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大人物怎会进窑窝
第51章 大人物怎会进窑窝
这女人名叫吴家秀,小名吴四妹。同大多数贵阳城里的姑娘一样:在瘪平的鼻梁下,有着一个向上微略翘起的小巧的俏皮的鼻头;她樱桃小口,在唇边上有着一双迷人的酒窝;她皮肤白皙、细腻、身材在五尺左右,体重不到一百斤;她处处都显得细小而匀称、居然还有着高耸的乳房和滚圆的屁股。她泛起笑容时,那双圆圆的酒窝似乎在嘴角旋转;她对你噘着嘴时,又显得万般的可爱和俏皮,对男人又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真叫肾旺的男人顿时饥渴难耐,眼花头晕,怦然心动……象鲜熟的水蜜桃那样,不正经的男人都想上去摸她一摸,咬她一口!
其实,吴家秀虽然做了暗娼这行当,却是命运逼迫的。她是一个工人家庭中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她前面的哥哥和姐姐,后面的弟弟和妹妹一个接一个地莫名其妙地死去。她的父亲是电厂里的工人,收入还可以,但是,子女连续不断地死亡,给他带来极大的忧伤,特别是小儿子的突然夭折,使他几天茶饭不思,不言不语。有一天,他爬上电线杆操作时,鬼使神差地从电杆上摔了下来……
家庭的厄运压在瘦弱的母亲身上,她万分小心地呵护着这个曾经死了过去又活了过来的独女。她宁可累死也不要女儿做一分力气活。她靠扎扫帚卖维持生活,继续让她读书识字。她一生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看到自己的女儿能活着被别的人家娶去。但事与愿违,她单薄的身子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她开始咳嗽起来……
母亲的辛劳给吴四妹极大的痛苦,听着母亲均匀的没日没夜捶着高梁秸的敲击声,看着她那双粗糙的瘦骨嶙峋的手,她哪里还有心思看书!她尝试做一些不起眼的家务活,母亲看见了,晓得了,也会因此气愤得颤抖起来!因为,在母亲心中:她的女儿应该是个知书达理的小家碧玉,不是那种今后要历尽艰辛、围着灶台转的、无知无识的女人!当母亲的再忙再苦,只要看见她看书,管它是啥子书,她都会心一笑,感到万分地满足。
终于,在她女儿芳龄刚十六岁的那一年,在母亲四处托人寻找婆家的时候,备受艰辛的母亲终于倒下了,爬不起来了,连起床吃饭都得要人侍候了。吴四妹不得不做些家务,不得不学着做饭菜,这些原本十分简单的事,她却做得十分地辛苦。她喂母亲和自己吃的饭,大都是夹生饭;她做的菜连她自己都吃不下去,为了图简便,她只得用咸菜、霉豆腐(腐乳)维持日子。更难更苦的是家中的扫帚卖完了,用来扎扫帚的高粱秆也卖完了,一些家具也卖掉了……在母亲生病了的几个月里,吴四妹尽了一个女儿所有的孝顺,让母亲享受到人生的最后的快乐:她读书给母亲听,母亲静静地听着,脸上浮起最为满足也最为幸福的笑容;她第一次感受到人世间居然有这样好听的故事,临死时她赞美读书的女儿:“家秀哇家秀,你能读这么多的书,你能识这么多的字,你好大的学问呀!”
---终于,母亲在凄风苦雨中离她而去。
母亲临终时,吴四妹手边只有那可怜的几角钱。吴四妹为母亲的死哭得死去活来,唯一的钱只够买些香蜡纸烛,她不可能让为她含辛茹苦的老母裹着草垫软葬在荒郊野外……想去想来,她到了赵媒婆家,她跪求着赵婆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肯拿出一百块大洋为老母办理丧事,就是做妾做小、做牛做马她都心甘情愿!
不到一顿饭功夫,赵婆婆带来了一个五十上下的男人,他料也不料一眼木板上的母亲,却将她拉到小院子里的光亮处,围着她转了几圈,这里摸摸那里捏捏,才转身走了出去。不多一会,赵婆婆走了回来,说:“可怜的儿呀,还哭些哪样,好在你面子上白净,身架子不错,你碰上了个大富人家,别人好歹答应了你的要求。可是……别人要的是现货,要先尝后买,免得扯拐;若是不见红,别人可是拔了家伙不认人的!---这事你好生想想再答应我。”
吴四妹早已横了心,明白赵婆婆说的是啥,她哪里还有时间、还忍心让母亲这么凄凉地躺在门板上!她毫不迟疑地点头答应后,扑向母亲尸体又大哭起来。
赵婆婆又道:“你看,你答应是答应了---我的话还没得说完哩!---这好歹是一百块大洋的交易呀。还不快去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弄得香喷喷的。你这副哭丧像就收敛点,别人花了一百倍的价钱,当心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吴四妹这才止住了哭泣,烧了一大盆热水,把身子里里外外的洗个干干净净。赵婆婆为了使她更诱人些,给她扑了些香粉,还在她脸上擦了些胭脂,让她坐在特地铺好的一床白垫单上。她和赵婆婆坐在里屋从下午等到天黑,让尸骨未寒的母亲躺在外间的木板上,母亲脚下的油灯早就燃尽了,她想去加些油赵婆婆也不准她沾染上霉气,微弱的灯光惨淡地照着她孤独的身影,就算是耐性最好的赵婆婆此时也不禁等得焦躁刨烦起来,她时不时地在内屋绕着圈子,还时不时地到家门前的巷外去张望一下。
每一次她踱回来,都骂道:“狗日的韩子洞,你龟儿可别太缺德太造孽太丧天良,这是捉狭人的时候么?连老娘你都敢哄起来了!”
每一次听到这里,吴四妹又都放声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刚起,赵婆婆又喝斥她:“又哭!万一人真的来了,你哭得花眉獠眼的,临时坎坎上你还成个人么?还不快些闭嘴!”
这次,吴四妹真的绝望了,她想这样做人,倒不如与母亲一起去了,到头来自己也是规规矩矩清清白白……她刚哭了声“我的妈呀”,就被赵婆婆打了一下,她们听到巷子里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赵婆婆刚叫她住了口,那中午来看她的壮年人便一头撞进门来。
他开口就问王婆婆:“按我交待的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韩大哥呀,就差把老娘的魂也等散了。”
韩大哥进了里屋,摸着她那白嫩的小脸:“你可要好好的服侍人家,千万别败了人家的兴趣。”
这当儿,门口传来“立正”声 ,一个粗壮的汉子穿着长衫和马褂,径直闯了进来。那叫韩子洞的急忙前去,恭恭敬敬地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里屋。那汉子经过外屋时瞟了一眼尸体,像是到了久经考验的战场,一甩头就向里屋走了进去。韩子洞看了看门口站岗的四个卫兵,大家神秘地笑了笑,韩子洞急忙掩上了大门,自己坐在了小院子里。
那汉子进了里屋,站在灯光下,用手指托着不住颤抖的吴四妹,细细地打量着……此时,四妹感觉到脸上、身上都冰凉凉的。她不敢看他是谁,只是紧紧地闭着两眼。那汉子在急迫地给她脱衣解带后,将她赤条条地抛在床上,长久地抚摸着她那挺拨的乳房,品味般地摩擦着她细腻的肌肤……接着,那汉子才脱光了衣裤,气喘吁吁地压在她的身子上。
--吴四妹感到下身一种撕裂的疼痛,她忍受不住的扭动和叫唤了起来。那汉子尝试了几次,也因为她的扭动而不能遂意,他刨烦起来,骂道:“你再乱叫乱跳的,老子就不给你开苞的钱了!”
吴四妹不得不咬紧牙关忍受着,那男人在她松驰了的时候,猛地一下发力,她大叫一声,伤心地哭了起来……那汉子在她身上反反复复地玩了大约一个小时,这才察看她身下浸出的鲜血,拍打着她的屁股:
“不错不错,哈哈哈……真是好货!好货!”
他穿好了衣服,走了出去,兴高采烈地吩咐垂立等候着他的韩子洞:“加倍加倍,好好地给我赏!”说完,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于是,在这个深幽的石头铺垫的小巷里,也随即发出整齐的脚步声。
韩子洞恭送后立即返回,径直朝里屋钻了进去。他见吴四妹仍然赤条条的躺在床上哭泣,从西服里掏出两叠银洋(每叠一百块),重重的放在床边的柜头上。此时赵婆婆也不知从啥旮旯角落里钻了进来,看见两叠银洋,眼里发出奇异的光彩。她掩饰不住她的惊喜,嗝嗝噎噎地对韩大哥说道:
“韩子洞呀韩子洞,你是啥子人精呵,竟把大人物……”
韩子洞喝住她:“住嘴!少给老子胡打乱说!当心掉了你吃饭的玩艺!你看见啥啦,嗯,啥啦?大人物会进窑窝?只有我韩子洞千真万确的到了这里。屁大的贵阳城,哪个窑子不晓得我专拣新鲜的?嗯!”
赵婆婆吓得急忙点头哈腰:“是是是,是我老眼昏花,是我老糊涂了,是我看走了眼……来这里动真格的……就……就是你韩子洞。”
“这还差不多。当个平民百姓,最要紧的就是嘴,祸从口出!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这样的道理你不是不晓得。”
韩子洞这才顺手拿了一叠银洋,掰了一半给了赵婆婆。在赵婆婆千恩万谢他的时候,他撩开被子,在吴四妹卷缩的屁股下,他见一些血与泄物早将床单染红。他的手在吴四妹白嫩的大腿和肚腹间毫无忌惮地摸索起来……此时,吴四妹停止了哭泣,睁开了眼睛。她想:卖身葬母是自己的意思,别人给了你这么高的价,这女儿白净之身都丢弃了,所受的痛苦也过去了,还是安排母亲的后事要紧。她一咬牙坐了起来,却发现床边的韩子洞又在脱衣服了,不由得赤条条的跪在床上,向他请求道:
“韩大哥呀韩大哥,求你放过我这一回吧。改天我将老娘安顿好了,我再报你的大恩大德,再好好地侍候你吧!”
赵婆婆顺水推舟:“是呀,看人家怪可怜的。改天丧事办完了,她不就是你的人了吗?”
韩子洞只得托起吴四妹的脸,说安葬费是我亲手给的,你已经是我的人了,谅你也跑不脱!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深巷中凄婉的宁静,转瞬间,护送那汉子来的四个卫兵,争先恐后地撞了进来。韩子洞双手叉腰,一个“八” 字步挡在吴四妹的面前,四双饥渴的眼睛注视着吴四妹穿好衣裤。末了,四个人都说是赶来帮吴四妹办丧事的。于是,吴四妹按丧事的礼数给他们一一磕头,称他们这哥那哥的,在赵婆婆的撮合下,这五个男人居然认成了吴四妹的干哥哥。有了这五个干哥哥的帮忙,吴四妹把丧事办得异常的热闹和隆重,也省了她许多的劳务……许多不知情的街坊老婆婆,说她们做梦都想有她这样的女儿,为吴四妹这样的孝女赞不绝口!
--不到半年,从四七年秋天直至四八年初,吴四妹的五个干哥哥调防四川去了,她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也就跟着结束了。在她准备好好做人、从良改嫁的时候,全国解放了!吃惯香的喝惯辣的穿惯绸的吴四妹,认为新中国与旧中国;新政府与国民党不会有什么不同。男人照样的玩女人,女人也照样的靠这种行当维生。但是,新政府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同时,还倡导女人都要自己养活自己!在政府的鼓励下,吴四妹到工地去挖过一天的土方。上午,她的手就被锄把磨破了皮;下午,她扔了锄头换成抬土。那满实实的一箩泥土,杠子压在吴四妹娇弱的肩头上,她竟撑不起腰来。
看来,照新政府宣传的靠劳动养活自己的这碗饭,她是无论如何也吃不成的了。吴四妹又面临生活上的危机,她又不得已地去找到了赵婆婆……明的不行来暗的,吴四妹不得不站在电线杆下招揽顾客……
她认识曹发德,就是因为她招徕了一个赶也赶不走的嫖客!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
这女人名叫吴家秀,小名吴四妹。同大多数贵阳城里的姑娘一样:在瘪平的鼻梁下,有着一个向上微略翘起的小巧的俏皮的鼻头;她樱桃小口,在唇边上有着一双迷人的酒窝;她皮肤白皙、细腻、身材在五尺左右,体重不到一百斤;她处处都显得细小而匀称、居然还有着高耸的乳房和滚圆的屁股。她泛起笑容时,那双圆圆的酒窝似乎在嘴角旋转;她对你噘着嘴时,又显得万般的可爱和俏皮,对男人又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真叫肾旺的男人顿时饥渴难耐,眼花头晕,怦然心动……象鲜熟的水蜜桃那样,不正经的男人都想上去摸她一摸,咬她一口!
其实,吴家秀虽然做了暗娼这行当,却是命运逼迫的。她是一个工人家庭中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她前面的哥哥和姐姐,后面的弟弟和妹妹一个接一个地莫名其妙地死去。她的父亲是电厂里的工人,收入还可以,但是,子女连续不断地死亡,给他带来极大的忧伤,特别是小儿子的突然夭折,使他几天茶饭不思,不言不语。有一天,他爬上电线杆操作时,鬼使神差地从电杆上摔了下来……
家庭的厄运压在瘦弱的母亲身上,她万分小心地呵护着这个曾经死了过去又活了过来的独女。她宁可累死也不要女儿做一分力气活。她靠扎扫帚卖维持生活,继续让她读书识字。她一生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能看到自己的女儿能活着被别的人家娶去。但事与愿违,她单薄的身子承受不了生活的重压,她开始咳嗽起来……
母亲的辛劳给吴四妹极大的痛苦,听着母亲均匀的没日没夜捶着高梁秸的敲击声,看着她那双粗糙的瘦骨嶙峋的手,她哪里还有心思看书!她尝试做一些不起眼的家务活,母亲看见了,晓得了,也会因此气愤得颤抖起来!因为,在母亲心中:她的女儿应该是个知书达理的小家碧玉,不是那种今后要历尽艰辛、围着灶台转的、无知无识的女人!当母亲的再忙再苦,只要看见她看书,管它是啥子书,她都会心一笑,感到万分地满足。
终于,在她女儿芳龄刚十六岁的那一年,在母亲四处托人寻找婆家的时候,备受艰辛的母亲终于倒下了,爬不起来了,连起床吃饭都得要人侍候了。吴四妹不得不做些家务,不得不学着做饭菜,这些原本十分简单的事,她却做得十分地辛苦。她喂母亲和自己吃的饭,大都是夹生饭;她做的菜连她自己都吃不下去,为了图简便,她只得用咸菜、霉豆腐(腐乳)维持日子。更难更苦的是家中的扫帚卖完了,用来扎扫帚的高粱秆也卖完了,一些家具也卖掉了……在母亲生病了的几个月里,吴四妹尽了一个女儿所有的孝顺,让母亲享受到人生的最后的快乐:她读书给母亲听,母亲静静地听着,脸上浮起最为满足也最为幸福的笑容;她第一次感受到人世间居然有这样好听的故事,临死时她赞美读书的女儿:“家秀哇家秀,你能读这么多的书,你能识这么多的字,你好大的学问呀!”
---终于,母亲在凄风苦雨中离她而去。
母亲临终时,吴四妹手边只有那可怜的几角钱。吴四妹为母亲的死哭得死去活来,唯一的钱只够买些香蜡纸烛,她不可能让为她含辛茹苦的老母裹着草垫软葬在荒郊野外……想去想来,她到了赵媒婆家,她跪求着赵婆婆: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肯拿出一百块大洋为老母办理丧事,就是做妾做小、做牛做马她都心甘情愿!
不到一顿饭功夫,赵婆婆带来了一个五十上下的男人,他料也不料一眼木板上的母亲,却将她拉到小院子里的光亮处,围着她转了几圈,这里摸摸那里捏捏,才转身走了出去。不多一会,赵婆婆走了回来,说:“可怜的儿呀,还哭些哪样,好在你面子上白净,身架子不错,你碰上了个大富人家,别人好歹答应了你的要求。可是……别人要的是现货,要先尝后买,免得扯拐;若是不见红,别人可是拔了家伙不认人的!---这事你好生想想再答应我。”
吴四妹早已横了心,明白赵婆婆说的是啥,她哪里还有时间、还忍心让母亲这么凄凉地躺在门板上!她毫不迟疑地点头答应后,扑向母亲尸体又大哭起来。
赵婆婆又道:“你看,你答应是答应了---我的话还没得说完哩!---这好歹是一百块大洋的交易呀。还不快去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弄得香喷喷的。你这副哭丧像就收敛点,别人花了一百倍的价钱,当心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吴四妹这才止住了哭泣,烧了一大盆热水,把身子里里外外的洗个干干净净。赵婆婆为了使她更诱人些,给她扑了些香粉,还在她脸上擦了些胭脂,让她坐在特地铺好的一床白垫单上。她和赵婆婆坐在里屋从下午等到天黑,让尸骨未寒的母亲躺在外间的木板上,母亲脚下的油灯早就燃尽了,她想去加些油赵婆婆也不准她沾染上霉气,微弱的灯光惨淡地照着她孤独的身影,就算是耐性最好的赵婆婆此时也不禁等得焦躁刨烦起来,她时不时地在内屋绕着圈子,还时不时地到家门前的巷外去张望一下。
每一次她踱回来,都骂道:“狗日的韩子洞,你龟儿可别太缺德太造孽太丧天良,这是捉狭人的时候么?连老娘你都敢哄起来了!”
每一次听到这里,吴四妹又都放声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刚起,赵婆婆又喝斥她:“又哭!万一人真的来了,你哭得花眉獠眼的,临时坎坎上你还成个人么?还不快些闭嘴!”
这次,吴四妹真的绝望了,她想这样做人,倒不如与母亲一起去了,到头来自己也是规规矩矩清清白白……她刚哭了声“我的妈呀”,就被赵婆婆打了一下,她们听到巷子里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赵婆婆刚叫她住了口,那中午来看她的壮年人便一头撞进门来。
他开口就问王婆婆:“按我交待的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好了,韩大哥呀,就差把老娘的魂也等散了。”
韩大哥进了里屋,摸着她那白嫩的小脸:“你可要好好的服侍人家,千万别败了人家的兴趣。”
这当儿,门口传来“立正”声 ,一个粗壮的汉子穿着长衫和马褂,径直闯了进来。那叫韩子洞的急忙前去,恭恭敬敬地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里屋。那汉子经过外屋时瞟了一眼尸体,像是到了久经考验的战场,一甩头就向里屋走了进去。韩子洞看了看门口站岗的四个卫兵,大家神秘地笑了笑,韩子洞急忙掩上了大门,自己坐在了小院子里。
那汉子进了里屋,站在灯光下,用手指托着不住颤抖的吴四妹,细细地打量着……此时,四妹感觉到脸上、身上都冰凉凉的。她不敢看他是谁,只是紧紧地闭着两眼。那汉子在急迫地给她脱衣解带后,将她赤条条地抛在床上,长久地抚摸着她那挺拨的乳房,品味般地摩擦着她细腻的肌肤……接着,那汉子才脱光了衣裤,气喘吁吁地压在她的身子上。
--吴四妹感到下身一种撕裂的疼痛,她忍受不住的扭动和叫唤了起来。那汉子尝试了几次,也因为她的扭动而不能遂意,他刨烦起来,骂道:“你再乱叫乱跳的,老子就不给你开苞的钱了!”
吴四妹不得不咬紧牙关忍受着,那男人在她松驰了的时候,猛地一下发力,她大叫一声,伤心地哭了起来……那汉子在她身上反反复复地玩了大约一个小时,这才察看她身下浸出的鲜血,拍打着她的屁股:
“不错不错,哈哈哈……真是好货!好货!”
他穿好了衣服,走了出去,兴高采烈地吩咐垂立等候着他的韩子洞:“加倍加倍,好好地给我赏!”说完,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于是,在这个深幽的石头铺垫的小巷里,也随即发出整齐的脚步声。
韩子洞恭送后立即返回,径直朝里屋钻了进去。他见吴四妹仍然赤条条的躺在床上哭泣,从西服里掏出两叠银洋(每叠一百块),重重的放在床边的柜头上。此时赵婆婆也不知从啥旮旯角落里钻了进来,看见两叠银洋,眼里发出奇异的光彩。她掩饰不住她的惊喜,嗝嗝噎噎地对韩大哥说道:
“韩子洞呀韩子洞,你是啥子人精呵,竟把大人物……”
韩子洞喝住她:“住嘴!少给老子胡打乱说!当心掉了你吃饭的玩艺!你看见啥啦,嗯,啥啦?大人物会进窑窝?只有我韩子洞千真万确的到了这里。屁大的贵阳城,哪个窑子不晓得我专拣新鲜的?嗯!”
赵婆婆吓得急忙点头哈腰:“是是是,是我老眼昏花,是我老糊涂了,是我看走了眼……来这里动真格的……就……就是你韩子洞。”
“这还差不多。当个平民百姓,最要紧的就是嘴,祸从口出!都五六十岁的人了,这样的道理你不是不晓得。”
韩子洞这才顺手拿了一叠银洋,掰了一半给了赵婆婆。在赵婆婆千恩万谢他的时候,他撩开被子,在吴四妹卷缩的屁股下,他见一些血与泄物早将床单染红。他的手在吴四妹白嫩的大腿和肚腹间毫无忌惮地摸索起来……此时,吴四妹停止了哭泣,睁开了眼睛。她想:卖身葬母是自己的意思,别人给了你这么高的价,这女儿白净之身都丢弃了,所受的痛苦也过去了,还是安排母亲的后事要紧。她一咬牙坐了起来,却发现床边的韩子洞又在脱衣服了,不由得赤条条的跪在床上,向他请求道:
“韩大哥呀韩大哥,求你放过我这一回吧。改天我将老娘安顿好了,我再报你的大恩大德,再好好地侍候你吧!”
赵婆婆顺水推舟:“是呀,看人家怪可怜的。改天丧事办完了,她不就是你的人了吗?”
韩子洞只得托起吴四妹的脸,说安葬费是我亲手给的,你已经是我的人了,谅你也跑不脱!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深巷中凄婉的宁静,转瞬间,护送那汉子来的四个卫兵,争先恐后地撞了进来。韩子洞双手叉腰,一个“八” 字步挡在吴四妹的面前,四双饥渴的眼睛注视着吴四妹穿好衣裤。末了,四个人都说是赶来帮吴四妹办丧事的。于是,吴四妹按丧事的礼数给他们一一磕头,称他们这哥那哥的,在赵婆婆的撮合下,这五个男人居然认成了吴四妹的干哥哥。有了这五个干哥哥的帮忙,吴四妹把丧事办得异常的热闹和隆重,也省了她许多的劳务……许多不知情的街坊老婆婆,说她们做梦都想有她这样的女儿,为吴四妹这样的孝女赞不绝口!
--不到半年,从四七年秋天直至四八年初,吴四妹的五个干哥哥调防四川去了,她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也就跟着结束了。在她准备好好做人、从良改嫁的时候,全国解放了!吃惯香的喝惯辣的穿惯绸的吴四妹,认为新中国与旧中国;新政府与国民党不会有什么不同。男人照样的玩女人,女人也照样的靠这种行当维生。但是,新政府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同时,还倡导女人都要自己养活自己!在政府的鼓励下,吴四妹到工地去挖过一天的土方。上午,她的手就被锄把磨破了皮;下午,她扔了锄头换成抬土。那满实实的一箩泥土,杠子压在吴四妹娇弱的肩头上,她竟撑不起腰来。
看来,照新政府宣传的靠劳动养活自己的这碗饭,她是无论如何也吃不成的了。吴四妹又面临生活上的危机,她又不得已地去找到了赵婆婆……明的不行来暗的,吴四妹不得不站在电线杆下招揽顾客……
她认识曹发德,就是因为她招徕了一个赶也赶不走的嫖客!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