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三回:荣归故里
第八十三回:荣归故里
叔宝在幽州罗府时,只因为思念家中老母,无虑功名。离开了幽州。乃是为了尽孝道。
不知在那要全他孝的朋友,其心更切。单雄信因爱惜叔宝身体,没有让他与樊建威还乡,以致后边惹出皂角林之事,发配幽州,使秦琼母子隔绝,心甚不安。但发配在幽州,行止又由不得自己,雄信有力没处使。及到有人报说叔宝回潞州取行囊,雄信才心中快然,想道:“此番必来看我!”办好酒席倚门等候。等到月上东山,忽闻林中马嘶。雄信高声问道:“可是叔宝兄来了?”
佩之答道:“正是。”
雄信鼓掌大笑道:“真是月明千里故人来。”遂相见携手,喜笑颜开。拉着佩之、国俊到庄下马卸鞍,搬行李入书房,取拜毡与叔宝、佩之、国俊顶礼相拜。家人抬过酒来,四人入席坐下。
叔宝取出张公谨回书给雄信。
雄信道:“上年兄到幽州,行色匆匆,就有幽州书来,也没有写得详细,与罗令亲相会情由。今日愿闻在令亲府中,二载有余,所作何事?”
叔宝停杯道:“小弟有千言万语,要与兄讲;及至相逢,一句都无。待等与兄抵足,细诉衷肠。”
雄信把杯放下道:“不是小弟今日有逐客之意,杯酌之后,就欲兄行,不敢久留。”
叔宝道:“为何?”
雄信道:“自兄去幽州二载,令堂老夫人有十三封书信到寒庄;前边十二封书,都是令堂写来的,小弟回书安慰令堂。只今有一个月前,第十三封书信,却不是令堂写来的,乃是尊正所书。书中言及令堂有恙,不能执笔修书。小弟今欲令兄速速回去,与令堂相见,以全人间母子之情。”
叔宝闻言,五内皆裂,泪如雨下道:“单二哥,若是如此,小弟时刻不能停留;只是从幽州骑来的马被我骑坏了,程途遥远,偏是心急马行迟,却是如何了得?”
雄信道:“自兄往幽州去后,潞州府将兄的黄骠马,发出官卖。小弟即用银三十两,买回养在寒舍。我如果想兄,就到槽头去看马,睹马思人。昨日到槽头,那良马知道故主回来,喊嘶踢跳,有人言之状。今日恰好兄到此。”遂叫手下将秦爷的黄骠马牵出来。
叔宝拜谢雄信,就将府里领出来的鞍辔,原是雄信按这个马的身躯做的,把重行李捎上,也不入席吃酒,立即辞别三友,骑马出庄。衣不解带,纵辔加鞭,如逐电追风般赶回山东。
正是:“及第思乡马,张帆下水船。旋里不落地,弩箭乍离弦。” 那马放开四蹄。耳中只闻风吼。逢州过县,一天一夜,走了一千三百里路。日当中午,已到济州。
叔宝在外已经三年,看见城墙,恨不能肋生两翅,飞到堂前,进入街道,翻身下马,牵马步行。把缠骔大帽,住下按一按,看到朋友家门,遮着自己的脸面,低头急走。绕到自己住宅后门。可怜当家人三年出外,门垣颓败。
叔宝一手牵马,一手敲门。
他的娘子张氏,在里面问道:“我夫几年在外,是什么人敲我家后门?”
叔宝听得妻子这话,早已泪落心酸,急问道:“娘子,我母亲病好了么?我回来了!”
娘子听见丈夫回来,高兴道:“还不得好。”急忙开门。
叔宝牵进马来。娘子开门,叔宝拴马。
娘子是妇道人家,见丈夫回来,这身打扮,不知做了多大的官回来了,心中又悲又喜。
叔宝与娘子见礼。
张氏道:“娘吃了药,方才睡下。身体虚弱,你缓着些进去。”
叔宝蹑手蹑脚走进老母卧房,只见两个丫环,三年内都已长大。
叔宝跪伏在床边,见老母面向床里,鼻息中止有一线游气,摸摸膀肩身躯,像枯柴一般。他低声道:“母亲醒醒!”
老夫人游魂复返,身体沉重,翻不过身来,面朝里还以为在梦中,叫媳妇。
媳妇站在床前道:“媳妇在此。”
秦母道:“我那儿,你的丈夫想已不在人世了。我才瞑目,略睡一睡,只听得他床前,絮絮叨叨的叫我,想已是为泉下之人,千里还魂来家见我了。”
媳妇道:“婆婆,那不孝顺的儿子回来了,跪在这里。”
叔宝叩首道:“太平郎回来了。”
秦母原有病,只因想儿子,想成如此模样。听见儿子回来,病就去了一半。平常起来,媳妇同两个丫头,搀半天还搀不起来。如今听见儿子回来了,就爬起来坐在床上,忙拉住叔宝的手抱头痛哭。
秦琼就叩拜老母。
老母吩咐道:“你不要拜我,拜你的媳妇。你三载在外,若不是媳妇能尽孝道,我已死久矣,也不得与你相会了。”
叔宝遵母命,转身拜张氏。
张氏跪倒道:“服侍母亲乃妇道之然,何劳丈夫拜谢?”夫妻对拜四拜,起来坐于老母卧榻之前。
秦母便问在外的事。秦琼将潞州颠沛,远戍幽州,遇着姑母•;•;•;•;•;•;。一一说与母亲。
老母道:“你姑爷做什么官?你姑母可曾生子?可好么?”
叔宝道:“姑爷现为幽州大行台;姑母已生表弟罗成,今年已十三矣。”
秦母道:“且喜你姑母已有后了。”遂挣起穿衣,命丫头取水净手。叫媳妇拈香,要望西北下拜,谢潞州单员外,救吾儿活命之恩。
儿子媳妇一齐搀住道:“您病体怎可劳动得?”
老母道:“今日能得你我母子团圆,你们夫妻完聚,皆因单雄信大恩,怎么不容我拜谢?”
叔宝道:“待孩儿媳妇代拜了,母亲改日身子强健,再拜不迟。”秦母依言。
次日,叔宝就收拾罗公的荐书,往来总管帅府投书。
这来总管,是江都人氏;原是世荫,因平陈有功,封黄县公,开府仪同三司、山东大行台,兼齐州总管。是日,正好放炮开门,升帐坐下。
叔宝投文人进帅府。
来公看了罗公荐书,又看了秦琼的手本,叫秦琼上来。
叔宝答应一声:“有。”
来公抬头一看见:秦琼跪在月台上,身高八尺,两根金装锏悬于腕下,身材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道眉黑如刷漆,果然是一条好汉。来公甚喜说道:“秦琼,你在罗爷标下,是个列名旗牌;我衙门中官将,却是论功行赏,不可私亲。就权补你做个实受的旗牌,日后有功,再行升赏。”
秦琼叩首道:“蒙老爷收录于帐下,已感知遇大恩不浅。”
来公吩咐中军,给付秦琼本衙门旗牌官的服色。
叔宝回家,取礼物馈送中军,遍拜同僚。叔宝管二十五名军汉,都来叩见。
自此秦琼在山东江湖,更加名闻遐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大家的美好评论,我要更加努力,每天加更。请大家放心收藏,我保证完本。
叔宝在幽州罗府时,只因为思念家中老母,无虑功名。离开了幽州。乃是为了尽孝道。
不知在那要全他孝的朋友,其心更切。单雄信因爱惜叔宝身体,没有让他与樊建威还乡,以致后边惹出皂角林之事,发配幽州,使秦琼母子隔绝,心甚不安。但发配在幽州,行止又由不得自己,雄信有力没处使。及到有人报说叔宝回潞州取行囊,雄信才心中快然,想道:“此番必来看我!”办好酒席倚门等候。等到月上东山,忽闻林中马嘶。雄信高声问道:“可是叔宝兄来了?”
佩之答道:“正是。”
雄信鼓掌大笑道:“真是月明千里故人来。”遂相见携手,喜笑颜开。拉着佩之、国俊到庄下马卸鞍,搬行李入书房,取拜毡与叔宝、佩之、国俊顶礼相拜。家人抬过酒来,四人入席坐下。
叔宝取出张公谨回书给雄信。
雄信道:“上年兄到幽州,行色匆匆,就有幽州书来,也没有写得详细,与罗令亲相会情由。今日愿闻在令亲府中,二载有余,所作何事?”
叔宝停杯道:“小弟有千言万语,要与兄讲;及至相逢,一句都无。待等与兄抵足,细诉衷肠。”
雄信把杯放下道:“不是小弟今日有逐客之意,杯酌之后,就欲兄行,不敢久留。”
叔宝道:“为何?”
雄信道:“自兄去幽州二载,令堂老夫人有十三封书信到寒庄;前边十二封书,都是令堂写来的,小弟回书安慰令堂。只今有一个月前,第十三封书信,却不是令堂写来的,乃是尊正所书。书中言及令堂有恙,不能执笔修书。小弟今欲令兄速速回去,与令堂相见,以全人间母子之情。”
叔宝闻言,五内皆裂,泪如雨下道:“单二哥,若是如此,小弟时刻不能停留;只是从幽州骑来的马被我骑坏了,程途遥远,偏是心急马行迟,却是如何了得?”
雄信道:“自兄往幽州去后,潞州府将兄的黄骠马,发出官卖。小弟即用银三十两,买回养在寒舍。我如果想兄,就到槽头去看马,睹马思人。昨日到槽头,那良马知道故主回来,喊嘶踢跳,有人言之状。今日恰好兄到此。”遂叫手下将秦爷的黄骠马牵出来。
叔宝拜谢雄信,就将府里领出来的鞍辔,原是雄信按这个马的身躯做的,把重行李捎上,也不入席吃酒,立即辞别三友,骑马出庄。衣不解带,纵辔加鞭,如逐电追风般赶回山东。
正是:“及第思乡马,张帆下水船。旋里不落地,弩箭乍离弦。” 那马放开四蹄。耳中只闻风吼。逢州过县,一天一夜,走了一千三百里路。日当中午,已到济州。
叔宝在外已经三年,看见城墙,恨不能肋生两翅,飞到堂前,进入街道,翻身下马,牵马步行。把缠骔大帽,住下按一按,看到朋友家门,遮着自己的脸面,低头急走。绕到自己住宅后门。可怜当家人三年出外,门垣颓败。
叔宝一手牵马,一手敲门。
他的娘子张氏,在里面问道:“我夫几年在外,是什么人敲我家后门?”
叔宝听得妻子这话,早已泪落心酸,急问道:“娘子,我母亲病好了么?我回来了!”
娘子听见丈夫回来,高兴道:“还不得好。”急忙开门。
叔宝牵进马来。娘子开门,叔宝拴马。
娘子是妇道人家,见丈夫回来,这身打扮,不知做了多大的官回来了,心中又悲又喜。
叔宝与娘子见礼。
张氏道:“娘吃了药,方才睡下。身体虚弱,你缓着些进去。”
叔宝蹑手蹑脚走进老母卧房,只见两个丫环,三年内都已长大。
叔宝跪伏在床边,见老母面向床里,鼻息中止有一线游气,摸摸膀肩身躯,像枯柴一般。他低声道:“母亲醒醒!”
老夫人游魂复返,身体沉重,翻不过身来,面朝里还以为在梦中,叫媳妇。
媳妇站在床前道:“媳妇在此。”
秦母道:“我那儿,你的丈夫想已不在人世了。我才瞑目,略睡一睡,只听得他床前,絮絮叨叨的叫我,想已是为泉下之人,千里还魂来家见我了。”
媳妇道:“婆婆,那不孝顺的儿子回来了,跪在这里。”
叔宝叩首道:“太平郎回来了。”
秦母原有病,只因想儿子,想成如此模样。听见儿子回来,病就去了一半。平常起来,媳妇同两个丫头,搀半天还搀不起来。如今听见儿子回来了,就爬起来坐在床上,忙拉住叔宝的手抱头痛哭。
秦琼就叩拜老母。
老母吩咐道:“你不要拜我,拜你的媳妇。你三载在外,若不是媳妇能尽孝道,我已死久矣,也不得与你相会了。”
叔宝遵母命,转身拜张氏。
张氏跪倒道:“服侍母亲乃妇道之然,何劳丈夫拜谢?”夫妻对拜四拜,起来坐于老母卧榻之前。
秦母便问在外的事。秦琼将潞州颠沛,远戍幽州,遇着姑母•;•;•;•;•;•;。一一说与母亲。
老母道:“你姑爷做什么官?你姑母可曾生子?可好么?”
叔宝道:“姑爷现为幽州大行台;姑母已生表弟罗成,今年已十三矣。”
秦母道:“且喜你姑母已有后了。”遂挣起穿衣,命丫头取水净手。叫媳妇拈香,要望西北下拜,谢潞州单员外,救吾儿活命之恩。
儿子媳妇一齐搀住道:“您病体怎可劳动得?”
老母道:“今日能得你我母子团圆,你们夫妻完聚,皆因单雄信大恩,怎么不容我拜谢?”
叔宝道:“待孩儿媳妇代拜了,母亲改日身子强健,再拜不迟。”秦母依言。
次日,叔宝就收拾罗公的荐书,往来总管帅府投书。
这来总管,是江都人氏;原是世荫,因平陈有功,封黄县公,开府仪同三司、山东大行台,兼齐州总管。是日,正好放炮开门,升帐坐下。
叔宝投文人进帅府。
来公看了罗公荐书,又看了秦琼的手本,叫秦琼上来。
叔宝答应一声:“有。”
来公抬头一看见:秦琼跪在月台上,身高八尺,两根金装锏悬于腕下,身材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道眉黑如刷漆,果然是一条好汉。来公甚喜说道:“秦琼,你在罗爷标下,是个列名旗牌;我衙门中官将,却是论功行赏,不可私亲。就权补你做个实受的旗牌,日后有功,再行升赏。”
秦琼叩首道:“蒙老爷收录于帐下,已感知遇大恩不浅。”
来公吩咐中军,给付秦琼本衙门旗牌官的服色。
叔宝回家,取礼物馈送中军,遍拜同僚。叔宝管二十五名军汉,都来叩见。
自此秦琼在山东江湖,更加名闻遐迩。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大家的美好评论,我要更加努力,每天加更。请大家放心收藏,我保证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