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董家的风波
少辉和董微两人离开南京,又玩了苏杭,从上海乘长生号轮船经天津到达了目的地。
在苏州上虎丘山,少辉往路边草丛里吐了口口水,被一位戴红臂章的大妈抓了个‘随地吐痰’,非要罚款五毛。他分辨说吐在乱山岗里,不是‘随地’,你没规定‘不许随地球吐痰’。这位大妈从山下跟到山上,非要这五毛钱不可。少辉见她为这五毛钱走了不少的路,就给她了,董微却不大高兴,说他穷大方、见了女的就心软。
在杭州逛西湖遇见两个当地女人在公园门口吵架,从他们进去一直吵到逛完了公园出来,足有四五个小时还没吵完,谁也不动手,少辉不得不赞叹这杭州女人吵架的耐力。这要是在北方,早就上手开打了。
早晨在上海豫园路附近一个小食店买油条,卖油条的听少辉说话不是当地人,满筐里扒拉找了几个最小的油条给他。少辉把这上海人排外的习惯领略个足够,自嘲‘被款待了全上海最好的一顿早餐’。他们乘坐的轮船在东海和黄海交界处遇到了十级风浪,几乎所有的人都晕得吐了,连常年在船上工作的船员和乘务员都吐,少辉享受的那顿‘全上海最好的早餐’都进了方便袋。在天津下船时,每人手里提个装呕吐物的塑料口袋,也算一道不常见的‘风景’。
这是路上的几个小‘插曲’,不详叙。
研究生宿舍是两人住一间房,条件很好。少辉同室的人也是家住省城,已经结了婚,只搬来一套行李,人基本不住,他等于一人住个单间。但是,考虑董微自己带个孩子忙不过来,还是住在了董家。
董微家是一套两南一北的三居室老房子。两个没结婚的哥哥住一间南屋,大哥正张罗结婚,二哥也处了对象。她父亲早逝,母亲和两个妹妹住另一间南屋,妹妹都没处对象。董微带孩子和姥姥住小北屋,也就六、七平方的样子,一张双人床几乎把房间塞满了。少辉来了,那张双人床不够用,又把一张单人床靠墙摞在双人床上弄成二层铺,少辉睡上铺,老婆、孩子和姥姥三人睡下铺。
这样的居住条件可以说是很差了。但是,在八十年代初的北方城市,董微家的条件还算好的,这是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的住宅。有许多人家,祖孙三代五、六口人挤在一间房里,睡三层铺。下铺是老老头和老老太太,中铺是老头和老太太,上铺是小两口。来了亲戚串门,得睡地铺;哪两口子要过性生活,得提前打招呼,别人都出去逛街或看电影。
各单位的集体宿舍,那困难程度现代人无法想象。年轻人结了婚没地方住,把一间房子用布帘隔成四个‘单间’,一对夫妻一间。夜里上厕所回来进错门的,邻居家男女光溜溜走碰头的,那家孩子从布帘下爬到这家弄倒暖瓶的,这家两口子打架把东西摔进别人家的,谁放了屁这家以为是自家人放的开玩笑引起两家打架的,象这类事多的是。有的宿舍,直接在单人床拉块布,一张床一对儿,晚上把布一拉各办各的事。
各家各户的‘厨房’都挤在走廊里,有用煤气罐的,有用煤油炉的。一到做饭的时候,走廊里烟气腾腾,对面不见人。拿错酱油瓶的,油瓶里豆油少了的,勺子或味素袋不见了的,都是常事儿。
这种生活,现在看象笑话一般,可在当时,许多人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他们也要工作、学习,也有幸福和快乐。
少辉挤在董家住下了。他每天早起晚归,当个走读生。早、午两餐在学校吃,晚饭在家吃,每月给丈母娘二十元伙食费,给董微二十元。在家里的时间,他基本不出小屋,无非是看书、做题或写点什么,尽量不影响别人。
两个月过去了,一家人相安无事。
一天晚上,大约八点钟左右,少辉在小北屋看书、整理笔记,董微和姥姥在床上哄孩子。南屋突然传出二哥和小妹妹的吵骂声,越吵越厉害,小妹妹边吵边哭。丈母娘也卷入了争吵,指责她二哥对象黄了拿妹妹出气,象头驴。
自家人吵架,一般情况下越劝卷进去的人越多,吵得越凶。少辉没去劝架,估计他们吵一会儿就拉倒了。这时,只听二哥扯着嗓子故意大声喊:“要不叫咱家住这么些人,我对象怎么能黄?人家来一看咱这个家就够了!”
“人多怎么啦!你还想把谁撵出去呀?除了你哥、你妹妹、就是我和你姥姥。你看看,我们这几个人你把谁撵出去?”这是岳母的声音。她故意不提少辉夫妇和孩子,大概是想回避点外人。
“董微都结婚了怎么不搬出去?还能赖这一辈子啊!”二哥的语调前高后低,好象被老太太制止或意识到少辉在家。
“你妹夫刚从外地调回来,等有了房子不就搬走了?”老太太的声调故意往上扬了扬。
“搬,搬!我看是搬不走了!”二哥的调门儿又高起来。
这时董微要下地和她二哥理论,被少辉一把扯住,示意她不能过去。但是,少辉心里相当难过,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陡然升起。
大约过了十几天,往常有说有笑的董微突然变得少言寡语,对少辉也冷落了许多,有时偷偷掉眼泪。少辉心里纳闷儿,问她怎么回事,她什么也不说。
一天晚饭,少辉见那米饭又是剩饭,小声问董微:“自从到你家,我每天只在家吃一顿饭,怎么几乎每顿都是剩饭呢?”
“怎么每顿都是剩饭?你还不如说我们家虐待你!”董微话中带气,很冲。
“我没这意思,也没说每顿都是。我是说几乎每顿都是。”他把几乎二字加重了语气。
“我们家每天都是中午做一顿饭,晚上一般不做,吃剩饭的时候就多一些。我们都这么吃,还要给你单做呀?”
“我没要求单做!但总不能叫我吃一辈子剩饭吧?我来你家之前从来没吃过剩饭哪!再说,你家好几个人都有剩饭碗的习惯,吃剩在碗里的饭倒回锅里,再拿给我吃,这饭我怎么吃?你要是到别人家吃这样的饭恶不恶心?可以做晚上这顿带早晨和中午的嘛!”
“那你和我妈说去!”
董微的态度十分冷硬,少辉也有几分恼火。
“董微,这是你的家,不是我自己父母的家。我去说,怎么在这呆下去?”
“你本来就没把这儿当成你的家!外面有那么多相好的,你当我不知道哇?”她很冲动,眼里闪着泪花,声调高了八度。
“我有哪个相好的?你指一个出来我听听。自从我调回来之后,除了上学就在这个家里,哪都不去,你也不是没看见,怎么能这么说话呢?这些天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就为这事啊?”少辉的说话声也不算小。
“你们要吵架上别处吵去!别在我家里吵!”岳母在南屋大声吼着。她一直在仔细听北屋的动静。
董微没理会她妈的话,眼睛一瞪。
“我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你那些照片和信是怎么回事?你说!”她显然是抓住了少辉的把柄,理直气壮。
少辉明白了:她一定是看见并拿到了自己和梦雪、碧君和陈婕等人的照片和信件,心里一阵紧张。
少辉在离开渝川收拾物品时,曾反复考虑怎么处理这些照片和信件。如果保留并带走这些东西,董微迟早会发现,会闹矛盾甚至家庭破裂。如果把它们物归原主,对梦雪和陈婕她们刺激太大,她们也未必能接受。如果全部销毁,无疑是销毁自己这段历史,是隐瞒,也是对这几位红颜知己的不尊重。另外,也实在不忍心销毁,还涉及将来认定她们是否生育了自己的后代。或许等自己老了的时候,想看看这些照片回顾那段经历,算是奢望或私欲吧!
经过再三考虑,少辉选择了自认妥善的处理办法:永久封存。他把这些东西封装成一套旧书,放在书箱的底部。他想:自己离开了渝川,意味着彻底割断了那里的一切关系。几十年后,当自己和董微都到了淡漠人生的年龄,可以拿出这些东西向她坦白和道歉,也算自己诚实为人。即使董微提前发现了这些东西,我已经是自愿地回来了,这个事实能够证明自己的态度,她应该能够谅解。他太理想化了,也太高估了董微。
董微是极有心计的人,但大道理却不明白多少,逻辑思维也很混乱,女人固有的狭隘思想很重。少辉一回来,她第一件事就是在少辉不在家时对他的所有物品进行彻查。
少辉被她一顿质问,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董微,你不应该随便翻我的东西,也不应该看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是有隐私的,你不应该对我的隐私感兴趣!”
“检查你的东西,我做妻子的有这个权利!隐私?你好意思说什么隐私?夫妻之间能允许有隐私么?什么隐私?说得太好听了!你们是搞破鞋!”
“别说这么难听好不好?做妻子的是有权利,但你得会用这个权利。夫妻是因为相互吸引才到一起的,权利能产生吸引力么?”
“我说得难听?有你做出来的事难听么?不是难听,是肮脏!我们俩都到了这种地步,你还说什么吸引力!我不要吸引力,只要做妻子的权利!今天你把这件事给我说清楚!”
“太对不起了!我现在不能说明这些事。我是打算过些年后,在适当的时候,自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向你坦白,但你逼得太紧了,不给我这个机会。”
“过些年后你自己坦白?说得好听!到时候我死了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你不说明白,咱们没完!”
“你非要我说明白,我只能告诉你,她们是我曾经的朋友,但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我现在已经回来了,而且是自己主动回来的。如果我还想和她们生活的话何必回来呢?我完全可以不回来!”
“你说这些没用!我是要你说明白。你不说,我也会查清楚!”
“你想查谁呀?”
“这你管不着,我想查谁就查谁!”
“董微,我请你冷静一些。你如果这么做,我感到十分可怕。我承认我的过去,你也应该面对现实。我要学习,要进步,要干事业,你调查这些事,会对我造成很大的影响,会毁灭我的前途和事业,我不能允许你调查!她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也都不容易,你也不应该伤害她们、毁坏她们的前途。”
“徐少辉,到现在你还护着她们,怕伤害她们,你怎么不怕伤害我?你给我滚!告诉你,我好不了,你们都别想好!”
“滚就滚!但你要记住,世上有两种人我徐少辉和他不共戴天!一种是心地不善的人,一种是毁我前途和事业的人。”
少辉出了董家的门,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马路上徘徊。
董微在家里哭。
他在街边小店买了一盒三角七分钱的‘大凤蝶牌香烟’,一支接一支地吸着,尽管他被呛得直流眼泪。
他不会吸烟。乘坐火车时,如果车厢里烟气太重,他要经常到连接处甚至厕所换气。但是,现在香烟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马路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路边的商店、饭店早就关了门,他想不出来该去什么地方。
他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走了一夜,直到天放亮的时候,直接去了学校。
少辉匆匆忙忙往渝川发了三封信,告诉梦雪、陈婕和碧君她们做好思想准备,以防董微失去理智,做出伤害她们的事情。
几天以后,董微的态度有所缓和,到学校把他找了回去。少辉本不想回去,但为了避免刺激她把事情闹大,还是回去了。
我准备挨你的鸡蛋,,,,,,请挑皮薄的狂砸!
在苏州上虎丘山,少辉往路边草丛里吐了口口水,被一位戴红臂章的大妈抓了个‘随地吐痰’,非要罚款五毛。他分辨说吐在乱山岗里,不是‘随地’,你没规定‘不许随地球吐痰’。这位大妈从山下跟到山上,非要这五毛钱不可。少辉见她为这五毛钱走了不少的路,就给她了,董微却不大高兴,说他穷大方、见了女的就心软。
在杭州逛西湖遇见两个当地女人在公园门口吵架,从他们进去一直吵到逛完了公园出来,足有四五个小时还没吵完,谁也不动手,少辉不得不赞叹这杭州女人吵架的耐力。这要是在北方,早就上手开打了。
早晨在上海豫园路附近一个小食店买油条,卖油条的听少辉说话不是当地人,满筐里扒拉找了几个最小的油条给他。少辉把这上海人排外的习惯领略个足够,自嘲‘被款待了全上海最好的一顿早餐’。他们乘坐的轮船在东海和黄海交界处遇到了十级风浪,几乎所有的人都晕得吐了,连常年在船上工作的船员和乘务员都吐,少辉享受的那顿‘全上海最好的早餐’都进了方便袋。在天津下船时,每人手里提个装呕吐物的塑料口袋,也算一道不常见的‘风景’。
这是路上的几个小‘插曲’,不详叙。
研究生宿舍是两人住一间房,条件很好。少辉同室的人也是家住省城,已经结了婚,只搬来一套行李,人基本不住,他等于一人住个单间。但是,考虑董微自己带个孩子忙不过来,还是住在了董家。
董微家是一套两南一北的三居室老房子。两个没结婚的哥哥住一间南屋,大哥正张罗结婚,二哥也处了对象。她父亲早逝,母亲和两个妹妹住另一间南屋,妹妹都没处对象。董微带孩子和姥姥住小北屋,也就六、七平方的样子,一张双人床几乎把房间塞满了。少辉来了,那张双人床不够用,又把一张单人床靠墙摞在双人床上弄成二层铺,少辉睡上铺,老婆、孩子和姥姥三人睡下铺。
这样的居住条件可以说是很差了。但是,在八十年代初的北方城市,董微家的条件还算好的,这是省直机关处级干部的住宅。有许多人家,祖孙三代五、六口人挤在一间房里,睡三层铺。下铺是老老头和老老太太,中铺是老头和老太太,上铺是小两口。来了亲戚串门,得睡地铺;哪两口子要过性生活,得提前打招呼,别人都出去逛街或看电影。
各单位的集体宿舍,那困难程度现代人无法想象。年轻人结了婚没地方住,把一间房子用布帘隔成四个‘单间’,一对夫妻一间。夜里上厕所回来进错门的,邻居家男女光溜溜走碰头的,那家孩子从布帘下爬到这家弄倒暖瓶的,这家两口子打架把东西摔进别人家的,谁放了屁这家以为是自家人放的开玩笑引起两家打架的,象这类事多的是。有的宿舍,直接在单人床拉块布,一张床一对儿,晚上把布一拉各办各的事。
各家各户的‘厨房’都挤在走廊里,有用煤气罐的,有用煤油炉的。一到做饭的时候,走廊里烟气腾腾,对面不见人。拿错酱油瓶的,油瓶里豆油少了的,勺子或味素袋不见了的,都是常事儿。
这种生活,现在看象笑话一般,可在当时,许多人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他们也要工作、学习,也有幸福和快乐。
少辉挤在董家住下了。他每天早起晚归,当个走读生。早、午两餐在学校吃,晚饭在家吃,每月给丈母娘二十元伙食费,给董微二十元。在家里的时间,他基本不出小屋,无非是看书、做题或写点什么,尽量不影响别人。
两个月过去了,一家人相安无事。
一天晚上,大约八点钟左右,少辉在小北屋看书、整理笔记,董微和姥姥在床上哄孩子。南屋突然传出二哥和小妹妹的吵骂声,越吵越厉害,小妹妹边吵边哭。丈母娘也卷入了争吵,指责她二哥对象黄了拿妹妹出气,象头驴。
自家人吵架,一般情况下越劝卷进去的人越多,吵得越凶。少辉没去劝架,估计他们吵一会儿就拉倒了。这时,只听二哥扯着嗓子故意大声喊:“要不叫咱家住这么些人,我对象怎么能黄?人家来一看咱这个家就够了!”
“人多怎么啦!你还想把谁撵出去呀?除了你哥、你妹妹、就是我和你姥姥。你看看,我们这几个人你把谁撵出去?”这是岳母的声音。她故意不提少辉夫妇和孩子,大概是想回避点外人。
“董微都结婚了怎么不搬出去?还能赖这一辈子啊!”二哥的语调前高后低,好象被老太太制止或意识到少辉在家。
“你妹夫刚从外地调回来,等有了房子不就搬走了?”老太太的声调故意往上扬了扬。
“搬,搬!我看是搬不走了!”二哥的调门儿又高起来。
这时董微要下地和她二哥理论,被少辉一把扯住,示意她不能过去。但是,少辉心里相当难过,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陡然升起。
大约过了十几天,往常有说有笑的董微突然变得少言寡语,对少辉也冷落了许多,有时偷偷掉眼泪。少辉心里纳闷儿,问她怎么回事,她什么也不说。
一天晚饭,少辉见那米饭又是剩饭,小声问董微:“自从到你家,我每天只在家吃一顿饭,怎么几乎每顿都是剩饭呢?”
“怎么每顿都是剩饭?你还不如说我们家虐待你!”董微话中带气,很冲。
“我没这意思,也没说每顿都是。我是说几乎每顿都是。”他把几乎二字加重了语气。
“我们家每天都是中午做一顿饭,晚上一般不做,吃剩饭的时候就多一些。我们都这么吃,还要给你单做呀?”
“我没要求单做!但总不能叫我吃一辈子剩饭吧?我来你家之前从来没吃过剩饭哪!再说,你家好几个人都有剩饭碗的习惯,吃剩在碗里的饭倒回锅里,再拿给我吃,这饭我怎么吃?你要是到别人家吃这样的饭恶不恶心?可以做晚上这顿带早晨和中午的嘛!”
“那你和我妈说去!”
董微的态度十分冷硬,少辉也有几分恼火。
“董微,这是你的家,不是我自己父母的家。我去说,怎么在这呆下去?”
“你本来就没把这儿当成你的家!外面有那么多相好的,你当我不知道哇?”她很冲动,眼里闪着泪花,声调高了八度。
“我有哪个相好的?你指一个出来我听听。自从我调回来之后,除了上学就在这个家里,哪都不去,你也不是没看见,怎么能这么说话呢?这些天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就为这事啊?”少辉的说话声也不算小。
“你们要吵架上别处吵去!别在我家里吵!”岳母在南屋大声吼着。她一直在仔细听北屋的动静。
董微没理会她妈的话,眼睛一瞪。
“我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你那些照片和信是怎么回事?你说!”她显然是抓住了少辉的把柄,理直气壮。
少辉明白了:她一定是看见并拿到了自己和梦雪、碧君和陈婕等人的照片和信件,心里一阵紧张。
少辉在离开渝川收拾物品时,曾反复考虑怎么处理这些照片和信件。如果保留并带走这些东西,董微迟早会发现,会闹矛盾甚至家庭破裂。如果把它们物归原主,对梦雪和陈婕她们刺激太大,她们也未必能接受。如果全部销毁,无疑是销毁自己这段历史,是隐瞒,也是对这几位红颜知己的不尊重。另外,也实在不忍心销毁,还涉及将来认定她们是否生育了自己的后代。或许等自己老了的时候,想看看这些照片回顾那段经历,算是奢望或私欲吧!
经过再三考虑,少辉选择了自认妥善的处理办法:永久封存。他把这些东西封装成一套旧书,放在书箱的底部。他想:自己离开了渝川,意味着彻底割断了那里的一切关系。几十年后,当自己和董微都到了淡漠人生的年龄,可以拿出这些东西向她坦白和道歉,也算自己诚实为人。即使董微提前发现了这些东西,我已经是自愿地回来了,这个事实能够证明自己的态度,她应该能够谅解。他太理想化了,也太高估了董微。
董微是极有心计的人,但大道理却不明白多少,逻辑思维也很混乱,女人固有的狭隘思想很重。少辉一回来,她第一件事就是在少辉不在家时对他的所有物品进行彻查。
少辉被她一顿质问,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董微,你不应该随便翻我的东西,也不应该看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是有隐私的,你不应该对我的隐私感兴趣!”
“检查你的东西,我做妻子的有这个权利!隐私?你好意思说什么隐私?夫妻之间能允许有隐私么?什么隐私?说得太好听了!你们是搞破鞋!”
“别说这么难听好不好?做妻子的是有权利,但你得会用这个权利。夫妻是因为相互吸引才到一起的,权利能产生吸引力么?”
“我说得难听?有你做出来的事难听么?不是难听,是肮脏!我们俩都到了这种地步,你还说什么吸引力!我不要吸引力,只要做妻子的权利!今天你把这件事给我说清楚!”
“太对不起了!我现在不能说明这些事。我是打算过些年后,在适当的时候,自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向你坦白,但你逼得太紧了,不给我这个机会。”
“过些年后你自己坦白?说得好听!到时候我死了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你不说明白,咱们没完!”
“你非要我说明白,我只能告诉你,她们是我曾经的朋友,但现在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我现在已经回来了,而且是自己主动回来的。如果我还想和她们生活的话何必回来呢?我完全可以不回来!”
“你说这些没用!我是要你说明白。你不说,我也会查清楚!”
“你想查谁呀?”
“这你管不着,我想查谁就查谁!”
“董微,我请你冷静一些。你如果这么做,我感到十分可怕。我承认我的过去,你也应该面对现实。我要学习,要进步,要干事业,你调查这些事,会对我造成很大的影响,会毁灭我的前途和事业,我不能允许你调查!她们也是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也都不容易,你也不应该伤害她们、毁坏她们的前途。”
“徐少辉,到现在你还护着她们,怕伤害她们,你怎么不怕伤害我?你给我滚!告诉你,我好不了,你们都别想好!”
“滚就滚!但你要记住,世上有两种人我徐少辉和他不共戴天!一种是心地不善的人,一种是毁我前途和事业的人。”
少辉出了董家的门,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马路上徘徊。
董微在家里哭。
他在街边小店买了一盒三角七分钱的‘大凤蝶牌香烟’,一支接一支地吸着,尽管他被呛得直流眼泪。
他不会吸烟。乘坐火车时,如果车厢里烟气太重,他要经常到连接处甚至厕所换气。但是,现在香烟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马路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路边的商店、饭店早就关了门,他想不出来该去什么地方。
他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地走着。走了一夜,直到天放亮的时候,直接去了学校。
少辉匆匆忙忙往渝川发了三封信,告诉梦雪、陈婕和碧君她们做好思想准备,以防董微失去理智,做出伤害她们的事情。
几天以后,董微的态度有所缓和,到学校把他找了回去。少辉本不想回去,但为了避免刺激她把事情闹大,还是回去了。
我准备挨你的鸡蛋,,,,,,请挑皮薄的狂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