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提前放学,大龄“学生”护送,保证全数送到家。
公安局、部队组织在县内集体大搜捕狼。
房东尿盆忘了提前拿屋里,天黑想起來不敢去龋流言:已被吃掉五人。说打死的五只小狼,老母狼是狼王,集合开会进陕县报复,邙山的狼不够,从中条山用船摆渡过河进城,狼尾巴在河里当桨和舵,还有的说狼们开会,找到一个老头子借灯……邪乎得很,我在栾川几乎遭狼吃掉。沒有这番“闹狼”印象深刻。我是逃学大王,但这个期间沒有这劣迹,因为这时我已经懂得“狼吃了你”是什么概念,在这个县城里之后,我再也沒见过“闹狼”这件事。连听说过也沒有。
除了“闹狼”和逃学挨打,还有不洗脸挨打。陕县沒有我阴暗的回忆。这些事记忆起,至今还有点忍俊不禁,像昨天一样清晰。但是若论深刻,还是那条黄河。
过了多少年之后,我有了书,被人称是作家,常有人问:“你为什么叫二月河?”除了书的内容与姓名的协调的原因之外,从根本的原因上说,是我爱这条黄河。所以在回答这一问时我往往要加上一句“二月河特指黄河”。我觉得这个名字大气。
从远处看黄河是很有气势的。我见过不少“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照片,有的甚至像是在飞机上拍摄,看去很阔大广袤。尽管摄影师也是浑身解数用尽,我给他们最高评价是两个字:“还行。”这个考语他们听了也许想哭,但我必须说实话,我“心中的黄河”这个感觉沒见到有人找到过。有时我想,也许是摄影艺术本身框架的局限,它无法表达真实的黄河。
人籁天籁
先说“色”:站在羊角山顶,实际上三个太阳渡尽收眼底,夹岸是绿棘黄坡的山和青幽碧森的中条山,河对岸石山兀出,黄河是“拍激”而去,此岸在上下太阳渡都有黄得小米一样的沙滩。河就像一条黄色缎带缠绕二山一滑而去。
我说过,中太阳渡其实是沒有渡口的,因为水流急,偶有樯桅顺流飘摇而下,也有撑着鼓帆绳索拖着向上游艰难行进的,下雨天,还可见到烟蓑雨笠的钓公乘着筏子,一边垂钓,一边顺流漂去上太阳渡的。河中的水纯黄,北边山是碧幽,南边山是新绿。河沙滩上的潦水汪清得----假如有点小鱼,在山上看,真有“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感觉。
这还是白天,“山清水秀”四个字了得。我家住在下太阳渡,羊角山的东南边吧,傍晚时分,推开西窗,呀----这是什么景致?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天上是半天红色云霞:它的“基础色调”是殷红的,但天空是那等的绚丽,什么样美丽的颜料沒有呢?山影在背阳坡看,这时更显得幽深静谧……迎着阳光几乎看不到山上景物了,看到的是剪影一样的山的轮廓,北边【尖犬牙交错,南边旅游坡势缓慢。“山边”似镀了一层玫瑰紫色的光晕,微微闪动着,炫耀她的神采。太阳呢?圆圆的太阳啊,它显得那样柔和,红红的…一不是悬着落山,而是在黄河里沐浴,泡在河水中长长的光廊从太阳渡可以直到我的窗下,整个大河涛浪汩汩,闪动着的无数金色的亮点,在随着水流漂移变幻,像一河淌动着的黄金…一这样的情景在我当时的年纪,并无些许的感动。因为“太平常了”,天天晚饭时推开窗子便是这个景致。只是在之后的艰难岁月中,我走遍了千山万水,看过了无数的落日辉煌,即使是“最美的”,也无法稍与太阳渡齐肩。比较一次,太阳渡的美在脑海中深刻印证一次,也许由此,她在我心中的美更升华一次。太阳渡的落日,成了我脑海中永存的圣景。
上下太阳渡都是有渡口的。有渡口便有纤夫拖船,因为河水急,每一船渡过,便要向下游漂移很远。船不可能九十度直角过河。需要用纤绳将船拖至渡口上游一点再摆渡。所以这里的渡口有两个,一个是上船的,一个则是下船的,中间隔着半里之遥的沙滩,纤夫们的工作是把船从下游拖到上游。中太阳渡虽然沒有渡口,但那里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常有运货的船要从上太阳渡到下太阳渡去,这--带窄窄的沙滩地上,也每天有纤夫拖船。
又过了二十年,我才见到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我见到的是“忧郁”二字,几个纤夫沒有“吃重”的表情,看去甚至有点从容。
不,黄河上的纤夫不是这样的----一根一根的纤绳都系在总纤绳上,多有的人身子都向前倾斜到四十五度,几乎都伸手能触到地。大家一律都是赤脚,脚的前半掌使劲蹬那河滩沙地。他们都过去,你能够见到的不是脚印,而是一个一个牛蹄印大小的脚趾樱他们有纤歌。不是年深月久我忘记掉。而是当时我根本就沒听懂,留下的,如今响在耳鼓边的,是抡重锤闷击那种:哼呦…哼呦……哼呦…·哼呦……这是“人籁人声”,是不应该写在“色”之一字中的,但这声音伴随着的,是那沉重的颜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看是瘦弱白皙,他们本就是白种人,让我看有点像流放政治犯,或是城里人倒霉当了纤夫。我们是黄种人,但纤夫们在黄河沙滩上个个都被晒得像黑人。如果你在夕阳下看他们,又似一群精灵在游戏,额头上,肩上的汗,被夕阳照得折射出刺眼的光点。后來到四川,见到岩石上纤绳拉出的印痕,我一下子便想起我所见到的黄河纤夫,和伏尔加河的他们比起來,黄河上的人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沉重”、“深重”。
我看摄影作品不能寻找到黄河的感觉,也许另外一个原因是照片有色无声。有色无声的境界,除了天籁无声、临于人身时的那种“味道”,“于无声时”的那种惶恐与惊奋。其余的,我们人间烟火的趣向,大致要“有声有色”才能足情欲之餍。尼加拉多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黄果树瀑布,还有黄河壶口瀑布,我都沒有去过,都是在照片上“窥见雄姿”的。但是,这“色”无论怎样的美,你都无法感受到它真正的况味----声,这是天籁,在照片上一些儿也听不到,你不过在看一张画而已。我在部队工作,深山沟里,常有一些小瀑布,十几个流量,最多下大雨时,有二十个流量吧,在这样的瀑布边,选一块大石头坐下,我可以整整听半天,我基本不看那瀑布。我觉得那轰鸣的水声,是在冲击岩石!不,是在荡涤人的心灵,冲刷人的魂灵,就这样一股小水,可以清洗掉你所有的劳累、困倦、疲惫、烦闷、忧郁、沮丧,乱麻一样的人事纠葛,猪油糊涂了的脑海、宠辱关心的乱情、忧谗畏讽的郁结统统给你洗干净。这就是天籁的力量,我近來绘画,有題《两荷》长短句:一夜西风,秋高雨更寒,声也砰訇,声也叮咚,孤窗离人凄清,老塘冷影斜横,艳色已凋零,只可留取残菱柯,忆她夏日倩光景。
说的就是声与色的“联系与效应”。
黄河每年只沉默一次,那就是冬天。从二月河开燕叫,它从來都是“有声有色”的,太阳渡口那璀璨的落日中,除了有阵阵昏鸦在河上盘旋和“归啊归氨的叫声,给大河平添了生气,可以听到船工的起锚号子,纤夫们一步一声“哼呦哼呦”的人世呻吟和婉唱,还可以听到河水拍激沙岸和漩涡浪花翻滚的细脆激荡声----沒有这些声音,太阳渡的美就会大为减色。然而,黄河最主要的籁声还是它的啸声。这啸声在城里,白天是听不到的。建国初,城里无电,漫城灯火很快就会熄了。满城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它在闷啸。黄河不是一条开朗的河,它的啸声不是“哗哗”那样地响,而是“嚯--.,’那样的长啸,无休无止无问,但它并不单调,中间微微夹着山风掠岗那样的呜呜的哨声,也有一点轰鸣之声配搭着拍节,你听着,可以感受到天的力量和自然的体力无穷无尽.滔滔不绝而來,又滚滚不息而去--那,多少万年就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呀!比起來,我们的生命,真的是太微弱、短暂了。
到了二月天,就是凌汛,陕县这一带黄河并不结冰,结冰的是河套上游。但到二月,黄河上就会突然涌出大批大块的冰,布满河床,互相撞击着,拥挤着,徘徊着顺流滚滚东去,一泻而下,你会看到“冰的队伍”从中条山和邙山下迟缓但毫不犹豫地“向东进军”的壮观阅冰兵场面,带着寒意也带着冰冷的肃杀之意。这个印象深极了,后來成就了“二月河”的我的这个笔名。
陕县的故事
也许我的饕餮是因父亲从小就鼓励我吃.就算沒有“薛仁贵立功名”这一思想,还有一条“穿在身上不算你的,吃进肚里才是你的”的道理管着。但有的人禀赋薄,天生吃不下去,再鼓励也沒有用。我能吃,和胃口胃消化力这些胃功能大有干系。不但北京湘蜀饭店那些小姐们新奇,就是在部队与那些农村來的棒小伙比赛,我也是个“七把叉”汐(国一位豪吃客),吃得他们目瞪口呆。为吃的事,母亲沒有“嚷过”我.但她不止一次笑说,“解放是个吃僧”,是个“吃谷堆嘴”,虽说是批评我能吃不能干,但似乎对父亲“尽量吃”的指示有所保留。
只有一次,她是很温善地与其说是批评--更像是告诫我“吃”的问題。我们住在羊角山下时,有一天上午,我到街上玩,听见鼓乐齐鸣,鞭炮响得开锅稀粥一样,信步走过去,原來是斜对门一家街坊“搬亲”(办婚礼)。我站在旁边正发呆,报门的高声喊:“马局长公子到!----”他们当然是认得我的----一群人上來,赔着笑脸,簇拥着我“请进,请进來坐----”我还不足六岁,这种场合浑不知如何应付,犹豫着,左顾右盼不由自主就进了人家门……直领到正室,在中间一桌坐下,和大人们一道吃了一顿,施施然回來了。因为人家结婚的事,在栾川沒见过,在陕县也是第一次,沒有见过新郎也沒见过新娘什么打扮,如何做派,今天统都见到了,又吃得和家里大不一样,人们也把我当大人,这也是头一回,我心里挺兴奋的。但是母亲回來告诉我:“不能这样。你还小,不懂,以后远远地站着看,啊?”她给人家}}了--份礼,又谢了人家,这事算拉倒。
母亲的“厉害”是挺出名的,有句话叫“仰脸老婆低头汉”,意思是这两种人难对付,我一直不能认同。因为父亲经常是低着头,走路吃饭都像是寻思事情。但他一生都在躲一避别人的无端伤害,他什么过错也沒有,却像一只惊弓之鸟;母亲总是平静地注视前方快步走路,她虽不苟言笑,但声音温和平静,不过我觉得公安局的叔叔们对她心存畏惧----站在她面前,这些汉子两只脚來回搓动,手也握得不自然……我当时当然不能理会,但我有了社会阅历,知道这属于小学生见老师的那种味道。
她很少同人发脾气。只有一次,她向人发火,站在旁边的我脸都唬白了--那是一个犯人脱逃,一个警察來报告,母亲勃然大怒,“啪”的一声拍案而起,桌上茶杯都倒了:“你干什么吃的?火车站汽车站渡口路口统统给我封了,你是个混蛋,滚!”那人擦着汗,连声说“是”拔脚便跑了。这件事印象很深,因为那犯人被追得走投无路,逃了回來,竟钻进我家房东的防空地窖里,脚印留着,给发现了,报告了。母亲带着一群警察到了后院,看了脚印问:“有人看见进去,?”“是,不过有二十分钟了,不会再逃出來吧?”“这个地面,”母亲用脚蹬蹬地,“他要出來还会留脚樱”她目光转向地洞:“你听着,我是马局长。告诉你,五分钟之内我们下去搜查,下去之前要投掷三颗手榴弹,你要有种,就挺着!想活,就给我滚出來!”话音刚落,洞里头一个带着哭腔的男人就喊:“别扔,马…一马局长,我出來……”他举着手出來了……然而她平时并不张扬,她有一股豪气,是父亲沒有的:刚烈而不失温存,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有时见了叔叔,会拉拉他的衣服:“扣子掉了,军容风纪呢?”“脏死了,臭!快回去换洗换洗!”有时会拍拍叔叔肩头:“俺孩辛苦了.回去好好睡一觉。”这时她又像一个大姐姐,人被她抚慰得眼中放光。只有一次她是抱怨了一个叔叔,且是真的抱怨。
那是她一次开会,把我委托一个叔叔管照。那个叔叔就带我到食堂里吃饭。那次吃的是拉面,这是我“年既老而不衰”就爱这一口的饭,平常在家天天都是萝卜白菜,这次口味新鲜,卤子也好,我就放开了吃,一碗两碗三碗……那个叔叔万万想不到小小的我这么能吃,也动了好奇心,想看我“到底能吃多少”,就不停地给我添,“再添一碗”----这么着,我吃撑坏了。说得好听,学名叫“急性胃扩张”,难听点是“撑死了”,住了三天院。
如果说我们家纯净得像蒸馏水,连一点杂质也沒有,也不是事实。就父亲來说,他最初工作是在税务上,曾经收了商人一块布,十二尺吧,代税,因为沒有换成钱,拖到最后不了了之。还有在栾川剿匪时,从缴获品中取了火柴盒大小一块烟土收起來作为治肚子疼应急药_这两件事也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他一直唠叨到老,二三十岁时的鸡毛蒜皮,他说到八十岁:“公家的便宜,一分钱也不能占,当时觉得沒什么,后來越想越后悔。为什么要做今后后悔的事呢?”受他这个影响,我也是这个原则,不欠别人的账,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我是好睡手,再热闹的环境,躺那里五分钟就“过去”,但如果头天赊了哪个小店几元钱的账,或者哪个人给了我个什么好处,我沒有回应,这个觉睡着睡着就会噌地醒來,醒得双眸炯炯,这肯定是父亲给我留下的“基因”作用。
公安局、部队组织在县内集体大搜捕狼。
房东尿盆忘了提前拿屋里,天黑想起來不敢去龋流言:已被吃掉五人。说打死的五只小狼,老母狼是狼王,集合开会进陕县报复,邙山的狼不够,从中条山用船摆渡过河进城,狼尾巴在河里当桨和舵,还有的说狼们开会,找到一个老头子借灯……邪乎得很,我在栾川几乎遭狼吃掉。沒有这番“闹狼”印象深刻。我是逃学大王,但这个期间沒有这劣迹,因为这时我已经懂得“狼吃了你”是什么概念,在这个县城里之后,我再也沒见过“闹狼”这件事。连听说过也沒有。
除了“闹狼”和逃学挨打,还有不洗脸挨打。陕县沒有我阴暗的回忆。这些事记忆起,至今还有点忍俊不禁,像昨天一样清晰。但是若论深刻,还是那条黄河。
过了多少年之后,我有了书,被人称是作家,常有人问:“你为什么叫二月河?”除了书的内容与姓名的协调的原因之外,从根本的原因上说,是我爱这条黄河。所以在回答这一问时我往往要加上一句“二月河特指黄河”。我觉得这个名字大气。
从远处看黄河是很有气势的。我见过不少“黄河九曲十八弯”的照片,有的甚至像是在飞机上拍摄,看去很阔大广袤。尽管摄影师也是浑身解数用尽,我给他们最高评价是两个字:“还行。”这个考语他们听了也许想哭,但我必须说实话,我“心中的黄河”这个感觉沒见到有人找到过。有时我想,也许是摄影艺术本身框架的局限,它无法表达真实的黄河。
人籁天籁
先说“色”:站在羊角山顶,实际上三个太阳渡尽收眼底,夹岸是绿棘黄坡的山和青幽碧森的中条山,河对岸石山兀出,黄河是“拍激”而去,此岸在上下太阳渡都有黄得小米一样的沙滩。河就像一条黄色缎带缠绕二山一滑而去。
我说过,中太阳渡其实是沒有渡口的,因为水流急,偶有樯桅顺流飘摇而下,也有撑着鼓帆绳索拖着向上游艰难行进的,下雨天,还可见到烟蓑雨笠的钓公乘着筏子,一边垂钓,一边顺流漂去上太阳渡的。河中的水纯黄,北边山是碧幽,南边山是新绿。河沙滩上的潦水汪清得----假如有点小鱼,在山上看,真有“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感觉。
这还是白天,“山清水秀”四个字了得。我家住在下太阳渡,羊角山的东南边吧,傍晚时分,推开西窗,呀----这是什么景致?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天上是半天红色云霞:它的“基础色调”是殷红的,但天空是那等的绚丽,什么样美丽的颜料沒有呢?山影在背阳坡看,这时更显得幽深静谧……迎着阳光几乎看不到山上景物了,看到的是剪影一样的山的轮廓,北边【尖犬牙交错,南边旅游坡势缓慢。“山边”似镀了一层玫瑰紫色的光晕,微微闪动着,炫耀她的神采。太阳呢?圆圆的太阳啊,它显得那样柔和,红红的…一不是悬着落山,而是在黄河里沐浴,泡在河水中长长的光廊从太阳渡可以直到我的窗下,整个大河涛浪汩汩,闪动着的无数金色的亮点,在随着水流漂移变幻,像一河淌动着的黄金…一这样的情景在我当时的年纪,并无些许的感动。因为“太平常了”,天天晚饭时推开窗子便是这个景致。只是在之后的艰难岁月中,我走遍了千山万水,看过了无数的落日辉煌,即使是“最美的”,也无法稍与太阳渡齐肩。比较一次,太阳渡的美在脑海中深刻印证一次,也许由此,她在我心中的美更升华一次。太阳渡的落日,成了我脑海中永存的圣景。
上下太阳渡都是有渡口的。有渡口便有纤夫拖船,因为河水急,每一船渡过,便要向下游漂移很远。船不可能九十度直角过河。需要用纤绳将船拖至渡口上游一点再摆渡。所以这里的渡口有两个,一个是上船的,一个则是下船的,中间隔着半里之遥的沙滩,纤夫们的工作是把船从下游拖到上游。中太阳渡虽然沒有渡口,但那里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常有运货的船要从上太阳渡到下太阳渡去,这--带窄窄的沙滩地上,也每天有纤夫拖船。
又过了二十年,我才见到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我见到的是“忧郁”二字,几个纤夫沒有“吃重”的表情,看去甚至有点从容。
不,黄河上的纤夫不是这样的----一根一根的纤绳都系在总纤绳上,多有的人身子都向前倾斜到四十五度,几乎都伸手能触到地。大家一律都是赤脚,脚的前半掌使劲蹬那河滩沙地。他们都过去,你能够见到的不是脚印,而是一个一个牛蹄印大小的脚趾樱他们有纤歌。不是年深月久我忘记掉。而是当时我根本就沒听懂,留下的,如今响在耳鼓边的,是抡重锤闷击那种:哼呦…哼呦……哼呦…·哼呦……这是“人籁人声”,是不应该写在“色”之一字中的,但这声音伴随着的,是那沉重的颜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看是瘦弱白皙,他们本就是白种人,让我看有点像流放政治犯,或是城里人倒霉当了纤夫。我们是黄种人,但纤夫们在黄河沙滩上个个都被晒得像黑人。如果你在夕阳下看他们,又似一群精灵在游戏,额头上,肩上的汗,被夕阳照得折射出刺眼的光点。后來到四川,见到岩石上纤绳拉出的印痕,我一下子便想起我所见到的黄河纤夫,和伏尔加河的他们比起來,黄河上的人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沉重”、“深重”。
我看摄影作品不能寻找到黄河的感觉,也许另外一个原因是照片有色无声。有色无声的境界,除了天籁无声、临于人身时的那种“味道”,“于无声时”的那种惶恐与惊奋。其余的,我们人间烟火的趣向,大致要“有声有色”才能足情欲之餍。尼加拉多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黄果树瀑布,还有黄河壶口瀑布,我都沒有去过,都是在照片上“窥见雄姿”的。但是,这“色”无论怎样的美,你都无法感受到它真正的况味----声,这是天籁,在照片上一些儿也听不到,你不过在看一张画而已。我在部队工作,深山沟里,常有一些小瀑布,十几个流量,最多下大雨时,有二十个流量吧,在这样的瀑布边,选一块大石头坐下,我可以整整听半天,我基本不看那瀑布。我觉得那轰鸣的水声,是在冲击岩石!不,是在荡涤人的心灵,冲刷人的魂灵,就这样一股小水,可以清洗掉你所有的劳累、困倦、疲惫、烦闷、忧郁、沮丧,乱麻一样的人事纠葛,猪油糊涂了的脑海、宠辱关心的乱情、忧谗畏讽的郁结统统给你洗干净。这就是天籁的力量,我近來绘画,有題《两荷》长短句:一夜西风,秋高雨更寒,声也砰訇,声也叮咚,孤窗离人凄清,老塘冷影斜横,艳色已凋零,只可留取残菱柯,忆她夏日倩光景。
说的就是声与色的“联系与效应”。
黄河每年只沉默一次,那就是冬天。从二月河开燕叫,它从來都是“有声有色”的,太阳渡口那璀璨的落日中,除了有阵阵昏鸦在河上盘旋和“归啊归氨的叫声,给大河平添了生气,可以听到船工的起锚号子,纤夫们一步一声“哼呦哼呦”的人世呻吟和婉唱,还可以听到河水拍激沙岸和漩涡浪花翻滚的细脆激荡声----沒有这些声音,太阳渡的美就会大为减色。然而,黄河最主要的籁声还是它的啸声。这啸声在城里,白天是听不到的。建国初,城里无电,漫城灯火很快就会熄了。满城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它在闷啸。黄河不是一条开朗的河,它的啸声不是“哗哗”那样地响,而是“嚯--.,’那样的长啸,无休无止无问,但它并不单调,中间微微夹着山风掠岗那样的呜呜的哨声,也有一点轰鸣之声配搭着拍节,你听着,可以感受到天的力量和自然的体力无穷无尽.滔滔不绝而來,又滚滚不息而去--那,多少万年就是这样,一直是这样呀!比起來,我们的生命,真的是太微弱、短暂了。
到了二月天,就是凌汛,陕县这一带黄河并不结冰,结冰的是河套上游。但到二月,黄河上就会突然涌出大批大块的冰,布满河床,互相撞击着,拥挤着,徘徊着顺流滚滚东去,一泻而下,你会看到“冰的队伍”从中条山和邙山下迟缓但毫不犹豫地“向东进军”的壮观阅冰兵场面,带着寒意也带着冰冷的肃杀之意。这个印象深极了,后來成就了“二月河”的我的这个笔名。
陕县的故事
也许我的饕餮是因父亲从小就鼓励我吃.就算沒有“薛仁贵立功名”这一思想,还有一条“穿在身上不算你的,吃进肚里才是你的”的道理管着。但有的人禀赋薄,天生吃不下去,再鼓励也沒有用。我能吃,和胃口胃消化力这些胃功能大有干系。不但北京湘蜀饭店那些小姐们新奇,就是在部队与那些农村來的棒小伙比赛,我也是个“七把叉”汐(国一位豪吃客),吃得他们目瞪口呆。为吃的事,母亲沒有“嚷过”我.但她不止一次笑说,“解放是个吃僧”,是个“吃谷堆嘴”,虽说是批评我能吃不能干,但似乎对父亲“尽量吃”的指示有所保留。
只有一次,她是很温善地与其说是批评--更像是告诫我“吃”的问題。我们住在羊角山下时,有一天上午,我到街上玩,听见鼓乐齐鸣,鞭炮响得开锅稀粥一样,信步走过去,原來是斜对门一家街坊“搬亲”(办婚礼)。我站在旁边正发呆,报门的高声喊:“马局长公子到!----”他们当然是认得我的----一群人上來,赔着笑脸,簇拥着我“请进,请进來坐----”我还不足六岁,这种场合浑不知如何应付,犹豫着,左顾右盼不由自主就进了人家门……直领到正室,在中间一桌坐下,和大人们一道吃了一顿,施施然回來了。因为人家结婚的事,在栾川沒见过,在陕县也是第一次,沒有见过新郎也沒见过新娘什么打扮,如何做派,今天统都见到了,又吃得和家里大不一样,人们也把我当大人,这也是头一回,我心里挺兴奋的。但是母亲回來告诉我:“不能这样。你还小,不懂,以后远远地站着看,啊?”她给人家}}了--份礼,又谢了人家,这事算拉倒。
母亲的“厉害”是挺出名的,有句话叫“仰脸老婆低头汉”,意思是这两种人难对付,我一直不能认同。因为父亲经常是低着头,走路吃饭都像是寻思事情。但他一生都在躲一避别人的无端伤害,他什么过错也沒有,却像一只惊弓之鸟;母亲总是平静地注视前方快步走路,她虽不苟言笑,但声音温和平静,不过我觉得公安局的叔叔们对她心存畏惧----站在她面前,这些汉子两只脚來回搓动,手也握得不自然……我当时当然不能理会,但我有了社会阅历,知道这属于小学生见老师的那种味道。
她很少同人发脾气。只有一次,她向人发火,站在旁边的我脸都唬白了--那是一个犯人脱逃,一个警察來报告,母亲勃然大怒,“啪”的一声拍案而起,桌上茶杯都倒了:“你干什么吃的?火车站汽车站渡口路口统统给我封了,你是个混蛋,滚!”那人擦着汗,连声说“是”拔脚便跑了。这件事印象很深,因为那犯人被追得走投无路,逃了回來,竟钻进我家房东的防空地窖里,脚印留着,给发现了,报告了。母亲带着一群警察到了后院,看了脚印问:“有人看见进去,?”“是,不过有二十分钟了,不会再逃出來吧?”“这个地面,”母亲用脚蹬蹬地,“他要出來还会留脚樱”她目光转向地洞:“你听着,我是马局长。告诉你,五分钟之内我们下去搜查,下去之前要投掷三颗手榴弹,你要有种,就挺着!想活,就给我滚出來!”话音刚落,洞里头一个带着哭腔的男人就喊:“别扔,马…一马局长,我出來……”他举着手出來了……然而她平时并不张扬,她有一股豪气,是父亲沒有的:刚烈而不失温存,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有时见了叔叔,会拉拉他的衣服:“扣子掉了,军容风纪呢?”“脏死了,臭!快回去换洗换洗!”有时会拍拍叔叔肩头:“俺孩辛苦了.回去好好睡一觉。”这时她又像一个大姐姐,人被她抚慰得眼中放光。只有一次她是抱怨了一个叔叔,且是真的抱怨。
那是她一次开会,把我委托一个叔叔管照。那个叔叔就带我到食堂里吃饭。那次吃的是拉面,这是我“年既老而不衰”就爱这一口的饭,平常在家天天都是萝卜白菜,这次口味新鲜,卤子也好,我就放开了吃,一碗两碗三碗……那个叔叔万万想不到小小的我这么能吃,也动了好奇心,想看我“到底能吃多少”,就不停地给我添,“再添一碗”----这么着,我吃撑坏了。说得好听,学名叫“急性胃扩张”,难听点是“撑死了”,住了三天院。
如果说我们家纯净得像蒸馏水,连一点杂质也沒有,也不是事实。就父亲來说,他最初工作是在税务上,曾经收了商人一块布,十二尺吧,代税,因为沒有换成钱,拖到最后不了了之。还有在栾川剿匪时,从缴获品中取了火柴盒大小一块烟土收起來作为治肚子疼应急药_这两件事也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他一直唠叨到老,二三十岁时的鸡毛蒜皮,他说到八十岁:“公家的便宜,一分钱也不能占,当时觉得沒什么,后來越想越后悔。为什么要做今后后悔的事呢?”受他这个影响,我也是这个原则,不欠别人的账,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我是好睡手,再热闹的环境,躺那里五分钟就“过去”,但如果头天赊了哪个小店几元钱的账,或者哪个人给了我个什么好处,我沒有回应,这个觉睡着睡着就会噌地醒來,醒得双眸炯炯,这肯定是父亲给我留下的“基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