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异**往缺乏制造剩女(二)
在青春期到來之前,孩子们的交往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女孩通常只与女孩交朋友,男孩也通常只与男孩交朋友,男孩与女孩有着不同的兴趣,参与不同的活动。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來,男孩和女孩对彼此的兴趣逐渐萌发,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但是,父母和老师却往往视之为“洪水猛兽”,想尽各种办法來压制异性之间的交往,甚至对女儿日记里流露的想法都横加干涉 :
有一位姓王的女生,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同班的男生,在日记里写满了充满幻想的话语,诸如“我很想你,很爱你,我真想拥抱你,我想牵牵你的手”等。日记无意中被她的母亲发现了,当时父母感到如临大敌,于是父母找到老师寻找对策,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女儿早恋了,就耐心地给女儿做工作,要求她断绝与那个男孩來往,还请班主任监督,女孩怎么解释也消除不了父母和老师对她的不信任。这件事本來是女孩内心的幻想和秘密,却被父母、老师看成是既成事实,这样就严重地伤害了这位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伤害了她的感情……她自己也觉得自己做了不可饶恕的错事。从此,这个女生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和老师产生严重的对立和逆反情绪。
家中有女初长成,许多父母就会担心得不得了,尤其是母亲会对女儿严加看管,翻看日记,偷听电话、私拆信件、限制外出,这些都是常见的监视措施。一旦男生打电话,父母总会借故问东问西。如果有男生上门拜访,那是更不得了的事情。
父母限制女儿与异**往,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女儿陷入早恋,因此,他们往往会对早恋的现象过度诋毁,对早恋的女孩表现出不屑的态度。女孩如果有恋爱的想法或表现出性方面的吸引力,会被认为是很可耻的事情,这种观念会给女孩的异**往带來焦虑和紧张,反倒更难以发展普通朋友式的异**往。
中国父母限制女儿与异**往的另外一重要原因则是担心影响女儿学习。一项调查显示,23.3%的父母认为异**往对学习“有影响”,39.5%的父母认为异**往对学习“有一些影响”。这背后隐藏的观念是,学业第一,同伴交往特别是异**往是不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情感远不如学业重要。这种观念对许多女孩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便长大成人之后,她们也会认为事业远比情感重要,情感不值得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交男朋友就是浪费时间。
知识链接:对异**往的8大偏见和误解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彭泗清博士认为,当代父母和教师对中学生的异**往存在8大偏见和误解 :
(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2)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往的条件;
(3)与异**往会分散精力;
(4)与异**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中学生容易犯错误;
(5)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中学生与异**往沒有什么好处;
(6)与异**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7)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会;
(8)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教师对此沒有责任。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來说,青春期异性之间非恋爱的朋友关系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异**往的积极影响可以归为8个方面 :(1)带來稳定感;(2)度过快乐的时光;(3)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4)发展宽容大度和人际理解力;(5)获得掌握社会技能的机会;(6)获得批评他人和受到他人批评的机会;(7)提供了解异性的经验;(8)培养诚实的道德观。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的一项调查还特意调查了女初中生对异**往的积极看法,结果显示 :(1)增加对异性的了解;(2)感到快乐;(3)可以谈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意见;(4)学习上得到帮助;(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好。
过早地(十五六岁之前)开始认真地恋爱的确对女孩会有一些不利之处,比如限制了她与其他同龄人的交往以及参加集体活动,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那些从未约会过的青春期少女会表现出一些社会性发展迟滞和过度依赖父母的征兆,而且会体验到不安全感。因此,对于父母來说,恰当地引导而非简单的限制变得非常重要。
父亲是女儿了解异性的重要途径
通常我们更为关注父亲对男孩的影响,但其实父亲对女孩的成长,尤其对女孩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塑造也非常重要。心理学理论认为,父亲为女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榜样和行为模式,女孩往往从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上寻找未來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看作为未來丈夫的模式。研究爱情的心理学家认为,女孩在寻找恋爱对象时,她们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寻找那些与父亲相像的异性。美国父亲角色研究的专家罗斯?派克认为:由于父亲往往以更加鲜明的、更加差异化的方式与女儿互动,父亲在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中比母亲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父教缺失可能对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造成混乱。
父教有助于提高女孩的交往能力。心理学家们发现,五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当他被陌生人围绕时会有较好的适应性,他们更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言语回应,也更愿意让陌生人抱。另外一项跟踪研究指出,那些五岁时有父亲陪伴、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五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对女孩來说,父亲是她认识的第一个男性,是她了解异性、发展异**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理论指出:父亲在帮助女孩学习与男性打交道方面较为重要,并获得研究证实。学者赫塞林顿比较了两组女孩,一组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另外一组是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结果发现,在与男性打交道方面,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面对男性时表现出更高的焦虑。心理学家罗斯?派克认为: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并不在童年时期就宣告结束,甚至到了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女儿与男性的关系也较多地受到她与父亲早期关系的影响。对人对事抱冷漠的、不参与的或敌对态度的父亲,应对女儿形成异性关系时产生的问題负有责任。
但不幸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家庭中,父教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和事业,早出晚归,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2009年,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认为“觉得不好说”,仅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对“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的回答中,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11.4%选择其他,仅有13.0%表示是父亲。身为这些父亲的女儿,她们被剥夺了了解异性的重要渠道,她们对异性的想象与期待、与异性相处的方式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有一位姓王的女生,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同班的男生,在日记里写满了充满幻想的话语,诸如“我很想你,很爱你,我真想拥抱你,我想牵牵你的手”等。日记无意中被她的母亲发现了,当时父母感到如临大敌,于是父母找到老师寻找对策,他们都以为自己的女儿早恋了,就耐心地给女儿做工作,要求她断绝与那个男孩來往,还请班主任监督,女孩怎么解释也消除不了父母和老师对她的不信任。这件事本來是女孩内心的幻想和秘密,却被父母、老师看成是既成事实,这样就严重地伤害了这位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伤害了她的感情……她自己也觉得自己做了不可饶恕的错事。从此,这个女生变得沉默寡言,与父母和老师产生严重的对立和逆反情绪。
家中有女初长成,许多父母就会担心得不得了,尤其是母亲会对女儿严加看管,翻看日记,偷听电话、私拆信件、限制外出,这些都是常见的监视措施。一旦男生打电话,父母总会借故问东问西。如果有男生上门拜访,那是更不得了的事情。
父母限制女儿与异**往,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女儿陷入早恋,因此,他们往往会对早恋的现象过度诋毁,对早恋的女孩表现出不屑的态度。女孩如果有恋爱的想法或表现出性方面的吸引力,会被认为是很可耻的事情,这种观念会给女孩的异**往带來焦虑和紧张,反倒更难以发展普通朋友式的异**往。
中国父母限制女儿与异**往的另外一重要原因则是担心影响女儿学习。一项调查显示,23.3%的父母认为异**往对学习“有影响”,39.5%的父母认为异**往对学习“有一些影响”。这背后隐藏的观念是,学业第一,同伴交往特别是异**往是不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情感远不如学业重要。这种观念对许多女孩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便长大成人之后,她们也会认为事业远比情感重要,情感不值得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交男朋友就是浪费时间。
知识链接:对异**往的8大偏见和误解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彭泗清博士认为,当代父母和教师对中学生的异**往存在8大偏见和误解 :
(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2)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往的条件;
(3)与异**往会分散精力;
(4)与异**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中学生容易犯错误;
(5)中学生谈恋爱成功率很低,中学生与异**往沒有什么好处;
(6)与异**往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7)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会;
(8)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教师对此沒有责任。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來说,青春期异性之间非恋爱的朋友关系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异**往的积极影响可以归为8个方面 :(1)带來稳定感;(2)度过快乐的时光;(3)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4)发展宽容大度和人际理解力;(5)获得掌握社会技能的机会;(6)获得批评他人和受到他人批评的机会;(7)提供了解异性的经验;(8)培养诚实的道德观。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的一项调查还特意调查了女初中生对异**往的积极看法,结果显示 :(1)增加对异性的了解;(2)感到快乐;(3)可以谈论和女孩无法交谈的事情,可以听到和女孩不同的意见;(4)学习上得到帮助;(5)可以更加了解自己;(6)会对什么事情都感到美好。
过早地(十五六岁之前)开始认真地恋爱的确对女孩会有一些不利之处,比如限制了她与其他同龄人的交往以及参加集体活动,但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那些从未约会过的青春期少女会表现出一些社会性发展迟滞和过度依赖父母的征兆,而且会体验到不安全感。因此,对于父母來说,恰当地引导而非简单的限制变得非常重要。
父亲是女儿了解异性的重要途径
通常我们更为关注父亲对男孩的影响,但其实父亲对女孩的成长,尤其对女孩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塑造也非常重要。心理学理论认为,父亲为女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榜样和行为模式,女孩往往从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上寻找未來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父亲看作为未來丈夫的模式。研究爱情的心理学家认为,女孩在寻找恋爱对象时,她们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寻找那些与父亲相像的异性。美国父亲角色研究的专家罗斯?派克认为:由于父亲往往以更加鲜明的、更加差异化的方式与女儿互动,父亲在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中比母亲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父教缺失可能对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造成混乱。
父教有助于提高女孩的交往能力。心理学家们发现,五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当他被陌生人围绕时会有较好的适应性,他们更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言语回应,也更愿意让陌生人抱。另外一项跟踪研究指出,那些五岁时有父亲陪伴、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五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对女孩來说,父亲是她认识的第一个男性,是她了解异性、发展异**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理论指出:父亲在帮助女孩学习与男性打交道方面较为重要,并获得研究证实。学者赫塞林顿比较了两组女孩,一组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另外一组是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结果发现,在与男性打交道方面,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面对男性时表现出更高的焦虑。心理学家罗斯?派克认为:父亲对女儿的影响并不在童年时期就宣告结束,甚至到了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时期,女儿与男性的关系也较多地受到她与父亲早期关系的影响。对人对事抱冷漠的、不参与的或敌对态度的父亲,应对女儿形成异性关系时产生的问題负有责任。
但不幸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家庭中,父教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父亲忙于工作和事业,早出晚归,较少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2009年,新浪网的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认为“觉得不好说”,仅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对“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的回答中,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11.4%选择其他,仅有13.0%表示是父亲。身为这些父亲的女儿,她们被剥夺了了解异性的重要渠道,她们对异性的想象与期待、与异性相处的方式不可能不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