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二世诈立 (二)
《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扶苏自杀、蒙恬被囚的消息传來之后,“斯、高大喜”。李斯的“大喜”说明此时李斯已经从屈从赵高堕落到主动为政变清障;赵高的“大喜”是小人政变成功后的得意忘形。
野心是一把屠刀。一个利欲熏心、野心不断膨胀的人,会时刻挥舞着屠刀向一个个阻拦他达到目的的对象砍去。哪怕这个对象本來无心去阻拦他,但只要他认为这是一个绊脚石,谁都不能逃脱。
赵高的野心随着他阴谋的顺利得逞而不断膨胀。因此在除掉扶苏之后,他又会把屠刀砍向谁呢?
胡亥做了皇帝,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让赵高畏惧的是,蒙恬手握重兵,宗室大臣窃有异议,这些都是他实现阴谋的巨大障碍。逼死扶苏,是他的第一步棋;
要彻底实现自己的目的,现在应该走第二步棋了。他虽然成功地策划并施行了政变,但他并沒有打算放下屠刀。
因为,赵高还要除掉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是谁?
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秦始皇生前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因此是赵高平生最忌之人。
赵高为什么一定要在这场政变中除掉这两个人呢?
一是旧恨,二是担心。蒙毅审理并处罚过赵高,这是旧恨。那么,赵高担心什么呢?一是担心蒙毅不会听从自己;二是担心蒙恬与扶苏的关系;三是担心蒙氏重新受到胡亥重用后对自己不利。
先说旧恨。赵高曾经因为犯法受蒙毅审理,蒙毅不畏强权,按照秦律,判赵高死刑;后來因为秦始皇的干预,赵高才侥幸躲过一劫。赵高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秦始皇沙丘病故,赵高政变成功,他要除掉蒙氏兄弟,首先是因为这一旧恨。
再说担心。赵高对蒙氏兄弟非常担心。赵高的担心有三个方面:
一是蒙毅审案秉公无私,赵高深感蒙毅可能不会像李斯那样俯首听命。
如果蒙毅“不为已”怎么办?因此,必须要除掉蒙氏兄弟。
二是蒙恬与扶苏的关系不一般。蒙恬是长城军团的统帅,扶苏是长城军团的监军,这段经历使蒙恬和扶苏结下了友谊。现在扶苏已被假诏书赐死了,但与扶苏关系交好的蒙恬还在,这使赵高极不放心。
三是蒙氏兄弟如果再次受到秦二世胡亥的重用,这对赵高不利。蒙毅、蒙恬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均为大秦帝国的重臣。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重臣。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胡亥只担心扶苏,他对蒙氏兄弟并沒有必除之的打算。胡亥的这种想法更坚定了赵高屠杀蒙氏兄弟的意念,也就说如果蒙氏兄弟活着,被重新重用的可能性很大(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史记·蒙恬列传》)。所以,赵高内心有着深深的隐忧。赵高的隐忧不是沒有道理的,以蒙氏在秦国的影响与功绩,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极大。
小人的“核武器”是诬陷。赵高“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想立你为太子,但是,蒙毅坚决反对,这是不忠。所以,应当除掉这个不忠之臣(不若诛之)。胡亥对蒙毅并无恶感,但是,在赵高不断的聒噪之下,他将祈祷山川归來的蒙毅囚禁在代地。
原來,秦始皇在平原津病重之后,立即派当时随行的重臣蒙毅去名山大川为自己祈祷,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消灾治病。蒙毅到名山大川的祈祷最后也沒有治愈秦始皇的病。直到秦始皇病死之时,蒙毅还在忙活,尚未归來。等到蒙毅任务完成回來交旨时,秦始皇早已撒手人寰。这时的胡亥听信了赵高的挑拨,囚禁了蒙毅。
此时的蒙氏兄弟,蒙恬被囚,蒙毅也被囚。赵高日夜毁谤蒙氏兄弟,一心想要杀掉他们。但是,赵高欲除蒙氏兄弟一事遇到了麻烦。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有人为蒙氏兄弟说情。这个说隋人是谁,我们暂且不表,以后再补叙。
最有分量的话是刚刚发生的活生生的历史事实。这位说情人对秦二世讲了赵国和齐国的亡国原因。赵国的亡国之君赵迁杀了李牧而重用他人,齐王田建杀了老臣而重用后胜。结果,都因为杀错了人、用错了人而亡国。胡亥对十几年前发生的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事非常清楚,这些话也最能打动胡亥。
蒙氏兄弟就是秦国的李牧,一旦杀了这样的忠臣良将,国家将会非常危险。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史记·蒙恬列传》)。杀忠臣而重用沒有节操的人,将会导致众叛亲离的局面。
胡亥能听得进去吗?
当然不能。
胡亥派使者到关押蒙毅的地方,逼迫蒙毅自杀(赐死)。
以什么理由呢?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先皇想立我为太子但是你反对。所以,你这是不忠。本來此事要牵连你的家族,但是,我不忍心,现在只赐你一人自裁,这够宽大的吧。
蒙毅回答,如果说我不了解先主的心意,我怎么能年纪轻轻就得到先皇的提拔赏识,一直到先皇仙逝都深受信用?只有您陪侍先皇,周游天下,可见您远胜其他公子,我怎么会怀疑太子的才能呢?先皇重用您是多年來的深思熟虑,我怎么敢进谏?不是我找借口躲避死罪,只是担心羞辱了先皇的名声。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秦穆公以不应得的罪名错判重臣百里奚,死后的谥号为“缪”(以其所举不得人,故加恶谥,缪者,妄也)。秦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上述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错误,遭到天下人的非议,声名狼藉。
但是,使者知道秦二世的意图是必杀蒙毅,所以根本听不进蒙毅的申诉,最终杀了蒙毅。
蒙毅被杀之后,其兄蒙恬能躲得过去吗?
肯定躲不过去!
秦二世叉以什么理由杀蒙恬呢?
两点:一是“君之过多矣”,二是“卿弟毅有大罪”。你自己的罪多得很,你弟弟又犯了大罪,诛连到你。
蒙恬像蒙毅一样,坚持为自己辩护。
他说,我们家族三代有功于秦。我统率三十万大军,即使现在我被关押,我的力量也足够发动一场叛乱。然而,我“自知必死而守于义,不敢辱先人之教”,我不能让我们蒙氏家族蒙受耻辱。
蒙恬又说,周成王即位之时年幼无知,他的叔叔周公旦背着成王接受群臣朝见,最终平定天下。等成王病危,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黄河,祈福说:国君年幼,由我当权执政,如有罪过,上天应惩罚我。周公旦把祷词写下來,收藏在档案馆里。当成王能亲理朝政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早就想作乱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会发生大事。成王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到了楚国。后來,成王在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了周公旦当年的祷告书。看着这些昔日的文件,他流着眼泪说:“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于是,杀了造谣的大臣,请周公旦回归。
我蒙氏宗族,世代沒有二心,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一定是乱臣叛逆、欺君罔上。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悔悟,最终身死国亡。我说这些,不是想逃避罪责,而是忠心规劝,希望陛下深思熟虑。
使者会听蒙恬的这番话吗?不会。使者说,我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來执法,不敢把你这些话传给皇上。
最终,蒙恬喟然长叹,我哪里得罪了上天,难道要我无罪而死吗?在使者的逼迫下,蒙恬服毒自杀。
蒙氏兄弟终于被赵高陷害而死。
沒有公开审理,沒有公平执法。制造这场冤案的人正在一步步摧毁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帝国大厦。
沙丘政变随着扶苏之死与蒙氏兄弟遇难获得了最终的成功。胡亥顺利地坐上秦国二世皇帝的宝座,李斯保住了他难以割舍的权力与地位,赵高不但飞黄腾达,做了九卿之一的高官郎中令,又借机杀了蒙氏兄弟,既报了前仇旧恨,又除掉了潜在的威胁者,稳固了自已的地位。显然,他们都从这次政变中获得了实际的利益。但是,他们是沙丘政变的真正受益者吗?谁又是沙丘政变的受害者呢?
第一,谁是沙丘政变的受益者?
历史的发展总是和那些企图掌握历史命运的人开着一个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沙丘政变的受益者当然是胡亥、赵高、李斯三人。胡亥意外地当上了秦二世,赵高初步掌控了大秦帝国的权力,李斯保持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但是,沙丘政变的三位受益者正在干的是一件埋葬大秦帝国的罪恶勾当,因此,沙丘政变的三位受益者都将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他们的悲剧命运正伴随着沙丘政变一步步展开。一场埋葬大秦帝国的政变最终必然会因大秦帝国的灭亡而使受益的政变集团变为大秦帝国的掘墓人和殉葬人。所以,胡亥、赵高、李斯只能是沙丘政变的暂时受益者。
沙丘政变真正的受益者是正蛰伏在楚地的刘邦。沙丘政变之后,昏庸无道的胡亥当上了秦二世,秦二世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大秦帝国的崩溃,导致了一场空前的社会大变动,为刘邦建国称帝提供了千载难得的历史机遇。当然,此时的刘邦并不知道自己将成为这个历史事件的真正受益人。此时的他还在大秦帝国泗水亭长的任上优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酒色生活。历史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浑然不知自己是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受益人。
沙丘政变另外的真正受益者是置身于民间的即将反秦的起义者,比如萧何、张良等。这时的萧何在大秦帝国的沛县任主管人事的主吏椽,与刘邦友善,经常资助他;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隐匿于下邳县正研读着兵书,行侠仗义;韩信还在过着他近似乞讨的寄食生活,被乡里小儿欺负着。这些蛰伏于危机四伏的大秦帝国中的民间草莽,都将因为沙丘政变而一个个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帝国----大汉帝国的轴心。
沙丘政变导致了大秦帝国的迅速崩溃,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末世乱局,这为刘邦等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舞台,成就了一批有才能而只缺少机会的人。
第二,谁是沙丘政变的受害者?
首先是扶苏,他是皇长子,是长城军团的监军,也是秦始皇临终前钦定的“秦二世”。但是,最终他却被迫自杀。最为悲哀的是扶苏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骗自杀,死得糊里糊涂。一位重大历史事件的受害者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6可悲!
其次是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他们因为沙丘政变而被胡亥、赵高、李斯囚禁、杀害,他们兄弟二人至死也不知自己被赐死的真正原因。蒙恬死时还说,我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么远的距离,中问难免会截断地脉,这可能就是我的罪过吧。
但是,扶苏、蒙恬、蒙毅并不是沙丘政变最大的受害者,沙丘政变最大的受害者是秦始皇。秦始皇在其三十六代秦国先君的基础之上,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秦始皇企图让他的帝国一世、二世乃至万世,传之千秋万代,但是,随着他的死去,他的意志得不到贯彻,他的遗体腐烂发臭,他钦定的接班人被杀,他创立的皇帝制度正在埋葬着他创立的帝国。所以,秦国三十六代国君的崛起之梦最终毁在了秦始皇的手中。但是,这位刚刚故去的沙丘政变的最大受害者连沙丘政变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是沙丘政变的最大受害者。可悲!
三十六代秦国国君六百年的奋斗,最终却毁在了成功兼并六国的秦始皇手上,成也赢政,败也赢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此,秦始皇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还是失败的一生呢?
如果从结束战国乱象建立大秦帝国的角度而言,秦始皇当然是胜利者。
从结束封建制创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帝国來看,秦始皇也是胜利者;因为他创立的帝国制度传承了两千多年,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才得以终结。这样看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可与孙中山相媲美,都是一个旧制度的终结者和一种新制度的创建者。但是,从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角度來看,秦始皇又是一个失败者。他追求长生却遭遇暴毙,他企望大秦帝国万世长存但却只存在了十五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他钦定的接班人被赐死,他的亲信赵高率先背叛他,他倚重的大臣李斯最终也成了大秦帝国的掘墓人,他宠爱的儿子胡亥杀死了他所有的儿子、女儿,不但国灭,而且家亡。
沙丘政变最终让胡亥当上了秦二世。当上秦二世的胡亥将怎样治理这么庞大的帝国呢?他能行吗?赵高的政治野心就此满足了吗?他会放下屠刀吗?他还会做出什么事來呢?
野心是一把屠刀。一个利欲熏心、野心不断膨胀的人,会时刻挥舞着屠刀向一个个阻拦他达到目的的对象砍去。哪怕这个对象本來无心去阻拦他,但只要他认为这是一个绊脚石,谁都不能逃脱。
赵高的野心随着他阴谋的顺利得逞而不断膨胀。因此在除掉扶苏之后,他又会把屠刀砍向谁呢?
胡亥做了皇帝,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让赵高畏惧的是,蒙恬手握重兵,宗室大臣窃有异议,这些都是他实现阴谋的巨大障碍。逼死扶苏,是他的第一步棋;
要彻底实现自己的目的,现在应该走第二步棋了。他虽然成功地策划并施行了政变,但他并沒有打算放下屠刀。
因为,赵高还要除掉两个人。那么,这两个人是谁?
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秦始皇生前颇受重用,屡建奇功,在朝中也权高位尊,因此是赵高平生最忌之人。
赵高为什么一定要在这场政变中除掉这两个人呢?
一是旧恨,二是担心。蒙毅审理并处罚过赵高,这是旧恨。那么,赵高担心什么呢?一是担心蒙毅不会听从自己;二是担心蒙恬与扶苏的关系;三是担心蒙氏重新受到胡亥重用后对自己不利。
先说旧恨。赵高曾经因为犯法受蒙毅审理,蒙毅不畏强权,按照秦律,判赵高死刑;后來因为秦始皇的干预,赵高才侥幸躲过一劫。赵高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秦始皇沙丘病故,赵高政变成功,他要除掉蒙氏兄弟,首先是因为这一旧恨。
再说担心。赵高对蒙氏兄弟非常担心。赵高的担心有三个方面:
一是蒙毅审案秉公无私,赵高深感蒙毅可能不会像李斯那样俯首听命。
如果蒙毅“不为已”怎么办?因此,必须要除掉蒙氏兄弟。
二是蒙恬与扶苏的关系不一般。蒙恬是长城军团的统帅,扶苏是长城军团的监军,这段经历使蒙恬和扶苏结下了友谊。现在扶苏已被假诏书赐死了,但与扶苏关系交好的蒙恬还在,这使赵高极不放心。
三是蒙氏兄弟如果再次受到秦二世胡亥的重用,这对赵高不利。蒙毅、蒙恬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均为大秦帝国的重臣。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国重臣。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胡亥只担心扶苏,他对蒙氏兄弟并沒有必除之的打算。胡亥的这种想法更坚定了赵高屠杀蒙氏兄弟的意念,也就说如果蒙氏兄弟活着,被重新重用的可能性很大(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史记·蒙恬列传》)。所以,赵高内心有着深深的隐忧。赵高的隐忧不是沒有道理的,以蒙氏在秦国的影响与功绩,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极大。
小人的“核武器”是诬陷。赵高“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赵高对胡亥说,先帝想立你为太子,但是,蒙毅坚决反对,这是不忠。所以,应当除掉这个不忠之臣(不若诛之)。胡亥对蒙毅并无恶感,但是,在赵高不断的聒噪之下,他将祈祷山川归來的蒙毅囚禁在代地。
原來,秦始皇在平原津病重之后,立即派当时随行的重臣蒙毅去名山大川为自己祈祷,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消灾治病。蒙毅到名山大川的祈祷最后也沒有治愈秦始皇的病。直到秦始皇病死之时,蒙毅还在忙活,尚未归來。等到蒙毅任务完成回來交旨时,秦始皇早已撒手人寰。这时的胡亥听信了赵高的挑拨,囚禁了蒙毅。
此时的蒙氏兄弟,蒙恬被囚,蒙毅也被囚。赵高日夜毁谤蒙氏兄弟,一心想要杀掉他们。但是,赵高欲除蒙氏兄弟一事遇到了麻烦。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有人为蒙氏兄弟说情。这个说隋人是谁,我们暂且不表,以后再补叙。
最有分量的话是刚刚发生的活生生的历史事实。这位说情人对秦二世讲了赵国和齐国的亡国原因。赵国的亡国之君赵迁杀了李牧而重用他人,齐王田建杀了老臣而重用后胜。结果,都因为杀错了人、用错了人而亡国。胡亥对十几年前发生的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事非常清楚,这些话也最能打动胡亥。
蒙氏兄弟就是秦国的李牧,一旦杀了这样的忠臣良将,国家将会非常危险。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史记·蒙恬列传》)。杀忠臣而重用沒有节操的人,将会导致众叛亲离的局面。
胡亥能听得进去吗?
当然不能。
胡亥派使者到关押蒙毅的地方,逼迫蒙毅自杀(赐死)。
以什么理由呢?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先皇想立我为太子但是你反对。所以,你这是不忠。本來此事要牵连你的家族,但是,我不忍心,现在只赐你一人自裁,这够宽大的吧。
蒙毅回答,如果说我不了解先主的心意,我怎么能年纪轻轻就得到先皇的提拔赏识,一直到先皇仙逝都深受信用?只有您陪侍先皇,周游天下,可见您远胜其他公子,我怎么会怀疑太子的才能呢?先皇重用您是多年來的深思熟虑,我怎么敢进谏?不是我找借口躲避死罪,只是担心羞辱了先皇的名声。秦穆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殉葬;秦穆公以不应得的罪名错判重臣百里奚,死后的谥号为“缪”(以其所举不得人,故加恶谥,缪者,妄也)。秦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上述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错误,遭到天下人的非议,声名狼藉。
但是,使者知道秦二世的意图是必杀蒙毅,所以根本听不进蒙毅的申诉,最终杀了蒙毅。
蒙毅被杀之后,其兄蒙恬能躲得过去吗?
肯定躲不过去!
秦二世叉以什么理由杀蒙恬呢?
两点:一是“君之过多矣”,二是“卿弟毅有大罪”。你自己的罪多得很,你弟弟又犯了大罪,诛连到你。
蒙恬像蒙毅一样,坚持为自己辩护。
他说,我们家族三代有功于秦。我统率三十万大军,即使现在我被关押,我的力量也足够发动一场叛乱。然而,我“自知必死而守于义,不敢辱先人之教”,我不能让我们蒙氏家族蒙受耻辱。
蒙恬又说,周成王即位之时年幼无知,他的叔叔周公旦背着成王接受群臣朝见,最终平定天下。等成王病危,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黄河,祈福说:国君年幼,由我当权执政,如有罪过,上天应惩罚我。周公旦把祷词写下來,收藏在档案馆里。当成王能亲理朝政时,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早就想作乱了,大王若不戒备,一定会发生大事。成王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到了楚国。后來,成王在档案馆审阅档案,发现了周公旦当年的祷告书。看着这些昔日的文件,他流着眼泪说:“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于是,杀了造谣的大臣,请周公旦回归。
我蒙氏宗族,世代沒有二心,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一定是乱臣叛逆、欺君罔上。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悔悟,最终身死国亡。我说这些,不是想逃避罪责,而是忠心规劝,希望陛下深思熟虑。
使者会听蒙恬的这番话吗?不会。使者说,我只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來执法,不敢把你这些话传给皇上。
最终,蒙恬喟然长叹,我哪里得罪了上天,难道要我无罪而死吗?在使者的逼迫下,蒙恬服毒自杀。
蒙氏兄弟终于被赵高陷害而死。
沒有公开审理,沒有公平执法。制造这场冤案的人正在一步步摧毁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帝国大厦。
沙丘政变随着扶苏之死与蒙氏兄弟遇难获得了最终的成功。胡亥顺利地坐上秦国二世皇帝的宝座,李斯保住了他难以割舍的权力与地位,赵高不但飞黄腾达,做了九卿之一的高官郎中令,又借机杀了蒙氏兄弟,既报了前仇旧恨,又除掉了潜在的威胁者,稳固了自已的地位。显然,他们都从这次政变中获得了实际的利益。但是,他们是沙丘政变的真正受益者吗?谁又是沙丘政变的受害者呢?
第一,谁是沙丘政变的受益者?
历史的发展总是和那些企图掌握历史命运的人开着一个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沙丘政变的受益者当然是胡亥、赵高、李斯三人。胡亥意外地当上了秦二世,赵高初步掌控了大秦帝国的权力,李斯保持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但是,沙丘政变的三位受益者正在干的是一件埋葬大秦帝国的罪恶勾当,因此,沙丘政变的三位受益者都将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他们的悲剧命运正伴随着沙丘政变一步步展开。一场埋葬大秦帝国的政变最终必然会因大秦帝国的灭亡而使受益的政变集团变为大秦帝国的掘墓人和殉葬人。所以,胡亥、赵高、李斯只能是沙丘政变的暂时受益者。
沙丘政变真正的受益者是正蛰伏在楚地的刘邦。沙丘政变之后,昏庸无道的胡亥当上了秦二世,秦二世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大秦帝国的崩溃,导致了一场空前的社会大变动,为刘邦建国称帝提供了千载难得的历史机遇。当然,此时的刘邦并不知道自己将成为这个历史事件的真正受益人。此时的他还在大秦帝国泗水亭长的任上优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酒色生活。历史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浑然不知自己是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受益人。
沙丘政变另外的真正受益者是置身于民间的即将反秦的起义者,比如萧何、张良等。这时的萧何在大秦帝国的沛县任主管人事的主吏椽,与刘邦友善,经常资助他;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隐匿于下邳县正研读着兵书,行侠仗义;韩信还在过着他近似乞讨的寄食生活,被乡里小儿欺负着。这些蛰伏于危机四伏的大秦帝国中的民间草莽,都将因为沙丘政变而一个个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帝国----大汉帝国的轴心。
沙丘政变导致了大秦帝国的迅速崩溃,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末世乱局,这为刘邦等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历史舞台,成就了一批有才能而只缺少机会的人。
第二,谁是沙丘政变的受害者?
首先是扶苏,他是皇长子,是长城军团的监军,也是秦始皇临终前钦定的“秦二世”。但是,最终他却被迫自杀。最为悲哀的是扶苏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骗自杀,死得糊里糊涂。一位重大历史事件的受害者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6可悲!
其次是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他们因为沙丘政变而被胡亥、赵高、李斯囚禁、杀害,他们兄弟二人至死也不知自己被赐死的真正原因。蒙恬死时还说,我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么远的距离,中问难免会截断地脉,这可能就是我的罪过吧。
但是,扶苏、蒙恬、蒙毅并不是沙丘政变最大的受害者,沙丘政变最大的受害者是秦始皇。秦始皇在其三十六代秦国先君的基础之上,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秦始皇企图让他的帝国一世、二世乃至万世,传之千秋万代,但是,随着他的死去,他的意志得不到贯彻,他的遗体腐烂发臭,他钦定的接班人被杀,他创立的皇帝制度正在埋葬着他创立的帝国。所以,秦国三十六代国君的崛起之梦最终毁在了秦始皇的手中。但是,这位刚刚故去的沙丘政变的最大受害者连沙丘政变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是沙丘政变的最大受害者。可悲!
三十六代秦国国君六百年的奋斗,最终却毁在了成功兼并六国的秦始皇手上,成也赢政,败也赢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此,秦始皇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还是失败的一生呢?
如果从结束战国乱象建立大秦帝国的角度而言,秦始皇当然是胜利者。
从结束封建制创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帝国來看,秦始皇也是胜利者;因为他创立的帝国制度传承了两千多年,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才得以终结。这样看來,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可与孙中山相媲美,都是一个旧制度的终结者和一种新制度的创建者。但是,从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角度來看,秦始皇又是一个失败者。他追求长生却遭遇暴毙,他企望大秦帝国万世长存但却只存在了十五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他钦定的接班人被赐死,他的亲信赵高率先背叛他,他倚重的大臣李斯最终也成了大秦帝国的掘墓人,他宠爱的儿子胡亥杀死了他所有的儿子、女儿,不但国灭,而且家亡。
沙丘政变最终让胡亥当上了秦二世。当上秦二世的胡亥将怎样治理这么庞大的帝国呢?他能行吗?赵高的政治野心就此满足了吗?他会放下屠刀吗?他还会做出什么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