是后来孙家小子四年大学都没念完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姑娘回来,那姑娘肚子都大了,孙家小子说要对这姑娘负责,和这姑娘结婚,那一阵别说孙家闹得是鸡飞狗跳,连整个宁湾区都传的沸沸扬扬的,说孙家小子搞大了姑娘的肚子被学校给开除了,那边姑娘家里也嫌姑娘丢了人,不认这姑娘了……”老太太说着又叹了一口气,“不过,甭管怎么闹怎么风言风语,做爹娘的还是拗不过孩子,尽管因为筹儿子的学费生活费都家徒四壁了,但还是给办了简单的婚礼,没过几个月你看到的那孩子就出生了。本来这事儿到这就应该完了的,婚也结了,孩子也生了,往后就好好过日子吧,男人嘛,就得有担当,你有了老婆孩子可不得挣钱养家不是?但是你也知道,没结婚就把姑娘肚子给弄大了,还是被学校给开除了的,能有什么好名声啊,特别是这种原本都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如今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光是外人的指指点点就够呛的。孙家小子自尊心强面皮又薄,好工作人家肯定不要他,差的他拉不下面子,就这么一日日地在家干耗着,原本还想着享儿子福的孙家老两口还得继续养儿子养儿媳妇养孙子,这日子可够苦了。后来,有一天,那孙家小子突然出了家门就再也没回来过,他妈差点没把眼哭瞎,而那媳妇儿,也因为丈夫不见了,外面又是风言风语,瞧着那姑娘在家大概也是金枝玉叶的,如今面对这样的状况大概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精神就有点儿不好了,后来就越来越严重,有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孙家人一没注意就跑出来到处乱走,饿了就去垃圾堆找吃的……”说着老太太又摇了摇头,“这真是作孽哟……”
聂明朗听了忽然想起之前自己看到的情景,开口问道,“上回姥姥给饭的那个就是那小孩儿的妈吧?”
“是啊。”老太太摸摸聂明朗的小脑袋,“二十出头的姑娘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却遭了这么大的罪,怪可怜的,能帮咱就帮一把吧。你也别说,那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前段时间不知怎么的竟然还被她找到咱们家来了,我以为她肚子饿了来要吃的,谁知道她拿出一包用报纸包着的卤鸡翅给我送来了,说谢谢我给她饭吃,怕我嫌弃,还说不是从垃圾堆捡的,是别人给的,她怕弄脏了,特意找纸包着才送过来的。哎哟,那时候我呀,看着那几只鸡翅,真是,眼泪都要出来了,你说一个这么可人疼的孩子怎么遭这样的罪呢?”
说着老太太居然抹起眼泪来,聂明朗听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听着她像是时好时坏呢,没说她家是哪儿的吗?”
听聂明朗这么问,老太太又是一阵长吁短叹,“是时好时坏不错,我也想着,看这姑娘在这里遭罪还不如让她娘家人带她回去呢,这世上哪儿有真狠得下心和自己骨肉一刀两断的父母啊,所以我想着,在这姑娘脑子清楚的时候问问她家的地址或者电话,我给打封电报或者打个电话去让她爸妈接回去好好照顾呢。可是不管怎么问这姑娘都不说啊,有的时候吧还会突然发病,为这事儿,你姥爷都说过我好几回。哎……”
聂明朗知道老太太一贯善良热心,这会儿看她一副心疼又无奈的样子,自个儿也没什么可说的,只要捏捏自己姥姥的手表示安慰。
老太太擦了擦眼睛,摸着聂明朗的头叮嘱道,“那孩子没了爸爸,妈妈又是这个么个情况,多多少少总是要遭别人闲话和欺负的,以后你要见着了这孩子,可不许像别人一样欺负他,咱们老赵家可没恃强凌弱的作风。”
“我知道的,姥姥。”聂明朗自然是应了下来。
老太太还在絮叨,“能帮啊,咱就帮一把,谁还没个困难的时候呢,这帮人也是积德呢……”
年三十那天聂明朗爸妈都下班来了姥爷家,人虽然不多但是也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年夜饭,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喝着热茶烤着火,嗑着瓜子吃着干果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看着春晚,这让已经习惯了去饭店吃年夜饭回家不是上网就是和朋友出去玩儿的聂明朗觉得有一种久违而又熟悉的温暖感觉,那些被时光所掩埋的关于节日关于团聚的最纯粹最质朴的感觉又浮现了出来,也许,这才是过年的真谛,并不是为了一个长长的不用上班的假期,而是家人们相聚一起彼此交流感情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