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更新,快点我!
城北。
一挺普通却不见丝毫灰尘的车辇停在长街尽头。来人一袭黑衣,黑冠,黑发。
连脸色眉目,都要被那一身黑衣给彻底掩去了。
若不仔细去看那衣料上的暗色花纹,根本看不出来人身份华贵。
石阶直铺而上,尽头只见一座寺庙,庙宇并不显见比旁的大寺那般恢弘,却也是宝刹威严。
天禅寺。
香火异常鼎盛,顺着目光望去,整个石阶上都是来往捧着长香诚心求愿的香客。
拾级而上,殿前护院的僧侣似看出来人不似寻常香客,上了近前来问:“施主可是来我寺烧香拜佛?”
“路过贵宝地,见寺中香火鼎盛,便想来寺中沾一沾佛祖光佑。”
皇帝嗓音微沉,十分客气地朝那寺僧微微弯腰一揖,借势垂下眼睛错开眸中目光。
那僧人抬起脸将皇帝打量一番,嘴边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朝着他将手合十还揖:“施主是想求功名,还是想求财路?”
“贵寺求姻缘可还灵验?”皇帝牵唇微笑,俊美脸上的阴郁散开几分,好整以暇地背袖朝殿内走去,长长发丝自髻后落在肩头,与那墨黑衣袍上的隐纹纠缠一起。
僧人闻言微愕,紧步跟上前去道:“我寺烧香分为许香、还香、保香三种,施主要烧何种香?”
“有什么分别?”
“若烧许香,施主愿成则需来寺中烧还愿香,连续三年,每年不断。若烧保香,则保平安、财禄、功名。施主既是路过此地,想来下一次来寺中也不知何时,不如就烧一柱保香吧。”
“过几日我会自贵地折返,若这愿成了,自会来烧香还愿。”
皇帝自殿中肃穆佛像脚下跪拜起身,步出殿外,那僧侣依旧紧随。
皇帝举目还扫了眼寺中布局,问道:“这寺中可有供寺中常客沐浴礼佛的地方?”
“施主,斋堂后头有居士林供善男信女礼佛,若需沐浴洁身,可找寺中知浴带领。”
“贵寺香火鼎盛,想来长居寺中潜心礼佛的香客也应不少吧?”
“开京城中,我寺算不得顶有名的大寺,长居寺中的香客自然比不上其他庙堂。但也有京中显贵不时来寺中礼佛修心。”
皇帝闻言微微凝眸,步至殿门拐角时,忽而见不少人围站排队等候,不由站住步子。
“施主,此乃我寺求签之地,施主若不赶路,但可静候求一支签。”
“也好,既遇上了,便求一签。”
“施主求的是?”
黑色瞳眸中笑意更甚,“还是求姻缘。”
案前端着念珠垂眸敛神的高僧见了那黑底袍摆,忽而抬起头来,“施主留步。”
皇帝靴履一顿,迟疑不过片刻,便抬头道:“为何?”
高僧只是看了他一眼,并不答话,低头继续敛神,“下一个。”
皇帝盯着那高僧,锐利目光仿能穿透那僧人眼皮下聋藏的眼色,抬起宽袖拦住身后欲上前求签之人,声音不急不迫,带着玩味,却分明是质问,“佛说终生平等,难道参佛算卦也看人?”
“求签算卦讲究一个缘分,今日施主与天禅寺无此缘分,贫僧以为,施主不宜开签。若施主不信,可先掷一次杯,看看凶吉。”
皇帝闻言点头,不再威慑为难,抬起宽袖双手捧杯,听那高僧道:“施主求什么?”
“姻缘。”
“但请施主掷杯之时,心中念一个人。”
皇帝闭眸,指掌合一,心中尽是那一日祈瑞殿内,曲领宽袖,锦绶玉钏,跪在玉阶下的人。
分明是屈服脊背,深深叩首的姿态,却掩不过濯然天成的傲气与优越。
分明恨,想起时,黑眸中仍是泛起了几抹亮色。
双手一分,半月杯一阴一阳落于案上。
高僧凝眸,出声道:“吉凶参半,难辨其意,是谓‘笑杯’。”
皇帝视线跟着落在那两瓣月牙杯上,额间落下发丝将他双眼完全遮住,难辨喜怒。
只见他衣袖轻拂,将那两瓣杯再次合拢,声色沉凉:“再来。”
“回皇上,动情倒未必,臣不愿意,见他与旁人好。”
“臣自幼恃傲心性,便是冒死搭上命,也未见得能改了这毛病。”
“便是看错了,也不过是臣来受。自己买苦自己吃,臣愿意。”
“皇上,臣再是富贵逼人,权势遮天,也不过天家恩赏。皇上一句话就能轻易定了臣的生死,世间何人不能拥有?”
黑衣之人不再闭目,许是因那庙堂飞檐翘角后的残阳余晖,映得眸色灼亮。
里头却深重不见底,竟有些陈旧和黯然。
当啷一声,杯瓣掷下。
围观之人指点嘀咕,瞧清楚那一阴一阳落在案上的杯瓣时,四周蓦然静了下来。
高僧看到他方才握杯的手微微屈指,顿在了原地。
高僧敲敲桌面,将那一阴一阳两瓣杯收拢,目光瞥及眼前之人,“施主,你面色都青了。贫僧说过,求签要讲究缘法。”
皇帝凝眸,难得心平气和,竟是片刻就恢复眸中颜色。
嘴角翘了翘,垂头从僧人手中拿回那两瓣杯在手中把玩。
“已经两次了,施主还要勉强?”
皇帝眯起眼睛,一团墨黑,浓重得化不开,“缘法自有人定。”
语毕,抬手扬袖,玄黑宽袂垂在案上,却是一先一后两杯落下——
同为阴面。
高僧低叹一声,仰起脸:“神明怒斥,卜无杯,施主,收手吧。”
自打以一身龙章凤姿跨进那扇艶红刺眼得宫门起,他便不知道什么是收手。
自幼便知道,如果自己不做皇帝,如果自己收手,那么便会死在这朱漆大红的宫门之中。
惯了居高临下,俯视着身下匍匐在地的群臣,却始终得不到一个人的仰望。
分明那张恃傲俊美的脸孔近在咫尺,无论过去还是如今,他为君,他为臣,他却自始至终都好像不将自己放在眼里。
那般谦卑或是傲气,那般盛气笑意还是俯首温驯,全然是一时兴起一般。
便是践踏,让他为了恨而记得自己也好。
是否相爱,又有什么要紧。
缘法,他从来不信。
高鼻薄唇,鹰隼眸目,定定地看着眼前高僧,不再寻任何借口事由,“命若天定,我便破天。情由心起,我便夺心。师父,开签吧。”
“掷出圣杯方为灵签,施主执意至此,贫僧便为你破一次例。”
高僧翻起那支签,开口吟道:“本为一虎在当门,须是有威不害人。分明说是无妨事,忧恼迟疑恐惧心。”
“此签作何解?”
“此乃木虎有威之象,凡事虚惊少实也。”
“但闻其详。”
“施主求的本是姻缘,但掷不出圣杯,出了此签也并不稀奇。这签为木虎虚惊之家。凡百事宜守待事方吉安。千万叵倚强凌弱。远望威容意不禁者。即使木虎不必畏惧。炉头点雪,耳边过风。施主且宽心,勿将无事生有事。”
“炉头点雪,耳边过风,师父意有所指?”皇帝臻首,眉目里似有隐隐风云。
“贫僧与施主说一个故事,宋朝仁宗年间,包公为开封府府尹。庞洪为国丈。庞洪诬陷将军狄青于狱中,于是包公求审此案。庞洪惊畏万分,多方阻拦,后案情大白,证实庞洪诬陷,呈宋仁宗圣裁。后庞洪因皇戚之系被释。”
“哈哈哈哈——你的意思,是说我徒增烦恼忌惮?”
“贫僧不过提醒施主不要自寻苦恼。”
车辇之中,一别从外面看起来的朴实简陋,虽狭窄,却是软毯窄案,暖酒杯盏一应俱全。
高冠黑袍的人眯起眼自罅隙中远望那座香火鼎盛的庙堂,一双黑色眼瞳亮得炫目。
“皇上,那支签……”姚什海坐在车辕上,贴着背后车帘低声道。
“无妨。十五那一日,朕再来这里还愿。”
辇外的姚什海闻言微微一愕,忽地想起皇帝册妃的日子,不偏不倚,恰恰是十五那一日。
求姻缘,还香愿。
连圣前久观颜色的人精,也已愈来愈猜不透这位年轻帝王心中的盘算。
车辇中的人将车帘掩得紧密彻底,眼底尽是冷静色泽,自喃道:“容紫绍,你真是作戏的一块好料。”
语毕又扯了唇,举杯朝虚空处敬了一敬,神色安闲异常:“可你当我就不会吗?”
与此同时,天禅寺茶堂后头的一间厢房内,方才领那黑衣之人烧香的守僧低声回禀:“那人一袭黑衣,自说是路过,小僧看过他车辇衣摆,都不沾丝毫灰尘。还有,那人说话的神色也刻意掩避。”
听他说话的人闻言点头,伸手打着手势——竟是个哑子。
守僧又补充道:“那人求的是许香,说是过几日会来还愿。要不……十五那一日,公子便不要再来了?”
哑子伸手做起手势,小僧看在眼里,意思再明白不过——
“公子身上那隐子之毒,已是倒悬之际,急不暇择了。”
“小僧,定会做好完全准备,如有闪失,定会让公子脱身。十五那一日,公子放心来便是。”
语毕,从袖内抽出一沓折叠至轻薄无物的书信,递给那哑子:“路晔将军五日前如约来过,这封书信定要带给公子。还有一句话路晔将军要小僧代为传达:“六年静候,可折腰振翅,愿为公子搅动风云。”
注释(这一章关于解签没太看懂的可以看看这个):
签的典故说的是——庞洪是宋仁宗皇帝的妻舅,称为国丈,由于势力大,在朝廷里为非作歹,陷害忠臣。他串通了奸臣杨淘,定计谋害大将狄青,说他杀死妻子,所有官员都审查不出谁是主谋。包公回朝后,要求审办此案,庞洪惊畏不已。案件结束,庞杨二人被包公查出罪状,有人证物证,要皇帝判罪,但终被仁宗皇帝以亲戚关系为理由,释放了二人。
此签隐喻一人或一事本来对你无害,别人也不在意但你却非常忌惮,心理包袱很重。
炉头点雪,是指看上去很吓人,不可能有希望,自己的努力就像炉头点雪一样消融。似耳边风,指别人反复跟你说没事,但你就是听不进。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解签啥的原本一窍不通,为写这章查了好多资料才找到签词,关于许香、还香、保香也是才知道。
本文虽架空,但借用一下宋仁宗的历史典故。考据党勿喷我这小透明啦,谢谢~
一挺普通却不见丝毫灰尘的车辇停在长街尽头。来人一袭黑衣,黑冠,黑发。
连脸色眉目,都要被那一身黑衣给彻底掩去了。
若不仔细去看那衣料上的暗色花纹,根本看不出来人身份华贵。
石阶直铺而上,尽头只见一座寺庙,庙宇并不显见比旁的大寺那般恢弘,却也是宝刹威严。
天禅寺。
香火异常鼎盛,顺着目光望去,整个石阶上都是来往捧着长香诚心求愿的香客。
拾级而上,殿前护院的僧侣似看出来人不似寻常香客,上了近前来问:“施主可是来我寺烧香拜佛?”
“路过贵宝地,见寺中香火鼎盛,便想来寺中沾一沾佛祖光佑。”
皇帝嗓音微沉,十分客气地朝那寺僧微微弯腰一揖,借势垂下眼睛错开眸中目光。
那僧人抬起脸将皇帝打量一番,嘴边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朝着他将手合十还揖:“施主是想求功名,还是想求财路?”
“贵寺求姻缘可还灵验?”皇帝牵唇微笑,俊美脸上的阴郁散开几分,好整以暇地背袖朝殿内走去,长长发丝自髻后落在肩头,与那墨黑衣袍上的隐纹纠缠一起。
僧人闻言微愕,紧步跟上前去道:“我寺烧香分为许香、还香、保香三种,施主要烧何种香?”
“有什么分别?”
“若烧许香,施主愿成则需来寺中烧还愿香,连续三年,每年不断。若烧保香,则保平安、财禄、功名。施主既是路过此地,想来下一次来寺中也不知何时,不如就烧一柱保香吧。”
“过几日我会自贵地折返,若这愿成了,自会来烧香还愿。”
皇帝自殿中肃穆佛像脚下跪拜起身,步出殿外,那僧侣依旧紧随。
皇帝举目还扫了眼寺中布局,问道:“这寺中可有供寺中常客沐浴礼佛的地方?”
“施主,斋堂后头有居士林供善男信女礼佛,若需沐浴洁身,可找寺中知浴带领。”
“贵寺香火鼎盛,想来长居寺中潜心礼佛的香客也应不少吧?”
“开京城中,我寺算不得顶有名的大寺,长居寺中的香客自然比不上其他庙堂。但也有京中显贵不时来寺中礼佛修心。”
皇帝闻言微微凝眸,步至殿门拐角时,忽而见不少人围站排队等候,不由站住步子。
“施主,此乃我寺求签之地,施主若不赶路,但可静候求一支签。”
“也好,既遇上了,便求一签。”
“施主求的是?”
黑色瞳眸中笑意更甚,“还是求姻缘。”
案前端着念珠垂眸敛神的高僧见了那黑底袍摆,忽而抬起头来,“施主留步。”
皇帝靴履一顿,迟疑不过片刻,便抬头道:“为何?”
高僧只是看了他一眼,并不答话,低头继续敛神,“下一个。”
皇帝盯着那高僧,锐利目光仿能穿透那僧人眼皮下聋藏的眼色,抬起宽袖拦住身后欲上前求签之人,声音不急不迫,带着玩味,却分明是质问,“佛说终生平等,难道参佛算卦也看人?”
“求签算卦讲究一个缘分,今日施主与天禅寺无此缘分,贫僧以为,施主不宜开签。若施主不信,可先掷一次杯,看看凶吉。”
皇帝闻言点头,不再威慑为难,抬起宽袖双手捧杯,听那高僧道:“施主求什么?”
“姻缘。”
“但请施主掷杯之时,心中念一个人。”
皇帝闭眸,指掌合一,心中尽是那一日祈瑞殿内,曲领宽袖,锦绶玉钏,跪在玉阶下的人。
分明是屈服脊背,深深叩首的姿态,却掩不过濯然天成的傲气与优越。
分明恨,想起时,黑眸中仍是泛起了几抹亮色。
双手一分,半月杯一阴一阳落于案上。
高僧凝眸,出声道:“吉凶参半,难辨其意,是谓‘笑杯’。”
皇帝视线跟着落在那两瓣月牙杯上,额间落下发丝将他双眼完全遮住,难辨喜怒。
只见他衣袖轻拂,将那两瓣杯再次合拢,声色沉凉:“再来。”
“回皇上,动情倒未必,臣不愿意,见他与旁人好。”
“臣自幼恃傲心性,便是冒死搭上命,也未见得能改了这毛病。”
“便是看错了,也不过是臣来受。自己买苦自己吃,臣愿意。”
“皇上,臣再是富贵逼人,权势遮天,也不过天家恩赏。皇上一句话就能轻易定了臣的生死,世间何人不能拥有?”
黑衣之人不再闭目,许是因那庙堂飞檐翘角后的残阳余晖,映得眸色灼亮。
里头却深重不见底,竟有些陈旧和黯然。
当啷一声,杯瓣掷下。
围观之人指点嘀咕,瞧清楚那一阴一阳落在案上的杯瓣时,四周蓦然静了下来。
高僧看到他方才握杯的手微微屈指,顿在了原地。
高僧敲敲桌面,将那一阴一阳两瓣杯收拢,目光瞥及眼前之人,“施主,你面色都青了。贫僧说过,求签要讲究缘法。”
皇帝凝眸,难得心平气和,竟是片刻就恢复眸中颜色。
嘴角翘了翘,垂头从僧人手中拿回那两瓣杯在手中把玩。
“已经两次了,施主还要勉强?”
皇帝眯起眼睛,一团墨黑,浓重得化不开,“缘法自有人定。”
语毕,抬手扬袖,玄黑宽袂垂在案上,却是一先一后两杯落下——
同为阴面。
高僧低叹一声,仰起脸:“神明怒斥,卜无杯,施主,收手吧。”
自打以一身龙章凤姿跨进那扇艶红刺眼得宫门起,他便不知道什么是收手。
自幼便知道,如果自己不做皇帝,如果自己收手,那么便会死在这朱漆大红的宫门之中。
惯了居高临下,俯视着身下匍匐在地的群臣,却始终得不到一个人的仰望。
分明那张恃傲俊美的脸孔近在咫尺,无论过去还是如今,他为君,他为臣,他却自始至终都好像不将自己放在眼里。
那般谦卑或是傲气,那般盛气笑意还是俯首温驯,全然是一时兴起一般。
便是践踏,让他为了恨而记得自己也好。
是否相爱,又有什么要紧。
缘法,他从来不信。
高鼻薄唇,鹰隼眸目,定定地看着眼前高僧,不再寻任何借口事由,“命若天定,我便破天。情由心起,我便夺心。师父,开签吧。”
“掷出圣杯方为灵签,施主执意至此,贫僧便为你破一次例。”
高僧翻起那支签,开口吟道:“本为一虎在当门,须是有威不害人。分明说是无妨事,忧恼迟疑恐惧心。”
“此签作何解?”
“此乃木虎有威之象,凡事虚惊少实也。”
“但闻其详。”
“施主求的本是姻缘,但掷不出圣杯,出了此签也并不稀奇。这签为木虎虚惊之家。凡百事宜守待事方吉安。千万叵倚强凌弱。远望威容意不禁者。即使木虎不必畏惧。炉头点雪,耳边过风。施主且宽心,勿将无事生有事。”
“炉头点雪,耳边过风,师父意有所指?”皇帝臻首,眉目里似有隐隐风云。
“贫僧与施主说一个故事,宋朝仁宗年间,包公为开封府府尹。庞洪为国丈。庞洪诬陷将军狄青于狱中,于是包公求审此案。庞洪惊畏万分,多方阻拦,后案情大白,证实庞洪诬陷,呈宋仁宗圣裁。后庞洪因皇戚之系被释。”
“哈哈哈哈——你的意思,是说我徒增烦恼忌惮?”
“贫僧不过提醒施主不要自寻苦恼。”
车辇之中,一别从外面看起来的朴实简陋,虽狭窄,却是软毯窄案,暖酒杯盏一应俱全。
高冠黑袍的人眯起眼自罅隙中远望那座香火鼎盛的庙堂,一双黑色眼瞳亮得炫目。
“皇上,那支签……”姚什海坐在车辕上,贴着背后车帘低声道。
“无妨。十五那一日,朕再来这里还愿。”
辇外的姚什海闻言微微一愕,忽地想起皇帝册妃的日子,不偏不倚,恰恰是十五那一日。
求姻缘,还香愿。
连圣前久观颜色的人精,也已愈来愈猜不透这位年轻帝王心中的盘算。
车辇中的人将车帘掩得紧密彻底,眼底尽是冷静色泽,自喃道:“容紫绍,你真是作戏的一块好料。”
语毕又扯了唇,举杯朝虚空处敬了一敬,神色安闲异常:“可你当我就不会吗?”
与此同时,天禅寺茶堂后头的一间厢房内,方才领那黑衣之人烧香的守僧低声回禀:“那人一袭黑衣,自说是路过,小僧看过他车辇衣摆,都不沾丝毫灰尘。还有,那人说话的神色也刻意掩避。”
听他说话的人闻言点头,伸手打着手势——竟是个哑子。
守僧又补充道:“那人求的是许香,说是过几日会来还愿。要不……十五那一日,公子便不要再来了?”
哑子伸手做起手势,小僧看在眼里,意思再明白不过——
“公子身上那隐子之毒,已是倒悬之际,急不暇择了。”
“小僧,定会做好完全准备,如有闪失,定会让公子脱身。十五那一日,公子放心来便是。”
语毕,从袖内抽出一沓折叠至轻薄无物的书信,递给那哑子:“路晔将军五日前如约来过,这封书信定要带给公子。还有一句话路晔将军要小僧代为传达:“六年静候,可折腰振翅,愿为公子搅动风云。”
注释(这一章关于解签没太看懂的可以看看这个):
签的典故说的是——庞洪是宋仁宗皇帝的妻舅,称为国丈,由于势力大,在朝廷里为非作歹,陷害忠臣。他串通了奸臣杨淘,定计谋害大将狄青,说他杀死妻子,所有官员都审查不出谁是主谋。包公回朝后,要求审办此案,庞洪惊畏不已。案件结束,庞杨二人被包公查出罪状,有人证物证,要皇帝判罪,但终被仁宗皇帝以亲戚关系为理由,释放了二人。
此签隐喻一人或一事本来对你无害,别人也不在意但你却非常忌惮,心理包袱很重。
炉头点雪,是指看上去很吓人,不可能有希望,自己的努力就像炉头点雪一样消融。似耳边风,指别人反复跟你说没事,但你就是听不进。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解签啥的原本一窍不通,为写这章查了好多资料才找到签词,关于许香、还香、保香也是才知道。
本文虽架空,但借用一下宋仁宗的历史典故。考据党勿喷我这小透明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