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祸起萧墙
第35章 祸起萧墙
方美英抡着一把长长的竹扫帚,送方宇去上学。她在街上爱怜地为他拉扯齐补丁累累的衣服,拍着他的肩头:“你要好生地读书,读多多的书,你今天能上学,要感谢人民政府。你想,你去读书去上学去学文化去学写算……那学杂费、书本费都不要我们交--这种好事哪点找去?”
方宇不满意地说:“书本费我们交了。”
方美英慈祥他拍了拍他的手掌:“交了,是交了。人穷志不穷,啥都不交,啥都靠人民政府,好不?人要活得硬肘,饿得新鲜。”
方宇在街边热气腾腾的、卖碗耳糕的小店前站住不走了。方美英晓得自己的崽想吃,但又觉得这太奢侈,说道:“要专心地读书,将来你长大了,有出息了,你啥都买得起,啥都吃得起。”
方宇晓得,妈妈舍不得花一分钱给他买个碗耳糕。他刚失望地咽下口水,不料老远传来张炎的声音:“方宇!”
方美英看到穿得十分洋气和整洁的张炎,挣开杨老伯的手,向着她的崽跑了过来。
方美英感觉到巨大的荣光:这个街坊邻居都想巴结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是她的崽的好朋友和同学!就因为她的崽是“读书人”,她也才有今天的扬眉吐气!她庆幸自己逃出了山寨,随着解放军一起来到了贵阳市。她也庆幸方宇的命好,结识了像张炎这样的同学,新社会是多么的公平、多么的完美!
方美英出乎意料地掏出二分钱来,买了两个碗耳糕。她递给方宇:“你一个,给张炎一个。”
方宇的眼中闪烁着光亮,晓得妈妈是在绷面子,感激地对妈妈点了点头。当张炎跑近时,他递一个碗耳糕给张炎,骄傲地说道:“阿妮为我们买的!”
张炎却说道:“我不要。妈妈不准我在外面吃东西。”
方宇将手缩回,怏怏地望着张炎:“你晓得的……阿妮……从不……她是为你才……买的!”
方美英难堪地望了望杨老伯,在衣襟上擦着手,对张炎道:“新社会时兴讲卫生,你莫不是……嫌我脏吧?”
张炎摇了摇头。他真的吃过早餐了,也真的没有像许多的小学生那样,有在街上、在教室里随便吃东西的习惯。
方宇委屈起来,眼中闪着泪花……
张炎急忙道:“杨老伯,我吃了方宇给我的东西,你不会告密吧?”
杨老伯善解人意地拍了拍方宇的头:“吃吧,你们不是好朋友吗?”
张炎这才接过方宇递来的碗耳糕,咬了满满一口,方宇这才高兴了起来。杨老伯有些局促不安地望了望方美英,她也同样地望着他,两人想说些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方美英打破沉默:“张家的娃崽,好有家教。”
“你的方宇也挺……懂规矩。”
两个小孩自顾自地跑远了,方美英单独面对男人,她不安了慌乱了:“我还要去打扫街道哩。”说完,她就急忙走开了。
杨永春望着方美英离去的背影,不理解地摇了摇头。他有些可笑地将身子拉直,用手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他想:男女交谈是非多,管你新社会还是旧社会,更何况你是孤男,她是寡妇!
方美英撑着长竹扫帚,靠在巷内僻静的张家大院的青砖墙上,心仍然卟嗵卟嗵地跳着……每一次与杨大哥碰面,她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开始她觉得奇怪,慢慢地才感觉到至今依然在思念着方宇的亲生父亲,那个为她而死去了的男人!她之所以长时间地注意杨大哥,一是因为他很像她过去的男人,二呢,她羡慕张炎总有这个忠直的男人保护着……此外,他也是乡下人,看上去土味十足,似乎与她靠得很近很近。
都说新中国人人平等,可是城里人与乡下人咋也平等不起来。她脏、她邋遢、她穷、她没有文化、甚至一讲起她的水乡话城里人也会笑话!这里最适合她的工作就是扫街,她能在城里生活,最佳的理由就是扫街这样的工作城里人不愿干!她看得出,城里人瞧不起她,但是她看得出,杨永春一点也不嫌弃她!
方美英身处这个陌生的城市,她一没有朋友、二没有亲戚、三没有钱财……城里人不愿与她交往,甚至和她多说几句话也不愿意。这个城市似乎啥都不缺少,就缺少像她这样的只要少许的报酬,而又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扫街人。
方宇成了“读书人”,还成了张家少爷的好朋友,她才与杨大哥有经常说话的机会。当然,杨大哥不会留意她,但他耿直,没有一点架子,特别是他与她前夫走路的样子,他们的背影,真是再相似也不过了。 杨大哥是多好的人呵……方美英开始机械地、思绪飘忽地清扫着小巷……这条小巷基本无人迹,是条杂草丛生的偏僻的小巷。方美英想清清静静地呆上一会儿时,就会到这里来。这时,她在细细地盘算,算了一遍又一遍,呵,他的男人,那个叫蒙松的男人,就差不多离开她整整六个年头了!可怜的蒙松,可怜的方宇,父子俩谁也没有瞧上过谁一眼……
啥时候有了方宇的?他晓得吗?不,他一点不晓得。她只清楚地记得,四四年秋收后水族人最隆重的端节,她与蒙松按照水家人的规矩成了亲。新婚不到一个月,水族那该死的抢亲习俗,就演变了一场仇杀的可怕故事。她被恶霸一方的富人抢去了,而她的父亲、她的男人、甚至妹妹,也在山里人常有的仇杀中惨遭横祸……方美英想到这里,伤心的泪水又盈盈满眶。突然,她在墙下的草丛中发现一个黑团团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个铁疙瘩。她将它揣进衣兜,心想,方宇又有支援“抗美援朝”的破铜烂铁了!
小巷不大一会功夫就扫干净了。方美英来到巷口的皂角树下,将她长长的竹扫帚靠在树干上。此时,小学的升旗仪式开始了,在清凉的晨风中,她听到整齐的国歌声……在这齐声歌唱的童声中,她在寻找着方宇的歌声……她想起她捡到的那砣铁疙瘩,她取出来,一边听着娃娃们唱国歌,一边搓玩着铁疙瘩。
这时,曹发德正好和几个公安干部、居民委员向巷口走来,他们必须调查清楚昨夜临近五更天时,一个公安人员惨遭敌人杀害的严重事件。正当临近巷口的皂角树时,看见扫街的女人傻痴痴地望着天空微笑,她的手中捏着一颗美式手雷,手指就勾在手雷环中!几个公安干部不由自主地停下,大伙儿屏住呼吸,心骤然地猛跳起来……
一个公安大喝一声“卧下”!接着,他不顾命地一个箭步扑上,从方美英的手中抢过手雷,向无人的街边抛了过去。他也不管方美荚愿不愿意,一个扁脚(扫腿)将方美英绊倒在地,又将她压在身子下。
一秒、三秒、十秒过去了……所有的人都从地上爬了起来。那将方美英绊倒在地的年轻公安,看到自己压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羞涩的受了惊骇的女人,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使这个年轻公安从方美英的身上弹跳了起来,脸也“刷”地一下红至脖子,不好意思地捡起了没有拉开保险的手榴弹。
方美英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无地自容。封闭了几千年的中国的山村女人,是不问情由也要捍卫自己的贞节的。更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不清不楚的男人强按下地,这既丢脸面又现丑的事令她十分伤心,她被羞辱得伏在皂角树上哭泣起来……
曹发德在她身后问道:“同志,这东西是你的?”
方美英仍在为自己的贞节哭泣着……
曹发德不耐烦了:“你哭些啥?公安战士不救你,你现在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啦!我问你,这东西是不是你的?”
方美英仍然在伤心的哭着……
街道委员这时才赶来,摇了摇方美英说:“方妈妈,不要只顾哭了。现在是清匪反霸、镇反肃特的骨节眼上,私藏和拥有武器的人,就是反革命!是要遭敲沙罐的,要遭砍脑壳的,要遭坐大牢的!”
方美英心想:这个王委员好会吓人,分明是铁疙瘩,她硬说是武器。这半年,她多次捡得过手枪、子弹、佩刀、木柄的手榴弹……哪一次不交给派出所和居民委员会?这年头再憨再傻的人,也晓得私藏武器,哪怕是私藏一把军用佩刀、匕首、子弹……也是要被抓去坐牢的!这个公安大白天打人的扁脚(绊腿),当着众人将她压在地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许欺侮妇女的,你这个委员想包庇公安,还拿大帽子压小老幺(最弱小的人),我才不信邪哩--她还是没有停止哭泣。
有个公安不耐烦了:“不说,就把她带到公安局去!”
只有曹发德明白这女人的悲伤的来由,也明白这种手榴弹她确实看都没有看到过。于是,他拿出了做思想工作的看家本领,他轻声地说道:
“大嫂,这不是破铜烂铁,这是美帝国主义造的手榴弹,是手雷,那威力能把一堆人炸成肉酱。你看,只要你拉开这个环套,几秒钟内就炸你成几大块,威力真的大得很哪!---这个小吕同志为了救你,压你在地上……是救你的命,是想救你,你明白了吗?”
这一席话,方使方美英如梦初醒,才停止了哭泣,刚才的羞辱变成了难言的恐惧。美帝国主义在居民委员的嘴里,在所有政府干部的嘴里,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是吃人的野兽,是把玩具投到朝鲜炸死朝鲜儿童的刽子手!看,今天必定是美蒋特务,有意将这种铁疙瘩丢在路边害人害命,可恶呵,你这个该死的美帝国主义!
“这手榴弹,是你家的?”
方美英吓得哆嗦起来,她摇着头摆着手:“不,不是。是我捡得的,我只当是……是……是铁疙瘩。”
“哪里捡的?”
“巷里头捡的。
曹发德命令地:“走,带我们看看去。”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
方美英抡着一把长长的竹扫帚,送方宇去上学。她在街上爱怜地为他拉扯齐补丁累累的衣服,拍着他的肩头:“你要好生地读书,读多多的书,你今天能上学,要感谢人民政府。你想,你去读书去上学去学文化去学写算……那学杂费、书本费都不要我们交--这种好事哪点找去?”
方宇不满意地说:“书本费我们交了。”
方美英慈祥他拍了拍他的手掌:“交了,是交了。人穷志不穷,啥都不交,啥都靠人民政府,好不?人要活得硬肘,饿得新鲜。”
方宇在街边热气腾腾的、卖碗耳糕的小店前站住不走了。方美英晓得自己的崽想吃,但又觉得这太奢侈,说道:“要专心地读书,将来你长大了,有出息了,你啥都买得起,啥都吃得起。”
方宇晓得,妈妈舍不得花一分钱给他买个碗耳糕。他刚失望地咽下口水,不料老远传来张炎的声音:“方宇!”
方美英看到穿得十分洋气和整洁的张炎,挣开杨老伯的手,向着她的崽跑了过来。
方美英感觉到巨大的荣光:这个街坊邻居都想巴结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是她的崽的好朋友和同学!就因为她的崽是“读书人”,她也才有今天的扬眉吐气!她庆幸自己逃出了山寨,随着解放军一起来到了贵阳市。她也庆幸方宇的命好,结识了像张炎这样的同学,新社会是多么的公平、多么的完美!
方美英出乎意料地掏出二分钱来,买了两个碗耳糕。她递给方宇:“你一个,给张炎一个。”
方宇的眼中闪烁着光亮,晓得妈妈是在绷面子,感激地对妈妈点了点头。当张炎跑近时,他递一个碗耳糕给张炎,骄傲地说道:“阿妮为我们买的!”
张炎却说道:“我不要。妈妈不准我在外面吃东西。”
方宇将手缩回,怏怏地望着张炎:“你晓得的……阿妮……从不……她是为你才……买的!”
方美英难堪地望了望杨老伯,在衣襟上擦着手,对张炎道:“新社会时兴讲卫生,你莫不是……嫌我脏吧?”
张炎摇了摇头。他真的吃过早餐了,也真的没有像许多的小学生那样,有在街上、在教室里随便吃东西的习惯。
方宇委屈起来,眼中闪着泪花……
张炎急忙道:“杨老伯,我吃了方宇给我的东西,你不会告密吧?”
杨老伯善解人意地拍了拍方宇的头:“吃吧,你们不是好朋友吗?”
张炎这才接过方宇递来的碗耳糕,咬了满满一口,方宇这才高兴了起来。杨老伯有些局促不安地望了望方美英,她也同样地望着他,两人想说些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方美英打破沉默:“张家的娃崽,好有家教。”
“你的方宇也挺……懂规矩。”
两个小孩自顾自地跑远了,方美英单独面对男人,她不安了慌乱了:“我还要去打扫街道哩。”说完,她就急忙走开了。
杨永春望着方美英离去的背影,不理解地摇了摇头。他有些可笑地将身子拉直,用手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他想:男女交谈是非多,管你新社会还是旧社会,更何况你是孤男,她是寡妇!
方美英撑着长竹扫帚,靠在巷内僻静的张家大院的青砖墙上,心仍然卟嗵卟嗵地跳着……每一次与杨大哥碰面,她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开始她觉得奇怪,慢慢地才感觉到至今依然在思念着方宇的亲生父亲,那个为她而死去了的男人!她之所以长时间地注意杨大哥,一是因为他很像她过去的男人,二呢,她羡慕张炎总有这个忠直的男人保护着……此外,他也是乡下人,看上去土味十足,似乎与她靠得很近很近。
都说新中国人人平等,可是城里人与乡下人咋也平等不起来。她脏、她邋遢、她穷、她没有文化、甚至一讲起她的水乡话城里人也会笑话!这里最适合她的工作就是扫街,她能在城里生活,最佳的理由就是扫街这样的工作城里人不愿干!她看得出,城里人瞧不起她,但是她看得出,杨永春一点也不嫌弃她!
方美英身处这个陌生的城市,她一没有朋友、二没有亲戚、三没有钱财……城里人不愿与她交往,甚至和她多说几句话也不愿意。这个城市似乎啥都不缺少,就缺少像她这样的只要少许的报酬,而又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的扫街人。
方宇成了“读书人”,还成了张家少爷的好朋友,她才与杨大哥有经常说话的机会。当然,杨大哥不会留意她,但他耿直,没有一点架子,特别是他与她前夫走路的样子,他们的背影,真是再相似也不过了。 杨大哥是多好的人呵……方美英开始机械地、思绪飘忽地清扫着小巷……这条小巷基本无人迹,是条杂草丛生的偏僻的小巷。方美英想清清静静地呆上一会儿时,就会到这里来。这时,她在细细地盘算,算了一遍又一遍,呵,他的男人,那个叫蒙松的男人,就差不多离开她整整六个年头了!可怜的蒙松,可怜的方宇,父子俩谁也没有瞧上过谁一眼……
啥时候有了方宇的?他晓得吗?不,他一点不晓得。她只清楚地记得,四四年秋收后水族人最隆重的端节,她与蒙松按照水家人的规矩成了亲。新婚不到一个月,水族那该死的抢亲习俗,就演变了一场仇杀的可怕故事。她被恶霸一方的富人抢去了,而她的父亲、她的男人、甚至妹妹,也在山里人常有的仇杀中惨遭横祸……方美英想到这里,伤心的泪水又盈盈满眶。突然,她在墙下的草丛中发现一个黑团团的东西,捡起来一看,是个铁疙瘩。她将它揣进衣兜,心想,方宇又有支援“抗美援朝”的破铜烂铁了!
小巷不大一会功夫就扫干净了。方美英来到巷口的皂角树下,将她长长的竹扫帚靠在树干上。此时,小学的升旗仪式开始了,在清凉的晨风中,她听到整齐的国歌声……在这齐声歌唱的童声中,她在寻找着方宇的歌声……她想起她捡到的那砣铁疙瘩,她取出来,一边听着娃娃们唱国歌,一边搓玩着铁疙瘩。
这时,曹发德正好和几个公安干部、居民委员向巷口走来,他们必须调查清楚昨夜临近五更天时,一个公安人员惨遭敌人杀害的严重事件。正当临近巷口的皂角树时,看见扫街的女人傻痴痴地望着天空微笑,她的手中捏着一颗美式手雷,手指就勾在手雷环中!几个公安干部不由自主地停下,大伙儿屏住呼吸,心骤然地猛跳起来……
一个公安大喝一声“卧下”!接着,他不顾命地一个箭步扑上,从方美英的手中抢过手雷,向无人的街边抛了过去。他也不管方美荚愿不愿意,一个扁脚(扫腿)将方美英绊倒在地,又将她压在身子下。
一秒、三秒、十秒过去了……所有的人都从地上爬了起来。那将方美英绊倒在地的年轻公安,看到自己压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羞涩的受了惊骇的女人,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使这个年轻公安从方美英的身上弹跳了起来,脸也“刷”地一下红至脖子,不好意思地捡起了没有拉开保险的手榴弹。
方美英在众目睽睽之下也无地自容。封闭了几千年的中国的山村女人,是不问情由也要捍卫自己的贞节的。更何况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不清不楚的男人强按下地,这既丢脸面又现丑的事令她十分伤心,她被羞辱得伏在皂角树上哭泣起来……
曹发德在她身后问道:“同志,这东西是你的?”
方美英仍在为自己的贞节哭泣着……
曹发德不耐烦了:“你哭些啥?公安战士不救你,你现在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啦!我问你,这东西是不是你的?”
方美英仍然在伤心的哭着……
街道委员这时才赶来,摇了摇方美英说:“方妈妈,不要只顾哭了。现在是清匪反霸、镇反肃特的骨节眼上,私藏和拥有武器的人,就是反革命!是要遭敲沙罐的,要遭砍脑壳的,要遭坐大牢的!”
方美英心想:这个王委员好会吓人,分明是铁疙瘩,她硬说是武器。这半年,她多次捡得过手枪、子弹、佩刀、木柄的手榴弹……哪一次不交给派出所和居民委员会?这年头再憨再傻的人,也晓得私藏武器,哪怕是私藏一把军用佩刀、匕首、子弹……也是要被抓去坐牢的!这个公安大白天打人的扁脚(绊腿),当着众人将她压在地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许欺侮妇女的,你这个委员想包庇公安,还拿大帽子压小老幺(最弱小的人),我才不信邪哩--她还是没有停止哭泣。
有个公安不耐烦了:“不说,就把她带到公安局去!”
只有曹发德明白这女人的悲伤的来由,也明白这种手榴弹她确实看都没有看到过。于是,他拿出了做思想工作的看家本领,他轻声地说道:
“大嫂,这不是破铜烂铁,这是美帝国主义造的手榴弹,是手雷,那威力能把一堆人炸成肉酱。你看,只要你拉开这个环套,几秒钟内就炸你成几大块,威力真的大得很哪!---这个小吕同志为了救你,压你在地上……是救你的命,是想救你,你明白了吗?”
这一席话,方使方美英如梦初醒,才停止了哭泣,刚才的羞辱变成了难言的恐惧。美帝国主义在居民委员的嘴里,在所有政府干部的嘴里,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是吃人的野兽,是把玩具投到朝鲜炸死朝鲜儿童的刽子手!看,今天必定是美蒋特务,有意将这种铁疙瘩丢在路边害人害命,可恶呵,你这个该死的美帝国主义!
“这手榴弹,是你家的?”
方美英吓得哆嗦起来,她摇着头摆着手:“不,不是。是我捡得的,我只当是……是……是铁疙瘩。”
“哪里捡的?”
“巷里头捡的。
曹发德命令地:“走,带我们看看去。”
本书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換位思考的作品”、“烛照历史的一部好书”、“一部杰出的作品”(评论后发)。过去的许多极左行为,不但给革命带来危害,还令人错误地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这些不公正的事实,即使现在也是海峡两岸难达共识、大量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亟待待改革的民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