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九章 棉花大卖
三个月一到,林陌就迫不及待地把拆开了一罐酱油。林陌问张妈妈:“之后要怎么办?”
张妈妈把一双很长的筷子交给林陌说:“搅拌搅拌,让他和空气接触接触。”
林陌拿着筷子搅拌酱油,问:“咦,张妈妈我们用的酱油都是黑色,这个酱油怎么是白色啊。”
张妈妈耐下心说:“不要急,你先搅拌完我再告诉你。”林陌搅拌了好一会儿才好。张妈妈对林陌说:“你接下来要做的是炒酱油,不要加油,放几勺红糖。水快要稍滚的时候,灭掉火就可以了。”
林陌把烧好的酱油盛到大碗里,用小勺子,常了一小口,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味道果然不错。”林陌用筷子沾了一下酱油,让采采也尝了一下,采采冒出两个字:“咸的。”林陌说:“废话,当然是咸的,难不成酱油还能是甜的啊。”
林陌抱着采采回院子里晒太阳,她对张妈妈说:“张妈妈,晚上就用这个酱油做菜吧。”张妈妈说:“好,知道了。”
林陌又转过身喊道:“张妈妈你会做醋吗?”张妈妈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下次教我酿醋吧。”
张妈妈笑着应承了。
进入十月份之后,天气就开始日渐转冷,林陌和李大萧也开始关注棉花的倒卖问题。九月份的时候,棉花的价格稍微涨了一点点,这让林陌有点儿欣慰,可是之后却没有再听到什么了。
十一月月初,李大萧就带回来了好消息。李大萧对林陌说:“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收获了许多棉花。棉价大跌。之后大部分人就不种棉花了,今年十一月份竟然没有什么新棉花产出。不过由于去年的棉花还留着,所以现在棉花的价格是四分银子一斤了。”
林陌大概地算了算,如果按照四分银子一斤的话,他们总共赚了100两左右,因为他们还请了许多村里的妇女弹棉花。林陌和李大萧一致决定应该晚一点儿再出手。因为棉花还有涨价的空间。
十一月。镇上有习俗叫“送寒衣”。有作坊雕刻出男女衣服的形状,还上色,印在纸上出售。十一月十一日很多人买了烧给祖先。而大户人家则是烧真正的冬衣给祖先。林陌觉得太浪费了,李大萧也不喜欢烧冬衣。所以两人去作坊买了些衣服印纸烧给林陌从未见过面的公公婆婆。除此之外十一月份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做新衣。迎接新年。
这个时候,棉花的出售就开始出现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现状了。林陌和李大萧去各个店里问过。最终还是选择林陌上次买棉花的那家店,老板给的价格是六分一斤。他自己卖出的价格是七分一斤。林陌觉得这个老板还算公道,李大萧也觉得这个价格差不多了。两人就把一万斤的棉花全卖给老板。其实这些棉花的销售对象都是镇上或者是县里甚至是府里的人,因为一般的农民都会在家里自留些棉花做衣服,并不会出去买。按照这个价格,并且除去运输的费用,林陌和李大萧大大地赚了一笔,大概赚了280两左右,现在他们手头上有现银600两。
李大萧问林陌:“家里还有没有剩余的棉花?”
林陌点了点头。说:“后来,我二婶的娘家不知道从哪里又弄来八十多斤的棉花。因为已经有一万斤了。我本来不想要的,可是她死缠烂打,我就索性买了下来,自己日常用。”
李大萧说:“你装几大袋给云华和刘毅吧,今年他们俩蛮累的。明天我就放他们假,年后再让他们回来。”
林陌点了点头,问:“那其他工人、伙计呢?”
李大萧说:“也送点棉花,你自己看着办吧。”
林陌给了云华三袋棉花说:“一袋是给你的,还有两袋给你姐姐姐夫带过去吧。”云华道谢后,带着棉花离开了。
林陌上次只给了花枝一点儿棉花,那些棉花只够花枝给孩子做几件冬衣。这回林陌就装了二十多斤的棉花,和一些年货去看花枝。
刘前的铁铺已经关门了,正在家里陪老婆和孩子。出来倒水的时候看到林陌和李大萧来了:“姐姐,姐夫,你们怎么来了?”
刘柳氏看到动静,拉着丈夫走了出来,笑着说:“姐姐,姐夫,这么冷的天,快进屋坐吧。”刘柳氏看到李大萧手里的东西,问:“这是什么啊?这么多。”
林陌本来不想告诉刘柳氏,只想让花枝留着自己用,可是见刘柳氏这个样子,似乎瞒不过了,但是并没有直接回答:“没什么好东西,置办些年货,给刘前和花枝送了些过来,顺便看看外甥。”花枝在里屋早听到动静了,把孩子放到炕上,走到门口说:“姐,你们快进来吧,外面太冷了。”
林陌和李大萧便跟着刘前进屋了。四人围坐在桌上,林陌打开一大袋棉花说:“上次给了你一些棉花只够给小孩子做几件冬衣。这次这里的棉花有二十多斤,你给自己和刘前做几件冬衣吧。”林陌把另外一个布袋放到桌上:“这里是一些年货,我和你姐夫去买的时候,怕你第一年还不会置办,给你多买了几份,往后你就自己学着去做。”
花枝感动地看着林陌说:“谢谢姐姐,姐夫。”
刘前有些不好意思:“怎么好意思拿姐姐、姐夫这么多东西,我听我娘说,现在棉花一斤都七分多了。我娘和花枝之前还抱怨呢,早知道当初多买些棉花。弟妹前几天还很心疼地买了几斤棉花给我侄子做冬衣呢。”
林陌并没有告诉花枝,她和李大萧做的生意。她只对花枝和刘前说:“之前我和你姐夫买了几十斤棉花,一斤才两分八厘银子,家里还有很多斤,而且一家人的冬衣。我已经做好了。给爹娘、灵芝、有才的冬衣都搭人送回去了。上次给采采做了两双冬鞋,顺便提我的小外甥做了一双,跟年货一起放了。”
花枝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有这个姐姐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她说:“姐,你买的棉花怎么这么便宜啊?”林陌心想,收购价当然便宜了。林陌还没说话。 刘柳氏就进屋了。她叫了声“姐姐。姐夫”就落座了。看到了那一麻袋棉花,惊叹说:“姐姐,竟然给花枝妹妹送了这么多棉花,现在棉花价格不是大涨了。据说还会涨呢!”
林陌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是担心我妹妹嫁过来什么都不懂,太单纯了,替她置办些东西。省得被人骗。”
刘柳氏说:“的确被人骗,我上次买年货就买贵了。卖我棉花的店主就是个骗子,上次去买才四分银子一斤。这回去竟然就七分三厘了。不知道姐姐这些多少啊?”林陌估计,如果自己说出两分八厘一斤,花枝的这些棉花就会被搜刮走了,于是装作惊讶地说:“原来之前才四分银子一斤啊,我和你买的一样,都是七分三厘一斤,那个老板还说。看我买的多算我便宜一些呢,本来是七分四厘一斤的。”
刘柳氏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只尴尬地说:“原来,姐姐也被坑了啊。我还以为姐姐买了这么多,是当初便宜的时候买的呢。”
林陌故作可惜的样子说:“当初哪里想得到啊,只好现在被人占便宜了。”
林陌等刘柳氏走了之后,才笑了出来。刘前说:“我看我这个弟妹就是欺软怕硬的主,花枝对她可是一点儿都没办法。”刘前也笑了出来:“不过在姐姐面前,她还真是占不到一点儿便宜。”
花枝对刘前说:“有点儿渴了。”刘前说:“你坐着,我去厨房烧水。”
林陌对李大萧说:“你去陪刘前烧水吧。我和花枝说会儿私房话。”李大萧也走了出去。林陌对花枝说:“刘前对你不错吧,你运气还真是不错。”
花枝傻呵呵地光笑不说话。
林陌对花枝说:“你还想着那个什么张华吗?”
花枝摇了摇头,林陌说:“这就对了,刘前对你好,你也要变着法子地对他好。”
“我知道,姐,虽然我不及你聪明,可是我看的一清二楚,知道谁对我好。”
林陌看了看窗外,偷偷地告诉花枝,自己和李大萧收购棉花的事情。花枝震惊地说:“姐,你和姐夫竟然一下子就赚了三百两,这么多,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呢。”
林陌也觉得这次是大赚了,小剑说,有一年县里的 财政收入才五百多万两,李大萧和林陌半年里赚的竟然能抵县里半年的税收。林陌觉得肯定是那年知县贪污了,把县里的钱全放到自己口袋里了。
林陌对花枝说:“你不要张扬了,可以跟刘前说,但是就不要让你婆婆、弟妹之类的知道。姐姐告诉你,是想让你知道,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找姐姐。大的忙帮不上,在银两这方面还是能尽力帮你的。”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李大萧和刘前进来了。花枝问林陌:“姐,你怎么没有把采采带过来啊?”
李大萧回答说:“她呀,跟着我的一个徒弟回家了,等会儿还要去接她呢。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爱缠着我那个徒弟。”
林陌笑着说:“还能为什么,不就是你女儿特别贪玩吗?”
李大萧问刘前:“孩子的名字取了吗?”
刘前摇了摇头说:“还没有呢?本来想让我爹取,可是我爹说让我取,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就耽误了。”
林陌突然拍了一下李大萧说:“你还没有给女儿取大名呢?”
李大萧也吃惊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哎,我竟然忘了。一直‘采采’这么叫着,我都以为女儿有大名了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张妈妈把一双很长的筷子交给林陌说:“搅拌搅拌,让他和空气接触接触。”
林陌拿着筷子搅拌酱油,问:“咦,张妈妈我们用的酱油都是黑色,这个酱油怎么是白色啊。”
张妈妈耐下心说:“不要急,你先搅拌完我再告诉你。”林陌搅拌了好一会儿才好。张妈妈对林陌说:“你接下来要做的是炒酱油,不要加油,放几勺红糖。水快要稍滚的时候,灭掉火就可以了。”
林陌把烧好的酱油盛到大碗里,用小勺子,常了一小口,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味道果然不错。”林陌用筷子沾了一下酱油,让采采也尝了一下,采采冒出两个字:“咸的。”林陌说:“废话,当然是咸的,难不成酱油还能是甜的啊。”
林陌抱着采采回院子里晒太阳,她对张妈妈说:“张妈妈,晚上就用这个酱油做菜吧。”张妈妈说:“好,知道了。”
林陌又转过身喊道:“张妈妈你会做醋吗?”张妈妈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下次教我酿醋吧。”
张妈妈笑着应承了。
进入十月份之后,天气就开始日渐转冷,林陌和李大萧也开始关注棉花的倒卖问题。九月份的时候,棉花的价格稍微涨了一点点,这让林陌有点儿欣慰,可是之后却没有再听到什么了。
十一月月初,李大萧就带回来了好消息。李大萧对林陌说:“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收获了许多棉花。棉价大跌。之后大部分人就不种棉花了,今年十一月份竟然没有什么新棉花产出。不过由于去年的棉花还留着,所以现在棉花的价格是四分银子一斤了。”
林陌大概地算了算,如果按照四分银子一斤的话,他们总共赚了100两左右,因为他们还请了许多村里的妇女弹棉花。林陌和李大萧一致决定应该晚一点儿再出手。因为棉花还有涨价的空间。
十一月。镇上有习俗叫“送寒衣”。有作坊雕刻出男女衣服的形状,还上色,印在纸上出售。十一月十一日很多人买了烧给祖先。而大户人家则是烧真正的冬衣给祖先。林陌觉得太浪费了,李大萧也不喜欢烧冬衣。所以两人去作坊买了些衣服印纸烧给林陌从未见过面的公公婆婆。除此之外十一月份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做新衣。迎接新年。
这个时候,棉花的出售就开始出现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现状了。林陌和李大萧去各个店里问过。最终还是选择林陌上次买棉花的那家店,老板给的价格是六分一斤。他自己卖出的价格是七分一斤。林陌觉得这个老板还算公道,李大萧也觉得这个价格差不多了。两人就把一万斤的棉花全卖给老板。其实这些棉花的销售对象都是镇上或者是县里甚至是府里的人,因为一般的农民都会在家里自留些棉花做衣服,并不会出去买。按照这个价格,并且除去运输的费用,林陌和李大萧大大地赚了一笔,大概赚了280两左右,现在他们手头上有现银600两。
李大萧问林陌:“家里还有没有剩余的棉花?”
林陌点了点头。说:“后来,我二婶的娘家不知道从哪里又弄来八十多斤的棉花。因为已经有一万斤了。我本来不想要的,可是她死缠烂打,我就索性买了下来,自己日常用。”
李大萧说:“你装几大袋给云华和刘毅吧,今年他们俩蛮累的。明天我就放他们假,年后再让他们回来。”
林陌点了点头,问:“那其他工人、伙计呢?”
李大萧说:“也送点棉花,你自己看着办吧。”
林陌给了云华三袋棉花说:“一袋是给你的,还有两袋给你姐姐姐夫带过去吧。”云华道谢后,带着棉花离开了。
林陌上次只给了花枝一点儿棉花,那些棉花只够花枝给孩子做几件冬衣。这回林陌就装了二十多斤的棉花,和一些年货去看花枝。
刘前的铁铺已经关门了,正在家里陪老婆和孩子。出来倒水的时候看到林陌和李大萧来了:“姐姐,姐夫,你们怎么来了?”
刘柳氏看到动静,拉着丈夫走了出来,笑着说:“姐姐,姐夫,这么冷的天,快进屋坐吧。”刘柳氏看到李大萧手里的东西,问:“这是什么啊?这么多。”
林陌本来不想告诉刘柳氏,只想让花枝留着自己用,可是见刘柳氏这个样子,似乎瞒不过了,但是并没有直接回答:“没什么好东西,置办些年货,给刘前和花枝送了些过来,顺便看看外甥。”花枝在里屋早听到动静了,把孩子放到炕上,走到门口说:“姐,你们快进来吧,外面太冷了。”
林陌和李大萧便跟着刘前进屋了。四人围坐在桌上,林陌打开一大袋棉花说:“上次给了你一些棉花只够给小孩子做几件冬衣。这次这里的棉花有二十多斤,你给自己和刘前做几件冬衣吧。”林陌把另外一个布袋放到桌上:“这里是一些年货,我和你姐夫去买的时候,怕你第一年还不会置办,给你多买了几份,往后你就自己学着去做。”
花枝感动地看着林陌说:“谢谢姐姐,姐夫。”
刘前有些不好意思:“怎么好意思拿姐姐、姐夫这么多东西,我听我娘说,现在棉花一斤都七分多了。我娘和花枝之前还抱怨呢,早知道当初多买些棉花。弟妹前几天还很心疼地买了几斤棉花给我侄子做冬衣呢。”
林陌并没有告诉花枝,她和李大萧做的生意。她只对花枝和刘前说:“之前我和你姐夫买了几十斤棉花,一斤才两分八厘银子,家里还有很多斤,而且一家人的冬衣。我已经做好了。给爹娘、灵芝、有才的冬衣都搭人送回去了。上次给采采做了两双冬鞋,顺便提我的小外甥做了一双,跟年货一起放了。”
花枝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有这个姐姐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她说:“姐,你买的棉花怎么这么便宜啊?”林陌心想,收购价当然便宜了。林陌还没说话。 刘柳氏就进屋了。她叫了声“姐姐。姐夫”就落座了。看到了那一麻袋棉花,惊叹说:“姐姐,竟然给花枝妹妹送了这么多棉花,现在棉花价格不是大涨了。据说还会涨呢!”
林陌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是担心我妹妹嫁过来什么都不懂,太单纯了,替她置办些东西。省得被人骗。”
刘柳氏说:“的确被人骗,我上次买年货就买贵了。卖我棉花的店主就是个骗子,上次去买才四分银子一斤。这回去竟然就七分三厘了。不知道姐姐这些多少啊?”林陌估计,如果自己说出两分八厘一斤,花枝的这些棉花就会被搜刮走了,于是装作惊讶地说:“原来之前才四分银子一斤啊,我和你买的一样,都是七分三厘一斤,那个老板还说。看我买的多算我便宜一些呢,本来是七分四厘一斤的。”
刘柳氏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只尴尬地说:“原来,姐姐也被坑了啊。我还以为姐姐买了这么多,是当初便宜的时候买的呢。”
林陌故作可惜的样子说:“当初哪里想得到啊,只好现在被人占便宜了。”
林陌等刘柳氏走了之后,才笑了出来。刘前说:“我看我这个弟妹就是欺软怕硬的主,花枝对她可是一点儿都没办法。”刘前也笑了出来:“不过在姐姐面前,她还真是占不到一点儿便宜。”
花枝对刘前说:“有点儿渴了。”刘前说:“你坐着,我去厨房烧水。”
林陌对李大萧说:“你去陪刘前烧水吧。我和花枝说会儿私房话。”李大萧也走了出去。林陌对花枝说:“刘前对你不错吧,你运气还真是不错。”
花枝傻呵呵地光笑不说话。
林陌对花枝说:“你还想着那个什么张华吗?”
花枝摇了摇头,林陌说:“这就对了,刘前对你好,你也要变着法子地对他好。”
“我知道,姐,虽然我不及你聪明,可是我看的一清二楚,知道谁对我好。”
林陌看了看窗外,偷偷地告诉花枝,自己和李大萧收购棉花的事情。花枝震惊地说:“姐,你和姐夫竟然一下子就赚了三百两,这么多,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呢。”
林陌也觉得这次是大赚了,小剑说,有一年县里的 财政收入才五百多万两,李大萧和林陌半年里赚的竟然能抵县里半年的税收。林陌觉得肯定是那年知县贪污了,把县里的钱全放到自己口袋里了。
林陌对花枝说:“你不要张扬了,可以跟刘前说,但是就不要让你婆婆、弟妹之类的知道。姐姐告诉你,是想让你知道,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找姐姐。大的忙帮不上,在银两这方面还是能尽力帮你的。”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李大萧和刘前进来了。花枝问林陌:“姐,你怎么没有把采采带过来啊?”
李大萧回答说:“她呀,跟着我的一个徒弟回家了,等会儿还要去接她呢。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爱缠着我那个徒弟。”
林陌笑着说:“还能为什么,不就是你女儿特别贪玩吗?”
李大萧问刘前:“孩子的名字取了吗?”
刘前摇了摇头说:“还没有呢?本来想让我爹取,可是我爹说让我取,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就耽误了。”
林陌突然拍了一下李大萧说:“你还没有给女儿取大名呢?”
李大萧也吃惊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哎,我竟然忘了。一直‘采采’这么叫着,我都以为女儿有大名了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