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第九章 傻瓜谢幕了 第一百二十一回 九州恶战

    1583年(天正十一年)4月15日,丰臣秀吉通过天皇下达了九州大友氏和岛津氏两家罢兵修好的?书,大友宗麟接令后求之不得,赶忙答应停战,但岛津义久却不以为然,他萨摩岛津氏从一百多年前就不服镰仓幕府,曾创造过对将军政令和天皇敕令十五次不理睬的记录,这次更不例外,岛津义久继续厉兵秣马,准备完成其统一九州的大业。

    大友宗麟见岛津军根本没有停战的意思,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无奈之下,大友宗麟决定亲自面见丰臣秀吉,请其出兵摆平岛津军的攻势,4月30日,大友宗麟抵达大坂城,送上人质宣布臣服,并割让丰后国给丰臣氏,丰臣秀吉安慰了其一番,答应出兵保护大友氏,战国至此,京都势力第一次抵达了九州,在此拥有了自己的立足点。

    听闻大友宗麟不顾九州的安危,竟然引狼入室,岛津义久大怒,他趁着大友氏势力衰退,大友宗麟不在之际,大肆收买各地豪族,大友氏麾下筑前国豪族秋月种实起兵反叛,并向岛津氏求援,6月初,岛津氏遣大将岛津忠长率兵两万进入筑前,一路上各路豪族纷纷加入岛津军,队伍很快膨胀到五万多人,7月6日,岛津军攻破大友氏在肥前的胜尾城,守将筑紫广门投降。

    7月12日,岛津军攻克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攻入筑前国,包围了岩屋城,而此城的大友军守将正是“双璧”之一的高桥绍运,不过大友氏仅剩的部队都在府内城坚守待援,岩屋城中仅有守军763人!高桥绍运早知在5万大军面前,坚守岩屋城就如螳臂当车,但是岩屋城之后就是立花城,守将乃是代替病逝的立花道雪,已经过继到立花家的自己的亲生儿子,立花宗茂。如果高桥绍运撤退,立花城将直接面对岛津军的攻击,但如果坚守,定能拖住岛津军十天半个月,到时候丰臣秀吉的援军就该开到了,自己的儿子则可能幸免!高桥绍运于是决定誓死守城,给儿子也给大友氏留一线希望!就在岛津军包围城池之前,高桥绍运向部下训话,要求不愿殉死的士卒趁早出城,但部将们都感其忠义,并无一人逃离。

    7月13日,岛津军正式开始攻城,高桥绍运不愧双壁,亦是九州第一善守大将,在其出色的指挥下,岛津军死伤惨重,岩屋城纹丝不动。激烈的攻防战日以继夜,铁炮枪声和士兵的喊杀声,还有临死前的哀嚎声不绝于耳,战况极为惨烈。由于城内防御得当,岛津军伤亡不断增多,这样撑到26日,在岛津军轮番攻击下,大友军方才开始渐渐不支,外城于夜间陷落,高桥绍运率领余众退入内城继续奋战,鉴于岛津军伤亡太大,也是敬佩高桥绍运的忠义,岛津军前阵总帅岛津忠长遣使入城劝降,但被高桥绍运严辞拒绝。

    27日凌晨,知道和平落城无望的岛津军发动总攻,岛津忠长亲自率军登城,高桥绍运和大友氏勇士拼死奋战,连重伤的士卒也抱着岛津军士兵从高处滚下,同归于尽,下午5时左右,付出惨重代价的岛津军终于攻到天守阁下,此时高桥绍运身边只剩五十余人,且各个多处负伤已经无力再战,不愿做俘虏的高桥绍运在天守阁内切腹自尽,年仅39岁,剩下的部将或互相刺杀,或切腹自尽,全员玉碎无一人投降!岛津忠长见状,对高桥绍运及其部下的奋战感佩不已,宣布用最隆重的军礼埋葬了这些勇士。

    岩屋城一役,岛津军前阵一万五千人战死三千余,伤千余,大将折损二十多名,是萨摩兵前所未有的大败,不但总减员两成,且因为都是萨摩本地兵卒和直属将领,所以岛津氏一战元气大伤,后继无人,多少年轻俊才尚未成名就身死异地。更惨的是,高桥绍运的奋战给立花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虽然岛津军趁势杀到了立花城下,但由于在岩屋城受挫,士卒士气极低,只能对立花城望城兴叹(这是日本传统,三月亡华之初,日军战斗力极旺盛,可徐州会战之后,日军看出中**队的决心和自己的受挫,便一年不如一年,斗志溃散极快),8月中旬,丰臣秀吉的援军终于开进九州岛,前锋毛利军以黑田孝高为军师,已经抵达丰前,与此同时,四国的仙石秀久,十河存保,长宗我部元亲三路共一万两千人也攻入九州东岸,大敌当前,围攻立花城的岛津忠长慌忙撤兵,反被立花宗茂出城追杀,损兵折将,岩屋城也很快再次回到大友军手里。

    为了重振士气,也为了奠定岛津氏在九州岛的统治地位,岛津义久决定亲自出征,他放弃所有前来投奔的各地豪族,把他们安置在各地镇守,自己挑选了萨摩藩国的勇士八千人为主力,大隅国的勇士一万两千人,分开两路,自己和岛津家久出日向国,岛津义弘(另一猛人)出肥后国,进攻丰后。

    1583年(天正十一年)10月初,岛津军连战连捷,两路人马已经合兵一处,攻到了离大友氏居城府内城不远的鹤贺城,守将利光宗鱼乃是军旅多年的老人,是立花道雪亲自提拔的将才,他拼死奋战,但终因兵微将寡而不得不撤退,岛津氏于是打算进攻府内城,可撤到安隅城的利光宗鱼趁岛津军大意,守卫兵力薄弱的当口,再次发动奇袭,竟然又夺回鹤贺城,岛津义久大怒,率两万大军回头团团包围了鹤贺城,日夜攻打,发誓要生擒利光宗鱼不可,攻防战异常激烈,在大友军的奋战下,岛津军死伤三千多人仍未能拿下此城,到了10月底,坚守此城十三日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利光宗鱼在城头指挥作战的时候,被岛津军铁炮击中,当场死亡!主将一死,众守军失去了主心骨,虽然还在奋战,但鹤贺城沦陷已在旦夕之间!

    鹤贺城位于府内城之南四里(中国三十里),扼守着通往府内城的战略要冲,且庇护着九州北平原三处无险可守的粮敖,此城一失,莫说府内城也必难保,就是九州所有北军的粮食也会成问题,府内城守将大友义统乃是大友宗麟的嫡子,大友氏的新任家督,在此前所未有的危机前束手无策,他只好向刚进驻九州的丰臣军求援,丰臣军离府内城最近的乃是从四国出发,才整军完备的仙石秀久一路,计有本部人马一千,十河存保部三千,以及长宗我部元亲和长宗我部信亲父子的八千人,共大军一万二千。仙石秀久一接到大友义统的急报,忙和众位大名商议,由于四**来此,是秀吉答应了他们可以使用北军粮草,所以他们也不希望三处粮敖落入南军手中,于是决定救援,以长宗我部氏为前军,火速率领所有四国人马日夜兼程,奔赴府内城。

    府内城原有守军一万人,再加上丰臣氏援军,人数方面刚好和岛津军旗鼓相当,可惜事实永远是残酷的,并非人多就能赢,虽然丰臣大友联军倚坚城据守,但领军的仙石秀久却能力平庸,根本无法统御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甚至还曾经是切齿仇人的杂牌军(中央军没到啊),看不透这一点的秀吉不但用人的眼光大有问题,也注定成为了日后的悲剧一手之酿造者。

    作为臣服于秀吉的长宗我部元亲和仙石秀久,两人和秀吉接触后,都以贵族身份开始信赖这位贫民,并不约而同的把这位关白立为自己的偶像,不过不同的是,长宗我部元亲还算能战,他不过是把这位偶像藏在心里,仙石秀久却大喇喇的一口气照搬,就好像德川家康抄袭武田信玄一样,有坚城不守,仙石秀久却要学着秀吉搞大战的模式,把一万多人全部拉出城去,在鹤贺城之北的户次川北岸下砦坚守,长宗我部元亲对此举哭笑不得,几次进言请求回城,仙石秀久皆不许,岛津军见敌援军已到,且主动出城,可又不进攻,就知道这是位蠢材统帅了,于是也主动撤了鹤贺城之围,前进至户次川南岸的坂原山下寨,和最善野战的萨摩兵拼野战,四**的命运可想而知!

    战前会议上,仙石秀久独断专行的要求大军立刻进发,以长宗我部氏大军为先头,一战歼灭岛津氏,同为四国大名的十河存保表示同意,此二人都是四国战争中饱受长宗我部欺凌,现在有机会看着土佐兵马白死,哪个能不乐意。长宗我部元亲听罢后力劝二位,说道,“岛津氏四兄弟各个能征善战,岛津义弘武勇无可匹敌,岛津义久兵法纯熟,我大军未来之际,岛津氏已经或野战或攻城前后剿灭北军数万人,其中我观他们用兵,野战多是诱敌深入,在山地不利展开的地域突袭,尽显萨摩兵优势,现在户次川北平南险,我们应当据守,逼南军北进而在平原决战,不可深入南部山林,以免被全歼!只需多拖数日,一是可把北军粮敖的粮食分散转入几处坚城,二是可以等关白大人大军前来,前后夹击,则岛津氏必亡!”此计方是妥善安稳,知己知彼言辞,可在仙石秀久的眼里,长宗我部元亲只是个刚刚投降就想指手画脚的老顽固,所以理都不理他,对于他口若悬河的说了半天,仙石秀久只当是苍蝇叫唤,固执己见,并且要求长宗我部氏兵马先进。

    长宗我部元亲刚被剥削了三国之地,现在是四国最弱的大名,且秀吉对其不甚信任,只好放弃争辩,希望能借助奋战改变秀吉对自己的态度,于是他和嫡子长宗我部信亲率本部五千人,先发过河,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被迫去和岛津氏决战。相对丰臣军的鲁莽冲动和内部不和,岛津军却做好了完全的迎击准备,岛津义久将全军分成三路,右路两千人,中路三千人,左路五千人,置于户次川南岸,严阵以待丰臣军渡河,另外三千人则负责监视鹤贺城的一举一动,确保岛津军后翼无虞,另四千人交由岛津家久本部率领,驻扎梨尾山,俯视整个战场。

    11月11日,丰臣军首先发动进攻,前锋长宗我部元亲嫡子长宗我部信亲和其一千土佐精兵渡过户次川,后续部队是仙石秀久和十河存保的五千余人,而大友义统的一万府内城兵马也陆续开到北岸以备不测!下午5时左右,丰臣军刚渡河完毕,忽然几百名岛津军出现在渡河部队右翼,作势欲突袭仙石秀久所部,眼看对方人不多,仙石秀久立刻率所部千余人杀了上去,岛津军见突袭失败,纷纷后撤,仙石秀久虽未杀伤一人一马,可也算初战得胜,得意忘形之下指挥人马一路追杀,长宗我部信亲作为先头只好放弃突击岛津氏本阵,向南追随保护仙石秀久,十河存保以为岛津氏不堪一击,把一千本部也紧随跟上,另一千人故意拖沓过河,以防长宗我部元亲争功,如此长宗我部元亲的主力被留在了最后。

    仙石秀久带头孤军深入,追出两刻后,已经无法辨认东南西北,陷入山林起伏,河网密布之地,正此时,丰臣军两翼枪声大作,士卒纷纷中弹倒地,仙石秀久大惊,只见左右冒出许多岛津铁炮手,不断填弹射击,形成一道交叉火力网,置身泥潭中央的丰臣军根本避无可避,各自为战,霎时间溃不成军。仙石秀久暗叫一声上当了,拨转马头翻身就跑,众将士见主将溜了也一哄而散,丰臣军最后的抵抗也告失效,全面崩盘。此时岛津义久见状,忙命令部将伊集院忠栋和新纳忠元各率三千骑兵突入敌阵,见人就砍,丰臣军无法布阵,无法抵御,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户次川南岸登时变成了一片血海汪洋。

    后队的长宗我部信亲和十河存保见仙石秀久部溃逃也急欲撤退,无奈后退之路上横亘着水流湍急的户次川,不是说渡就能渡的!长宗我部信亲和十河存保只得回身死战,打算或撑到仙石秀久败兵渡完,或撑到父亲援军抵达,可惜两支人马在户次川上互相阻塞,还有没人主事的一千十河军不知所措,被挤在南岸死守的长宗我部信亲和十河存保苦战了一个时辰,还是无法渡河,最后双双战死于阵中!

    两人战死后,长宗我部元亲才没头脑的渡过户次川,一上岸就被岛津军重重包围,部下来不及布阵就被前方败军冲垮,幸得其侍卫拼死护主,长宗我部元亲才得以只身逃离战场,捡回一条老命,可是部下死伤殆尽,且嫡子亦战死,双重打击让长宗我部元亲心灰意冷,九死一生的他甚至都懒得去丰前藩国汇合毛利军,之身渡回了伊予国的日振岛,从此疏于政事,剃度出家,也熄灭了争霸天下的野心。

    身处户次川北岸督战的大友义统本来就惧怕岛津氏,是因为丰臣氏的威名在,才勉强出阵,现在眼见南岸血流成河,北岸仙石秀久狼狈的模样,顿时对丰臣氏丧失信心,一路带兵逃窜,连立命之本的府内城都不要了,直接逃到了丰前国,驻扎在龙王城,投靠了毛利氏。鹤贺城守军就在城上目睹了丰臣军全军覆没的惨剧,也吓得肝胆俱裂,自知继续抵抗无益,只好开城投降,13日午后,岛津军又趁胜攻入府内城,大友氏经营了二十二代,数百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得势不饶人的岛津军接着转攻大友宗麟所在的丹生岛城,刚刚赶回九州的大友宗麟总算比儿子出息,他指挥城防军用大炮“国崩”轰击靠近的岛津军,岛津义久这才下令暂缓攻城,勉强被挡在城外,但大友军失去了府内城这个粮库,还有三处来不及疏散的粮敖,还能坚持多久只有天晓得了!

    12月1日,败兵的仙石秀久逃回大阪城,丰臣秀吉这才知道毛利氏缓步不前,四**全军覆没的消息,大怒之下,丰臣秀吉当即缔夺了仙石秀久的封地,将其流放高野山(相当于中国的岭南和琼州,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此时的丰臣秀吉意识到,西国不服自己,毛利氏拖沓不战,岛津氏征服全岛,已经到了最恶劣的地步,如果自己再不下重手,只怕西国形势无可挽救,于是在1584年(天正十二年)1月1日,丰臣秀吉发出天下总动员令,将大坂城交由丰臣秀次和前田利家镇守,自己则亲率大军,下辖各地大名,大纳言羽柴秀长一万人,左大臣(兼职关东管领)孟昭德一万人,弹正忠细川忠兴一万人,骏河守(兼职相模守)德川家康一万人,越后守上杉景胜一万人,治部少辅石田三成五千人,左卫门佐福岛正则一万人,阿波守蜂须贺正胜一万人,左近卫少将蒲生氏乡五千人,右近卫少将佐竹义重一万人,右大夫宇喜多秀家一万人,修理大夫池田辉政五千人,共十二路,二十万人马,出征九州!

    2月3日,丰臣秀吉本部抵达九州之际,越前守丹羽长秀突然病逝,年仅十三的长男丹羽长重继家督位,因其麾下有一百二十三万石,势力不小,秀吉于是在行军途中指责丹羽长重在居丧期间饮酒作乐(他咋知道的),将加贺,越前两国丹羽氏麾下领土收缴,只留下若狭国十二万石给丹羽长重,三日后,抵达九州当日,丰臣秀吉再次指责丹羽长重,以丹羽氏兵卒不守政令,私自锻造兵器为由(他又知道了),没收了若狭国,减封丹羽长重为加贺松任城主,领地大幅缩水至四万三千石,此时的丹羽氏财政匮乏,无法收留大批武士,只好遣散家臣,自长秀以来的重要家臣如长束正家,村上义明,沟口秀胜,户田重政等人相继被丰臣秀吉策诱招募,转仕丰臣家。

    2月11日,丰臣秀吉在探明了九州南军的动向后,兵分两路出击,丰臣秀吉本部五万余人,剑锋直指肥后国,其弟大和国四十五万石国主,大纳言羽柴秀长(此时改名为丰臣秀长)则率各路诸侯兵马十五万,直逼日向国,两路人马一东一西,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不见首尾,是从未在九州岛上出现过的庞大军团!一时间各地豪族望风而降,都知道天军一到,天下谁属了!

    岛津义久一面抵御丰臣秀吉大军,一面把肥前和筑前两国的部队后撤,打算在日向国先击败各路心怀叵测的杂军,最后再收拾丰臣秀吉,可此时的战局就并非岛津氏可以左右的了,毛利氏目睹丹羽长重继承家督五日后就从一百二十万石锐减至四万石的惨剧,一时间心中悲鸣,生怕秀吉日后算账自己惧战不前之罪,恰巧此时领军大将吉川元春病重,小早川隆景和毛利辉元干脆把军权交给黑田孝高,让他随意指挥,自己二人归于后军,接济粮草,黑田孝高得到毛利氏军权后,一路南下,叩关拔寨,大军所到之处,丰前的山田,广津,仲蜂屋,时枝,宫等城,还有丰后的马岳城皆望风归降,唯有小宫城与宇留津城还在负隅顽抗,但在毛利军的绝对优势战力之前,这两个小城亦先后陷落,两城城主与其亲属1300多人被全部处决,丰臣秀吉本军还在肥后攻城之际,黑田孝高就已经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了整个丰前国,等待丰臣秀吉的下一步指示。

    2月15日,丰臣秀吉眼见肥后难以攻克,于是命令毛利军出肥后增援,丰臣秀长军以蜂须贺正胜为先锋,出日向国拖住岛津义弘,然而就在命令传到各地的数日后,丰臣氏大军便接到噩耗,秀长军先锋大将蜂须贺正胜不服水土,终于暴病死于军中,另一方面的毛利军名义主帅吉川元春也终于熬不住了,在黑田孝高建议把他送回京都由名医诊治的路上,吉川元春也撒手人寰,享年56岁,蜂须贺正胜之死,只是丰臣秀吉一人痛惜,可吉川元春便不同了,他是毛利家中的主战派,一直对暂时屈从于丰臣家耿耿于怀,此次出征之前吉川元春已经患病不起,更不愿意为丰臣家牺牲毛利氏士卒性命,可小早川隆景和毛利辉元以家族利益“晓以大义”死拉硬拽,吉川元春又知道侄子不善军事,小早川隆景不善进攻,才不得不拖着病体随军,在攻陷小仓城后,终于病体不支,无奈的把军权交给了黑田孝高,硬撑了数日后,吉川元春带着未能逐鹿天下的无尽遗恨撒手人寰!所以吉川元春一死,丰臣秀吉长长松了口气,他知道,现在毛利氏剩下的只有一个草包和一个有才无胆的人,分裂吞并毛利氏的时机到了!

    接着给吉川元春凭吊的机会,丰臣秀吉向毛利辉元和小早川隆景传达了他让丰臣秀次进兵备前国和美作国的意思,言语中说这是因为吉川元春死了,吉川元长还在军前,实在怕西国动荡,导致联军粮草供应不利,所以才暂时代守,毛利辉元和小早川隆景都不是白痴,自然明白这个代守是要不回来的,可现在全军两万人都在九州,退路被九鬼嘉隆和安东水军紧紧掐住,军权也在黑田孝高手里,是无论如何不能抵抗的,于是只好承认了秀吉进兵两国的合法性,吉川元长听罢悲愤不已,口吐鲜血,大病一场。

    丰臣秀吉连续几个政治手腕,就解决了京畿几个大大名的威胁,一时间意气风发,属下也个个振奋,岛津氏略有耳闻之后,岛津义久决定,要让联军在九州拖住,说不定待得越久,丰臣秀吉的手段就越多,到时候各个大名心灰意冷,更不能齐心合力,才好各个击破,让他们都离不开九州,于是岛津义久联合三位弟弟,带兵分批退回萨摩,大隅和日向三国,打算依靠百年根基,和崎岖的地形,险中求胜!岛津氏各个都有不服输,奋战到底的性格,所以路上岛津岁久主张对丰臣秀吉议和,也被另外三兄弟一口回绝了。

    丰臣秀长自蜂须贺正胜死后,便让蜂须贺家政携父亲棺椁返回阿波国,另遣孟昭德,福岛正则,加藤清正三位同为前锋大将,进攻日向国,此外号称“丰臣第一沉稳大将”的加藤孙六嘉明,率领新组建的丰臣氏水军,挟四国讨伐战大胜之勇猛,从海上支援,丰臣秀吉又一路收买了九州的各地水贼众,比如江之岛砦的宇久纯定(本书除孟昭德外第一位登场的人物)等,他们纷纷大开砦门,放丰臣氏通行,这样孟昭德等三人兵马一路并无遇到多大阻力,直至杀入日向国的高城城下,9年前岛津氏第一次北伐就在此处大败大友氏,岛津义久还想故技重施,于高城布阵,并鼓励部下,再创当年的辉煌!

    但是岛津义久终归憋在九州孤岛上太久了,他不曾想到,如今的丰臣军岂是大友军可比肩的,不说大友氏麾下没有福岛正则,加藤清正这般的武者,就是孟昭德麾下的任何一位也强过大友氏百般,3月6日,秀长军前锋包围高城,3月11日,后续部队陆续开到,共计八万余人,参战的各路大名包括孟氏,福岛氏,加藤氏,毛利氏,吉川氏(吉川元长继承家督之位,戴孝出征,竟然没吐血吐死),小早川氏,宇喜多氏,大友氏等等,丰臣军仗着人多,不但把高城围得水泄不通,还派出加藤嘉明的水军攻击高城之南的财部城,切断了高城的补给线,岛津义久登时成为瓮中之鳖。

    为了救援高城,岛津义弘亲率精兵两万赶赴日向国救援大哥,可是岛津军刚到离高城不远的根白坂,就遭到了丰臣军孟昭德的亲自迎击,孟昭德临行之前,防备北条氏政捣乱,特命军师阿倍秀明为总军事官,山下政文为总政务官,负责监视北条氏的一举一动,此番出兵破天荒的带了真田氏父子,也算是终于解除了德川氏对自己的威胁,让两位出来建立功勋。于是孟昭德这个关东之龙,和岛津义弘这位九州之鬼,在天下大义和个人野心面前,展开了人生第一次对面,和第一次交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