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霸三国之征战天下

正文 052科举县试

    司空赐等陈无出去之后,才细声对李霸说道:“张飞目无君上,虽有匹夫之勇,也不堪大用。不如…”

    李霸道:“不如什么?直说吧,这里就你我二人。”

    司空赐道:“不如设下一酒宴,把张飞…”说着司空赐的手作了一个斩的动作。

    李霸听着心里发寒,道:“杀了他,那关二哥、赵子龙呢?”

    司空赐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主公把关羽、赵云、张飞都封为太守,地位几可与主公相当,这是取祸之道。若他们识趣,让他们自动交出兵权,然后可以保全他们的性命,一如公孙度的例子。若他们有不轨之心,也一起除掉。”

    李霸斥道:“天得,你娘的。这就是你要和我说的大事?!我现在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不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以后不要再提!”

    司空赐道:“只怕始终枝强于干,会在日后酿成大祸。今日张飞借着酒疯,就敢向主公动手,他日若再借个什么由头,还指不定干出什么事情来。”

    李霸道:“其实,你自己也清楚,我这辽东太守是怎么来的。当时,公孙瓒差遣刘大哥迎战乌桓和公孙度,并临时把我和子龙暂拔在刘大哥手下。其实,公孙瓒也未尝没有让我和子龙监视、牵制刘大哥之意。

    只是我和子龙,一直与公孙瓒身边的公孙越、乐何当、刘纬台、李移子等小人格格不入,倒和刘关张三兄弟义气相投。大家都是豪爽汉子,刘大哥、关二哥也从来没有把我和子龙当外人。

    而今辽东、玄菟、乐浪、昌黎四郡共六万余兵马,除了公孙度和胡人的降兵之外,最初就有三个派系,刘关张三兄弟的兵最多,我次之,子龙再次之。

    其实,若不是公孙瓒杀我妻儿,我完全没有反公孙瓒的心思。就算他要革我的职,甚至杀我本人的头也不会。等到刘大哥罹难,关、张一系的人最多,关二哥素来爱士卒如子弟,在军中声望不作第二人想。那一日张三哥且不必说,我、子龙也一致推举关二哥为主。

    但关二哥却说我韬略过人,把这个位子让给我。然后,包括张三哥在内,刘大哥的旧部都不服我。还是关二哥力排众议,安抚了军中情绪。司空天得,你娘的!我这个位子是关二哥让给我的,你明白吗?你这厮要我做不仁不义之人,我是近年修身养性了,换做两年前,我现在就一刀杀了你!”

    司空赐听了也十分害怕,他见过李霸发怒的样子,那杀伐式的气场不是他能承受的,但他却并不后悔说了那些话来触怒李霸。对司空赐来说,能遇上一个很大程度上能容忍申韩之术的明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话,司空赐憋在心里实在不吐不快。

    而且,司空赐也在赌,他觉得李霸不会因为他主张绝对的君主集权就杀他。司空赐奉行的是霸道,以力服天下,君主就要掌握绝对的权力,不然君主的威严就会受到挑战,国家的法令就无法畅通无阻。

    李霸一直死死地盯着司空赐看,他觉得司空赐在怕,但骨子里又好像不怕,而且他觉得司空赐说上面那些话的时候并没有私心,并不是为自己争权争利。秦晋的激进法家流派,如申不害、商鞅、韩非本来就不怎么顾忌仁义道德,而是借法、术之力推行君主集权下的高压政治。讲学于稷下学宫的齐国法家,则比较温和,继承发展了管仲的思想,汲取了黄老之学,主张法礼并重,先德后刑,因道生法,形成了一套较为温和的法治理论。

    两人半晌都没有吭声,李霸最终说道:“天得,以后关于具体的人事任命,你少出馊主意。你还是先把试题弄好,以后御史的工作,我也会多听从你的建议。但你说的那种不仁不义的事情,我是绝计做不出来。”

    司空赐行了一个谢罪礼,道:“遵命。那主公,我们继续之前的工作,先把试题最终敲定吧。”

    李霸道了声:“嗯。其实,我再说一下吧,训马的道理,你懂吧。寻常的马容易驾驽,但千里马却性子桀傲,瞧不起一般想要驯服他们的人。

    但你的策略,就是磨掉千里马的独特个性,甚至他们不听话就要宰杀,其实已经落入了最下乘。

    我与你则不同,越是桀傲的马,我就越是兴趣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并试图保持他们的血性和骄傲,找到发挥他们全力的方法。

    真正的用人方法,不是按照人君的意图改造每一个下属,而是试图找出他们每个人的长处,短处,并扬其所长、弃其所短。就像孔子说教育人,要因材施教,我说用人也要因人而用。

    而关二哥、张三哥、赵子龙都是无疑是千里马。天得,我方才反驳甚至斥骂你,不仅是因为在情感上接受不了你的提案,更是因为你的那套,不符合我的用人策略。你明白了吗?”

    司空赐听了李霸用千里马比喻用人,这才恍然大悟,觉得李霸更加高深莫测起来。之后,两人又转回了考试的话题。

    那一头,张飞跟着元申到了墨家行馆下属的铁匠铺,看到了已经有雏形的马镫,已经研制成功的明光铠,还有研制进度并不怎么理想的连弩。

    在听元申简单讲解了马镫的作用后,张飞也立即明白了。张飞常年在马上征战,为人性格虽然粗莽,却无疑是个军事上的行家里手。这马镫的价值,也确实值得李霸等上几年时间,精心研制并让骑兵训练圆熟。

    想到这里,张飞对李霸按兵不动的怨气消散了大半。当然张飞并不知道,李霸暂缓报仇更是因为,辽东数郡内部各派系林立,并没有形成铁板一块,外有乌桓、高句丽等强邻虎视眈眈,公孙瓒更不是纸糊的。要把内部充分地整合起来,并消除乌桓、高句丽等隐患,只有经过不断地对异族进行对外战争才行。关系、李系、赵系,乃至公孙度降军,都是汉人,在对上乌桓、高句丽这些非我族类的敌人的时候,都是肩并肩作战,极容易磨合。但是这种磨合却是需要时间的。

    重要的还有,作为最高统帅,李霸不断取得胜利,也是积累声望的最便捷之路。这才是消除关、张、赵影响力的最佳办法。

    又过了半个月,经过李霸、司空赐的周密准备、精心策划,在辽东、乐浪、玄菟、昌黎四郡同时进行了选拔官吏的考试。

    第一次参加考试的人,并不多,甚至没有超过李霸所设想的每郡录取一百名秀才的人数。

    参加考试的来源,最多的是四郡的故吏,其次是一些消息灵通的儒生。

    四郡的故吏收到考试消息后,就想着借着考试的机会,好好表现,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汉末,察举都被一些世家地主所把持,很多寒门出身的儒生,读了半辈子的书,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出仕的路子。有了这次考试,那些想做官,为朝廷、百姓做点事情的儒生才不管考的内容和儒家经典没任何关系,只是想抓住这次机会,走出飞黄腾达的第一步。

    甚至还有常年在汉境生活的乌桓人、高句丽人参加考试。这些人多从事商业,对大汉律法有一定的了解,也能熟练使用汉语和汉字,可以说是汉化了胡人、夷人。对于这种情况,李霸给司空赐作了批示,不仅准许他们参加考试,而且在口头上对他们进行褒奖,甚至只要成绩较优秀,还可以录用几个,做个标杆作用。

    李霸的这些政策,无非是加快乌桓人、高句丽人的汉化速度。其实在儒家的正统观点里,夷人在夏,用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生活便是夏人,夏人在夷,用夷的生活方式便是夷人。李霸记得在那个奇异的梦中世界里,唐代有鲜卑人元稹,清代有满洲人纳兰性德,他们的汉文化修养,都足以傲视天下。唐代还有李渊、李世民、李治祖孙三代,他们的母亲分别是鲜卑人独孤氏、窦氏、长孙氏,都有极深的胡人血统,却开创了华夏史上的罕见盛世。反观有个叫陈冠猩的戏子,满嘴鸟语,已经是蛮夷无疑。

    最终在县考后,李霸、司空赐亲自阅卷,结果揭晓,剔除成绩不合格者,辽东产生秀才三十四名,乐浪产生秀才十二名,昌黎产生秀才九名,玄菟产生秀才七名,共六十二名,其中有两名是汉化的乌桓人。高句丽在此时汉化的程度还很低,自身文明水平也相对乌桓要原始,虽然也有近十个高句丽人参加考试,但无奈成绩太糟糕,无法录取。

    司空赐又再命人帖出公告:

    一是让六十二位秀才在一个月后统一到辽东襄平城参加复考,胜出者将被称为“举人”。有出任郡、县佐吏的资格及侯补资格。不嫌职位低下的话,至少也能在亭、乡、里ⅰ的最基层先锻炼一下。

    二是让六十二位秀才准备一下,加深一下互相之间的了解,由他们自己投票,推举出“御史”,专司监督各级官吏,主要是杜绝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官场的丑恶现象。每个秀才都有平等的推举权和被推举权。最终,得到推荐最多的八人,将成为监察辽东、玄菟、昌黎、乐浪四郡的御史,直接对辽东太守、虎贲将军、渔阳侯李霸本人负责,不受其他任何人的差遣、管辖。

    众秀才见了公告之后,都雀跃不已,这些考试都不是糊弄人的,都有实实在在前景在等着他们。尤其是很多仍然怀有理想的青年,对“御史”之职,相当憧憬,想秉公监察,在大汉漆黑一片的官场上点起一盏明灯,实实在在为百姓们做点好事。

    不过,考试的结果和公告一出来,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什么人愁?辽东书院的三位大儒——管宁、王烈、邴原!

    ……

    ⅰ秦汉时期,县以下,有乡、亭、里三个行政单位。

    据齐鲁书社出版的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中的记载:那时还没有村、镇,基层行政单位是里。在县和里之间的是乡和亭。亭、乡平级,亭在城市中,乡在城市外,亭、乡都下辖十里。

    <!-- 作者有话说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