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武帝新政(四)
11.田窦交恶:权力更迭日 干戈必起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终于可以自由行使意志。但是,他曾经任命过的窦婴和田蚡,同为外戚能臣,命运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赋闲在家,一个官居丞相,为什么他们命运迥异?曾经同壕战友,如今一处江湖一居庙堂,情转凉薄难免,又为何竟至势不两立?
【患难见真情】
建元二年(前139),窦太后只手遮天,彻底粉碎建元新政。豪气冲天的少年天子遭此重创,何去何从?汉武帝此时的选择,是以沉默应对疯狂。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争一日之高低。今日太后的不可一世,源于巨大的政治资本,武帝无可企及。而未來呢?一个历经文景武三朝的垂垂老妪,能有多少时日?相反,年仅17岁的汉武帝,未來则意味着无限可能。武帝有足够的时间。
等待决非蹉跎,汉武帝秘密着手未來规划。建元五年(前136),窦太后生命进人倒计时,汉武帝开始设立五经博士。“五经”,即《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文帝时期,设《尚书》《诗经》为官学,立博士。汉景帝再设《春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增加《周易》《仪礼》,合为五经。每经都设博士,合称为五经博士。当时,五经并非儒家版权所有,五经博士也无关中央人事变革;但五经与儒学血肉相融,汉武帝此举实为“独尊儒术”打底。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谢世。汉武帝终于可以大施拳脚。首先,他惩办窦太后治丧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罪名是治丧不力。太后亲命之人,怎么会治丧不力?世易时移,不言而喻。
汉武帝随后任命武安侯田蚡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太大夫。检阅武帝新一套班子,发现少了一个人----窦婴。建元二年(前139),窦婴与田蚡同时从决策层被驱逐出局。为什么如今田蚡依旧在,窦婴不见影呢?
答案很简单。外戚能臣,背后永远站着一个巨大的家族。朝中人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共赢。朝中人不在了,你的家族背景就是“尾大不掉”,危险。窦婴事件只是武帝时代的第一案例。再往后,卫皇后和大将军卫青,姐弟二人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窦太后一去世,窦婴政治生命即刻宣告结束。
同为外戚,窦婴年老失势,田蚡少年得志。这对旧日战友,重新排序,令人唏嘘。然而,窦婴处江湖之远,田蚡居庙堂之高,本该形同陌路,为何结下冤仇?
我们前面分析过窦婴的性格:使气任性。“气”,就是义气,豪侠之气。英雄暮年,窦婴逞气而奋不顾身,皆因一介武夫灌夫而起。
窦婴推崇春秋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散财养士,门客三千。而门客的生存方式,一般是充分考察各路豪杰情况,挑选其中最有权势者做主人,在他家吃喝穿用,给他出谋划策。窦婴贵幸之时,门客趋之若鹜;一旦下课回家,门客也作鸟兽散。世态炎凉,窦婴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唯独灌夫,一如既往,日日探望窦婴。一个是赋闲的丞相,一个是落职的将军,惺惺相惜,同病相怜。那么,灌夫为何不识时务,如此看好窦婴呢?在灌夫眼里,过气的窦婴依然头顶两大光环:第一,外戚。第二,诸侯。本來,窦婴年长,灌夫年幼,中间横着巨大的代沟;然而,心灵契合拉近了年龄差距。二人相见恨晚,结下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那么,窦婴的这位患难知己灌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灌夫本來姓张,他的父亲叫张孟。张孟曾做刘邦骑兵司令灌婴的门客,深得主人青睐。于是,张孟就冒了灌婴的姓,改名灌孟。平叛吴楚七国之乱,灌孟和灌夫是沙场父子兵。父亲灌孟不服老,哪里危险就往哪儿冲,最后血染疆场。汉代法律规定,父子同时参军,一人战死,另一人准许护送灵枢回家。灌孟死了,灌夫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奔丧,但是,灌夫遗传了老父的牛脾气,不取吴王刘濞人头,就不是灌孟的儿子!
他带领十几个家奴,征召了几十位壮士,直奔吴国大营。刚走出军门,几十个壮士腿软了,除了两个不怕死的,其余仓皇四散,转眼不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灌夫振臂一挥,十几个家奴冲锋陷阵,直闯吴军大营。无奈寡不敌众,家奴们几乎全部阵亡,只剩一位壮士,掩护灌夫撤回。灌夫身受十几处重伤,危在旦夕;幸好军中常备上好刀枪药,灌夫趁年轻,捡回一条命。
灌夫一下子成了军中英雄,倍受追捧。
出了名的灌夫,立即引起朝廷关注,被任命为中郎将。从古至今都有这样一种人,只能打仗不能做官。灌夫自制力差,做了几天中郎将,就因违规被免职了。这是景帝年间。
武帝继位,起用灌夫为淮阳(今河南淮阳)太守。淮阳是当时交通枢纽,需要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镇守。灌夫果然不辱使命,武帝更器重他的一往无前。建元元年(前140),汉武帝想让灌夫轻松轻松,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做太仆。太仆就是皇帝车队的队长。景帝朝的卫绾,也是从司机当上了丞相。皇帝这是有意栽培灌夫,偏偏灌夫粗枝大叶,哪里领会圣上这番美意?
灌夫不怕厮杀肉搏,就怕沒事干,闲得心慌。灌夫喝酒,不醉无归。太仆任上第二年,灌夫酒后跟人打了一大架。挑战对象是谁呢?窦太后的娘家兄弟,窦甫。两人本來相处很好,喝高以后,就开始耍酒风,推推搡搡。灌夫可是从吴军大营闯出來的孤胆英雄,逮着窦甫狠捶一顿。
这就闯下大祸,打了窦太后的娘家兄弟,而且还是窦太后的警卫队队长,长乐宫卫尉。太后能饶你?于是,汉武帝就把他紧急调到燕国去做国相。灌夫还是不争气,再次犯法撤职。武帝彻底失望,免去灌夫官职。
灌夫有个怪癖:好欺强,却不凌弱。见了比自己位高的人,不但不以礼相待,还屡屡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他们。对那些比自己位低的人,反倒谦卑客气。
灌夫专找有权有势的人开刀,而且尽挑众目睽睽之时摆阵。这种做派,匪夷所思;仔细一想,不就是贪图一个不慕权贵的虚名吗?
【冤仇步步积】
我们來看看这对忘年交,窦婴使气任性,灌夫有勇无谋;还都有坏毛病:一个好耍大牌,一个贪杯闹事。一老一少两顽童。但窦婴和灌夫越走越近,最终惹出一桩大麻烦,导致一连串悲剧发生。
什么麻烦具有如此杀伤力?
灌夫的姐姐去世了,服丧期间,他去拜见当时的丞相田蚡。田蚡看见灌夫穿着丧服,就说了一句戏言:本來想和你一块儿去魏其侯(窦婴)家喝酒的。多不巧,你还在服丧呢,只好作罢。汉代礼法规定,穿着丧服是不能喝酒的。其实,田蚡并沒有真打算去拜访失势的魏其侯。但是,灌夫误以为这是结交田丞相的大好机会,应声而答:将军既然愿意去拜访窦婴,我怎么敢以丧服在身而推辞呢?我们明天一早就去窦婴家吧。田蚡一听,哭笑不得。随口一句人情话,灌夫却捡了个针头当棒褪----当真,只好敷衍应承下來。
灌夫喜不自胜,十万火急告诉了魏其侯窦婴。听说田蚡要來,窦婴也大喜过望。连夜打扫房间,夜半即置办酒菜,天蒙蒙亮,一切准备就绪,就水米不打牙在那儿等着。从五更到中午,窦婴越等心越凉。连声问灌夫,丞相是不是忘了?灌夫脸上挂不住,立马去请。
田蚡居然还在睡大觉!慢腾腾地起了床,田蚡说,昨夜宿醉,把你们的事儿忘了,既然你來了,咱们就去吧。一路上晃晃悠悠,根本不当回事。灌夫心里就窝了火。家宴开始,灌夫再也忍不住了,趁着酒性,对田蚡冷嘲热讽。窦婴害怕灌夫喝高了,又要痛打田蚡;赶紧给他扶了出去,回來反复赔礼。还好,田蚡酩酊大醉,尽兴而归。
看來,窦婴和灌夫这两顽童并不天真,他们兴师动众地宴请田蚡,为了什么?无非两点:东山再起;结交新贵。但是,窦婴有可能东山再起吗?前面说过,窦太后死了,窦婴的政治生涯就走到了尽头。田蚡能把窦婴放在眼里吗?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老头,当年丞相之位还是我让给你的。所以窦婴这场家宴,很不明智。怎么说你也是外戚能臣,德高望重,这时候应该端端架子,尊重的前提是自重。真正的君子不会让你屈尊,猖狂的小人更不在乎你的屈尊。
田蚡嗅到了窦婴巴结的气味,动起了歪脑筋。不久,田蛤找了个门客,大驾魏其侯窦婴家中。窦婴以为田丞相惦记自己了,谁知是惦记他的地!“城南索地”,要窦婴把长安城南的一块地拱手相送。窦婴齿冷心寒,我已经老不中用了,这不是趁火打劫吗?灌夫更是气势汹汹,指名道姓,大骂田蚡。这位门客受人之托,不想仗势欺人,回去汇报田蚡:窦婴半截身子都进土了,您晚几年,想要什么不行啊?田蚡也不缺地,摆摆手,这件事算过去了。可纸包不住火,不久,真相大白,田蚡和窦婴、灌夫结下了怨仇。
整件事情,田蚡固然可恶,窦婴也该反省。一开始,窦婴就不该对这种得志小人抱有幻想。既结交权贵,必有所付出。一块田就舍不得了?
田蚡自然会想,你窦婴的儿子杀人犯法,不是我田蚡出手相救,能活到今天?多少人争着抢着巴结我!要你的地是给你机会,怎么反落得怨声载道?
【图穷匕首见】
窦婴家宴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脚;田蚡索田目中无人,结果讨了个沒趣。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终至步步积怨。那么,飞扬跋扈的田蚡如何捞回脸面?窦婴、灌夫又作何打算?
田蚡一肚子恶气,一定要收拾窦婴和灌夫。拿谁开刀呢?他一口咬住灌夫的死穴----家族背景,大做文章!
灌氏家族一向为非作歹,在家乡颍阴堪称一霸,百姓恨之入骨,坊间有民谣曰:颍水清清,灌氏安宁。颍水浑浊,灌氏灭族。(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灭族。)民谣反应民声,往往一语成谶。东汉末年,董卓中计前往都城受禅,路上车裂轮,马折辔,童子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意为“董卓不得生”。果然,董氏被诛。
蓬头稚子的有口无心,是否又将应验在灌夫的身上。
灌夫出身豪强,这正是他的软肋。除恶打害是汉廷一以贯之的政策,武帝时期更是重用大批酷吏,不断掀起严打高潮。
所以,田蚡扳倒灌夫,就从他的家族下手。元光四年(前131)春,田蚡收集材料,在汉武帝面前大揭灌夫家丑。按照律法,这类案件根本不必上报皇帝,丞相自己看着办就行了。为什么田蚡如此谨慎,一定要请示汉武帝呢?
田蚡杀机已起。灌夫是死是活,全在田蚡一念之间。但是,他最终目的是要撼动窦婴,这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此举正是恭敬在前,麻痹其中,慢慢引皇帝进入他构陷窦、灌的棋局。何况,恃强凌弱,田蚡不得不考虑舆论的压力。要想杀人不见血,就得假他人之手。借谁的手呢?只有借汉武帝的手!
汉武帝答复,这是丞相份内的事,你自己全权处理。圣旨在握,田蚡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灌夫是什么人?一闻到火星就狂轰滥炸的“炮子筒”!他四处扬言,只要田蚡敢下手,就将他的重大把柄公之于世。田蚡点了灌夫的死穴,灌夫又握着田蚡把柄,两人水火不容了。
田蚡的把柄又是什么?原來,武帝继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进京,和田蚡过从甚密。太尉田蚡年纪轻,资历浅,正是广结人脉的时候。一次,田蚡握着淮南王的手告诉他,您是高皇帝刘邦的孙子,万一当今皇上有什么变故,算來算去只有您最适合做接班人。“交浅言深”这是待人接物的大忌,田蚡一忽儿给灌夫、窦婴开空头支票,一忽儿又喂淮南王刘安迷魂汤;可见他为人轻狂。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恰恰淮南王是有篡位野心的,被田蚡拍得身心愉悦,立即赏他大批金银财宝。这事大不大?汉景帝也说过,千秋之后,传位梁王。景帝是戏言,田蚡是奉承,都当不得真。可是,皇帝说得,大臣如何说得?而且是背地里私自讨论,前提还是当朝少年天子遭遇不测?况且,田蚡拿了人家的手软,事情一旦抖露出來,怎么能推得干净?这就是谋反罪!所以,灌夫握在手里的是田蚡的“刑令牌”。
田蚡不敢动了,灌夫无非是鱼肉乡里,自己可是谋反罪啊!
于是两人达成默契,就这么制衡着,拉锯着,你别收拾我,我也不揭发你。但是对于田蚡來说,谋杀计划才刚刚启动。如果说,之前欲置灌夫于死地,田蚡是逞一时之气,现在除掉灌夫,就是事关生死、势在必行了。田蚡位高权重,绝不允许有人掌握足以毁灭他的隐私。
田蚡和灌夫的一时默契,只是表象;残酷的厮杀一触即发。那么,这场厮杀究竟何时开始?决战双方谁胜谁负?窦婴又会受到哪些牵连呢?
请看:窦婴之死。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终于可以自由行使意志。但是,他曾经任命过的窦婴和田蚡,同为外戚能臣,命运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赋闲在家,一个官居丞相,为什么他们命运迥异?曾经同壕战友,如今一处江湖一居庙堂,情转凉薄难免,又为何竟至势不两立?
【患难见真情】
建元二年(前139),窦太后只手遮天,彻底粉碎建元新政。豪气冲天的少年天子遭此重创,何去何从?汉武帝此时的选择,是以沉默应对疯狂。风物长宜放眼量,不争一日之高低。今日太后的不可一世,源于巨大的政治资本,武帝无可企及。而未來呢?一个历经文景武三朝的垂垂老妪,能有多少时日?相反,年仅17岁的汉武帝,未來则意味着无限可能。武帝有足够的时间。
等待决非蹉跎,汉武帝秘密着手未來规划。建元五年(前136),窦太后生命进人倒计时,汉武帝开始设立五经博士。“五经”,即《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文帝时期,设《尚书》《诗经》为官学,立博士。汉景帝再设《春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增加《周易》《仪礼》,合为五经。每经都设博士,合称为五经博士。当时,五经并非儒家版权所有,五经博士也无关中央人事变革;但五经与儒学血肉相融,汉武帝此举实为“独尊儒术”打底。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谢世。汉武帝终于可以大施拳脚。首先,他惩办窦太后治丧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罪名是治丧不力。太后亲命之人,怎么会治丧不力?世易时移,不言而喻。
汉武帝随后任命武安侯田蚡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太大夫。检阅武帝新一套班子,发现少了一个人----窦婴。建元二年(前139),窦婴与田蚡同时从决策层被驱逐出局。为什么如今田蚡依旧在,窦婴不见影呢?
答案很简单。外戚能臣,背后永远站着一个巨大的家族。朝中人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共赢。朝中人不在了,你的家族背景就是“尾大不掉”,危险。窦婴事件只是武帝时代的第一案例。再往后,卫皇后和大将军卫青,姐弟二人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窦太后一去世,窦婴政治生命即刻宣告结束。
同为外戚,窦婴年老失势,田蚡少年得志。这对旧日战友,重新排序,令人唏嘘。然而,窦婴处江湖之远,田蚡居庙堂之高,本该形同陌路,为何结下冤仇?
我们前面分析过窦婴的性格:使气任性。“气”,就是义气,豪侠之气。英雄暮年,窦婴逞气而奋不顾身,皆因一介武夫灌夫而起。
窦婴推崇春秋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散财养士,门客三千。而门客的生存方式,一般是充分考察各路豪杰情况,挑选其中最有权势者做主人,在他家吃喝穿用,给他出谋划策。窦婴贵幸之时,门客趋之若鹜;一旦下课回家,门客也作鸟兽散。世态炎凉,窦婴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唯独灌夫,一如既往,日日探望窦婴。一个是赋闲的丞相,一个是落职的将军,惺惺相惜,同病相怜。那么,灌夫为何不识时务,如此看好窦婴呢?在灌夫眼里,过气的窦婴依然头顶两大光环:第一,外戚。第二,诸侯。本來,窦婴年长,灌夫年幼,中间横着巨大的代沟;然而,心灵契合拉近了年龄差距。二人相见恨晚,结下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那么,窦婴的这位患难知己灌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灌夫本來姓张,他的父亲叫张孟。张孟曾做刘邦骑兵司令灌婴的门客,深得主人青睐。于是,张孟就冒了灌婴的姓,改名灌孟。平叛吴楚七国之乱,灌孟和灌夫是沙场父子兵。父亲灌孟不服老,哪里危险就往哪儿冲,最后血染疆场。汉代法律规定,父子同时参军,一人战死,另一人准许护送灵枢回家。灌孟死了,灌夫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奔丧,但是,灌夫遗传了老父的牛脾气,不取吴王刘濞人头,就不是灌孟的儿子!
他带领十几个家奴,征召了几十位壮士,直奔吴国大营。刚走出军门,几十个壮士腿软了,除了两个不怕死的,其余仓皇四散,转眼不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灌夫振臂一挥,十几个家奴冲锋陷阵,直闯吴军大营。无奈寡不敌众,家奴们几乎全部阵亡,只剩一位壮士,掩护灌夫撤回。灌夫身受十几处重伤,危在旦夕;幸好军中常备上好刀枪药,灌夫趁年轻,捡回一条命。
灌夫一下子成了军中英雄,倍受追捧。
出了名的灌夫,立即引起朝廷关注,被任命为中郎将。从古至今都有这样一种人,只能打仗不能做官。灌夫自制力差,做了几天中郎将,就因违规被免职了。这是景帝年间。
武帝继位,起用灌夫为淮阳(今河南淮阳)太守。淮阳是当时交通枢纽,需要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镇守。灌夫果然不辱使命,武帝更器重他的一往无前。建元元年(前140),汉武帝想让灌夫轻松轻松,就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做太仆。太仆就是皇帝车队的队长。景帝朝的卫绾,也是从司机当上了丞相。皇帝这是有意栽培灌夫,偏偏灌夫粗枝大叶,哪里领会圣上这番美意?
灌夫不怕厮杀肉搏,就怕沒事干,闲得心慌。灌夫喝酒,不醉无归。太仆任上第二年,灌夫酒后跟人打了一大架。挑战对象是谁呢?窦太后的娘家兄弟,窦甫。两人本來相处很好,喝高以后,就开始耍酒风,推推搡搡。灌夫可是从吴军大营闯出來的孤胆英雄,逮着窦甫狠捶一顿。
这就闯下大祸,打了窦太后的娘家兄弟,而且还是窦太后的警卫队队长,长乐宫卫尉。太后能饶你?于是,汉武帝就把他紧急调到燕国去做国相。灌夫还是不争气,再次犯法撤职。武帝彻底失望,免去灌夫官职。
灌夫有个怪癖:好欺强,却不凌弱。见了比自己位高的人,不但不以礼相待,还屡屡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他们。对那些比自己位低的人,反倒谦卑客气。
灌夫专找有权有势的人开刀,而且尽挑众目睽睽之时摆阵。这种做派,匪夷所思;仔细一想,不就是贪图一个不慕权贵的虚名吗?
【冤仇步步积】
我们來看看这对忘年交,窦婴使气任性,灌夫有勇无谋;还都有坏毛病:一个好耍大牌,一个贪杯闹事。一老一少两顽童。但窦婴和灌夫越走越近,最终惹出一桩大麻烦,导致一连串悲剧发生。
什么麻烦具有如此杀伤力?
灌夫的姐姐去世了,服丧期间,他去拜见当时的丞相田蚡。田蚡看见灌夫穿着丧服,就说了一句戏言:本來想和你一块儿去魏其侯(窦婴)家喝酒的。多不巧,你还在服丧呢,只好作罢。汉代礼法规定,穿着丧服是不能喝酒的。其实,田蚡并沒有真打算去拜访失势的魏其侯。但是,灌夫误以为这是结交田丞相的大好机会,应声而答:将军既然愿意去拜访窦婴,我怎么敢以丧服在身而推辞呢?我们明天一早就去窦婴家吧。田蚡一听,哭笑不得。随口一句人情话,灌夫却捡了个针头当棒褪----当真,只好敷衍应承下來。
灌夫喜不自胜,十万火急告诉了魏其侯窦婴。听说田蚡要來,窦婴也大喜过望。连夜打扫房间,夜半即置办酒菜,天蒙蒙亮,一切准备就绪,就水米不打牙在那儿等着。从五更到中午,窦婴越等心越凉。连声问灌夫,丞相是不是忘了?灌夫脸上挂不住,立马去请。
田蚡居然还在睡大觉!慢腾腾地起了床,田蚡说,昨夜宿醉,把你们的事儿忘了,既然你來了,咱们就去吧。一路上晃晃悠悠,根本不当回事。灌夫心里就窝了火。家宴开始,灌夫再也忍不住了,趁着酒性,对田蚡冷嘲热讽。窦婴害怕灌夫喝高了,又要痛打田蚡;赶紧给他扶了出去,回來反复赔礼。还好,田蚡酩酊大醉,尽兴而归。
看來,窦婴和灌夫这两顽童并不天真,他们兴师动众地宴请田蚡,为了什么?无非两点:东山再起;结交新贵。但是,窦婴有可能东山再起吗?前面说过,窦太后死了,窦婴的政治生涯就走到了尽头。田蚡能把窦婴放在眼里吗?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老头,当年丞相之位还是我让给你的。所以窦婴这场家宴,很不明智。怎么说你也是外戚能臣,德高望重,这时候应该端端架子,尊重的前提是自重。真正的君子不会让你屈尊,猖狂的小人更不在乎你的屈尊。
田蚡嗅到了窦婴巴结的气味,动起了歪脑筋。不久,田蛤找了个门客,大驾魏其侯窦婴家中。窦婴以为田丞相惦记自己了,谁知是惦记他的地!“城南索地”,要窦婴把长安城南的一块地拱手相送。窦婴齿冷心寒,我已经老不中用了,这不是趁火打劫吗?灌夫更是气势汹汹,指名道姓,大骂田蚡。这位门客受人之托,不想仗势欺人,回去汇报田蚡:窦婴半截身子都进土了,您晚几年,想要什么不行啊?田蚡也不缺地,摆摆手,这件事算过去了。可纸包不住火,不久,真相大白,田蚡和窦婴、灌夫结下了怨仇。
整件事情,田蚡固然可恶,窦婴也该反省。一开始,窦婴就不该对这种得志小人抱有幻想。既结交权贵,必有所付出。一块田就舍不得了?
田蚡自然会想,你窦婴的儿子杀人犯法,不是我田蚡出手相救,能活到今天?多少人争着抢着巴结我!要你的地是给你机会,怎么反落得怨声载道?
【图穷匕首见】
窦婴家宴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脚;田蚡索田目中无人,结果讨了个沒趣。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终至步步积怨。那么,飞扬跋扈的田蚡如何捞回脸面?窦婴、灌夫又作何打算?
田蚡一肚子恶气,一定要收拾窦婴和灌夫。拿谁开刀呢?他一口咬住灌夫的死穴----家族背景,大做文章!
灌氏家族一向为非作歹,在家乡颍阴堪称一霸,百姓恨之入骨,坊间有民谣曰:颍水清清,灌氏安宁。颍水浑浊,灌氏灭族。(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灭族。)民谣反应民声,往往一语成谶。东汉末年,董卓中计前往都城受禅,路上车裂轮,马折辔,童子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意为“董卓不得生”。果然,董氏被诛。
蓬头稚子的有口无心,是否又将应验在灌夫的身上。
灌夫出身豪强,这正是他的软肋。除恶打害是汉廷一以贯之的政策,武帝时期更是重用大批酷吏,不断掀起严打高潮。
所以,田蚡扳倒灌夫,就从他的家族下手。元光四年(前131)春,田蚡收集材料,在汉武帝面前大揭灌夫家丑。按照律法,这类案件根本不必上报皇帝,丞相自己看着办就行了。为什么田蚡如此谨慎,一定要请示汉武帝呢?
田蚡杀机已起。灌夫是死是活,全在田蚡一念之间。但是,他最终目的是要撼动窦婴,这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此举正是恭敬在前,麻痹其中,慢慢引皇帝进入他构陷窦、灌的棋局。何况,恃强凌弱,田蚡不得不考虑舆论的压力。要想杀人不见血,就得假他人之手。借谁的手呢?只有借汉武帝的手!
汉武帝答复,这是丞相份内的事,你自己全权处理。圣旨在握,田蚡就可以放手大干了。
灌夫是什么人?一闻到火星就狂轰滥炸的“炮子筒”!他四处扬言,只要田蚡敢下手,就将他的重大把柄公之于世。田蚡点了灌夫的死穴,灌夫又握着田蚡把柄,两人水火不容了。
田蚡的把柄又是什么?原來,武帝继位第二年(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进京,和田蚡过从甚密。太尉田蚡年纪轻,资历浅,正是广结人脉的时候。一次,田蚡握着淮南王的手告诉他,您是高皇帝刘邦的孙子,万一当今皇上有什么变故,算來算去只有您最适合做接班人。“交浅言深”这是待人接物的大忌,田蚡一忽儿给灌夫、窦婴开空头支票,一忽儿又喂淮南王刘安迷魂汤;可见他为人轻狂。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恰恰淮南王是有篡位野心的,被田蚡拍得身心愉悦,立即赏他大批金银财宝。这事大不大?汉景帝也说过,千秋之后,传位梁王。景帝是戏言,田蚡是奉承,都当不得真。可是,皇帝说得,大臣如何说得?而且是背地里私自讨论,前提还是当朝少年天子遭遇不测?况且,田蚡拿了人家的手软,事情一旦抖露出來,怎么能推得干净?这就是谋反罪!所以,灌夫握在手里的是田蚡的“刑令牌”。
田蚡不敢动了,灌夫无非是鱼肉乡里,自己可是谋反罪啊!
于是两人达成默契,就这么制衡着,拉锯着,你别收拾我,我也不揭发你。但是对于田蚡來说,谋杀计划才刚刚启动。如果说,之前欲置灌夫于死地,田蚡是逞一时之气,现在除掉灌夫,就是事关生死、势在必行了。田蚡位高权重,绝不允许有人掌握足以毁灭他的隐私。
田蚡和灌夫的一时默契,只是表象;残酷的厮杀一触即发。那么,这场厮杀究竟何时开始?决战双方谁胜谁负?窦婴又会受到哪些牵连呢?
请看:窦婴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