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重寻一颗宁静的心

正文 第一章 从内心深处解读人生哲学(二)

    §§§第四节 心理学对我们的帮助

    真诚是一个人进行忏悔的先决条件。在基督教徒进行忏悔之前,他必须审视自己的灵魂是否真诚,并在纸上写下他的罪过——犯罪或是失职。这样做,便可以了解到自己的道德状况。当然,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会在后文加以讨论。现在我们必须承认,要想深人考察人类的灵魂,个人的忏悔是极为有用的方法。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特别是在最近的数十年内,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借此可以对我们内心的骚乱不安得出很多新的洞见。弗洛伊德首创了这种方法,用它可以探究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这种心理动力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会导致人的神经质。但神经质是怎样产生的?在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对于这些问题,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可以很好地解释它们。

    尽管有很多心理学理论本身并没有涉及动机心理学或是对其充满了敌意,但动机心理学本身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临床治疗精神、身体和情感方面的疾病时,它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此,我不想对这种新兴的心理学治疗方法做过于详细的描述,我只想证明,在所有探索人类内在心理的方法中,这个方法最能揭示出人性内在的真正本质。

    精神分析学就像是一面明镜,它能帮助我们反观内在人格的分裂。它极其坦率和真实,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敢正视这面镜子。人们对精神分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精神分析的前提是“人性恶”,将人看做是具有罪恶情欲和低级欲望的高级动物。但客观地说,精神分析尽管让人难堪,却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本能的心理冲突,理解人最深沉的爱与恨。凭借精神分析学的成果,我们在理解人自身的本性时,就不再怀有病态的伤感。

    一旦我们认识到:每个人天生就具有无情和非道德的巨大心理力量时,就会在自我理解上迈开重要的第一步。人们带着伤感悲观的情绪来理解人类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这些心理能量,投入到美好事业中,这将是人类心灵史的重大胜利。只有此时,我们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有真实的言语和行动。

    当一个胖乎乎的婴儿躺在小床上,母亲用充满关爱的目光凝视着他时,他“咯咯”地笑着看自己的母亲。很多人认为这个婴儿具有人世间最纯洁的感情。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观点,便会形成这样的看法:这个小男孩是多么天真啊!他就像是来自天国的宠儿。

    有别于传统看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则认为,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有着难以估量的心理能量——他对母亲怀有强烈的占有欲,如果占有欲受到威胁,他就会产生极大的愤怒。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婴儿也会产生深深的害怕和不安,在产生舒适感的同时也会产生恐惧感。此外,他对父亲和兄弟姐妹也怀有矛盾的情感:他爱他们,但在爱的同时,也对他们怀有一定的恐惧和仇恨。

    如果现代心理学对小孩子的心理描述正确精准的话,那么当人们离开需要庇护的婴儿阶段,进入青少年和成人阶段后,我们又该如何去描述这种可怕的情结呢?很多人难以摆脱孩童时代蒙受过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在往后的生活中一蹶不振。有多少人在这场人生的苦斗中困惑迷茫、自暴自弃、自我伤害!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在增加,小孩子越来越专横无理,越来越多的人自相残杀……所有这些人都是精神世界中的流浪儿。

    我们首先必须给人类不安的灵魂做出全新的、更真诚的描述,才有希望进一步探索这个复杂的精神领域。只有现代心理学才能对人的心理世界有如此细致深刻的理解。只有在精神病学者的指导下,我们才能认真地注视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较为客观地描绘出人的心灵图像。

    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陷和潜力,学会探索自己失败、仇恨、恐慌的缘由。通过心理疗法,我们不再是自以为是的虚幻自我(或者是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塑造自己),我们将成为真正的自我,认识了解自身。我们不再像小孩子那样幼稚,去追求镜月水花般的事物。精神疗法引导着我们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学会坦然地接受失望、挫折,甚至死亡。

    §§§第五节 宗教赐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当然,我并不是说,只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以及他的后继者的方法才是达到心灵宁静的唯一方法。圣人、神秘主义者、诗人和哲学家,运用其他的方法也能让自己的达到安宁。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是极其荒谬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实上,生活是一次伟大的历险,要成功地进行这场历险,只运用心理学是远远不够的。

    像所有其他的科学一样,心理学并没有道德目标,它也不是生活的哲学。它的创立者也不希望它成为这样。它只是开启人生圣殿的一把钥匙,但并不是圣殿本身。我认为,心理学必须和宗教结合起来,只有这两座灯塔上的光芒聚合在一起,才能使个人和国家顺利地通过前方的危险航程。

    宗教其实是不斯积累起来的、脱俗的智慧和道德训令的集合,它是由一些所谓的先知在人类的早期创立的,经过历史的洗涤,逐渐地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宗教指导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使人们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人们能够在宗教生活中获得情感的动力,德行的操守,从而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的双重目标。

    宗教赐予了人类内在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理解到了个人生活目标在世界中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使“小我”服从“大我”,以期用众人的力量达到更伟大、更神圣的目标,这些都是其他科学所不能带给我们的。

    宗教智慧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宗教的最高境界,便是在宣扬一种崇高的理想。这种理想让我们懂得,为了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意义,我们必须活下去。如果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话,我们必须承认,要想让这些伟大的理想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宗教则必须依赖于人类在科学上的不断进步。

    §§§第六节 分裂与联合:新的人生观

    要想实现心灵上的伟大目标,宗教与心理学可以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人性的至善似乎永远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这正是心理学家揭示它的真正原因。只要人类内心是痛苦和忧郁的,他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恩赐。

    如今,通过弗兰茨·亚历山大、卡伦·霍尔奈、卡洛·蒙尼格的努力,弗洛伊德首创的动机心理学得到了发展。它能解释人们精神上的分裂,并对常见的愤世嫉俗和凶暴残忍提供较好的解释。这些有价值的思想应该为当代宗教所吸收,这样更有助于人类实现美好的人生目标。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的宗教教条却不能与时俱进,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明显:由于西方的宗教产生于科学时代之前,或者说产生于心理学诞生之前。我承认,在心理学诞生之前,很多圣人和宗教哲学家已经深人到了人们的内心深处,并探究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真知灼见。

    但是,在今天,心理实验室却得出了更多惊世骇俗的新看法,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和认识。在心理学风行的时代,如果宗教依然固守自己的传统价值而停滞不前,它就不可能恰当地帮助人们走向自我拯救之路。

    宗教的初衷无疑是想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但如果忽视或者贬低精神病学的创造性成果,那么很可能会失去一个很好的支持者。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发生的太多了。很长时间之内,宗教不是接受,而是拒绝新的真理,结果使得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都与宗教形成了鸿沟。

    神学家们常常会导致错误,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表述才是对上帝智慧最后的、不可更改的揭示。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布鲁诺形成了对自然法则的全新看法,但他的见解与那些一成不变的神学家们的看法不相符,因而遭到了神学家们的排斥和迫害。

    这种最新的和最有力的心理学方法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可以借此来观察人类心灵中那些极其复杂的动机。但现在有些宗教学家对此熟视无睹,这同样是危险的。它们承认,科学能够揭示神秘的天文现象和物质的结构,但在人的行为和道德领域,宗教却有着最终解释权,尽管这种最终解释权根植于过时的心理学。

    但是,明智些的宗教人士逐渐开始认识到,将曾经僵死的概念奉为永恒的真理,是极其荒谬的。他们认为,在人类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凡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力量都体现了上帝的意志和力量。心理学对人的行为和道德做出了新的诠释,这也是上帝智慧的最新言说。

    心理学对人的动机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见解,关于人的冲动、仇恨、喜爱和恐惧得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对于这些新见解和新发现,宗教都必须尽快地予以吸收。这样,才有助于人们回归心灵世界的宁静。既然心理学对人的心灵有着如此深刻的分析,那么宗教就应该借助心理学这种“显微镜”来对人性的做全新的观察,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不决。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作为心灵科学的心理学已经通过改变人的性格,而不是通过空洞的说教,成功地将许多扭曲的灵魂从内心的冲突和冷酷的本性中解救了出来。如果宗教继续坚持认为人的性格是不可改变的,并利用空洞的说教支撑自己的论点,这就很不应该了。

    在这样一个心态还不够开放的世界中,采取一种平和的信念汲取古老学说中可靠的、仍有生命力的部分,与当今科学中的新发现结合起来,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只要人们具有这样的平和信念,那么实现这种信念的方法也就近在眼前了。

    现在,先贤们创立的宗教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分析学。心理分析学不仅揭示了导致人们灵魂不安的隐秘症结,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宗教和心理学的联合势在必行,它们将作为一个整体去救助那些误人歧途的人们,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治疗其情感伤口,让宁静的仙露琼浆盛满心灵的酒杯。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地问道:“宗教和心理学能够联合在一起吗?”

    我们可以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明,说明两者是可以联合起来,并能够协调一致的。这个结论无非是鼓舞人心的,大部分人也不难理解这个论证。通过仔细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宗教和心理学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又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