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18 一起去做考碗族
一觉醒來,不知身在何处。
年代久远的木板墙,墙上糊的是早已泛黄的报纸,还贴着一张依稀可辨的毛主席年画。
一个人影俯下身子,凑近强哥。
“醒了?帅哥。”
强哥一个激灵坐了起來,发现身上的T恤换过了。眼前站着一个满脸蜡黄,看起來像是有些营养不良的柴禾妞。
“这是哪儿,我怎么在这里?”
柴禾妞说:“这是我家,你喝醉了,吐了一地,喏,衣服拿去洗了。”
“衣服,你替我换的?”
“我可沒那力气,你醉得跟死猪一样。我和晓雯一起给你换的。你身上穿的是我爸的汗衫。”
“你说谁?晓雯?晓雯?”强哥有些迟疑,上海这么大,偶遇张晓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外屋传來张晓雯的声音:“來了,來了。叫我吗?”
张晓雯湿着双手走了进來。
“晓雯,真的是你?!”
重逢是令人喜悦的,哪怕强哥的心里还有一些疑窦沒有解开。
两个人在长廊漫步,长廊外,夕阳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丝凉意迎面拂來。
晓雯告诉强哥,柴禾妞是她同事,叫萍萍。正好轮休,陪萍萍回趟家里,沒想到遇见强哥。萍萍的家就在小饭馆的斜对面。
“你工作怎么样?还顺利吗?”
晓雯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我今天去过你实习的医院……”
晓雯的肩微微颤了一下,轻轻说:“其实,我们进的不是医院,就是一个民营的药店。”
强哥自晓雯口中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她们几个同学來到上海,才知秀气男说的那家医院要招的学生,只限于本区户口。几个人都傻了眼,沒奈何之下各奔东西,有的打道回府,像晓雯这样不甘心回去的,只好另谋高就,不过多是高不成低不就,晓雯只好暂时在一家药店里栖了身。
“药店也好,和你专业对口。”强哥安慰晓雯。
“药店不需要我的专业知识,只要厚着脸皮推销就行了,把药吹成天上有地上沒的。”
“你们当初沒有弄清楚,听信那个人一句话就來了么?”
晓雯苦笑一下,说:“可能,我骨子里就想挤入这个大城市,不论真假,都有个來的借口。”
“后悔过吗?”
晓雯摇头。
两人一阵沉默。
“你在上海遇到难处,为什么不告诉我?”强哥话一出口,觉得有些唐突,自己并非是她的什么人,有时候,就算你想替别人分担,也要看彼此间到沒到这个情分,略微自嘲地笑笑,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是朋友吧?”
晓雯抬起雾蒙蒙的眼睛,依然是强哥记忆中的楚楚可怜。
她初到上海时,联系的医院进不了,仍然满怀信心,心想纵然这家医院不行,还有别家,因此对家人和强哥都是报喜不报忧。后來一直找不着好的工作,晓雯身心俱疲,邮件也懒得发了,再后來在一次挤地铁时,不慎失落了手机,就是强哥给她的那个手机。不知是掉了还是被人给扒了去。
“对不起,你看,我总是弄丢自己重要的东西。手机上存的号码都丢了,你的也是。要去补卡时,想想还是换个上海的号码,反正要长住的,移动也正好在搞促销……”
晓雯其实说了很多话,后來的,强哥一句也沒听进去。
随着个人通讯的日益发达,差不多每个人都会依赖上手机通讯录,大部分号码只存不记,除非作了备份,否则丢失手机就会丢掉大半个世界。但每个人总有几个号码是能倒背如流的。强哥记得晓雯的号码,他沒有刻意去记过,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与他不同的是,晓雯沒有记住他的号码。
不过,眼前这个女子在不在意他,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是在意她的。看着她略带疲惫的眼睛,强哥心说,天地良心,他愿意守护这个女子。
强哥与晓雯、萍萍在曾经栖过身的小旅店中住了一晚。
本來晓雯和柴禾妞下午就要走的,因为强哥的出现,延误了,不得不留下來。
好在这次,服务员沒有说只剩一个房间了,不然就显得强哥是有备而來,存心要搞双飞似的。
萍萍很客气,她父母很客气,她奶奶也很客气。都想替强哥和晓雯省钱,非要请他们在家中凑合一宿,然而他们家的屋子比蜗牛壳还小,要睡这么多人,简直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就两间房,父母一间,奶奶和萍萍一间。萍萍的单人床挤她一个人也有困难,别提再挤个晓雯了。晓雯也只好去住旅店。萍萍觉得旅店房间的条件胜过家里,也跟着晓雯來了。
三个人窝在旅馆房间里聊天。
萍萍解释说,她家这间老房子,就等拆迁了,反正新的也买不起,别看镇子小,又是远郊,房价每平米也要一万出头了。
“别看我家的房子老,也值好几十万呢。”萍萍带着一丝炫耀说,“晓雯,在你们老家,这钱可以换一幢大别墅了吧。”
晓雯说:“你翻的是老黄历,我老家的房价也涨了,几年翻了几个跟斗。”
萍萍问:“强哥,你老家呢?”
“都一样,疯长呢。对了,晓雯,你有什么打算?”
“强哥,你觉得现在什么工作最牛?”
“这个么……”强哥斟酌着。
碰巧这时窗外传來一个醉醺醺的声音,含糊不清地嚷着:“我是公务员,你能牛过我?”
“沒错,最牛的就是公务员了。社会地位高,待遇好,考上公务员,就是端上‘金饭碗’。”萍萍嘴里嚼着零食,应和着窗外的声音抢着回答。
“难道你打算考公务员?”强哥问晓雯。
晓雯摇头说:“外地人想考上海的公务员,得研究生以上学历。除非考事业编制还差不多。”
萍萍解释说:“事业单位也是香饽饽啦,都是体制内的,公家饭,相当于小公务员,‘小金碗’。这年头,企业搞不好随时会倒闭,不保险。”
“如果能考上,那就名正言顺地挤进上海了。”晓雯有些憧憬地说,“不过很多事业单位招考的名额,我都沒资格报名,都限制了户口,不是限于本市的,就是限于本区的,总之,就是限制外地人的。”
强哥说:“那你报上名沒?”
“嗯,好不容易有家单位什么都沒限制,就报了名。”
“报的单位你喜欢么?”
“哪里由得我喜不喜欢,能考得上就千幸万幸了,沒得选。”
“我也报了一家。我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过考了两年都沒考上,所以双保险,两样都考。”
“事考用的就是公考的书,題目听说相对容易一些。”晓雯解释说。
“我怎么觉着你们俩有点病急乱投医呢?”
“沒错,但好过坐以待毙。强哥,不如你也一块考吧,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做‘考碗族’,你想,多一条路走走,说不定无心插柳呢。”
“我?”
强哥对考试沒什么兴趣,对进政府部门工作更沒兴趣,何况他觉得这种考试,不见得考得好就能考得上。见晓雯下了决心,他也不忍打击她的积极性。
“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两个组织最强大呢?”强哥问。
晓雯和萍萍都想不出來,叫强哥揭谜底。
“一个是黑社会,一个是政府。”
“怎么说?”
“黑社会,进去容易出來难,政府么,进去难……”
“出來容易?”萍萍顺着强哥的话问。
“是进去了沒什么人想出來。”
三个人笑成一团。
晓雯也暂时抛却了心中的忐忑,对未來怀抱希望。
翌日,强哥开着车,送晓雯和萍萍去五角场的一个培训学校。
各种考试的日益吃香,使一大批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萍萍率先在网上发现某培训学校有一堂免费的公开课,为考生应对事业单位考试指点迷津。于是约晓雯同去。
强哥自告奋勇成了车夫。
晓雯见到强哥的车子时,着实有些吃惊。强哥谎称车子是跟朋友借的,朋友出国,先借他用一阵子。
萍萍羡慕地说,强哥有这么阔的朋友,真好。要是她能找个这么阔的男朋友就好了。她是很想成为“毕婚族”的,就是一毕业就结婚,可惜那只能是南柯一梦。
满脸蜡黄的萍萍长相平平,胸部平平,心气却很高,她的报名动机也很纯粹,就是为了提高嫁人的筹码,跳出郊区嫁进市区。上海人普遍视外地人为乡下人,其中,上海市区人又视上海郊区人为乡下人。谁也不想做别人眼中的乡下人,萍萍也是。
横跨了大半个上海,三个人來到那个培训学校。强哥本不愿进这种地方,觉得这种课堂和拉人头的传销会沒什么区别,被晓雯硬拉着进了电梯。
课堂现场人满为患,好在他们去的早,顺利占到了前排的座。每个座位都发了一张上回考试的真題卷子,听说会在课堂上公布正确答案和解題技巧。
晓雯和萍萍严阵以待,早就摸出笔在卷子上涂涂画画了。强哥环顾四周,看见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和无业游民潮水般向教室里涌进來,觉得有些无聊,拿起桌上的卷子,扫了一眼題目,乍看十分简单,有的甚至像是小学生考題,便抱着好玩的心态试做了几題,这才发现那些供选择的答案模棱两可,看起來A是正宗的,B也不像山寨,C又像是A的孪生兄弟。
年代久远的木板墙,墙上糊的是早已泛黄的报纸,还贴着一张依稀可辨的毛主席年画。
一个人影俯下身子,凑近强哥。
“醒了?帅哥。”
强哥一个激灵坐了起來,发现身上的T恤换过了。眼前站着一个满脸蜡黄,看起來像是有些营养不良的柴禾妞。
“这是哪儿,我怎么在这里?”
柴禾妞说:“这是我家,你喝醉了,吐了一地,喏,衣服拿去洗了。”
“衣服,你替我换的?”
“我可沒那力气,你醉得跟死猪一样。我和晓雯一起给你换的。你身上穿的是我爸的汗衫。”
“你说谁?晓雯?晓雯?”强哥有些迟疑,上海这么大,偶遇张晓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外屋传來张晓雯的声音:“來了,來了。叫我吗?”
张晓雯湿着双手走了进來。
“晓雯,真的是你?!”
重逢是令人喜悦的,哪怕强哥的心里还有一些疑窦沒有解开。
两个人在长廊漫步,长廊外,夕阳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丝凉意迎面拂來。
晓雯告诉强哥,柴禾妞是她同事,叫萍萍。正好轮休,陪萍萍回趟家里,沒想到遇见强哥。萍萍的家就在小饭馆的斜对面。
“你工作怎么样?还顺利吗?”
晓雯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我今天去过你实习的医院……”
晓雯的肩微微颤了一下,轻轻说:“其实,我们进的不是医院,就是一个民营的药店。”
强哥自晓雯口中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她们几个同学來到上海,才知秀气男说的那家医院要招的学生,只限于本区户口。几个人都傻了眼,沒奈何之下各奔东西,有的打道回府,像晓雯这样不甘心回去的,只好另谋高就,不过多是高不成低不就,晓雯只好暂时在一家药店里栖了身。
“药店也好,和你专业对口。”强哥安慰晓雯。
“药店不需要我的专业知识,只要厚着脸皮推销就行了,把药吹成天上有地上沒的。”
“你们当初沒有弄清楚,听信那个人一句话就來了么?”
晓雯苦笑一下,说:“可能,我骨子里就想挤入这个大城市,不论真假,都有个來的借口。”
“后悔过吗?”
晓雯摇头。
两人一阵沉默。
“你在上海遇到难处,为什么不告诉我?”强哥话一出口,觉得有些唐突,自己并非是她的什么人,有时候,就算你想替别人分担,也要看彼此间到沒到这个情分,略微自嘲地笑笑,说,“我的意思是,我们是朋友吧?”
晓雯抬起雾蒙蒙的眼睛,依然是强哥记忆中的楚楚可怜。
她初到上海时,联系的医院进不了,仍然满怀信心,心想纵然这家医院不行,还有别家,因此对家人和强哥都是报喜不报忧。后來一直找不着好的工作,晓雯身心俱疲,邮件也懒得发了,再后來在一次挤地铁时,不慎失落了手机,就是强哥给她的那个手机。不知是掉了还是被人给扒了去。
“对不起,你看,我总是弄丢自己重要的东西。手机上存的号码都丢了,你的也是。要去补卡时,想想还是换个上海的号码,反正要长住的,移动也正好在搞促销……”
晓雯其实说了很多话,后來的,强哥一句也沒听进去。
随着个人通讯的日益发达,差不多每个人都会依赖上手机通讯录,大部分号码只存不记,除非作了备份,否则丢失手机就会丢掉大半个世界。但每个人总有几个号码是能倒背如流的。强哥记得晓雯的号码,他沒有刻意去记过,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与他不同的是,晓雯沒有记住他的号码。
不过,眼前这个女子在不在意他,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是在意她的。看着她略带疲惫的眼睛,强哥心说,天地良心,他愿意守护这个女子。
强哥与晓雯、萍萍在曾经栖过身的小旅店中住了一晚。
本來晓雯和柴禾妞下午就要走的,因为强哥的出现,延误了,不得不留下來。
好在这次,服务员沒有说只剩一个房间了,不然就显得强哥是有备而來,存心要搞双飞似的。
萍萍很客气,她父母很客气,她奶奶也很客气。都想替强哥和晓雯省钱,非要请他们在家中凑合一宿,然而他们家的屋子比蜗牛壳还小,要睡这么多人,简直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就两间房,父母一间,奶奶和萍萍一间。萍萍的单人床挤她一个人也有困难,别提再挤个晓雯了。晓雯也只好去住旅店。萍萍觉得旅店房间的条件胜过家里,也跟着晓雯來了。
三个人窝在旅馆房间里聊天。
萍萍解释说,她家这间老房子,就等拆迁了,反正新的也买不起,别看镇子小,又是远郊,房价每平米也要一万出头了。
“别看我家的房子老,也值好几十万呢。”萍萍带着一丝炫耀说,“晓雯,在你们老家,这钱可以换一幢大别墅了吧。”
晓雯说:“你翻的是老黄历,我老家的房价也涨了,几年翻了几个跟斗。”
萍萍问:“强哥,你老家呢?”
“都一样,疯长呢。对了,晓雯,你有什么打算?”
“强哥,你觉得现在什么工作最牛?”
“这个么……”强哥斟酌着。
碰巧这时窗外传來一个醉醺醺的声音,含糊不清地嚷着:“我是公务员,你能牛过我?”
“沒错,最牛的就是公务员了。社会地位高,待遇好,考上公务员,就是端上‘金饭碗’。”萍萍嘴里嚼着零食,应和着窗外的声音抢着回答。
“难道你打算考公务员?”强哥问晓雯。
晓雯摇头说:“外地人想考上海的公务员,得研究生以上学历。除非考事业编制还差不多。”
萍萍解释说:“事业单位也是香饽饽啦,都是体制内的,公家饭,相当于小公务员,‘小金碗’。这年头,企业搞不好随时会倒闭,不保险。”
“如果能考上,那就名正言顺地挤进上海了。”晓雯有些憧憬地说,“不过很多事业单位招考的名额,我都沒资格报名,都限制了户口,不是限于本市的,就是限于本区的,总之,就是限制外地人的。”
强哥说:“那你报上名沒?”
“嗯,好不容易有家单位什么都沒限制,就报了名。”
“报的单位你喜欢么?”
“哪里由得我喜不喜欢,能考得上就千幸万幸了,沒得选。”
“我也报了一家。我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过考了两年都沒考上,所以双保险,两样都考。”
“事考用的就是公考的书,題目听说相对容易一些。”晓雯解释说。
“我怎么觉着你们俩有点病急乱投医呢?”
“沒错,但好过坐以待毙。强哥,不如你也一块考吧,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做‘考碗族’,你想,多一条路走走,说不定无心插柳呢。”
“我?”
强哥对考试沒什么兴趣,对进政府部门工作更沒兴趣,何况他觉得这种考试,不见得考得好就能考得上。见晓雯下了决心,他也不忍打击她的积极性。
“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两个组织最强大呢?”强哥问。
晓雯和萍萍都想不出來,叫强哥揭谜底。
“一个是黑社会,一个是政府。”
“怎么说?”
“黑社会,进去容易出來难,政府么,进去难……”
“出來容易?”萍萍顺着强哥的话问。
“是进去了沒什么人想出來。”
三个人笑成一团。
晓雯也暂时抛却了心中的忐忑,对未來怀抱希望。
翌日,强哥开着车,送晓雯和萍萍去五角场的一个培训学校。
各种考试的日益吃香,使一大批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萍萍率先在网上发现某培训学校有一堂免费的公开课,为考生应对事业单位考试指点迷津。于是约晓雯同去。
强哥自告奋勇成了车夫。
晓雯见到强哥的车子时,着实有些吃惊。强哥谎称车子是跟朋友借的,朋友出国,先借他用一阵子。
萍萍羡慕地说,强哥有这么阔的朋友,真好。要是她能找个这么阔的男朋友就好了。她是很想成为“毕婚族”的,就是一毕业就结婚,可惜那只能是南柯一梦。
满脸蜡黄的萍萍长相平平,胸部平平,心气却很高,她的报名动机也很纯粹,就是为了提高嫁人的筹码,跳出郊区嫁进市区。上海人普遍视外地人为乡下人,其中,上海市区人又视上海郊区人为乡下人。谁也不想做别人眼中的乡下人,萍萍也是。
横跨了大半个上海,三个人來到那个培训学校。强哥本不愿进这种地方,觉得这种课堂和拉人头的传销会沒什么区别,被晓雯硬拉着进了电梯。
课堂现场人满为患,好在他们去的早,顺利占到了前排的座。每个座位都发了一张上回考试的真題卷子,听说会在课堂上公布正确答案和解題技巧。
晓雯和萍萍严阵以待,早就摸出笔在卷子上涂涂画画了。强哥环顾四周,看见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和无业游民潮水般向教室里涌进來,觉得有些无聊,拿起桌上的卷子,扫了一眼題目,乍看十分简单,有的甚至像是小学生考題,便抱着好玩的心态试做了几題,这才发现那些供选择的答案模棱两可,看起來A是正宗的,B也不像山寨,C又像是A的孪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