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五 席宏业
二十五 席宏业
升高中考试早,放假也早。秋种上后,就开始上缴公粮。
父亲把麦子重新晒了,扬净装好,满满的五大口袋。第二天鸡叫头遍,母亲先悄悄起来,把饭做好。我和父亲吃饭的功夫,母亲把要拿的干粮和水装好,绑在车帮上。吃完饭,我和父亲拉起架子车出了门。
父亲驾着辕,我在旁边用绳曳着。
到了槐庄,天才渐渐亮了起来,一会儿晨雾也散去了,头顶偶尔有蝙蝠掠过。架子车行走在土路上,咯吱咯吱直响。路边的小草满是露珠,打在脚面上冰凉冰凉的。
后面一对和父母年纪不相上下的夫妇赶着驴车。快到跟前了,父亲往旁边给让出道。我不认得他们,他们不是我们村的。
太阳出来了。
父亲头上开始冒汗了,拿手擦了,往地下一甩。我也是,汗流到眼里,蜇得眼睛疼。我要替他架会儿辕,他不让,说路上汤土深,窝子多,我按不住。我渴了,喝了几口水。给父亲,他说他不渴。
老远就看见粮站前面长长的架子车队,我们也续了上去。父亲把车辕撅起,掏出手巾擦着头上脸上的汗。我解开衫子,拿衣襟往脸上扇着凉风。粮站大门关着,还不到八点上班的时间。我瞅见了路上碰到的那辆驴车,在前面,隔了十几辆车。
我拿出水瓶,递给父亲,他只喝了一口,还给了我。我刚仰起脖子,有人拍了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席宏业。跟他一块的那几个大人我不认识。他搂着我的肩膀:“你也上粮哩?”没等我说话,就跟身边那几个人说:“我同学,芮照冬。我班的大才子。”我立马窘得。他指着我和父亲:“走走走,往前拉。”看我疑惑,又催了遍,“愣啥么?我叫你拉上走。”和他一块的有个人就问我们:“你们是哪个村的?”父亲回答说:“芮原。”“咋上这么多粮?你家几口人?”“五口。”“五口也上不了这么多呀。”父亲就说:“我是想再粜点。娃要念书哩。”“噢。那往前拉。”说毕,他们几个就前面走了。席宏业又催:“快点,走走。”我就问他:“你咋来了?”“我在这儿上班。”“吹哩吧。”“哄你做啥。咱到里面再说。”我咋好意思插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说:“你忙你的,也没啥事,不急,一会儿就轮到了。”席宏业说:“你这人,叫你走就走。好长时间不见,到里面谝会儿。”说着,可劲地把车辕压平。父亲赶忙接住。席宏业就拉起绳子。没法,我只好深深地埋着头在后面推着,不敢看旁边的人。一路上,父亲一个劲说不重,不要席宏业拉。到了大门口,席宏业气喘吁吁:“不行不行,力气还是不行。”
大门开了,我们第一个拉了进去。检验员只是在父亲解开的口袋里划拉了几下,就叫去过磅。过完磅入了库,把票给了父亲,叫去到对面窗口领钱。席宏业把我领到办公室,沏了杯茶。我问他:“你真的在这儿弄啥哩?”“真的在这儿上班。”“我不信。你哄我。”“你这人,我哄你做啥。”
我真的一点儿都不相信。在我的意识里,上班就是“干事”,就是工作了,也就是国家的工人了,就领工资了。这可不是做庄稼,怎么能这么随便呢?起码得有一定的文化,一定的知识,一定的能力。席宏业我又不是不了解,学习又不行,每回考试都是倒数,连高中都没考上,他怎么会“干事”了呢?“干事”就这么容易么?
接着就听席宏业说:“临时先在你镇上干。”我松了口气,原来是临时工,不是正式的,我说么。可他紧接着说:“转正了就回县上了,呆这烂地方做啥呀。”我不知道啥是转正,席宏业说就是转成正式工人。我似懂非懂:“那啥时转正?”“明年这个时候。”这家伙,真,真的“干事”了。看他那样子,不像是在说笑。我怎么也想不通,就这么“干事”了?
我又疑惑又不甘心:“临时工给不给工资?”“不给谁干哩,这么热的天。”“多少钱?”“一个月三十二。”
三十二?这么多?这么小就挣钱了?
席宏业催我:“愣啥么?水凉了。快喝,喝完我再给你倒。”我一仰而尽。习宏业说:“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人才,跟我的不一样。高中出来大学,大学出来不是干部就是领导。咱这一辈子苦算是下定了。将来出息了可别见了兄弟不认得……”
父亲来了,立在门口。席宏业说:“叔,来来,喝水喝水。”递水的时候就问,“给你验的几级?”“一级。”父亲感激得,“不喝不喝,不渴不渴。”趁席宏业倒水的功夫,父亲把我叫出门外,拿出五块钱:“你到街上买上两盒烟去。”席宏业过来问啥事。父亲拘束而难为情地说:“我叫冬冬到街上买两盒烟。我不会抽烟,来时也没装。”“这是弄啥哩么。不去不去。”席宏业把我和父亲拉进屋,坐到连椅上,把水杯放到跟前。
外面有人喊席宏业。“来了。”他边答应边站起来往外走,回过头让我们喝我们的。父亲把钱又掏出来。我说:“他说不去就不去了。”“那咋行么。”正说着,席宏业进来拿东西,说:“没事,你们坐你的。”我和父亲还是跟他一块出来了。席宏业对我说:“不好意思,不能陪你了。要不你先走。到霍阳了咱俩再好好谝。”“还不知道能考上不能。”“考烂高中你还不是鸭子吃菠菜。”父亲拉上门,问席宏业要不要锁上。席宏业说:“叔,你甭管,就叫开着。”
他把我们送到门口。
我拉着架子车,父亲跟在后面。旁边的人并没有对我们怒目而视,许多甚至羡慕地瞅着我们,这让我深感意外。
虽说没让父亲在太阳下久等,但旁边这些排队的都是和父亲一样的人,要是都和我这样插队……我加快脚步,只想快点离开这里。
而更让我意外的是,席宏业怎么就干事了?招收工人应该就像念书一样,谁学的好招收谁呀?当时我并不知道城镇和农村户口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在学校大家都是一样的,学校每次公布成绩,评选三好学生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可他毕竟还是临时的。粮站忙不过才让他过来帮忙的,转正不一定就象他说的那么容易……
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愿相信席宏业说的话。
其实我跟席宏业并没什么交情。他是初一后半学期从县城转来的,一共三个,除了他,还有杨旭和刘东。虽然学习不咋样,可说话从来都是理直气壮,甚至“嬉皮笑脸”,“油嘴滑舌”。就连上课提问,回答不上问题也依然如此。我们如果不会,便羞愧地低下头,老师就会让坐下。可席宏业他们不,老师话音刚落,就听他们:“不会。”老师半天不吭声,末了白了他们一眼:“坐下。”然后叫个学习好的,等他回答完毕,就故意表扬说:“回答得很全面,很准确。请坐。”
席宏业他们虽只有三个人,但在班里却是最活跃。尤其让我们望尘莫及的是,他们和女生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而且显得很自然,很洒脱,可我们这些原著居民就是做不到,就是束手束脚,畏首畏尾。
很快我就看出了端倪,他们只找那些漂亮的女生说话。许虹也在其中。他们总是拿着书本,以学习为名,一搭上腔便东拉西扯。席宏业往许虹的旁边一座,我就莫名地紧张了起来,书一点也看不进去,眼睛总是往那边瞟。席宏业眉飞色舞,可许虹低着的头动也不动。许虹的同桌回来了,直撅撅地站在桌子旁边。席宏业想让她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问完题再换过来。可许虹的同桌无动于衷,一句话也不说,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就像鸡瞧着黄鼠狼子似的。席宏业只好悻悻地起身走了。
随后我就发现,许虹和班上大多女生对习宏业他们并不感冒,一直是敬而远之。
初三又转来了几个,也有女生。虽然都在一个教室,也有说有笑的,可经纬好像一直都很分明,那就是,他们是城里的,我们是农村的。
母亲一见我们就惊讶地问:“咋这么早就回来了?”父亲连忙说:“碰到了个冬冬同学,硬叫拉到头里。也没验,直接就过了秤,入了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也走后门了。”母亲就问,“冬冬同学?哪个同学?”“我认不得,也没见过。”“不是到咱屋来的那几个?”“我反正没见过。”“他在粮站弄啥哩?”“跟收粮的那一伙相干着。看样子好像是亲戚。”母亲说父亲:“肯定来过,你不记人。”我说:“没来过。他是城里娃。”“干事家娃?吃商品粮的?”父亲说:“娃活道得那样子,不象是庄稼户。”母亲又问,“不验咋知道是几级?”父亲意犹未尽,说:“一级。”母亲感慨地说:“咱这辈子头一次沾国家的光哩……”
永林进来说长义伯叫我下棋。父亲就说:“你去你去。”长义伯一见我就招手:“快来快来,这几个臭棋。”长义伯把棋都摆好了。我刚要往地上坐,他把手里卷着的报纸递给我:“垫上垫上。”我把报纸展开,看上面有一条征文的消息。把报纸摆正刚准备细看,长义伯一把夺过,往我屁股下一铺,把我往下一摁:“甭耽误时间了。给你了,下完了拿回去慢慢看。”他走了当头炮,说,“三局两胜。”“行。”刚走了几步,就伸过一只手,哗哗啦啦在棋盘上比拨拉。我抬起头,是普庆叔。他一拉我胳膊:“起来,叫叔跟他下。他那烂棋,哪值得跟你下。”长义伯不让我走,普庆叔就说:“是这,咱带点响。谁输了给在跟前的人一人两根烟。你敢不敢?”旁边人一齐起哄。长义伯就丢开我:“说话算数?”“烂一盒烟还算不算数的。”“一盘决胜负?”“行。你说咋办就咋办。不过先说好,后不嚷。落地生根,不准悔。”普庆叔把报纸抓起塞给我。我说你坐吧。他往地下一坐,腿一盘:“不惯,嫌垫,哪有这样坐着滋润。”
他们开始了,我这才把报纸打开。原来是县文化局和霍阳报联合组织的暑期电影《人生》观后征文活动。在学校放假前放过一次,非常感人,里面的生活很熟悉,很亲切。看完后,好久都睡不着觉,还写了一首诗:感慨人生多歧路,一着不慎千古愁。若心一片磁针石,何惧汪洋泛孤舟。后面附上那天看电影的日期作为纪念。前几天村上也刚刚放过。看完后也想了好多好多。
他们下完棋散了我才走,但一步都没有往脑子里去。
没用多久,我就有了要写的题目。
夜深了,我关了电灯,躺在那儿构思好了,这才起来,点着用墨水瓶做的柴油灯,三面用杂志遮住,这样就不会影响弟弟们睡觉了。心里有事,总想弄出个眉目。再说,早上也不用急着上学。从考完试回到家,父母总是任由我睡到啥时候就是啥时候。暑里天,地里也没有啥活要干。就是每两天下滩给牛割一捆青草,挑一次水,一星期出一次圈,再拉车垫圈的干土。不要弟弟和父亲做,我都一个人包了下来。一年也就是这一暑假,大部分时间还不都是他们干。
我拿出纸和笔:
就高加林刘巧珍的爱情悲剧谈人的个性
高加林刘巧珍终没有结合,是众所叹息的一桩爱情大悲剧。然而我认为,即便他们能真的走到一起,也未必就能改变悲剧的结果。且不说二人有无共同理想,共同追求,以及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修养等等,单以刘巧珍的个性发展就为她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刘巧珍和高加林初次相识,就凭着自己的热情,泼辣,开放,敢说敢做的性格赢得了加林的好感。可是以后她变了,高加林让她刷牙她就刷牙,高加林喜欢她穿红的,她绝不穿粉的,她显然变成了爱情的奴隶,事事顺从高加林的意志,完全失去了自我,想以此求得爱情的牢固和一帆风顺,结果到头来事与愿违。
刘巧珍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以求得爱情的成功,事实证明只会失去高加林喜欢她的基础。她好像从来没有认真地打量过高加林的内心世界,对高加林的爱更像是出于一种崇拜,一种像是母性的那种爱。高加林思想活跃,抱负远大,不甘平庸,个性鲜明,不会受刘巧珍心目中那种风平浪静的小家庭的生活的束缚的,这样的爱情是难以长久的。
现代的自由恋爱,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夫唱妇随。如果为了爱情忍辱负重,丧失自我,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保持自我,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能因为任何目的而放弃它,只能使自己的个性更鲜明更完善。再小的有棱角的砖头也比巨大的鹅卵石更能讨得建筑师的青睐,也是这个道理。
高中录取通知书下来的第三天,菊秀姑就来说,许虹考上了中专:“好姐哩,一村人都羡慕死哩。人家这一下就成吃商品粮的国家人了,四年后出来就分配上班领工资了。”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反而很失落。菊秀姑也不看人家的脸色,扑挲着我的头:“你咋弄着哩,这么灵醒,连个女娃都考不过?”母亲也是的,还问菊秀姑说:“你不是说要给你冬冬保媒哩么?”菊秀姑嘿嘿嘿笑着说:“人家现在咋还看得上咱农村娃,以后肯定找城里的。以前我在她妈跟前提叙过,那说她娃不找。人家早就有那把握哩……”。
爱玲姑放假回来,母亲就叫她来给我补习英语,可我就是学不进去。
我想给许虹写封信,可自尊和自卑在耳边同时嘀咕:你给她写啥呀,这个时候她要是心里有你,就应该给你写。有时我就想,是不是许虹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要不然,她怎么也不向菊秀姑打听我的消息呢?一想到这里,我没了底气。
可想见许虹的心情真的不由自己。以前放假也就一个来月,还有个盼头,这回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上……
好几回,我一个人都走到她村子口了,又拐了回来。想把写好的东西让菊秀姑捎去,但一见菊秀姑就是拿不出手。便下一次,下一次地下决心。眼看着收假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心里也“豁出去”了好多回,可八月二十四,还是眼睁睁地看着菊秀姑回去了。谁知九月一日前,她竟再也没有来。
通过“我”的切身经历,告诉你一个我们真实的中国,真实的我们。
中华之事 ,在于民弱。体弱百病至,民弱百弊生……
升高中考试早,放假也早。秋种上后,就开始上缴公粮。
父亲把麦子重新晒了,扬净装好,满满的五大口袋。第二天鸡叫头遍,母亲先悄悄起来,把饭做好。我和父亲吃饭的功夫,母亲把要拿的干粮和水装好,绑在车帮上。吃完饭,我和父亲拉起架子车出了门。
父亲驾着辕,我在旁边用绳曳着。
到了槐庄,天才渐渐亮了起来,一会儿晨雾也散去了,头顶偶尔有蝙蝠掠过。架子车行走在土路上,咯吱咯吱直响。路边的小草满是露珠,打在脚面上冰凉冰凉的。
后面一对和父母年纪不相上下的夫妇赶着驴车。快到跟前了,父亲往旁边给让出道。我不认得他们,他们不是我们村的。
太阳出来了。
父亲头上开始冒汗了,拿手擦了,往地下一甩。我也是,汗流到眼里,蜇得眼睛疼。我要替他架会儿辕,他不让,说路上汤土深,窝子多,我按不住。我渴了,喝了几口水。给父亲,他说他不渴。
老远就看见粮站前面长长的架子车队,我们也续了上去。父亲把车辕撅起,掏出手巾擦着头上脸上的汗。我解开衫子,拿衣襟往脸上扇着凉风。粮站大门关着,还不到八点上班的时间。我瞅见了路上碰到的那辆驴车,在前面,隔了十几辆车。
我拿出水瓶,递给父亲,他只喝了一口,还给了我。我刚仰起脖子,有人拍了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是席宏业。跟他一块的那几个大人我不认识。他搂着我的肩膀:“你也上粮哩?”没等我说话,就跟身边那几个人说:“我同学,芮照冬。我班的大才子。”我立马窘得。他指着我和父亲:“走走走,往前拉。”看我疑惑,又催了遍,“愣啥么?我叫你拉上走。”和他一块的有个人就问我们:“你们是哪个村的?”父亲回答说:“芮原。”“咋上这么多粮?你家几口人?”“五口。”“五口也上不了这么多呀。”父亲就说:“我是想再粜点。娃要念书哩。”“噢。那往前拉。”说毕,他们几个就前面走了。席宏业又催:“快点,走走。”我就问他:“你咋来了?”“我在这儿上班。”“吹哩吧。”“哄你做啥。咱到里面再说。”我咋好意思插队,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说:“你忙你的,也没啥事,不急,一会儿就轮到了。”席宏业说:“你这人,叫你走就走。好长时间不见,到里面谝会儿。”说着,可劲地把车辕压平。父亲赶忙接住。席宏业就拉起绳子。没法,我只好深深地埋着头在后面推着,不敢看旁边的人。一路上,父亲一个劲说不重,不要席宏业拉。到了大门口,席宏业气喘吁吁:“不行不行,力气还是不行。”
大门开了,我们第一个拉了进去。检验员只是在父亲解开的口袋里划拉了几下,就叫去过磅。过完磅入了库,把票给了父亲,叫去到对面窗口领钱。席宏业把我领到办公室,沏了杯茶。我问他:“你真的在这儿弄啥哩?”“真的在这儿上班。”“我不信。你哄我。”“你这人,我哄你做啥。”
我真的一点儿都不相信。在我的意识里,上班就是“干事”,就是工作了,也就是国家的工人了,就领工资了。这可不是做庄稼,怎么能这么随便呢?起码得有一定的文化,一定的知识,一定的能力。席宏业我又不是不了解,学习又不行,每回考试都是倒数,连高中都没考上,他怎么会“干事”了呢?“干事”就这么容易么?
接着就听席宏业说:“临时先在你镇上干。”我松了口气,原来是临时工,不是正式的,我说么。可他紧接着说:“转正了就回县上了,呆这烂地方做啥呀。”我不知道啥是转正,席宏业说就是转成正式工人。我似懂非懂:“那啥时转正?”“明年这个时候。”这家伙,真,真的“干事”了。看他那样子,不像是在说笑。我怎么也想不通,就这么“干事”了?
我又疑惑又不甘心:“临时工给不给工资?”“不给谁干哩,这么热的天。”“多少钱?”“一个月三十二。”
三十二?这么多?这么小就挣钱了?
席宏业催我:“愣啥么?水凉了。快喝,喝完我再给你倒。”我一仰而尽。习宏业说:“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人才,跟我的不一样。高中出来大学,大学出来不是干部就是领导。咱这一辈子苦算是下定了。将来出息了可别见了兄弟不认得……”
父亲来了,立在门口。席宏业说:“叔,来来,喝水喝水。”递水的时候就问,“给你验的几级?”“一级。”父亲感激得,“不喝不喝,不渴不渴。”趁席宏业倒水的功夫,父亲把我叫出门外,拿出五块钱:“你到街上买上两盒烟去。”席宏业过来问啥事。父亲拘束而难为情地说:“我叫冬冬到街上买两盒烟。我不会抽烟,来时也没装。”“这是弄啥哩么。不去不去。”席宏业把我和父亲拉进屋,坐到连椅上,把水杯放到跟前。
外面有人喊席宏业。“来了。”他边答应边站起来往外走,回过头让我们喝我们的。父亲把钱又掏出来。我说:“他说不去就不去了。”“那咋行么。”正说着,席宏业进来拿东西,说:“没事,你们坐你的。”我和父亲还是跟他一块出来了。席宏业对我说:“不好意思,不能陪你了。要不你先走。到霍阳了咱俩再好好谝。”“还不知道能考上不能。”“考烂高中你还不是鸭子吃菠菜。”父亲拉上门,问席宏业要不要锁上。席宏业说:“叔,你甭管,就叫开着。”
他把我们送到门口。
我拉着架子车,父亲跟在后面。旁边的人并没有对我们怒目而视,许多甚至羡慕地瞅着我们,这让我深感意外。
虽说没让父亲在太阳下久等,但旁边这些排队的都是和父亲一样的人,要是都和我这样插队……我加快脚步,只想快点离开这里。
而更让我意外的是,席宏业怎么就干事了?招收工人应该就像念书一样,谁学的好招收谁呀?当时我并不知道城镇和农村户口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在学校大家都是一样的,学校每次公布成绩,评选三好学生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可他毕竟还是临时的。粮站忙不过才让他过来帮忙的,转正不一定就象他说的那么容易……
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愿相信席宏业说的话。
其实我跟席宏业并没什么交情。他是初一后半学期从县城转来的,一共三个,除了他,还有杨旭和刘东。虽然学习不咋样,可说话从来都是理直气壮,甚至“嬉皮笑脸”,“油嘴滑舌”。就连上课提问,回答不上问题也依然如此。我们如果不会,便羞愧地低下头,老师就会让坐下。可席宏业他们不,老师话音刚落,就听他们:“不会。”老师半天不吭声,末了白了他们一眼:“坐下。”然后叫个学习好的,等他回答完毕,就故意表扬说:“回答得很全面,很准确。请坐。”
席宏业他们虽只有三个人,但在班里却是最活跃。尤其让我们望尘莫及的是,他们和女生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而且显得很自然,很洒脱,可我们这些原著居民就是做不到,就是束手束脚,畏首畏尾。
很快我就看出了端倪,他们只找那些漂亮的女生说话。许虹也在其中。他们总是拿着书本,以学习为名,一搭上腔便东拉西扯。席宏业往许虹的旁边一座,我就莫名地紧张了起来,书一点也看不进去,眼睛总是往那边瞟。席宏业眉飞色舞,可许虹低着的头动也不动。许虹的同桌回来了,直撅撅地站在桌子旁边。席宏业想让她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问完题再换过来。可许虹的同桌无动于衷,一句话也不说,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就像鸡瞧着黄鼠狼子似的。席宏业只好悻悻地起身走了。
随后我就发现,许虹和班上大多女生对习宏业他们并不感冒,一直是敬而远之。
初三又转来了几个,也有女生。虽然都在一个教室,也有说有笑的,可经纬好像一直都很分明,那就是,他们是城里的,我们是农村的。
母亲一见我们就惊讶地问:“咋这么早就回来了?”父亲连忙说:“碰到了个冬冬同学,硬叫拉到头里。也没验,直接就过了秤,入了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也走后门了。”母亲就问,“冬冬同学?哪个同学?”“我认不得,也没见过。”“不是到咱屋来的那几个?”“我反正没见过。”“他在粮站弄啥哩?”“跟收粮的那一伙相干着。看样子好像是亲戚。”母亲说父亲:“肯定来过,你不记人。”我说:“没来过。他是城里娃。”“干事家娃?吃商品粮的?”父亲说:“娃活道得那样子,不象是庄稼户。”母亲又问,“不验咋知道是几级?”父亲意犹未尽,说:“一级。”母亲感慨地说:“咱这辈子头一次沾国家的光哩……”
永林进来说长义伯叫我下棋。父亲就说:“你去你去。”长义伯一见我就招手:“快来快来,这几个臭棋。”长义伯把棋都摆好了。我刚要往地上坐,他把手里卷着的报纸递给我:“垫上垫上。”我把报纸展开,看上面有一条征文的消息。把报纸摆正刚准备细看,长义伯一把夺过,往我屁股下一铺,把我往下一摁:“甭耽误时间了。给你了,下完了拿回去慢慢看。”他走了当头炮,说,“三局两胜。”“行。”刚走了几步,就伸过一只手,哗哗啦啦在棋盘上比拨拉。我抬起头,是普庆叔。他一拉我胳膊:“起来,叫叔跟他下。他那烂棋,哪值得跟你下。”长义伯不让我走,普庆叔就说:“是这,咱带点响。谁输了给在跟前的人一人两根烟。你敢不敢?”旁边人一齐起哄。长义伯就丢开我:“说话算数?”“烂一盒烟还算不算数的。”“一盘决胜负?”“行。你说咋办就咋办。不过先说好,后不嚷。落地生根,不准悔。”普庆叔把报纸抓起塞给我。我说你坐吧。他往地下一坐,腿一盘:“不惯,嫌垫,哪有这样坐着滋润。”
他们开始了,我这才把报纸打开。原来是县文化局和霍阳报联合组织的暑期电影《人生》观后征文活动。在学校放假前放过一次,非常感人,里面的生活很熟悉,很亲切。看完后,好久都睡不着觉,还写了一首诗:感慨人生多歧路,一着不慎千古愁。若心一片磁针石,何惧汪洋泛孤舟。后面附上那天看电影的日期作为纪念。前几天村上也刚刚放过。看完后也想了好多好多。
他们下完棋散了我才走,但一步都没有往脑子里去。
没用多久,我就有了要写的题目。
夜深了,我关了电灯,躺在那儿构思好了,这才起来,点着用墨水瓶做的柴油灯,三面用杂志遮住,这样就不会影响弟弟们睡觉了。心里有事,总想弄出个眉目。再说,早上也不用急着上学。从考完试回到家,父母总是任由我睡到啥时候就是啥时候。暑里天,地里也没有啥活要干。就是每两天下滩给牛割一捆青草,挑一次水,一星期出一次圈,再拉车垫圈的干土。不要弟弟和父亲做,我都一个人包了下来。一年也就是这一暑假,大部分时间还不都是他们干。
我拿出纸和笔:
就高加林刘巧珍的爱情悲剧谈人的个性
高加林刘巧珍终没有结合,是众所叹息的一桩爱情大悲剧。然而我认为,即便他们能真的走到一起,也未必就能改变悲剧的结果。且不说二人有无共同理想,共同追求,以及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修养等等,单以刘巧珍的个性发展就为她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刘巧珍和高加林初次相识,就凭着自己的热情,泼辣,开放,敢说敢做的性格赢得了加林的好感。可是以后她变了,高加林让她刷牙她就刷牙,高加林喜欢她穿红的,她绝不穿粉的,她显然变成了爱情的奴隶,事事顺从高加林的意志,完全失去了自我,想以此求得爱情的牢固和一帆风顺,结果到头来事与愿违。
刘巧珍不惜牺牲自己的个性以求得爱情的成功,事实证明只会失去高加林喜欢她的基础。她好像从来没有认真地打量过高加林的内心世界,对高加林的爱更像是出于一种崇拜,一种像是母性的那种爱。高加林思想活跃,抱负远大,不甘平庸,个性鲜明,不会受刘巧珍心目中那种风平浪静的小家庭的生活的束缚的,这样的爱情是难以长久的。
现代的自由恋爱,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夫唱妇随。如果为了爱情忍辱负重,丧失自我,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应保持自我,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能因为任何目的而放弃它,只能使自己的个性更鲜明更完善。再小的有棱角的砖头也比巨大的鹅卵石更能讨得建筑师的青睐,也是这个道理。
高中录取通知书下来的第三天,菊秀姑就来说,许虹考上了中专:“好姐哩,一村人都羡慕死哩。人家这一下就成吃商品粮的国家人了,四年后出来就分配上班领工资了。”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反而很失落。菊秀姑也不看人家的脸色,扑挲着我的头:“你咋弄着哩,这么灵醒,连个女娃都考不过?”母亲也是的,还问菊秀姑说:“你不是说要给你冬冬保媒哩么?”菊秀姑嘿嘿嘿笑着说:“人家现在咋还看得上咱农村娃,以后肯定找城里的。以前我在她妈跟前提叙过,那说她娃不找。人家早就有那把握哩……”。
爱玲姑放假回来,母亲就叫她来给我补习英语,可我就是学不进去。
我想给许虹写封信,可自尊和自卑在耳边同时嘀咕:你给她写啥呀,这个时候她要是心里有你,就应该给你写。有时我就想,是不是许虹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要不然,她怎么也不向菊秀姑打听我的消息呢?一想到这里,我没了底气。
可想见许虹的心情真的不由自己。以前放假也就一个来月,还有个盼头,这回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上……
好几回,我一个人都走到她村子口了,又拐了回来。想把写好的东西让菊秀姑捎去,但一见菊秀姑就是拿不出手。便下一次,下一次地下决心。眼看着收假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心里也“豁出去”了好多回,可八月二十四,还是眼睁睁地看着菊秀姑回去了。谁知九月一日前,她竟再也没有来。
通过“我”的切身经历,告诉你一个我们真实的中国,真实的我们。
中华之事 ,在于民弱。体弱百病至,民弱百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