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结婚吗

正文 第七章 绝不为爱情抛下妈妈

    采访手记:

    至今,她对去年九月恋爱告吹后去过的那家老人院念念不忘。

    那个地方挺偏的,公交车几站路之外,聚集着一些修车卖车的玻璃房子----大部分是著名厂商的四S店。第一次她坐公交车去的,沿路检阅那些有各色彩旗的建筑和穿各式各样工作服的保安,等到了老人院,无论建筑规模和豪华程度都乏善可陈,她心里有点酸。第二次,她开车。有意地在附近绕路,绕來绕去看到的都是别墅区,门卫森严,不是业主也不是访客,不得在门前久留。

    她最难忘的是护理员带她参观时那些坐在院子里的老人的眼神,安静而漠然。她谎称是为母亲寻觅“托老所”,护理员介绍很详细也不免夸大其好,有问題可以随便问。那些老人的眼神,让她问了个出乎自己意料的问題:“在这里的老人有归属感吗?”护理员愣了一下,她方才明白,归属感这个词是不合适的,她改口说:“这里的老人觉得像在家里一样吗?”护理员热情地说是啊是啊,这里就是老年之家,比在家还好,在家里儿女都沒时间搭理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老伙伴还能随时和护理员聊天,在家里儿女都不一定能给他们洗洗涮涮,在这里他们有人伺候,饭菜都端到眼前……她在心里设计了一个场面,迷迷瞪瞪常常因为想到爸爸说话间眼泪掉下來的妈妈,被人牵着手拉着胳膊领到洗手池边上洗手,蓝灰色相间竖条的布衣布裤肥肥大大,妈妈坐在木头椅子上低着头吃饭,饭粒掉在桌子上,忙不迭腾下手來去捡……这个场面让她感觉到真实的疼痛,从心口往下。这种疼痛在她第一次听一个男人说“你的家庭负担比较重”之后有过几次,她以为自己病了。后來和她一起做“剩女”的一位心理学博士说她很正常,这是“脐带反应”,与母亲感情特别好的女子在成年后会因为感情波动产生这样的反应,通常这种时候想到的人是母亲或者遇见的问題与母亲有关。女博士是对的,她后來印证了这一点----每当她告诉來见面或者正在交往的男人自己要负担妈妈的生活并且随叫随到的时候,都会有隐约的感觉。等对方被“吓跑了”,这种隐痛马上消失。

    在去年夏天那场短暂的恋爱结束之前,她还设想过,有沒有一种万全之策,既能照顾妈妈又能不耽误自己的生活?那个人还不错,交往了一阵子,似乎也有了些相互的欣赏和喜欢,做大学教师的他邀请她回乡过几天暑假,她也答应了,一切都在渐渐入港的时候,妈妈突然病了,开始是重感冒,接着是有了一点局部的脑出血。那段时间她一边工作一边跑医院,幸亏已经“熬”到了中层,偶尔开车出去干点私事也沒人问太多……忙着照顾老人,自然怠慢了男友,难得一次见面,就有了关于“负担”的对话。在他们交往的四个月中,她一直是文雅干练有教养的职业女性,分手的时候,她却颠覆了自己,她说:“我觉得你的负担才重呢,我不过是有个上了年纪的妈妈要我照顾,你有一大家子乡下亲戚等着靠你來北京捡金子呢,你不应该教书,应该开招待所,要不你家亲戚來了,你那建筑面积90平米的房子可住不下……”这种刻薄的话,她以前不会也不屑去说。

    过了30岁,周围的人都开始替她的婚事着急,她自己也一度下决心要在多少时间之内解决问題,告诫自己不要挑剔不要刁钻不要还风花雪月,“剩女”朋友们还互相劝慰过,别再耗着了,耗得一辈辈小孩长起來都开始跟咱们抢大叔了,时间不等人……但对象见多了,她反而不急了。恋爱这种事在她心里,越來越像给自己选一样可心的贴身内衣,舒服程度不能打折扣,不然会让自己畸形。被不合适的婚姻拧巴畸形的事情她真见过不少,比如把亲生父母当成负担的人,在她看來就是畸形的种类之一。

    口述实录:她的故事

    真爱与现实的较量

    在我意识到自己是剩女之前,对真爱这个词很有感觉。想到一辈子有个人喜欢我也被我喜欢,心里很温暖。现在年龄越來越大,结婚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别人对我和我对别人都越來越挑剔,挑剔的理由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离谱。慢慢觉得当年对真爱的期待也有点离谱,两个不相干的人为搭伙过日子走到一起,因为真爱还是因为现实利益?我觉得后者可能性大。不像很多人想的,只有有钱有势的人配说自己身上具备“现实利益”,普通老百姓也有,不过层次不一样。两个人对现实利益的考量其实是个简单的商业交易过程,你有什么我有什么,咱俩有什么可交换有什么可合作,能不能因为两个人结合实现利益最大化,如果能,两个人开始交往,下一步是发现和培养感情,如果不具备前面的条件,根本沒机会谈感情就再见。我不认为偏激,经历告诉我的,身边很多和我一样的剩男剩女,几乎都这样认为。最先成家的人,如果不是从初恋走來最后终成眷属,那一定是因为个人条件比我们好先被选中,前面那种我相信有真爱,后面这种也许在一起之后慢慢产生真爱,也许产生不了但因为彼此合适也能过一辈子。剩下的,一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題,只有继续努力,遇见那个同样也有问題的人,两人取长补短解决问題,再进一步培养真爱……我说得太绕了,但就是这么回事。补充一句,青梅竹马终成眷属的,很多,过不到头离婚了,加入到放弃真爱寻找合适的队伍里來,也剩下,这种剩下的还不如我们有市场。别觉得商业、市场、利益这些词听着残酷,一点不残酷,沒有比这种描述更准确的。

    30岁以后,我对找到无条件的真爱不再抱希望。有次看电视,有个新闻评论员,叫什么名字我忘了,说现在的人找到真爱的概率约等于遭雷劈。说得对。生活多艰难,房价那么高,马路上那么堵,公务员那么难考,北京户口那么难进,孩子上学竞争那么激烈……你说,在这种生存条件下,一对有真爱的贫贱夫妻和一对团结起來物质上社会地位上都更好但不谈感情的夫妻谁活得更容易?让那些动不动爱情至上的人拍着良心自己说。不是因为我是剩女,沒市场,每次商业谈判都失败就攻击人家那些幸福的男男女女,我说我的感受。一个举目无亲的外地女孩留在北京,找个离了婚一脸褶子的中年北京男人,进门给人家孩子当后妈……以前,我觉得这种事不能容忍,如花似玉的女孩这么不自爱,现在我觉得能理解,怎么了?你觉得不美好,那是你的感觉,人家合适,不用花钱租房子,赶上经济条件不错,不用像我们天天上班,就算上班也不用挤地铁,哪怕有个破车,有人给开着送到公司,不用风吹日晒……合适,是关键。我同学的妹妹就这样,找那个人比她大24岁,孩子上大学,她妈气得來北京闹了好几次,她还是结婚了。她说,你们不明白,我这样和我的同学比,至少要少奋斗十年。她嘲笑我和她姐,说我们不会“利用自身资源为自己带來福利”,这说法,比我那套商业市场的说法直白多了。

    现在回想,最好的恋爱有两次,一次在高三那年,一次在大学。都是毕业结束,输给了现实。

    经历过高考就知道,高三容易发生同学恋。复习压力大,第一次被推上竞争的窄路,不知道接下來前途是什么样,家长老师每天焦虑,考前生就像将要屠宰的猪,好吃好喝,但是你知道吃饱喝足要上断头台,心情能好吗?这种时候同病相怜的男女生会走到一起,说爱情不如说互相找安慰。我在年级女生当中排名第二,那个男生聪明但成绩不好。我们两家住在同一个小区,经常碰见。我拼命复习考北大,下了晚自习,回家接着学,总能看见他在小区门口小卖部喝啤酒,一瓶燕京啤酒,对着嘴两口气喝完。我觉得这男生真帅,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脚撑地,清爽的长头发……他大概知道我看他,冲我举一下瓶子,算打招呼。有一天我在前面骑车,他在后面叫,我放慢速度,两个人并排,到了小卖部,他说“喝一瓶”,我说我站会儿,看了一天书,头都大了……从此我每天都陪他在那儿站会儿,瞎聊一会儿,他原來从不坚持晚自习,这天开始,他等我一起走。到最后我俩也沒说什么,互相心里明白彼此喜欢。报志愿,他说考上哪儿都无所谓,上一年就出国,这是他爸许诺的。他是单亲孩子,爸爸做生意,有钱,跟别人又有孩子,他跟着妈妈,妈妈早退休,沒再结婚,他爸负担他们娘俩的生活。他爸说高考不是人干的事儿,算了,不想他受委屈。我跟他不能比,必须靠自己的能力考。这是不和谐的开始。如果你家有将要高考的女孩,一定注意,男孩女孩不一样,男孩的集中力比女孩好,一旦因为考前恋爱分散注意力,女孩比男孩输得惨,女孩更重感情。高考对我是个打击,模拟考试成绩不稳定,老师建议不考北大,说如果报高了,万一考不上,会耽误后面的选择。事实证明老师是对的,如果执意报北大,我可能沒有今天,高考成绩和北大的录取线差了11分。高考完,他到深圳去,他爸在那边,走时他让我拿到通知书给他打电话,他回來送我。我的第一志愿报了天津,我爸妈觉得可以出去锻炼一下,天津距离北京不远不近,最合适。那种感觉怎么说?两个人突然沒话说,又很想说,尴尬难受。他和我的感觉应该一样。通知书來了,他给我打电话,说他考上个二类本科,我说哦,沒关系,反正你上一年就出国……我们彻底沒话说了。

    我在天津上学第一年他來看过我,比高三时还帅,有点成熟男人的样子了。他在学德语,准备去德国。他最后一次來看我,我们在天津瞎逛,晚上一起吃了饭,喝了很多酒,他说不走了,去酒店住一晚。我也喝了酒,有点晕,但心里是明白的,知道他在说什么。我不愿意。我觉得有种醉生梦死的感觉,好像一起过一晚就为了第二天早晨分手,以后再也不用见面,既然这样为什么一定要在一起?那不是更伤?!所以我说不愿意,要回学校。我那天送他到车站,说你睡一觉醒了,就到赵公口……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至今沒联系。

    大学三年级,我认识了第二个男朋友,如果喝啤酒的那个算第一个,这个就是第二个。他比我大一届,天津本地人。恋爱过程和别人差不多,沒太多好说,就是感觉好吧,觉得毕业后结婚一起奋斗应该很好。那时他大四,面临毕业,如果我们有计划一起生活,就要从这时开始共同策划未來,具体说,我是要回北京,不可能留在天津,他必须也只能跟我回來。一个本科生,外地人,在北京不可能马上找到工作,唯一办法就是考研。很遗憾,他沒考上。当时他特别绝望,一个劲说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我说沒关系,反正我还有一年才毕业,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再考,考上了跟我一起回北京更好!

    有些事禁不起等更经不起磨,考研就是,一个人除非意志特别坚强、目标特别明确,才能有力量控制自己,很多人上班后就沒有再读书的心气了,他就是。当然也许是因为我的吸引力不够,沒能力把他拉到我的生活里來。但那时我不知道,一心想两个人一起到北京发展。他上班在开发区,一个星期回城一次,我在学校,平时见不到面。我父母都是平常人,事业单位的职员 ,沒有门路帮我找到特别好的工作,只能在他们的银行系统内托人帮忙,这样我决定考研,考回北京,然后一边读书一边实习找工作,研究生毕业,有硕士学位了,竞争会更有利一点。这样我们就是在分头复习功课,他那边要辛苦一些,因为白天还上班。

    那年他沒考,我考回來了。我们分手了。因为他遇见一个四川女孩,两个人都住在公司宿舍,慢慢不知怎么就有了关系,他回來跟我说分手,那女孩在麦当劳等他。他说很对不起,但是的确不想再考研了,即使考到北京又能怎么样?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很累。他把我和那个女孩比较,说你知道为什么我最后还是觉得她更适合我?我当然不知道。他说跟她在一起,很轻松,沒有生活的压力,也不需要特别的奋斗,只要过平常人的日子就很满足,那个女孩对他沒有要求,不像我这样,还要考研……也许是这样吧,我的一些同学,有的现在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但还和我们一起做剩女,我说这个故事,她们那个感慨啊,说若知道男人是这样“胸无大志”,那我们真不该去修什么学问,只要花力气修一门女子无才便是德就好了。感慨归感慨,这些人还是在修学问修本领,这是个变数很大的时代,女人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靠别人会有闪失,这种例子满街都是。

    真爱是什么?到了我这个岁数和这种处境,真爱是少女时代看外国小说看多了发的白日梦,现在心里对真爱的憧憬,就是当年那些梦的影子,一瓢现实的冷水泼上去,当场就碎。

    相亲就像谈生意

    沒经历过征婚、相亲、见对象这种事的大龄男女,很难想象那个过程是什么样的。电视剧演出來的大部分是胡说八道,根本沒那么浪漫,完全沒有戏剧性,和谈生意沒什么区别。

    拿熟人介绍这种方式的举例子。开始,介绍人觉得这两人学历、收入、长相还有点能匹配的地方,就两边串联。把情况介绍给对方,内容比应聘简历丰富。一般找工作不用写上你爸你妈都是干什么的多大岁数有沒有退休费和自己的住房是不是植物人有沒有非要人伺候的病,也不用写上你有沒有房子多少平米是不是分期付款每个月还款多少,不用说明你是不是独生子女是不是你爸妈遗产的唯一继承人……找工作不用说这些,找对象则要把这些全说清楚。可见介绍对象这个项目更难做更需要把工作做到深入细致……哈哈!两个人真正见面之前,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一本帐了,觉得账目比较干净,合作起來双赢的可能性比较大,下一步才是见面,如果从账面上看是个亏损账户,评估一下是沒有发展空间的低价股或者平庸股,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见面----这种人不认识也不吃什么亏。

    我觉得人是一种适应能力很强的动物,以前不接受的很多东西,伴随着生活的打磨,慢慢都能接受,即便不接受,也能视而不见。小时候我爸妈的同事之间有给年轻人介绍对象的,我都嗤之以鼻。被别人牵來认识的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尴尬,能产生美好的爱情吗?最后还能结婚?太奇怪了!但是,等我自己开始被别人牵着去和一个被牵來的男人认识的时候,我觉得也不奇怪。介绍人说,你们走走吧,我就不陪你们了。我也能释然,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在读研期间沒谈恋爱,也不全是因为忙,主要是那时候我爸爸生病住院,进进出出连续17个月,我毕业了,他走了。那两年多我的全部时间分成两半,一半在学习,一半在跑医院,有时候我就在我爸的病床边上看书。在我爸离开之前,我妈属于非常幸福的女人,大半生都很顺利,和我爸是青梅竹马,嫁给我爸之前在家靠我姥爷我舅舅,结婚之后我爸是她的靠山,他俩在一个单位工作,我妈先退休,我爸走的时候还沒退休。所以我妈基本上沒为生活操过什么心,她经常说“你快來看看这可怎么办呀”,话沒说完我爸就过來了……我爸一下不在了,对我妈來说,简直就是天塌下來了。我爸生病住院,很多琐碎的事情,她根本不会处理,她坐在病床边上,说“你快看看这可怎么办呀”,说不完就先哭了。所以大约从那时候起,我就在家里充当了她的靠山,所有的事,都是我去操持我去跑腿我去联络,最后,送我爸走,我两个舅舅帮着我,我妈根本站不起來,要人架着跟我爸告别。我就是通过这件事成长的,我爸的事情全处理完,入土为安,我才想起來,我都沒來得及像样地哭一回。包括我去十三陵给他看墓地,看好了交了钱,回來告诉我妈,买好了,双穴的,让他在那儿等你……我说这些话都是平静的,就像后來在工作中对业务员说,去看看,要是沒有达到咱们的报价,果断地撤出來,让他们回头來找……父亲去世,让我变得冷酷了。

    我爸去世也改变了我妈,她彻底成了一个沉闷的人,沒有生气,干什么都不带劲,原來退休以后很喜欢出门也爱打扮,现在变得很宅,对自己的形象也不像原來那么关注。我家两套房子,一套是他们单位分的三居室,一套是我爸怕钱拿在手里越來越不值钱买的小户型。本來我住小的,他们住大的,我爸妈还比较开明,我读研就让我分出去住了,说我在天津一个人习惯了,怕我和他们一起住别扭。我爸不在了,剩下我和我妈,她老那么沉默,不看电视就坐着发愣,在家也总是丢三落四神不守舍,我就搬回來陪她了。这又是一阵折腾,最后把那套小房子出租了。我白天上班,晚上和节假日都是陪着我妈。

    本來我在外资企业工作就很忙,自己认识恋爱对象的机会非常少,现在更多的业余时间要给妈妈,外出的机会也被减到最少了,恋爱这件事变得更沒时间操持。一转眼就快到30岁,如果再不接受别人介绍,那只有彻底剩下了。我妈妈也开始着急,她比我爸刚走那会儿好多了,也开始能和人交流,遇见老同事,她也托付人家,我家女儿个人条件还好,就是忙,你们看见好的帮忙介绍……

    热心的人很多,我开始隔三岔五出去见面,各式各样的人。有外企职员,带着笔记本电脑來的,说不了几句话就要接电话,中文英文混着说,让我总觉得像是还在上班;有在国有企业当中层干部的,说话严谨,善于察言观色,我说什么,他的眼神就像在问,你是什么意思,潜台词是什么,好像厚黑学看多了,连聊天都有内幕;还有公务员,当惯了随从,小心翼翼礼貌周全得让人不自在;还有大学教师,因为专业的关系在电视台做嘉宾,本來不是演员,时间一长也添上了演员的毛病,遇见镜子或者能当镜子反光的地方就要照,说话做事随时讲风度……我不愿意,真的。我知道我说这些话会伤人,还会让人觉得这人活该单身活该剩下,就凭你一个大龄女青年有人愿意跟你见面就不错……沒关系,说我什么都行,我就是要说,这些人,毛病真多,比我多太多了,我起码还朴实,还知道生活简单一点才舒服、下班就是下班休息就是休息,起码能好好说话说想说的就是字面意思的话。说真的这些人都是条件不错的优秀男士,可怎么那么不对劲。估计也是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搞得他们都沒法正常和人交往。我曾经和那个外企男士聊过,我们俩一见面觉得谁都不是对方想点的那盘菜,但职业相近,能聊。我们都说工作上的压力,说怎么被资本家压榨,最后,达成了共识,要不怎么我们这么好的人都剩下了,原來是沒情趣沒心情沒体力沒时间……搞的鬼。

    频繁的见面过程中,我知道了一个词叫负担,这个比我前面说的那些商业名词要刺激。也许真是生活把人磨得越來越现实,谁也不愿意从结婚开始就去承担二人小家之外的其他人和与这个小家无关的事。这么说吧,比如说,一个离婚的人,有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负担,因为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教育一切费用,等于从孩子爸或孩子妈的收入、时间、精力中减去这部分,那这个人投入的就少了,等于从两个人的家里拿走一部分,这种人就不容易找到能接受这个“负担”的人;再比如说,我是独生女,爸爸去世,只剩下妈妈,身体不好要我照顾,妈妈就是我的负担,我要从我的时间、精力中分出一部分來给妈妈,还好妈妈有退休费有自己的房子,不然她就是“更大的负担”,所以,我这种人也不如那些沒有负担的人,父母不在身边、父母能互相照顾甚至最好父母双亡的人,比我好嫁。可笑吗?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的时候,当场都骂人了,我说谁他妈的不是人生父母养的?爹妈能成为负担?早知道这样应该把你生出來就掐死!但是骂街沒有用,这就是现实。基本上,我在前年和去年见过的人,都会介意我妈妈和我一起生活这件事,也有人觉得我们俩还可以,但是“能不能和妈妈分开住”、“以后妈妈如果一直单身的话会不会选择进老人院”……这些问題都是以很谨慎小心客气的态度提出來的,我只要一感觉到这些,立即很不小心很不谨慎很不客气地说,咱们以后别见面了,我妈不让我老跟你出來……

    是我变态还是我太敏感?还是我沒遇见好人?这些都不好说。去年夏天我遇见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沒有“负担”,四个哥哥三个农民,父母都在农村,不用他管。跟这个人交往了四个月,负担的问題出來了,迅速就分开了。现在我也懒得想到底谁对谁错,我就知道,谁觉得我妈是我的负担谁就给我滚蛋,我宁愿一直剩下变成齐天大剩,也不想把我妈送到老人院或者临终关怀中心什么的,社会服务再发达,能比得上亲闺女给端來一杯茶吗?至于说结婚这件事,爱咋咋吧!
Back to Top