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红楼]如海他妹

正文 69章

    第六十九章

    黛玉走后,青琼上前欲言又止。林浣轻笑,道:“你可是奇怪我这般喜欢黛玉而又不待见贾家,怎不出面拒绝王氏?”

    青琼听得此话,并不意外,却也不回答,犹豫了一番,道:“老爷和太太可是要回京?”

    林浣眉眼一挑,笑言:“迟早的事。玉儿几个这番来了京城,便不会再回扬州了!”说完,想着仍在扬州的林如海与贾敏,神色又有些黯然,不知二人此番可好?

    若是一切顺利,扬州之事了结,也不过是这两三年的事。到时,忠平王继位,必定会招林如海回京。若事情不顺……林浣身子不自觉颤了颤。

    青琼眼尖,倒了热茶递给林浣,道:“王妃还要放宽心。王爷不是已经遣了人去扬州照应了吗?想来,必不会有什么岔子。待得尘埃落定,老爷可是大功臣呢!”

    林浣轻笑,从龙之功她倒是不在意,挂心为由哥嫂安危。好在,徒明谚布局精密,也曾答应过她,即便事败,也当保林如海夫妻平安。林浣摇了摇头,能做的安排都已做了。再如何担忧也是惘然,轻抿了一口清茶,林浣又道:“在扬州,哥哥二品大员,简在帝心,淮扬地界无人敢不放在眼里。玉儿是独女,又居最幼,哥哥嫂子只怕是百般宠爱,断不能委屈了半分。只是,这一来京城,却与扬州不同。京中王侯将相,皇亲宗室,比比皆是。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她虽心思剔透,却少于权贵间的交往,也缺了手段心计。”

    青琼会意,“王妃是想借贾家这颗棋子?只是,那贾家不免太过……荒唐了些!”

    因到底是贾敏的娘家人,青琼寻思了许久,依旧只说出荒唐二字,可贾家所为,哪里是荒唐二字可言?

    林浣笑道:“正是如此才好。贾家行事向来每个顾忌,又自视甚高。如今圣上还念着几分祖上功绩,又加之储君未立,朝政不稳,也便暂时搁下。但有一日,新帝登基,四王八公,只怕没几个能保得住!”

    青琼一惊,骇道:“那太太岂不是……”

    “嫂子便是一时对贾家有些心寒,可到底生养了自己,断然不可能割却。贾家待嫂子有几分实意我不知道,可嫂子待贾家却有一颗真心。我怕的是,贾家耍些手段,到底血浓于水,嫂子不免便会心软。

    嫂子离开京城已有十多年,对于贾家之事,大多道听途说,不曾亲见,不曾亲历,感受便不会深。十多年前的贾家虽让嫂子心里有些舒坦,可到底是舍不得的。毕竟还有贾老太太在呢!”

    青琼立时明了,“姑娘见了便等于是太太见了。姑娘死了心,太太也便死了心。”

    林浣起身,望着窗外黛玉院中的方向,道:“我是想让她去见见。玉儿在扬州,只怕没人敢得罪她。可在京里却一样。”

    青琼又接道:“王妃是打的一箭双雕的主意。既让姑娘和太太看清了贾家,从此死了心,也可借贾家的手让林姑娘明白一些事情,也能生出几分手段?”

    “如今大冬天的也便罢了。等明年开春,过了春闱,这京里的各项花会宴请便会多起来,玉儿自然是要出席的。京里各家的女孩子,可没几个是省油的灯。玉儿若没有几分本事,我可不敢把她带出去。索性,贾家虽荒唐,却也正是这点好。

    贾家人打的什么主意,我心里清楚。那些手段也自是不入流的,玉儿若连这些都应付不过来,那么也便休想在京中立足了。”

    青琼点头,恭维道:“王妃想得周道。”

    “哥哥嫂子不在京里。可林家却不能失了对京里的算计。我虽是王妃,可对于林家来说,却已是出嫁女。许多事上,并不方便。且,王妃身份虽然尊贵,可有些时候,便是因着这身份,反而掣肘。翃哥儿翔哥儿又是男子,顾不到各位大人的家眷中来,玉儿若能独当一面,也是林家一大助力!”

    青琼又道:“不知老爷太太如何作想?”

    林浣此举虽是为了林家,为了成就黛玉,可也有一部分算是利用了黛玉。只因她与贾敏虽交好,却不能断定,贾敏会为了林家而彻底舍弃贾家,即便因此而拖累林家的可能只有半分,她也断不会容许出现。她要将一切都扼杀在摇篮里。

    黛玉三人去往贾家拜见,那日对贾家所起的一点厌恶还远远不够。所以,她让黛玉置身贾家,以贾家人的心思和手段,若是贾敏知道,母亲这般对待自己视如己命的女儿,那么,所谓血浓于水的亲情可还能残存几分?

    林浣叹了口气,对于黛玉不经起了几分愧疚之心。只是,若她自己有本事,那也不过是去走一趟亲戚,无甚紧要。若她没本事,林浣自然也有后路,定不会让她真受了半分伤害。

    因而,对于青琼的问题,林浣半点不在意。

    “嫂子不过是因着玉儿还年小,才一直护在手心里。如今玉儿渐渐大了,便也不能只一味宠着了。哥哥既然将玉儿将给我教养,自然是信我的。至于嫂子,慈母多拜儿。我们便是再如何,也护不住玉儿一辈子。我们如今越护着她,日后便越害了她。

    况且,哥哥自幼待玉儿如翃哥儿翔哥儿一般教养,又请进士老爷为西席,对其重视可见一斑。林家女子又怎可空有一副好皮囊?便是满腹诗情又如何?自然是要独当一面,不输男儿的!”

    话虽如此说,可林浣到底放心不下黛玉。夜里又思量了一回。次日便递牌子进了宫。先去见了太后。因皇上旨意已下,陈家即日便可归京。太后心中欢喜,倒是比以往精神了许多,早膳也多吃了半碗饭。对待林浣,更是慈眉善目了起来,对于忠顺王府院里的那位陈姑娘,却是半句也没有提及。太后不说,林浣自然也不会主动说起。略陪着聊了几句闲话。眼见太后颇有倦色,林浣告退出来,却并没有出宫,而是往贤妃宫里去。

    十一皇子也早已成年,出宫建府完婚了。因而,贤妃宫里略有些冷清。林浣去的时候,贤妃正百无聊赖地倚着栏杆喂池子里的鱼。

    贤妃无不欢喜,拉了林浣,道:“怎不带我长乐来?”

    “王爷请了白先生为西席,这些日子,正跟着白先生学习呢?”

    贤妃取笑道:“听说,你们府上这位白先生可是大有来头,还是位进士出身?”

    林浣一笑,“是我大哥的同年,因性子太直,并不适合官场。外放了三年便辞官回京了。之后倒做起了名流贤士。却是出了好几本书,士林之中倒是有些声名。”

    贤妃取笑道:“你这是要培养个女状元出来不成?”

    林浣淡笑,也不作答。二人又对坐说了一回话。贤妃自知林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开口询问。林浣也不在转弯,直言想要四个教养嬷嬷。

    这事,林浣此前也提过一回,不过是为了长乐。王府不是没有从宫里出来的人。比如宋妈妈。可是,宋妈妈到底老了,这些年来,一直在忠顺王府享清福养老。差事自然是都不理了。至于旁人,林浣挑挑拣拣,不是觉得这样不如意,便是觉得那样不如意。其实,也不过是舍不得徒笑然受罪。

    只是,如今黛玉的事儿却拖不得,有两个自宫里出来的嬷嬷在身边,一来更抬高身份,二来也可教授黛玉规矩,必要时,正好用来对付贾家。

    既要给黛玉寻,那么徒笑然自然便也不能拖了。“慈母多拜儿”,自己既知道这理,便不能害了徒笑然。即便再不舍,该有了教养也需得一一到位。

    徒笑然是郡主,还是皇上亲许了封号的郡主。可越是这般的身份决定了规矩上越是半分不能错。且,若是到了夫家,郡主之尊虽能长脸,可也是鸡肋。

    林浣叹了口气。突然间便明白了贾敏对黛玉的护佑。她对徒笑然何曾不是如此?心里不免又为这个时代的女孩子哀叹了一番。

    贤妃倒是答应的利索。办事效率也高。又兼是之前林浣便提过,本就留意着的,这会儿急着要,也不慌乱。不过两日,便送了四名约莫三四十岁的宫女子过来。

    说是嬷嬷,指的是身份。这个年龄,并不大,年迈的嬷嬷虽然老成,可是终究有心无力。而宫女自幼进宫,这四个均是在宫中摸爬打滚了数十年的,该知道的事,该有的手段一分不会少。且贤妃如今协理六宫,能得贤妃看中,可想其资历能耐。

    为保险起见,林浣自然又遣人去查了这四人的底,皆家世清白,并无漏处,这才好生交代了一番,两人一组,分送给了徒笑然和黛玉。

    此后二人上午学文,下午学习规矩,课程却是紧凑得很。黛玉倒还罢了。徒笑然却是不免向林浣抱怨了两回,只抱怨终归是抱怨,见得林浣面色严厉,却也不敢再说,忍了下来。也并没有朝两位嬷嬷使小性子,摆郡主的架子,一应恭敬对待。不过几日,双方熟悉了,倒也相处融洽了起来。林浣这才放了心。

    十一月里,邢夫人生辰。一大早,林浣便安排了丫头小厮,遣了王府马车将黛玉三人送去贾府。又细细叮嘱了铃兰翠衣与两位嬷嬷几句。临行时,与黛玉道:“你母亲与老太太十几年骨肉不得见。你此番去,也当是代你母亲去尽孝。只是,孝义虽然重要,祖制礼法却更不可违。”

    黛玉愣了一会,笑着应了。林浣见她听得明白,松了口气。贾家不过是拿长辈的身份,摆主人的款。客随主便,又有长辈身份相压。可再如何,还有礼法在,黛玉自可拿此辩驳,也不会担了违逆不敬长辈的名声去。

    不过三日,林浣果然便又遣人去接黛玉回来。贾母本想借思念之情再留黛玉两日,只那婆子半分不肯松口,言道:“王妃自林姑娘来后,喜欢得紧,每日里谈笑一处,一时都离不了,就连郡主也退了一射之地。此番姑娘去了三日,王妃没有一刻不想念。还说,不论如何让奴婢接了姑娘回去,不然,奴婢也不必回王府了。”贾母无法,只得放了黛玉去。只黛玉一行回得王府,却是多了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猜猜,这多出来的人是谁?

    一直忘了放了。

    林浣和徒明谚……图铺子里求的。感谢作图的点点姑娘!我喜欢林浣的衣服和那只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