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遗憾的1884

第二部第一卷太平洋上的悸动 第一○六章 沙俄的颈动脉

    自从建立了加利福利亚共和国之后,王致鸣一直想在沙俄这头庞大的北极熊身上,找到一、两个地方开个口子,给它慢慢地放血,以持续削弱其整体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

    几年来,通过对沙俄的研究和情报局收集的情报,他暂时选定的地方是两个:

    一个是北海【贝加尔湖】附近的伊尔库茨克地区,另一个就是整个中亚地区。

    选择北海,是因为在西伯利亚铁路修建到颚木斯克时,估计时间在一**四年前后,也就是甲午年,他将占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外兴安岭地区。

    最北端的防线,将推进到斯科沃罗季诺——腾达一线,以强大的兵力威压尼布楚方向的俄军。

    在东北方向,将以外兴安岭山脉棱线为防御线,其后再出兵突袭、占领勘察加半岛,在科雷马河以东地域,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今后彻底控制鄂霍次克海,逐渐蚕食、最终彻底占领科雷马河以东的土地,与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届时,把与沙俄对峙、对抗的战场,选择在北海西岸的伊尔库茨克附近。

    这样选择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可以从蒙古,就近得到补给和增援,到最前沿陆路的后勤运输线不是太长,大致在五百至六百公里的范围内,最远的是北贝加尔斯克,陆路补给线有近一千四百多公里,北贝加尔斯克的补给,采取先到达乌兰乌德西北方向的色楞金斯克的北海南岸。采用从沙俄贝加尔湖区舰队俘获的舰艇,以及在北海南岸俘获的货船,走北海水面直接运输到北贝加尔斯克。

    以库伦【后世的乌兰巴托】作为战区的总后勤基地,陆路运输线沿着库伦至恰克图、乌兰乌德。恰克图至北海南岸的斯柳江卡的道路,对前线进行补给和增援。当然,强大的飞艇运输部队,将在冬季和雨季,担负后勤运输任务。

    现在,张家口至库伦的铁路已经开始修建,张库线全长设计长度一千三百多公里,分成二十四个施工段进行建设。每个施工段有五十到六十公里,预计建设时间在三年左右,将会在一**四年年中,全线通车。

    这条线路一旦建成。北方蒙古边境地区,就有了一条运输大动脉,将保证战区的后勤物资和兵员运输,也将加快蒙古地区的工业和矿业的建设速度,为北方经济打下一个雄厚的基础。

    另外一方面。是在这里开辟战场,沙俄始终都要从遥远的莫斯科,或乌克兰的基辅地区,利用铁路线向伊尔库茨克前线运输补给、调动军队。而乌拉尔山脉以东的新西伯利亚地区,这时候还没有什么制造业系统。人口都是极为稀少的,历史上是在西伯利亚铁路开通之后。沙俄才开始向西伯利亚和远东,组织大规模的移民。

    因此,伊尔库茨克前线的俄军,只能通过修建到颚木斯克、或新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铁路,来获得粮食、军火、生活物资和兵员的补给,就地补给粮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条运输线,是一条几千公里的铁路线,从莫斯科或基辅出发的货运列车,到颚木斯克或新西伯利亚,在几千公里的路途上,沿途分布着几百座关隘、桥梁、火车站、水煤站、电报站、小城镇,雪狐和苍狼特种部队,在这里就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要破坏、摧毁这些目标,掐断铁路线的机会实在是太多。

    而沙俄军队是不可能在铁路沿线驻扎大量的军队,来专门保护铁路交通线,布置的小股部队,又不是特种兵们的对手,因此,沙俄的这条运输大动脉,注定是不会畅通的,会经常发生肠梗阻,即使是通车,其运输的路途上,运载的各种物质或兵员,也会不断地遭到打击、颠覆或摧毁。

    今后沙俄的列车,将经常性地发生桥梁恰到好处地断裂,列车直接冲进山涧或河流之中,也可能在平原地带,不时发生整列火车倾覆的事件,更可能发生列车在山洞中被活埋的悲剧,铁路沿线的车站、仓库也会不时发生严重的爆炸或火灾,一般的结局就是严重损坏或被摧毁。反正沙俄伤害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感情,就要付出沉重、惨烈地代价。

    再说,王致鸣也不是只有特种部队,可以胜任这种作战行动,高速、高空轰炸机或攻击机的突防,也一样可以采用轰炸的手段,炸断铁路线、摧毁列车、车站、调车场、仓库、水煤站等等。

    一个团的轻装骑兵部队,也一样可以横扫铁路沿线,沙俄在这条运输线上,注定要遭到王致鸣集团的严厉打击。

    何况,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大量备受沙俄歧视和残酷统治,长期被欺压、奴役、掠夺的蒙古后裔族群或原住民,他们也可以被有效地组织利用起来。王致鸣打算给他们的许诺,就是今后给予每个家庭足够的草场、土地,保护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回到强大祖国的怀抱,再也不受俄国佬的欺压和屠杀。这些人口总数近百万的原住民或蒙古后裔们,一旦被有效地组织、发动起来,沙俄的运输线就相当危险了。

    因此,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伊尔库茨克战场,只是相持阶段的一个主战场,甚至是一个诱饵,而另外一个战场,就是铁路沿线的绞杀战。

    后世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后勤部门,在没有志愿军空军参战前,是被美国人的空中绞杀战,折腾得很惨、很狼狈的,因此,志愿军不得不被迫在三八线附近与美国人对峙,战争进行到这里,实际上就基本上算是结束了,后来的战斗。只是双方在争取有限的最大利益而已。

    到抗美援朝后期,实际上就是一场双方争夺制空权的后勤战,志愿军从“一星期攻势”,逐渐发展到“十天攻势”、“半月攻势”的极限。最终是双份谁也奈何不了谁,不得不在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最终以谈判后签订“停战协定”而结束了这场耗时三年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或朝鲜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就结束了的战争。谁也没有输、也没有谁真正地赢得了胜利,算是一个平手。对新生的新中国来说,是保证了东北的安全。避免了被美国人陈兵鸭绿江畔,随时威胁东北的严重局面出现,仅此而已。

    王致鸣这样计划与沙俄的相持对抗,就是打算利用自己比沙俄先进、强大的综合军事实力。把沙俄拖入战争后,以各种有效手段,不断地去消耗它、去削弱它。

    王致鸣盘算,在中亚把伤口开得小一点,但是要保证其持续不断地流血。又不至于使沙俄过快地虚弱下去,使它有力气继续在中亚地区投入兵力、财力,在这里将采用的是持久战的战略。

    而在伊尔库茨克地区,就要把口子开得大一些、更深一些。但是,也不能使沙俄就此迅速地衰败下去。还是要给它留下半条命,否则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势力集团。就不好玩了。

    对峙对抗的第一位目标,是持续不断地消耗沙俄适合服兵役的青壮年,甚至是未成年人,也让自以为人口众多的沙俄政府,体会一把缺少人口的滋味。

    在欧洲,还是要保证有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继续对抗、存在下去的,而沙俄与法国是协约国集团的最初发起人,一个过于虚弱的沙俄帝国,可能就会使协约国集团提前解体,否则没有了一战,西方国家都集中起来对付他一个,那还是吃不消的,那时他也不可能就大量的拥有终极武器——原子弹,那他就只有悲壮而又华丽地死去。

    因此,在远东地区一战前的战略,是相持与对抗,以持续不断发动的中小型战役,不断消耗沙俄的军队和国力。

    后世的历史上,沙俄在一战前的常备军,也就是百来十万,预备役或后备兵员,也只有三百多万,而王致鸣打算在一战前,消耗他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二,不超过一半,大约在一百三十万至两百万之间,还是给它留些老兵,一战时去与威廉的德**队死扛。

    王致鸣与恩格尔、总参谋部的高级参谋们,商量制订放血的初步战略计划,就是与沙俄在北海【贝加尔湖】西边的伊尔库茨克地域对峙,在中亚地区进行持久的游击战、经济战,通过不断地打击两地的沙俄军队和地方经济,吸引沙俄在本土,在西伯利亚地区和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军队,进入两地,打击的烈度和强度,以不刺激狂暴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调动布置在欧洲的军队为限。

    北海地区的预设战场,位置从北海西北端的库尔图克,沿着萨彦岭山脉东部山脚至西北方向,长度两百五十公里,以此点向东北方向至北海最北端的北贝加尔斯克,长五百五十公里,面积近一万多平方公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不规则三角形地域内摆开战场,与沙俄在此地较量。

    战略发动的最佳时间,是在一九一零年之前,初步打算是两个大的战略方向,共四路大军执行这次战略任务。

    这里是给沙俄准备的一个比中亚战区更大,而又无法在短期内愈合的伤口,就像杀猪时在猪脖子上开的刀口一样,一刀捅进猪脖子,切开颈动脉,将大量释放沙俄肮脏的血液,逐步把它变成一个只有半条命的将死之人!

    嘿嘿,到一战前夕,再预留个三、五个月的缓冲时间,王致鸣集团再与德国的神经质皇帝威廉二世,进行一次有限而又特殊、甚至是广泛的陆空军武器装备方面的短期军事合作,以增强一战初期德**队的总体攻击力为目的,让好大喜功的威廉,指挥装备上陡然先进起来、战力强横的德意志帝**队,在东线战场上取得拿破仑大帝也没有取得的荣光,给予沙俄入侵东普鲁士的军队迎头痛击,王致鸣甚至希望威廉一鼓作气,直接把战线推进到沙俄的国境线之内,最好是逼近华沙地域,威胁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摆出一副随时准备攻击、攻占圣彼得堡的架势,调动俄军向该平原地域增援集结,寻找机会打破俄军的防线,向圣彼得堡进军,顺便再大量杀伤沙俄的有生力量,最好争取大量杀伤俄罗斯的适龄青壮年男人。

    王致鸣的期望值也不高,威廉帮他杀上七、八百万俄罗斯壮汉,致伤致残过千把万人,他就基本满意了,不会太在意自己也花费了一些精力和小钱,提供了一些自己即将淘汰的落后而又先进的武器、装备。

    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沙皇尼古拉二世,势必要尽全力保卫圣彼得堡,逼迫他在沙俄境内,连续不断、陆续大量地征召军队,最好是持续不断地征召两千万至三千万左右的军队,把沙俄帝国十六岁至四十岁的适龄男人都招进军队。

    后世历史上,在一九一四年一战开始时,沙俄的全国总人口,是一亿七千多万【也有资料说是一亿四千万】,在欧洲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沙俄的人口性别比例,假如以一比一估算,男人有接近八千万左右,再把未成年人、青年、壮年、中老年人的比例以一比一估算,青年和壮年合计只有四千二百五十万,剔除七百多万残废、弱智、贵族、科研和技术人员、有身份地位或有特权的人,就算还剩下三千万出头,这就是沙俄在一战期间可能的最大基本兵员数,再想要多招,就只有在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之中打主意了。

    这种穷兵黩武式的大规模扩军,首先就要加重沙俄政府,本来就因为战争而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其次,就是国内生产领域的大部分壮劳力被抽走,就会破坏其国内的工农业生产秩序。

    当然,主要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幅减少,其恶果就必然会造成沙俄国内生产的严重不足,连带造成其军火物资生产和粮食生产不敷供应前线的需要,沙俄在东线战场上的压力将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大增,在战场上失败的机会将会相对增加,恶性循环下就需要征召更多的兵员,生产会继续不断下滑,最终形成一种严重的恶性循环,事实上逐渐在庞大、臃肿的沙俄躯体上不断地放血、割肉。(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