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正文 第六章 武帝平叛 (五)

    25.一错再错:汉武帝平叛 兵不血刃

    淮南厉王刘长在汉文帝的纵容下,盲目自大,踏上谋反之路,最终被汉文帝轻松除掉。刘长有四个儿子,幼子刘良早夭,次子刘勃也是命短。武帝即位之后,只剩长子淮南王刘安、三子衡阳王刘赐。为报杀父之仇,淮南王刘安踏上谋反之路,成为刘长后人中的第一个失败者;那么,刘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会步其父、其兄的覆辙,让这个家族一错再错吗?

    【私心重野心小】

    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刘赐被封为庐江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昊国使者來到庐江,庐江王刘赐不愿响应叛乱,但是,他仍派人与闽越频频联络。

    庐江王刘赐的封地邻近闽越,他屡次遣使臣与闽越结交,引起朝廷关注,不久,刘赐被北迁为衡山王。

    衡山王刘赐和淮南王刘安虽是亲兄弟,但二人关系并不融洽;双方都抱怨对方失礼,互不往來。

    一开始,衡山王刘赐并沒有卷入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但是,毕竟是亲兄弟,衡山王对淮南王的动静挺关心,刘赐很早就发现大哥刘安想谋反。他沒有向汉武帝举报,而是暗中提防,唯恐大哥刘安顺势吞并了他的衡山国。

    刘赐守着衡山国这“一亩三分地”,坐井观天、患得患失。但是,一个突发事件打破了平静。

    元光六年(前129),衡山王刘赐进京朝见汉武帝。他手下有一个叫卫庆的谒者(负责收发传达)懂方术,卫庆就想上书武帝,入朝侍奉,奔一个好前程。投靠皇帝显然比跟个诸侯王更风光,更容易发达。衡山王刘赐知道卫庆准备改换门廷,勃然大怒,判卫庆死罪,严刑拷打。卫庆认罪。但是,衡山国主管民事的内史(二千石)不同意刘赐对卫庆的指控。

    刘赐十分恼怒:杀个奴才都要被横加阻拦,我毕竟是一方诸侯,太伤自尊了。

    于是刘赐派人向汉武帝上书,先把内史告上朝廷。而内史义正辞严,说,刘赐诬陷卫庆。

    卫庆事件暴露出衡山王刘赐在君臣关系上处理不当。我这里讲的君臣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衡山王和卫庆之间的君臣关系,一是衡山王和汉武帝之间的君臣关系。

    汉武帝和刘赐是君臣关系。卫庆如果确有方术,刘赐即便一百个不愿意,也应忍痛割爱,将卫庆奉送喜欢方术的汉武帝;何况卫庆只是一个小小的谒者,能取代他的人多如牛毛,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卫庆事件,也证实了刘赐的目光短浅。

    汉武帝如何处理刘赐的官司呢?他将这桩案子和另一桩案子并案处理了。因为卫庆事件暴露出武帝的不良嗜好,如果就案断案,难免让人说闲话。所以汉武帝利用另一桩案子,“借力打力”,处罚衡山王刘赐。

    原來,在衡山王控告衡山国内史之时,另有人控告衡山主两桩罪:一是抢夺民田,二是毁坏百姓坟地,开辟为自家田地。这两桩罪其实是一回事:非法扩张私人占地。

    有人建议逮捕衡山王,汉武帝摇头。他沒收了衡山王任命官吏的权利----二百石以上官棒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政府任命。

    汉代开国以來,诸侯国的国相、太傅均由朝廷任命,二千石以上的高官都由诸侯王任命,更不用说二百石的低级官员了,诸侯王权限极大;吴楚七国之乱后,诸侯国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改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是,二百石以上低级官员的任命,诸侯王还能做主。

    借衡山主非法占地一案,汉武帝收回了刘赐任免二百石以上官员的权利,对衡山王和内史的是非恩怨则不予处理。

    汉武帝这招有点黑色幽默:你不是容不得人吗?成全你,叫你无人可容。你不是喜欢找下人较劲吗?行,二百石的以上的你不用找了,跟二百石以下的去说事吧。

    衡山王被完全架空,过去是自己人不听自己的话,现在弄得身边沒有自己人了。

    【家不和乱天下】

    衡山王刘赐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接受惩罚,改邪归正;二是我行我素,变本加厉。一向明哲保身的刘赐会怎么选择呢?

    衡山王以此恚,与奚慈、张广昌谋,求能为兵法、侯星气者,日夜从(song,怂)容王,密谋反事。

    刘赐选择谋反!刘赐对汉武帝沒收他的官吏任免权十分恼怒,极力寻找两种人:一是能够带兵打仗的,二是懂得星象占卜的,日日夜夜和他们谋划于密室。

    汉文帝前元八年(前172),淮南厉王刘长叛乱。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刘长长子淮南王刘安叛乱。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刘长三子衡阳王刘赐叛乱。

    幼年丧亲,成年谋逆。刘氏皇族八子刘长这一脉似乎受到命运的诅咒,陷入一种可怕的怪圈。

    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衡山王刘赐还沒有來得及叛乱,他的家中出了两大丑闻:

    一是,衡山王的太子刘爽派了他的亲信白赢进京上书汉武帝,状告他的弟弟刘孝制造战车、弓箭,准备谋反,还告他弟弟和父亲的侍女通奸。

    二是,衡山王刘赐状告太子刘爽不孝。

    哥哥状告弟弟谋反、**,这岂不是天大之事?紧接着父亲状告儿子不孝,也是有违纲常。但是,白赢还沒有來得及将上书交给汉武帝,就因为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被逮捕了。

    衡山王刘赐的叛乱还未成型,怎么就后院起火,突然爆发一连串不测之事呢?

    事情缘于衡山王刘赐上书“废长立幼”,即要求废太子刘爽,立刘爽的弟弟刘孝为太子。

    “废长立幼”一向是君王大忌,即使有充分的理由,也很难得到大臣、民众的认同。衡山王刘赐凭什么废掉太子呢?

    这件复杂的家庭纠纷涉及四个女人和三人男人。这四个女人分别是衡山王的王后乘舒、两个嫔妃(徐姬、厥姬)和一个女儿刘无采;三个男人是衡山王刘赐和他的嫡长子刘爽,嫡次子刘孝。

    王后乘舒和两个殡妃都为衡山王刘赐生了孩子:王后乘舒为刘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嫡长子刘爽是太子,嫡次子刘孝,小女儿刘无采。

    两个为他生育的嫔妃,一是徐姬(徐來)为刘赐生了四个儿女,二是厥姬为刘赐生了两个儿子。

    太子刘爽嫡系出生,名正言顺。为何却如此不肖,引得腹背受敌,最终为父王抛弃?

    受人挑拨。

    太子刘爽的母亲王后乘舒短命,乘舒死后,徐來被立为王后;为衡山王生了两个儿子的厥姬也很受刘赐宠幸。徐來和厥姬之间本來就相互妒忌,厥姬沒有抢到王后之位,就挑拨徐來和太子的关系。她告诉太子:徐來指使脾女用巫蛊之术杀害了太子的母亲乘舒。

    太子因此对徐來恨之入骨,总想找机会羞辱她。

    不久,王后徐來的哥哥到衡山国來,太子刘爽和他一块儿喝酒。在酒宴上,受厥姬挑拨,愤怒的太子刺伤了徐來的哥哥。太子是酒后乱性,王后徐來不好发作,只能记恨于心。此后,徐來经常在刘赐面前诋毁太子。太子在家中树了第一个敌人。

    兄妹结怨。

    太子刘爽一母同胞的妹妹刘无采刁蛮任性。出嫁不久,被休回家。刘无采可无所谓,反而和奴仆通奸,和初來乍到的客人通奸。亲妹行如此不伦之事,为兄岂有脸面?刘爽多次教训妹妹无采,无采恼羞成怒,竟宣布和哥哥断绝兄妹之情。这样,妹妹刘无采成了太子在家中树的第二个敌人。

    徐來结盟。

    王后徐來得知兄妹失和,伺机讨好刘无采。刘无采和他的二哥刘孝,从小失去母亲,生活上多依附王后徐來。徐來摆出一副慈母姿态,将刘孝、刘无采拉到自己一边,结成反太子联盟。

    联合诬告。

    嫡次子刘孝是太子刘爽的天敌。刘爽的存在,刘孝无法成为太子;只有扳倒亲哥哥,刘孝才有可能成为太子。

    出于不同的目的,王后徐來、弟弟刘孝、妹妹刘无采三个人联合诋毁太子刘爽。

    衡山受骗。

    衡山王刘赐在王后徐來、嫡次子刘孝和女儿刘无采三人轮番舆论围攻之下,很快表现出明确的倾向性:厌恶太子。

    于是,衡山王刘赐多次重打太子,造成衡山王和太子之间严重对立。

    我们再來看一下这出家庭悲剧中的诸角色。

    嫔妃厥姬最阴险。她是太子刘爽一切不幸的导火索;她想用挑拨徐來与太子关系的办法报复徐來,她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但是,随着事态的全面失控,最终导致衡山国灭亡,卷入这一事件中所有的人全部被杀。史书沒有记载厥姬的最后结果。但是,刘赐是谋反罪,依汉律,谋反是夷三族罪,厥姬作为主犯妃嫔,难逃一死。

    太子刘爽最糊涂。他毫无政治头脑,首先被厥姬利用,成为厥姬报复王后徐來的武器;既而和王后徐來闹翻,招致一场又一场磨难。刘爽教育妹妹本是善意,但是,焦大也说过,大观园里,除了石狮子,有几个人是干净的?淫乱的无采是无法挽救的,刘爽和妹妹反目,也是不明智。

    刘无采最愚蠢。如此放荡,怎么可能不被休?回家后,又把徐來当亲人,视亲哥哥为仇人,是非不分,肆意妄为,成为徐來的害人工具。

    王后徐來最凶狠。她是这场家庭大乱的祸根。她拉拢刘孝、刘无采,陷害刘爽,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一旦太子刘爽被逼得铤而走险,整个衡山国遭遇毁灭,衡山王因谋反而自杀,她这个王后还能有好下场吗?

    刘赐不能理顺父子关系,听任徐來挑拨,导致父子反目,自毁其家。和他的大哥如出一辙,刘赐的家庭关系乱七八糟,妄图谋反,岂非天方夜谭?

    灾难只露出了冰山一角。就在衡山王家庭日益不和之际,又接连发生了四件事,令本來就深陷泥沼的衡山王家庭雪上加霜,不可收拾。

    第一,保姆受害。

    元朔四年(前125),有人伤害了衡山王刘赐的保姆。衡山王多次重责太子刘爽,因此,怀疑太子刘爽报复保姆,就把太子又重打一顿。

    这样,衡山王刘赐和太子刘爽的关系就越來越僵。

    第二,刘赐卧病。

    不久,刘赐病倒,太子刘爽说自己有病,不能去侍奉衡山王。王后、刘孝、刘无采三个人趁机对刘赐说:太子实际上沒病,他听说大王病了,还满脸喜色。刘赐勃然大怒,决心废掉太子刘爽,立次子刘孝为太子。

    第三,加害刘孝。

    王后徐來得知衡山王决心废掉太子刘爽后,就想借此机会连嫡次子刘孝一块儿废掉,这样,自己的儿子就可以立为太子了。

    徐來有一个侍女,善于跳舞,衡山王刘赐很宠爱她。徐來想让这个侍女和刘孝私通,以便将刘爽、刘孝兄弟同时废掉,立自己的儿子刘广为太子。

    第四,封堵徐來。

    太子刘爽得知徐來的阴谋,便想堵住她的嘴。

    有一天,徐來正在饮酒,太子刘爽借敬酒之机,坐在徐來的大腿上,要和他同寝。徐來大怒,立即向衡山王告太子非礼。

    保姆遇害是意外,刘赐卧床是误会。但是,各怀鬼胎的一家人抓住这些大做文章,众人推墙,家岂能不倒?

    加害刘孝是徐來私心的大暴露。在中国历史上,用女人挑拨父子关系,徐來是第一人。后继者不乏其人。东汉末年,王允用貂蝉离间吕布和董卓,算是一次经典回放。

    刘爽这一滥招,至为卑鄙,也极具风险,刘爽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太子,能力、道德双双低下,刘爽的末日即将到來。

    衡山王立即召來刘爽,准备捆起來重打一顿。

    太子知道衡山王久存废长立幼之念,自己又出了这档子丑事,干脆摊牌。于是,他对父亲说:刘孝和父王的侍女通奸,妹妹无采和奴仆通奸。父王多多保重,我要上书天子了。他扔下刘赐在宝座上发呆,跑掉了。

    衡山王见事态严重,赶快派人阻止太子刘爽,沒有人能够拦得住。于是,衡山王亲自驾车去追,总算将太子追回來了。追回來的太子刘爽更是大放厥词,衡山王只好把太子囚禁起來,以免他把谋反一事抖搂出去。

    刘孝很快得到衡山王的信任。衡山王让刘孝佩带着衡山王的王印,号称“将军”,住在王宫外的府第中,还给了他很多钱招揽宾客。

    刘孝府上的宾客私下里都知道淮南王、衡山王打算叛乱,纷纷怂恿衡山王造反。

    于是,衡山王派刘孝府上的两个宾客救赫(《汉书》作“枚赫”)、陈喜制造战车和弓箭,刻了天子的玉玺、将军的大印。衡山王到处访求壮士,屡屡称引吴楚七国叛乱时的计划。但是,衡山王的胃口沒有淮南王那么大,他不敢夺取皇帝宝座,只是担心淮南王起事后,近水楼台,首先吞并自己。他期望淮南王向西进兵,自己则乘机占领江淮。

    【破镜圆赴黄泉】

    元朔五年(前124)秋,衡山王入朝见天子。经过淮南国时,淮南王和弟弟刘赐促膝长谈,消除了两兄弟多年的隔阂,并约定共同谋反。(元朔五年秋,衡山王当朝,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郑,约束反具。)

    是什么让这对反目的兄弟重归于好?也许,他们谈起了父亲刘长,谈到了他的死,他们孤独的童年,这一支皇室血脉的延续……上一辈那对相残的兄弟,成为这对“老死不相往來”的兄弟复合的基石,此情此景着实让人感动。而当这一切直指“谋逆”这条绝路,又让人悲从中來、唏嘘不已。

    元朔六年(前123),衡山王上书汉武帝,要求废太子刘爽,立次子刘孝为太子。刘爽赶紧派人进京告刘孝,衡山王听说太子刘爽派白赢进京上书,担心他讲出自己的谋反之事,赶快向汉武帝上书,告发太子刘爽大逆不道。

    这才有了我们前面所讲的衡山王刘赐家中两桩大案:哥哥告弟弟,父亲告儿子。

    汉武帝把这个案子交给邻近衡山国的沛郡郡守审理。

    元狩元年(前122)冬,沛郡在刘孝家里抓获谋反要犯陈喜。陈喜的被捕不仅让刘孝成为窝藏犯,而且,另有两件大事让刘孝揪心:

    一,陈喜可能供出衡山王刘赐谋反。

    陈喜经常和衡山王刘赐商议谋反一事,刘孝非常担心陈喜被捕后,供出刘赐。

    二,太子派人进京告状可能供出衡山王谋反。

    刘孝考虑再三,决定率先自首,告发陈喜等人参与谋反。汉法规定:能够坦白并揭发他人者可免罪。此时,刘孝已经不再顾及父王,一心只想自保。

    这样,衡山王的谋反案和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案一样,尚未起动就被重要参与者告发;告发淮南王的是要犯伍被,告发衡山王的是要犯刘孝。

    最终,衡山王刘赐自杀;刘孝检举自首且检举他人,免除他的谋反罪,但是,刘孝和父王的侍女私通,处死;王后徐來用巫蛊手法害死前王后乘舒,处死;太子刘爽犯不孝罪,处死;参与衡山王谋反者一律灭族;撤消衡山国,改立衡山郡。

    至此,淮南厉王刘长的两个儿子刘安、刘赐因谋反罪自杀,刘长这一支皇室血脉基本断绝。

    刘赐为什么会走上一错再错的谋反之路呢?

    首先,自保。刘赐沒有大哥刘安那样的政治野心,他开始只想自保,以免被大哥刘安起兵时所吞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赐的野心也在膨胀,他想趁刘安起兵后占有江淮之地;兄弟二人握手言欢后,刘赐由自保踏上了谋反之路。

    其次,不满。刘赐谋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卫庆事件,汉武帝对他的惩罚让他由不满走向叛乱。

    但是,无论是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大环境,还是刘赐本人的政治才干,加上刘赐家庭中的内乱,都不可能让刘赐叛乱成功。刘赐的失败是必然的。

    再有,复仇。和他的哥哥刘安一样,刘赐并未忘记父亲刘长的惨死,兄弟复合,血浓于水,决意谋反复仇。

    关于刘邦八子刘长一支,几代人的皇家恩怨终于落下帷幕。

    汉武帝兵不血刃,平定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的叛乱。武帝时期诸侯割据势力大大削弱,再也不可能形成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的局面。

    同时,汉武帝广揽人才,使武帝一朝呈现人才济济的鼎盛局面。在汉武帝众多的人才之中,有一个人特别抢眼,他第一次写给汉武帝的求职信,就“高自称誉”,把自己大大夸奖了一番,在数以千计的求职人中脱颖而出。此人是谁?有何能耐四两拨千斤?

    请看:另类奇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