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信长包围网 第五十九回 大战前的暗流
信长只带十几个人就能穿过琵琶湖西侧安全抵达京都,这完全是松永久秀的功劳和朽木元纲的懦弱造成,而木下秀吉以七百人抵挡朝仓一万人,也是因为朝仓家主帅不在,上下难以形成一体调令而成功,可阻遏浅井长政的孟昭德天龙军就没这么幸运了,浅井家上下齐心,武将多出骁勇善战之辈,主帅浅井长政更是难得的青年雄才,武艺卓绝,天龙军历史上两次大伤元气几乎覆灭,一次便是饭田阻击战打信玄,第二次便是这虎御前山阻击战打浅井长政了。1568年(永禄十一年)11月7日,孟昭德的大军在御前山东道口和浅井大军已经鏖战了七日,战事惨烈悲壮,只有火枪兵和炮兵尚且建制完整,疾风营和步兵皆损失过半,孟昭德花了近十年功夫收罗饲养的上乘战马经过前后两战,已经消耗殆尽,除了现在剩下的二百多骑轻座下三百余匹,家中已无储蓄。这一惨状,身在观音寺城的德川家康自然知晓,他虽然不愿家臣做大难以掌控,可如今乱世,他也不愿意自己的手下为了信长的霸业折损殆尽,权衡利弊之后,他不得不亲赴本丸去求信长,赶快出兵,进攻浅井朝仓联军。
此时的观音寺城,两国的联军已经逐渐抵达,除了路上溃散和逃入别国的,还剩下一万八千余人,信长深感这样的数目虽可以一战,却不足以彻底平定近江和越前两国,所以只能按下不发,如此举措,莫说德川家康,就是木下秀吉也感到难受,这就说明孟昭德不足三千之数还要抵挡长政数日,可出于大局考虑,确实进兵不得,两人私下商议,只好尽快联络京都众将,早早会师观音寺城。
得知信长和家康留守观音寺城进不得退不得,身居阪本城的将军义昭天真的以为天下大势要变了,信长此番必定兵败,立刻大张旗鼓的召唤西国东国诸大名,正式和信长决裂。可惜各地大名皆心怀鬼胎,他们或者敷衍了事,或者发来几万石军粮算作支援,可真正派兵的竟然无一人,东国的武田信玄倒是看到了机会,联络了北条氏康,尽释前嫌,然后准备西进,可正如孟昭德所料,被抛弃的上杉谦信火冒三丈,立刻陈兵川中岛,随时准备南下,被这个宿敌牵制了十余年的武田信玄只好作罢,感叹生不逢时,又一次放弃了西进的计划!
到了11月11日,所有大名都表明了立场后,信长才决定进兵,他在观音寺城一待就是十天,为的就是天下大名自己跳出来,说清楚是站在哪一边,现在全都看清了,信长终于决定个个击破,首当其冲的就是固守越前的朝仓和正在努力攻打虎御前山的浅井。为了这次能一举平定两个大名,信长将所有部队全数集结在了观音寺城,其中包括刚刚抵达的明智京奉行三千人,细川二条代三千人,织田信雄三千多芸山军马,大军共两万七千人,北上近江!
得知信长终于北上的消息,浅井军中立刻乱作一团,所有人都担心自己的妻儿家小,想要回去本国,只有浅井长政端坐在本阵之内不慌不忙,他转了转手中的桧扇说道,“此番出兵,我五千将士浴血奋战,正是要建功立业的最后关头,我料想随在长政左右的都是本家一等一的忠臣,那些借口不来的,要么是真的有疾病,要么是早生反意,所以长政以为,咱们偏偏不回去,让那些生了反意的干脆跳出来,投降去,让那些坚定的,守着城池等待大军,我想啊,信长此番北上,是不可能一口气打下咱近江十七城和越前敦贺二十一城的,他要的是决战,是一场家国命运的决战,所以我军不但不退,还要立刻北上金琦,会合朝仓军,说动朝仓义景出兵决一生死!若是咱们胜了,织田家和德川家一定会就此衰败,到时候咱们再回国,任他们之前攻克了多少城池,咱们都能一并收回来,若是战败了...那迟早也是个死,还回国干什么!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织田信长一口口把咱们的领土吃光吗!”
“决战!决战!”听罢浅井长政的分析,所有家臣再无反复了,都铁了心的要和织田德川联军好好打一场,长政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不由暗暗想道,“家中可调的兵马不下一万五千,可惜并非个个认为应该造反织田,他们的眼里我的决策远不如织田信长的威名好使,这样的下属带着又有何用呢,我苦思数夜,权衡利弊,终于决定舍弃上万兵马,只把真正忠于我的人马带上,果然好动员啊,上下齐心,虽然只有五千之数,却比一万多散沙好多了!”
商议定了之后,浅井长政立刻派使者去见孟昭德,希望孟昭德退避三舍,放浅井大军过去,若是早一日,只怕孟昭德还会怒斩来使然后举兵抵御,可就在深夜,孟昭德接到了主上的密信,信中说信长已经决定,此番进兵是要聚而歼之,彻底打垮朝仓家和浅井家的士气,他便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同意了浅井长政的要求,将道口让开,大军撤到了山里。浅井长政得知后,立刻起兵北上,其中还有家臣建议在通过孟昭德防线的时候突然发兵进击,长政也动了这个念头,可在通过虎御前山时,看到孟昭德士卒兵甲整齐,士气高昂且严阵以待,他便不敢了,还怕孟昭德截半而击,命令麾下全速通过,不可迟滞,这样总算通过了虎御前山,北上金琦和朝仓会师。看着浅井军匆忙远去的背影,孟昭德对半兵卫笑道,“你看他,还以为我不讲信义,要截击他后路呢!”半兵卫笑笑道,“大人没动这个心思么?”孟昭德搔了搔头,叹口气道,“怎么不想啊,可惜啊,咱们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此番苦战,一步都不能退,全凭血肉之躯硬抗,每日都要死伤上百弟兄,现在疾风营只剩下二百骑兵,步兵营我昨日去看,只剩下三百不到,就算要战,咱们拿什么去追浅井长政啊!”
又等了三日,织田德川联军便抵达了小谷城城西五里,此时接到线报,朝仓义景决定改固守为进击,命令朝仓景镜为总大将,统兵一万三千,决战信长。两军集结在金琦城南十里,等待信长。信长听罢热血沸腾,本打算立刻北上,可清州盟军此时却遭受了小谷城守将矶野员昌顽强的阻击,和横山城,野村城等丝毫没有抵御便投降不同,小谷城乃浅井家居城,兵马钱粮足备,且矶野员昌对长政忠心耿耿,所以坚城难破,一拖三日之久。连攻了三日的联军拿不下城下町,信长只好改越前决战为近江决战,将兵马陈列于小谷城姊川河南严阵以待,等候朝仓浅井大军。家康知晓之后,生怕朝仓浅井联军南下之余,引兵攻打后方,于是立刻传令天龙军回归本阵,然后抽调部队回国镇守。织田信长得知后,也觉得应该做到万无一失才好,于是命森可成驻守大津的宇佐山城,佐久间信盛驻守野州永原城,柴田胜家驻守近江的长光寺,中川清秀驻守观音寺城,另外命木下秀吉奔赴近江各城,务必在决战之前说服些城主投降,好原地补充物资。木下秀吉实乃战国第一舌辩,比半兵卫等人的纵横联合之大气,秀吉更多了一丝山匪的无赖和狡猾,如此双管齐下,果然收效非凡,镰刀城的守将崛秀村和长比砦的守将通口直房二人齐齐倒戈,送来了军粮器械,而最为主要的是,织田德川联军左翼和背后仅有的两颗钉子不复存在,信长终于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进击朝仓浅井军了!
为了一战击败朝仓浅井联军,织田信长就必须避免以往战事本阵虚弱的毛病,战国用兵基本上就是几个套路,先让有本事的大将单挑,如果砍了头就士气大振,如果单挑之后僵持不下,就弓弩手一统乱射,能杀掉多少马兵和足轻就杀掉多少,最后就是一股脑的冲锋,有的大名本事高点,就骑兵突击侧翼,步兵正面推进,不过也算得上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所以许多有才华的将领,比如上杉谦信,吉川元春,岛津义久都善于断敌兵之粮道,或者突袭敌帅之本阵,以一战定乾坤!信长正是考虑到这点,特意在姊川河之南摆下“十三挡阵”,从第一阵开始,依次是坂井政尚,池田恒兴,木下秀吉,柴田胜家,森可成(主将在别地执掌城防的由家臣扛大?统御亲兵),佐久间信盛,织田信长,丹羽长秀,这八阵为由北自南,一个接一个,其中信长统第七阵为假本阵,一旦有恙立刻由丹羽长秀竖起大?,自己则奔赴第八阵,才是织田真的本阵!另外信长阵左翼,夹在德川阵和信长阵之间为第九阵稻叶一铁,意在串联德川和信长两军,第八阵背后则是氏家直元在左,安腾范俊在右,另外横山城大野木秀俊,野村父子各持一阵,总共十三阵,互相照应,互为犄角!德川家康兵少,不能像信长那样大气魄,只好按照以往的惯例,排开四象阵,右上为酒井忠次,左为小笠原长忠,右为石川数正,左下为德川家康和孟昭德合军。
探知德川军和织田军的布置之后,朝仓浅井军连夜南下,先从小谷城中接济了军粮和器械,然后也在河北布阵,等待信长发难。此番朝仓景镜统军共一万三千,摆开一字长蛇,沿河是朝仓景纪,后方是前波新八郎,最后才是朝仓景镜的本阵,浅井家则从小谷城中补充了部分兵源,共七千人,在姊川河大依山东布阵,头阵是矶野员昌,二阵是浅井政澄,之后是阿闭贞征,新庄直赖,浅井长政。这样布阵,乃是朝仓直面德川,织田直面浅井,两边都有近万人的兵力差距,一边是德川苦难,一边是浅井吃紧,四家之臣隔河对望,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啊!
四军布阵两日之内,小型摩擦不断,好在隔河而望的都是猛将,比如酒井忠次夜间偷袭朝仓第一阵,只带五十骑就斩首敌兵上百,矶野员昌听说后,马上起兵报复,坂井政尚阵内的帐篷被火箭杀掉过半,可坂井政尚迎着熊熊火势反击,竟然也杀掉了矶野手下步卒数十,让矶野员昌只好悻悻退去。织田信长闻讯之后,马上下令褒奖,并严命全军不许妄动,一道河边囤积了数万人马,战局复杂多变,若是一个指挥不当,就会全军覆灭!
得到信长的军令之后,德川家康立刻找来孟昭德和本多正信商议,家康关心的是怎么开打这一仗,怎么打赢,所以问道孟昭德是否该出兵诱敌,孟昭德想了想答道,“属下读书,常闻中华那些大阵仗都是引而不发,一持数月,看似缓慢无战机,其实是暗流汹涌,一触即发,且一战定乾坤的,比如东汉官渡之战,前后相持一年又数月,旷日持久,数十万大军,斗得就是谁心慌疏忽,最后曹操抓住袁绍在粮食上的疏忽,一战奇袭乌巢,最后扭转局势,还比如淝水之战,东晋宰相谢安,只以八万之数抵御苻坚百万大军,也是抽中一点而打,打中则全军连锁溃败,赢就赢在奇袭,待敌疲惫而后动,咱家兵少,又不能指望信长公分兵给咱们,所以咱们此时只宜坚守,待敌自变,或者信长公兵发北岸,牵动全局之后,咱们就出一道起兵直发小谷城!”家康其实早怀疑孟昭德是汉人,因为他身高长相皆和本国不似,多年来问兵,昭德所说全是中国之典故,这让敏感的家康早起了思绪,现在正好乘这个时候挑明了,“昭德啊,其实源氏之战,义经大人打平氏朝猛那一仗也是以多胜少,甚至奠定了源氏幕府之大局啊,你怎么不说说呢?”孟昭德立刻一愣,原来小时候他就对义父表明了自己是汉人的身份,所以义父将珍藏的古籍汉书都拿出来教导孟昭德,并没有深究本国历史等,所以昭德脑中对倭国过往史实甚不了解,平日说事也都讲中华古典,没想到家康察觉了,现在这样问,昭德知道是瞒不住了。
“回禀主上,昭德...昭德并非不说源氏之战,实在是...实在是不知啊。”
“哦?这倒有意思了,远隔千里的海外之事,你怎么知道的比本国还清楚啊?”孟昭德的回答含糊其辞,家康很不满意,他心想,这一次一定要揭穿你的身份,不然只怕没有再好的机会了,孟昭德思来想去,只好娓娓道来,“属下欺瞒主上,实在该死,哎...其实昭德本来就是汉人,小时候被义父大人收留教导,他知道属下的身份,所以都选用中华书籍对属下循循善诱,属下...属下愚钝的很啊,没想到亲近本国之历史,义父平日里繁忙的紧,也没考虑这些,这才...这才...这才对本国之史一无所知啊。”家康总算把揣在怀里多年的疑问搞清楚了,立刻满意的舒了口气,看了看正信说道,“汉人啊,了不起,可是大人物呢,呵呵,正信啊,这个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啊?”正信一听,马上明白家康是怀疑自己和昭德结党营私,忙跪倒说道,“属下请罪,此事乃是在骏府时期和昭德大人无事闲谈偶尔透露,那时候属下年轻,不懂事,就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啊,请主上治罪。”
德川家康听罢哈哈大笑,招招手让正信起身,然后指着昭德说道,“昭德啊,师弟啊,你既然是大明王朝的人,怎么漂泊到咱们这来了,我还从没好好和你聊过呢。你说说看吧。”孟昭德忙跪倒答道,“属下乃是大明嘉靖皇帝兵部尚书丁汝夔府中伴读家奴,大人他当年被奸相严嵩所害,全家流放,属下幸得到上天垂青,竟然大难不死,漂洋过海,才到了这里。”家康点点头道,“不容易啊,师弟和家康一样,都是苦命的人啊,也是上天垂怜家康,让不远千里的天朝来了大才辅佐家康啊!这个事情还有谁知道?”孟昭德想了想,小心的答道,“小时候和正信大人说过,属下家臣田中旭一侍奉义父日久,他也知道,另外属下的义弟半兵卫和两个从小侍奉的家臣山下政文,山下政虎知道,别人都不知道了。”家康一边听一边拨拉着身边的书简,待孟昭德说完了,自己默默算了算,然后开口道,“嗯,这是个大事啊,怎么瞒的这么紧呢,家康听说啊,偷人一支针,担忧怕三年,昭德不想别人排斥,结果隐藏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一藏就是将近二十年,这要多难受啊,哎,是我这个主上不明,让你承担这样的苦楚啊。”
说到这,德川家康呼的站起身来,大声的说道,“家康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家中有一位天赐的大明人才助我振兴祖业,正信!你马上拟写一道...哦不...攥写一本书记,传阅军中家中还有所有交好的大名,详尽咱们家孟大人的身世和丰功伟绩,我要全天下都知道!全天下都知道!大明的人才都在我家康麾下,德川之业何愁不兴旺啊!”正信和孟昭德听了,暗自对视一眼,忙跪下接令。家康说罢后哈哈大笑,招呼二人退下行事。正信和昭德不敢怠慢,赶紧拜谢出去,一出帐外,正信立刻低声问道,“昭德大人,主上这样行事,是给你拆台吧。”孟昭德摇摇头道,“文武咱俩各持半边天,你这么说,结党营私就做实了啊!无所谓,我漂泊异乡多年,自己都差点忘了自己是哪里人了,呵呵,现在好,主上垂青,算是给我正名了,其实不瞒正信大人啊,昭德有时候夜里难寐,噩梦惊醒,哎...这也是不同于本类的恐惧所在吧。”正信听罢深以为然,只好宽慰几句,便告辞回去,奋笔疾书,连夜写出了《告天下友好之德川家孟氏本纪》一文共一千七百字,传檄军中和织田军中,另外派特使连夜运送交往上杉,武田,北条,毛利,筒井,伊达,最上等家,其中交好的如上杉和筒井自然交口称赞,回执恭贺,交恶的则污言秽语,不过孟昭德和家康都一笑了之,不予理会了。至此,隐瞒自己真实身世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孟昭德总算能堂堂正正的说一句,我是大明的臣子,汉人!
只不过德川家康所为,是为了揭穿孟昭德是汉人身份,让他哪怕将来有一日尾大不掉,也因为是异邦之人,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地方豪族,甚至是天皇颁发的官职,让他一生只能带兵,却永远无法拥有名分,其用心果然深远,不过正所谓当局者迷,深明权术名分和军力缺一不可的家康,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三者孰重孰轻,他只看到了没有名分就不能出人头地,却一时疏忽了战国乱世只要军力强就不难谋得名分这个关键,沉浸在揭穿孟昭德真实身份的喜悦中的家康,却没有料到日后的结局。
此时的观音寺城,两国的联军已经逐渐抵达,除了路上溃散和逃入别国的,还剩下一万八千余人,信长深感这样的数目虽可以一战,却不足以彻底平定近江和越前两国,所以只能按下不发,如此举措,莫说德川家康,就是木下秀吉也感到难受,这就说明孟昭德不足三千之数还要抵挡长政数日,可出于大局考虑,确实进兵不得,两人私下商议,只好尽快联络京都众将,早早会师观音寺城。
得知信长和家康留守观音寺城进不得退不得,身居阪本城的将军义昭天真的以为天下大势要变了,信长此番必定兵败,立刻大张旗鼓的召唤西国东国诸大名,正式和信长决裂。可惜各地大名皆心怀鬼胎,他们或者敷衍了事,或者发来几万石军粮算作支援,可真正派兵的竟然无一人,东国的武田信玄倒是看到了机会,联络了北条氏康,尽释前嫌,然后准备西进,可正如孟昭德所料,被抛弃的上杉谦信火冒三丈,立刻陈兵川中岛,随时准备南下,被这个宿敌牵制了十余年的武田信玄只好作罢,感叹生不逢时,又一次放弃了西进的计划!
到了11月11日,所有大名都表明了立场后,信长才决定进兵,他在观音寺城一待就是十天,为的就是天下大名自己跳出来,说清楚是站在哪一边,现在全都看清了,信长终于决定个个击破,首当其冲的就是固守越前的朝仓和正在努力攻打虎御前山的浅井。为了这次能一举平定两个大名,信长将所有部队全数集结在了观音寺城,其中包括刚刚抵达的明智京奉行三千人,细川二条代三千人,织田信雄三千多芸山军马,大军共两万七千人,北上近江!
得知信长终于北上的消息,浅井军中立刻乱作一团,所有人都担心自己的妻儿家小,想要回去本国,只有浅井长政端坐在本阵之内不慌不忙,他转了转手中的桧扇说道,“此番出兵,我五千将士浴血奋战,正是要建功立业的最后关头,我料想随在长政左右的都是本家一等一的忠臣,那些借口不来的,要么是真的有疾病,要么是早生反意,所以长政以为,咱们偏偏不回去,让那些生了反意的干脆跳出来,投降去,让那些坚定的,守着城池等待大军,我想啊,信长此番北上,是不可能一口气打下咱近江十七城和越前敦贺二十一城的,他要的是决战,是一场家国命运的决战,所以我军不但不退,还要立刻北上金琦,会合朝仓军,说动朝仓义景出兵决一生死!若是咱们胜了,织田家和德川家一定会就此衰败,到时候咱们再回国,任他们之前攻克了多少城池,咱们都能一并收回来,若是战败了...那迟早也是个死,还回国干什么!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织田信长一口口把咱们的领土吃光吗!”
“决战!决战!”听罢浅井长政的分析,所有家臣再无反复了,都铁了心的要和织田德川联军好好打一场,长政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不由暗暗想道,“家中可调的兵马不下一万五千,可惜并非个个认为应该造反织田,他们的眼里我的决策远不如织田信长的威名好使,这样的下属带着又有何用呢,我苦思数夜,权衡利弊,终于决定舍弃上万兵马,只把真正忠于我的人马带上,果然好动员啊,上下齐心,虽然只有五千之数,却比一万多散沙好多了!”
商议定了之后,浅井长政立刻派使者去见孟昭德,希望孟昭德退避三舍,放浅井大军过去,若是早一日,只怕孟昭德还会怒斩来使然后举兵抵御,可就在深夜,孟昭德接到了主上的密信,信中说信长已经决定,此番进兵是要聚而歼之,彻底打垮朝仓家和浅井家的士气,他便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同意了浅井长政的要求,将道口让开,大军撤到了山里。浅井长政得知后,立刻起兵北上,其中还有家臣建议在通过孟昭德防线的时候突然发兵进击,长政也动了这个念头,可在通过虎御前山时,看到孟昭德士卒兵甲整齐,士气高昂且严阵以待,他便不敢了,还怕孟昭德截半而击,命令麾下全速通过,不可迟滞,这样总算通过了虎御前山,北上金琦和朝仓会师。看着浅井军匆忙远去的背影,孟昭德对半兵卫笑道,“你看他,还以为我不讲信义,要截击他后路呢!”半兵卫笑笑道,“大人没动这个心思么?”孟昭德搔了搔头,叹口气道,“怎么不想啊,可惜啊,咱们是知道自己的斤两的,此番苦战,一步都不能退,全凭血肉之躯硬抗,每日都要死伤上百弟兄,现在疾风营只剩下二百骑兵,步兵营我昨日去看,只剩下三百不到,就算要战,咱们拿什么去追浅井长政啊!”
又等了三日,织田德川联军便抵达了小谷城城西五里,此时接到线报,朝仓义景决定改固守为进击,命令朝仓景镜为总大将,统兵一万三千,决战信长。两军集结在金琦城南十里,等待信长。信长听罢热血沸腾,本打算立刻北上,可清州盟军此时却遭受了小谷城守将矶野员昌顽强的阻击,和横山城,野村城等丝毫没有抵御便投降不同,小谷城乃浅井家居城,兵马钱粮足备,且矶野员昌对长政忠心耿耿,所以坚城难破,一拖三日之久。连攻了三日的联军拿不下城下町,信长只好改越前决战为近江决战,将兵马陈列于小谷城姊川河南严阵以待,等候朝仓浅井大军。家康知晓之后,生怕朝仓浅井联军南下之余,引兵攻打后方,于是立刻传令天龙军回归本阵,然后抽调部队回国镇守。织田信长得知后,也觉得应该做到万无一失才好,于是命森可成驻守大津的宇佐山城,佐久间信盛驻守野州永原城,柴田胜家驻守近江的长光寺,中川清秀驻守观音寺城,另外命木下秀吉奔赴近江各城,务必在决战之前说服些城主投降,好原地补充物资。木下秀吉实乃战国第一舌辩,比半兵卫等人的纵横联合之大气,秀吉更多了一丝山匪的无赖和狡猾,如此双管齐下,果然收效非凡,镰刀城的守将崛秀村和长比砦的守将通口直房二人齐齐倒戈,送来了军粮器械,而最为主要的是,织田德川联军左翼和背后仅有的两颗钉子不复存在,信长终于可以无后顾之忧的进击朝仓浅井军了!
为了一战击败朝仓浅井联军,织田信长就必须避免以往战事本阵虚弱的毛病,战国用兵基本上就是几个套路,先让有本事的大将单挑,如果砍了头就士气大振,如果单挑之后僵持不下,就弓弩手一统乱射,能杀掉多少马兵和足轻就杀掉多少,最后就是一股脑的冲锋,有的大名本事高点,就骑兵突击侧翼,步兵正面推进,不过也算得上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所以许多有才华的将领,比如上杉谦信,吉川元春,岛津义久都善于断敌兵之粮道,或者突袭敌帅之本阵,以一战定乾坤!信长正是考虑到这点,特意在姊川河之南摆下“十三挡阵”,从第一阵开始,依次是坂井政尚,池田恒兴,木下秀吉,柴田胜家,森可成(主将在别地执掌城防的由家臣扛大?统御亲兵),佐久间信盛,织田信长,丹羽长秀,这八阵为由北自南,一个接一个,其中信长统第七阵为假本阵,一旦有恙立刻由丹羽长秀竖起大?,自己则奔赴第八阵,才是织田真的本阵!另外信长阵左翼,夹在德川阵和信长阵之间为第九阵稻叶一铁,意在串联德川和信长两军,第八阵背后则是氏家直元在左,安腾范俊在右,另外横山城大野木秀俊,野村父子各持一阵,总共十三阵,互相照应,互为犄角!德川家康兵少,不能像信长那样大气魄,只好按照以往的惯例,排开四象阵,右上为酒井忠次,左为小笠原长忠,右为石川数正,左下为德川家康和孟昭德合军。
探知德川军和织田军的布置之后,朝仓浅井军连夜南下,先从小谷城中接济了军粮和器械,然后也在河北布阵,等待信长发难。此番朝仓景镜统军共一万三千,摆开一字长蛇,沿河是朝仓景纪,后方是前波新八郎,最后才是朝仓景镜的本阵,浅井家则从小谷城中补充了部分兵源,共七千人,在姊川河大依山东布阵,头阵是矶野员昌,二阵是浅井政澄,之后是阿闭贞征,新庄直赖,浅井长政。这样布阵,乃是朝仓直面德川,织田直面浅井,两边都有近万人的兵力差距,一边是德川苦难,一边是浅井吃紧,四家之臣隔河对望,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仗啊!
四军布阵两日之内,小型摩擦不断,好在隔河而望的都是猛将,比如酒井忠次夜间偷袭朝仓第一阵,只带五十骑就斩首敌兵上百,矶野员昌听说后,马上起兵报复,坂井政尚阵内的帐篷被火箭杀掉过半,可坂井政尚迎着熊熊火势反击,竟然也杀掉了矶野手下步卒数十,让矶野员昌只好悻悻退去。织田信长闻讯之后,马上下令褒奖,并严命全军不许妄动,一道河边囤积了数万人马,战局复杂多变,若是一个指挥不当,就会全军覆灭!
得到信长的军令之后,德川家康立刻找来孟昭德和本多正信商议,家康关心的是怎么开打这一仗,怎么打赢,所以问道孟昭德是否该出兵诱敌,孟昭德想了想答道,“属下读书,常闻中华那些大阵仗都是引而不发,一持数月,看似缓慢无战机,其实是暗流汹涌,一触即发,且一战定乾坤的,比如东汉官渡之战,前后相持一年又数月,旷日持久,数十万大军,斗得就是谁心慌疏忽,最后曹操抓住袁绍在粮食上的疏忽,一战奇袭乌巢,最后扭转局势,还比如淝水之战,东晋宰相谢安,只以八万之数抵御苻坚百万大军,也是抽中一点而打,打中则全军连锁溃败,赢就赢在奇袭,待敌疲惫而后动,咱家兵少,又不能指望信长公分兵给咱们,所以咱们此时只宜坚守,待敌自变,或者信长公兵发北岸,牵动全局之后,咱们就出一道起兵直发小谷城!”家康其实早怀疑孟昭德是汉人,因为他身高长相皆和本国不似,多年来问兵,昭德所说全是中国之典故,这让敏感的家康早起了思绪,现在正好乘这个时候挑明了,“昭德啊,其实源氏之战,义经大人打平氏朝猛那一仗也是以多胜少,甚至奠定了源氏幕府之大局啊,你怎么不说说呢?”孟昭德立刻一愣,原来小时候他就对义父表明了自己是汉人的身份,所以义父将珍藏的古籍汉书都拿出来教导孟昭德,并没有深究本国历史等,所以昭德脑中对倭国过往史实甚不了解,平日说事也都讲中华古典,没想到家康察觉了,现在这样问,昭德知道是瞒不住了。
“回禀主上,昭德...昭德并非不说源氏之战,实在是...实在是不知啊。”
“哦?这倒有意思了,远隔千里的海外之事,你怎么知道的比本国还清楚啊?”孟昭德的回答含糊其辞,家康很不满意,他心想,这一次一定要揭穿你的身份,不然只怕没有再好的机会了,孟昭德思来想去,只好娓娓道来,“属下欺瞒主上,实在该死,哎...其实昭德本来就是汉人,小时候被义父大人收留教导,他知道属下的身份,所以都选用中华书籍对属下循循善诱,属下...属下愚钝的很啊,没想到亲近本国之历史,义父平日里繁忙的紧,也没考虑这些,这才...这才...这才对本国之史一无所知啊。”家康总算把揣在怀里多年的疑问搞清楚了,立刻满意的舒了口气,看了看正信说道,“汉人啊,了不起,可是大人物呢,呵呵,正信啊,这个事情你知道不知道啊?”正信一听,马上明白家康是怀疑自己和昭德结党营私,忙跪倒说道,“属下请罪,此事乃是在骏府时期和昭德大人无事闲谈偶尔透露,那时候属下年轻,不懂事,就没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啊,请主上治罪。”
德川家康听罢哈哈大笑,招招手让正信起身,然后指着昭德说道,“昭德啊,师弟啊,你既然是大明王朝的人,怎么漂泊到咱们这来了,我还从没好好和你聊过呢。你说说看吧。”孟昭德忙跪倒答道,“属下乃是大明嘉靖皇帝兵部尚书丁汝夔府中伴读家奴,大人他当年被奸相严嵩所害,全家流放,属下幸得到上天垂青,竟然大难不死,漂洋过海,才到了这里。”家康点点头道,“不容易啊,师弟和家康一样,都是苦命的人啊,也是上天垂怜家康,让不远千里的天朝来了大才辅佐家康啊!这个事情还有谁知道?”孟昭德想了想,小心的答道,“小时候和正信大人说过,属下家臣田中旭一侍奉义父日久,他也知道,另外属下的义弟半兵卫和两个从小侍奉的家臣山下政文,山下政虎知道,别人都不知道了。”家康一边听一边拨拉着身边的书简,待孟昭德说完了,自己默默算了算,然后开口道,“嗯,这是个大事啊,怎么瞒的这么紧呢,家康听说啊,偷人一支针,担忧怕三年,昭德不想别人排斥,结果隐藏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一藏就是将近二十年,这要多难受啊,哎,是我这个主上不明,让你承担这样的苦楚啊。”
说到这,德川家康呼的站起身来,大声的说道,“家康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家中有一位天赐的大明人才助我振兴祖业,正信!你马上拟写一道...哦不...攥写一本书记,传阅军中家中还有所有交好的大名,详尽咱们家孟大人的身世和丰功伟绩,我要全天下都知道!全天下都知道!大明的人才都在我家康麾下,德川之业何愁不兴旺啊!”正信和孟昭德听了,暗自对视一眼,忙跪下接令。家康说罢后哈哈大笑,招呼二人退下行事。正信和昭德不敢怠慢,赶紧拜谢出去,一出帐外,正信立刻低声问道,“昭德大人,主上这样行事,是给你拆台吧。”孟昭德摇摇头道,“文武咱俩各持半边天,你这么说,结党营私就做实了啊!无所谓,我漂泊异乡多年,自己都差点忘了自己是哪里人了,呵呵,现在好,主上垂青,算是给我正名了,其实不瞒正信大人啊,昭德有时候夜里难寐,噩梦惊醒,哎...这也是不同于本类的恐惧所在吧。”正信听罢深以为然,只好宽慰几句,便告辞回去,奋笔疾书,连夜写出了《告天下友好之德川家孟氏本纪》一文共一千七百字,传檄军中和织田军中,另外派特使连夜运送交往上杉,武田,北条,毛利,筒井,伊达,最上等家,其中交好的如上杉和筒井自然交口称赞,回执恭贺,交恶的则污言秽语,不过孟昭德和家康都一笑了之,不予理会了。至此,隐瞒自己真实身世长达十八年之久的孟昭德总算能堂堂正正的说一句,我是大明的臣子,汉人!
只不过德川家康所为,是为了揭穿孟昭德是汉人身份,让他哪怕将来有一日尾大不掉,也因为是异邦之人,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地方豪族,甚至是天皇颁发的官职,让他一生只能带兵,却永远无法拥有名分,其用心果然深远,不过正所谓当局者迷,深明权术名分和军力缺一不可的家康,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三者孰重孰轻,他只看到了没有名分就不能出人头地,却一时疏忽了战国乱世只要军力强就不难谋得名分这个关键,沉浸在揭穿孟昭德真实身份的喜悦中的家康,却没有料到日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