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通过门卫的指引,他来到了工厂二楼的人事部,经过人事部主任的询查与登记,在确定了冯晓骥的工作意向后,便正式录用了他。
随着被生产科科长领进生产车间,一股呛人的气味直扑鼻孔,车间内充满着各种化学药水的混合味道。生产车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要是配料工用作配料加料和倒料的工作区域,一个挨着一个的大铁罐就是化合乳胶和建筑胶的容器。每个容器装2-3吨的铁罐把生产车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用作配料看罐,下层用作接料以及添加小料55过秤中间的托盘是用来上下料的平台,南面靠墙的一个小罐是用来生产密封胶的罐。此时的生产车间工人们紧张地忙着接料和包装,是以尽管对
生产科科长万有才领着冯晓骥穿过挨着生产车间的成品仓储库来到了原料库仓库,各种化学原料的气味较之生产车间似乎更为强烈。在生产科科长万有才的一一介绍下,冯晓骥初步认识了什么叫甲醛,甲醇,液醋酸乙稀,二丁酯,盐酸,固醋酸乙稀。漂白粉,淀粉等十几种化学原料和辅加原料。冯晓骥这才知道发出浓烈气味的只要是甲醛和盐酸,不仅气味强烈刺鼻,而仅如果不小心溅到眼睛中很可能造成失明,而且绝大多数化学原料是易燃易爆物品,是以厂区严禁烟火。
冯晓骥领了套工作服后,便开始跟着配料师干活,配料师程葛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头,白胖胖的看上去很和蔼。告诉冯晓骥学东西不要急慢慢来,其实配料也很简单,只要能看出“变色”就基本出徒了。不过他告诉冯晓骥别看配料工作轻松。其实责任重大,产品质量这一关完全在他们这一工序,做乳胶千万不能出手,若稍微出水,产品质量就要受到出水,严重的出水产品就要废掉,若扔掉就会损失严重,不扔掺入下一批次虽能挽回损失可影响质量,院中那面多桶约有多吨的就是积攒的废胶。
顺着程葛的手指看,果然院中靠厕所边摆着二百多桶以米高的蓝色大桶,若不是程葛说是废胶,冯晓骥还以为是原料呢,因为那些蓝桶看似是装着甲醛和甲醇的大桶。
冯晓骥不禁问道:“那为什么会出水呢,难道没有办法吗?”
程葛老脸一红道:“这主要是配料工看罐时因受车间内机器轰隆隆影响,时间又长,车间温度又高;常温至少有四十度,夏天可达五十度,这还是有空调,不然温度会更高。是以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打瞌睡,偶尔错过看变色的时间”也是常有的事儿。当然在加小料中也由于分量差不多是估算的,很容易出现误差从而造成出水。
另外由于在新配制的乳胶中还要兑入废胶,更容易出水,造成恶性循环,几乎每留一天差不多要做一罐废胶,这也就是外面的蓝桶总也不见少的原因。
哦,怪不得呢,看来与责任心与技术水平有关,冯晓骥心道。从程师傅那儿他了解到,为什么配料工的能力和责任心稍差,老板还不得不用的原由。原来由于成天和化学药品打交道,尤其甲醛和盐酸,皮肤丝毫沾之不得。可由于戴着胶皮手套工作,也照样皮肤过敏;何况那些化学气体也顺着流汗的汗毛孔照样侵入皮肤,是以即使不沾碰着它们,时间久了,皮肤照样发炎溃烂,瘙痒无比,那种痛苦滋味让人无法忍受,是以很少有人干得时间长了,最多二三年,最少几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技术很难达到指标,责任心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况且工作时间从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六点半,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两三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虽然加班费每小时五六元钱,可时间久了,对于喜欢有更多自由时间的年轻人来说,金钱刺激只能有效一时,所以看似一个月两千左右的工资,很少有年轻人能坚持长久的。
从程师傅口中冯晓骥大致了解了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心中对这份工作便有了更深的了解。由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汤老师,可工作时间却无法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出去碰运气,心中不免有些沮丧。转念一想,茫茫人海又不知道汤老师究竟在哪座城市,自己的出发点是盲目的,只是抱着幻想期望邂逅的巧合,无异于海底捞针的这种近乎白痴的举动只有自己能够做得出。既然选择了这种漫无目的的渺茫追求,那就暂且安下身来,期待奇迹的发生,哪怕白发皤然的一天。
冯晓骥由于对工作的新奇,是以面对化合罐胶液撞击罐体的轰鸣声,化合罐散发出的炙人热浪以及化合物气体的难闻气味,并未有昏昏欲睡的恹倦神态,除了程师傅还在来回走动看罐观察罐内变化外,令两个配料工范伟和余彪时不时跑到锅炉房借吸烟之机打瞌睡。
冯晓骥心中虽有些暗笑,但也理解,昨天晚上倒完料已经十二点了,倒完料还要看罐一小时。下班时已是一点多了,早晨五点半就起床开始备料,中间吃完早饭开始配料直到现在看罐才腾出空闲来,看罐其实有两个人足够,令两个人可以偷空偷点儿懒打个盹,当然不能让老板看见。
“小冯,你快来看,这罐特制白胶马上要变色了!”冯晓骥知道看变色是配料工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几天来在这环节不是被支配倒运原料就是加小料,要不就是帮包装车间挪桶封箱。幸亏今天那两位都去锅炉房偷懒睡觉去了,就只有程师傅带着自己看罐,机会就在眼前岂能错过。他一个箭步冲到罐边从透视镜中往罐内看。“变色”就是这个样子!程葛指着罐内道。
冯晓骥看着罐内的胶液漩涡的周围正均匀而略平缓地向外荡旋,而不似刚升温几小时的那个迅疾漩涌的样子;另外配料加水后升温中的颜色起初是淡淡的,而现在通过观察镜中看到的颜色是深色的。
“快!快放气!拿水管降温!变色后一两分钟内若不及时放气降温,就会发生出水。我去告诉锅炉工停气!”在程葛的指导下, 冯晓骥拧开变色罐的气阀,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水龙带,开始向罐体顶部喷水降温。冯晓骥边喷水边暗暗感到幸运,想不到几天工夫自己便有幸看到了变色,学会了看变色,这是一般配料工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常情况下配料工学会看变色至少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而自己一周还不到。一周不到的时间,他不仅对各种化学原料的识别了如指掌,而且大致几种普通胶种的配方也已掌握,诸如升温加料等工艺流程已经熟知于胸,想不到自己的工作如此顺利,他不由暗暗高兴。
也是该着冯晓骥露脸,会了看变色的第二天,由于余彪感冒没有上班,来了一批甲醛和固液醋酸乙烯原料,原本应该新人下去干零活,犯困的范伟便主动下去卸原料。其实程葛的虽然年纪偏大,但也架不住熬,周围几个大罐升温八九十度,相当于身边围着几个小锅炉,一连几个小时看罐,机器的轰鸣声和蒸蒸高温烘烤下不昏昏欲睡才怪。是以待范伟下去后,程葛对冯晓骥道:“小冯,你先看会儿,我下去到锅炉房抽根烟,估摸变色还得个把小时。”他其实不知道,心细的冯晓骥在昨天已经学会了看变色。
“好,程师傅那你去歇会儿吧。”冯晓骥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似乎有些有了谱,今天变色肯定要提前。因为在兑盐酸小料时应将秤好的盐酸留三公斤,看情况是否添加,盐酸少些变色自然慢些,多些就将提前,而且容易出水,恰当好处才能和预计时间吻合。谁知范伟往罐内加盐酸时手上用劲过猛,一桶盐酸几乎倒了个干净,只剩下不到以公斤,但程葛却不知道这一情况。
程葛下去还不到两分钟,化工厂老板许玉斌便进了车间,一星期前去外地考察市场。他对几乎每两三天便生产出一罐废胶的现状很焦急,决定要亲自抓生产这块儿,刚回到家的他来不及休息便来到厂里,一进车间便看到俊秀清逸的冯晓骥,知道陌生的他定是新招的工人。
“人都到哪儿去了?”许玉斌边走上舷梯边似是发问地自言自语道。“哦,都卸原料去了。许老板,我叫冯晓骥,是新来的。”冯晓骥一眼认了出来眼前的老板,经理办公室营业执照上相片让他判断。穿着灰色西装的他个头不高,黑黑瘦瘦的典型广东大额头,一双眼睛目光锐利,透射出精明干练;但蕴藏着的和蔼又让人觉得平易近人。
“噢,你认识我?他们怎么能只派你一个新人看罐。真是的!”许玉斌对程葛居然你一个刚刚入厂几天的新人看罐大为光火。
“哦,可能是离变色还有一段时间,他们便让我留下先看着,许是时间长了,俩个师傅困了,下去活动活动。”冯晓骥隐瞒了程葛下去打瞌睡了,只是是他们同去卸原料了。
“听口音你好像是东北人,哪里人?”听了冯晓骥的解释,他稍稍放下了心。“我是辽宁人,在辽南的一个小山村。”冯晓骥回答着老板的话,眼睛却有意无意地往观察镜瞄了一下,发现胶液颜色正由淡转深,漩涡正逐渐放缓均匀漾散。急忙道:“老板,快去告诉停气!变色了!”
“什么!”许玉斌似乎不信地扒拉开冯晓骥,向罐内看去,可不是,胶液已经变色了。遂顾不得身份,蹬蹬蹬跑下去告诉锅炉工停气。冯晓骥这边也赶紧放气降温,当许玉斌回来时,冯晓骥已经处置妥当道:“没什么大事,幸亏发现及时,只是有些轻微出水。”
“什么!你竟能看出轻微出水?许玉斌似乎难以相信地再次扒拉开冯晓骥,凑近观察镜,果然深色的胶液上面似乎有一层薄薄的水雾。
“如果盐酸少加一丁点儿,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冯晓骥虽然知道这次轻微出水的责任不在自己,可老板就在身边,令他感到一丝不安。”“没关系的,小冯!”许玉斌站直了身躯,反过身来安慰似地拍了拍冯晓骥的肩头道:“想不到你才来几天就基本掌握了配料的技术,作为老板,我很高兴有你这么位员工。今天如果不是你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这两罐价值三万多的乳胶王就又要成废胶了。作为对你的奖励,我决定对你免去试用期,可以直接拿配料工的工资待遇。”
冯晓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这毕竟是从老板的口中说出的。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令他即感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其实今天他只知道变色时间可能会提前,至于提前多少分钟,他也不知道,恰好歪打正着地瞄了那么一眼,让老板撞上了,结果就幸运的被老板赏识。
如果说金庸和琼瑶是我文学上的梦中情人,那我将矢志不渝的为之追求,并为之奋斗。在武侠创作上要达到金前辈的高度,是不可能的,我只有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现在只完成一部作品的我目标是写十部左右的武侠小说。我也不可能象陈前辈那么高产,不过以男人为题材的我会把男人写的更感性和性感。
随着被生产科科长领进生产车间,一股呛人的气味直扑鼻孔,车间内充满着各种化学药水的混合味道。生产车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主要是配料工用作配料加料和倒料的工作区域,一个挨着一个的大铁罐就是化合乳胶和建筑胶的容器。每个容器装2-3吨的铁罐把生产车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用作配料看罐,下层用作接料以及添加小料55过秤中间的托盘是用来上下料的平台,南面靠墙的一个小罐是用来生产密封胶的罐。此时的生产车间工人们紧张地忙着接料和包装,是以尽管对
生产科科长万有才领着冯晓骥穿过挨着生产车间的成品仓储库来到了原料库仓库,各种化学原料的气味较之生产车间似乎更为强烈。在生产科科长万有才的一一介绍下,冯晓骥初步认识了什么叫甲醛,甲醇,液醋酸乙稀,二丁酯,盐酸,固醋酸乙稀。漂白粉,淀粉等十几种化学原料和辅加原料。冯晓骥这才知道发出浓烈气味的只要是甲醛和盐酸,不仅气味强烈刺鼻,而仅如果不小心溅到眼睛中很可能造成失明,而且绝大多数化学原料是易燃易爆物品,是以厂区严禁烟火。
冯晓骥领了套工作服后,便开始跟着配料师干活,配料师程葛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头,白胖胖的看上去很和蔼。告诉冯晓骥学东西不要急慢慢来,其实配料也很简单,只要能看出“变色”就基本出徒了。不过他告诉冯晓骥别看配料工作轻松。其实责任重大,产品质量这一关完全在他们这一工序,做乳胶千万不能出手,若稍微出水,产品质量就要受到出水,严重的出水产品就要废掉,若扔掉就会损失严重,不扔掺入下一批次虽能挽回损失可影响质量,院中那面多桶约有多吨的就是积攒的废胶。
顺着程葛的手指看,果然院中靠厕所边摆着二百多桶以米高的蓝色大桶,若不是程葛说是废胶,冯晓骥还以为是原料呢,因为那些蓝桶看似是装着甲醛和甲醇的大桶。
冯晓骥不禁问道:“那为什么会出水呢,难道没有办法吗?”
程葛老脸一红道:“这主要是配料工看罐时因受车间内机器轰隆隆影响,时间又长,车间温度又高;常温至少有四十度,夏天可达五十度,这还是有空调,不然温度会更高。是以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打瞌睡,偶尔错过看变色的时间”也是常有的事儿。当然在加小料中也由于分量差不多是估算的,很容易出现误差从而造成出水。
另外由于在新配制的乳胶中还要兑入废胶,更容易出水,造成恶性循环,几乎每留一天差不多要做一罐废胶,这也就是外面的蓝桶总也不见少的原因。
哦,怪不得呢,看来与责任心与技术水平有关,冯晓骥心道。从程师傅那儿他了解到,为什么配料工的能力和责任心稍差,老板还不得不用的原由。原来由于成天和化学药品打交道,尤其甲醛和盐酸,皮肤丝毫沾之不得。可由于戴着胶皮手套工作,也照样皮肤过敏;何况那些化学气体也顺着流汗的汗毛孔照样侵入皮肤,是以即使不沾碰着它们,时间久了,皮肤照样发炎溃烂,瘙痒无比,那种痛苦滋味让人无法忍受,是以很少有人干得时间长了,最多二三年,最少几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技术很难达到指标,责任心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况且工作时间从早晨六点半到晚上六点半,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两三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虽然加班费每小时五六元钱,可时间久了,对于喜欢有更多自由时间的年轻人来说,金钱刺激只能有效一时,所以看似一个月两千左右的工资,很少有年轻人能坚持长久的。
从程师傅口中冯晓骥大致了解了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心中对这份工作便有了更深的了解。由于自己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汤老师,可工作时间却无法让他有充裕的时间出去碰运气,心中不免有些沮丧。转念一想,茫茫人海又不知道汤老师究竟在哪座城市,自己的出发点是盲目的,只是抱着幻想期望邂逅的巧合,无异于海底捞针的这种近乎白痴的举动只有自己能够做得出。既然选择了这种漫无目的的渺茫追求,那就暂且安下身来,期待奇迹的发生,哪怕白发皤然的一天。
冯晓骥由于对工作的新奇,是以面对化合罐胶液撞击罐体的轰鸣声,化合罐散发出的炙人热浪以及化合物气体的难闻气味,并未有昏昏欲睡的恹倦神态,除了程师傅还在来回走动看罐观察罐内变化外,令两个配料工范伟和余彪时不时跑到锅炉房借吸烟之机打瞌睡。
冯晓骥心中虽有些暗笑,但也理解,昨天晚上倒完料已经十二点了,倒完料还要看罐一小时。下班时已是一点多了,早晨五点半就起床开始备料,中间吃完早饭开始配料直到现在看罐才腾出空闲来,看罐其实有两个人足够,令两个人可以偷空偷点儿懒打个盹,当然不能让老板看见。
“小冯,你快来看,这罐特制白胶马上要变色了!”冯晓骥知道看变色是配料工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几天来在这环节不是被支配倒运原料就是加小料,要不就是帮包装车间挪桶封箱。幸亏今天那两位都去锅炉房偷懒睡觉去了,就只有程师傅带着自己看罐,机会就在眼前岂能错过。他一个箭步冲到罐边从透视镜中往罐内看。“变色”就是这个样子!程葛指着罐内道。
冯晓骥看着罐内的胶液漩涡的周围正均匀而略平缓地向外荡旋,而不似刚升温几小时的那个迅疾漩涌的样子;另外配料加水后升温中的颜色起初是淡淡的,而现在通过观察镜中看到的颜色是深色的。
“快!快放气!拿水管降温!变色后一两分钟内若不及时放气降温,就会发生出水。我去告诉锅炉工停气!”在程葛的指导下, 冯晓骥拧开变色罐的气阀,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水龙带,开始向罐体顶部喷水降温。冯晓骥边喷水边暗暗感到幸运,想不到几天工夫自己便有幸看到了变色,学会了看变色,这是一般配料工可遇而不可求的。正常情况下配料工学会看变色至少要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而自己一周还不到。一周不到的时间,他不仅对各种化学原料的识别了如指掌,而且大致几种普通胶种的配方也已掌握,诸如升温加料等工艺流程已经熟知于胸,想不到自己的工作如此顺利,他不由暗暗高兴。
也是该着冯晓骥露脸,会了看变色的第二天,由于余彪感冒没有上班,来了一批甲醛和固液醋酸乙烯原料,原本应该新人下去干零活,犯困的范伟便主动下去卸原料。其实程葛的虽然年纪偏大,但也架不住熬,周围几个大罐升温八九十度,相当于身边围着几个小锅炉,一连几个小时看罐,机器的轰鸣声和蒸蒸高温烘烤下不昏昏欲睡才怪。是以待范伟下去后,程葛对冯晓骥道:“小冯,你先看会儿,我下去到锅炉房抽根烟,估摸变色还得个把小时。”他其实不知道,心细的冯晓骥在昨天已经学会了看变色。
“好,程师傅那你去歇会儿吧。”冯晓骥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似乎有些有了谱,今天变色肯定要提前。因为在兑盐酸小料时应将秤好的盐酸留三公斤,看情况是否添加,盐酸少些变色自然慢些,多些就将提前,而且容易出水,恰当好处才能和预计时间吻合。谁知范伟往罐内加盐酸时手上用劲过猛,一桶盐酸几乎倒了个干净,只剩下不到以公斤,但程葛却不知道这一情况。
程葛下去还不到两分钟,化工厂老板许玉斌便进了车间,一星期前去外地考察市场。他对几乎每两三天便生产出一罐废胶的现状很焦急,决定要亲自抓生产这块儿,刚回到家的他来不及休息便来到厂里,一进车间便看到俊秀清逸的冯晓骥,知道陌生的他定是新招的工人。
“人都到哪儿去了?”许玉斌边走上舷梯边似是发问地自言自语道。“哦,都卸原料去了。许老板,我叫冯晓骥,是新来的。”冯晓骥一眼认了出来眼前的老板,经理办公室营业执照上相片让他判断。穿着灰色西装的他个头不高,黑黑瘦瘦的典型广东大额头,一双眼睛目光锐利,透射出精明干练;但蕴藏着的和蔼又让人觉得平易近人。
“噢,你认识我?他们怎么能只派你一个新人看罐。真是的!”许玉斌对程葛居然你一个刚刚入厂几天的新人看罐大为光火。
“哦,可能是离变色还有一段时间,他们便让我留下先看着,许是时间长了,俩个师傅困了,下去活动活动。”冯晓骥隐瞒了程葛下去打瞌睡了,只是是他们同去卸原料了。
“听口音你好像是东北人,哪里人?”听了冯晓骥的解释,他稍稍放下了心。“我是辽宁人,在辽南的一个小山村。”冯晓骥回答着老板的话,眼睛却有意无意地往观察镜瞄了一下,发现胶液颜色正由淡转深,漩涡正逐渐放缓均匀漾散。急忙道:“老板,快去告诉停气!变色了!”
“什么!”许玉斌似乎不信地扒拉开冯晓骥,向罐内看去,可不是,胶液已经变色了。遂顾不得身份,蹬蹬蹬跑下去告诉锅炉工停气。冯晓骥这边也赶紧放气降温,当许玉斌回来时,冯晓骥已经处置妥当道:“没什么大事,幸亏发现及时,只是有些轻微出水。”
“什么!你竟能看出轻微出水?许玉斌似乎难以相信地再次扒拉开冯晓骥,凑近观察镜,果然深色的胶液上面似乎有一层薄薄的水雾。
“如果盐酸少加一丁点儿,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冯晓骥虽然知道这次轻微出水的责任不在自己,可老板就在身边,令他感到一丝不安。”“没关系的,小冯!”许玉斌站直了身躯,反过身来安慰似地拍了拍冯晓骥的肩头道:“想不到你才来几天就基本掌握了配料的技术,作为老板,我很高兴有你这么位员工。今天如果不是你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这两罐价值三万多的乳胶王就又要成废胶了。作为对你的奖励,我决定对你免去试用期,可以直接拿配料工的工资待遇。”
冯晓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这毕竟是从老板的口中说出的。这突如其来的幸福令他即感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其实今天他只知道变色时间可能会提前,至于提前多少分钟,他也不知道,恰好歪打正着地瞄了那么一眼,让老板撞上了,结果就幸运的被老板赏识。
如果说金庸和琼瑶是我文学上的梦中情人,那我将矢志不渝的为之追求,并为之奋斗。在武侠创作上要达到金前辈的高度,是不可能的,我只有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现在只完成一部作品的我目标是写十部左右的武侠小说。我也不可能象陈前辈那么高产,不过以男人为题材的我会把男人写的更感性和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