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二回:避锋芒退守金墉
第七十二回:避锋芒退守金墉
再说,李世民回到大营,众将都来问安,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等也回来参见,他见到尉迟恭说道:“孤家今日若不是尉迟将军前来,性命几乎难保”。吩咐为尉迟恭功劳簿上记上一功。随即下令摆酒。
酒宴正酣,突然有探马来报道:“明州王窦建德带领大军十几万,要来洛阳。”
李世民道:“窦建德乃是孤家母舅,他难道会助王世充,而和大唐开兵么?”
徐懋公说道:“他以前曾被赵王打败,跪献降书,因此可能结下冤仇。”
李世民说道:“也未必如此。”
徐懋公说道:“到时候就知道了。”
接连几天又有探马来报:“曹州宋义王孟海公带领十万大军前来助王世充。白御王高谈圣,带领五万人马前来助王世充。楚州王朱灿带领五万人马前来洛阳。”
李世民急忙召集司马行空、徐懋公商议退敌之计。他说道:“二位军师,现在有窦建德、孟海公、高谈圣、朱灿四王就要来到洛阳。他们的人马远远多于我们,不知我们怎样御敌?”
徐懋公说道:“五王加起来有四、五十万人马,敌众我寡。敌人有城池可守,我们在开阔地,又不占有地利,与其交战必然不利。我们应该先退回金墉城,多储备粮草。金墉城易守难攻,使我们占有地利,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司马行空说道:“徐军师说得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意思是:以前那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做到不可被敌人战胜,其创造在于我方自己,能不能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不是给了我们可乘之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做到不可被敌人战胜,而不能做到使敌人必然被我们所战胜。因此说:胜利是可以预见的,但不是单凭主观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的。要想不被敌人所战胜,就应该注重防守;想要战胜敌人,则应该采取进攻。之所以采取防守,是因为实力不足,取胜的条件不够充分;之所以采取进攻,是因为自己实力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善于防守的军队,隐藏自己的兵力就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使敌人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军队,能高度机动灵活的打击敌人,犹如机动于九霄云外,使敌人莫知所御。所以,善防善攻的军队,既能够保全自己,又能够消灭敌人。)孙子还道:‘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意思是:我方的兵力十倍于敌人时,便把敌人围困起来;我方的兵力五倍于敌人时,便对敌人发起猛攻;我方的兵力两倍于敌人时,就要将敌人分散,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敌我兵力相当的时候,可以与敌人交战;我方的兵力比敌人少时,就要设法避开敌人;我方的实力不如敌人时,就要,尽量不与敌人正面交战。因为弱小的军队与强大的敌人如果硬拼,就必然被实力强大的军队击败。)
目前形势,五王之人马加起来,有四、五十万之众,我们只有十五万人马,是敌强我弱,我们如果与之决战硬拼,必然不利。我们要避其锋芒,首先,我们要做到不被敌人所战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避开了敌人的锋芒,形势就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样表面看起来,敌人有四、五十万人马,虽然人马众多,人多势众,同时他们需要的粮草也多,他们只利于速战速决,不敢久拖,我们就偏不如其所愿。偏偏和他们打持久战。他们有五路人马,必然心不齐,一定会有嫌隙。我们要利用敌人的嫌隙,乘隙而入。我们先退到金墉城,就是为了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做到以退为进。”
徐懋公又说道:“秦琼的姑父北平王罗艺,镇守在幽州,有精兵十几万,他的儿子罗成,武功了得,是我们的结拜兄弟,与我们大唐素有来往,我们可以一边派人去请罗成,一边到长安城催运粮草。我们等待时机成熟,然后就可破敌。”
李世民说道:“好!就依你,我早就知道罗成武功了得,如果能够得到罗成来助,真是太好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又得到一员大将。咱们快快依计而行。”
第二天,李世民命令大军,退守金墉城。
秦琼秦叔宝带路,同司马行空、孙小圣、程咬金他们直接启程前往幽州。
再说司马行空他们一行人前往幽州去请罗成。
秦叔宝以前因官司曾被充军发配到过幽州,他边走边为司马行空他们讲诉了这一段充军发配的故事:
当年,秦叔宝在临潼山植树岗为救李渊打跑了强盗,救了李渊一家人性命,因为听说扮成强盗欲加害李渊一家的人竟是晋王杨广。怕召惹是非,就急忙离开临潼山,找到樊虎樊建威的下处。将抱不平的事,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却不知如何结局,心中惴惴不安。
樊虎听说不胜惊愕。次日吃了早饭,两个人匆匆的分了行李,各带犯人二名,分道扬镳。樊虎投泽州,
秦叔宝去了潞州。到州前见公文下处,门前有系马桩,拴了坐下黄骠马,将两名人犯带进店来。店主人接住,叔宝道:“主人家,这两名人犯,是我解来的,有谨慎的去处,替我关锁好了。”
店主答道:“爷若有紧要事,吩咐小人就是。”
秦叔宝在堂前坐下,吩咐:“店主,着人将马上行李搬进来。马拆鞍辔,不要揭去那软替;走热了的马,带了槽头去吃些细料,有干净些的客房与我安顿。”
店主道:“老爷,这几间房,只有一间是小的的门面,只等下县的官员府中公干,才开这房与之居住。爷要洁净,开上房与爷安息便是。”
秦叔宝道:“好。”
主人掌灯搬行李进房,摆下茶汤酒饭。主人殷勤有礼,立在旁边斟酒,笑容满面道:“请问相公爷高姓,小的好写帐。”
秦叔宝道:“你问我么?我姓秦,山东济南府公差,到你府里投文。主人家你姓什么?”
主人道:“秦爷,你不见我小店门外招牌?是‘太原王店’。小人贱名,就叫做王示,告示的示字。”
秦叔宝道:“我与你宾主之间,也不好叫你的名讳。”
店主笑道:“往来老爷们,把我示字颠倒过了,叫我王小二。”
秦叔宝道:“这也是客套的话儿。但是开店的,就叫做小二;但是做媒的,就叫做王婆。这样我就叫你小二哥罢!我问你,蔡太爷领文投文需几日耽搁?”
小二道:“秦爷,没有耽搁。我们这里,蔡太爷是一个才子,明日早堂投文,后日早堂就领文。爷在小店,止有两日停留。怕秦爷要拜望朋友,或是买些什么,这便是私事担阁,与衙门不相干。”
秦叔宝问了这些,吃过了晚饭,便闭门休息。翌日大早起来,收拾文书,到府前来交文挂号。
蔡刺史升堂投文,将人犯带上,书吏把文书拆开于公案上。蔡刺史看了来文,吩咐禁子松了刑具,叫解户领刑具,于明日早堂候领回批。蔡刺史将两名人犯,发在监中收管,这是八月十七日早堂的事。
秦叔宝领刑具,到下处吃饭,往街上宫、观、寺院游玩了一日。
十八日大早,他要进州中领文。日上三竿,已牌时候,衙门还不见开,并不见一人出入,街坊上静悄悄的。许多大酒肆,昨日都很热闹,今日却都关了;有些门店吊闼板也不挂起,门却半开在那里。
秦叔宝进店,见里面几个少年。叔宝问道:“列位老哥,蔡太爷怎么到现在还不坐堂?”
里面有一少年问道:“兄不是我们潞州口音?”
秦叔宝答道:“小可是山东公干来的。”
少年道:“兄不知太爷公干出去了?”
秦叔宝讶然问道:“到那里去了?”
少年道:“到并州太原去了。”
秦叔宝又道:“不知为什么事到太原去?”
少年道:“为唐国公李老爷,奉圣旨钦赐驰驿还乡,做了河北道行台,节制河北州县。太原有文书到,知会属下府州、县、道官员。蔡太爷三更天闻报,公出太原去祝贺李老爷了。”
秦叔宝才了然于胸:“就是我在临潼山救他的那个李渊老爷了。”再问:“老兄,太爷几时才能回来?”
少年道:“还早。李老爷是个仁厚的官,大小官员去祝贺他,少不得厚待,相识的老爷们遇在一处,还要会酒;路程又远,多则二十日,少要半个月才得回来。”
叔宝得到这个信息,再不必问人;回到寓中,一日三餐,死心塌地,等着蔡太守回来。
出外的人,下处就如家里一样,闲来无事,只有吃饭而已。但叔宝是山东豪杰,顿餐斗米,饭店上能得多少钱粮供他吃?一连十日,把王小二的本钱,都吃在秦琼肚子里了。
王小二的店,原来是公差下处,当官的不在家,没人来往,连招牌灯笼都不挂出去。王小二在家中,与妻子道:“娘子,秦客人是个退财白虎星。自从他进门,官老爷就出门了,几两银子本钱,都葬在他肚子里了。昨日回家来吃些中饭,菜蔬不可口,就捶盘掷盏起来。我要开口问他要几两银子,你又时常埋怨我不会说话,把客人都失到别人家去了。如今倒是你开口问他要几两银子;女人家的说话就重些,他也担待得了。”
王小二的妻子柳氏,很是贤良,对丈夫道:“你不要开口。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看秦爷也不是少给饭钱的人。我们潞州人,或者少给银子。他是山东人,等当官的回来,领了批文,少不得算还你店帐。”
又过了两日,王小二只得自己开口。正直秦叔宝回来吃中饭。小二不摆饭,自己送一钟暖茶到房内,对着秦琼陪笑道:“小的有句话说,怕秦爷见怪。”
秦叔宝道:“我与你宾主之间,怎么会因为一句话就怪你。”
小二道:“连日店中没生意,本钱短少。要与秦爷预支几两银子用用,不知使得使不得?”
秦叔宝道:“这是正理,怎么要你这等虚心下气?是我忽略了,忘了取银子给你,不然那里有本钱供给我吃住?你跟我进房去,取银子给你便是。”
王小二连声答应,欢天喜地,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房里。秦琼床头取皮箱开了,伸手进去拿银子,一只手就像泰山压住的一般,再拔不出来了。
这才是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秦琼心中暗道:“富贵不离其身,这句话原来说得不错。如今几两盘费银子,一时忘记,被樊虎带往泽州去了,这却怎么办?”
秦叔宝的银子,为何被樊建威带去了呢?
秦叔宝、樊虎两人,都是齐州公门豪杰;他二人解四名军犯,往泽州、潞州充伍。那时解军出差银两,都在库吏手上,知道秦琼、樊虎二人平日交厚,又是同路差使。二来又图天平法码讨些便宜,一起给发下来,放在樊虎身边。他们在长安又耽搁了两日;及到了关外,匆匆的分路。他两个都不是一般的人,把这几两银子均不放在心上。行李文书件件分开,只有银子没有分开,故此,盘费银两,都被樊虎带往泽州去了。秦琼还以为银子在自己身边一般。因他们两人总是不分彼此,所以,才有此事发生。
秦琼许了王小二饭银,却又拿不出来,一时局促!脸登时胀红了。
那王小二见叔宝只管在箱内摸,心上也有些疑惑:“不知是多在里头,要拣成块头给我?还是少在里头,只管摸来摸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大家的美好评论,我要更加努力,每天加更。请大家放心收藏,我保证完本。
再说,李世民回到大营,众将都来问安,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等也回来参见,他见到尉迟恭说道:“孤家今日若不是尉迟将军前来,性命几乎难保”。吩咐为尉迟恭功劳簿上记上一功。随即下令摆酒。
酒宴正酣,突然有探马来报道:“明州王窦建德带领大军十几万,要来洛阳。”
李世民道:“窦建德乃是孤家母舅,他难道会助王世充,而和大唐开兵么?”
徐懋公说道:“他以前曾被赵王打败,跪献降书,因此可能结下冤仇。”
李世民说道:“也未必如此。”
徐懋公说道:“到时候就知道了。”
接连几天又有探马来报:“曹州宋义王孟海公带领十万大军前来助王世充。白御王高谈圣,带领五万人马前来助王世充。楚州王朱灿带领五万人马前来洛阳。”
李世民急忙召集司马行空、徐懋公商议退敌之计。他说道:“二位军师,现在有窦建德、孟海公、高谈圣、朱灿四王就要来到洛阳。他们的人马远远多于我们,不知我们怎样御敌?”
徐懋公说道:“五王加起来有四、五十万人马,敌众我寡。敌人有城池可守,我们在开阔地,又不占有地利,与其交战必然不利。我们应该先退回金墉城,多储备粮草。金墉城易守难攻,使我们占有地利,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司马行空说道:“徐军师说得对,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意思是:以前那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创造出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做到不可被敌人战胜,其创造在于我方自己,能不能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不是给了我们可乘之机。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做到不可被敌人战胜,而不能做到使敌人必然被我们所战胜。因此说:胜利是可以预见的,但不是单凭主观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的。要想不被敌人所战胜,就应该注重防守;想要战胜敌人,则应该采取进攻。之所以采取防守,是因为实力不足,取胜的条件不够充分;之所以采取进攻,是因为自己实力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善于防守的军队,隐藏自己的兵力就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使敌人莫知所在;善于进攻的军队,能高度机动灵活的打击敌人,犹如机动于九霄云外,使敌人莫知所御。所以,善防善攻的军队,既能够保全自己,又能够消灭敌人。)孙子还道:‘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意思是:我方的兵力十倍于敌人时,便把敌人围困起来;我方的兵力五倍于敌人时,便对敌人发起猛攻;我方的兵力两倍于敌人时,就要将敌人分散,以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敌我兵力相当的时候,可以与敌人交战;我方的兵力比敌人少时,就要设法避开敌人;我方的实力不如敌人时,就要,尽量不与敌人正面交战。因为弱小的军队与强大的敌人如果硬拼,就必然被实力强大的军队击败。)
目前形势,五王之人马加起来,有四、五十万之众,我们只有十五万人马,是敌强我弱,我们如果与之决战硬拼,必然不利。我们要避其锋芒,首先,我们要做到不被敌人所战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避开了敌人的锋芒,形势就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样表面看起来,敌人有四、五十万人马,虽然人马众多,人多势众,同时他们需要的粮草也多,他们只利于速战速决,不敢久拖,我们就偏不如其所愿。偏偏和他们打持久战。他们有五路人马,必然心不齐,一定会有嫌隙。我们要利用敌人的嫌隙,乘隙而入。我们先退到金墉城,就是为了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做到以退为进。”
徐懋公又说道:“秦琼的姑父北平王罗艺,镇守在幽州,有精兵十几万,他的儿子罗成,武功了得,是我们的结拜兄弟,与我们大唐素有来往,我们可以一边派人去请罗成,一边到长安城催运粮草。我们等待时机成熟,然后就可破敌。”
李世民说道:“好!就依你,我早就知道罗成武功了得,如果能够得到罗成来助,真是太好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样我们就可以又得到一员大将。咱们快快依计而行。”
第二天,李世民命令大军,退守金墉城。
秦琼秦叔宝带路,同司马行空、孙小圣、程咬金他们直接启程前往幽州。
再说司马行空他们一行人前往幽州去请罗成。
秦叔宝以前因官司曾被充军发配到过幽州,他边走边为司马行空他们讲诉了这一段充军发配的故事:
当年,秦叔宝在临潼山植树岗为救李渊打跑了强盗,救了李渊一家人性命,因为听说扮成强盗欲加害李渊一家的人竟是晋王杨广。怕召惹是非,就急忙离开临潼山,找到樊虎樊建威的下处。将抱不平的事,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遍,却不知如何结局,心中惴惴不安。
樊虎听说不胜惊愕。次日吃了早饭,两个人匆匆的分了行李,各带犯人二名,分道扬镳。樊虎投泽州,
秦叔宝去了潞州。到州前见公文下处,门前有系马桩,拴了坐下黄骠马,将两名人犯带进店来。店主人接住,叔宝道:“主人家,这两名人犯,是我解来的,有谨慎的去处,替我关锁好了。”
店主答道:“爷若有紧要事,吩咐小人就是。”
秦叔宝在堂前坐下,吩咐:“店主,着人将马上行李搬进来。马拆鞍辔,不要揭去那软替;走热了的马,带了槽头去吃些细料,有干净些的客房与我安顿。”
店主道:“老爷,这几间房,只有一间是小的的门面,只等下县的官员府中公干,才开这房与之居住。爷要洁净,开上房与爷安息便是。”
秦叔宝道:“好。”
主人掌灯搬行李进房,摆下茶汤酒饭。主人殷勤有礼,立在旁边斟酒,笑容满面道:“请问相公爷高姓,小的好写帐。”
秦叔宝道:“你问我么?我姓秦,山东济南府公差,到你府里投文。主人家你姓什么?”
主人道:“秦爷,你不见我小店门外招牌?是‘太原王店’。小人贱名,就叫做王示,告示的示字。”
秦叔宝道:“我与你宾主之间,也不好叫你的名讳。”
店主笑道:“往来老爷们,把我示字颠倒过了,叫我王小二。”
秦叔宝道:“这也是客套的话儿。但是开店的,就叫做小二;但是做媒的,就叫做王婆。这样我就叫你小二哥罢!我问你,蔡太爷领文投文需几日耽搁?”
小二道:“秦爷,没有耽搁。我们这里,蔡太爷是一个才子,明日早堂投文,后日早堂就领文。爷在小店,止有两日停留。怕秦爷要拜望朋友,或是买些什么,这便是私事担阁,与衙门不相干。”
秦叔宝问了这些,吃过了晚饭,便闭门休息。翌日大早起来,收拾文书,到府前来交文挂号。
蔡刺史升堂投文,将人犯带上,书吏把文书拆开于公案上。蔡刺史看了来文,吩咐禁子松了刑具,叫解户领刑具,于明日早堂候领回批。蔡刺史将两名人犯,发在监中收管,这是八月十七日早堂的事。
秦叔宝领刑具,到下处吃饭,往街上宫、观、寺院游玩了一日。
十八日大早,他要进州中领文。日上三竿,已牌时候,衙门还不见开,并不见一人出入,街坊上静悄悄的。许多大酒肆,昨日都很热闹,今日却都关了;有些门店吊闼板也不挂起,门却半开在那里。
秦叔宝进店,见里面几个少年。叔宝问道:“列位老哥,蔡太爷怎么到现在还不坐堂?”
里面有一少年问道:“兄不是我们潞州口音?”
秦叔宝答道:“小可是山东公干来的。”
少年道:“兄不知太爷公干出去了?”
秦叔宝讶然问道:“到那里去了?”
少年道:“到并州太原去了。”
秦叔宝又道:“不知为什么事到太原去?”
少年道:“为唐国公李老爷,奉圣旨钦赐驰驿还乡,做了河北道行台,节制河北州县。太原有文书到,知会属下府州、县、道官员。蔡太爷三更天闻报,公出太原去祝贺李老爷了。”
秦叔宝才了然于胸:“就是我在临潼山救他的那个李渊老爷了。”再问:“老兄,太爷几时才能回来?”
少年道:“还早。李老爷是个仁厚的官,大小官员去祝贺他,少不得厚待,相识的老爷们遇在一处,还要会酒;路程又远,多则二十日,少要半个月才得回来。”
叔宝得到这个信息,再不必问人;回到寓中,一日三餐,死心塌地,等着蔡太守回来。
出外的人,下处就如家里一样,闲来无事,只有吃饭而已。但叔宝是山东豪杰,顿餐斗米,饭店上能得多少钱粮供他吃?一连十日,把王小二的本钱,都吃在秦琼肚子里了。
王小二的店,原来是公差下处,当官的不在家,没人来往,连招牌灯笼都不挂出去。王小二在家中,与妻子道:“娘子,秦客人是个退财白虎星。自从他进门,官老爷就出门了,几两银子本钱,都葬在他肚子里了。昨日回家来吃些中饭,菜蔬不可口,就捶盘掷盏起来。我要开口问他要几两银子,你又时常埋怨我不会说话,把客人都失到别人家去了。如今倒是你开口问他要几两银子;女人家的说话就重些,他也担待得了。”
王小二的妻子柳氏,很是贤良,对丈夫道:“你不要开口。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看秦爷也不是少给饭钱的人。我们潞州人,或者少给银子。他是山东人,等当官的回来,领了批文,少不得算还你店帐。”
又过了两日,王小二只得自己开口。正直秦叔宝回来吃中饭。小二不摆饭,自己送一钟暖茶到房内,对着秦琼陪笑道:“小的有句话说,怕秦爷见怪。”
秦叔宝道:“我与你宾主之间,怎么会因为一句话就怪你。”
小二道:“连日店中没生意,本钱短少。要与秦爷预支几两银子用用,不知使得使不得?”
秦叔宝道:“这是正理,怎么要你这等虚心下气?是我忽略了,忘了取银子给你,不然那里有本钱供给我吃住?你跟我进房去,取银子给你便是。”
王小二连声答应,欢天喜地,三步并作两步走进房里。秦琼床头取皮箱开了,伸手进去拿银子,一只手就像泰山压住的一般,再拔不出来了。
这才是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秦琼心中暗道:“富贵不离其身,这句话原来说得不错。如今几两盘费银子,一时忘记,被樊虎带往泽州去了,这却怎么办?”
秦叔宝的银子,为何被樊建威带去了呢?
秦叔宝、樊虎两人,都是齐州公门豪杰;他二人解四名军犯,往泽州、潞州充伍。那时解军出差银两,都在库吏手上,知道秦琼、樊虎二人平日交厚,又是同路差使。二来又图天平法码讨些便宜,一起给发下来,放在樊虎身边。他们在长安又耽搁了两日;及到了关外,匆匆的分路。他两个都不是一般的人,把这几两银子均不放在心上。行李文书件件分开,只有银子没有分开,故此,盘费银两,都被樊虎带往泽州去了。秦琼还以为银子在自己身边一般。因他们两人总是不分彼此,所以,才有此事发生。
秦琼许了王小二饭银,却又拿不出来,一时局促!脸登时胀红了。
那王小二见叔宝只管在箱内摸,心上也有些疑惑:“不知是多在里头,要拣成块头给我?还是少在里头,只管摸来摸去?”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谢谢大家的美好评论,我要更加努力,每天加更。请大家放心收藏,我保证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