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人类应该信仰什么(三)
现在我们可以听到很多这样的呼声:在与上帝相遇时,我们应该坚持更加成熟的心态。霍金教授在《科学与上帝的观念》一书中就有一段重要的论述:
“上帝并不是只顾着展示一己之见的主人,并不会因为人的目的而毁坏了他所建立的作为世界之基的自然秩序。所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宗教意识,都不会像一些原初的论调那样从物质层面上看待上帝的经历----我们应当将上帝放在价值秩序之中,将他看作是一种客观的要素……上帝是寻求正义的宇宙之神……是人类理智生活的律条。”
对霍金教授而言,上帝就是价值的总体,而这反过來又赐予了人们价值和理智,上帝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履迹,是生命本质的属性,是世界内核的自然显现。这正是对神性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解释。
在卡普兰教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社会科学家对上帝有着成熟的认知,他对上帝的论述非常深刻。对他來说,对上帝的信仰从本质上而言是对生命内在的价值的信仰。我们应该认识得到,尽管人的救赎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这个世界之中却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使我们得到救赎。卡普兰的信念以这样的诗句表现了出來:
上帝就是自然的生命,
上帝就是永恒,
它横跨于无底的空间,
穿梭于无尽的时光之流,
行动连接了这一切,
就像在思考中它们彼此相连。
上帝就是同一,
是天地星辰的根基,
正是我们这个星球小屋,
正是宇宙中显现的一切。
上帝是万物的统一,
万物依律而动,
依本性而相互作用。
上帝是那生命的秘密,
带着内在的冲动和目的,
让生命的物质也跟着燃烧。
上帝就是创造的火焰,
将无生命的物质,
提升到更高的存在王国。
用感觉之光照亮,
直到变成思想燃烧。
上帝就是信仰,
依靠它,我们战胜了,
孤独与无助,
失败和死亡的恐惧。
上帝就是希望,
就像是光明的利剑,
刺穿了黑暗的深渊,
祛除罪恶、失望与苦难。
上帝就是精神,
思索着人类激起的混乱,
打碎了恶的世界,
给生命注入,
朝向美丽新世界的开端。
我相信作为救赎,上帝在自然和人类天性的显现中,在天地人神的关系中,在数不清的情景之中显示自身。在那里,邪恶被清除,真善美获得胜利。上帝也存在于成长的痛苦,悲痛的萌生与消失,思辨的诱惑之中,存在于所有使人类与大地连成一片,朝着完美的神圣律法前行的过程之中。
§§§第五节 美国人所要塑造的上帝观
要想形成新的上帝观,需要我们自己真正的成长与成熟。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当我们已经意识到必须要放弃那些旧有的、孤立的观念时,或许也正是我们要形成新的上帝观----一个与美国的生活和习俗相一致的上帝观----的时候。怀特海和卡普兰----这些我们时代中最伟大、最深邃的思想家----都认为应该将上帝看做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要求我们人类相互协作,要求人类将自身看做是与上帝一道向着更美好世界迈进的合作者。
犹太教传统已经包含了这种思想,但只要人类社会还沒有迎來自由平等,人们就不可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是告诉你,你是别人的奴隶,他们怎么能够充满感情地将自己看做是上帝的子民呢?
在此,我做一个预言,唯有在我们所处的世纪,唯有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体验中,人类才会第一次感觉到作为上帝的独立伙伴的真正尊严。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普及、自由民主的社会诞生之前,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充满无助感并祈求相互依赖的历史----人们在贫困和疾病,残暴与独裁的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任凭摆布。
比如,15世纪的意大利农民,他们世代在一块土地上耕种,在同一个教堂中受洗,在蒙昧与无知中与穷苦和疾病抗争,只是依赖封建主的所谓恩赐才能过活----这样的农民永远不会具有美国人才具有的上帝观。
我说过,我们要塑造与现实生活相一致的上帝观,这样的时代已经到來。美国不同于欧洲,欧洲特别强调对一些传统势力的尊奉和依赖。对这些力量,人们只有唯唯诺诺,俯首帖耳。然而在美国,就像人类学家米德所言,强调的是自立自助,是新的一代怎样才能做得比父辈更好,是要成就更为光辉的人生伟业。但其中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困扰,我们的宗教仍然延续着欧洲的旧传统。
在与上帝的关系中,我们仍然会觉得无助、贫乏和虚弱,仍然对人们的无助和上帝的万能再三强调,仍然要求我们放弃自身的力量,以增加上帝的荣光----如果说这种宗教还能让许多的欧洲人满意的话,那么它再也不能满足日渐自信的美国人了。
之所以说美国人的宗教观念淡薄,原因很可能的是我们仍然坚持和当代生活相脱节的上帝观。美国人很少感到无助与依赖,但这种无助和依赖正是某些欧洲人和东方人的特性。我们怀有崭新的社会梦想,美国人感到在对自然的征服中还沒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文化很少具有对上天的惶恐感,它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发挥。而在这个人的创造力超越神性的年代,要宣扬那些屈从于一切的上帝观,显得愈发困难。
我们必须勇敢地宣称,每个文明都会产生自己的新的上帝观,而不是死守已经不合时宜的传统。欧洲太过于强调依赖传统、现状和上帝,而美国必须强调相互独立和相互依赖。不是经由无助的感觉,而是经由自信的感觉与上帝沟通;不是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在胜利的欢欣下去发现上帝;不是通过一种神秘的屈从,而是通过实际道德去实践,去寻找那种神性。
在现代心理学日趋成熟的年代,新的上帝观必须打破日常经验和神学教义之间在精神以及文化上的隔阂。过去,人们习惯于将上帝塑造成封建式帝王的形象。但在战后所建立起的民主社会中,封建帝王已经被彻底摧毁了,已经失去了其在历史中的位置。无论是基督教还是犹太教,只要它们愿意,都可以引导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來看待上帝,不是屈从,而是合作;不是主奴的关系,而是伙伴的关系。
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类永远也不可能获得全知全能的神性,我们才能真正地在心智上成熟。从我们的心中迸射出的光芒,就像是夜幕之中萤火虫的闪光。它们闪烁的亮光让我们能够在层层黑幕中看到许多峻拔的山峰,在通往这山峰的路途上,人类留下了点点足迹。
“上帝并不是只顾着展示一己之见的主人,并不会因为人的目的而毁坏了他所建立的作为世界之基的自然秩序。所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宗教意识,都不会像一些原初的论调那样从物质层面上看待上帝的经历----我们应当将上帝放在价值秩序之中,将他看作是一种客观的要素……上帝是寻求正义的宇宙之神……是人类理智生活的律条。”
对霍金教授而言,上帝就是价值的总体,而这反过來又赐予了人们价值和理智,上帝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履迹,是生命本质的属性,是世界内核的自然显现。这正是对神性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解释。
在卡普兰教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位伟大的社会科学家对上帝有着成熟的认知,他对上帝的论述非常深刻。对他來说,对上帝的信仰从本质上而言是对生命内在的价值的信仰。我们应该认识得到,尽管人的救赎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这个世界之中却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使我们得到救赎。卡普兰的信念以这样的诗句表现了出來:
上帝就是自然的生命,
上帝就是永恒,
它横跨于无底的空间,
穿梭于无尽的时光之流,
行动连接了这一切,
就像在思考中它们彼此相连。
上帝就是同一,
是天地星辰的根基,
正是我们这个星球小屋,
正是宇宙中显现的一切。
上帝是万物的统一,
万物依律而动,
依本性而相互作用。
上帝是那生命的秘密,
带着内在的冲动和目的,
让生命的物质也跟着燃烧。
上帝就是创造的火焰,
将无生命的物质,
提升到更高的存在王国。
用感觉之光照亮,
直到变成思想燃烧。
上帝就是信仰,
依靠它,我们战胜了,
孤独与无助,
失败和死亡的恐惧。
上帝就是希望,
就像是光明的利剑,
刺穿了黑暗的深渊,
祛除罪恶、失望与苦难。
上帝就是精神,
思索着人类激起的混乱,
打碎了恶的世界,
给生命注入,
朝向美丽新世界的开端。
我相信作为救赎,上帝在自然和人类天性的显现中,在天地人神的关系中,在数不清的情景之中显示自身。在那里,邪恶被清除,真善美获得胜利。上帝也存在于成长的痛苦,悲痛的萌生与消失,思辨的诱惑之中,存在于所有使人类与大地连成一片,朝着完美的神圣律法前行的过程之中。
§§§第五节 美国人所要塑造的上帝观
要想形成新的上帝观,需要我们自己真正的成长与成熟。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当我们已经意识到必须要放弃那些旧有的、孤立的观念时,或许也正是我们要形成新的上帝观----一个与美国的生活和习俗相一致的上帝观----的时候。怀特海和卡普兰----这些我们时代中最伟大、最深邃的思想家----都认为应该将上帝看做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要求我们人类相互协作,要求人类将自身看做是与上帝一道向着更美好世界迈进的合作者。
犹太教传统已经包含了这种思想,但只要人类社会还沒有迎來自由平等,人们就不可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如果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是告诉你,你是别人的奴隶,他们怎么能够充满感情地将自己看做是上帝的子民呢?
在此,我做一个预言,唯有在我们所处的世纪,唯有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体验中,人类才会第一次感觉到作为上帝的独立伙伴的真正尊严。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普及、自由民主的社会诞生之前,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充满无助感并祈求相互依赖的历史----人们在贫困和疾病,残暴与独裁的面前无能为力,只能任凭摆布。
比如,15世纪的意大利农民,他们世代在一块土地上耕种,在同一个教堂中受洗,在蒙昧与无知中与穷苦和疾病抗争,只是依赖封建主的所谓恩赐才能过活----这样的农民永远不会具有美国人才具有的上帝观。
我说过,我们要塑造与现实生活相一致的上帝观,这样的时代已经到來。美国不同于欧洲,欧洲特别强调对一些传统势力的尊奉和依赖。对这些力量,人们只有唯唯诺诺,俯首帖耳。然而在美国,就像人类学家米德所言,强调的是自立自助,是新的一代怎样才能做得比父辈更好,是要成就更为光辉的人生伟业。但其中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困扰,我们的宗教仍然延续着欧洲的旧传统。
在与上帝的关系中,我们仍然会觉得无助、贫乏和虚弱,仍然对人们的无助和上帝的万能再三强调,仍然要求我们放弃自身的力量,以增加上帝的荣光----如果说这种宗教还能让许多的欧洲人满意的话,那么它再也不能满足日渐自信的美国人了。
之所以说美国人的宗教观念淡薄,原因很可能的是我们仍然坚持和当代生活相脱节的上帝观。美国人很少感到无助与依赖,但这种无助和依赖正是某些欧洲人和东方人的特性。我们怀有崭新的社会梦想,美国人感到在对自然的征服中还沒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文化很少具有对上天的惶恐感,它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发挥。而在这个人的创造力超越神性的年代,要宣扬那些屈从于一切的上帝观,显得愈发困难。
我们必须勇敢地宣称,每个文明都会产生自己的新的上帝观,而不是死守已经不合时宜的传统。欧洲太过于强调依赖传统、现状和上帝,而美国必须强调相互独立和相互依赖。不是经由无助的感觉,而是经由自信的感觉与上帝沟通;不是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在胜利的欢欣下去发现上帝;不是通过一种神秘的屈从,而是通过实际道德去实践,去寻找那种神性。
在现代心理学日趋成熟的年代,新的上帝观必须打破日常经验和神学教义之间在精神以及文化上的隔阂。过去,人们习惯于将上帝塑造成封建式帝王的形象。但在战后所建立起的民主社会中,封建帝王已经被彻底摧毁了,已经失去了其在历史中的位置。无论是基督教还是犹太教,只要它们愿意,都可以引导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观念來看待上帝,不是屈从,而是合作;不是主奴的关系,而是伙伴的关系。
只要我们认识到,人类永远也不可能获得全知全能的神性,我们才能真正地在心智上成熟。从我们的心中迸射出的光芒,就像是夜幕之中萤火虫的闪光。它们闪烁的亮光让我们能够在层层黑幕中看到许多峻拔的山峰,在通往这山峰的路途上,人类留下了点点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