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萍迹

正文 三十一 伤逝

    默然目送林屏轩远行后第三天,静怡便向邱辉林辞了工作。她想过几天后先回家乡,在爸妈身边陪伴些日子,并告诉他们要去上海工作的事。

    已是深秋时节,天气凉爽中夹着寒意,这两天一直下雨,到了今天周末,雨仍在索索地下,午后起了大风,呼呼地吹得窗玻璃像要碎开,间或风声稍歇,被掩住了的雨声便涨满了人的耳膜。

    静怡微合双目躺在床上,伴着窗外的雨声,脑里流转着一个人的音容——明光。

    明光去世的消息,是几天前黎莉在一封短信里告诉她的:

    明光走了,永远地走了。

    短短九个字让静怡触目惊心,她反复看过几遍后,无奈地心想:“这是真的。”

    窗外的雨飘打在玻璃上,顺着往下淌,似乎是黎莉伤心的泪水。外面沉沉的天色,滴沥的雨声,又宛若黎莉那阴郁的面容和幽咽。静怡心里对自己说,“他走了,永远离去了。”

    明光高考失意后随父母移居佳木斯。他曾向父母提过与黎莉的关系,据说是因父亲的执意反对,使得这起恋情渐渐凉了下来。父亲的理由是,高考未遂,两人生活工作还未独立,各自的未来尚不知所踪,而且身处异地,继续谈下去难免成为“包袱”。明光虽觉父言不无道理,但自感与黎莉心音契合,难以割舍,无奈父命难违,只好顺从。日久后这份情缘便无疾而终。

    无论对明光还是黎莉,真所谓命运多舛。黎莉后来与李金生的离异,归因于后者的放荡生活,对此,静怡原本多少有些预感,但对明光的去世以及其中细情则无从得知。上周从黎莉的短信里得知这一噩耗后,她情不可待地打过电话细问,听着那端黎莉的声音,静怡止不住想哭,而黎莉的言语倒还平静,只是从话音中听得出,她已经十分疲倦。她告诉静怡,她刚从佳木斯回到自己家里,黎莉的话说得很慢,“……此前,我询问过一生从医的爸爸,走访过能访到的医学专家,带去了能弄到的最好的药物,在绝望中盼着奇迹的出现……。但是,终于没能挽留住他。”电话那端象是出现了静音,十几秒里听不到人声,静怡正想说话,那边又传来了声音,“孟姐,现在只我一人和儿子守在老爸身边,我想来你这里,来和你住几天,换一下心境。”静怡当即答应了,她期待着与自己的挚友重逢。

    明天是黎莉到京的日子,静怡头天便为黎莉收拾拆洗好了要用的被褥,铺好了松软的床铺。给黎莉用的床单和被罩的花色,都和静怡自己的一模一样。她还特地新买了一对自己喜爱的枕巾,分别铺在两人的枕头上,她要重温从小就有的两人在穿戴和卧室用品上保持一致的习惯。临窗桌子上,放着她悉心呵护的林屏轩送她的那盆火鹤花。

    第二天,天色放晴,静怡忙着将屋里收拾停当,到用过晚饭后已快八点半。正想走,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去从箱子里取出一张六寸大的她和黎莉在中学时的合影,将它压在桌上的玻璃板下,又用洁布将玻璃板擦亮,站在桌边看过几眼,才出门奔往车站。

    火车是正点到的,透过站台上的灯光,看着远端蜿蜒而来的列车,静怡止不住一阵兴奋,她迎着车来的方向,穿过站台上的人众,一直走到站台的尽头,去迎下久别的挚友。

    车头喘着气驶进车站。她数着从身边移过的一节节车厢,一节,两节……,忽然,一眼瞧见从一个车窗里探出的半个面孔,好熟悉!越来越清楚了,对!就是的。车窗越来越近,她情不自禁地喊了声“小莉!”那面孔闻声一动,立即从车里向她伸出手来,她也上前将手伸了过去。然而车身一点不理会人的感情,例行公事地驮着黎莉从她身边滑过。她又情急地穿过人群,追了回去。

    黎莉手里拎着一个小黑皮包,随着人流走下车,和迎上来的静怡紧紧握手。黎莉没有话,静怡却从她那疲惫的眼神和深陷的眸子里感到了她那强掩着的悲戚。静怡心想,“是啊,离了婚,之后又无奈地看着旧时的感情中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是碎心裂魂的啊。”

    “咱们出去吧。”静怡轻轻地说,眼睛柔柔地看着黎莉。

    “好的。”黎莉点一下头,手依然和静怡握在一起。两人跟着人群,缓缓地流出车站。

    “你这次出来,家里黎叔和孩子安置好了么?”静怡知道黎莉的母亲已在多年前去世。黎莉离婚后,带着儿子回到父亲身边,现在能与她经常相伴的,惟有需要她伺奉的老父和需要照顾的儿子。

    “都安置好了。”黎莉安详地回应,走过几步后接道,“我爸也说,我该出来几天,来和你叙叙旧,调节一下自己。他说他能照顾了自己。”

    一路上,静怡给黎莉讲说一些北京的天气,和自己工作生活的泛泛话题,不去提黎莉自己的事,生怕触着她的受伤的心。

    回到住处,推门入室,静怡招呼黎莉坐下休息,将沏好的一杯绿茶送到她手里。

    “喝点吧,一路上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一定累了。”

    “还算可以吧。就是夜间行车那段路程难受些。附近的一些乘客一路上放声说笑,而且不顾邻座,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列车员也不好管,弄得车里空气很糟。”

    “我也碰过这种情况。一个车厢里遇上这样一拨乘客,真让人腻味。”

    “这就是人说的‘国民素质’吧。听说在人国外,看不到在公众场合里有这情况的。”黎莉呷下一口茶,起身去将杯子放在桌上,眼光落在玻璃板下的那张六寸合影,凝注少顷后喟然道,“多少年过去了,你还保存得这么好。”

    “这张合影记录着咱俩的当年,这次你来我把它拿出来压在桌上,可以一起重温那些日子。”

    “合影那时候,打破头也想不到咱俩今天的情况,”黎莉回转身来在床边坐下,“不过,比起我来,你现在要好些。挣脱出来打拚到今天,算是‘北漂一族’里的成功者吧。”

    “‘成功’,得看怎么去说了。我不过是从饥饿线上挨了过来,有了衣可蔽体,食可果腹的淡泊生活,比起人真正的成功者们,就天差地别去了。”

    “那是自然,不是常听人说么,人比人,气死人。咱根本犯不上和那些人比,知足常乐是了。孟姐,我真羡慕你的日子,逍遥自在,我要当初像你一样蹦出来就好了,只可惜手上没有你的技术。”

    看着黎莉的话渐多起来,神情不再象下车时那样郁悒,静怡心想,许是和自己在一起,放开了心扉的关系。于是想引出关于黎莉自身,以及明光去世的话题。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你说得对,人要做到知足常乐,就会活得轻快。不过说我逍遥自在怕还到不了那个份上。我到今天没有被社会遗弃,说真的也是命不该绝。是老天把我从阴阳界上拉了一把才过来的呢。”

    “孟姐,你这些年只身在外,和亲人旧识隔得这么远,生活上孤独么?或者说有过孤独的感觉么?”

    “有过,特别是在我差点被死神领走的日子。但后来生活磨练了我的适应性,便少有那样的感觉了。其实,依着我的体会,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享受?我这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看法。”

    “觉着奇怪是么?这也自然,因为人对孤独总带有些消极的联想。”

    “可不可给我说说你的体会?它怎么到了你这里就有了享受的味道。”

    “在自己所处的人堆里,不用刻意去想展现自己,表白自己,还是淡泊利害好一些。在独处的时候,读读优秀文学作品,梳理一下思想,想想亲情,友情,比如和你在一起的往事,听听优美的音乐,欣赏影视,去感受与世无争的雅静,这样习惯了,其中的甘甜,只有自己能体味到。这样的个人生活,不该说是孤独,改说成独处倒还可以,你说呢?”

    “听你这么说,让我有种脱俗的感觉了。你的名字静怡,既安静又怡然,跟你说的那个境界很近,我这不是玩笑。”

    “还是别这么说。记得在什么杂志里我读到过一段文字,说心理学家认为,‘承受孤独,是一个健康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它和具备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是一样的。’你看看,连心理学家都用了‘承受孤独’这个字眼,却不用我说的‘享受独处’。依着我自己的体会,心理学家也未必尝到过独处的美好滋味。”

    黎莉浅笑道,“对同一种境遇,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人认为的‘孤独’,在你这里就成了‘独处’,这样就没有了‘孤’字的消极意思。”

    静怡不禁笑了,“字眼上的事,犯不着去抠它了。”她口气一转,“哎——,你的问题,就答到这里。我想问问,明光是怎么去世的?”

    黎莉的神情立即萧索起来,她轻轻咬一下嘴唇,看着静怡说:

    “上次的短信里,给你说了结果,至于他的详细情况——”

    “你再喝点。”静怡提起暖水瓶,给黎莉茶杯里续上热水,“咱俩在一起,你慢慢地说。”

    “自从跟李金生离了以后,经过不短的日子,我才从碎心的情绪里回到了常态。还好,他那边不想要孩子,我也不愿把身上落下来的生命留在一个生活不羁的人那里。”

    “离婚以后,孩子去他那里吗?”

    “去过,后来孩子不肯去,他对孩子也很无所谓,淡得很,就这样了。”她端起杯子抿了口茶,转过话绪,“前些日子,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明光他妈来的。我一听,呆了。”她的目光无神地落在静怡的脸上。

    静怡起身,过去和黎莉并坐在床边,拉过她的手,关切地问:

    “怎么说的?”

    “明光被人凶击头部成重伤,急送医院半个月后,成了植物人。”

    顿时,静怡只觉得全身肌肉紧了起来,当年明光在她脑里的那个令人亲近的面容一下子碎掉了。她机械地问道,“凶手呢?抓住没?”

    “这事得从头说起。明光当年高考失意,这你是知道的。后来,跟他爸妈迁住到了佳木斯。从他去后给我的信里,我觉得出他对那份感情的依恋和无奈。信里提到的理由,我隐约中理会得出那不是他本人的,而是一般家长对子女常说的那些道理。我能理解明光家长的心理,也能设身处地理解明光的苦衷。我在劝自己,也在给明光的信里劝他不要继续难为自己,希望他能和我维持良好的学友之谊,让我的遗憾的心得到点安慰。他回信同意了,尽管还流露着对旧情的不舍。”

    “后来你们有联系吗?”

    “有。不过双方成家后就失了联系,彼此都不愿引起对方家庭的扰动。出于同样的考虑,我自己婚姻的不顺和最后结局,也没有让他知道。他的情况我也不清楚,直到接到他妈的电话,我急急赶去佳木斯探视他的时候,才明白了他那里的一切。”

    “是他妈后来给你说的情况么?”

    “嗯,明光结婚后,发觉妻子在思想和生活上和自己矛盾不小。在他们家里,女的很少料理家务,明光倒成了里里外外的全能角色,尤其让他难忍的是,妻子与一般的女性不同,是个赌兴很盛的人。家里的钱财都由她把着,起初经常将时间花在麻将桌上,输了回家,明光一过问就干架。后来又伙上她弟去炒股,赔得一塌糊涂。明光到头来没法再忍,提出离婚,并且紧催她弟——是个赌徒——把骗借去炒股的三万元还清,不然就上法庭解决。结果婚是离了,可三万元追不回来,离了婚的妻子还帮着她弟赖账,闹得不可开交。

    “大概是离婚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明光在家正睡着,让人用木棒隔着被子在头上连续猛击,闵光呼救了几声,等到他父母闻声赶到他房里时,凶手已没了踪影。他被急送医院救治的时候,人已经深度昏迷。医院检查后说,明光是头部被人用被子包着用木棍猛击,脑部受到深度伤害,从那后他已经失去言语。凶手行凶后没有留下凶器或别的任何痕迹,很明显是一起谋划周到的凶案,案子到现在还没有破。

    “儿子失去了意识,过了些天,明光母亲想起儿子离婚前后给她倾吐心事时说的话,他给他妈说,‘万不该当初和黎莉分手,离开和自己相知多年,知根知底的人,让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擦肩而过’他妈给我说,明光思念我,却没有勇气打听我。他妈劝他说,‘给黎莉个电话,彼此问候一下总可以吧’可他没有,说是‘不去打扰她了。’出事以后的日子里,他妈想让我见一见明光,盼望我的出现能唤回他的意识,她从明光的笔记本里找出了我爸这里的电话,正好我一直在这边伺奉老人,接上了电话。

    “我赶到佳木斯他家的时候,他妈正在屋里,坐在一张小凳上,给儿子一口一口地喂饭。我看见一张矮床上,靠墙坐着一个形容憔悴,目光呆滞,毫无表情反应的人,他就是明光,当年我的班长,和我促膝交心的人。我当时忘情地扑了过去,从他妈手里接过饭碗。他妈嘴里唤着‘小光!小光!你看谁来了,是你常给妈说的黎莉,她来看你来了。’我端着碗,在他的床边一边喂饭给他说,‘明光,你看看我,认识我吗?我是黎莉,我来在你身边了,你给我点点头,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明光,你看看我,看看我,我是你的黎莉……”

    黎莉哽咽着说不下去。一旁的静怡,默默地握着黎莉的一只手,不出一声,让黎莉的感情自然地流淌。等了一会,黎莉继续说:

    “明光,一个大脑失去了意识的人,他的眼睛无神地,倦怠地,直直地看着我。我明白,尘世上的一切已经完全从他的意识中剥离了出去,留给他的是一幅瘦弱的躯壳,只能张嘴吃饭,汲取养分,如同一株植物。

    喂完了饭,我将碗给了他妈,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已经满面泪水,我扑在明光的腿上,失声哭了起来。

    “在他家呆了不到十天,我就回来了,给单位请的假已经到期,家里的老父和儿子也要照顾。临走时候,我交代他父母继续给他服用我带去的药,说以后我再来看望。没想到不出三个月,接到他妈的电话,说他已经去世,希望我能去,最后和他的遗容见一次面,让他的灵魂在爱的慰藉中去往天国。

    “我赶去了,是赶在殡仪馆火化前到的。告别室里,我尽力抑制住感情,见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安详平静。朦胧的意识中,我觉得他并没有离开,他正睡在那里休息。可是,凄绝的哀乐和那边并坐着的他的父母,以及寥寥的为他送葬的友人,使我清楚地意识到,明光是走了。 随着缓缓的人流,我走到他父母面前,紧握住二老的手,眼前一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让我的泪水如开了闸的洪流,一下子泻了出来。

    “ 回到他的家,我帮两位老人整理明光的居室。无意中,在他床头柜抽屉的最下面,看见当年我送他的那本《新华词典》。打开扉页,是我的笔迹:

    赠学友明光: 典册存知音

    后面空白的落款,只有明光自己知道是谁。词典依旧,人事已非,熟悉的赠物让我入目心酸。他已经走了,可我心里还装着他,我在为他祈祷,愿他在通往天国的途中一路走好。”

    屋子里是令人窒息的寂然,两人一动不动,任由泪水静静地在滑落,四壁间的空气里涨满了伤感。忽然,他俩紧紧相拥在一起,语言已经失去了分量,惟有无言的拥抱,能表达他俩对明光的哀思。

    过了好久,静怡搭着黎莉的两臂轻声道,“躺着歇息好么?知道你这些日子很累心,来的路上又没睡好,躺下来咱们随心聊,跟小时候上学那时候一样,一直聊到困睡过去。”

    两人洗漱完,各自回到床边。黎莉指着床说,“你说小时候,我今天真又回到过去那样的感觉。你看,两人的床单,被罩,枕巾,又是一模一样了。你是有意这么准备的吧。”

    “对,是有意的,想找回过去了许多年的那种感觉,虽然你我都是已过孔老圣人说的‘不惑之年’的人。”

    “不光是你和我,当年的同班同学,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人人都到了这个年龄段。你还能记得头次回去,我们几个人一起在北街那家《聚宾餐厅》的聚会么?”

    “记得,还挺清楚。不过盛会不常,佳时难再,那次与几个同学和友人的天涯重聚,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怅惘。不过我告诉你件事,你这次回去,我跟你一道回。”

    “是么?”

    “对,回去陪爸妈些天后,到上海去工作。”

    “你不在这儿了?”

    “嗯,已经向经理辞了工作,上海那里有我个好友邀我去那里。”

    “真有你的,闯完北京又去闯上海,你真是闯出道儿来了。”

    “唉,怎么给你说呢,一下也说不清楚,我只能说是天意吧。我这次跟你回去,还能见到过去的老同学么,你平常见过他们谁没有?”

    “自打上次《聚宾餐厅》大家相聚后,我对他们知道得越来越少,唯有你和我,彼此的皮毛情况还知道些。”

    “皮毛情况?是不是还不够?”

    “不知是天意的安排还是什么,你看,命运把咱俩引到了同一个状态:都成了单身,都带一个儿子。不过这些年不同的经历中,个人的细情就难说一样了。”

    “细情?”灯光下,静怡疑问地朝对床的黎莉看,心里朦朦地觉出对方话里的所指。这时,黎莉也侧过脸来,两人的视线适巧成了正接触。

    “对,我说细情,是感情层面的事。前面听你说过了,你觉得独处是一种享受,这方面,我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准,这就是彼此的差异,说明你能自我调适,精神生活并不贫乏。不过,精神生活恐怕不一定是限在自我的圈子里。我知道社会上有不少的独身主义者,并说自己过得不比有家有室的人差。如果是这样,又怎么理解‘人是感情最富有的动物’这句话?思想需要交流,感情需要寄托,少了交流和寄托,能说自己活得滋润么?”

    “我现在是独身,但不是独身主义者。还是在几天前,《北京晨报》上有篇报道,标题是:京城有100万不结婚的人。文章里说,‘……,在全国,单身人口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我想,这100万的单身族里,抱独身主义观念的人一定很少。说独身的人未必过得比某些有家有室的人差,这我是信的。就拿咱俩说,是现在活得自在,还是跟李金生,瞿立他们绑在一起活下去自在?咱自己很清楚。不然,你我就不用从家里挣脱出来了。独身的人,有各自的精神世界。对你,我是了解的,是个感情中人,而且很细腻,你当年和现在对明光的感情就很说明问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问题是感情怎么寄托,寄托给谁?”

    “我讨厌对女性垂涎的轻薄同事,讨厌猫头鹰一样馋盯着自己的上司,讨厌人前一副人相,人后变着花样纠缠女性的人,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从婚姻中走出来的女性。我有时在想,为什么好的男人遇不上同样好的女人,就象明光;又为什么像你我这样的女性,偏偏遇上陈霄广,瞿立,李金生那种人。社会上像这样错位结合的家庭有多少,不清楚,不过肯定不是个小数。”

    说到最后,黎莉颓然收息了话绪,眼望着屋顶,仿佛在追寻着答案。

    静怡轻轻叹道:

    “所以说,在爱情和婚姻上,多些慎重是多么的重要。现在说这话,对于你和我是种深切的反省。好了不说远了吧,说说看,你在家乡跟旧日的朋友们常见不?”

    “很少。倒是两三个月前碰见你原来机械厂的小项。听她说那个王厂长王洪良死了,不知道吧?”

    “是么?”

    “说是厂子垮了,他因为涉嫌挪用国有资产,让抓起来关了很长日子,放出来后病倒在家,不久就死了。”

    “这个结果,得怨他自己不干不净,国家的钱财,能容得了他乱贪乱占!”

    “小项说,原先厂里的职工听说后,都高兴着呢,说早该抓他了。”

    静怡不由得想起当年王洪良对自己,特别是发生在小娟身上的事。她叹道:

    “国家干部,心术要不正的话,干起违法乱纪的事来,比百姓的能量大得多,而且胆也大。我爸给我说过,活人要活的实诚,不该得的便宜就甭去琢磨。可惜有的干部就是耐不住要去犯禁,你说是不是?…小莉,…小莉!”连叫了几声,不见回应。细听,对床传来微微的呼吸声,静怡心想,“累了这一路,她是该好好休息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