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020章
鲁朝胡思乱想一通,最后还是王林的手机铃声打断了一室沉默。
电话是表嫂程月打过来的……王林有点小迷糊,从小到大,乃至现在有了儿子也没能改掉,因此每次王林出门,程月的监控(OR提醒)电话总是每隔半小时打一次,要说程月忙,打电话就变成了他四岁大的儿子王程程。
这不,鲁朝都能听见手机里表嫂鞭炮似的的话,而王林却跟捧着神龛似的捧着电话,程月每说一句话,王林就在电话这头猛不迭点头,也不管程月能不能看见。
果然。
程月虎躯一震,大吼一声(鲁朝都听得一清二楚):“你别光顾着点头,吱一声儿也成啊!”
果不其然,王林表哥“嗯”了一声,鲁朝背过身抹了一把汗,心里为表嫂叫屈:嫂子,辛苦了,还好我哥是“嗯”了一声,而不是真的“吱”了一声。
这么一想,鲁朝完全可以确定,若不是表嫂调啊教有方,一准儿表哥就“吱”出声儿了。
看着王林奉若神明一般收起了手机,鲁朝再次确定鲁妈妈说的话就是真相。
就表哥这个性子,家里能搞起来才有鬼……嗯,即便一家人再怎么勤劳,要是没有表嫂的“英明”,他们家也走不到现在这个地步。
可想而知,面对这么一个丈夫,嫂子该有多苦啊!
鲁朝在王林一脸甜蜜地缓缓扭头时,连忙举着手跑向自己的卧室,边跑边喊:“哥哥,等我一下,我加件外套就出来。”
王林眉眼弯弯地对着已经没有人的鲁朝的卧室门口点点头,坐回沙发上,捧着玻璃杯继续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白开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白开水不是开白水,而是某种上等的蜜呢!
鲁朝大姨嫁到龙镇浮埔村王家湾。
离鲁朝外婆家的冷清沟倒不是很远,也就几里路。
后来城镇开发之后,本地农民们差不多都搬到了镇上,就更近了,也就街头街尾几百米的距离(两家的安置房一个在街头,一个在街尾)。
可是鲁朝大姨蔡友兰舍不得家里的地,趁着开发还没有到自家地头,没舍得到镇上住,两口子依旧守着老家的那一片营生。
王林一家三口倒是住在镇上了,不过王程程比较黏爷爷奶奶,一天不见都要哼唧半天,为此,在早上王成贵把孙子送过来,晚上两口子不得不把儿子给他爷爷奶奶送回去……说白了,王程程睡觉没有他奶奶抱着,谁哄也哄不好。
因此,差不多算来他们家在镇上临街这栋花了二十万买下来,修成了三层小楼,下面两个门面的小楼,倒成了他们的临时落脚点,其实一家人根本就还在王家湾,没有搬出来。
这不,鲁朝跟着王林也是往浮埔村王家湾赶。
鲁朝坐在王林的新车里,这是一辆价值小百万的大众途锐,看着除了坐人的地方,全部都被塞上了毛茸茸的玩具……鲁朝发现才萌芽的羡慕嫉妒恨,顿时烟消云散了。
别以为这些毛茸茸是程月或者王程程弄出来的,这些全部是王林弄出来的……别人一问,王林嘴上说是为了取悦儿子王程程,只有熟知王程程那小屁孩成熟稳重得比王林更像爹的真相的熟人,几乎都想捂着脸,死活不愿意承认这是孩子他爹的爱好,可怜的王程程是来给他爹背黑锅的。
做为熟知真相的一小部分人中的一份子,鲁朝扭开头,坚决不看王林一脸享受地被毛茸茸包围,心情大好地眉眼弯弯开车的模样。
从鲁朝家到龙镇的路,比之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个倍数,基本上全程高速。
两人下楼上车,再到龙镇,也就半个多小时。
不过,到了龙镇再要去王家湾,那就还有一点路,弯七拐八的,估摸着也要十多分钟。
鲁朝以为王林要在镇上停一下,比如接程月母子俩,却不料王林弯儿也不怪,就直接上了去王家湾的水泥路。
似乎看出鲁朝的迷惑,笑眯眯的王林蹭了蹭椅背上毛茸茸的熊猫靠枕,解释道:“你嫂子跟程程已经接外婆外公过去了。”
鲁朝一愣:“外婆外公也过去了?”
王林点点头,摩挲着嬉皮猴包裹的方向盘,道:“舅舅跟你出车祸的事儿,外婆知道了,不过没发脾气……嗯,这才可怕。”
鲁朝顿时就跟漏了气的气球一下萎靡了。
要说蔡家。
外婆廖氏可就是跟鲁家鲁爷爷一样的存在。
廖氏十六七就嫁给了刘家当填房,生下了鲁朝大姨和鲁妈妈,结果鲁妈妈不到两岁的样子,鲁朝亲外公就因为抽大烟抽死了。
廖氏嫁去刘家的时候,刘家的大姑娘都比她大一两岁,一直都不拿正眼儿瞧廖氏,觉得廖氏去分他们家产的。
刘老爷子一蹬腿儿,这下可好了,刘家的儿女把家产一分,直接把廖氏母女三人赶了出来……这才有了廖氏带着两个女儿改嫁到蔡家的事。
廖氏也厉害,嫁给了蔡中和(蔡佳佳的爷爷)不说,一硬气就把鲁妈妈姐妹俩改了姓氏放到了蔡中和户口下,于是就成了蔡友兰蔡友芬。
这么一来,蔡中和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人家虽然是带着拖油瓶嫁给自己的,但是人家把孩子都冠了自己的姓,不就是在表明要安心跟自己过日子么?
所以,平常看上去大小事都是蔡中和做主,其实每个主意后面,蔡中和都要询问廖氏的意见。
嗯,鲁朝想到了一个词形容外婆廖氏——背后隐藏的大BOSS。
听鲁妈妈说起过,他那看起来温婉柔和的外婆廖氏,其实是名门之后,书香之家。
后来家里落败,舅公才不得不把廖氏卖给刘家当填房,自己却拿着卖妹子的钱跑路,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鲁朝大姨说是小时候记得廖氏还会弹古琴,那个时候,刘老爷子(鲁朝亲外公)总是让廖氏弹琴逗乐子,小小的鲁朝大姨就乖巧的窝在廖氏身边,看着廖氏拨拉琴弦。
后来不知道谁去告发了,廖氏的古琴被一大帮子人进来砸了不说,刘老爷子也被拉出去戴尖尖帽挂牌子游街。
刘老爷子死在外面,那些人说是抽大烟抽死的,刘家那阵儿也敏感时期,也就不了了之,不过却把廖氏母女仨赶出来刘家。
说起来,王林一手书法就是廖氏手把手教出来的。
反正,外婆廖氏是鲁朝一直都畏惧的存在,比鲁爷爷还要厉害的那种。
其实廖氏对他们这些孩子都是和蔼可亲,总是笑眯眯的,但是鲁朝还是说不清楚为什么每次一见到外婆廖氏就会下意识屁股一缩,菊花一紧,魔王变身乖乖仔。
这不,这会儿听说外婆廖氏去了大姨家,鲁朝在车上就开始磨皮擦痒起来。
去王家洼的水泥马路现在已经很少有车走了,所以路况比较差。
鲁朝跟着王林颠簸着来到王家湾的大姨家的篱笆小院门口时,已经是二十分钟后的事。
鲁朝还没下车,就看见门口一位穿着暗红色“一块搭”(就是类似旧时的那种宽宽松松的旗装上衣,大概是因为一件衣服基本就是一块布做成,所以称为“一块搭”)大衫绸袄,一头花白头发抹了发油,服服帖帖贴在头上,后面还挽了一个别致精细的发髻的讲究老太太,正被一个粉嫩嫩的小正太搀扶着,围着编成篱笆的万年青散步。
看着王林的车停在了门口,小正太松开了老太太的手,背在背后,先前那一脸娇憨不见了,多了一丝严肃,小眉毛也拧成了一股绳儿:“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不用多想,这就是王林那个比他更像爹的四岁儿子王程程。
王程程看到王林身后的鲁朝,那收起来的娇憨又露了出来,脆生生地喊了鲁朝一声“表叔”。
鲁朝想笑,可是感受到老太太盯着他的视线,鲁朝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接替了王程程小盆友的工作,搀扶住老太太:“外婆,您身体可好?”
讲究的老太太,正是鲁朝一见就头皮发麻,怵得很的外婆廖氏。
廖氏没有回答鲁朝的话,只是原地站着好好地打量了一番鲁朝,确认这外孙没有缺胳膊少腿儿之后,老太太这才松了一口气,反手抓住了鲁朝的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
许久。
鲁朝就这么被廖氏抓着手,动也不敢动,气儿都不敢大出的情况下,任由廖氏拍了自己手半晌,终于听见外婆廖氏冒出来几个字:“好好,没事儿就好!”
说完,廖氏拉起挣扎着不给自己爹抱,他爹非要抱,结果爷儿俩弄的一头汗的王程程,一手牵着鲁朝,把两手空空的王林丢在身后,三辈人进了屋子。
鲁朝大姨家以前过得苦,再加上一个心都偏到胳肢窝的婆婆,那日子,真的过得叫一个难。
好在鲁朝大姨两口子勤俭持家,后来再加上蔡家这边的姐弟出手帮忙,也就过得好一些了,就眼前一排带着小天井的白墙青瓦房子,就是前年起的。
那阵儿鲁朝大姨家刚把零零总总几十万的账还清了不说,还是王林的运输小公司真正大赚的时候,王林和程月本来商量着在镇上再买一个院儿,正好让父母都住过去……可是蔡友兰王成贵老两口舍不得王家湾的老房子,程月一琢磨,就让王林给旧房子翻新扩大。
虽说房子才弄好,就遇上开发要推房,不过也正是因为房子大了宽了,还是新房,因此开发的时候,政府给他们的补贴也比一般人家多了不少,闹得周围邻居都说程月是个福气媳妇儿。
鲁朝满心苦楚地搀扶着廖氏进屋时,便看见表嫂程月系着围裙跑进跑出,跟穿花蝴蝶似的。
程月看到鲁朝来了,也只是来得及打了一个招呼后,连忙拿遥控打开了屋里那台柜式冷暖空调,都没时间瞧一眼那对父子,人又钻去了后面小天井旁的厨房去了。
空调里吹出了一阵暖风,鲁朝顿时觉得冻僵的脚趾头都有点痒了时,廖氏松开鲁朝的手。
廖氏伸手阻止了这就想给王程程脱外套的王林,一脸严肃地道:“我跟程程在外面待的挺久的,等一会儿再脱,给缓缓,别把孩子弄生病了。”
四岁大的王程程看见自家爹受了批评,立马挣脱王林的桎梏,狠狠点了两下头,小人儿就躲到了廖氏身边,末了,还不忘扯着廖氏的衣角,露出一脸小严肃地瞪他爹一眼。
廖氏估计是真心心疼这个小重外孙,一向都只是淡淡的表情的脸,在看见王程程的古怪动作后,居然裂开嘴,露出了一口镶了三颗银牙的真心微笑。
王林从小跟着外婆廖氏的时间居多,所以对廖氏特别亲近。
这会儿听见廖氏放话了,也就乖觉地搀扶着廖氏坐到了沙发上,懂事的王程程连忙爬到板凳上,接着板凳的高度,端起柜上的茶壶,往一只茶杯里注了一杯热腾腾的热茶。
茶倒好了,鲁朝也没动作,只是看着王程程接下来的动作。
果然,王程程这个三头身的小屁孩又跟着爬上板凳时一样,先把那杯热茶放在板凳上,顺着板凳爬下地来。
然后站稳之后,王程程这才去端起那杯热茶,迈着小短腿,噔噔噔,端到廖氏跟前:“家祖婆(曾外祖母的意思),茶,喝。”
鲁朝一脸囧然地看着一向爱讲究,爱干净的外婆廖氏,居然笑眯眯地端起那杯茶,完全不计较王程程这小东西去倒茶之前没洗手,手上还沾了自己的口水,更不计较王程程端过来茶水的时候,那胖乎乎的小指头基本就泡在那茶水里……
电话是表嫂程月打过来的……王林有点小迷糊,从小到大,乃至现在有了儿子也没能改掉,因此每次王林出门,程月的监控(OR提醒)电话总是每隔半小时打一次,要说程月忙,打电话就变成了他四岁大的儿子王程程。
这不,鲁朝都能听见手机里表嫂鞭炮似的的话,而王林却跟捧着神龛似的捧着电话,程月每说一句话,王林就在电话这头猛不迭点头,也不管程月能不能看见。
果然。
程月虎躯一震,大吼一声(鲁朝都听得一清二楚):“你别光顾着点头,吱一声儿也成啊!”
果不其然,王林表哥“嗯”了一声,鲁朝背过身抹了一把汗,心里为表嫂叫屈:嫂子,辛苦了,还好我哥是“嗯”了一声,而不是真的“吱”了一声。
这么一想,鲁朝完全可以确定,若不是表嫂调啊教有方,一准儿表哥就“吱”出声儿了。
看着王林奉若神明一般收起了手机,鲁朝再次确定鲁妈妈说的话就是真相。
就表哥这个性子,家里能搞起来才有鬼……嗯,即便一家人再怎么勤劳,要是没有表嫂的“英明”,他们家也走不到现在这个地步。
可想而知,面对这么一个丈夫,嫂子该有多苦啊!
鲁朝在王林一脸甜蜜地缓缓扭头时,连忙举着手跑向自己的卧室,边跑边喊:“哥哥,等我一下,我加件外套就出来。”
王林眉眼弯弯地对着已经没有人的鲁朝的卧室门口点点头,坐回沙发上,捧着玻璃杯继续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白开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那白开水不是开白水,而是某种上等的蜜呢!
鲁朝大姨嫁到龙镇浮埔村王家湾。
离鲁朝外婆家的冷清沟倒不是很远,也就几里路。
后来城镇开发之后,本地农民们差不多都搬到了镇上,就更近了,也就街头街尾几百米的距离(两家的安置房一个在街头,一个在街尾)。
可是鲁朝大姨蔡友兰舍不得家里的地,趁着开发还没有到自家地头,没舍得到镇上住,两口子依旧守着老家的那一片营生。
王林一家三口倒是住在镇上了,不过王程程比较黏爷爷奶奶,一天不见都要哼唧半天,为此,在早上王成贵把孙子送过来,晚上两口子不得不把儿子给他爷爷奶奶送回去……说白了,王程程睡觉没有他奶奶抱着,谁哄也哄不好。
因此,差不多算来他们家在镇上临街这栋花了二十万买下来,修成了三层小楼,下面两个门面的小楼,倒成了他们的临时落脚点,其实一家人根本就还在王家湾,没有搬出来。
这不,鲁朝跟着王林也是往浮埔村王家湾赶。
鲁朝坐在王林的新车里,这是一辆价值小百万的大众途锐,看着除了坐人的地方,全部都被塞上了毛茸茸的玩具……鲁朝发现才萌芽的羡慕嫉妒恨,顿时烟消云散了。
别以为这些毛茸茸是程月或者王程程弄出来的,这些全部是王林弄出来的……别人一问,王林嘴上说是为了取悦儿子王程程,只有熟知王程程那小屁孩成熟稳重得比王林更像爹的真相的熟人,几乎都想捂着脸,死活不愿意承认这是孩子他爹的爱好,可怜的王程程是来给他爹背黑锅的。
做为熟知真相的一小部分人中的一份子,鲁朝扭开头,坚决不看王林一脸享受地被毛茸茸包围,心情大好地眉眼弯弯开车的模样。
从鲁朝家到龙镇的路,比之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个倍数,基本上全程高速。
两人下楼上车,再到龙镇,也就半个多小时。
不过,到了龙镇再要去王家湾,那就还有一点路,弯七拐八的,估摸着也要十多分钟。
鲁朝以为王林要在镇上停一下,比如接程月母子俩,却不料王林弯儿也不怪,就直接上了去王家湾的水泥路。
似乎看出鲁朝的迷惑,笑眯眯的王林蹭了蹭椅背上毛茸茸的熊猫靠枕,解释道:“你嫂子跟程程已经接外婆外公过去了。”
鲁朝一愣:“外婆外公也过去了?”
王林点点头,摩挲着嬉皮猴包裹的方向盘,道:“舅舅跟你出车祸的事儿,外婆知道了,不过没发脾气……嗯,这才可怕。”
鲁朝顿时就跟漏了气的气球一下萎靡了。
要说蔡家。
外婆廖氏可就是跟鲁家鲁爷爷一样的存在。
廖氏十六七就嫁给了刘家当填房,生下了鲁朝大姨和鲁妈妈,结果鲁妈妈不到两岁的样子,鲁朝亲外公就因为抽大烟抽死了。
廖氏嫁去刘家的时候,刘家的大姑娘都比她大一两岁,一直都不拿正眼儿瞧廖氏,觉得廖氏去分他们家产的。
刘老爷子一蹬腿儿,这下可好了,刘家的儿女把家产一分,直接把廖氏母女三人赶了出来……这才有了廖氏带着两个女儿改嫁到蔡家的事。
廖氏也厉害,嫁给了蔡中和(蔡佳佳的爷爷)不说,一硬气就把鲁妈妈姐妹俩改了姓氏放到了蔡中和户口下,于是就成了蔡友兰蔡友芬。
这么一来,蔡中和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人家虽然是带着拖油瓶嫁给自己的,但是人家把孩子都冠了自己的姓,不就是在表明要安心跟自己过日子么?
所以,平常看上去大小事都是蔡中和做主,其实每个主意后面,蔡中和都要询问廖氏的意见。
嗯,鲁朝想到了一个词形容外婆廖氏——背后隐藏的大BOSS。
听鲁妈妈说起过,他那看起来温婉柔和的外婆廖氏,其实是名门之后,书香之家。
后来家里落败,舅公才不得不把廖氏卖给刘家当填房,自己却拿着卖妹子的钱跑路,至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鲁朝大姨说是小时候记得廖氏还会弹古琴,那个时候,刘老爷子(鲁朝亲外公)总是让廖氏弹琴逗乐子,小小的鲁朝大姨就乖巧的窝在廖氏身边,看着廖氏拨拉琴弦。
后来不知道谁去告发了,廖氏的古琴被一大帮子人进来砸了不说,刘老爷子也被拉出去戴尖尖帽挂牌子游街。
刘老爷子死在外面,那些人说是抽大烟抽死的,刘家那阵儿也敏感时期,也就不了了之,不过却把廖氏母女仨赶出来刘家。
说起来,王林一手书法就是廖氏手把手教出来的。
反正,外婆廖氏是鲁朝一直都畏惧的存在,比鲁爷爷还要厉害的那种。
其实廖氏对他们这些孩子都是和蔼可亲,总是笑眯眯的,但是鲁朝还是说不清楚为什么每次一见到外婆廖氏就会下意识屁股一缩,菊花一紧,魔王变身乖乖仔。
这不,这会儿听说外婆廖氏去了大姨家,鲁朝在车上就开始磨皮擦痒起来。
去王家洼的水泥马路现在已经很少有车走了,所以路况比较差。
鲁朝跟着王林颠簸着来到王家湾的大姨家的篱笆小院门口时,已经是二十分钟后的事。
鲁朝还没下车,就看见门口一位穿着暗红色“一块搭”(就是类似旧时的那种宽宽松松的旗装上衣,大概是因为一件衣服基本就是一块布做成,所以称为“一块搭”)大衫绸袄,一头花白头发抹了发油,服服帖帖贴在头上,后面还挽了一个别致精细的发髻的讲究老太太,正被一个粉嫩嫩的小正太搀扶着,围着编成篱笆的万年青散步。
看着王林的车停在了门口,小正太松开了老太太的手,背在背后,先前那一脸娇憨不见了,多了一丝严肃,小眉毛也拧成了一股绳儿:“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不用多想,这就是王林那个比他更像爹的四岁儿子王程程。
王程程看到王林身后的鲁朝,那收起来的娇憨又露了出来,脆生生地喊了鲁朝一声“表叔”。
鲁朝想笑,可是感受到老太太盯着他的视线,鲁朝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接替了王程程小盆友的工作,搀扶住老太太:“外婆,您身体可好?”
讲究的老太太,正是鲁朝一见就头皮发麻,怵得很的外婆廖氏。
廖氏没有回答鲁朝的话,只是原地站着好好地打量了一番鲁朝,确认这外孙没有缺胳膊少腿儿之后,老太太这才松了一口气,反手抓住了鲁朝的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拍着。
许久。
鲁朝就这么被廖氏抓着手,动也不敢动,气儿都不敢大出的情况下,任由廖氏拍了自己手半晌,终于听见外婆廖氏冒出来几个字:“好好,没事儿就好!”
说完,廖氏拉起挣扎着不给自己爹抱,他爹非要抱,结果爷儿俩弄的一头汗的王程程,一手牵着鲁朝,把两手空空的王林丢在身后,三辈人进了屋子。
鲁朝大姨家以前过得苦,再加上一个心都偏到胳肢窝的婆婆,那日子,真的过得叫一个难。
好在鲁朝大姨两口子勤俭持家,后来再加上蔡家这边的姐弟出手帮忙,也就过得好一些了,就眼前一排带着小天井的白墙青瓦房子,就是前年起的。
那阵儿鲁朝大姨家刚把零零总总几十万的账还清了不说,还是王林的运输小公司真正大赚的时候,王林和程月本来商量着在镇上再买一个院儿,正好让父母都住过去……可是蔡友兰王成贵老两口舍不得王家湾的老房子,程月一琢磨,就让王林给旧房子翻新扩大。
虽说房子才弄好,就遇上开发要推房,不过也正是因为房子大了宽了,还是新房,因此开发的时候,政府给他们的补贴也比一般人家多了不少,闹得周围邻居都说程月是个福气媳妇儿。
鲁朝满心苦楚地搀扶着廖氏进屋时,便看见表嫂程月系着围裙跑进跑出,跟穿花蝴蝶似的。
程月看到鲁朝来了,也只是来得及打了一个招呼后,连忙拿遥控打开了屋里那台柜式冷暖空调,都没时间瞧一眼那对父子,人又钻去了后面小天井旁的厨房去了。
空调里吹出了一阵暖风,鲁朝顿时觉得冻僵的脚趾头都有点痒了时,廖氏松开鲁朝的手。
廖氏伸手阻止了这就想给王程程脱外套的王林,一脸严肃地道:“我跟程程在外面待的挺久的,等一会儿再脱,给缓缓,别把孩子弄生病了。”
四岁大的王程程看见自家爹受了批评,立马挣脱王林的桎梏,狠狠点了两下头,小人儿就躲到了廖氏身边,末了,还不忘扯着廖氏的衣角,露出一脸小严肃地瞪他爹一眼。
廖氏估计是真心心疼这个小重外孙,一向都只是淡淡的表情的脸,在看见王程程的古怪动作后,居然裂开嘴,露出了一口镶了三颗银牙的真心微笑。
王林从小跟着外婆廖氏的时间居多,所以对廖氏特别亲近。
这会儿听见廖氏放话了,也就乖觉地搀扶着廖氏坐到了沙发上,懂事的王程程连忙爬到板凳上,接着板凳的高度,端起柜上的茶壶,往一只茶杯里注了一杯热腾腾的热茶。
茶倒好了,鲁朝也没动作,只是看着王程程接下来的动作。
果然,王程程这个三头身的小屁孩又跟着爬上板凳时一样,先把那杯热茶放在板凳上,顺着板凳爬下地来。
然后站稳之后,王程程这才去端起那杯热茶,迈着小短腿,噔噔噔,端到廖氏跟前:“家祖婆(曾外祖母的意思),茶,喝。”
鲁朝一脸囧然地看着一向爱讲究,爱干净的外婆廖氏,居然笑眯眯地端起那杯茶,完全不计较王程程这小东西去倒茶之前没洗手,手上还沾了自己的口水,更不计较王程程端过来茶水的时候,那胖乎乎的小指头基本就泡在那茶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