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世界冠军(一)
从1998 年到2008 年,我经历了10 多次中国体操队登榜仪式,也经历了很多队友拿了世界冠军之后,非常兴奋地表达:“我终于可以上墙了!”这是一种只有体操队的人才能引起共鸣的感情。因为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总有退役了、离开这支队伍的时候,但是世界冠军墙是不会消失的,只要它在,你的照片就在,你的笑脸就在,会帮你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而且不管你什么时候回來,看到这面墙上的自己,都会回忆起当时在这里的一切。
1998 年3 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通知----我要进黄玉斌教练组了!
这是一个太梦幻的事情,以至于我对那天的记忆都有了缺失----这样一个我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我却记不清是几号;那样一种兴奋、紧张、开心的心情我却无法描述……但是,我也有清醒的一面,就是知道自己进了这个组意味着什么----我终于有机会征战国际大赛了: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杨威來了!
说实话,在真正进入到黄导组之前,我从來沒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虽然我很多次都想在黄导面前展示一下自己,但是隐约间觉得,我并不是他喜欢的运动员类型。
在我心目当中,黄导的层次很高,他最喜欢的运动员类型应该是像1998 年3 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通知----我要进黄玉斌教练组了!
这是一个太梦幻的事情,以至于我对那天的记忆都有了缺失----这样一个我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我却记不清是几号;那样一种兴奋、紧张、开心的心情我却无法描述……
***那样的。他希望他带的队员的动作都像***、黄力平一样,动作难度又大又优美,节奏感很好,还很稳定;像我这种姿态算不上好看,动作难度也有限,而且还是有腿型问題的运动员,肯定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我一直认为他已经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运动员,带出了那么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肯定不愿意从基础、从细节抠我这样一个运动员。
而事实也印证了我的想法。我能够进入黄导组,确实算得上机缘巧合。最初是李小双在这件事情上下了很大力气:他作为一个过來人,知道运动员在黄导组意味着什么,而他退役之后,黄导组就剩下了黄旭、卢裕富、肖俊峰、范红斌,他们分别來自江苏、广东和河北,国家队里那么多湖北运动员,却沒有一个人在黄导组里,李小双觉得这样对湖北体操的发展不利,于是就极力跟黄导说,希望他的组里能进一个湖北运动员。黄导觉得李小双说得有理,毕竟湖北作为一个体操大省,也需要來自国家队更多的鼓励----当时,李小双只是希望黄导带一个湖北运动员,并沒有向黄导推荐我。所以,那个时候黄导看上的人其实不是我。
后來听李小双说,当时黄导准备从郑李辉和我中间选一个。那会儿虽然国家队的湖北运动员还挺多的,但是赵甡、赵喆、鲁佳他们几个在国家队已经好多年了,黄导觉得他们年纪比较大,沒有什么潜力可挖了,就开始观察郑李辉和我两个小队员。
经过观察,黄导决定要郑李辉----其实这个选择很正常,当时看來郑李辉的条件确实比我好,我们都是仙桃人,他比我大一点,但是这一路走过來他可比我顺多了。他从仙桃到湖北队都沒什么曲折,虽然有过一次从国家队回到省队的经历,但是后來还是在国家队站稳了脚跟。我们俩放在一起,大家都更看好他;郑李辉本人肯定也是希望能到黄导组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教练不放他,黄导也不可能从其他教练手里抢人,最后沒办法,只好选了我……这也算是我和黄导之间的缘分吧!
当时跟我一起进黄导组的还有邢傲伟,我们俩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又一起转组。
我记得正式进组的第二堂训练课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黄导让我们站成一排,我和邢傲伟两个新人,再加上黄旭、卢裕富、肖俊峰和范红斌,六个人站一起,听黄导训话:“你们进了我这个组,就要去争取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我们这个组就是世界冠军组……”黄导的话掷地有声,很有震撼力。我知道,这番话其实就是说给我和邢傲伟听的,因为那个时候其他四个人都已经是世界冠军了。我到现在都觉得,这次“新生教育”非常有必要,让我真正对竞争、对比赛有了认识,让我热血沸腾。
热情被激发了之后就该练真的了。
说到训练,我还真的有点儿担心。因为沒进黄导组之前就听说黄导训练很吓人,练得狠、练得多,说黄导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教练”,这种传闻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都在一个馆里训练,器械一样、时间也差不多,黄导也不多挑运动员,凭什么他组的队员成绩就好,而且是普遍都好呢?肯定是练得很魔鬼呗。不过,在战战兢兢地开始训练之后就发现,跟着黄导训练其实也沒有那么可怕。他虽然会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他最大的特点是练得很聪明----他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训练,尽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每个人最大程度的潜能。我踺子小翻技术不好、要领不对,但是我能力强,跟头不高但是吸得住翻得过來,黄导发现了我的这个特点也就不跟我计较技术的问題了,而是教我怎么结合自己的特点把动作完成。再比如他教我们做双杠的后屈两周挂臂,我们之前都会后团两周挂臂,他就教我们说,你们把腿伸直了,团身就变成屈体了。他说得就那么简单,我们自己一想好像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然后很快就练成了。他就是这样,突破思维,敢想敢练,别人一个月才能脱保的动作,我们半个月就脱保了,而且技术还很稳定。
黄导有他训练的原则,有的动作他坚决要尝试,比如双杠上的挂臂后屈两周挂,就要求我们所有人都会做,再比如单杠的中穿接马尔凯洛夫,他告诫我,你杨威基本功再差也要拿下!我当时都快练崩溃了。
但是有些难度他绝对不碰,比如单杠的后直1080 度旋下,别看这一个难度很大动作,价值很高,但是他认为如果一个运动员一整套动作都很完整,就因为一个高难度的下法失败了,得不偿失,所以他就告诫我们不要碰这类动作。
在黄导的悉心教导下,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1998 年年初,在我进入到黄导组之前,我正在海绵坑里练后直两周,当时我自由体操沒练什么有难度的动作,可能也就会个团身720 度旋,还不是很稳定;但是跟黄导练了不到10 个月,年底曼谷亚运会的时候,我自由体操的开场串就是直体720 度旋了。这中间的差别大家可以想象,从后直两周到直体360 度旋再到直体720 度旋;很多运动员每跨过一个阶段都不止一年,而我完成了连续的跨越用了还不到一年,可谓是进步神速。从全运会冠军到亚运会冠军再到世界冠军,一年一个台阶,扎实的技术让我沒有成为一颗流星,而是成为了一颗恒星。
除了技术上的提高,我在精神上的变化也很多。
黄导在训练中总是把我们逼到绝处,让我们尽量做到完美。他总是会非常严厉地问我:“你为什么分腿,你知道一分腿0.1 分就沒了吗?
你知道这0.1 分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0.1 分就能决定金牌是谁的吗?”每当听见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就会让自己更投入,注意每一个训练细节,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承担的已经是一个国家的体操梦想了。
在黄导组很光荣,确实有一种“有特权”的感觉。偶尔也会想起当年黄导组运动员进來我就得躲一边儿,而现在我也是这个馆里最牛的运动员了,别人看见我都得躲,也挺自豪的。其实想想,所谓的“特权”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罢了,在训练和生活中,我们唯一比别人特别的就是,我们是一线队员,要备战重要比赛,所以要特别保障,比如泡个脚、按个摩什么的,可以优先。我们其实还是仗着黄导“撑腰”,比如我们练完了要去放松治疗,黄导就会对其他人说:“你们其他人还不让开,黄旭、杨威來了……”随着荣誉而來的,就是压力。
在我的记忆中,从1998 年到2008 年,整整10 年,我几乎沒有什么时间不是处在高压之下的。开班会的时候,黄导就会要求我们,无论什么事情,我们组的人都要首先做到,如果我们组的人做不到,那也就不用去要求其他组的人了。而对外征战,我在乎的也只有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其他的比赛从來都不会专门准备。
1998 年年底,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赛,曼谷亚运会。
那次亚运会对我们來说是很有压力的比赛,我和邢傲伟自不必说,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心情很难控制;而黄旭他们虽然已经拿了世界冠军,但是综合性运动会他们也是第一次参加。在我们紧张的时候,黄导心里是非常有数的,他知道以当时中国体操男队的实力,拿下冠军和绝大多数金牌是沒有任何问題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为了锻炼我们在未來比赛中的战斗力,他还是沒有帮我们减压,反而给了更多的高压,让我们精神上变得更加紧张。
那次比赛黄导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双杠打杠,必须在30秒种内完成。当时泰国很热,体操馆里的温度有40 多度,水一抹上去很快就干了,很难打杠。当时我们这一批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对打杠的要求很高,杠子打不好就很紧张,一抓不稳杠子就飞了,在双杠上飞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被甩到什么地方去,以什么样的姿势落在地上。当时我们这些人里张津京双杠最好、抓杠最稳,但是他一上去也飞了,我们都很害怕。所以黄导严格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打杠,顺利完成动作。
这其实就是黄导在教我们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題。那会儿我们都是新人,在我们想象中拿亚运会冠军很难,但是也不知道究竟怎么个难法、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題。黄导就会把我们那些模糊的难度变成具体的问題,比如你的双杠可能会飞出去三个,那你怎么办?单杠连续出现失误又该怎么办……他经历得多,知道场上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让我们在出场之前就准备好。当所有状况都有了准备的时候,错误就自然变少了,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可以从容解决。所以,这次亚运会其实他是在教我们怎么准备大型比赛,怎么从细节出发掌控整场,为我们这批人驰骋体操赛场10 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个曼谷亚运会,有三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就是之前说的双杠特别滑,在大家训练、赛台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黄导帮我们克服心理恐惧。他说:“其实杠子打得好不好,大多数都是心理作用,比赛大多数时候杠子都不可能打得完美,如果你自己觉得打得不好,那出一点小问題你也会慌神,变成大失误;但是如果你从心理上对打杠的要求就不高,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即使碰到了困难,告诉自己沒问題,也就沒问題了。”听了黄导的,我们果真在双杠比赛中沒有什么重大失误。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参加综合性运动会真好!因为综合性运动会都会有很多赞助商嘛,那次亚运会就发了很多装备。我记得当时发了照相机,每个人还配发十卷胶卷,我们在亚运村里沒事儿就互相照相。后來才知道,综合性运动会的运动员村什么都是免费的,比如食堂里的蛋筒冰激凌就是免费的,之前我们还不敢相信,专门跑过去问是真是假……
对了,“大款”黄旭还带了一台小型摄像机去,在村里自拍:“我们现在在亚运村里,这里是我们的驻地……”再有就是那次我们的成绩特别好。除了团体之外,黄旭拿了全能冠军,邢傲伟、***、张津京分别拿到了鞍马、双杠、单杠的金牌,而我也摘得了自由体操桂冠,同时全能也获得了亚军,队里从上到下都很高兴。我记得从曼谷回來之后,我们在自己的小食堂里庆功,那是我看到过的领导们最高兴的一次:张导、高导都特别高兴,就是因为我们这批运动员很争气,就这么一批小将第一次比赛能比得那么好,领导们身经百战,应该也看到了我们的未來,都非常开心。那次我们真是放开了,醉得一塌糊涂,啤酒、洋酒、白酒,什么都有,大家一通狂喝。
经过了亚运会的历练,我和我的队友们更加融入了“黄玉斌组”这样一种氛围,而我也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要参加世锦赛了。
其实进入到黄导组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未來要承担很多大赛任务,那些类似于“中美罗对抗赛”之类的小比赛就都沒有了,一年到头都在准备或者参加大赛。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逐渐感觉到我要真正代表国家比赛了,而且是世锦赛,那种感觉跟1997 年进世锦赛大名单完全是两回事儿----我已经从一个知道自己进了名单也不能参加比赛的青涩的小男孩儿,成长为坚定地相信自己要在国际赛场上耀武扬威的男儿!
1998 年3 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通知----我要进黄玉斌教练组了!
这是一个太梦幻的事情,以至于我对那天的记忆都有了缺失----这样一个我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我却记不清是几号;那样一种兴奋、紧张、开心的心情我却无法描述……但是,我也有清醒的一面,就是知道自己进了这个组意味着什么----我终于有机会征战国际大赛了: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杨威來了!
说实话,在真正进入到黄导组之前,我从來沒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虽然我很多次都想在黄导面前展示一下自己,但是隐约间觉得,我并不是他喜欢的运动员类型。
在我心目当中,黄导的层次很高,他最喜欢的运动员类型应该是像1998 年3 月初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自己都难以相信的通知----我要进黄玉斌教练组了!
这是一个太梦幻的事情,以至于我对那天的记忆都有了缺失----这样一个我应该铭记一生的日子我却记不清是几号;那样一种兴奋、紧张、开心的心情我却无法描述……
***那样的。他希望他带的队员的动作都像***、黄力平一样,动作难度又大又优美,节奏感很好,还很稳定;像我这种姿态算不上好看,动作难度也有限,而且还是有腿型问題的运动员,肯定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我一直认为他已经培养出了那么多优秀运动员,带出了那么多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肯定不愿意从基础、从细节抠我这样一个运动员。
而事实也印证了我的想法。我能够进入黄导组,确实算得上机缘巧合。最初是李小双在这件事情上下了很大力气:他作为一个过來人,知道运动员在黄导组意味着什么,而他退役之后,黄导组就剩下了黄旭、卢裕富、肖俊峰、范红斌,他们分别來自江苏、广东和河北,国家队里那么多湖北运动员,却沒有一个人在黄导组里,李小双觉得这样对湖北体操的发展不利,于是就极力跟黄导说,希望他的组里能进一个湖北运动员。黄导觉得李小双说得有理,毕竟湖北作为一个体操大省,也需要來自国家队更多的鼓励----当时,李小双只是希望黄导带一个湖北运动员,并沒有向黄导推荐我。所以,那个时候黄导看上的人其实不是我。
后來听李小双说,当时黄导准备从郑李辉和我中间选一个。那会儿虽然国家队的湖北运动员还挺多的,但是赵甡、赵喆、鲁佳他们几个在国家队已经好多年了,黄导觉得他们年纪比较大,沒有什么潜力可挖了,就开始观察郑李辉和我两个小队员。
经过观察,黄导决定要郑李辉----其实这个选择很正常,当时看來郑李辉的条件确实比我好,我们都是仙桃人,他比我大一点,但是这一路走过來他可比我顺多了。他从仙桃到湖北队都沒什么曲折,虽然有过一次从国家队回到省队的经历,但是后來还是在国家队站稳了脚跟。我们俩放在一起,大家都更看好他;郑李辉本人肯定也是希望能到黄导组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教练不放他,黄导也不可能从其他教练手里抢人,最后沒办法,只好选了我……这也算是我和黄导之间的缘分吧!
当时跟我一起进黄导组的还有邢傲伟,我们俩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又一起转组。
我记得正式进组的第二堂训练课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黄导让我们站成一排,我和邢傲伟两个新人,再加上黄旭、卢裕富、肖俊峰和范红斌,六个人站一起,听黄导训话:“你们进了我这个组,就要去争取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我们这个组就是世界冠军组……”黄导的话掷地有声,很有震撼力。我知道,这番话其实就是说给我和邢傲伟听的,因为那个时候其他四个人都已经是世界冠军了。我到现在都觉得,这次“新生教育”非常有必要,让我真正对竞争、对比赛有了认识,让我热血沸腾。
热情被激发了之后就该练真的了。
说到训练,我还真的有点儿担心。因为沒进黄导组之前就听说黄导训练很吓人,练得狠、练得多,说黄导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教练”,这种传闻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都在一个馆里训练,器械一样、时间也差不多,黄导也不多挑运动员,凭什么他组的队员成绩就好,而且是普遍都好呢?肯定是练得很魔鬼呗。不过,在战战兢兢地开始训练之后就发现,跟着黄导训练其实也沒有那么可怕。他虽然会对我们高标准严要求,但是他最大的特点是练得很聪明----他会针对每个人的特点训练,尽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每个人最大程度的潜能。我踺子小翻技术不好、要领不对,但是我能力强,跟头不高但是吸得住翻得过來,黄导发现了我的这个特点也就不跟我计较技术的问題了,而是教我怎么结合自己的特点把动作完成。再比如他教我们做双杠的后屈两周挂臂,我们之前都会后团两周挂臂,他就教我们说,你们把腿伸直了,团身就变成屈体了。他说得就那么简单,我们自己一想好像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然后很快就练成了。他就是这样,突破思维,敢想敢练,别人一个月才能脱保的动作,我们半个月就脱保了,而且技术还很稳定。
黄导有他训练的原则,有的动作他坚决要尝试,比如双杠上的挂臂后屈两周挂,就要求我们所有人都会做,再比如单杠的中穿接马尔凯洛夫,他告诫我,你杨威基本功再差也要拿下!我当时都快练崩溃了。
但是有些难度他绝对不碰,比如单杠的后直1080 度旋下,别看这一个难度很大动作,价值很高,但是他认为如果一个运动员一整套动作都很完整,就因为一个高难度的下法失败了,得不偿失,所以他就告诫我们不要碰这类动作。
在黄导的悉心教导下,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1998 年年初,在我进入到黄导组之前,我正在海绵坑里练后直两周,当时我自由体操沒练什么有难度的动作,可能也就会个团身720 度旋,还不是很稳定;但是跟黄导练了不到10 个月,年底曼谷亚运会的时候,我自由体操的开场串就是直体720 度旋了。这中间的差别大家可以想象,从后直两周到直体360 度旋再到直体720 度旋;很多运动员每跨过一个阶段都不止一年,而我完成了连续的跨越用了还不到一年,可谓是进步神速。从全运会冠军到亚运会冠军再到世界冠军,一年一个台阶,扎实的技术让我沒有成为一颗流星,而是成为了一颗恒星。
除了技术上的提高,我在精神上的变化也很多。
黄导在训练中总是把我们逼到绝处,让我们尽量做到完美。他总是会非常严厉地问我:“你为什么分腿,你知道一分腿0.1 分就沒了吗?
你知道这0.1 分意味着什么吗?你知道0.1 分就能决定金牌是谁的吗?”每当听见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就会让自己更投入,注意每一个训练细节,因为我知道,我现在承担的已经是一个国家的体操梦想了。
在黄导组很光荣,确实有一种“有特权”的感觉。偶尔也会想起当年黄导组运动员进來我就得躲一边儿,而现在我也是这个馆里最牛的运动员了,别人看见我都得躲,也挺自豪的。其实想想,所谓的“特权”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优势罢了,在训练和生活中,我们唯一比别人特别的就是,我们是一线队员,要备战重要比赛,所以要特别保障,比如泡个脚、按个摩什么的,可以优先。我们其实还是仗着黄导“撑腰”,比如我们练完了要去放松治疗,黄导就会对其他人说:“你们其他人还不让开,黄旭、杨威來了……”随着荣誉而來的,就是压力。
在我的记忆中,从1998 年到2008 年,整整10 年,我几乎沒有什么时间不是处在高压之下的。开班会的时候,黄导就会要求我们,无论什么事情,我们组的人都要首先做到,如果我们组的人做不到,那也就不用去要求其他组的人了。而对外征战,我在乎的也只有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其他的比赛从來都不会专门准备。
1998 年年底,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赛,曼谷亚运会。
那次亚运会对我们來说是很有压力的比赛,我和邢傲伟自不必说,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心情很难控制;而黄旭他们虽然已经拿了世界冠军,但是综合性运动会他们也是第一次参加。在我们紧张的时候,黄导心里是非常有数的,他知道以当时中国体操男队的实力,拿下冠军和绝大多数金牌是沒有任何问題的。但是,即便是这样,为了锻炼我们在未來比赛中的战斗力,他还是沒有帮我们减压,反而给了更多的高压,让我们精神上变得更加紧张。
那次比赛黄导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双杠打杠,必须在30秒种内完成。当时泰国很热,体操馆里的温度有40 多度,水一抹上去很快就干了,很难打杠。当时我们这一批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对打杠的要求很高,杠子打不好就很紧张,一抓不稳杠子就飞了,在双杠上飞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被甩到什么地方去,以什么样的姿势落在地上。当时我们这些人里张津京双杠最好、抓杠最稳,但是他一上去也飞了,我们都很害怕。所以黄导严格要求我们必须迅速打杠,顺利完成动作。
这其实就是黄导在教我们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題。那会儿我们都是新人,在我们想象中拿亚运会冠军很难,但是也不知道究竟怎么个难法、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題。黄导就会把我们那些模糊的难度变成具体的问題,比如你的双杠可能会飞出去三个,那你怎么办?单杠连续出现失误又该怎么办……他经历得多,知道场上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让我们在出场之前就准备好。当所有状况都有了准备的时候,错误就自然变少了,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可以从容解决。所以,这次亚运会其实他是在教我们怎么准备大型比赛,怎么从细节出发掌控整场,为我们这批人驰骋体操赛场10 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个曼谷亚运会,有三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
一个就是之前说的双杠特别滑,在大家训练、赛台飞得乱七八糟的时候,黄导帮我们克服心理恐惧。他说:“其实杠子打得好不好,大多数都是心理作用,比赛大多数时候杠子都不可能打得完美,如果你自己觉得打得不好,那出一点小问題你也会慌神,变成大失误;但是如果你从心理上对打杠的要求就不高,觉得差不多就行了,即使碰到了困难,告诉自己沒问題,也就沒问題了。”听了黄导的,我们果真在双杠比赛中沒有什么重大失误。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参加综合性运动会真好!因为综合性运动会都会有很多赞助商嘛,那次亚运会就发了很多装备。我记得当时发了照相机,每个人还配发十卷胶卷,我们在亚运村里沒事儿就互相照相。后來才知道,综合性运动会的运动员村什么都是免费的,比如食堂里的蛋筒冰激凌就是免费的,之前我们还不敢相信,专门跑过去问是真是假……
对了,“大款”黄旭还带了一台小型摄像机去,在村里自拍:“我们现在在亚运村里,这里是我们的驻地……”再有就是那次我们的成绩特别好。除了团体之外,黄旭拿了全能冠军,邢傲伟、***、张津京分别拿到了鞍马、双杠、单杠的金牌,而我也摘得了自由体操桂冠,同时全能也获得了亚军,队里从上到下都很高兴。我记得从曼谷回來之后,我们在自己的小食堂里庆功,那是我看到过的领导们最高兴的一次:张导、高导都特别高兴,就是因为我们这批运动员很争气,就这么一批小将第一次比赛能比得那么好,领导们身经百战,应该也看到了我们的未來,都非常开心。那次我们真是放开了,醉得一塌糊涂,啤酒、洋酒、白酒,什么都有,大家一通狂喝。
经过了亚运会的历练,我和我的队友们更加融入了“黄玉斌组”这样一种氛围,而我也更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要参加世锦赛了。
其实进入到黄导组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未來要承担很多大赛任务,那些类似于“中美罗对抗赛”之类的小比赛就都沒有了,一年到头都在准备或者参加大赛。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我逐渐感觉到我要真正代表国家比赛了,而且是世锦赛,那种感觉跟1997 年进世锦赛大名单完全是两回事儿----我已经从一个知道自己进了名单也不能参加比赛的青涩的小男孩儿,成长为坚定地相信自己要在国际赛场上耀武扬威的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