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0 喜结忘年交,远望安西镇
破庙之中,秦安尘额头汗珠遍布,不时有汗水从脸颊划过,坠在地上。只见他神情专注,小心翼翼的缝合着伤口,丝毫不敢马虎。
虽然这些年见父亲用此法多次,但是自己亲自运用实乃首次,也不乏有些紧张。
紫阳道人面色倒是如常,他毕竟修为不浅,这么点疼痛对他而言也只是搔肤之痒。他看着自己身上伤口经过缝合,竟片刻好转许多,心中不禁连连称奇,看着秦安尘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佩。
他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奇妙的治伤之法,而这孩子的父亲也绝非泛泛之辈。这孩子更是资质甚高,聪慧过人,只曾在父亲身边观看便能如此娴熟。
他心中叹道:“若自己有此子资质,恐怕早已到了先天大成之境。就算达到凝气化元之境,也非不可能之事。”
身旁的油灯已灭,秦安尘将碾碎的药草敷在紫阳道人的伤口上,再用白布小心包裹好,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老先生,感觉如何?”
听到秦安尘关切地声音,紫阳道人心中一暖,起身缓缓活动着身骨,发现伤势竟然好了三四成,笑道:“谢谢小兄弟,老夫感觉很好,伤势已好了近半。小兄弟果真医术高明,老夫今天算是开眼了。”
秦安尘开心地笑道:“老先生言重了,您身无大碍,我也倍感高兴。我首次用此治伤之法,您不怪罪于我,我就已感大幸,医术高明实在担当不起。”
观此子言行,紫阳道人心中暗暗称赞。此子不骄不躁,为人谦卑,待人付之以诚,一时间也不拿他当小孩子看待。
“老夫乃修道之人,号‘紫阳’,若小兄弟看得起老夫,称我紫阳便是了。”
秦安尘听老者不仅报出名号,还让他以平辈之礼称之,心道:“家中人自幼便教导自己尊师敬长,观紫阳道人容貌,与自己差了不止两辈,此时的他,仙风道骨尽显无遗,俨然是一位修道高人,看来之前暗藏身份,也是为了避免别人注意。但是盛情难却。”
秦安尘灵机一动:“便想到何不叫他一声爷爷?如此也不会让他尴尬。”于是赶忙挥手脸红道:“万万使不得,小子年幼,怎能以平辈之礼称之?老先生如此看重小子,小子便叫您一声紫阳爷爷如何?”
紫阳道人眼睛眯成了一道线,满面笑容地拂着白须,道:“哈哈,既然小兄弟这样说,那老夫就托大,认下你这个孙儿。”
见紫阳道人答应,秦安尘忙改口道:“紫阳爷爷,您以后叫我安尘就行。”
紫阳道人点头朗朗笑道:“好,好!我早知你叫秦安尘,旁人叫你安尘,我也这样叫就显得生分了,以后我就叫你尘儿吧。”
老少二人相视而笑,其乐融融,若让旁人看见,俨然是一对祖孙。秦安尘收拾好东西转身开门,紫阳道人随后。
算算时间,已过两个多时辰,庙外众人一定等急了。刀疤李看着庙门缓开,秦安尘和紫阳道人立于门口,终吐出一口气。
楚云瑶显然等急了,见紫阳道人出来,登时冲上前去喊道:“终于出来了,终于出来了!太好了!”
众人也不再耽搁,赶车前行。一路上,秦安尘与紫阳道人相谈甚欢,可谓是忘年之交。
马车内欢声笑语,刀疤李见状连连称奇。他知道,像紫阳道人这样的世外高人,能屈尊与一个孩童相交,定有缘由。
虽不知秦安尘如何为其治伤,但他大致能够猜到:“秦安尘医术高明,定是用了非常之法,才让这老者一夜之间另眼相看,加之这小子为人谦逊厚重,让人生不出讨厌的理由来,故而得此善果,也算是他自身的造化。”
楚云瑶本来就对秦安尘颇有好感,如今见到此象,虽百思不得其解,却也不去想它,侧耳倾听几人谈话,不时插上一句,孩童天性一露无遗。
车队行经之处渐渐有了路人,可见前方不远处便会有城镇。此时天色还早,赶在天黑之前必能到达,而这一队人马这些日子所行之径荒无人烟,常露宿野外。
刀疤李算算时间,这一路上也耽搁了不少,故将头探出马车,喊道:“兄弟们快些赶路,早些到达前面的镇子以作休整,明日早些出发,也好尽快赶回北安!”
这群人离家也有了些日子,听到刀疤李这样说,一时间思乡之愁溢满心间,纷纷点头称是。
从北安城到落凰城少说也有二十天的路程,还要置办货物,应付意外情况,例如下雨。故商队众人皆离家月余,眼下再有几天便返回北安。正所谓离家越近,归家之心更胜,众人欢呼雀跃,前进的速度又快了许多。
前方小镇,名曰:安西。此镇曾作为北安城在军事上最后一道防御,一旦被攻破,北安城则任人鱼肉,城池不保。如今,这座军事要塞已经完全变成了商业枢纽。
大秦帝国如今国力昌盛,尚武之风盛行,若战事再起,可全民皆兵。而这座曾经的要塞,显然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如今留下的也只是曾经的辉煌。
刀疤李将头缩回车内,自言自语道:“马上就要到安西了,北安不远了。”
他说话的声音很小,若是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秦安尘挠了挠头,眨了眨眼睛,也不说话。
像刀疤李这样的行走商人,常年漂泊他乡,思乡之情自然比那些久不辞乡里的乡党更甚。眼看三日内便可归家,心中激动,也属正常。
众人行至一个小丘,站在丘顶俯首可见不远处的安西镇。四野荒草繁盛,高两尺有余,微风低拂,草叶随风而摆,尽显洒脱。
眼前的安西镇比落凰城略小一些,然而四面城墙高数丈,巍峨雄伟,看上去依旧残留着战争的痕迹,透露着杀伐之息。
此刻所看到的是安西镇的西门,城前一里处自南向北有一条宽数十米的河流,曰:墨河。沿地势百转千回,大势向北,终汇于漓江。
安西镇南侧乃秦川山脉,北侧是一座大山,直沿至漓江之畔而止。因山石为黑色,而得名曰:黑山。
墨河倚黑山之侧于西北,水流至此段变色如浓墨,若有不慎落水者,片刻间便绝了生息,无一生还。
数千年来,常有炼丹修道之人隐居黑山,相传山中有一道人,号:伯阳。此人出身官宦,却不愿做官,终日醉于道家炼丹之术,乃入山。
日升月落,冬去春来,伯阳道人居于黑山中百年,终炼得金丹,服下可岁延千年。
有进山樵夫曾见一白发银须老者,面色红润,如若童颜,坐于潭边大石之上垂钓,一派仙风道骨,犹若天上仙人。
闻老者歌曰:“柳色含烟,春光回秀。一峰孤峻,万卉争妍。白云淡冲已无心,满目青山原不动。渔翁垂钓,一溪寒色未曾消。野渡无人,万古碧潭清似镜。”
樵夫欲上前叩拜,回眸间那老者早已无影无踪,樵夫爬上潭边大石,发现上边放着一枚红色丹药。樵夫大喜,赶忙服下,气力增大数倍。
樵夫下山请来画匠,将那老者容貌画下,又雕刻为像,供奉家中。此后,樵夫每日收入颇多,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那樵夫遇见的白发老者,相传正是伯阳道人。
秦安尘津津有味地听刀疤李讲着伯阳道人的故事,转首望向不远处的黑山,眼中流露出一些向往之色。他口中喃喃道:“那樵夫可真幸运啊。”
刀疤李站在一侧,见秦安尘如此模样,便笑道:“别发呆了,我们还要赶路呢。明日我们在安西镇逗留一日,你便可去黑山游玩一天,说不准也能遇到那伯阳道人。”
秦安尘听到这话,小脸一红,忙低头赶路,随后就听见身后刀疤李和众人爽朗的笑声。
斜阳西照,整个安西镇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气势磅礴。过了河面上的吊桥,那面城墙也就近在眼前了。宽阔的大道上,众人的背影在夕阳中拉得很长。
秦安尘下车步行,紫阳道人与他并肩而行,看来伤势已无大碍。
“紫阳爷爷,你身上伤势还未痊愈,还是回马车上坐着吧。”秦安尘看着与他并肩而行的紫阳道人,一脸关切地说道。
紫阳道人转过头,抬手拍了拍秦安尘的肩膀,道:“这点伤势对我并无大碍,我这把老骨头得时常活动活动才不会锈住。陪你走走无妨,无妨。”
众人行至城门前,守城士兵多达数十人,装备精良,从盔甲上的徽章可知,这是北安城的苍狼军中之人。他们对出入之人严加盘查,观此情形应该是发生了大事。
刀疤李招呼车队停下来,看着眼前的长队,不解地向旁人问道:“敢问这位兄弟,安西镇发生何事,为何苍狼军会在此守城?”
“看你的样子一定数月未归,连这等大事也没有听说。”
刀疤李见此人如此说,站在一旁等着他继续说下去。车队中有人自然不会像刀疤李这样好性子等着,只听人们七嘴八舌的嚷道:“你这汉子,说话如此吞吞吐吐,竟吊着人的性子。这安西镇中究竟发生何事,如此戒备森严?”
那人见此阵势双腿发软,险些坐在地上。刀疤李一把扶住他,那人这才缓过神来,道:“前些日子,在这黑山之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 作者有话说 -->
虽然这些年见父亲用此法多次,但是自己亲自运用实乃首次,也不乏有些紧张。
紫阳道人面色倒是如常,他毕竟修为不浅,这么点疼痛对他而言也只是搔肤之痒。他看着自己身上伤口经过缝合,竟片刻好转许多,心中不禁连连称奇,看着秦安尘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敬佩。
他没想到这世间竟有如此奇妙的治伤之法,而这孩子的父亲也绝非泛泛之辈。这孩子更是资质甚高,聪慧过人,只曾在父亲身边观看便能如此娴熟。
他心中叹道:“若自己有此子资质,恐怕早已到了先天大成之境。就算达到凝气化元之境,也非不可能之事。”
身旁的油灯已灭,秦安尘将碾碎的药草敷在紫阳道人的伤口上,再用白布小心包裹好,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老先生,感觉如何?”
听到秦安尘关切地声音,紫阳道人心中一暖,起身缓缓活动着身骨,发现伤势竟然好了三四成,笑道:“谢谢小兄弟,老夫感觉很好,伤势已好了近半。小兄弟果真医术高明,老夫今天算是开眼了。”
秦安尘开心地笑道:“老先生言重了,您身无大碍,我也倍感高兴。我首次用此治伤之法,您不怪罪于我,我就已感大幸,医术高明实在担当不起。”
观此子言行,紫阳道人心中暗暗称赞。此子不骄不躁,为人谦卑,待人付之以诚,一时间也不拿他当小孩子看待。
“老夫乃修道之人,号‘紫阳’,若小兄弟看得起老夫,称我紫阳便是了。”
秦安尘听老者不仅报出名号,还让他以平辈之礼称之,心道:“家中人自幼便教导自己尊师敬长,观紫阳道人容貌,与自己差了不止两辈,此时的他,仙风道骨尽显无遗,俨然是一位修道高人,看来之前暗藏身份,也是为了避免别人注意。但是盛情难却。”
秦安尘灵机一动:“便想到何不叫他一声爷爷?如此也不会让他尴尬。”于是赶忙挥手脸红道:“万万使不得,小子年幼,怎能以平辈之礼称之?老先生如此看重小子,小子便叫您一声紫阳爷爷如何?”
紫阳道人眼睛眯成了一道线,满面笑容地拂着白须,道:“哈哈,既然小兄弟这样说,那老夫就托大,认下你这个孙儿。”
见紫阳道人答应,秦安尘忙改口道:“紫阳爷爷,您以后叫我安尘就行。”
紫阳道人点头朗朗笑道:“好,好!我早知你叫秦安尘,旁人叫你安尘,我也这样叫就显得生分了,以后我就叫你尘儿吧。”
老少二人相视而笑,其乐融融,若让旁人看见,俨然是一对祖孙。秦安尘收拾好东西转身开门,紫阳道人随后。
算算时间,已过两个多时辰,庙外众人一定等急了。刀疤李看着庙门缓开,秦安尘和紫阳道人立于门口,终吐出一口气。
楚云瑶显然等急了,见紫阳道人出来,登时冲上前去喊道:“终于出来了,终于出来了!太好了!”
众人也不再耽搁,赶车前行。一路上,秦安尘与紫阳道人相谈甚欢,可谓是忘年之交。
马车内欢声笑语,刀疤李见状连连称奇。他知道,像紫阳道人这样的世外高人,能屈尊与一个孩童相交,定有缘由。
虽不知秦安尘如何为其治伤,但他大致能够猜到:“秦安尘医术高明,定是用了非常之法,才让这老者一夜之间另眼相看,加之这小子为人谦逊厚重,让人生不出讨厌的理由来,故而得此善果,也算是他自身的造化。”
楚云瑶本来就对秦安尘颇有好感,如今见到此象,虽百思不得其解,却也不去想它,侧耳倾听几人谈话,不时插上一句,孩童天性一露无遗。
车队行经之处渐渐有了路人,可见前方不远处便会有城镇。此时天色还早,赶在天黑之前必能到达,而这一队人马这些日子所行之径荒无人烟,常露宿野外。
刀疤李算算时间,这一路上也耽搁了不少,故将头探出马车,喊道:“兄弟们快些赶路,早些到达前面的镇子以作休整,明日早些出发,也好尽快赶回北安!”
这群人离家也有了些日子,听到刀疤李这样说,一时间思乡之愁溢满心间,纷纷点头称是。
从北安城到落凰城少说也有二十天的路程,还要置办货物,应付意外情况,例如下雨。故商队众人皆离家月余,眼下再有几天便返回北安。正所谓离家越近,归家之心更胜,众人欢呼雀跃,前进的速度又快了许多。
前方小镇,名曰:安西。此镇曾作为北安城在军事上最后一道防御,一旦被攻破,北安城则任人鱼肉,城池不保。如今,这座军事要塞已经完全变成了商业枢纽。
大秦帝国如今国力昌盛,尚武之风盛行,若战事再起,可全民皆兵。而这座曾经的要塞,显然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如今留下的也只是曾经的辉煌。
刀疤李将头缩回车内,自言自语道:“马上就要到安西了,北安不远了。”
他说话的声音很小,若是不仔细听,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秦安尘挠了挠头,眨了眨眼睛,也不说话。
像刀疤李这样的行走商人,常年漂泊他乡,思乡之情自然比那些久不辞乡里的乡党更甚。眼看三日内便可归家,心中激动,也属正常。
众人行至一个小丘,站在丘顶俯首可见不远处的安西镇。四野荒草繁盛,高两尺有余,微风低拂,草叶随风而摆,尽显洒脱。
眼前的安西镇比落凰城略小一些,然而四面城墙高数丈,巍峨雄伟,看上去依旧残留着战争的痕迹,透露着杀伐之息。
此刻所看到的是安西镇的西门,城前一里处自南向北有一条宽数十米的河流,曰:墨河。沿地势百转千回,大势向北,终汇于漓江。
安西镇南侧乃秦川山脉,北侧是一座大山,直沿至漓江之畔而止。因山石为黑色,而得名曰:黑山。
墨河倚黑山之侧于西北,水流至此段变色如浓墨,若有不慎落水者,片刻间便绝了生息,无一生还。
数千年来,常有炼丹修道之人隐居黑山,相传山中有一道人,号:伯阳。此人出身官宦,却不愿做官,终日醉于道家炼丹之术,乃入山。
日升月落,冬去春来,伯阳道人居于黑山中百年,终炼得金丹,服下可岁延千年。
有进山樵夫曾见一白发银须老者,面色红润,如若童颜,坐于潭边大石之上垂钓,一派仙风道骨,犹若天上仙人。
闻老者歌曰:“柳色含烟,春光回秀。一峰孤峻,万卉争妍。白云淡冲已无心,满目青山原不动。渔翁垂钓,一溪寒色未曾消。野渡无人,万古碧潭清似镜。”
樵夫欲上前叩拜,回眸间那老者早已无影无踪,樵夫爬上潭边大石,发现上边放着一枚红色丹药。樵夫大喜,赶忙服下,气力增大数倍。
樵夫下山请来画匠,将那老者容貌画下,又雕刻为像,供奉家中。此后,樵夫每日收入颇多,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那樵夫遇见的白发老者,相传正是伯阳道人。
秦安尘津津有味地听刀疤李讲着伯阳道人的故事,转首望向不远处的黑山,眼中流露出一些向往之色。他口中喃喃道:“那樵夫可真幸运啊。”
刀疤李站在一侧,见秦安尘如此模样,便笑道:“别发呆了,我们还要赶路呢。明日我们在安西镇逗留一日,你便可去黑山游玩一天,说不准也能遇到那伯阳道人。”
秦安尘听到这话,小脸一红,忙低头赶路,随后就听见身后刀疤李和众人爽朗的笑声。
斜阳西照,整个安西镇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气势磅礴。过了河面上的吊桥,那面城墙也就近在眼前了。宽阔的大道上,众人的背影在夕阳中拉得很长。
秦安尘下车步行,紫阳道人与他并肩而行,看来伤势已无大碍。
“紫阳爷爷,你身上伤势还未痊愈,还是回马车上坐着吧。”秦安尘看着与他并肩而行的紫阳道人,一脸关切地说道。
紫阳道人转过头,抬手拍了拍秦安尘的肩膀,道:“这点伤势对我并无大碍,我这把老骨头得时常活动活动才不会锈住。陪你走走无妨,无妨。”
众人行至城门前,守城士兵多达数十人,装备精良,从盔甲上的徽章可知,这是北安城的苍狼军中之人。他们对出入之人严加盘查,观此情形应该是发生了大事。
刀疤李招呼车队停下来,看着眼前的长队,不解地向旁人问道:“敢问这位兄弟,安西镇发生何事,为何苍狼军会在此守城?”
“看你的样子一定数月未归,连这等大事也没有听说。”
刀疤李见此人如此说,站在一旁等着他继续说下去。车队中有人自然不会像刀疤李这样好性子等着,只听人们七嘴八舌的嚷道:“你这汉子,说话如此吞吞吐吐,竟吊着人的性子。这安西镇中究竟发生何事,如此戒备森严?”
那人见此阵势双腿发软,险些坐在地上。刀疤李一把扶住他,那人这才缓过神来,道:“前些日子,在这黑山之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