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特殊的礼物
一九六八年春,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一批又一批的大连、丹东知识青年来到了长白山区,插队落户。不久,县城里的知青也被动员上山下乡。
少辉填了志愿表,要求下乡到桃花村。他日夜盼望着下乡那一天,并写信告诉美华和芳丽就要夫妻团圆了。没料到天不遂人愿,县知青办通他:到子牙河插队落户。这子牙河在县城北五十公里,桃花村在县城南五十公里,离得更远了。他找到知青办询问,被告知桃花村是富裕地方,不派知青。所有知青都到最困难的北部山区落户。
他失魂落魄地跟着下乡队伍到了青年点。
当了知青,能否被安排回城要看政治表现和劳动表现,请假误工是要影响回城的。口袋里又干净的厉害,牙膏都不能买,得用牙粉。回趟家不仅要请假误工,还得碰巧能搭上拉木材的蹭车。至于去桃花村,来回得好几天时间和不少路费,想都别想。少辉只能给美华、芳丽写信,约好了每星期互寄一封信。
信,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唯一的期盼,每天邮递员来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跑去看信。别的知青也都这样,谁收到一封信,别人都羡慕。
几个月过去,寄信的八分邮票钱成了负担,经常需要借邮票,只好和美华、芳丽约定减少通信次数,每两星期一封,后来又改为一个月一封。
美华和芳丽来信说红辉已经出生了,要他务必回去。他急得热锅蚂蚁一般,凑不够路费。想买一袋奶粉带着就更办不到了,一袋一元八角钱呢!要十天的工分才够啊!
少辉生性不爱向别人借钱借物,实逼无奈,也只好借了。
青年点里的几乎个个是穷鬼,划拉一圈儿,几乎每人都借到了,才凑了十元零几毛。给芳丽和孩子买一袋奶粉一块八,给紫辉买一斤半饼干花一块,给俩老婆每人买双尼龙袜子花一块五,买五根麻花花了五毛,路上吃一碗豆腐脑两个火勺花五毛,剩下的五六块钱全给了汽车站和火车站。
回桃花村住了两天两夜。临走那天早晨,美华妈来了,送几个煮鸡蛋。
四个人的眼睛都红红的。美华把一个包得方方正正的小布包给了少辉。
“这包里是我俩给你做的两双鞋,还有件衬衣。这几个鸡蛋是妈给你的,路上吃。”
“鸡蛋我不拿!”
“拿着拿着!妈没什么给你的。”
“留给孩子吧!家里生活不宽裕,鸭子、菜地、果树都归集体了,什么都得买,我不拿。”
“俺们在家里好将就,你在青年点什么也吃不着,看你瘦这样妈心疼啊!不拿我生气了!”说着把鸡蛋塞进了少辉衣兜。
“你们多保重自己,带好孩子,不用惦记我。队里要求你们出工,能干多少干多少,别逞强。”他停了一下,又说:“芳丽,你家也都挺好的,我路过黄花镇再去看看,你就别总想着回去了。”
芳丽脸上又滚下泪来,平静地说:“你不用瞒我,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吧!我这辈子就跟美华住这等你,我们会好好活着等你回来!”
芳丽“呜呜”哭出了声,美华和妈妈也在擦眼泪。少辉鼻子一酸要控制不住,赶忙拿起包裹出了门,飞快掏出鸡蛋放在门旁窗台上,向大门走去。美华急急跟出来说:“辉,把包拿好别丢了啊!”
少辉头也不敢回地一口气上了小岭,他停下脚步。再往前走就看不见桃花村了。
他站在山坡上,远远望着刚刚离开的那个家,任凭眼泪流淌。
小布包紧紧贴在他的胸口,他反复抚摸着它,感受着美华和芳丽那炽热的爱。突然,他摸到了包里有个硬硬的小包,肯定是鞋和衣服以外的东西。打开包一看,是个小手绢包,再打开一看,全是分分角角的零钱!一数,十七元三角。
他的眼泪犹如鸭绿江的水!他想得出来这包零钱是美华和芳丽怎样省吃检用攒下的,是多少日日夜夜思念的积累。这哪是钱哪!分明是她们那颗跳动的、带血的心!
他收起包裹,飞快地下了岭,从房头翻墙进了院子,轻手轻脚转过墙角。见晾衣绳上有美华的衣服,已经半干,把这包零钱装进衣兜里,再翻墙出去,奔向黄花镇。
这次回桃花村,他拉下了十元钱的饥荒,不敢再想回家和回桃花村。
芳丽的孩子红辉满半岁,他想送给女儿一件礼物,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出来究竟送什么。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九月中旬,子牙河满山的枫叶已经红了。割地休息的时候,少辉望着满山的红叶,心想:可怜的女儿,爸爸只能送你一片红叶了。下工后,他向一棵叶子红的象火一样的枫树走去。
他摘了一片又一片,总是不满意。原来这枫叶远望很漂亮,近距离看不是缺角的、掉齿的、颜色不均匀的、有斑点的,就是被虫子咬了的,很难找到一片完美的。找了很多树,总算找到一片满意的叶子。他好象很高兴,也好象心里很凄苦,坐在枫树下,拿出从不离身的口琴,吹奏他最喜欢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题歌《飘落》。那深沉而凄美的琴声伴随满山红叶,在子牙河畔回荡。
回到青年点,他用钢笔在叶子上写:送给女儿红辉,祝你的未来红火、辉煌。你的爸爸徐少辉,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九日。他小心翼翼把叶子夹在信里寄走,感觉就象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准备挨你的鸡蛋,,,,,,请挑皮薄的狂砸!
少辉填了志愿表,要求下乡到桃花村。他日夜盼望着下乡那一天,并写信告诉美华和芳丽就要夫妻团圆了。没料到天不遂人愿,县知青办通他:到子牙河插队落户。这子牙河在县城北五十公里,桃花村在县城南五十公里,离得更远了。他找到知青办询问,被告知桃花村是富裕地方,不派知青。所有知青都到最困难的北部山区落户。
他失魂落魄地跟着下乡队伍到了青年点。
当了知青,能否被安排回城要看政治表现和劳动表现,请假误工是要影响回城的。口袋里又干净的厉害,牙膏都不能买,得用牙粉。回趟家不仅要请假误工,还得碰巧能搭上拉木材的蹭车。至于去桃花村,来回得好几天时间和不少路费,想都别想。少辉只能给美华、芳丽写信,约好了每星期互寄一封信。
信,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唯一的期盼,每天邮递员来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跑去看信。别的知青也都这样,谁收到一封信,别人都羡慕。
几个月过去,寄信的八分邮票钱成了负担,经常需要借邮票,只好和美华、芳丽约定减少通信次数,每两星期一封,后来又改为一个月一封。
美华和芳丽来信说红辉已经出生了,要他务必回去。他急得热锅蚂蚁一般,凑不够路费。想买一袋奶粉带着就更办不到了,一袋一元八角钱呢!要十天的工分才够啊!
少辉生性不爱向别人借钱借物,实逼无奈,也只好借了。
青年点里的几乎个个是穷鬼,划拉一圈儿,几乎每人都借到了,才凑了十元零几毛。给芳丽和孩子买一袋奶粉一块八,给紫辉买一斤半饼干花一块,给俩老婆每人买双尼龙袜子花一块五,买五根麻花花了五毛,路上吃一碗豆腐脑两个火勺花五毛,剩下的五六块钱全给了汽车站和火车站。
回桃花村住了两天两夜。临走那天早晨,美华妈来了,送几个煮鸡蛋。
四个人的眼睛都红红的。美华把一个包得方方正正的小布包给了少辉。
“这包里是我俩给你做的两双鞋,还有件衬衣。这几个鸡蛋是妈给你的,路上吃。”
“鸡蛋我不拿!”
“拿着拿着!妈没什么给你的。”
“留给孩子吧!家里生活不宽裕,鸭子、菜地、果树都归集体了,什么都得买,我不拿。”
“俺们在家里好将就,你在青年点什么也吃不着,看你瘦这样妈心疼啊!不拿我生气了!”说着把鸡蛋塞进了少辉衣兜。
“你们多保重自己,带好孩子,不用惦记我。队里要求你们出工,能干多少干多少,别逞强。”他停了一下,又说:“芳丽,你家也都挺好的,我路过黄花镇再去看看,你就别总想着回去了。”
芳丽脸上又滚下泪来,平静地说:“你不用瞒我,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吧!我这辈子就跟美华住这等你,我们会好好活着等你回来!”
芳丽“呜呜”哭出了声,美华和妈妈也在擦眼泪。少辉鼻子一酸要控制不住,赶忙拿起包裹出了门,飞快掏出鸡蛋放在门旁窗台上,向大门走去。美华急急跟出来说:“辉,把包拿好别丢了啊!”
少辉头也不敢回地一口气上了小岭,他停下脚步。再往前走就看不见桃花村了。
他站在山坡上,远远望着刚刚离开的那个家,任凭眼泪流淌。
小布包紧紧贴在他的胸口,他反复抚摸着它,感受着美华和芳丽那炽热的爱。突然,他摸到了包里有个硬硬的小包,肯定是鞋和衣服以外的东西。打开包一看,是个小手绢包,再打开一看,全是分分角角的零钱!一数,十七元三角。
他的眼泪犹如鸭绿江的水!他想得出来这包零钱是美华和芳丽怎样省吃检用攒下的,是多少日日夜夜思念的积累。这哪是钱哪!分明是她们那颗跳动的、带血的心!
他收起包裹,飞快地下了岭,从房头翻墙进了院子,轻手轻脚转过墙角。见晾衣绳上有美华的衣服,已经半干,把这包零钱装进衣兜里,再翻墙出去,奔向黄花镇。
这次回桃花村,他拉下了十元钱的饥荒,不敢再想回家和回桃花村。
芳丽的孩子红辉满半岁,他想送给女儿一件礼物,想了好几天也没想出来究竟送什么。
一九六八年的秋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些。九月中旬,子牙河满山的枫叶已经红了。割地休息的时候,少辉望着满山的红叶,心想:可怜的女儿,爸爸只能送你一片红叶了。下工后,他向一棵叶子红的象火一样的枫树走去。
他摘了一片又一片,总是不满意。原来这枫叶远望很漂亮,近距离看不是缺角的、掉齿的、颜色不均匀的、有斑点的,就是被虫子咬了的,很难找到一片完美的。找了很多树,总算找到一片满意的叶子。他好象很高兴,也好象心里很凄苦,坐在枫树下,拿出从不离身的口琴,吹奏他最喜欢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题歌《飘落》。那深沉而凄美的琴声伴随满山红叶,在子牙河畔回荡。
回到青年点,他用钢笔在叶子上写:送给女儿红辉,祝你的未来红火、辉煌。你的爸爸徐少辉,一九六八年九月十九日。他小心翼翼把叶子夹在信里寄走,感觉就象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准备挨你的鸡蛋,,,,,,请挑皮薄的狂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