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密云不雨

正文 第七章 (三)

    “啪!”一声焦脆的枪响惊醒了我。屋子里一片漆黑。只能听到外边喊:“來人,马股长这里出事了!”接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群人都拥了进來,我惊怔了.母亲已点亮了灯,对着门外说:“不要紧,不是敌人。是只狼,想吃解放,闯进來了……”事情的全过程是母亲和叔叔们讲给我听的。那只狼是只老狼,公安局正门它进不來,它是从破仓库那边一个水道口钻进來的,大约饿极了想找点食吃。它进院的“第一站”便是我住的西厢北屋----山里的老狼是非常狼,也非常“能”的。它在院里已观察了形势:人都在北房正间闭门开会,其他地方沒人,又趴在西厢窗台上舔破纸看,见我独自躺在床上,就从虚掩的正门钻进外面亮房,扒着风门观察----这就是我见到的那只灰色的大眼了。

    据我所知,狼是怕火光的,屋里有灯,它就不敢进來。

    大概是风将灯吹熄,它就进來了。但接着,上房的会议结束了,满院都是人,这只倒霉的狼只好钻进床下。

    “我从北屋出來,见我屋里沒了灯,大门也开着,心里就是一惊。”母亲如是说,“进屋用手电筒照了照,沒有见什么情况,解放已经睡着。这才放心。天已经半夜过了,我就沒再点灯,也沒脱衣服就睡下……我迷糊着沒有睡熟,听见床下有动静,好像有人在大喘气,呼哧呼哧声音很粗,再听一会儿,我断定不是人,是畜牲,不是狼就是豹子钻进來了…一我反手向床下开了一枪,那畜牲一拱就钻到外间,从亮窗上跳出去跑了……”这件事真的极端凶险,倘母亲散会迟一点,甚至,如果那灯熄灭早一点,或者母亲大意,回來就很难入睡,至少是沒有了凌解放,也许母子同丧狼口。那样的话,所有这花花世界对我來说,不过是幻化短梦,一切都早早寂灭,世界上肯定少了一个二月河,这对有些人,也许是件快事,但也许对另有一些人,是遗憾了。母亲表面上泰然自若,但她实际上很害怕。第二夜我睡醒发现自己在她怀里,这也是从沒有的事,她在哭,说:“你要是有个什么,我怎么跟你爸交代?”同样在这期间,我挨了记忆中最重一次打。在那之前之后,我都挨过打,但沒有这次重。也沒有这一次冤枉。这肯定还是在秋季,因为公安局大门外空场边的梨熟了。我在以后的日月中吃过不少梨,尤其是患糖尿病之后,有人介绍梨可以消渴,也就是能治糖尿病,有一段日子逢梨就吃,往饱里吃,后來发现不管用,才收柬了----进口的雪梨,新疆的香梨,砀山梨,还有什么康德梨…--叫不出名的各种梨,还有东北的秋子梨,棠梨,山上的野梨……我都吃过。但总觉得不是太甜就是太酸,或太糙,或过腻,口感总不如栾川梨。栾川还能吃到野草莓----大的也就蚕豆大,小的比黄豆略强,我和小朋友们在水渠边常能采到,运气好的话,一会儿就能采到一小把,和桑葚有点相似,比桑葚味道好了去。

    草莓,还有梨,这是我在栾川的水果口福。但公安局门前的大梨树,始终沒敢上树偷过,因为人來人往的,大人很多,怕“挨嚷”,但梨被风刮得落下,小伙伴们都会一拥而上,抢到手便大口啃,吃得汁液四溢,顺嘴流淌。

    这应是将到中秋,树主來收梨了,那梨树又高又大,摘梨的人站在高处树杈上,下边人几乎看不见他们。他们在树杈上捆一个长口袋一比人还长----口袋不粗,但却很长,摘下的梨就放进口袋。时不时有人失手掉下梨來,尽管地下是土场,但那梨很酥脆,有的捧成两半,有的破掉一半……完好的梨一个沒有。我和街上的几个小朋友就站在场边----轮着去取:这是不用抢的,有点轮个儿排队的意思,这一个你要,那一个肯定是我的,这么着约定俗成----捡过來放在自己身边的石凳上:这就是我的了。收梨的人根本不要这些残货……捡到傍黑,我梨也吃饱了,用小布衫把我捡的那一堆兜回去,放进抽屉里。我很有成就感。晚上妈回來,就说:“妈,你猜,我给你买了什么?”然后妈说:“你能买个屁!”然后我再说…··这么想得美,迷糊着就睡了。

    半夜里,她回來了,我醒來看见她,下午想的词忘得干干净净,张口就说:“妈,你看抽屉里,梨!”母亲打开抽屉,一看脸色就变了:“哪來的?”“门口那几棵梨树,”我说,“他们摘梨掉的,我捡的!”“掉了你就敢捡?”“他们(别的小孩)都捡,谁捡是谁的!”“你还犟嘴!”母亲一把就拉起了我,照屁股就一巴掌,“给人家送回去!”“我不!”我也梗起了脖子,“我沒有偷,他们都捡。”

    “那也不行!”她“啪”地又是一掌,重重落在屁股上。

    我“哇”的一声号啕大哭……巴掌像雨点一样急促,一掌又一掌击在我的屁股上……上房的局长,满院的公安叔叔全都被我杀猪一样的号哭惊动了,有几个叔叔跑进來护住了我问:“马股长,孩子怎么啦?这样打!,.母亲向他们介绍了解放的行为:“该不该打?”这事如果放在任何时候,叔叔们理应责怪母亲:“这么点小事,孩子有什么过错?”但当时叔叔们不是这话,只说“他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要打……”又对我说,“娃儿。

    不要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我是后來才听说,敌人当时活动猖獗,有买通我们的伙夫,往食堂大锅里下“红信”(砒霜)的,被发现了,枪毙了好几个投毒的人。公安局大院的主人,就是逃亡在外的大地主,有通敌的可能----栾川的“社会”实在是太复杂,太血腥了。

    到了陕县,我的屁股经常遭遇母亲的巴掌,大致原因--逃学。

    母亲和父亲一样,关照不到我的功课。我不是个好学生,随着她到处走,这个学校那个学校经常流动,功课节奏不一样,我又爱玩,功课就不好,越是不好,越是不想学,于是就逃学(引《致老师的一封信》)。这封信引起一些老师的评议,和对素质教育的一些思索,也引起一些老师对我的愤慨。他们觉得二月河这人不地道,受了老师的教诲,不肯好好努力,日后成才出书,还要羞辱师尊。“报昔日一箭之仇”,端的不是好人。但是我觉得我不是的。我对体制不满是有的,事实上我十分尊敬教过我的老师。包括那些给过我难堪的老师我也怀着一份美好的思念----大人管小孩.难道一定都得讲理’都得正确?更多的时候,我怀念他们的情。

    他们觉得我应该“行”,而实际上又“不行”,他们的失望之情令我感动。人呐,知人也难,欲人知尤难。

    话说当初,我确实是个逃学大王。一逃就是半月,一月的时候也有的是,摘酸枣,到老和尚庙里偷梨,黄河里去洗澡.踩“晃滩” (在黄河滩岸地用小脚踩出稀软的一片泥地),再到花生地偷一把花生,或偷摘一个半生不熟的西瓜甜瓜之类,有时捉迷藏、“抓特务”、打野仗----逃学有元尽的快乐,当然也有恐慌:逃上半天,怕上学受批评,下半天就更不敢去,第二天越发不敢去,第三天……会下了“决心”:反正这顿打是挨定了,等着老师告状,妈來揍我吧!这样的心理和犯罪学的心理也许是有相通的。寡妇失节,有了一次就会有下一次,一百次也一样。直到有一天,看见我们牛老师----现在回想我的第一位老师:牛转娣。其实她也是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缠过足的…-·她走路高视阔步,红红的脸膛高仰着,她不算很漂亮,但在我心中是白雪公主那样的高贵----她就这么从街南头走过來,我躲在大树后,头“嗡”的--声,知道大事不好了!她要到家告状!一般的情况是这样,这个上午是“逃”不出好儿了。蹭蹭,到中午,所有街巷人家炊烟尽熄,我走走停停,试探着往家磨蹭。我家在陕县换过一处租房,先住在北大街路东,房东是卖馍的小老板。沿街向北向东折--个三十米窄胡同,胡同底是在山墙上砌的一个小土地庙,庙北侧大门朝南,就是这家了----我不止一次逃学,是在这个小胡同里与母亲遭遇。记得第一次打是在饭后。她不动声色地和惴惴不安的我一块吃饭,放下碗就变了脸:‘解放,今天上午学的什么?”“……”我情知牛老师來过,说假话只会多挨几巴掌,木着脸,不出來就行”。青年出去当兵,而且下煤窑,谁想“干净”也都是妄想。我因满身煤灰,脸像鬼一样“除了牙和眼白”都是黑的,不洗沒法见人,所以每天要洗澡,也用肥皂打打手,和诸位战友显不出多大的差距,但我的床单洗了又洗在班里还是“最黑”。所幸我人缘极好,从当兵到当干部总有战友帮我,“新兵蛋子”也常替我洗衣物,“家属來队”就更便宜,“嫂子”、“弟妹”一叫,衣服不操心了…--就这么稀里糊涂混了出來。但在母亲身边,她每天忙得不落屋,除了脱换衣服,基本上照料不到别的,她也不知怎样办的,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大步出门而去。我的衣服有保姆洗,但我的脸得我自己洗,我就常常逃学一样‘逃洗”。母亲常常一回头就能发现:“解放,又沒洗脸?”“洗了。”

    “真的?”

    “洗了!”

    她一把拖过我,用指头摸摸眼角:“这是什么?眼屎!”再拉起手,“你看看你这爪子!吃僧!还说假话一洗!”不由分说,热水瓶里倒出水兑温了,按倒就洗,打肥皂用手搓头发,头几乎都泡在盆子里,肥皂泡弄得出气都吹泡,喂中进了肥皂水,杀得眼泪往外渗,她还要边洗边说:“看看你这样----铜勺铁把(脸是黄的,脖子黑的),肥皂沫都不起,多少天不洗脸了----混蛋!”她沒骂完我就吭哧吭哧哭了,在她面前,我就这一招----她根本就不管,顺手在屁股上“啪啪”两下,‘你还有理了!”我不喜欢理发,不喜欢洗澡,不喜欢洗脸,觉得这都是“很受罪”的事,母亲管了我多少年,沒有从根本上改变我这坏习惯。她也很无奈,她真的很忙,“顾不了”我。后來母子达成“协议”,哪天晚上洗澡,第二天早晨“可以不洗脸”----要是“爸爸能带我出去洗”,那就更理由充分。有一次父亲出了个谜语,“一个月沒洗脸,洗一次脸还沒有湿手”。母亲左思右想答不上來,我在旁说“是理发了”,母亲看我一眼,忽然一笑。

    母亲很少对我温存亲热。她发起脾气声色俱厉,但她平常无事从不发无名火,摔摔打打找人出气的事沒有,她不无缘无故“找事”。她对我最多的爱抚是摸摸我的头顶,温声说:“宝,俺孩听话,去写字哇,啊!”“宝,今天跟妈上街,咱家镜子烂成那样,你张叔叔都笑话咱了 --”----然后带我上街。她这个习惯是彻底转移给了我,买镜子就是买镜子,直奔目的而去,买到就回來,她不与商贩讨价还价,我现在去买东西,也还是这样,这和父亲的理念有关。父亲说:“朱子昧熹)《治家格言》说勿与贩夫挑夫争价!你爷爷从小就教育我,百里百斤一块一,一百里,一百斤的东西才挣一块一,能有多大利?值得着就买,不合适掉头走人。”父亲如此,母亲如此,我的一生如此。现今富裕是这样,过去拮据时我也是这样。但这话妻听不进去,女儿也很不情愿。她们以“搞价钱”为乐事,搞下來价钱有“成就感’’,很多人这样的观点,我说不服众人,各行其是耳。

    我的感觉冬天和母亲在一处的时间多,夏天她不大管我。和父母同在邓县时也是这样。他们既不会因为我“跑不见影儿了”而着急而寻找一回來吃饭--这是他们的原则。我如果说“去找同学做功课作业”,父亲会高兴地微笑点头,母亲会满意地摆手“俺孩去哇,晚饭前回來就行”。

    我说“做功课”云云,大抵是说实话,因为我的“玩”他们是认可的,沒有必要造谎。我一年到头就盼两个(寒暑)假低着头,用脚尖不停地跐地。

    “嗯?!”

    “我……我沒去。”

    “干什么去了?”

    “和黑喜,香疙瘩他们河边玩去了。”

    “昨天呢'你旷了几天课,”

    “…一--个星期吧!”

    “一个星期?”母亲早已勃然大怒,“半个月你都沒去了!”她不再看我的可怜相,拖过來把我头搂在怀里腾出手劈劈啪啪…--汉贾谊说“制敲扑以鞭挞天下”。母亲的“敲扑”打得我杀猪般号哭,夹着眼泪鼻涕地咳嗽打喷嚏……现在回想起來“挺热闹的”。我很怀念这样的时刻,可哪里又能够再有?他们二老关照不到我的学习,除了忙,一个很实际的事是父亲只有高小文化,他的文史功底够得上大学水准,但数学他不行。我们“那时间”功课很松,整个六年小学只学完了四则运算,父亲在能指导我时不在身边,我见到他时,他已无力指导。母亲更不行,她一天学也沒上过。她那手漂亮的字和不错的工作总结之类,都是父亲教的。

    直到将考初中,母亲才真的急了。有一次吃过饭上学,她叫住了我:‘解放,今年考试知道吧?”

    “是,妈。”

    “我说的不是毕业。”母亲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影,“是你初中进学考试。”

    “……”

    “你能考上吗?”

    “……够呛。”

    “你才十三岁,考不上学能做什么?”

    “我复习一年再考…--”

    “最好今年就考上。”母亲一口便截断了我,“还有两个月,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再加一把劲。”她见叔叔來,一边开门一边说,“考不上初中一点前途也沒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