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

正文 20 真人真事写《虎贲万岁》

    常德之战,我军以8000人敌日军6万人。最后我军只剩83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虎贲万岁》真实地记录了这次战役全部过程,57师的烈士英灵从此在现代文学史中传扬。

    父亲写小说,有个宗旨,那就是不写真人真事,他曾多次公开这一观点和主张。父亲在《写作生涯回忆》中说:“小说就是小说,何必去惹下文字以外的枝节。所以我取《金粉世家》的背景,完全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怎么能作为背景呢?再换个譬喻,乃是取的蜃楼海市。蜃楼海市是个幻影,略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虽然是幻影,但并不是海怪或神仙布下的疑阵,它是太阳摄取的真实城市山林的影子,而在海上反映出來。”明乎此,就知道父亲写的一百多部小说,都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对生活的综合概括,提炼升华。然而有三部是例外,那就是我在前文介绍过的,依据真人真事而加工的半真人真事的《巷战之夜》和《大江东去》。纯系真人真事的则是《虎贲万岁》(又名《武陵虎啸》)。父亲为什么要改变他一贯遵循的创作原则呢?这就有必要把它的创作背景作个介绍,以便读者有所了解。

    《虎贲万岁》除了个别的虚构人物外,基本上都是真人真事,这是父亲创作众多小说中的一个罕见的例外:而且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直接描写军事大会战,是一部战役小说,也是一部战史小说。

    1943年10月,日寇侵略军,分别由沙市、岳阳渡过长江和湘江,大举向湘西重镇常德进犯。当时驻常德守军,乃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该师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全师8000人,在日军6万余人四面包围中,背水一战,“以一敌八”,苦撑十余日,与敌人浴血巷战,争取了时间,得以使援军合围,日寇不得不窜回长江北岸。但是这十余日的苦撑,国土虽沒有沦陷,但是用鲜血和生命换來的,全师8000人仅有83人生还。这就是抗战后期有名的“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中,爱国将士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使父亲又感动又振奋,但是他并沒有想到以此來写一部军事抗战小说。他毕竟不懂得军事,又沒有上过战场,直接描写战事,怕是贻笑方家。不想常德之役数月后,那是1944年的一二月间,南温泉的茅草屋内突然來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身着灰棉布军衣,面孔黑黑的,完全是战士的模样,父亲忽见两位大兵不请自來,自然是愕然的,那年月人们见了兵自然要敬而远之的,更何况我们家从沒有这样的客人登门。等到通报姓名之后,知道他们是浴血死守常德的壮士,父亲肃然起敬,打发我到小镇上买包好一点的香烟。我一边“领命”匆匆而去,一边感到奇怪,因为我家那三间破草房,也不时有名人、要人“降尊纡贵”地光临,但是父亲总是很坦然地取出“狗屁”牌香烟自吸和待客,很少让哥哥和我特意到小镇上买烟,这两位兵如何能使父亲这样敬重,是少见的新鲜事。所以虽事隔几十年,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交谈中,他们说是师长余程万派來的,请父亲把常德会战写成小说,并且说,他们是后死者,有责任把那些壮烈事迹写下來,永垂青史。他们是武人,拿惯了枪杆,拿不了笔杆,请父亲來完成这个任务。父亲听了,一面感到荣幸,一面婉谢,他的答复是:“是的,7年來(那时是7年)还沒有整个描写战事的小说,这是文人的耻辱,对不起国家。我们实在也应该写一点,像常德这种战役,尤其该写。本來我也有这个意思,我们战役可以写的,有上海一战,宝山之役;津浦一战,台儿庄之役;晋北一战,平型关之役:桂南一战,昆仑关之役;湘中三次会战,长沙之役;最近湘西一战,就是常德之役了。这都是我们认为光荣的。尤其是昆仑关和常德,我们终于是把敌人赶跑了。可是我是个百分之百的书生,我又沒到过战场,我无法下笔,大而在战时的阵地进退,小而每个士兵的生活,我全不知道,我怎么能像写《八十一梦》,凭空幻想呢?”

    (《虎贲万岁》中《自序》)这两位客人却一定要父亲写,并且说可以充足地供给材料,在无可推辞的情况下,父亲只好答应从长计议,将來再说。

    两位客人中的甲先生,住在土桥,离南温泉只有6公里路,此后便常常到茅舍來和父亲聊天,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到了是年5月,甲先生又旧事重提,那时,父亲正担任重庆《新民报》经理,城居日多,乡居曰少,琐事又多,答说沒有时间写小说,仍然婉辞。但是甲先生极其诚恳地说:“我为57师阵亡将士请命,张先生不能拒绝。”说后,他就带了两大包袱材料送到我家,里面有地图、相片、日记、剪报册等三四十种材料,一一呈于父亲面前。于公于私,父亲都不能拒绝,只好答应先看材料,有功夫再写。这是关于《虎贲万岁》写作的第二次接洽。

    1944年11月,父亲己辞去重庆《新民报》经理一职,重新乡居,便抽暇看了一部分。那两位客人便轮流到我家和父亲闲聊,问父亲材料看得怎么样了,父亲说看是看了,有许多地方不懂。他们就问哪里不懂?一经父亲提出,他们便作详细的解释。往往一个问題,可以解释两个小时。他们口讲指画,不厌其烦,并且亲自在茅屋里表演作战的姿势,甚至哪天刮风,哪天下雨,炮是怎样响,子弹在夜里发什么光,都一一地详加叙述。父亲为他们的热忱所感动,更为57师阵亡将士的壮烈事迹所激励,决定不再推诿,一定写。

    父亲于1945年春季正式动笔写《虎贲万岁》。他根据油印品、地图、笔记、照片,边翻看,边动笔,有不大明白的地方,记下來,等甲乙两先生來了,问清楚了再写。甲乙两先生也就随时看原稿,不对的地方,随时加以指正,就是极小的细节描写也不放过。为了写这部书,父亲酝酿了一年多,书里沒有“想当然耳”之词,一切人的动作,物的描写都是有根据的,这样认真严肃的对待,父亲还怕有疏漏,特地在重庆市找了两位经历过这次战役的常德老百姓,來茅舍作了几次长时间的谈话。

    父亲在《虎贲万岁》的《自序》中说:

    我写小说,向來暴露多于颂杨,这部书却有个例外,暴露之处很少。常德之战,守军不能说毫无弱点,但我们知道,这8000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战死得只剩下83人,这是中日战争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57师烈士的英灵,流传下去,不再让下一代及后代人稍有不良的印象,所以改变了我的作风。

    他自己说得明白,这部书不是为哪个人写的,而是为阵亡的战士以及奋起抗日的中华儿女所写的,所以这部书从师长到伙夫全是真名实事,就连书中的罗曼斯也是真的。但其人健在,不肯露真姓名,因之,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时间是真时间,地点是真地点,是一部战史般的纪实性纯军事小说。《虎贲万岁》可能是我国小说近代史上最早描绘战役的小说。

    小说快要完稿时,余程万非常高兴,特地派人送來一笔相当丰厚的谢金,但是父亲说什么也不收,对來人说:我不是为余师长个人写书,而是要唤起更多人的抗日热情,况且写小说是我的职业,书出版了,自然有稿费,别的钱我是不能收的。僵持间,正好我从外面回來,客人一眼看见了我,便把那厚厚的一沓钱塞在我的衣袋里,说:“算是给弟弟妹妹买衣服的吧!”说毕,就要夺门而去。父亲抢先一步拦门而站,正色说:“话已经说明白了,你如果不把钱拿走,我不会让你走的!”客人见父亲真的“急了”,只好收回钱道谢而去。等客人走后,父亲对母亲说:“对不起了,我知道你需要日用钱,可是这个钱我不能要。”母亲回答说:“嫁你这么多年,还不知道你的脾气,要是收下这钱,恐怕你的胃气病又要犯了,谁让我是穷命呢!”听了母亲的话,父亲高兴得大笑起來。

    这部书到了1946年4月18日晚上,父亲写完了最后一页。从接触到酝酿,这本30万字的《虎贲万岁》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写完,而且在写到20章左右的时候,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所以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抗战胜利后,我们途经南京,余程万正驻守南京,他要请我们全家吃饭,也被父亲谢绝了,却接受了他一件礼物,一把从日俘中缴获的战刀。

    1946年,《虎贲万岁》单行本出版。关于此书还有一件趣闻,一位很漂亮的苏州小姐,看了《虎贲万岁》后,心仪余程万,托人介绍,认识了余程万,竟然做了余太太。上世纪50年代,余氏夫妇隐居香港,办了农场种菜养鸡,农场遭歹徒抢劫,在对射的枪战中,这位当年抗日的英雄师的师长,竟被歹徒击中而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