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智勇帅男关云长

正文 第十四回 赤兔辗转归关羽 云长周折寻管公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英雄吕布在龙行山下看到了正在山坡吃草的赤兔马,他两眼放光,喜不胜收,立即动用身边的所有金银换得了这匹宝马良驹。按说这赤兔马本是黄河龙王转世,属货真价实的马身龙种,且不说它天下无二、名贵无比,单单是它来到尘世间要执行的目标任务,就不可能让它成为吕布的坐骑而听任吕布的驱使。那么赤兔马却为何让他唾手而得呢?这就要问赤兔马了。听听赤兔马怎样说?它说:“我生在龙庭、长在龙庭、参加工作也在龙庭,转生之前我的正身是龙。这次下界投胎为马,却还不大懂马的习性。比如说,马怎么跑,马怎么跳,怎么载人打仗,怎么驰骋沙场,嗨,这些我都不明白。说实话,我现在是马不像马,龙不像龙。既如此,让我怎么去服务我的恩人关羽呢?那关羽此时已是名震天下的武将了,如果让他骑着我去上阵对敌,岂不是要坏了他的英名?因此,我决定先接受学习培训,等我熟悉了马的一切行为和习性,我再去投靠恩人关羽吧。”

    列位看官,这件事情的原因赤兔马本人已讲清说明,我们应该不会再有疑问。话说那吕布自从得了赤兔马,简直是爱得要命。为它配银鞍,打金镫,武装起来再看,更显得气势不凡、英俊出众。他每天亲自喂它草料,还为它刷毛洗鬃。白天遛它骑它训练它,夜晚陪它吃草陪它睡觉还陪它一起看星星。赤兔马并非凡马,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管什么东西,只需指点一下,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调教,那赤兔真正成了一匹绝世战马。它知人心,解人意,能分析战场形势,体察主人表情。作战时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与主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无往而不胜。“三英战吕布”时,赤兔马才见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恩人。此时的关羽,已步入人生壮年,远瞧,似半截铁塔;近观,比天神还要威风。他七缕长髯飘在胸前,青龙大刀掂在手中,卧蚕眉不敢竖,竖则拔城略地;丹凤眼不敢瞅,瞅则敌将殒命!那吕布骑着赤兔马与刘备三人厮杀,脸上毫无惧色,而且越战越勇。手中的方天戟,恰如银蛇飞舞,坐下的赤兔马,好似火龙踢腾,吕布的三位对手,也称得上盖世英雄,可是他们三人联手,还是没能占到上风。为何?一是因为那吕布本是武艺超群,战斗力和杀伤力非同小可;二是因为他骑的赤兔马本是一条龙,“三英”骑马吕布骑龙,谁输谁赢那还用说吗?那次对阵之后,赤兔马就急不可耐地想回到关羽身边。可是,赤兔既是吕布的战马,又如何能自主行动呢?它只有耐心等待再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机会到来,好名正言顺地归属关羽。

    列位看官:经过“三英战吕布”那次较量,吕布充分展示了精湛的武艺,而赤兔马心里也才真正有了底。为什么?因为经过这次实战检验,赤兔马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一线战马的基本功,它能够胜任战场上两军厮杀对战马的要求了。也就是说,他已不是刚刚投胎转世时那个“金玉其表,败絮其里”的草包虚大汉了。夜深人静时,赤兔马悄悄祈求太白金星帮忙,请这位神通广大的老仙儿帮它安排一个路线图,以尽快和恩人实施珠联璧合的“无缝对接”。您别说这太白老仙儿还真感应到了赤兔马的要求,因为赤兔虽然下凡,但它的户籍仍由天庭在册管理,其所作所为仍在天宫的监控之中。既然这样,太白金星帮赤兔马一个小忙,既是送个人情,也是份内之事。于是太白老仙儿托梦给赤兔马说:“已经安排妥当,你很快就会与关羽重逢。”神仙从来无戏言,只是需要等时间,赤兔马最清楚这个道理了,所以它静下心来不再急躁。只见那日落日又出,天阴天又晴,它该休整时就休整,该出征时就出征,一切听从军队和吕布的号令。忽然有一天,曹操用计攻破了吕布的城池,吕布被生擒活拿,绳绑索捆,犹如一条被缚住的巨龙。那吕布风华正茂,并不想死,他恳求曹操饶他一命。而素以奸诈著称的曹孟德害怕养虎遗患,竟命手下结果了吕布的年轻性命!可怜吕布一代骁将、盖世武功,却命归西天,永不复生!要说杀吕布的人是曹操,还不如说就是吕布他本人。为何这么讲?因为吕布虽然天下无敌,形象威猛,但是此人有勇无谋,有武无德,贪图财色,不信不忠,性情不稳,人格不定,倘若留他在世,必然麻烦无穷……,这样的人不杀他行吗?吕布死了,他的方天画戟静悄悄地靠在墙角欲哭无泪,从此以后,这件著名兵器再也没有用场了,因为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具备玩得转它的能力!

    看官要问:人走黄泉了,武器束之高阁了,而那件宝贝呢?看官问的那件宝贝,肯定是赤兔马了。英雄身亡,赤兔马自然作为战利品被曹操获取。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总称那曹操为窃国大盗、一代奸雄,说明曹阿瞒除了“大奸”之外,还有雄才大略的一面呢!既如此,难道曹操不知道吕布的赤兔马是个宝马吗?太知道了。像赤兔马这样的宝马良驹,只要是有眼有珠的人,谁都能看出它是匹绝世好马,即使是瞎子,你只要让他摸上一摸,他也知道这马非同凡品。曹操将赤兔马归于自己,但总是精心照料,却不敢动他一根毫毛。什么原因?一是赤兔马是自己斩杀的天下名将的战马,他不好意思马上就取来受用;二是赤兔马自吕布死后,性情刚烈怪癖,任何人都不让他沾身,只要有人走近,非踢即咬,口脚并用,比山中的猛虎还凶恶三分!如此这般,曹操能骑得了它吗?自个不敢骑却也不肯给别人,所以赤兔马倒落了个清闲自在,每天除了吃就是喝,别的事情一概不闻不问。实际上,赤兔马这是在等待它的真正的主公哩。

    列位看官,人常言天不转地转,山不转水转,意思是说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新的契机总是在酝酿和诞生。这句话说得太好啦。就在赤兔马盼星星盼月亮的急切等待之中,关羽来了。那关羽与义兄刘备和义弟张飞失散之后,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暂住曹军大营。那曹操对关羽佩服得是五体投地,总想把他收为己用。但他也知道,关羽不是凡夫俗子,也绝非吕布那样的一介武夫,而是有思想有远见讲义气守信用的文武全才,若能得到此人协助,那么他的事业定会早日成功。然而要想让关羽归顺自己,必须用怀柔和收买政策软化他的心,否则,什么办法也不会管用。因此,曹操一切顺着关羽,你说往西,咱就往西,你说往东,咱就往东。而且对关羽的生活是倍加体贴,一会封官,一会许愿,上马送他金,下马送他银,三天一小请,五天一宴饮。关羽打听不到刘备的消息,所以也只能耐住性子蛰伏等待。那时候又没电话,又没手机,更没有易麦尔,加上东汉政权业已崩溃,天下战火四起,交通、邮政体系皆陷于瘫痪,嗨,要想找个人,的确很难很难啊。这天,曹操又来见关羽。这曹阿瞒今儿看起来心情不错,也许刚刚得到了什么喜讯吧?他与关羽聊得高兴,便想起了吕布的赤兔马。曹操对关羽说:“我想把这匹赤兔宝马赠予关将军,不知您喜欢不喜欢?”关羽一看那赤兔马,头高十尺,身长丈八,豹眼虎嘴,龙头狮身,蹄若木碗,腿若铁杆,仰天一啸,草木披靡,却原来是黄河龙王锯了角,驰突猛龙去了鳞!当时只觉得眉眼挺熟,似曾相识,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但是他知道这是一匹匡今绝古的好马,心里想:“它才是关爷我梦中的坐骑哩!”因此心里无比高兴,急忙行礼拜谢曹操。曹操很奇怪地问:“我以前赠过将军那么贵重财物,可将军从来都不说半个谢字。今儿难道太阳从西方出来啦?”关羽道:“曹公所赠之马,真是宝马!我听其声,观其行,知道此马是火龙驹,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踏云步雾,赶月追星。有了它,赶明儿知道了刘备哥哥的下落,关某前去找他就方便多了。您说,您能将这么好的宝贝赠给关某,关某哪有不谢之理?”看来这关羽,一心想帮助刘备匡扶汉室,恢复汉家江山社稷,所以视荣华富贵如粪土、金银财宝为瓦砾。而有了这赤兔马,他将来南征北战东拼西杀,肯定会猛虎添翼!得一匹好马,才是他的最大渴望啊!曹操听完关羽这一席话,心里叫苦不迭,后悔他把赤兔马给了关羽。但木已成舟、米已成饭,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看官听言,赤兔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与恩公相见并成为恩公的坐骑。到此为止,它才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和诺言。而从今天开始,作为千古大英雄的关羽,也才完善了自己的独门神器。古往今来,人们说起关羽,常常这样描述他:那云长面如重枣,七缕长髯,丹凤眼,卧蚕眉,座下赤兔马,掌中青龙刀,有万军不挡之勇。赤兔马成了他英雄形象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赤兔马对于关羽的重要性,没有多少时日就得到了验证。话说那关羽终于得到了义兄刘备的消息,于是封金挂印,一路而去。曹操部下拼命阻拦,这才上演了一场过五关、斩六将的军事神话。从那以后,赤兔马跟随恩公关羽浴血奋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恩公关羽归天后,赤兔马也完成了自己美好心愿和历史使命,它草料不进,绝食而亡。其忠贞诚信,叫世间一切小人自惭形秽,让无数正人君子奉为楷模,其高大英俊形象,为弦歌丝绣,永远炳彪史册、活在人们的心间……君不见,如今的解州关帝庙中,还堂而皇之的屹立着一座特别的神庙,这座神庙名曰“追风伯祠”。人们为了纪念这匹有情有义的神马龙驹,专门在关帝庙内为它塑像建祠,常年香火供应。赤兔马也被后世皇帝封为“追风伯”,身领三等爵位,受到万世景仰。

    列位看官:赤兔马的故事已告一段落。玉言从那关羽夜救小龙鲤吃特鲁说起,顺着这条线已经往后叙述了好几十年,一直说到了赤兔马绝食归天。嗨,现在呢,咱们该把话题转回到常平村的铁匠铺了——话说那关云长把小龙鲤送到黄河龙门之后,当天一早便返回了铁匠铺。冯师傅让他睡觉休息时他却做了一个白日梦,就是这个白日梦,成就了他与赤兔马的一世情缘。当然,关羽在拯救小龙鲤的时候,怎么能够想到若干年后,曹操亲自送给他的赤兔宝马,原本是自己的造化和上天的恩典?不过,这些事儿书中已经说罢,咱们不再复言。现在要说的是:关羽急着要去去寻找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管文公,家住河东解州城。从地理上来讲,解州城就坐落在盐池西畔,其北城门外,就是盐池的土禁墙,所以常平村到这解州城,不过十几华里路途。关羽为何要急着去找管文公?“解州城,管文公,知天地,懂五行。学老庄,效孔孟,周易熟,八卦精。文有疑,武有惑,问管公,皆可通。” 这是白石公师傅在“鸽信”上带给关羽的话,看官温习一遍就什么都明白了:原来这管文公是白石公老人给关羽推荐的一位老师。关羽生来好学勤思,勇于探索,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而越是这样,他脑子里需要解答的东西就越多。几个月来,关羽想见白石公却不得而见,白石公给他的三部书,他已经看了一大部分,书中不懂的地方,他只好请教别人。可是由于常平村村小人少,又缺少当代名家和饱学之士,所以能够解答他的问题的人,寥寥无几。关羽把全村有点文化的人几乎都问遍了,也把人家肚子里的墨水都掏干了,随着他的知识库的急剧膨胀和视野的迅速扩展,眼下常平村已很难找到能给关羽答疑解惑的人了。现在,白石公告诉自己管文公就在解州城,那还有什么理由不赶快去找他呢?

    列位看官,人常言蹉跎岁月、岁月蹉跎,大意是时光总要被事情延误,事情总要被时光耽搁。却说关羽在着急之中日子又过去了好几天,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关羽知道铁匠铺的活儿也不忙,于是就向师傅师娘告假,自个收拾利索,迈开双腿直奔解州城而来。这解州城自古以来就是河东之南的要冲重镇,依山傍水,坐拥金银。金,指的是解州盆地盛产的谷菽黍稷麦等五谷食粮;银,指的是运城盐池盛产的潞盐。有了这两样东西,解州自然是富足之乡了。东汉末年,虽然朝纲败坏,贪腐遍地,但解州城还基本维持着强弩之末的繁闹景象。您看那解州城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闹闹哄哄,商贾遍街,游客盈巷,叫卖的,购货的,走路的,逛街的,挂幌子卖酒的,耍枪棒卖药的,坛盆盘碗,丝绸帛卷,柴油米面,肉架菜摊,真个是满城物欲流,一地铜钱响!但是关羽知道自己来这儿是干什么的,所有景致,虽都映入他的丹凤眼,却随即又折射了出去,等于没有进入他的眼帘。古来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性格坚定、一心一意。干啥就是干啥,一竿子插到老底,绝不会心猿意马、性乱神迷。见到蝴蝶就去逮蝴蝶,而本该在河边钓小鱼,这样的人百无一用,看起开花里胡哨、机灵活套,可终究难成气候、一辈子创不了功绩。

    看官,关羽在解州城这么转了一圈,心里却犯了难。为何?因为白石公师傅只告诉他管文公住在解州城,可偌大的一个城池,是住东,是住西,是住北,是住南?是居大街,是居小巷,是居高楼,是居草庵?然而人常说鼻子底下长着嘴,多问人就能少跑腿。关羽明白这个道理,他走过的街面,不断找人打听。人们看他相貌堂堂、彬彬有礼的样子,都想帮他,可都不知道谁是管文公。关羽绕街串巷,穿插迂回,眼看时至中午,事情还没有个眉目。这要换上一个人,早就会怀疑白石公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了。但是关羽从来都是诚信信人,他丝毫不怀疑白石公师傅的话,只怪自己还没有找对地方、问对人。因此他脚不停地跑,口不停地问,整个解州城都跑遍了,依然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饥肠辘辘,关羽只好坐到一家小饭铺,要了一大碗羊肉泡馍先把肚子填饱。他边吃饭,边思考,忽然把筷子往桌面一拍自言自语道:“据白石公师傅说这管文公十分有名,既然如此,为什么解州城里没人知道他呢?这说明他也和白石公师傅一样,是一位世外高人,并不漂浮在人面之上和闹市之中,极可能隐身在偏僻之角或幽静之处。”这样一想,关羽心里渐渐明朗起来:“白石公所说的解州城,只是指出了管文公所在的大致方位,应该包括解州城内和解州城外。既然我在城内没有找到,那么为什么不到城外找找去?”想到这儿,关羽起身就走。他三转两转从解州的北门出了城,走过北门滩,然后登上卧龙岗,将身站在高处,手搭凉棚观察解州城的地形地貌。他望见城西有一片白亮亮的水面,关羽知道它叫三星湖,因为他听村里的老人讲过三星湖和卧龙岗的故事,说这湖水是天上掉下的三颗水星变成的,湖边的卧龙岗是一条黄龙变的,它的身子蜿蜒四十华里,龙头伸在湖边喝那三星湖的水,已经喝了千百万年,那黄龙总也喝不饱,湖水总也喝不干。想到这个故事,关羽更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他有什么判断?他判断管文公一定就隐居在这里。为什么?俗话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根据卧龙岗的山形和三星湖的水势,关羽猜想那才高八斗、学富九车的管文公十有八九会在这里安家落户。他这么想着,脚步也不由自主地沿着卧龙岗朝三星湖方向走去。诗云:

    天下流水皆向东,龙马终究归主公。

    管公行教三星湖,卧龙岗下解州城。

    欲知关羽如何见到管文公,且听下回分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