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八章 收购棉花
林陌牵着采采去买棉花,采采这个吃货在路上看到冰糖葫芦就站在那里不走了,林陌就一人买了一串,两人边走边吃,林陌嘴里还念叨着:“我怎么生出这么个贪吃的女儿!”采采舔了舔冰糖葫芦外面的糖,对林陌说:“因为有个贪吃的娘亲。”林陌忙拿出手帕帮她擦擦嘴。采采还不是很会吃这些东西,所以每次都是把冰糖葫芦外面的一层糖舔干净,把里面的山楂留给林陌。林陌想起以前高中到语文老师家里,语文老师竟然吃自己女儿剩下的东西,当时林陌和几个同学都震惊了,这还是他们那个玉树临风、风流儒雅的语文老师吗?语文老师当时只说了句:“以后你们自己当父母就知道了。”林陌现在已经完全明白老师当初讲的那句话的含义了。
曾经林陌觉得吃别人剩下的东西非常恶心,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我才不会这样呢,我孩子要是吃不完,灌也要灌进去。”如今林陌一点儿也不觉得吃女儿的剩下来的东西有什么不正常。林陌看着高兴都舔着冰糖葫芦的女儿心想,原来自己已经沦落到黄脸婆的地步了。
林陌到了店里对老板说:“老板,我要买两斤棉花。”采采在旁边拉着林陌的衣角问:“娘,这个棉花可以吃的吗?”林陌严肃地对采采说:“你再吵,我就把你扔出去。”说完,抬头和颜悦色地对老板说:“给我两斤棉花吧。”
老板似乎被林陌瞬间的角色变化吓到了,没说话。很快,反应过来对林陌说:“夫人,我们店里棉花打折,一斤棉花三分七厘。如果超过五斤。每斤棉花只要三分五厘银两就好了。”
林陌惊讶地说:“棉花现在怎么这么便宜啊?上次我买的时候,一斤棉花六分呢!”
老板叹了口气说:“棉花产量不稳定,时高时低,去年棉花产量特别多。好多人原来都种小麦,后来改种棉花,棉价一下子就跌下来了。我仓库里还堆积了好多。卖都卖不出去。”
林陌脑子一转。心想,人弃我取,问老板:“你们是在哪里收购棉花的啊?”
老板说:“我这批货是之前买的,一斤三分多的价格买的。刚开始是以一斤六分二厘的价格卖的,谁知道现在跌得这么快。我现在这么卖只能保本。我妻舅家就是种棉花的,我都是从他那里收购的。他们村里棉花多得不得了。许多人都对着家里的棉花犯愁呢!”
林陌从老板手里买了五斤的棉花,打算给自己和李大萧做两个靠枕。剩余的就给李大萧、采采还有自己做冬鞋。
从棉花店里出来之后,又去了其他几家棉花店果然如此。
晚上林陌对李大萧说了这件事。李大萧听完说:“你确定来年棉花会减产,万一又是一个大丰收呢。”林陌说:“是有一些风险,可是我觉得风险不大。经过今年的事情,很多人肯定会拔掉棉花改种小麦之类的,明年减产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棉花的价格就会上去了。”林陌见李大萧没说话,就说:“大不了。我们就用这些棉花做衣服穿,还可以送人呢。”当然林陌知道自己也只是随口说一说。
李大萧见林陌信心满满的样子。就说:“那就听你的,我们去乡下,直接从农户家买棉花。我们就先从归昌村里开始吧。”
林陌一下子扑到李大萧身上说:“相公,真好。”林陌喜欢李大萧对她无条件的信任,当然有很大的因素就是李大萧自己心里有数。之后几天林陌和李大萧带着采采回归昌村。林陌和王大福说了这件事情,可是王大福并不同意,说:“现在棉花卖都卖不出,你们买棉花干什么啊?”王陈氏在一旁应和说:“你朱大婶家也积了上百斤棉花呢!”
王大福和王陈氏见林陌和李大萧这么坚决,也就没说什么了,四处帮他们问。李大萧在村里放出消息:收购棉花,一斤两分七厘。比市面上的收购价高出了两厘,但是对于棉农来说还是亏了。李大萧和林陌商量了之后,又提高了一厘。价格越高对林陌和李大萧来说,风险更大。
一时间众多的人涌到林陌家里卖棉花,甚至连王家都挤满了人。
单单朱大娘家,林陌就收购了近三百斤棉花。几天下来,林陌和李大萧已经收购了上千斤的棉花。可是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就连隔壁村的人都来了。林陌有些担忧,问李大萧:“相公,怎么办?越来越多的棉花了,我们总不能把天下的棉花都买了吧。”
经过李大萧和林陌的考虑、商量,两人第二天提出只收一万斤。这意味着排在后面的人就白排了。于是早上李大萧和林陌一起床就看到家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王陈氏上门找林陌和李大萧说:“你二婶的朋友还有上百斤棉花,让我来找你。还有人找你爹,让你爹跟你说一声,就是你认识的经常来家里的小福叔。”
林陌头痛地说:“娘,我知道了,不过下回再有人找你,你就不要再答应了,我和大萧没有打算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可以买上万斤的棉花。
王陈氏虽然答应了,可是林陌知道王陈氏最不会拒绝别人了,就一再说:“你千万不要答应啊,实在不行,你就让他们来找我。”
李大萧看着门外长长的队伍,对林陌说:“我们每家每户最多只收一百斤棉花吧,这样可以惠及尽量多的人。”林陌笑着说:“这个办法不错,就这么办吧,相公你出去说一声,我在这里收购、记账。”
忙活了好几天,终于全都结束了。两人又雇佣村里的妇女帮忙去籽、初步加工棉花。忙活了好几天之后,才完成了基本的事。两人又把全部的棉花晒干。林陌和李大萧要在家里整理棉花的时候,灵芝带着采采过来了。灵芝说:“姐,采采硬要过来。娘让我带她过来。”林陌放下手里的棉花,对采采说:“你先跟姨姨回去好不好,爹娘正在做事情,等好了再去接你。”
采采摇摇头,看着遍地的棉花说:“我要玩这个。”
林陌拿了一团棉花,放到一个布袋里。给采采说:“你先跟姨姨回去。”林陌对灵芝说:“灵芝。你带采采回去,她很好哄的,你陪她随便玩玩就行了。”
灵芝和采采回去之后,林陌和李大萧开始把晒好的棉花收起来。放到楼上干燥通风的房间。
收拾完之后,两人都筋疲力尽了。林陌坚持着洗澡,李大萧本来打算直接上床躺一会儿。可是林陌坚决不许他上床,他就只好先去洗澡了。
两个人一睡就睡了好久。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非常暗了。林陌起床随便做了点粥,和李大萧吃了之后,又继续睡了。
两人雇了几辆马车,运了一些棉花回镇上。之后每次李大萧回来的时候都会运些棉花回家。
棉花耗尽了李家所有的现金,家里除了田地,只剩下山一样的棉花了。李大萧又开始做木活,并时不时地到县里巡视。而林陌则开始用这些棉花尽情地做冬衣。她替李大萧、自己、采采都做了一件。把全家人的冬衣、冬裤、冬鞋做好之后。又给王大福、王陈氏做了一件。
林陌又让人给若鱼和花枝送了些棉花。
林陌现在购买的棉花都是去年十一月份采摘的。现在才五六月份,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所以棉花并不好卖,林陌也不急,把棉花装好之后,就安心做起家庭主妇。
妙惠和小剑知道林陌和李大萧拿全部的积蓄买了棉花之后,非常不解。大萧说小剑还跟他说,如果缺钱的话,就告诉他。大萧讲的时候非常高兴,弟弟终于长大了,可以替哥哥分担责任。可是林陌知道除非万不得已,大萧是不会找小剑帮忙的。
六月六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衣物都出来晒,林陌把所有的衣物都搬出来晒在院子里,林陌还在两棵树之间绑了一条绳子,专门用来挂衣服。林陌在张妈妈的指导下,从井里打了几桶水放在厨房里。
天晴的时候,林陌和张妈妈开始在厨房里做酱油。林陌一点儿都不会做酱油,张妈妈说干什么,林陌就干什么。
林陌按照张妈妈说的,把豆渣和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东西捏成小团。林陌像捏汤圆一样,把混合材料捏成圆球,采采看到了,说:“娘,我也要捏。”林陌对采采说:“你先洗手,洗手之后再来捏。”于是母女俩就一个一个慢慢捏。捏好之后,张妈妈拿来平匾,林陌和采采把小团子放到平匾里,放到太阳底下晒。晒了两天之后,林陌把面团放到密封的陶瓷罐里,倒了许多水进去。张妈妈忙阻止:“不能倒太多,不要把罐倒满。”可是陶瓷罐里已经充满水了,张妈妈只好让林陌把多余的水倒掉。
之后,张妈妈不放林陌,就自己做,让林陌在旁边看,她加了七八勺的盐,然后将罐密封,放到厨房里的一个小窗户上,那里能晒到太阳。林陌问张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啊?”张妈妈说:“一般三个月就可以了,不过时间长一些会好吃一点儿。我一般都是存放一年的。”林陌对张妈妈说:“既然要存这么久,我们就多做几罐吧,省得以后到外面买。”于是林陌做了六罐。其实林陌内心的想法是,一罐可以三个月之后开,其他的可以晚一点儿再动。
花枝竟然从家里送了两瓶酱油过来,林陌问她:“怎么送酱油过来啊?”
花枝回答说:“是我婆婆让我送过来的,是她去年六月六的时候做的。今年我和弟妹又陪她做了几罐。”
林陌接过酱油交给若儿,说:“我也做了几罐,还蛮好玩的。以前的时候,看娘做过,可是不记得具体怎么做了,今天还是张妈妈交我的。”采采对花枝说:“二姨,我也帮娘亲做酱油了。”
花枝摸了摸采采的脸颊说:“采采,真乖,还帮娘亲做酱油。二姨可喜欢你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曾经林陌觉得吃别人剩下的东西非常恶心,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我才不会这样呢,我孩子要是吃不完,灌也要灌进去。”如今林陌一点儿也不觉得吃女儿的剩下来的东西有什么不正常。林陌看着高兴都舔着冰糖葫芦的女儿心想,原来自己已经沦落到黄脸婆的地步了。
林陌到了店里对老板说:“老板,我要买两斤棉花。”采采在旁边拉着林陌的衣角问:“娘,这个棉花可以吃的吗?”林陌严肃地对采采说:“你再吵,我就把你扔出去。”说完,抬头和颜悦色地对老板说:“给我两斤棉花吧。”
老板似乎被林陌瞬间的角色变化吓到了,没说话。很快,反应过来对林陌说:“夫人,我们店里棉花打折,一斤棉花三分七厘。如果超过五斤。每斤棉花只要三分五厘银两就好了。”
林陌惊讶地说:“棉花现在怎么这么便宜啊?上次我买的时候,一斤棉花六分呢!”
老板叹了口气说:“棉花产量不稳定,时高时低,去年棉花产量特别多。好多人原来都种小麦,后来改种棉花,棉价一下子就跌下来了。我仓库里还堆积了好多。卖都卖不出去。”
林陌脑子一转。心想,人弃我取,问老板:“你们是在哪里收购棉花的啊?”
老板说:“我这批货是之前买的,一斤三分多的价格买的。刚开始是以一斤六分二厘的价格卖的,谁知道现在跌得这么快。我现在这么卖只能保本。我妻舅家就是种棉花的,我都是从他那里收购的。他们村里棉花多得不得了。许多人都对着家里的棉花犯愁呢!”
林陌从老板手里买了五斤的棉花,打算给自己和李大萧做两个靠枕。剩余的就给李大萧、采采还有自己做冬鞋。
从棉花店里出来之后,又去了其他几家棉花店果然如此。
晚上林陌对李大萧说了这件事。李大萧听完说:“你确定来年棉花会减产,万一又是一个大丰收呢。”林陌说:“是有一些风险,可是我觉得风险不大。经过今年的事情,很多人肯定会拔掉棉花改种小麦之类的,明年减产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棉花的价格就会上去了。”林陌见李大萧没说话,就说:“大不了。我们就用这些棉花做衣服穿,还可以送人呢。”当然林陌知道自己也只是随口说一说。
李大萧见林陌信心满满的样子。就说:“那就听你的,我们去乡下,直接从农户家买棉花。我们就先从归昌村里开始吧。”
林陌一下子扑到李大萧身上说:“相公,真好。”林陌喜欢李大萧对她无条件的信任,当然有很大的因素就是李大萧自己心里有数。之后几天林陌和李大萧带着采采回归昌村。林陌和王大福说了这件事情,可是王大福并不同意,说:“现在棉花卖都卖不出,你们买棉花干什么啊?”王陈氏在一旁应和说:“你朱大婶家也积了上百斤棉花呢!”
王大福和王陈氏见林陌和李大萧这么坚决,也就没说什么了,四处帮他们问。李大萧在村里放出消息:收购棉花,一斤两分七厘。比市面上的收购价高出了两厘,但是对于棉农来说还是亏了。李大萧和林陌商量了之后,又提高了一厘。价格越高对林陌和李大萧来说,风险更大。
一时间众多的人涌到林陌家里卖棉花,甚至连王家都挤满了人。
单单朱大娘家,林陌就收购了近三百斤棉花。几天下来,林陌和李大萧已经收购了上千斤的棉花。可是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就连隔壁村的人都来了。林陌有些担忧,问李大萧:“相公,怎么办?越来越多的棉花了,我们总不能把天下的棉花都买了吧。”
经过李大萧和林陌的考虑、商量,两人第二天提出只收一万斤。这意味着排在后面的人就白排了。于是早上李大萧和林陌一起床就看到家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王陈氏上门找林陌和李大萧说:“你二婶的朋友还有上百斤棉花,让我来找你。还有人找你爹,让你爹跟你说一声,就是你认识的经常来家里的小福叔。”
林陌头痛地说:“娘,我知道了,不过下回再有人找你,你就不要再答应了,我和大萧没有打算也没有那么多银子可以买上万斤的棉花。
王陈氏虽然答应了,可是林陌知道王陈氏最不会拒绝别人了,就一再说:“你千万不要答应啊,实在不行,你就让他们来找我。”
李大萧看着门外长长的队伍,对林陌说:“我们每家每户最多只收一百斤棉花吧,这样可以惠及尽量多的人。”林陌笑着说:“这个办法不错,就这么办吧,相公你出去说一声,我在这里收购、记账。”
忙活了好几天,终于全都结束了。两人又雇佣村里的妇女帮忙去籽、初步加工棉花。忙活了好几天之后,才完成了基本的事。两人又把全部的棉花晒干。林陌和李大萧要在家里整理棉花的时候,灵芝带着采采过来了。灵芝说:“姐,采采硬要过来。娘让我带她过来。”林陌放下手里的棉花,对采采说:“你先跟姨姨回去好不好,爹娘正在做事情,等好了再去接你。”
采采摇摇头,看着遍地的棉花说:“我要玩这个。”
林陌拿了一团棉花,放到一个布袋里。给采采说:“你先跟姨姨回去。”林陌对灵芝说:“灵芝。你带采采回去,她很好哄的,你陪她随便玩玩就行了。”
灵芝和采采回去之后,林陌和李大萧开始把晒好的棉花收起来。放到楼上干燥通风的房间。
收拾完之后,两人都筋疲力尽了。林陌坚持着洗澡,李大萧本来打算直接上床躺一会儿。可是林陌坚决不许他上床,他就只好先去洗澡了。
两个人一睡就睡了好久。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非常暗了。林陌起床随便做了点粥,和李大萧吃了之后,又继续睡了。
两人雇了几辆马车,运了一些棉花回镇上。之后每次李大萧回来的时候都会运些棉花回家。
棉花耗尽了李家所有的现金,家里除了田地,只剩下山一样的棉花了。李大萧又开始做木活,并时不时地到县里巡视。而林陌则开始用这些棉花尽情地做冬衣。她替李大萧、自己、采采都做了一件。把全家人的冬衣、冬裤、冬鞋做好之后。又给王大福、王陈氏做了一件。
林陌又让人给若鱼和花枝送了些棉花。
林陌现在购买的棉花都是去年十一月份采摘的。现在才五六月份,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所以棉花并不好卖,林陌也不急,把棉花装好之后,就安心做起家庭主妇。
妙惠和小剑知道林陌和李大萧拿全部的积蓄买了棉花之后,非常不解。大萧说小剑还跟他说,如果缺钱的话,就告诉他。大萧讲的时候非常高兴,弟弟终于长大了,可以替哥哥分担责任。可是林陌知道除非万不得已,大萧是不会找小剑帮忙的。
六月六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衣物都出来晒,林陌把所有的衣物都搬出来晒在院子里,林陌还在两棵树之间绑了一条绳子,专门用来挂衣服。林陌在张妈妈的指导下,从井里打了几桶水放在厨房里。
天晴的时候,林陌和张妈妈开始在厨房里做酱油。林陌一点儿都不会做酱油,张妈妈说干什么,林陌就干什么。
林陌按照张妈妈说的,把豆渣和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东西捏成小团。林陌像捏汤圆一样,把混合材料捏成圆球,采采看到了,说:“娘,我也要捏。”林陌对采采说:“你先洗手,洗手之后再来捏。”于是母女俩就一个一个慢慢捏。捏好之后,张妈妈拿来平匾,林陌和采采把小团子放到平匾里,放到太阳底下晒。晒了两天之后,林陌把面团放到密封的陶瓷罐里,倒了许多水进去。张妈妈忙阻止:“不能倒太多,不要把罐倒满。”可是陶瓷罐里已经充满水了,张妈妈只好让林陌把多余的水倒掉。
之后,张妈妈不放林陌,就自己做,让林陌在旁边看,她加了七八勺的盐,然后将罐密封,放到厨房里的一个小窗户上,那里能晒到太阳。林陌问张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啊?”张妈妈说:“一般三个月就可以了,不过时间长一些会好吃一点儿。我一般都是存放一年的。”林陌对张妈妈说:“既然要存这么久,我们就多做几罐吧,省得以后到外面买。”于是林陌做了六罐。其实林陌内心的想法是,一罐可以三个月之后开,其他的可以晚一点儿再动。
花枝竟然从家里送了两瓶酱油过来,林陌问她:“怎么送酱油过来啊?”
花枝回答说:“是我婆婆让我送过来的,是她去年六月六的时候做的。今年我和弟妹又陪她做了几罐。”
林陌接过酱油交给若儿,说:“我也做了几罐,还蛮好玩的。以前的时候,看娘做过,可是不记得具体怎么做了,今天还是张妈妈交我的。”采采对花枝说:“二姨,我也帮娘亲做酱油了。”
花枝摸了摸采采的脸颊说:“采采,真乖,还帮娘亲做酱油。二姨可喜欢你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