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大千世界黑与白
在艾苒住的对面,住着的是古立建的哥哥古立峰。今年42岁,相貌英俊的古立峰不仅是古立建的哥哥,还是市公安局副局长,也是暗中经营地产公司、投资公司的大股东,酷爱收藏古玩,家里有不少上好的藏品。
这天古立峰在阳台用望远镜看风景时,发现了艾苒和她守护的古玉方壶。他惊叹道:“她藏有这么好的东西。”
古立峰的情人,披着满头秀发的林瑛从客厅里走过来。她妩媚艳丽,通体曲线毕露,叫人看了心荡神摇。她问:“你刚才说什么好东西?”
古立峰把望远镜递给她:“你自己看。”
林瑛接过望远镜看到艾苒正在擦拭一尊古玉雕莲鹤方壶。
古立峰将她揽进怀里,抚摸着她光洁如玉的臂膀:“你知道莲鹤方壶的来历吗?”
林瑛摇摇头。古立峰点上一支烟后说:“那是发生在民国12年的一件事,是一件振惊世界的考古事件——走,我领你到省博物院,让你认识认识国宝莲鹤方壶。”
在中原古城郑州河南省博物院展厅的玻璃罩里,一尊一米多高,放着幽幽蓝光的青铜莲鹤方壶静静地立在展台。方壶壶口莲花台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鸣鹤,壶身诡秘的花纹间铸着八只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走兽,壶底由两只似豹非豹、被压的张嘴吐舌的怪兽支撑着。这尊青铜莲鹤方壶是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放在展厅最显要的位置。
展台前站着古立峰和林瑛。古立峰对林瑛说:“林瑛,告诉你一个与这尊青铜莲鹤方壶有关的秘密。”
“什么秘密?”林瑛好奇地问。
“在民国12 年,发现青铜莲鹤方壶前,还有一件古玉莲鹤方壶散失民间,我找了它十年之久,今天终于发现了。”
“只是传说吧!”
“不,是真的,回去我再祥细对你讲。我车上放有一件复制的青铜莲鹤方壶,回去送给你。”
古立峰回到别墅住处,坐在沙发上,手拿那件复制的小型号青铜莲鹤方壶,向林瑛讲起了发生在8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话说在民国12年秋,古城新郑的城里城外,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干涸的河道,河道两边的庄稼地已干裂。一眼望去,村头古桥飞渡,飞鸟越林,田间匆匆担水的行人,都急切地盼望着上天能来一场好雨。
五十多岁的县绅李锐也被这场旱灾所困扰,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这天晚上,李锐睡到半夜,梦见自己的菜地里一只仙鹤鸣叫着飞出。次日,李锐领着几个人来到菜地,东看看西瞅瞅,最后指着菜地的地头:“井就打在这儿,挖!”
三个雇工挥锹在干涸的土地上开挖。挖掘进行到第五天,一青年雇工急匆匆从田头跑向李家大宅院……
管家领着气喘吁吁的雇工向正在喝茶的李锐报告:“老爷!老爷!快去看看吧,挖出古董了!”李锐放下茶杯,坐直身子,眼睛盯着雇工问:“是吗?是什么古董?”雇工用衣角檫着汗:“是啊老爷,有的像是烧香用的炉子,有的像水壶,我们都不认识。”李锐站起来,拿着芭蕉扇:“走,看看去!”
一行人来到田间。雇工把出土的一尊古朴的小玉雕莲鹤方壶和三件青铜器放在大坑边。李锐眼一亮,但没有显露出来,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说:“这是什么东西!拿麻袋包起来先送回家。”他沿着大坑转了一圈,命令管家:“老张,从现在开始,你就在这儿仔细盯着,以后挖到什么要小心,别把东西弄破了!都不许声张,我明天带几样东西请人看看。”
次日天还没亮,李锐独自驾马车带着所挖古物出了村。他走了四个多小时,来到许昌城一家古玩店。李锐对店里的一年轻人说:“请你们大掌拒的出来。”年轻人笑着说:“有什么事跟我说就行。”李锐不屑地看看他:“看你年纪轻轻的,能懂古玩?”
“你老以为呢?”
“吆呵!看不出来。贵姓?”
“免贵,姓张,字庆麟。”
“出来瞧瞧我车上家传的东西。”
张庆麟走出店铺,来到马车前,掀起厚厚的麻袋片,仔细看了看,楞了一下,又盖上:“啊,东家,你这铜鼎是才挖出来的吧?这东西市面上多了。”
李锐意识到他想压价,一瞪眼:“是吗,我也听说市面上多!不过,照这样完好无损的你去给我找十个八个,我全要。”他把麻包片盖上:“哼,欺负我们乡下人不识货,我还不卖给你了!”
张庆麟忙拦住他,陪着笑:“别啊东家,走走,到后院喝杯茶,这不是谈事的地方。”他看看左右无人,小声问,“你想要多少?”
李锐伸出个手指。张庆麟握住他的手:“是三百?”李锐不屑:“后边加个零。”张庆麟说:“东家,你这可虚的太高了。这样,我出五百。”
三件铜鼎经讨价还价,以960块银元的价格售与文物商张庆麟。
两天后,李锐带着一名赶车的家丁又来到开封城,在古城御街的一家古玩店停下来。他下了马车,从车上取下一包袱。站在门口的店老板忙把他让进后室。
李锐打开包袱,拿出玉雕莲鹤方壶。老板的眼睛立刻直了。老板拿来放大镜,上下左右看了三四遍:“东家,我这店小,这东西我要不起,也不敢要。”
李锐不解:“您这是什么意思?”店老板说:“这是件国宝啊,我怕给自己招来灾祸。你拿走吧!”李锐很失望,出了门自言自语:“这老古董,国宝送上门还不要,脑子让驴给踢了。”他又上了马车,指使家丁:“走,到前边看看。”
李锐转到一家玉器珠宝店门前,决定进去试试运气。李锐提着包袱走进门,拿出古玉方壶:“老板,这个你们要不要。”店老板看了看:“我这里只卖玉器,不收购玉器。”这时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走进来。来人有40多岁,看到李锐正要收起的古玉方壶,惊奇地问:“先生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李锐看看他:“啊,祖上传下来的,家里有事急等钱用,唉,没办法,只好拿出来卖!”
“哦,你想卖多少,出个价吧!”
“这个数。”李锐伸出俩个指头。
“两千?”
“你少说了十倍。”
来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掏出三张银票:“知道这家银号吗?”李锐接过来认真看了看:“知道。”
“这三张银票你收起来我们就成交。”李锐拿过银票看了看,加起来一万八:“好,爽快,东西归你。”
来人将古玉方壶仔细包好,走出珠宝店,叫了辆人力车,悄然离去。
黄昏时分李锐回到自己的田间分给每个雇工十块银元,几个雇工非常惊讶,不住地感谢。李锐叮嘱:“千万别走漏消息,再发现好东西每人都有份!”
次日上午,文书匆匆走进国民政府县党部向县长报告:“姚县长,快去看看,李老爷子在自家菜地打井,挖出宝贝来了,已经卖了几件,据说得了好几万块大洋,这事在全县城都传开了。李家要发大财了!”
“是吗,准是挖到古墓了!知道挖出的都是什么吗?”
“听说是个大墓,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他还在挖呢!”
“不能让他再挖下去了,那些东西可都是国宝,应该归公。”
“那李老爷子是行伍出身,倔得很,又有些势力,谁能阻止他?”
姚县长冲身边的年轻人小伍和文书一挥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姚县长带了一帮人来到李家菜地,命令他们停止挖掘。雇工不敢违抗,只好停下,嘀咕一下,其中一个赶紧回去禀报。
李锐急匆匆赶来:“哦,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我们的姚县长大驾光临啊,这大热天,怎么不到寒舍喝茶?”姚县长迎上去:“我说李老爷子,这古墓可不能随便挖啊!”李锐不在乎地说:“是吗,可我是在自家菜地打井,不管挖出什么都是我自家的事,这好像与你姚县长没有瓜葛吧?”李锐不听姚县长的劝告,命令雇工:“哎,你们几个给我继续挖,我们自家的事,与县政府无关。”
姚县长看强龙难压地头蛇,无奈的离去。
一回到县党部,姚县长疾书写了一封信交给小伍:“小伍,你骑快马速去郑州,找到在那里驻防的第14师师长靳云鄂,把这封信给他。”小伍接过信,“是!”转身疾步出去。
小伍一上大路便打马扬鞭向北飞奔,路上正遇驻守郑州的靳师长来新郑检查防务。他向靳师长一报告此事,靳师长迅速来到县党部。姚县长忙向靳师长汇报说:“县绅李锐打井抗旱,在自家菜地挖到了一座古代大墓,起出了好多宝贝,都卖出去几万块大洋了。”
靳师长严肃地说:“古文物可是国粹!”姚县长点着头:“是国粹,是国粹,上午我去劝阻,可老爷子不听。”
靳师长把茶杯一敦:“什么老爷子?一个小小的县绅这么横,不想活了!王参谋。”站在一旁的一个军官应一声“到!”,“你带一个连,去把挖出古墓的地方围起来,不准任何人再带走一砖一瓦,要快!”王参谋打个立正,“是!”转身出去。
很快,一连荷枪实弹的官兵从远处跑步赶到李家菜地。士兵将挖掘现场团团围住。正在挖掘的雇工惊慌地抬起头。李锐赶紧过来想说什么。王参谋挥挥手:“把李锐叫来,等会儿回我们师长的话。”李锐不安地说:“我就是。”王参谋喝道:“在这老实呆着!”
一帮人簇拥着靳师长和姚县长随后赶到,有个卫兵搬把椅子,靳师长坐下。
王参谋紧握手枪,枪口对着李锐严厉地命令:“李锐,过来!”
“是是!”李锐忙答应着走过来。靳师长看着李锐问:“你就是李锐?”李锐有些胆怯:“是,师长。”
“古物出土,关系国粹,保存之责应归公家,你不知道?
“知,知道!”
“知道还不报告政府,还擅自出售?挖出的古物都放哪里了?”
“在,在我家西厢房里。”
“全部交出来,由姚县长汇同王参谋一起登记造册,暂时保管。”
“是是!”李锐看看王参谋黑洞洞的枪口只会说是了。
“卖出去了多少件?”
“四件。”
“是四件吗?”靳师长严厉地问。
“我也是军人出身,不敢对师长撒谎。”
“王参谋,你协助李锐追回卖出去的古文物,一件也不能漏掉。”
“是!”王参谋立正敬礼。
姚县长在一群官兵的协助下,从李锐家中取出20多件古文物。一回到县党部,靳师长命令,“给吴大帅发电:新郑发现古郑国大墓,起出大量文物,请大帅速速明示!”
不一会,王参谋从外边过来,敬个军礼:“报告!吴大帅回电。” 靳师长说:“念!”
王参谋念道:“继续小心发掘,追回散失古物。”
半个月后,新郑出土大批国宝级文物的消息很快传出。考古和地质专家云集而来。青铜莲鹤方壶被小心亦亦地保护着,围观者传出一片惊叹之声。
来参观并指导挖掘的美国斯密苏尼恩博物院代表,面对青铜莲鹤方壶赞叹:“这是我有生以来在东方见过的最美的青铜器。”
挖掘到10月5日结束,历时40天,共得完好郑国宗庙祭祀器、礼乐器、玉器等文物133件,以及数不清的残损铜片和贝币。最后吴大帅与河南省政府协商后下令:所有新郑先后掘出之古物,应悉数运送汴城,妥为保存。
青铜莲鹤方壶和出土的古文物运往当年的省会开封展出时。往观者空巷塞途,络绎不绝。
后来靳师长过问追缴文物的事,王参谋向他报告说:“追回了三件青铜鼎,那件古玉方壶一直下落不明,我怀疑买此物的人听到风声,躲起来了。”当时已面临战事,靳师长只好说:“算了,把这事交给地方去办吧,我们很快要打仗了。”
不久,设在开封的河南古物保存所郑重其事地接收了这批文物,而当年的河南古物保存所,就是现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身。大墓里出土的文物,包括莲鹤方壶都成了河南博物院的首批收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各地相继沦陷。
危急时刻,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博物馆选取新郑出土的部分馆藏文物,分装为68箱,由开封经郑州南下,运抵武汉,暂存在法租界内。后来形势急转直下,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武汉也危在旦夕。河南博物馆深感暂存在武汉法租界的文物已无安全保障,几经商议,河南省政府再次决定,将文物运入四川。1938年11月25日,河南文物由汉口乘客轮抵达重庆,保存在磁器口中央大学校舍内。
1945年抗战胜利不久,内战烽烟又起,铁路中断,交通阻隔,河南存渝古物一直没有回归的机会。世事变化如沧海桑田,内战打了三年,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文物全部运往台湾,但是由于战局迅速发展,打破了这个计划。一部分文物被装上飞机运到了台湾,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另一部分文物来不及运走,被留在了重庆。
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国家文化部代表共同来到重庆,接收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没有来得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文化部挑选新郑、辉县出土的青铜器51件调往首都北京,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莲鹤方壶中的一只被调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一只被运回河南,现在保存在河南博物院。至此,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器分散在三地,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四家博物馆收藏。
可惜,当年出土莲鹤方壶的菜地已经不存在,现在已经无法见到遗址的原貌。
根据现有器物和前人著录的记载,新郑出土的器物中包含有青铜容器、乐器、车马器、兵器、杂器以及玉石器等,因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无疑应为某一代国君之墓。但是这座大墓的年代是什么时间,墓主人又是哪一位国君,至今还是个谜。而从大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从1923年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80多年来,莲鹤方壶以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为之倾倒。莲鹤方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林瑛听完古立峰的讲述,好奇地问:“方壶壶身、壶底那么多怪兽代表什么?”
“这是一个难解的谜。新郑古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古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在夹缝中生存,朝晋暮楚,形势十分艰难。春秋中期以后,中原之晋,南方之楚,在文化上相互影响。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其寓意应为: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
“你懂得还真不少。要听你这番讲解,像个大学者。”
“谁天生就想做恶人!我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是啊,你和你那个叫立建的弟弟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你看上去有头脑有修养,从那方面看都像好人。”
“我本来就不是坏人。其实立建也不是什么坏人,虽然学问不高,悟性却很高,而且敢想敢干。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自以为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不受几次头破血流的大教训,难以悔改,搞不好小命都难保。”
“你呢,是不是也经常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事?”
“人是善与恶、黑与白的混合体。谁叫现代人只看结果不看手段呢!”
“那件古玉方壶能值多少钱?”林瑛问。古立峰掐灭烟说:“它很可能是青铜莲鹤方壶的前身样本,是件天价之宝。一般收藏它的人要是让人知道,会有生命危险。”
“这么严重?”林瑛问。古立峰说:“就这么严重。去年一台湾富商曾来暗访过玉方壶,还来找过我。我怀疑,眼前这件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件宝贝。阿瑛,你想办法帮我搞到手!”
“你给多少报酬?”
“宝贝一到手,我带你到国外去。”
“不,我要现金!”
“事成后给你50万。”
“太少,不干!”
“你要多少?”
“100万。”
“70万,你不干我找别人干。”
“好,你爱找谁找谁。”
“服了你了,就100万!”
“我知道,你在暗中还与人合作开有投资担保公司。几百万在你手里都是毛毛雨。”
“你帮我把宝贝弄到手,我把投资公司交给你经营,让你很轻松地挣大钱。”
“你们这些有门路的人挣钱太容易了,随便出一招都能挣来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
“现在你知道我的利害了。”
“你挣这么多钱干什么用?”
“买官啊,买大的官,做大的事业,成为万人敬仰的人。”
“难怪,在现代人眼里,成功的标志就是当官,当大官!”
“在一个崇拜权力、权比法大的社会里,私产和私权是得不到保护的;你要么离开,要么就拼命向权力的顶峰爬。你说,以我现在的身份,能走得了吗?”
“你混到今天,也不容易啊!”
“阿瑛,我知道你聪明能干,给我生个儿子吧!”
“好,我答应你,给你多生几个。”
“为什么?”
“为了让你把他们培养成总统、总理、部长这样的大官,组成一个管理国家的团队。”
“对,到那时我是国父,你是国母!”
两人大笑……
“明天陪我一起去银行跑笔贷款。”古立峰说。林瑛点点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这天古立峰在阳台用望远镜看风景时,发现了艾苒和她守护的古玉方壶。他惊叹道:“她藏有这么好的东西。”
古立峰的情人,披着满头秀发的林瑛从客厅里走过来。她妩媚艳丽,通体曲线毕露,叫人看了心荡神摇。她问:“你刚才说什么好东西?”
古立峰把望远镜递给她:“你自己看。”
林瑛接过望远镜看到艾苒正在擦拭一尊古玉雕莲鹤方壶。
古立峰将她揽进怀里,抚摸着她光洁如玉的臂膀:“你知道莲鹤方壶的来历吗?”
林瑛摇摇头。古立峰点上一支烟后说:“那是发生在民国12年的一件事,是一件振惊世界的考古事件——走,我领你到省博物院,让你认识认识国宝莲鹤方壶。”
在中原古城郑州河南省博物院展厅的玻璃罩里,一尊一米多高,放着幽幽蓝光的青铜莲鹤方壶静静地立在展台。方壶壶口莲花台上立一展翅欲飞的鸣鹤,壶身诡秘的花纹间铸着八只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走兽,壶底由两只似豹非豹、被压的张嘴吐舌的怪兽支撑着。这尊青铜莲鹤方壶是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放在展厅最显要的位置。
展台前站着古立峰和林瑛。古立峰对林瑛说:“林瑛,告诉你一个与这尊青铜莲鹤方壶有关的秘密。”
“什么秘密?”林瑛好奇地问。
“在民国12 年,发现青铜莲鹤方壶前,还有一件古玉莲鹤方壶散失民间,我找了它十年之久,今天终于发现了。”
“只是传说吧!”
“不,是真的,回去我再祥细对你讲。我车上放有一件复制的青铜莲鹤方壶,回去送给你。”
古立峰回到别墅住处,坐在沙发上,手拿那件复制的小型号青铜莲鹤方壶,向林瑛讲起了发生在80多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话说在民国12年秋,古城新郑的城里城外,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干涸的河道,河道两边的庄稼地已干裂。一眼望去,村头古桥飞渡,飞鸟越林,田间匆匆担水的行人,都急切地盼望着上天能来一场好雨。
五十多岁的县绅李锐也被这场旱灾所困扰,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这天晚上,李锐睡到半夜,梦见自己的菜地里一只仙鹤鸣叫着飞出。次日,李锐领着几个人来到菜地,东看看西瞅瞅,最后指着菜地的地头:“井就打在这儿,挖!”
三个雇工挥锹在干涸的土地上开挖。挖掘进行到第五天,一青年雇工急匆匆从田头跑向李家大宅院……
管家领着气喘吁吁的雇工向正在喝茶的李锐报告:“老爷!老爷!快去看看吧,挖出古董了!”李锐放下茶杯,坐直身子,眼睛盯着雇工问:“是吗?是什么古董?”雇工用衣角檫着汗:“是啊老爷,有的像是烧香用的炉子,有的像水壶,我们都不认识。”李锐站起来,拿着芭蕉扇:“走,看看去!”
一行人来到田间。雇工把出土的一尊古朴的小玉雕莲鹤方壶和三件青铜器放在大坑边。李锐眼一亮,但没有显露出来,用满不在乎的口气说:“这是什么东西!拿麻袋包起来先送回家。”他沿着大坑转了一圈,命令管家:“老张,从现在开始,你就在这儿仔细盯着,以后挖到什么要小心,别把东西弄破了!都不许声张,我明天带几样东西请人看看。”
次日天还没亮,李锐独自驾马车带着所挖古物出了村。他走了四个多小时,来到许昌城一家古玩店。李锐对店里的一年轻人说:“请你们大掌拒的出来。”年轻人笑着说:“有什么事跟我说就行。”李锐不屑地看看他:“看你年纪轻轻的,能懂古玩?”
“你老以为呢?”
“吆呵!看不出来。贵姓?”
“免贵,姓张,字庆麟。”
“出来瞧瞧我车上家传的东西。”
张庆麟走出店铺,来到马车前,掀起厚厚的麻袋片,仔细看了看,楞了一下,又盖上:“啊,东家,你这铜鼎是才挖出来的吧?这东西市面上多了。”
李锐意识到他想压价,一瞪眼:“是吗,我也听说市面上多!不过,照这样完好无损的你去给我找十个八个,我全要。”他把麻包片盖上:“哼,欺负我们乡下人不识货,我还不卖给你了!”
张庆麟忙拦住他,陪着笑:“别啊东家,走走,到后院喝杯茶,这不是谈事的地方。”他看看左右无人,小声问,“你想要多少?”
李锐伸出个手指。张庆麟握住他的手:“是三百?”李锐不屑:“后边加个零。”张庆麟说:“东家,你这可虚的太高了。这样,我出五百。”
三件铜鼎经讨价还价,以960块银元的价格售与文物商张庆麟。
两天后,李锐带着一名赶车的家丁又来到开封城,在古城御街的一家古玩店停下来。他下了马车,从车上取下一包袱。站在门口的店老板忙把他让进后室。
李锐打开包袱,拿出玉雕莲鹤方壶。老板的眼睛立刻直了。老板拿来放大镜,上下左右看了三四遍:“东家,我这店小,这东西我要不起,也不敢要。”
李锐不解:“您这是什么意思?”店老板说:“这是件国宝啊,我怕给自己招来灾祸。你拿走吧!”李锐很失望,出了门自言自语:“这老古董,国宝送上门还不要,脑子让驴给踢了。”他又上了马车,指使家丁:“走,到前边看看。”
李锐转到一家玉器珠宝店门前,决定进去试试运气。李锐提着包袱走进门,拿出古玉方壶:“老板,这个你们要不要。”店老板看了看:“我这里只卖玉器,不收购玉器。”这时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走进来。来人有40多岁,看到李锐正要收起的古玉方壶,惊奇地问:“先生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李锐看看他:“啊,祖上传下来的,家里有事急等钱用,唉,没办法,只好拿出来卖!”
“哦,你想卖多少,出个价吧!”
“这个数。”李锐伸出俩个指头。
“两千?”
“你少说了十倍。”
来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掏出三张银票:“知道这家银号吗?”李锐接过来认真看了看:“知道。”
“这三张银票你收起来我们就成交。”李锐拿过银票看了看,加起来一万八:“好,爽快,东西归你。”
来人将古玉方壶仔细包好,走出珠宝店,叫了辆人力车,悄然离去。
黄昏时分李锐回到自己的田间分给每个雇工十块银元,几个雇工非常惊讶,不住地感谢。李锐叮嘱:“千万别走漏消息,再发现好东西每人都有份!”
次日上午,文书匆匆走进国民政府县党部向县长报告:“姚县长,快去看看,李老爷子在自家菜地打井,挖出宝贝来了,已经卖了几件,据说得了好几万块大洋,这事在全县城都传开了。李家要发大财了!”
“是吗,准是挖到古墓了!知道挖出的都是什么吗?”
“听说是个大墓,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他还在挖呢!”
“不能让他再挖下去了,那些东西可都是国宝,应该归公。”
“那李老爷子是行伍出身,倔得很,又有些势力,谁能阻止他?”
姚县长冲身边的年轻人小伍和文书一挥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姚县长带了一帮人来到李家菜地,命令他们停止挖掘。雇工不敢违抗,只好停下,嘀咕一下,其中一个赶紧回去禀报。
李锐急匆匆赶来:“哦,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我们的姚县长大驾光临啊,这大热天,怎么不到寒舍喝茶?”姚县长迎上去:“我说李老爷子,这古墓可不能随便挖啊!”李锐不在乎地说:“是吗,可我是在自家菜地打井,不管挖出什么都是我自家的事,这好像与你姚县长没有瓜葛吧?”李锐不听姚县长的劝告,命令雇工:“哎,你们几个给我继续挖,我们自家的事,与县政府无关。”
姚县长看强龙难压地头蛇,无奈的离去。
一回到县党部,姚县长疾书写了一封信交给小伍:“小伍,你骑快马速去郑州,找到在那里驻防的第14师师长靳云鄂,把这封信给他。”小伍接过信,“是!”转身疾步出去。
小伍一上大路便打马扬鞭向北飞奔,路上正遇驻守郑州的靳师长来新郑检查防务。他向靳师长一报告此事,靳师长迅速来到县党部。姚县长忙向靳师长汇报说:“县绅李锐打井抗旱,在自家菜地挖到了一座古代大墓,起出了好多宝贝,都卖出去几万块大洋了。”
靳师长严肃地说:“古文物可是国粹!”姚县长点着头:“是国粹,是国粹,上午我去劝阻,可老爷子不听。”
靳师长把茶杯一敦:“什么老爷子?一个小小的县绅这么横,不想活了!王参谋。”站在一旁的一个军官应一声“到!”,“你带一个连,去把挖出古墓的地方围起来,不准任何人再带走一砖一瓦,要快!”王参谋打个立正,“是!”转身出去。
很快,一连荷枪实弹的官兵从远处跑步赶到李家菜地。士兵将挖掘现场团团围住。正在挖掘的雇工惊慌地抬起头。李锐赶紧过来想说什么。王参谋挥挥手:“把李锐叫来,等会儿回我们师长的话。”李锐不安地说:“我就是。”王参谋喝道:“在这老实呆着!”
一帮人簇拥着靳师长和姚县长随后赶到,有个卫兵搬把椅子,靳师长坐下。
王参谋紧握手枪,枪口对着李锐严厉地命令:“李锐,过来!”
“是是!”李锐忙答应着走过来。靳师长看着李锐问:“你就是李锐?”李锐有些胆怯:“是,师长。”
“古物出土,关系国粹,保存之责应归公家,你不知道?
“知,知道!”
“知道还不报告政府,还擅自出售?挖出的古物都放哪里了?”
“在,在我家西厢房里。”
“全部交出来,由姚县长汇同王参谋一起登记造册,暂时保管。”
“是是!”李锐看看王参谋黑洞洞的枪口只会说是了。
“卖出去了多少件?”
“四件。”
“是四件吗?”靳师长严厉地问。
“我也是军人出身,不敢对师长撒谎。”
“王参谋,你协助李锐追回卖出去的古文物,一件也不能漏掉。”
“是!”王参谋立正敬礼。
姚县长在一群官兵的协助下,从李锐家中取出20多件古文物。一回到县党部,靳师长命令,“给吴大帅发电:新郑发现古郑国大墓,起出大量文物,请大帅速速明示!”
不一会,王参谋从外边过来,敬个军礼:“报告!吴大帅回电。” 靳师长说:“念!”
王参谋念道:“继续小心发掘,追回散失古物。”
半个月后,新郑出土大批国宝级文物的消息很快传出。考古和地质专家云集而来。青铜莲鹤方壶被小心亦亦地保护着,围观者传出一片惊叹之声。
来参观并指导挖掘的美国斯密苏尼恩博物院代表,面对青铜莲鹤方壶赞叹:“这是我有生以来在东方见过的最美的青铜器。”
挖掘到10月5日结束,历时40天,共得完好郑国宗庙祭祀器、礼乐器、玉器等文物133件,以及数不清的残损铜片和贝币。最后吴大帅与河南省政府协商后下令:所有新郑先后掘出之古物,应悉数运送汴城,妥为保存。
青铜莲鹤方壶和出土的古文物运往当年的省会开封展出时。往观者空巷塞途,络绎不绝。
后来靳师长过问追缴文物的事,王参谋向他报告说:“追回了三件青铜鼎,那件古玉方壶一直下落不明,我怀疑买此物的人听到风声,躲起来了。”当时已面临战事,靳师长只好说:“算了,把这事交给地方去办吧,我们很快要打仗了。”
不久,设在开封的河南古物保存所郑重其事地接收了这批文物,而当年的河南古物保存所,就是现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身。大墓里出土的文物,包括莲鹤方壶都成了河南博物院的首批收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7月7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各地相继沦陷。
危急时刻,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博物馆选取新郑出土的部分馆藏文物,分装为68箱,由开封经郑州南下,运抵武汉,暂存在法租界内。后来形势急转直下,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武汉也危在旦夕。河南博物馆深感暂存在武汉法租界的文物已无安全保障,几经商议,河南省政府再次决定,将文物运入四川。1938年11月25日,河南文物由汉口乘客轮抵达重庆,保存在磁器口中央大学校舍内。
1945年抗战胜利不久,内战烽烟又起,铁路中断,交通阻隔,河南存渝古物一直没有回归的机会。世事变化如沧海桑田,内战打了三年,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计划把河南博物馆文物全部运往台湾,但是由于战局迅速发展,打破了这个计划。一部分文物被装上飞机运到了台湾,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另一部分文物来不及运走,被留在了重庆。
1950年,河南省代表会同国家文化部代表共同来到重庆,接收国民党政府在撤退前没有来得及运走的河南博物馆文物。文化部挑选新郑、辉县出土的青铜器51件调往首都北京,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莲鹤方壶中的一只被调往北京,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一只被运回河南,现在保存在河南博物院。至此,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器分散在三地,分别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四家博物馆收藏。
可惜,当年出土莲鹤方壶的菜地已经不存在,现在已经无法见到遗址的原貌。
根据现有器物和前人著录的记载,新郑出土的器物中包含有青铜容器、乐器、车马器、兵器、杂器以及玉石器等,因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无疑应为某一代国君之墓。但是这座大墓的年代是什么时间,墓主人又是哪一位国君,至今还是个谜。而从大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从1923年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80多年来,莲鹤方壶以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为之倾倒。莲鹤方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林瑛听完古立峰的讲述,好奇地问:“方壶壶身、壶底那么多怪兽代表什么?”
“这是一个难解的谜。新郑古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古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在夹缝中生存,朝晋暮楚,形势十分艰难。春秋中期以后,中原之晋,南方之楚,在文化上相互影响。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其寓意应为: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
“你懂得还真不少。要听你这番讲解,像个大学者。”
“谁天生就想做恶人!我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是啊,你和你那个叫立建的弟弟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你看上去有头脑有修养,从那方面看都像好人。”
“我本来就不是坏人。其实立建也不是什么坏人,虽然学问不高,悟性却很高,而且敢想敢干。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自以为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不受几次头破血流的大教训,难以悔改,搞不好小命都难保。”
“你呢,是不是也经常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事?”
“人是善与恶、黑与白的混合体。谁叫现代人只看结果不看手段呢!”
“那件古玉方壶能值多少钱?”林瑛问。古立峰掐灭烟说:“它很可能是青铜莲鹤方壶的前身样本,是件天价之宝。一般收藏它的人要是让人知道,会有生命危险。”
“这么严重?”林瑛问。古立峰说:“就这么严重。去年一台湾富商曾来暗访过玉方壶,还来找过我。我怀疑,眼前这件就是消失多年的那件宝贝。阿瑛,你想办法帮我搞到手!”
“你给多少报酬?”
“宝贝一到手,我带你到国外去。”
“不,我要现金!”
“事成后给你50万。”
“太少,不干!”
“你要多少?”
“100万。”
“70万,你不干我找别人干。”
“好,你爱找谁找谁。”
“服了你了,就100万!”
“我知道,你在暗中还与人合作开有投资担保公司。几百万在你手里都是毛毛雨。”
“你帮我把宝贝弄到手,我把投资公司交给你经营,让你很轻松地挣大钱。”
“你们这些有门路的人挣钱太容易了,随便出一招都能挣来几辈子也花不完的钱。”
“现在你知道我的利害了。”
“你挣这么多钱干什么用?”
“买官啊,买大的官,做大的事业,成为万人敬仰的人。”
“难怪,在现代人眼里,成功的标志就是当官,当大官!”
“在一个崇拜权力、权比法大的社会里,私产和私权是得不到保护的;你要么离开,要么就拼命向权力的顶峰爬。你说,以我现在的身份,能走得了吗?”
“你混到今天,也不容易啊!”
“阿瑛,我知道你聪明能干,给我生个儿子吧!”
“好,我答应你,给你多生几个。”
“为什么?”
“为了让你把他们培养成总统、总理、部长这样的大官,组成一个管理国家的团队。”
“对,到那时我是国父,你是国母!”
两人大笑……
“明天陪我一起去银行跑笔贷款。”古立峰说。林瑛点点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