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女孩有更多爱与性的困惑(二)
男女性心理差异首先必然有其生理基础,男孩对性的最初兴趣,主要是受到雄性激素,特别是睾丸酮的影响,而女孩最初的性兴趣,除了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还受到雌性激素的影响。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多会提升女孩对性的兴趣,雌性激素的增多能增强女孩对于男孩性要求的感受能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男孩相比,社会因素对于女孩是否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力要大得多。女孩跟男孩一样有性兴趣和性动机,但是这种兴趣和动机是否转化为实际行为,更多地受社会环境的控制。如果女孩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不赞成过早性行为,那么女孩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对女孩性行为持一种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那么女孩就极有可能出现过早性行为。
双重标准
毫无疑问,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女孩或女性的困惑部分源于我们的社会,许多社会(包括中国当代社会)存在双重标准,这对女性的困惑具有重要的影响。双重标准是社会用两套不同的标准來评价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在性方面,许多社会对男性是更宽容的,对女性则是更苛刻的,对男性來说是适当的行为(如婚前性行为)对女性來说就不那么合适了。
社会学家李银河分析认为:
在我们这个持续了几千年的男权制社会中,在性规范上盛行男女的双重标准。这个双重标准用通俗的语言來表述就是:男人的性活动越多越好,女人的性活动越少越好。
对男人的性活动,人们永远给予正面的评价,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多性经验,那只能说明他有钱、有权、有闲、有魅力甚至是身体好;对于女人的性活动,人们却永远给予负面的评价,如果一个女人有很多性经验,则说明她轻贱、放荡、不知廉耻,人们会无情地将她唾弃,就像对待木子美那样。
在一桩明明是双方都受益、都喜欢、都自愿实行的行为中,传统的观念却认定一方受益另一方吃亏,这就是性行为的赚赔逻辑。男权社会盛行了几千年的赚赔逻辑认定,在性行为中,男方是赚,女方是赔。男人要是搞了一个女人,他就是赚了;女人要是搞了一个男人,她就是赔了。由于所有的人都这样想,而且这样想了太长的时间,这个赚赔逻辑已经成了天经地义,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对社会來说,男孩早一些发生性行为,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些男孩,甚至包括男孩父母,有可能认为这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我们这个社会,一般不会纵容男孩的性行为,但基本上会宽容男孩沒有爱的性行为。一个初二男生表示:
你若和一个女孩有了这种(性)关系,大家会羡慕你的,有一种虚荣心。
对女孩就不一样了,社会上的许多人会以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女孩,甚至用一些污辱性的词语形容她们的行为,有些女孩的父母也会为此感到羞耻。这种看法的存在,使许多女孩会本能地去疑问:社会为什么对女孩如此苛刻?双重标准的存在,加深了女孩对爱与性关系的困惑。
研究表明:情感背叛让女性更痛苦
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和女性在配偶关系中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男女两性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体验两性关系中的危机。
1992年,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巴斯等人设计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男女两性对“性背叛”和“情感背叛”的痛苦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两个研究 :
研究一:让202名大学生对以下的两种情境进行思考并做出选择:
情境1
请设想一种非常忠诚的浪漫关系,可以是你曾经经历过的、现在拥有的或是将要得到的;而你却发现你的忠诚伴侣却对别人感兴趣。下面哪一种情况会使你感到更加痛苦或是心烦意乱:
A――设想你的伴侣对那人产生了很深的情感依恋。
B――设想你的伴侣对那人有了性关系。
情境2
请设想一种非常忠诚的浪漫关系,可以是你曾经经历过的、现在拥有的或是将要得到的;而你却发现你的忠诚伴侣却对别人感兴趣。下面哪一种情况会使你感到更加痛苦或是心烦意乱:
A――设想你的伴侣对那人尝试了不同的**体位。
B――设想你的伴侣深深地爱上了那个人。
结果:对于第一种情境,60%的男性认为性背叛使他们更加痛苦,而只有17%的女性这样认为,83%的女性认为情感背叛使她们更痛苦。对于第二种情境,45%的男性认为性背叛使他们更加痛苦,而只有13%的女性这样认为。
结论:男性认为性背叛更痛苦,女性认为情感背叛更痛苦。
研究二:给55名男女大学生戴上三种生理测量仪器。
在被试右手手指上固定一个电极,以测量皮肤电的振幅变化,目的是测量被试的生理唤醒水平。在被试右手拇指上固定一个仪器,用來测量每分钟的脉搏次数。第三个仪器用來测量面部眉毛部位肌肉的电活动振幅,它与消极情绪的表现密切相关。
戴好仪器后,研究者要求被试躺在一个舒适的躺椅上放松身体,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先放松五分钟。被试独自待在一个房间里,实验者通过对讲机发布实验提示,要进行的想象任务说明书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被试。
实验正式开始。实验者要求被试想像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情境是一种中性情境,让被试想像他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感觉既不好也不坏。待其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情景后,被试通过按键向实验者示意,所有仪器开始记录按键后20秒内的生理反应记录。第二和第三种情境是情感背叛情境和性背叛情境,并同样做好生理反应记录。为了平衡实验顺序的影响,半数被试先想象情感背叛情境,再想象性背叛情境,另外半数被试则先想象性背叛情境,再想象情感背叛情境。每段想象情境结束之后,被试有30秒的放松时间。
结果:(1)皮肤电:男性在想象性背叛时的皮肤电活动显著高于想象情感背叛情境时的反应。与此相反,女性想象情感背叛时的皮肤电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性背叛;(2)脉搏:男性在想象性背叛时的脉搏水平显著高于情感背叛时的水平,女性在情感背叛时的脉搏水平显著高于性背叛的水平;(3)肌电:男性在性背叛情境中具有较高水平的肌电,女性在情感背叛中具有较高水平的肌电,但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结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性嫉妒,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情感嫉妒。
除了美国以外,巴斯以及其他研究者还比较了荷兰、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男女在性嫉妒和情感嫉妒上的差异,结果同样支持上述结论:男性会产生更多的性嫉妒,女性体验更多的情感嫉妒。
或许正是由于女孩或女性更看重两性关系中的情感,她们容易把爱与性融为一体,因此她们无法像男性那样单纯地看待性,并更常为此困惑和痛苦。
应对爱与性的困惑――拯救女孩的五个建议
在处理女孩爱与性的困惑上,父母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青春期女孩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的温暖,女孩早恋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她就会有更多的准备來应对爱与性的困惑。女孩准备得越充分,她把握自身理智与情感平衡的能力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在爱与性的困惑上做出不当的选择。
建议一、给女孩充满爱意的生活
我渴望抚摸,我觉得抚摸有一种温柔的力量,能让人安静下來。我不记得小时候父母是否给过我很多亲吻和拥抱,就记得小时候去一个阿姨家玩,晚上和她的小女儿一起睡觉,阿姨给我们关灯之前吻了我和她女儿的额头一下。我当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因为我妈妈从沒有那么温柔地吻过我的额头。
父母之爱犹如阳光,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父母之爱不仅要体现在教子做人方面,也需要细致的亲情关怀。比如,亲吻、拥抱、抚摸、牵手,都是亲情的必修课,切不可让孩子成为情感孤儿。父母要形成一些表达感情的习惯:
? 下班或出差回到家,给女儿一个拥抱;
? 当女儿哭泣时,紧紧地拥抱她;
? 当女儿想说话时,认真地与她交谈;
? 当女儿情绪低落时,送给她一个小礼物,或一张温馨的卡片;
? 陪她一起做她喜爱的运动。
如果父母,特别是父亲能一直给予女孩接纳、关爱和温暖的拥抱,那么也许她们就不会那么迫切地到两性关系中去寻找温暖了。
建议二、让女孩知道父母彼此相爱
父母间彼此相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來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十年对全国6~14岁少年儿童的调查显示,对孩子们來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温暖的家”。孩子们是在家中学会爱,不仅从父母如何爱孩子來学习,更需要看到父母双方是如何彼此相爱。
如果孩子从未在家庭中看到过爱的榜样,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也会深深地害怕自己永远找不到爱,所以非常容易早早地陷入由性关系所带來的亲密感之中。我们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只是爱的廉价仿制品。
爱是一种行动。父母彼此相爱,并让孩子知道,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示范和教育。
建议三、父亲要保持与青春期女儿的交流
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在许多家庭中,常常会出现父亲逐渐远离女儿的现象。女儿不会再整天黏在父亲的怀抱里,父亲也对女儿突然发育的身体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父女之间很少再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但这时候,女儿在情感上仍然非常需要父亲的关爱。一些研究者发现,女孩子喜欢父亲在其青春期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她们关爱,这使她们具有更多的信心,并且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
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父亲可以找到新的方式來与女儿保持交流。一起运动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父亲可以和女儿一起跑步,陪她打球,或者进行其他运动。有时候父亲也可以叫上女儿一起做家务,帮忙修理东西等等。总之,父亲要尽可能创造机会与女儿相处,即使沒有时间陪女儿共同活动,也可以在晚饭后陪她看一会儿电视,或者坐下來认真听听她的想法。
建议四、共同制定家庭规则,严格执行
沒有规则的家庭是无序的,在无序的家庭中成长的女孩,往往缺少自律精神,沒有明确的异**往界限,因此更加容易过早地陷入不情愿的性关系中。父母有责任为女孩创造有序的家庭环境,要为女孩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尤其是有关朋友交往的规则,她和她的朋友们必须严格遵守。比如:
? 要求女孩明确说明下课后或周末去哪里、跟谁在一起;
? 规定每天最晚回家时间;
? 邀请异性朋友到家里玩时,不能把房间的门关上。
在制定家庭规则时,父母要与女儿一起商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价值观。要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和约束效力,一旦违反,就要接受相应惩罚。
建议五、确保女孩知道如何对男孩的性要求说“不”
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对双方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有很高的期望,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别也很大,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渴望也不尽相同。女孩希望男友能温柔体贴,能理解她,拥抱她,爱抚她,能和他说说自己的感受和问題,想整日和他呆在一起。青春期的男孩则有更强烈的性渴望,有时候他只想和女友亲热而不去想别的。对这些问題认识思考得越多,想得越清楚,女孩越不容易盲目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青春期女孩要学会做“行动上的矮子,思想上的巨人”,。
父母要让女孩明白,在性的问題上,她不必去迁就任何人,不能被任何人催促和强迫。性是一种特别美好的、一生中都很重要的事情。在她们的一生中,还有很长的时间供她们支配。因此,在这种关系中,沒有所谓错过的机会,有时我们只要往后推一推,去等待更好的机会。这种认识会给女孩以安全感。
父母要让女孩相信,真正爱你的人会尊重你的感受。如果男朋友要求女孩与他发生性关系,以爱做借口,或者以离开相威胁,那么女孩要知道如何坚决地说“NO”。
? 如果你爱我,就要尊重我的感受,不要强迫我做一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
? 我爱你,但我选择用另一种方法來告诉你。
? 用你的理解和尊重來证明你有多爱我。
我们要让青春期女孩要认识到:真爱值得等待,真爱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一个男孩真心爱你,那么他不会在乎这一时半会,他能够等待真正甜蜜时刻的到來。
知识链接:爱情(性)心理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春期的爱情(性)心理发育分为4个时期:
1.反感期(疏远期)(11-14岁);
2.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14-16岁);
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17-19岁);
4.浪漫的恋爱期(20岁以后)。
发现女孩之三:女孩的性发育
女孩青春期的发育顺序并非是固定的,沒有所谓的“正确”或“正常”的顺序。下面所列举的发展阶段只不过是研究所表明的大多数女孩的发育顺序。如果有些女孩的发育顺序与此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异常。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男孩相比,社会因素对于女孩是否发生性行为的影响力要大得多。女孩跟男孩一样有性兴趣和性动机,但是这种兴趣和动机是否转化为实际行为,更多地受社会环境的控制。如果女孩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不赞成过早性行为,那么女孩过早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对女孩性行为持一种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那么女孩就极有可能出现过早性行为。
双重标准
毫无疑问,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可避免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女孩或女性的困惑部分源于我们的社会,许多社会(包括中国当代社会)存在双重标准,这对女性的困惑具有重要的影响。双重标准是社会用两套不同的标准來评价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在性方面,许多社会对男性是更宽容的,对女性则是更苛刻的,对男性來说是适当的行为(如婚前性行为)对女性來说就不那么合适了。
社会学家李银河分析认为:
在我们这个持续了几千年的男权制社会中,在性规范上盛行男女的双重标准。这个双重标准用通俗的语言來表述就是:男人的性活动越多越好,女人的性活动越少越好。
对男人的性活动,人们永远给予正面的评价,如果一个男人有很多性经验,那只能说明他有钱、有权、有闲、有魅力甚至是身体好;对于女人的性活动,人们却永远给予负面的评价,如果一个女人有很多性经验,则说明她轻贱、放荡、不知廉耻,人们会无情地将她唾弃,就像对待木子美那样。
在一桩明明是双方都受益、都喜欢、都自愿实行的行为中,传统的观念却认定一方受益另一方吃亏,这就是性行为的赚赔逻辑。男权社会盛行了几千年的赚赔逻辑认定,在性行为中,男方是赚,女方是赔。男人要是搞了一个女人,他就是赚了;女人要是搞了一个男人,她就是赔了。由于所有的人都这样想,而且这样想了太长的时间,这个赚赔逻辑已经成了天经地义,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对社会來说,男孩早一些发生性行为,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些男孩,甚至包括男孩父母,有可能认为这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我们这个社会,一般不会纵容男孩的性行为,但基本上会宽容男孩沒有爱的性行为。一个初二男生表示:
你若和一个女孩有了这种(性)关系,大家会羡慕你的,有一种虚荣心。
对女孩就不一样了,社会上的许多人会以一种不同的眼光看待女孩,甚至用一些污辱性的词语形容她们的行为,有些女孩的父母也会为此感到羞耻。这种看法的存在,使许多女孩会本能地去疑问:社会为什么对女孩如此苛刻?双重标准的存在,加深了女孩对爱与性关系的困惑。
研究表明:情感背叛让女性更痛苦
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和女性在配偶关系中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男女两性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体验两性关系中的危机。
1992年,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巴斯等人设计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男女两性对“性背叛”和“情感背叛”的痛苦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下面是他们设计的两个研究 :
研究一:让202名大学生对以下的两种情境进行思考并做出选择:
情境1
请设想一种非常忠诚的浪漫关系,可以是你曾经经历过的、现在拥有的或是将要得到的;而你却发现你的忠诚伴侣却对别人感兴趣。下面哪一种情况会使你感到更加痛苦或是心烦意乱:
A――设想你的伴侣对那人产生了很深的情感依恋。
B――设想你的伴侣对那人有了性关系。
情境2
请设想一种非常忠诚的浪漫关系,可以是你曾经经历过的、现在拥有的或是将要得到的;而你却发现你的忠诚伴侣却对别人感兴趣。下面哪一种情况会使你感到更加痛苦或是心烦意乱:
A――设想你的伴侣对那人尝试了不同的**体位。
B――设想你的伴侣深深地爱上了那个人。
结果:对于第一种情境,60%的男性认为性背叛使他们更加痛苦,而只有17%的女性这样认为,83%的女性认为情感背叛使她们更痛苦。对于第二种情境,45%的男性认为性背叛使他们更加痛苦,而只有13%的女性这样认为。
结论:男性认为性背叛更痛苦,女性认为情感背叛更痛苦。
研究二:给55名男女大学生戴上三种生理测量仪器。
在被试右手手指上固定一个电极,以测量皮肤电的振幅变化,目的是测量被试的生理唤醒水平。在被试右手拇指上固定一个仪器,用來测量每分钟的脉搏次数。第三个仪器用來测量面部眉毛部位肌肉的电活动振幅,它与消极情绪的表现密切相关。
戴好仪器后,研究者要求被试躺在一个舒适的躺椅上放松身体,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先放松五分钟。被试独自待在一个房间里,实验者通过对讲机发布实验提示,要进行的想象任务说明书以书面形式呈现给被试。
实验正式开始。实验者要求被试想像三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情境是一种中性情境,让被试想像他们走在上学的路上,感觉既不好也不坏。待其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情景后,被试通过按键向实验者示意,所有仪器开始记录按键后20秒内的生理反应记录。第二和第三种情境是情感背叛情境和性背叛情境,并同样做好生理反应记录。为了平衡实验顺序的影响,半数被试先想象情感背叛情境,再想象性背叛情境,另外半数被试则先想象性背叛情境,再想象情感背叛情境。每段想象情境结束之后,被试有30秒的放松时间。
结果:(1)皮肤电:男性在想象性背叛时的皮肤电活动显著高于想象情感背叛情境时的反应。与此相反,女性想象情感背叛时的皮肤电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性背叛;(2)脉搏:男性在想象性背叛时的脉搏水平显著高于情感背叛时的水平,女性在情感背叛时的脉搏水平显著高于性背叛的水平;(3)肌电:男性在性背叛情境中具有较高水平的肌电,女性在情感背叛中具有较高水平的肌电,但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结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性嫉妒,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情感嫉妒。
除了美国以外,巴斯以及其他研究者还比较了荷兰、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男女在性嫉妒和情感嫉妒上的差异,结果同样支持上述结论:男性会产生更多的性嫉妒,女性体验更多的情感嫉妒。
或许正是由于女孩或女性更看重两性关系中的情感,她们容易把爱与性融为一体,因此她们无法像男性那样单纯地看待性,并更常为此困惑和痛苦。
应对爱与性的困惑――拯救女孩的五个建议
在处理女孩爱与性的困惑上,父母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青春期女孩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的温暖,女孩早恋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她就会有更多的准备來应对爱与性的困惑。女孩准备得越充分,她把握自身理智与情感平衡的能力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在爱与性的困惑上做出不当的选择。
建议一、给女孩充满爱意的生活
我渴望抚摸,我觉得抚摸有一种温柔的力量,能让人安静下來。我不记得小时候父母是否给过我很多亲吻和拥抱,就记得小时候去一个阿姨家玩,晚上和她的小女儿一起睡觉,阿姨给我们关灯之前吻了我和她女儿的额头一下。我当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因为我妈妈从沒有那么温柔地吻过我的额头。
父母之爱犹如阳光,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父母之爱不仅要体现在教子做人方面,也需要细致的亲情关怀。比如,亲吻、拥抱、抚摸、牵手,都是亲情的必修课,切不可让孩子成为情感孤儿。父母要形成一些表达感情的习惯:
? 下班或出差回到家,给女儿一个拥抱;
? 当女儿哭泣时,紧紧地拥抱她;
? 当女儿想说话时,认真地与她交谈;
? 当女儿情绪低落时,送给她一个小礼物,或一张温馨的卡片;
? 陪她一起做她喜爱的运动。
如果父母,特别是父亲能一直给予女孩接纳、关爱和温暖的拥抱,那么也许她们就不会那么迫切地到两性关系中去寻找温暖了。
建议二、让女孩知道父母彼此相爱
父母间彼此相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來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十年对全国6~14岁少年儿童的调查显示,对孩子们來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温暖的家”。孩子们是在家中学会爱,不仅从父母如何爱孩子來学习,更需要看到父母双方是如何彼此相爱。
如果孩子从未在家庭中看到过爱的榜样,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也会深深地害怕自己永远找不到爱,所以非常容易早早地陷入由性关系所带來的亲密感之中。我们知道,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而只是爱的廉价仿制品。
爱是一种行动。父母彼此相爱,并让孩子知道,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示范和教育。
建议三、父亲要保持与青春期女儿的交流
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在许多家庭中,常常会出现父亲逐渐远离女儿的现象。女儿不会再整天黏在父亲的怀抱里,父亲也对女儿突然发育的身体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父女之间很少再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但这时候,女儿在情感上仍然非常需要父亲的关爱。一些研究者发现,女孩子喜欢父亲在其青春期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她们关爱,这使她们具有更多的信心,并且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
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父亲可以找到新的方式來与女儿保持交流。一起运动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父亲可以和女儿一起跑步,陪她打球,或者进行其他运动。有时候父亲也可以叫上女儿一起做家务,帮忙修理东西等等。总之,父亲要尽可能创造机会与女儿相处,即使沒有时间陪女儿共同活动,也可以在晚饭后陪她看一会儿电视,或者坐下來认真听听她的想法。
建议四、共同制定家庭规则,严格执行
沒有规则的家庭是无序的,在无序的家庭中成长的女孩,往往缺少自律精神,沒有明确的异**往界限,因此更加容易过早地陷入不情愿的性关系中。父母有责任为女孩创造有序的家庭环境,要为女孩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尤其是有关朋友交往的规则,她和她的朋友们必须严格遵守。比如:
? 要求女孩明确说明下课后或周末去哪里、跟谁在一起;
? 规定每天最晚回家时间;
? 邀请异性朋友到家里玩时,不能把房间的门关上。
在制定家庭规则时,父母要与女儿一起商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也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价值观。要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和约束效力,一旦违反,就要接受相应惩罚。
建议五、确保女孩知道如何对男孩的性要求说“不”
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对双方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有很高的期望,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别也很大,他们对爱情的理解和渴望也不尽相同。女孩希望男友能温柔体贴,能理解她,拥抱她,爱抚她,能和他说说自己的感受和问題,想整日和他呆在一起。青春期的男孩则有更强烈的性渴望,有时候他只想和女友亲热而不去想别的。对这些问題认识思考得越多,想得越清楚,女孩越不容易盲目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定,青春期女孩要学会做“行动上的矮子,思想上的巨人”,。
父母要让女孩明白,在性的问題上,她不必去迁就任何人,不能被任何人催促和强迫。性是一种特别美好的、一生中都很重要的事情。在她们的一生中,还有很长的时间供她们支配。因此,在这种关系中,沒有所谓错过的机会,有时我们只要往后推一推,去等待更好的机会。这种认识会给女孩以安全感。
父母要让女孩相信,真正爱你的人会尊重你的感受。如果男朋友要求女孩与他发生性关系,以爱做借口,或者以离开相威胁,那么女孩要知道如何坚决地说“NO”。
? 如果你爱我,就要尊重我的感受,不要强迫我做一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
? 我爱你,但我选择用另一种方法來告诉你。
? 用你的理解和尊重來证明你有多爱我。
我们要让青春期女孩要认识到:真爱值得等待,真爱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如果一个男孩真心爱你,那么他不会在乎这一时半会,他能够等待真正甜蜜时刻的到來。
知识链接:爱情(性)心理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春期的爱情(性)心理发育分为4个时期:
1.反感期(疏远期)(11-14岁);
2.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14-16岁);
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17-19岁);
4.浪漫的恋爱期(20岁以后)。
发现女孩之三:女孩的性发育
女孩青春期的发育顺序并非是固定的,沒有所谓的“正确”或“正常”的顺序。下面所列举的发展阶段只不过是研究所表明的大多数女孩的发育顺序。如果有些女孩的发育顺序与此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