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杰森下台
杜韶依去打工的前一夜,杜淦去了她家。说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说到点子上,特别是当着杜杰森的面,总觉得话不投机。杜淦临走的时候,杜韶依出门送了一下他,把他送到门口,流着泪对他说:“小淦,你平时有空的时候多来看看我妈,就我爸一个人我也不放心。”杜淦答应了她,也要她在外边好好照顾自己。说完,杜淦便转身离开了。为此,杜淦回到家的时候,有感而写了一首诗,唤作《有怀堂姐》:
莲生泥淖本无心,竹立墙角亦有命。
一碧朱丹香萦绕,几叶翠青月雍容。
竹西佳处扬州路,塞北沙飞穆桂英。
不见孝文遗泪处,尚有女郎代父征。
第二天,也就是杜韶依走的那天,本来万里无云的大晴天,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不大一会儿,光秃秃的枝干上多了一粒粒洁白的精灵,宛如东北的雾凇;被春寒冻得叶尖发黄的小麦仿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棉被下边孕育着夏日的丰收,而上边承载着鸟儿的欢乐。
由于天冷,再加上下雪,来送的人很少,只有那些即将打工走的孩子的家长,听完家长们的一番谆谆教导后,坐上了带工头陈刚的面包车。坐上车的孩子们大都对明天的一切很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完全没有离别时的感伤,在车门关紧之前,随意看了最后一眼亲人们的模样,便带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了。而来送杜韶依的,除了杜杰森一家,还有杜淦。在杜韶依坐进车之后,两滴眼泪从杜淦的眼里流了出来。
正月十五的那个晚上,月亮比往常的都要大,都要圆。每年的今晚,杜杰森家早就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人,大都是等着看烟花的,而今年的今晚,杜杰森家可谓是凄清之至:杜韶依和杜韶文出去打工,杜韶武已经去县城上学,张紫英早就躺在床上睡下,杜杰森一人坐在院中吸烟。隔壁的小孩子的喧闹声、烟花的爆破声、响亮的犬吠声、大人叫小孩的乳名声,此起彼伏,而这些于杜杰森,都是无关紧要的,正如一句话所言:欢乐是别人的,他什么都没有。
为了杜韶武上学和张紫英的药费,他前几天向他弟弟借了五千块钱,又向王二婶借了一千,总共加起来就是六千块钱。六千块钱在当时的农村绝不是一笔小数目,足可以盖三间房子。这已经够他发愁的,但真正让他发愁的并不是这,而是乡里的那批人,因为今年适逢乡里换届,如果不及时送礼,恐怕他的这个村支书位置不保。杜杰森越想越生气,心里骂道:“他妈的,我就不信老天要绝我!”骂总归是骂,骂过之后,日子还是要过的。人活在世上,就要认命,不认命,那就别活着。杜杰森思之再三,想到家中还剩下几百块钱,决定明天买点礼品给乡里送过去,也好探探风。想到这儿,杜杰森心里很不好受,心想自己送礼送了一辈子,官儿虽然没降,但也没有升,自家都舍不得花钱买东西,全都剩下来养这些好吃懒做的大蛀虫,不觉愤懑满胸,骂道:“这帮狗眼看人低的人,将来等韶武考上大学了,叫你们全部给我送礼!到那个时候,我让你们跪在我面前求我!”想完之后,杜杰森笑了起来,暗自庆幸没让韶武辍学。
杜杰森家里冷冷清清,但杜杰林家里却是热热闹闹,除了杜杰林一家三口,还有王二婶过来串门。杜淦今晚没有看书,特意坐在院中,和王爱华一起,看五颜六色的烟花,边看边说话,好不快活。
“妈,咱什么时候也放烟花啊?”杜淦好奇地问道。
“等咱们有钱了,让你爸买好多好多的烟花,你去放,好不好啊?”
“放烟花有什么好,一放,钱就没了,我看买烟花放的人,脑子肯定让驴给踢了,与其用那么多钱买烟花,还不如多买点牛肉羊肉呢!”杜杰林一向不喜欢买烟花鞭炮之类的,他以为好看的、好听的,比不上好吃的,但说完这话,又怕杜淦生气,看了看杜淦目不转睛地看着烟花,问道:“小淦,你说是不是?”
“我看也是。”王二婶说道:“人们常说:‘孙子放花,爷爷看花’,不管是谁买的,只要你眼睛不瞎,都能看到。”
“等我要是有钱了,我一定买好多好多的烟花。”杜淦继续专注地看着夜空中烟花,看到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着无与伦比的精彩,看到黑夜被烟花调戏得无处躲藏,听到狗儿被烟花的声响吓得狂吠不止,想到烟花下的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不由自主地有了这种想法。当被王二奶奶问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时,他说道:“看烟花是一种心情,点燃烟花也是一种心情,看烟花的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赐予给他的美,而点燃烟花的人则是主动创造美的,相比较而言,买烟花的人不是孙子,而是主子,看烟花的人不是爷爷,而是看客。”
“小淦,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王二奶奶吃惊地问道,“照你这么说,也有几分的道理,以前咱们村里只有一户过十五放烟花,那就是你大爷家,因为他是支书,家里有钱,能买得起烟花,像我们这样的,今天吃饱了、明天的饭还没着落的,哪里有那闲钱买这种东西啊?”
“不知道韶依姐在那里能不能看到眼花?”杜淦想到平时都是跟着杜韶依一起去村东头看邻村的烟花,而今晚却和家人坐在院中谈论烟花,不禁有些伤感。
“你韶依姐去的是大城市,那里的烟花比咱们农村的还要多还要好看,她那么喜欢烟花,肯定会去看的。”王爱华说道。
“要是她老板不让看呢?”杜淦接着问。
“怎么会不让看?”王二婶笑着说道,“说不定还是那个老板放的呢?那么有钱,不放点烟花,那不就成了铁公鸡了嘛!”
“铁公鸡?”杜淦不解。
“你二奶奶是说那个老板抠门,铁公鸡就是一毛不拔的意思。”杜杰林接道。
“哎,小林,今年你大哥家没有放烟花吧?”王二婶突然问道。
“没···没放。”杜杰林不知怎么说才好,只能支支吾吾地重复着这个事实。
“平时都是他家先放,这次怎么了?别家的都放完了,他怎么还没动静?”王二婶接着问道。
杜杰森就担心这,没想到她还是问了,一时间没有了思路,不知如何作答,最后还是杜淦解的围。他说:“小孩子都走光了,只剩他跟我大娘了,放烟花还有什么意思啊?”
“瞧这小脑袋瓜儿,怎么这么聪明啊?”王二婶摸着杜淦的头,笑得合不拢嘴。
“小林,你听说了没?”
被王二婶这么突然神秘的一问,杜杰林以为是跟自己有关的事,忙问了一句:“听说了什么?”
“村西头的杜杰磊,在外边好像发了大财,今年特意回来,来竞选我们村的支书···”
“是不是杜韶春家?”杜淦插嘴问道。
“是,杜杰磊就是他爸。”王二婶接着说道:“我还听说,他跟乡里送了几十斤牛肉、几十斤羊肉,还有几十箱王贡15,现在乡里都是他的人,估计···”
“谁说的?我怎么一点儿都没听说。”杜杰林见王二婶没有往下说,但已知道她的弦外之音,辩论道:“支书又不是送礼送出来的,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当的,我想应该不会的。”
“话虽这么说,但事实不是这样的。”王二婶向来是直性子,说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勾心斗角的,也正是因为这点,王爱华才那么尊敬她,所以每次她来,王爱华总是很高兴。
“二奶奶,照你这么说,那我大爷也是送礼送的了?”杜淦问道。
“这个嘛,你们是亲近门,比我外人清楚。”说完,王二婶笑了起来,“小淦这个小家伙,别看人小,小脑袋瓜里想的东西啊,可不‘小’,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也让咱们村出一个名牌大学生!到时候啊,别忘了你这个二奶奶就行了。”
“等我考上大学了,咱们就要放烟花,怎么样?”杜淦高兴地说道。
“二婶,瞧你把淦儿夸的,他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王爱华把杜淦扯了过来,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淦儿,等你考上大学了,咱们不仅放烟花,还要放电影···”
“等我考上大学了,还要和我干爹一块儿,好久没见干爹了,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杜淦说着说着,快要哭了出来,一头栽到王爱华的怀里,“妈,干爹还会回来吗?”
“会,怎么不会呢?淦儿这么聪明,你干爹最喜欢你了,他想不回来都难!”说罢,王爱华擦了擦杜淦的眼睛,“男子汉大丈夫,哪能这么轻易就哭啊?别哭了,再哭你二奶奶就要笑话你了,长这么大了,还像小孩子一样。”
“二奶奶是不会笑话我的。”杜淦从她怀里起来,坐在了自己的板凳上,笑着对王二婶说:“是吧,二奶奶?”
“是,是,是!我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哪里敢笑话将来的大学生啊!”话毕,院中四人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杜杰森一大早便出了门,在村东头小卖铺里买了两箱鹿邑大曲16,准备给乡里送过去。刚刚走出庄头,正好碰到正在拾粪的老五叔,便向他问了好。老五叔看他大清早的掂着两箱酒,眼下又是改选支书的时间,料到他是往乡里送礼,但看到他慌慌张张的样子,好像很不情愿被自己看到的样子,所以,老五叔嗯了一声,并没有问他是干什么去的。等杜杰森走过去之后,老五叔自言自语道:“就送这么一点礼,还想保住支书的位子,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走着走着,看到一摊狗屎,用手中的小铁锨把它拾到挂在拐杖上的篮子里,骂道:“狗屎就是狗屎,再怎么弄,也是狗屎,不被人踩,就要被人拾。”
走过去的杜杰森庆幸老五叔没有多问自己,一路哼着小曲,步行到了乡政府,到了那里,直奔乡长的办公室。他来到办公室门前,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才轻微地敲了敲门。里边的人说了一句“请进”,但是杜杰森没有听清楚,又敲了敲门。这次,里边的人有点不耐烦了,特意提高了自己的声音,说了句“谁啊”。
“乡长,是我。”杜杰森隔着门说道。
“进来!隔着门我知道你是谁!”
“好嘞,我这就进去。”说着,杜杰森轻轻地推开了门,见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已经换了模样,心里一阵发麻,“乡···乡长,我···我来···”
“怎么回事呀?说话结结巴巴的,能不能想好了再来啊?”乡长不耐烦地说道。
“是,是,是,乡···乡长教训的是。”杜杰森被他这句话吓的,绝不亚于日本人被美国的原子弹吓的,顿时六神无主,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你是哪儿的人啊?”
“我是杜老家的支书,我叫杜杰森,我这次来···”虽然是冬天,但杜杰森的额头上止不住地流汗,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
“你能不能不那么啰嗦?捡重点讲!”
“是,是,是,捡重点,捡重点···”杜杰森唯唯诺诺道,“我···我这次来的重点是···是···”
“哎呀,你到底想说什么?”
杜杰森看到乡长变得那么生气,吓得他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只是傻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低着头。这位新上任的乡长看到他这个样子,料到是被自己吓到了,差点笑了出来。
“这样吧,我问一句,你答一句,行吗?”
“好,好,好。”杜杰森听到乡长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心里也不害怕那么厉害,说话也能稍微正常了,笑着对乡长说道:“你问吧,乡长。”
“你带酒来做什么?”
“我带酒,我带酒来看你。”杜杰森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双眼直盯着乡长看,笑着说道。
“我认识你吗?”
“不认识。”
“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杜杰森刚说完,就后悔了,连忙改了过来,笑着说道:“认识,认识。乡长的大名,我早就听说过了。”
“哦?是吗?”
“是。”杜杰森勉强笑着说道。
“那我以前做过什么?”乡长问道。
杜杰森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新上任的乡长会这么不给自己台阶,明明知道是客套话,还非要自己说出事实来,这不是用无米之炊来为难巧妇吗?俗话说得好,“当官不打送礼的”,可是又有句俗话说得好,叫“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两句俗话,到底那个起作用,要看是在谁身上。眼下这位新乡长,年纪轻轻,相貌堂堂,正值春风得意,又来到这个新地方,如果不给下属们一点下马威,以后怎么树立威信,所以,杜杰森是麻雀撞在枪头上,自找不自在。
“问你话呢?听到了没?”
“乡长,你又何必难为我呢?你高高在上,我只是下边的一个小小的蚂蚁,你又何必跟我过不去呢?”杜杰森已料到这次支书的位子彻底保不住了,所以也就没什么所牵绊顾忌的,说话也变得有底气起来。
“谁跟你过不去了啊?”
“我是杜老家的支书杜杰森,这次来是看望看望你,一来是恭喜你,二来是希望你以后多照顾照顾···”杜杰森有条不紊地说道。
“行了,什么都别说了,我什么都知道了。”乡长看了看杜杰森,“这两箱酒你先带回去,这次你们大队的支书还没确定下来,你就还继续干着,记住,送礼可不是一种好风气,下次不要这样了,把你的酒拿回去吧。”
杜杰森听到他这么一说,心里更加没底了,但这也是他所预料到的,所以也没多大的吃惊——当官的竟然不收礼——于是他搬着这两箱酒出了乡长的办公室,出了门,把酒放下,回头再把乡长的门轻轻地关好,然后才深呼吸了一口气,又回头抱着酒往回走。
出了乡政府的大门,杜杰森回头看了一下,小声骂道:“狗娘养的,玩你大爷我,你还嫩了点儿!等将来我儿子考上大学了,让你从我裤裆里钻过去!”然后走到一家超市门前,以较低的价格把这两箱酒兑给了超市,用换来的钱买了几斤香蕉,拿着香蕉,边走边吃,边吃边哼。等吃到还剩最后一根的时候,杜杰森把袋子扔到一边,对着这根香蕉,张口便骂:“你丫的,还不领你大爷我的情,不领就不领,告诉你,大爷我不稀罕···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乡长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不是大爷我心情好,照顾照顾你,你能当上吗?当上了还对我指手划脚的,你以为你是谁啊?告诉你,大爷我不当支书了,当了几年我已经当够了,你们爱让谁当谁当,大爷我不在乎,不在乎,你丫的,我吃了你,看你还敢这么狗眼看人低···”说着说着,杜杰森快速地剥掉了香蕉皮,一口把香蕉填在嘴里,边走边嘟囔道:“看大爷我怎么收拾你!”
没过几天,村里播了一次广播,内容是:乡亲们,请注意,请注意,根据乡亲们的推荐和上级领导的考察,杜杰磊同志,将担任这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特此通知。
杜杰森听到这次广播时,再次骂道乡长不是个东西,但他深知骂归骂,却奈何不了他,于是骂了几句之后,又像往常一样开始找几个人一起打麻将了。
又过了几天,杜杰磊带着乡里的几个人挨家挨户地搜,说要进行新一轮的计划生育大普查,杜杰森家也不例外。这次普查的结果之一是,杜杰森因生了三胎要补罚五百块钱。
“杰森哥,你还是把钱当面交了吧,省得让兄弟我难做。”杜杰磊说道。
“现在我真的一分钱都没有,如果有的话,我肯定会交的。”杜杰森继续说道,“我也做过支书,知道你有你的苦衷,但我现在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你也知道韶依她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我肯定会交的。”
“杰森哥,你这又是何必呢?我不为难你,可乡里要为难你,我也没有办法,我只是给上边办事的,如果你不交钱的话,我后边的这几个人都是乡里的,我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他们···”
“这位兄弟,你要是不交钱的话,那我们只好拿你家的东西来做抵偿,等你有钱了再来乡里赎回去。”其中挎着包的一位说道。
“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要别动我家的做饭的东西就行,其他的你们随便挑。”杜杰森淡淡地说道。
“杰森哥,你这···”杜杰磊说道。
“没事的,我已经习惯了,开始吧你们。”说完,杜杰森进了里屋,一会儿拿着一些中药出来,端着一个药罐子,在院中支起火煎起药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莲生泥淖本无心,竹立墙角亦有命。
一碧朱丹香萦绕,几叶翠青月雍容。
竹西佳处扬州路,塞北沙飞穆桂英。
不见孝文遗泪处,尚有女郎代父征。
第二天,也就是杜韶依走的那天,本来万里无云的大晴天,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不大一会儿,光秃秃的枝干上多了一粒粒洁白的精灵,宛如东北的雾凇;被春寒冻得叶尖发黄的小麦仿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棉被下边孕育着夏日的丰收,而上边承载着鸟儿的欢乐。
由于天冷,再加上下雪,来送的人很少,只有那些即将打工走的孩子的家长,听完家长们的一番谆谆教导后,坐上了带工头陈刚的面包车。坐上车的孩子们大都对明天的一切很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完全没有离别时的感伤,在车门关紧之前,随意看了最后一眼亲人们的模样,便带着激动的心情出发了。而来送杜韶依的,除了杜杰森一家,还有杜淦。在杜韶依坐进车之后,两滴眼泪从杜淦的眼里流了出来。
正月十五的那个晚上,月亮比往常的都要大,都要圆。每年的今晚,杜杰森家早就热热闹闹地挤满了人,大都是等着看烟花的,而今年的今晚,杜杰森家可谓是凄清之至:杜韶依和杜韶文出去打工,杜韶武已经去县城上学,张紫英早就躺在床上睡下,杜杰森一人坐在院中吸烟。隔壁的小孩子的喧闹声、烟花的爆破声、响亮的犬吠声、大人叫小孩的乳名声,此起彼伏,而这些于杜杰森,都是无关紧要的,正如一句话所言:欢乐是别人的,他什么都没有。
为了杜韶武上学和张紫英的药费,他前几天向他弟弟借了五千块钱,又向王二婶借了一千,总共加起来就是六千块钱。六千块钱在当时的农村绝不是一笔小数目,足可以盖三间房子。这已经够他发愁的,但真正让他发愁的并不是这,而是乡里的那批人,因为今年适逢乡里换届,如果不及时送礼,恐怕他的这个村支书位置不保。杜杰森越想越生气,心里骂道:“他妈的,我就不信老天要绝我!”骂总归是骂,骂过之后,日子还是要过的。人活在世上,就要认命,不认命,那就别活着。杜杰森思之再三,想到家中还剩下几百块钱,决定明天买点礼品给乡里送过去,也好探探风。想到这儿,杜杰森心里很不好受,心想自己送礼送了一辈子,官儿虽然没降,但也没有升,自家都舍不得花钱买东西,全都剩下来养这些好吃懒做的大蛀虫,不觉愤懑满胸,骂道:“这帮狗眼看人低的人,将来等韶武考上大学了,叫你们全部给我送礼!到那个时候,我让你们跪在我面前求我!”想完之后,杜杰森笑了起来,暗自庆幸没让韶武辍学。
杜杰森家里冷冷清清,但杜杰林家里却是热热闹闹,除了杜杰林一家三口,还有王二婶过来串门。杜淦今晚没有看书,特意坐在院中,和王爱华一起,看五颜六色的烟花,边看边说话,好不快活。
“妈,咱什么时候也放烟花啊?”杜淦好奇地问道。
“等咱们有钱了,让你爸买好多好多的烟花,你去放,好不好啊?”
“放烟花有什么好,一放,钱就没了,我看买烟花放的人,脑子肯定让驴给踢了,与其用那么多钱买烟花,还不如多买点牛肉羊肉呢!”杜杰林一向不喜欢买烟花鞭炮之类的,他以为好看的、好听的,比不上好吃的,但说完这话,又怕杜淦生气,看了看杜淦目不转睛地看着烟花,问道:“小淦,你说是不是?”
“我看也是。”王二婶说道:“人们常说:‘孙子放花,爷爷看花’,不管是谁买的,只要你眼睛不瞎,都能看到。”
“等我要是有钱了,我一定买好多好多的烟花。”杜淦继续专注地看着夜空中烟花,看到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着无与伦比的精彩,看到黑夜被烟花调戏得无处躲藏,听到狗儿被烟花的声响吓得狂吠不止,想到烟花下的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不由自主地有了这种想法。当被王二奶奶问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时,他说道:“看烟花是一种心情,点燃烟花也是一种心情,看烟花的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赐予给他的美,而点燃烟花的人则是主动创造美的,相比较而言,买烟花的人不是孙子,而是主子,看烟花的人不是爷爷,而是看客。”
“小淦,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王二奶奶吃惊地问道,“照你这么说,也有几分的道理,以前咱们村里只有一户过十五放烟花,那就是你大爷家,因为他是支书,家里有钱,能买得起烟花,像我们这样的,今天吃饱了、明天的饭还没着落的,哪里有那闲钱买这种东西啊?”
“不知道韶依姐在那里能不能看到眼花?”杜淦想到平时都是跟着杜韶依一起去村东头看邻村的烟花,而今晚却和家人坐在院中谈论烟花,不禁有些伤感。
“你韶依姐去的是大城市,那里的烟花比咱们农村的还要多还要好看,她那么喜欢烟花,肯定会去看的。”王爱华说道。
“要是她老板不让看呢?”杜淦接着问。
“怎么会不让看?”王二婶笑着说道,“说不定还是那个老板放的呢?那么有钱,不放点烟花,那不就成了铁公鸡了嘛!”
“铁公鸡?”杜淦不解。
“你二奶奶是说那个老板抠门,铁公鸡就是一毛不拔的意思。”杜杰林接道。
“哎,小林,今年你大哥家没有放烟花吧?”王二婶突然问道。
“没···没放。”杜杰林不知怎么说才好,只能支支吾吾地重复着这个事实。
“平时都是他家先放,这次怎么了?别家的都放完了,他怎么还没动静?”王二婶接着问道。
杜杰森就担心这,没想到她还是问了,一时间没有了思路,不知如何作答,最后还是杜淦解的围。他说:“小孩子都走光了,只剩他跟我大娘了,放烟花还有什么意思啊?”
“瞧这小脑袋瓜儿,怎么这么聪明啊?”王二婶摸着杜淦的头,笑得合不拢嘴。
“小林,你听说了没?”
被王二婶这么突然神秘的一问,杜杰林以为是跟自己有关的事,忙问了一句:“听说了什么?”
“村西头的杜杰磊,在外边好像发了大财,今年特意回来,来竞选我们村的支书···”
“是不是杜韶春家?”杜淦插嘴问道。
“是,杜杰磊就是他爸。”王二婶接着说道:“我还听说,他跟乡里送了几十斤牛肉、几十斤羊肉,还有几十箱王贡15,现在乡里都是他的人,估计···”
“谁说的?我怎么一点儿都没听说。”杜杰林见王二婶没有往下说,但已知道她的弦外之音,辩论道:“支书又不是送礼送出来的,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当的,我想应该不会的。”
“话虽这么说,但事实不是这样的。”王二婶向来是直性子,说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勾心斗角的,也正是因为这点,王爱华才那么尊敬她,所以每次她来,王爱华总是很高兴。
“二奶奶,照你这么说,那我大爷也是送礼送的了?”杜淦问道。
“这个嘛,你们是亲近门,比我外人清楚。”说完,王二婶笑了起来,“小淦这个小家伙,别看人小,小脑袋瓜里想的东西啊,可不‘小’,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也让咱们村出一个名牌大学生!到时候啊,别忘了你这个二奶奶就行了。”
“等我考上大学了,咱们就要放烟花,怎么样?”杜淦高兴地说道。
“二婶,瞧你把淦儿夸的,他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王爱华把杜淦扯了过来,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淦儿,等你考上大学了,咱们不仅放烟花,还要放电影···”
“等我考上大学了,还要和我干爹一块儿,好久没见干爹了,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杜淦说着说着,快要哭了出来,一头栽到王爱华的怀里,“妈,干爹还会回来吗?”
“会,怎么不会呢?淦儿这么聪明,你干爹最喜欢你了,他想不回来都难!”说罢,王爱华擦了擦杜淦的眼睛,“男子汉大丈夫,哪能这么轻易就哭啊?别哭了,再哭你二奶奶就要笑话你了,长这么大了,还像小孩子一样。”
“二奶奶是不会笑话我的。”杜淦从她怀里起来,坐在了自己的板凳上,笑着对王二婶说:“是吧,二奶奶?”
“是,是,是!我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哪里敢笑话将来的大学生啊!”话毕,院中四人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杜杰森一大早便出了门,在村东头小卖铺里买了两箱鹿邑大曲16,准备给乡里送过去。刚刚走出庄头,正好碰到正在拾粪的老五叔,便向他问了好。老五叔看他大清早的掂着两箱酒,眼下又是改选支书的时间,料到他是往乡里送礼,但看到他慌慌张张的样子,好像很不情愿被自己看到的样子,所以,老五叔嗯了一声,并没有问他是干什么去的。等杜杰森走过去之后,老五叔自言自语道:“就送这么一点礼,还想保住支书的位子,天下哪有这等好事!”走着走着,看到一摊狗屎,用手中的小铁锨把它拾到挂在拐杖上的篮子里,骂道:“狗屎就是狗屎,再怎么弄,也是狗屎,不被人踩,就要被人拾。”
走过去的杜杰森庆幸老五叔没有多问自己,一路哼着小曲,步行到了乡政府,到了那里,直奔乡长的办公室。他来到办公室门前,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才轻微地敲了敲门。里边的人说了一句“请进”,但是杜杰森没有听清楚,又敲了敲门。这次,里边的人有点不耐烦了,特意提高了自己的声音,说了句“谁啊”。
“乡长,是我。”杜杰森隔着门说道。
“进来!隔着门我知道你是谁!”
“好嘞,我这就进去。”说着,杜杰森轻轻地推开了门,见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已经换了模样,心里一阵发麻,“乡···乡长,我···我来···”
“怎么回事呀?说话结结巴巴的,能不能想好了再来啊?”乡长不耐烦地说道。
“是,是,是,乡···乡长教训的是。”杜杰森被他这句话吓的,绝不亚于日本人被美国的原子弹吓的,顿时六神无主,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你是哪儿的人啊?”
“我是杜老家的支书,我叫杜杰森,我这次来···”虽然是冬天,但杜杰森的额头上止不住地流汗,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
“你能不能不那么啰嗦?捡重点讲!”
“是,是,是,捡重点,捡重点···”杜杰森唯唯诺诺道,“我···我这次来的重点是···是···”
“哎呀,你到底想说什么?”
杜杰森看到乡长变得那么生气,吓得他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只是傻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低着头。这位新上任的乡长看到他这个样子,料到是被自己吓到了,差点笑了出来。
“这样吧,我问一句,你答一句,行吗?”
“好,好,好。”杜杰森听到乡长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心里也不害怕那么厉害,说话也能稍微正常了,笑着对乡长说道:“你问吧,乡长。”
“你带酒来做什么?”
“我带酒,我带酒来看你。”杜杰森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双眼直盯着乡长看,笑着说道。
“我认识你吗?”
“不认识。”
“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杜杰森刚说完,就后悔了,连忙改了过来,笑着说道:“认识,认识。乡长的大名,我早就听说过了。”
“哦?是吗?”
“是。”杜杰森勉强笑着说道。
“那我以前做过什么?”乡长问道。
杜杰森万万没有想到,这位新上任的乡长会这么不给自己台阶,明明知道是客套话,还非要自己说出事实来,这不是用无米之炊来为难巧妇吗?俗话说得好,“当官不打送礼的”,可是又有句俗话说得好,叫“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两句俗话,到底那个起作用,要看是在谁身上。眼下这位新乡长,年纪轻轻,相貌堂堂,正值春风得意,又来到这个新地方,如果不给下属们一点下马威,以后怎么树立威信,所以,杜杰森是麻雀撞在枪头上,自找不自在。
“问你话呢?听到了没?”
“乡长,你又何必难为我呢?你高高在上,我只是下边的一个小小的蚂蚁,你又何必跟我过不去呢?”杜杰森已料到这次支书的位子彻底保不住了,所以也就没什么所牵绊顾忌的,说话也变得有底气起来。
“谁跟你过不去了啊?”
“我是杜老家的支书杜杰森,这次来是看望看望你,一来是恭喜你,二来是希望你以后多照顾照顾···”杜杰森有条不紊地说道。
“行了,什么都别说了,我什么都知道了。”乡长看了看杜杰森,“这两箱酒你先带回去,这次你们大队的支书还没确定下来,你就还继续干着,记住,送礼可不是一种好风气,下次不要这样了,把你的酒拿回去吧。”
杜杰森听到他这么一说,心里更加没底了,但这也是他所预料到的,所以也没多大的吃惊——当官的竟然不收礼——于是他搬着这两箱酒出了乡长的办公室,出了门,把酒放下,回头再把乡长的门轻轻地关好,然后才深呼吸了一口气,又回头抱着酒往回走。
出了乡政府的大门,杜杰森回头看了一下,小声骂道:“狗娘养的,玩你大爷我,你还嫩了点儿!等将来我儿子考上大学了,让你从我裤裆里钻过去!”然后走到一家超市门前,以较低的价格把这两箱酒兑给了超市,用换来的钱买了几斤香蕉,拿着香蕉,边走边吃,边吃边哼。等吃到还剩最后一根的时候,杜杰森把袋子扔到一边,对着这根香蕉,张口便骂:“你丫的,还不领你大爷我的情,不领就不领,告诉你,大爷我不稀罕···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乡长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不是大爷我心情好,照顾照顾你,你能当上吗?当上了还对我指手划脚的,你以为你是谁啊?告诉你,大爷我不当支书了,当了几年我已经当够了,你们爱让谁当谁当,大爷我不在乎,不在乎,你丫的,我吃了你,看你还敢这么狗眼看人低···”说着说着,杜杰森快速地剥掉了香蕉皮,一口把香蕉填在嘴里,边走边嘟囔道:“看大爷我怎么收拾你!”
没过几天,村里播了一次广播,内容是:乡亲们,请注意,请注意,根据乡亲们的推荐和上级领导的考察,杜杰磊同志,将担任这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特此通知。
杜杰森听到这次广播时,再次骂道乡长不是个东西,但他深知骂归骂,却奈何不了他,于是骂了几句之后,又像往常一样开始找几个人一起打麻将了。
又过了几天,杜杰磊带着乡里的几个人挨家挨户地搜,说要进行新一轮的计划生育大普查,杜杰森家也不例外。这次普查的结果之一是,杜杰森因生了三胎要补罚五百块钱。
“杰森哥,你还是把钱当面交了吧,省得让兄弟我难做。”杜杰磊说道。
“现在我真的一分钱都没有,如果有的话,我肯定会交的。”杜杰森继续说道,“我也做过支书,知道你有你的苦衷,但我现在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你也知道韶依她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我肯定会交的。”
“杰森哥,你这又是何必呢?我不为难你,可乡里要为难你,我也没有办法,我只是给上边办事的,如果你不交钱的话,我后边的这几个人都是乡里的,我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他们···”
“这位兄弟,你要是不交钱的话,那我们只好拿你家的东西来做抵偿,等你有钱了再来乡里赎回去。”其中挎着包的一位说道。
“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要别动我家的做饭的东西就行,其他的你们随便挑。”杜杰森淡淡地说道。
“杰森哥,你这···”杜杰磊说道。
“没事的,我已经习惯了,开始吧你们。”说完,杜杰森进了里屋,一会儿拿着一些中药出来,端着一个药罐子,在院中支起火煎起药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