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难舍的少年初恋
唐维绮看戴敏哭着跑了出去,她叹息着摇了摇头。她拿起张云轩的汗衣,嗅着她早己熟悉的气味。这熟悉的气味勾起了她的回忆,她想起了她和张云轩的爱情--
过去,唐家与张家在贵阳城的商战中相互倾轧,互不相让。平常两家人敬而远之,不轻易走动。两家都是商场的头面人物,每逢政府加税、摊派、救灾、放赈、做面子的慈善活动……两家人又免不了见面。这种时候,张继涛总是带着他的独苗张云轩外出应酬交际。唐家呢,儿女都成人了,唯有四姨太所生的幺女唐维绮,比其它的兄弟姊妹小得多;但是,此女天生丽质,可爱至极,那圆润的脸蛋娇嫩无比,那靓丽的皮肤宛若一触即溶的酥油,那大大的眉眼,那精妙完美的鼻梁,那鲜艳的小嘴唇、浑身的奇异香味……见了她的人都想上去亲她一口!
唐维绮生性爱静,喜欢独处。但是,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老年得幺女的父母将这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每逢过年过节及盛大的社会活动,父母几乎是炫耀般地带她出去,引得不少的高官贵妇禁不住抚摸她的脸蛋,甚至吻她捏她。 这些抚摸与亲吻,恰巧又是唐维绮自小就最厌烦的。她认识少年张云轩的那天,两个人都躲在父母的身后,害羞得就是不肯在一起玩。当大人们在台上讲话时,觉得无聊的张云轩禁不住对她扮鬼脸,并用手把眼睛、鼻子、嘴都拉得歪扭起来吓唬她。她依然躲在母亲的身后,露出一只眼看着他。小云轩开始放肆了,对她拱嘴,对她的胆小嗤之以鼻……
奇怪的是,她一点也不讨厌这个洋气的活泼的男孩,甚至有些喜欢他的怪像。但是,她的害羞和习惯独处的天性,使她的两脚咋也迈不出去,那时她想,你比我大四岁我就怕你?想得开心,哼,我才不怕你哩!于是,她从母亲的身后伸出头来,也凶神似地伸长舌头,做起怪像来……这样,这两个少男少女在以后难得碰面的时候,各自做出自已得意的鬼脸,在大人的身后开心地悄声笑着,玩得开心极了……他与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便结束了朦朦胧胧的少年时代。
青年时期的唐维绮就读贵阳女子中学,初二时突然来经,吓得她急忙回家对母亲嚷说大事不好啦!母亲明白地告诉她:现在起,你就是个大姑娘了——那时的唐维绮刚好十四岁。在此之前,她记不清是从啥时起,她与他再不扮鬼脸装鬼吓人了。她与他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默默地有意无意地瞟视对方,两人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但是,在每年少有的几次见面中,对于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双方来说,就显得那么的珍贵和难以等待了。
青春期萌发的暗恋,已经叩开了唐维绮和张云轩的心扉,在即将要见面的时候,是那么让人激动让人心跳让人快乐!初恋总是那么地坚定和纯真,一生中只有她或他的意念,从那时起便牢牢地占据了她和他的心灵!
与唐维绮不同的是,高中毕业后的张云轩此时欲进大学深造。他立志建筑专业的决心与顽固的父亲发生了猛烈的冲撞。按张继涛的意思,张家世代经商,做官的也不少。唯一的独种竟异想天开,视张家的产业与商号于不顾,居然喜好建筑工程专业,这简直太离奇也太离谱了。他的老朋友宋老先生给他出了个主意:成亲——用女人来束缚住他。
这主意不错,用女人拴住儿子,能尽早传宗接代,又能将他留在身边。张云轩从奔忙的媒婆那里,又从老实巴焦的妈妈那里,知道父亲为他选了个十六岁的书香门第的姑娘,准备八月成亲。他急忙去找父亲,坚决不同意学业未成就忙于成亲,并说:“你别逼我成亲,否则……”
这样的警告惹恼了父亲:“彩礼都送去了,不成亲咋行?张家是一言九鼎的人家,除非你不是我的儿子!”
张云轩知道父亲的执拗,带着年轻人的理想、意愿、追求与血气方刚……不顾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悄悄地离开了张家大院,与同学结伴到了四川,考进了四川大学。
张云轩离开贵阳时,唯一留念的就是想再一次目睹唐维绮的国色天姿!他与她虽然从小一句话也没说过,但是,即将成熟的她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让人见了真要魂飞魄散。他尽管腼腆身材修长,但他已经成年了,青春的躁动却在不停地激荡他鼓励他,他真想见到她,大着胆子同她哪怕只说一句话……可是,森严的唐家大院和张家大院一样,残酷地挡住了张云轩的愿望。他只有带着满腔的热血和丝丝的愁怅,离开了贵阳,离开了他魂牵梦萦的姑娘。
那时,若唐维绮晓得他也喜欢她就太好了!这个幼年起就对着她扮鬼脸的他,早就吸引住了美丽而富有的唐维绮……表面上,她对他一点也不在意,随着逐渐的成熟,那每次集会的前夜是最使她烦乱的时候。她得为她第二天要穿些啥而换了一套又一套,得为梳什么辫、穿什么鞋……这样的小事发愁。她不知道自己不论穿啥也同样光彩照人,只清楚所有的打扮和穿戴,全都是为了更能吸引他。
在她将近十六岁时,在双十节国庆前夕的隆重的晚会上,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突然消失了……第二天的庆祝活动也没有见到他……一向沉静的唐维绮突然间仿佛失去了全部!她早早地回到家中,她从极端的热情和亢奋中,一下子跌落到了冰凉的世界上。
她没有练钢琴了,也不思吃喝,也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生活,就因为她见不到她心中的恋人黯然失色了!直至一个多月之后,她年迈的老父做大寿,冷漠的唐维绮在祝寿的人群中,高兴地看见了他的父亲张继涛。
她一下子又兴奋和激动起来,心在催促着她:去,快去,去想办法弄个明白!她跑到正忙着招待女宾的母亲身边,硬要母亲带她去给父亲拜寿。母亲说,我的乖乖,还不是时候……她就哭了。母亲顿时六神无主,万般无奈,只得带着她到了男人们聚会的客厅。
父亲是湖南人,对母亲说道:“不去招呼客人,跑来这里干么子?”
母亲说:“你的宝贝丫头,非要在这阵子,当着老辈人的面,给你拜寿哩!”
本来就十分珍爱女儿的父亲呵呵大笑:“看这个不懂事的丫头,也学会凑热闹来了。”
张继涛在一边叹道:“孝女呵孝女,唐老兄好福气呵。”
唐维绮见丫环正送茶来,出人意料地端过一杯茶,双手捧着:“祝爹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端过一杯茶,转向张继涛,“也祝张伯伯万寿无疆!”
父亲大惊,他家的小女,从没有在生人面前说过话,更不要说侍奉老人的茶水了!父亲高兴之中,不由对张继涛说道:“老弟呀,这个丫头在这么多人前说话,给外人端茶递水,是第一次,第一次哇!”
张继涛不禁伤感:“老兄如此高寿尚有儿女侍奉,可我……”
唐维绮忙问:“张叔叔,小轩哥哥,他咋啦?”
“这孽种,居然不要家……下四川去了!”
唐维绮红着脸:“张叔叔,咋会呢?咋会呢?”
“哎,给他定了亲。他就居然……跑了,跑到四川大学读书去了!”
--这样,在唐维绮对张云轩所有美好的回忆中,又多了一层男人的魅力。
三十年代的贵阳城里,但凡富商及官员,几乎没有贵阳本地人。贵阳是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地,是军阀争得你死我活的兵家要塞;这里民风淳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姑娘娇小……使许多来去匆匆的外省过客留连忘返。小小的贵阳城是富人们最理想的享受之地,这里从古至今都是消费城市:栉比鳞次的商店,灯红酒绿的妓院,满街的各色小吃,纯朴好客的民风民俗……将贵阳城炒得红火得很!
因此,这样的地方也是外省富商娶妻纳妾的窝子。久而久之,不少做官发迹的,来贵阳城发了财的……当娇妻新生的子女呱呱落地后,这宜人的气候,秀丽的山川,娇妻和幼子……自然再也不恋自已的老家了。因此,不论是唐维绮的老父还是张云轩的老爹,都是在这里娶妾后留下来的。他们在教育子女、对待家庭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上,并不像旧中国许多富贵人家那样刻板,处理家庭问题也就富有弹性多了。
--当唐维绮终于从张继涛那里,了解到张云轩的消息后,四川大学就成了唐维绮魂牵梦萦的地方。当她女高毕业后,她竟要求父母送她到四川的姨妈家去,她想到四川大学去读书!
年迈的父亲哪里舍得她离走呢?于是,唐维绮终于忍耐不住了,更不安了,更反复无常了!她开始埋怨,开始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挑剔,开始耍脾气,开始抱怨贵阳这个肮脏的城市……她青春期的怪诞和不安份,连妈妈也开始不理解她了。
唐维绮执意要去四川读书,老父自然不同意。但是,比父亲小二十六岁的小妾四姨太太,却是天生的豁达,也有远见。她不愿意她的独生女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更不愿意她在三亲六媒的撮合下,早早地走尽女人的人生旅途。她清楚得很,中国女人的人生价值在成亲之后便结束了,她不希望她唯一的女儿如此了结人生。更何况,唐维绮吵着去四川是为了读书,是增长见识,是去闯世界……更使她下决心的主要原因是,成都住着她的嫡亲姐姐。母亲首先答允了女儿的请求,于是,老父的反对也就变得无力了。
为了安全地送这个千金小姐到四川去,老父亲忙乱了好久,组织了八车山货和中药材,请官兵护送……唐维绮才安全地从贵阳到达了四川成都。
一九三二年初,当唐维绮一路风尘地到达成都后,她才明白这心灵的召唤,对她与他的终身大事来说,是那样的必然,又是那样的偶然!命运的巧合有时真会弄得人目瞪口呆!
当张云轩即将弃学从戎的前一天,他来到学院大门,便被传达室的工友叫住,说有个年轻漂亮的小姐急着找他,并递给他一张便条。他接过便条一看,清秀的字迹下留名是“唐维绮” !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突然间猛烈地跳动起来,他闻到便条上的一缕缕清香,他相信他朝思暮想的人,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了!
唐维绮从张云轩由学院大门奔出的那一瞬间起,在他惊奇的喜悦的眼晴里,她便寻到了满足,寻到了安宁。她佯称:他是她在贵阳唯一的熟人,她准备报考四川大学,有人对她提谈过他也在这里……她是厚着脸皮来找他的。她很想去武候祠、去都江堰,还想品尝成都有名的各种小吃……
张云轩彬彬有礼地说:“鄙人乐意奉陪,乐意奉陪……”
正当唐维绮正如沐浴甘露春风,还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中时,张云轩竟说道:“唐小姐……只可惜……我只能……陪你一天!”
唐维绮震惊得张口结舌,心里顿时冰凉凉的,她伤心地想到,别人的心里根本就没你,你好不知趣,也好不知羞!
正当唐维绮的心碎得想哭的时候,她又听张云轩说:中国北伐军的号角刚熄灭;“九。一八”后,日本人强占我东北三省,现在,倭寇正犯我江南大地!第一次淞沪抗战的热血在他心中翻滚,他将去投奔杨森将军,他要成为一个中国军人,他将为国捐躯洒血……万分伤心的唐家小姐听到的全是战争的硝烟!心想,张家的少爷不谈女人!
又喜上眉梢的唐维绮对张云轩提出了一大堆的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文弱的张家少爷必须风餐露宿,必须受苦受累,置十年寒窗之苦于不顾,置万贯家财为粪土,去当一个不受人尊敬、不死也伤的粗鲁的军人,这值得吗?军人这个名词,对唐家小姐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但是,单凭张云轩“抗击日寇” 的爱国精神,单凭他敢于抗父命抗婚这一点,她又十分地敬重他了。这样,她的全部热情和心思从那一刻起,又都集系在中华民族、中国军队的这根线上了!线在她在,线亡,她也将亡!
唐维绮惊叹命运的巧合,欣喜在这样的时候找到了他!好在还有宝贵的一天,好在他看到她后表现出的热情和掩饰不住的兴奋,她也明白他是喜欢她的了。这一对过去从未说过一句话,从未独处过的青年男女,那羞涩的面纱,被青春蓄萌的情爱毫不顾虑地一脚踢飞了!
这天,他待她就像真正的情人一样:他与她肩并肩漫步在武候祠内,给她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与她同坐一张凳子上,品尝这样那样的成都小吃;这一天他说啊说,她也说啊说啊,她暗自问自己她是哪来的饶舌妇?她不知疲倦地与他并肩而行,竟没有一丝累的感觉!她的心长时间地快乐地跳动着,血液燃烧着,长长的白昼飞逝而去,同张云轩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妙!
夜深了,他送她回姨妈的家;她到了街口时又说送他一段。他又送她回来;她又送他……直至等急了的姨爹坐着黄包车在街上看到了她和他,可是,这个千金小姐还是不肯放他走!她请求着姨爹说:
“明天,他将参军去了。能让他……在我们的家里……留下来多坐坐吗?”
姨爹是个开明人,不但答应了外侄女的请求,还让人到张云轩的住处搬来了行李。这一坐,她和他没一点倦意地坐到了天亮,终于分手的时候到来了。一股莫名的悲哀接踵而来,她背着他,背着姨妈姨爹,躲在屋里流过几次眼泪。
临去车站时,唐维绮拒绝坐黄包车,她非要亲手给他提那有些沉重的柳条包。他只得与她合力提着,他和她的手第一次碰到了一起,碰溅出一股股奇妙的电击。去车站的路那天出奇的近,她没喘口气便到了。旅客们纷纷地登车,她的心在此刻就要碎了,她想哭,甚至想对他说实话:“你别走了,别离我而去。我离不开你,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我从贵阳风尘仆仆赶来,全都是为了你!”
这时,一个美妙的声音轻声对着她说:“要不是我与同学们约定好了,我便……与你回……回去。”
唐维绮顿时满眶热泪,这是她久盼着的、最想听到的,也是最最普通的一句话!他挺了挺身,继续说道:“我安排妥当,就邀请你到部队来玩,好吗?”
她立即点了头:“你要给我写信,要快。”
他点了头,跳上早已发动了的客车,一边向她挥手一边消失在尘埃之中……
唐维绮轻轻的抚平手中的衬衣,她抬起头来,悄悄地在心里细算一下,从那天起直到今天,都整整二十年了,让人等待、心悸,恐慌,彷徨,欢乐与幸福的二十年呵!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
过去,唐家与张家在贵阳城的商战中相互倾轧,互不相让。平常两家人敬而远之,不轻易走动。两家都是商场的头面人物,每逢政府加税、摊派、救灾、放赈、做面子的慈善活动……两家人又免不了见面。这种时候,张继涛总是带着他的独苗张云轩外出应酬交际。唐家呢,儿女都成人了,唯有四姨太所生的幺女唐维绮,比其它的兄弟姊妹小得多;但是,此女天生丽质,可爱至极,那圆润的脸蛋娇嫩无比,那靓丽的皮肤宛若一触即溶的酥油,那大大的眉眼,那精妙完美的鼻梁,那鲜艳的小嘴唇、浑身的奇异香味……见了她的人都想上去亲她一口!
唐维绮生性爱静,喜欢独处。但是,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老年得幺女的父母将这个如花似玉的小女儿视若掌上明珠!每逢过年过节及盛大的社会活动,父母几乎是炫耀般地带她出去,引得不少的高官贵妇禁不住抚摸她的脸蛋,甚至吻她捏她。 这些抚摸与亲吻,恰巧又是唐维绮自小就最厌烦的。她认识少年张云轩的那天,两个人都躲在父母的身后,害羞得就是不肯在一起玩。当大人们在台上讲话时,觉得无聊的张云轩禁不住对她扮鬼脸,并用手把眼睛、鼻子、嘴都拉得歪扭起来吓唬她。她依然躲在母亲的身后,露出一只眼看着他。小云轩开始放肆了,对她拱嘴,对她的胆小嗤之以鼻……
奇怪的是,她一点也不讨厌这个洋气的活泼的男孩,甚至有些喜欢他的怪像。但是,她的害羞和习惯独处的天性,使她的两脚咋也迈不出去,那时她想,你比我大四岁我就怕你?想得开心,哼,我才不怕你哩!于是,她从母亲的身后伸出头来,也凶神似地伸长舌头,做起怪像来……这样,这两个少男少女在以后难得碰面的时候,各自做出自已得意的鬼脸,在大人的身后开心地悄声笑着,玩得开心极了……他与她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便结束了朦朦胧胧的少年时代。
青年时期的唐维绮就读贵阳女子中学,初二时突然来经,吓得她急忙回家对母亲嚷说大事不好啦!母亲明白地告诉她:现在起,你就是个大姑娘了——那时的唐维绮刚好十四岁。在此之前,她记不清是从啥时起,她与他再不扮鬼脸装鬼吓人了。她与他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默默地有意无意地瞟视对方,两人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但是,在每年少有的几次见面中,对于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双方来说,就显得那么的珍贵和难以等待了。
青春期萌发的暗恋,已经叩开了唐维绮和张云轩的心扉,在即将要见面的时候,是那么让人激动让人心跳让人快乐!初恋总是那么地坚定和纯真,一生中只有她或他的意念,从那时起便牢牢地占据了她和他的心灵!
与唐维绮不同的是,高中毕业后的张云轩此时欲进大学深造。他立志建筑专业的决心与顽固的父亲发生了猛烈的冲撞。按张继涛的意思,张家世代经商,做官的也不少。唯一的独种竟异想天开,视张家的产业与商号于不顾,居然喜好建筑工程专业,这简直太离奇也太离谱了。他的老朋友宋老先生给他出了个主意:成亲——用女人来束缚住他。
这主意不错,用女人拴住儿子,能尽早传宗接代,又能将他留在身边。张云轩从奔忙的媒婆那里,又从老实巴焦的妈妈那里,知道父亲为他选了个十六岁的书香门第的姑娘,准备八月成亲。他急忙去找父亲,坚决不同意学业未成就忙于成亲,并说:“你别逼我成亲,否则……”
这样的警告惹恼了父亲:“彩礼都送去了,不成亲咋行?张家是一言九鼎的人家,除非你不是我的儿子!”
张云轩知道父亲的执拗,带着年轻人的理想、意愿、追求与血气方刚……不顾母亲哭得死去活来……悄悄地离开了张家大院,与同学结伴到了四川,考进了四川大学。
张云轩离开贵阳时,唯一留念的就是想再一次目睹唐维绮的国色天姿!他与她虽然从小一句话也没说过,但是,即将成熟的她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让人见了真要魂飞魄散。他尽管腼腆身材修长,但他已经成年了,青春的躁动却在不停地激荡他鼓励他,他真想见到她,大着胆子同她哪怕只说一句话……可是,森严的唐家大院和张家大院一样,残酷地挡住了张云轩的愿望。他只有带着满腔的热血和丝丝的愁怅,离开了贵阳,离开了他魂牵梦萦的姑娘。
那时,若唐维绮晓得他也喜欢她就太好了!这个幼年起就对着她扮鬼脸的他,早就吸引住了美丽而富有的唐维绮……表面上,她对他一点也不在意,随着逐渐的成熟,那每次集会的前夜是最使她烦乱的时候。她得为她第二天要穿些啥而换了一套又一套,得为梳什么辫、穿什么鞋……这样的小事发愁。她不知道自己不论穿啥也同样光彩照人,只清楚所有的打扮和穿戴,全都是为了更能吸引他。
在她将近十六岁时,在双十节国庆前夕的隆重的晚会上,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突然消失了……第二天的庆祝活动也没有见到他……一向沉静的唐维绮突然间仿佛失去了全部!她早早地回到家中,她从极端的热情和亢奋中,一下子跌落到了冰凉的世界上。
她没有练钢琴了,也不思吃喝,也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生活,就因为她见不到她心中的恋人黯然失色了!直至一个多月之后,她年迈的老父做大寿,冷漠的唐维绮在祝寿的人群中,高兴地看见了他的父亲张继涛。
她一下子又兴奋和激动起来,心在催促着她:去,快去,去想办法弄个明白!她跑到正忙着招待女宾的母亲身边,硬要母亲带她去给父亲拜寿。母亲说,我的乖乖,还不是时候……她就哭了。母亲顿时六神无主,万般无奈,只得带着她到了男人们聚会的客厅。
父亲是湖南人,对母亲说道:“不去招呼客人,跑来这里干么子?”
母亲说:“你的宝贝丫头,非要在这阵子,当着老辈人的面,给你拜寿哩!”
本来就十分珍爱女儿的父亲呵呵大笑:“看这个不懂事的丫头,也学会凑热闹来了。”
张继涛在一边叹道:“孝女呵孝女,唐老兄好福气呵。”
唐维绮见丫环正送茶来,出人意料地端过一杯茶,双手捧着:“祝爹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端过一杯茶,转向张继涛,“也祝张伯伯万寿无疆!”
父亲大惊,他家的小女,从没有在生人面前说过话,更不要说侍奉老人的茶水了!父亲高兴之中,不由对张继涛说道:“老弟呀,这个丫头在这么多人前说话,给外人端茶递水,是第一次,第一次哇!”
张继涛不禁伤感:“老兄如此高寿尚有儿女侍奉,可我……”
唐维绮忙问:“张叔叔,小轩哥哥,他咋啦?”
“这孽种,居然不要家……下四川去了!”
唐维绮红着脸:“张叔叔,咋会呢?咋会呢?”
“哎,给他定了亲。他就居然……跑了,跑到四川大学读书去了!”
--这样,在唐维绮对张云轩所有美好的回忆中,又多了一层男人的魅力。
三十年代的贵阳城里,但凡富商及官员,几乎没有贵阳本地人。贵阳是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地,是军阀争得你死我活的兵家要塞;这里民风淳朴,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姑娘娇小……使许多来去匆匆的外省过客留连忘返。小小的贵阳城是富人们最理想的享受之地,这里从古至今都是消费城市:栉比鳞次的商店,灯红酒绿的妓院,满街的各色小吃,纯朴好客的民风民俗……将贵阳城炒得红火得很!
因此,这样的地方也是外省富商娶妻纳妾的窝子。久而久之,不少做官发迹的,来贵阳城发了财的……当娇妻新生的子女呱呱落地后,这宜人的气候,秀丽的山川,娇妻和幼子……自然再也不恋自已的老家了。因此,不论是唐维绮的老父还是张云轩的老爹,都是在这里娶妾后留下来的。他们在教育子女、对待家庭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上,并不像旧中国许多富贵人家那样刻板,处理家庭问题也就富有弹性多了。
--当唐维绮终于从张继涛那里,了解到张云轩的消息后,四川大学就成了唐维绮魂牵梦萦的地方。当她女高毕业后,她竟要求父母送她到四川的姨妈家去,她想到四川大学去读书!
年迈的父亲哪里舍得她离走呢?于是,唐维绮终于忍耐不住了,更不安了,更反复无常了!她开始埋怨,开始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挑剔,开始耍脾气,开始抱怨贵阳这个肮脏的城市……她青春期的怪诞和不安份,连妈妈也开始不理解她了。
唐维绮执意要去四川读书,老父自然不同意。但是,比父亲小二十六岁的小妾四姨太太,却是天生的豁达,也有远见。她不愿意她的独生女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更不愿意她在三亲六媒的撮合下,早早地走尽女人的人生旅途。她清楚得很,中国女人的人生价值在成亲之后便结束了,她不希望她唯一的女儿如此了结人生。更何况,唐维绮吵着去四川是为了读书,是增长见识,是去闯世界……更使她下决心的主要原因是,成都住着她的嫡亲姐姐。母亲首先答允了女儿的请求,于是,老父的反对也就变得无力了。
为了安全地送这个千金小姐到四川去,老父亲忙乱了好久,组织了八车山货和中药材,请官兵护送……唐维绮才安全地从贵阳到达了四川成都。
一九三二年初,当唐维绮一路风尘地到达成都后,她才明白这心灵的召唤,对她与他的终身大事来说,是那样的必然,又是那样的偶然!命运的巧合有时真会弄得人目瞪口呆!
当张云轩即将弃学从戎的前一天,他来到学院大门,便被传达室的工友叫住,说有个年轻漂亮的小姐急着找他,并递给他一张便条。他接过便条一看,清秀的字迹下留名是“唐维绮” !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心突然间猛烈地跳动起来,他闻到便条上的一缕缕清香,他相信他朝思暮想的人,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了!
唐维绮从张云轩由学院大门奔出的那一瞬间起,在他惊奇的喜悦的眼晴里,她便寻到了满足,寻到了安宁。她佯称:他是她在贵阳唯一的熟人,她准备报考四川大学,有人对她提谈过他也在这里……她是厚着脸皮来找他的。她很想去武候祠、去都江堰,还想品尝成都有名的各种小吃……
张云轩彬彬有礼地说:“鄙人乐意奉陪,乐意奉陪……”
正当唐维绮正如沐浴甘露春风,还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中时,张云轩竟说道:“唐小姐……只可惜……我只能……陪你一天!”
唐维绮震惊得张口结舌,心里顿时冰凉凉的,她伤心地想到,别人的心里根本就没你,你好不知趣,也好不知羞!
正当唐维绮的心碎得想哭的时候,她又听张云轩说:中国北伐军的号角刚熄灭;“九。一八”后,日本人强占我东北三省,现在,倭寇正犯我江南大地!第一次淞沪抗战的热血在他心中翻滚,他将去投奔杨森将军,他要成为一个中国军人,他将为国捐躯洒血……万分伤心的唐家小姐听到的全是战争的硝烟!心想,张家的少爷不谈女人!
又喜上眉梢的唐维绮对张云轩提出了一大堆的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文弱的张家少爷必须风餐露宿,必须受苦受累,置十年寒窗之苦于不顾,置万贯家财为粪土,去当一个不受人尊敬、不死也伤的粗鲁的军人,这值得吗?军人这个名词,对唐家小姐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但是,单凭张云轩“抗击日寇” 的爱国精神,单凭他敢于抗父命抗婚这一点,她又十分地敬重他了。这样,她的全部热情和心思从那一刻起,又都集系在中华民族、中国军队的这根线上了!线在她在,线亡,她也将亡!
唐维绮惊叹命运的巧合,欣喜在这样的时候找到了他!好在还有宝贵的一天,好在他看到她后表现出的热情和掩饰不住的兴奋,她也明白他是喜欢她的了。这一对过去从未说过一句话,从未独处过的青年男女,那羞涩的面纱,被青春蓄萌的情爱毫不顾虑地一脚踢飞了!
这天,他待她就像真正的情人一样:他与她肩并肩漫步在武候祠内,给她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与她同坐一张凳子上,品尝这样那样的成都小吃;这一天他说啊说,她也说啊说啊,她暗自问自己她是哪来的饶舌妇?她不知疲倦地与他并肩而行,竟没有一丝累的感觉!她的心长时间地快乐地跳动着,血液燃烧着,长长的白昼飞逝而去,同张云轩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和美妙!
夜深了,他送她回姨妈的家;她到了街口时又说送他一段。他又送她回来;她又送他……直至等急了的姨爹坐着黄包车在街上看到了她和他,可是,这个千金小姐还是不肯放他走!她请求着姨爹说:
“明天,他将参军去了。能让他……在我们的家里……留下来多坐坐吗?”
姨爹是个开明人,不但答应了外侄女的请求,还让人到张云轩的住处搬来了行李。这一坐,她和他没一点倦意地坐到了天亮,终于分手的时候到来了。一股莫名的悲哀接踵而来,她背着他,背着姨妈姨爹,躲在屋里流过几次眼泪。
临去车站时,唐维绮拒绝坐黄包车,她非要亲手给他提那有些沉重的柳条包。他只得与她合力提着,他和她的手第一次碰到了一起,碰溅出一股股奇妙的电击。去车站的路那天出奇的近,她没喘口气便到了。旅客们纷纷地登车,她的心在此刻就要碎了,她想哭,甚至想对他说实话:“你别走了,别离我而去。我离不开你,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你……我从贵阳风尘仆仆赶来,全都是为了你!”
这时,一个美妙的声音轻声对着她说:“要不是我与同学们约定好了,我便……与你回……回去。”
唐维绮顿时满眶热泪,这是她久盼着的、最想听到的,也是最最普通的一句话!他挺了挺身,继续说道:“我安排妥当,就邀请你到部队来玩,好吗?”
她立即点了头:“你要给我写信,要快。”
他点了头,跳上早已发动了的客车,一边向她挥手一边消失在尘埃之中……
唐维绮轻轻的抚平手中的衬衣,她抬起头来,悄悄地在心里细算一下,从那天起直到今天,都整整二十年了,让人等待、心悸,恐慌,彷徨,欢乐与幸福的二十年呵!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