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第八章
宫女这时也沏好了茶,恭敬的端着茶盘,把热茶分别放到了康熙与胤礽面前。康熙的那杯茶是武夷岩茶,而胤礽则依旧是碧汤清澈的六安瓜片。
宫内的茶都是泡好后等凉的差不多才会端上来,温度刚刚适宜,胤礽等康熙喝过茶后,拿起自己面前的茶也轻轻抿了一口。
康熙在东暖阁陪着胤礽小坐一会儿,闲聊了一些话后就又离开了。
胤礽在康熙走后还是坐在窗边的坐塌,看着窗外的鹅毛般的飞雪,捧着手中尚还温热的茶碗,思绪翻飞到许多年以前,那个自己才只是个幼童的时候。
那块雕着莲花的暖玉,自己曾经有过,也是那样的精致。
自皇父亲自系在自己衣上的时候,自己就整日带在身边,从未离过身。直到被皇父禁锢在咸安宫,自己依旧带着那块玉佩。
可惜最后终究是碎了,顺着手碎在了地上。最想珍惜的东西,却最容易碎。
系在衣襟外的玉佩终究会碎,禁不起一点磕碰,还是不若把它系在颈间,永不离身吧。
胤礽坐在暖阁内,一直到那杯茶已经凉透。
冰凉的瓷杯捧在手中有些刺骨,胤礽把它放回到了桌上,向宫女吩咐道:“把茶碗收拾下去吧,不用再重新沏了。”
宫女听后收拾了茶碗下去了。
梁九功带去的那块暖玉不一会儿就换好了丝绳,让梁九功亲自送了回来,换上的是一条红色的丝绳,简单明了,没有任何的装饰。
胤礽接过系着红色丝绳暖玉,对梁九功道:“劳烦公公了。”
“不劳烦,不劳烦。”梁九功卑微道:“这本就是奴才分内的事儿。”
胤礽道:“公公想必还有事,我亦不敢多留。秋叶,替我送梁公公回去吧。”
“是。”一旁的宫女福身道。
送走梁九功后,胤礽细细看着手中的那块暖玉。晶莹润泽,触手生温,的确是块难得的暖玉,皇父对他向来不会吝啬。胤礽把红绳戴在颈间,让暖玉垂在了胸前。红色的丝绳,配着珍贵的暖玉,以及马褂上绣着的绛红牡丹,这样看着,倒是多了些喜庆的意味。
胤礽把暖玉放在了衣内,没再让暖玉垂在马褂外。胤礽想的很简单,与寻常那些装饰的物什不同,这块玉只要自己随身带着便好,无需放在衣外显露。
清晨的风吹了过来格外的冰寒,再加上昨夜又下了场大雪,天气比昨日冷了许多。暖炉放在一边,炭火已经变凉了,宫女重新添上了炭火,端到胤礽面前。
胤礽捧着暖炉坐在坐塌上,闲看着屋外的落雪。虽是正月初一,但对胤礽来说,其实与平日并无太大的分别。那些年世间沉浮下来,岁月时节于他,早已没了太多的意义。
宫内到处都张贴上了红纸,挂着大红的对联,宫里的主子奴才脸上也多少带些喜色,整个紫禁城看起来充满喜气。宫内过新年,无非是各宫备下酒席,各自小聚庆祝一番罢了,除夕家宴并非所有人都可参加。另外一般各宫的主子到这个时候,通常都会备下一些银钱之类东西,用来赏赐给自己宫中的奴才们。康熙作为整个紫禁城的主子,则早已备好装有如意的荷包,来赏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以及宫女太监们。
胤礽没有准备这些,一则他年纪尚小,根本无需准备这些,二则他所住的地方毕竟不是自己的宫殿,而是天子所居的乾清宫。
自己以后应该还是会去毓庆宫居住吧,在那个专程为自己而建下的毓庆宫。左侧是祭祀的奉先殿,右侧则是斋戒的斋宫。胤礽眼眸微微黯淡,这样的位置,不难知道皇父的心思,只可惜答案却在一线之差。
未初,康熙去了乾清宫的前殿赴宴,胤礽在西暖阁用膳。
因为是初一,所以膳菜比平时都要丰盛许多,一碟碟的菜肴堆满整个膳桌。胤礽跟康熙一样,饮食多为清淡,不喜味道浓厚,桌上大多都是摆着些素菜,其他都是一些勃勃糕点之类。
胤礽胃口一向不是很大,用膳只是用少许。胤礽用过膳后吩咐道:“都撤下去吧,以后用膳不必上这么多道了,让御膳房删减一些下来。”
胤礽用过膳后,斜靠在坐塌边休息,微微有些闲散的模样。一直放在床头边的梅枝,被装在珐琅花瓶里用水浸着,这几天放着都尚未枯萎,一直透着鲜嫩的色彩,泛着浓郁的花香。
胤礽侧过头看着那瓶腊梅,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了轻微的枯萎的迹象,不过也是,已经放了好几日。胤礽回头对宫女吩咐道:“你们平日在宫内行走,应该知道御花园的梅树在哪处,出去折几枝梅花回来,把花瓶里的腊梅换了。”
一名宫女上前道:“太子殿下想要哪种的梅花?”
胤礽微微一笑,“随意即可。”
“奴婢明白了。”宫女听后出了门外,去御花园折梅花。
胤礽午后在西暖阁小睡了一阵,这是素日以来的习惯,直到降至申时才醒过来。醒时,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雪后晴朗,日光斜照在紫禁城。
胤礽从床上起身,整理好衣襟,然后吩咐了宫女给自己去沏上一杯茶。“对了,再让御膳房的人做一盘百花糕端上来吧。”胤礽道。
茶和百花糕很快就被端了上来,胤礽抿了口茶,没有去用百花糕。
其实胤礽也不过是临时兴起,偶然想起有一次与皇父出巡,皇父曾让自己尝过的百花糕。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胤礽已经想不起来了。时间过得太久,一些事情多半都被忘却了。
宫廷内的御厨也会做寻常的糕点,不过却很少在膳菜当中做,因为一般的膳菜都是有定例,不会去做其他的菜肴。胤礽只是模模糊糊想起的事,早已忘了百花糕是什么样子,味道又是如何,只是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情,似乎是很开心,但却忘了是因为什么而开心。
百花糕的口感细腻,味道纯甜清香,喜欢的孩童还是不少。
胤礽用筷子夹起一块百花糕尝了尝,再喝下一口碧绿的清茶,百花糕的纯甜夹带着六安瓜片微微的苦涩,还有混在一起的糯米粉香味和青茶的茶香。胤礽唇角勾起一丝微笑,他倒是觉得这个味道不错。
用过百花糕,胤礽喝下杯中尚未喝完的茶,这时有宫女过了来,说道:“太子殿下,惠嫔娘娘派人送来一盒亲手做的福寿糕。”
胤礽点了点头,道:“惠嫔也是一片心意,你让人收下来放着吧。”对于惠嫔送礼,胤礽并不感到惊讶,宫内各处逢年过节送礼亦是惯例,若是不送反倒失了礼数。惠嫔让人送来一盒福寿糕,心意倒是不错,也很应景,至于是否真心希望自己福寿双全,那就不必猜测了。
胤礽让人收下惠嫔送过来的福寿糕,没有提及回送什么的话。对于胤礽来说,这些表面功夫,他都无心再去做。
下午后,各宫就开始陆续送礼过来。虽然未必喜爱胤礽,但胤礽毕竟是太子,该有的礼数都不能缺。佟贵妃也命人送来了一柄碧玉如意和一些摆设在屋内的物件,俱是一些珍贵小巧的物件儿。另宫内的宜嫔、通嫔几位嫔妃也各自送了礼过来,独缺荣嫔。
胤礽没有在意,只吩咐宫人把各宫嫔妃送过来的东西收了起来。荣嫔一向为人自傲,也无需理会,因上次的事恐怕还在记恨自己。不过这样的人,通常在后宫也不会顺风顺水太久,除非一直深得皇宠。
浮生悠然,何必用来计较这些。胤礽捧着那碗新沏好的茶,轻轻闭上双眸,勾起一丝浅笑。
只愿,岁月悠然而度。
宫内的茶都是泡好后等凉的差不多才会端上来,温度刚刚适宜,胤礽等康熙喝过茶后,拿起自己面前的茶也轻轻抿了一口。
康熙在东暖阁陪着胤礽小坐一会儿,闲聊了一些话后就又离开了。
胤礽在康熙走后还是坐在窗边的坐塌,看着窗外的鹅毛般的飞雪,捧着手中尚还温热的茶碗,思绪翻飞到许多年以前,那个自己才只是个幼童的时候。
那块雕着莲花的暖玉,自己曾经有过,也是那样的精致。
自皇父亲自系在自己衣上的时候,自己就整日带在身边,从未离过身。直到被皇父禁锢在咸安宫,自己依旧带着那块玉佩。
可惜最后终究是碎了,顺着手碎在了地上。最想珍惜的东西,却最容易碎。
系在衣襟外的玉佩终究会碎,禁不起一点磕碰,还是不若把它系在颈间,永不离身吧。
胤礽坐在暖阁内,一直到那杯茶已经凉透。
冰凉的瓷杯捧在手中有些刺骨,胤礽把它放回到了桌上,向宫女吩咐道:“把茶碗收拾下去吧,不用再重新沏了。”
宫女听后收拾了茶碗下去了。
梁九功带去的那块暖玉不一会儿就换好了丝绳,让梁九功亲自送了回来,换上的是一条红色的丝绳,简单明了,没有任何的装饰。
胤礽接过系着红色丝绳暖玉,对梁九功道:“劳烦公公了。”
“不劳烦,不劳烦。”梁九功卑微道:“这本就是奴才分内的事儿。”
胤礽道:“公公想必还有事,我亦不敢多留。秋叶,替我送梁公公回去吧。”
“是。”一旁的宫女福身道。
送走梁九功后,胤礽细细看着手中的那块暖玉。晶莹润泽,触手生温,的确是块难得的暖玉,皇父对他向来不会吝啬。胤礽把红绳戴在颈间,让暖玉垂在了胸前。红色的丝绳,配着珍贵的暖玉,以及马褂上绣着的绛红牡丹,这样看着,倒是多了些喜庆的意味。
胤礽把暖玉放在了衣内,没再让暖玉垂在马褂外。胤礽想的很简单,与寻常那些装饰的物什不同,这块玉只要自己随身带着便好,无需放在衣外显露。
清晨的风吹了过来格外的冰寒,再加上昨夜又下了场大雪,天气比昨日冷了许多。暖炉放在一边,炭火已经变凉了,宫女重新添上了炭火,端到胤礽面前。
胤礽捧着暖炉坐在坐塌上,闲看着屋外的落雪。虽是正月初一,但对胤礽来说,其实与平日并无太大的分别。那些年世间沉浮下来,岁月时节于他,早已没了太多的意义。
宫内到处都张贴上了红纸,挂着大红的对联,宫里的主子奴才脸上也多少带些喜色,整个紫禁城看起来充满喜气。宫内过新年,无非是各宫备下酒席,各自小聚庆祝一番罢了,除夕家宴并非所有人都可参加。另外一般各宫的主子到这个时候,通常都会备下一些银钱之类东西,用来赏赐给自己宫中的奴才们。康熙作为整个紫禁城的主子,则早已备好装有如意的荷包,来赏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以及宫女太监们。
胤礽没有准备这些,一则他年纪尚小,根本无需准备这些,二则他所住的地方毕竟不是自己的宫殿,而是天子所居的乾清宫。
自己以后应该还是会去毓庆宫居住吧,在那个专程为自己而建下的毓庆宫。左侧是祭祀的奉先殿,右侧则是斋戒的斋宫。胤礽眼眸微微黯淡,这样的位置,不难知道皇父的心思,只可惜答案却在一线之差。
未初,康熙去了乾清宫的前殿赴宴,胤礽在西暖阁用膳。
因为是初一,所以膳菜比平时都要丰盛许多,一碟碟的菜肴堆满整个膳桌。胤礽跟康熙一样,饮食多为清淡,不喜味道浓厚,桌上大多都是摆着些素菜,其他都是一些勃勃糕点之类。
胤礽胃口一向不是很大,用膳只是用少许。胤礽用过膳后吩咐道:“都撤下去吧,以后用膳不必上这么多道了,让御膳房删减一些下来。”
胤礽用过膳后,斜靠在坐塌边休息,微微有些闲散的模样。一直放在床头边的梅枝,被装在珐琅花瓶里用水浸着,这几天放着都尚未枯萎,一直透着鲜嫩的色彩,泛着浓郁的花香。
胤礽侧过头看着那瓶腊梅,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了轻微的枯萎的迹象,不过也是,已经放了好几日。胤礽回头对宫女吩咐道:“你们平日在宫内行走,应该知道御花园的梅树在哪处,出去折几枝梅花回来,把花瓶里的腊梅换了。”
一名宫女上前道:“太子殿下想要哪种的梅花?”
胤礽微微一笑,“随意即可。”
“奴婢明白了。”宫女听后出了门外,去御花园折梅花。
胤礽午后在西暖阁小睡了一阵,这是素日以来的习惯,直到降至申时才醒过来。醒时,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雪后晴朗,日光斜照在紫禁城。
胤礽从床上起身,整理好衣襟,然后吩咐了宫女给自己去沏上一杯茶。“对了,再让御膳房的人做一盘百花糕端上来吧。”胤礽道。
茶和百花糕很快就被端了上来,胤礽抿了口茶,没有去用百花糕。
其实胤礽也不过是临时兴起,偶然想起有一次与皇父出巡,皇父曾让自己尝过的百花糕。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胤礽已经想不起来了。时间过得太久,一些事情多半都被忘却了。
宫廷内的御厨也会做寻常的糕点,不过却很少在膳菜当中做,因为一般的膳菜都是有定例,不会去做其他的菜肴。胤礽只是模模糊糊想起的事,早已忘了百花糕是什么样子,味道又是如何,只是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情,似乎是很开心,但却忘了是因为什么而开心。
百花糕的口感细腻,味道纯甜清香,喜欢的孩童还是不少。
胤礽用筷子夹起一块百花糕尝了尝,再喝下一口碧绿的清茶,百花糕的纯甜夹带着六安瓜片微微的苦涩,还有混在一起的糯米粉香味和青茶的茶香。胤礽唇角勾起一丝微笑,他倒是觉得这个味道不错。
用过百花糕,胤礽喝下杯中尚未喝完的茶,这时有宫女过了来,说道:“太子殿下,惠嫔娘娘派人送来一盒亲手做的福寿糕。”
胤礽点了点头,道:“惠嫔也是一片心意,你让人收下来放着吧。”对于惠嫔送礼,胤礽并不感到惊讶,宫内各处逢年过节送礼亦是惯例,若是不送反倒失了礼数。惠嫔让人送来一盒福寿糕,心意倒是不错,也很应景,至于是否真心希望自己福寿双全,那就不必猜测了。
胤礽让人收下惠嫔送过来的福寿糕,没有提及回送什么的话。对于胤礽来说,这些表面功夫,他都无心再去做。
下午后,各宫就开始陆续送礼过来。虽然未必喜爱胤礽,但胤礽毕竟是太子,该有的礼数都不能缺。佟贵妃也命人送来了一柄碧玉如意和一些摆设在屋内的物件,俱是一些珍贵小巧的物件儿。另宫内的宜嫔、通嫔几位嫔妃也各自送了礼过来,独缺荣嫔。
胤礽没有在意,只吩咐宫人把各宫嫔妃送过来的东西收了起来。荣嫔一向为人自傲,也无需理会,因上次的事恐怕还在记恨自己。不过这样的人,通常在后宫也不会顺风顺水太久,除非一直深得皇宠。
浮生悠然,何必用来计较这些。胤礽捧着那碗新沏好的茶,轻轻闭上双眸,勾起一丝浅笑。
只愿,岁月悠然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